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放射診療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放射診療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11-05 23:52:38

Ⅰ 泰安醫學院和泰山醫學院到底是不是同一所學校請認真回答。泰安醫學院是專科院校嗎

泰安有泰山醫學院 還有一個叫泰安衛校 這是兩所學校 沒有叫泰安醫學院的
泰山醫學院是本科院校 衛校是專科或職高一類的。
泰山醫學院的前身是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自1974年起獨立辦學,1980年由樓德遷至泰安,1981年經國務院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為「泰山醫學院」。學校佔地總面積3073.67畝,校舍建築面積67.1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11億元(不含土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265.53萬元,圖書127.78萬冊,電子圖書54.48萬種,中外文現刊1417種,中外文資料庫11個。初步建成數字化校園,網路建設居於山東省高校先進行列。

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同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4年獲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多年來,學校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繼承傳統,艱苦創業,教學、醫療、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十五」期間,學校緊緊抓住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果斷決策,乘勢而上。2002年征地近3000畝建設新校區,該項目被列為山東省和泰安市重點建設項目。新校區的建設,使學校辦學資源顯著增加,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專業領域不斷拓寬,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我校在職教職工1408人,專任教師952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32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56人、碩士學位的435人。13名院士受聘為我校教授。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646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76人,本科生12187人,專科生4006人。學生來自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

學校設有社會科學部、基礎醫學部、臨床醫學系、人口與計劃生育學院、放射學院、葯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檢驗系、管理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生物科學系等14個教學院部系。有生命科學研究所、放射技術研究所、葯物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科學研究機構。有各類實踐教學基地182個,其中附屬醫院10所(直屬附院1所、非直屬附院9所),預防醫學教學基地9個。2003~2006學年附屬醫院床位數分別為3939張、5689張、7165張。

設有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葯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方向)、市場營銷(醫葯方向)、英語等28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工學、文學、理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有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內科學、外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神經生物學、葯理學等1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骨外科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葯理學為山東省重點學科,老年醫學、影像醫學為山東省醫葯衛生重點學科,腦微循環實驗室為山東省重點強化建設實驗室。

2003年至今,學校共承擔各級科研課題268項,獲科研成果獎72項,發表科研論文和教研論文2057篇;承擔各級教學研究課題181項,獲教學研究成果獎101項,有省級精品課程6門。學校主辦的《泰山醫學院學報》為山東省優秀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間的教育、科研、醫療、文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烏克蘭、新加坡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醫院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和科研人員出國講學、研修,與日本、韓國高校互派本科生交流學習。

堅持「質量第一」的辦學觀念,秉承「明德、學是、格物、求真」的校訓,倡導「日新至善」的優良校風、「業精德馨、誨人不倦」的教風、「勤奮嚴謹、學而不厭」的學風,弘揚「登攀」泰醫精神。堅持「以醫學科學為主體,醫工結合為特色」的發展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生就業率、考研錄取率在山東省同類院校位居前列。近三年,畢業生年底就業率均達到96%以上。

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和校園文化建設。開展了「文明校園」、「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等一系列創建活動,並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大中專學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和優秀組織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高校文明校園、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山東省高等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

重點學科

山東省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 腦微循環實驗室 省教育廳 2001年
重點學科 外科學(骨外) 省教育廳 1991年已驗收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省教育廳 1995年已驗收
影像醫學 省衛生廳 1997年已驗收
老年病科 省衛生廳 1997年已驗收
葯理學 省教育廳 2005年

一、腦微循環實驗室

腦微循環實驗室於2001年被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級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學科帶頭人是夏作理教授。該實驗室是199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微循環研究所全資支持,以我校臨床神經病學、臨床葯理學為基礎建立的。十多年來我校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了重點建設。目前該實驗室是國內唯一專門的腦微循環實驗室,基礎與臨床的結合、醫與葯的結合是實驗室的突出特色,在國內同類實驗室中處於先進行列,並在國際微循環界及相關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實驗室現有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液質聯用儀、毛細管電泳儀、流式細胞儀、多普勒血流儀、超速離心機、熒光顯微鏡、圖像分析儀、PCR儀、凝膠成像系統、毛細管電泳儀、微循環觀測儀等價值近2000萬元的儀器設備及50張病床的專有病房。目前具有副高職稱以上人員35名,博士10名,碩士19名。職稱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學術隊伍和先進、精密的科研儀器為腦微循環實驗室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十五期間(2001-2004年),實驗室參與2項國家自然基金和1項「973」項目子課題,30項省、廳級研究課題及多項聯合課題。形成了腦微循環與(卒中)神經元損傷、腦微循環與信號轉導、腦微循環與癲癇、腦微循環與血壓四個穩定的科學研究方向,並進行了微循環膠囊治療腦血管病和癲癇、銀杏葉制劑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腦損傷、三七皂甙防治腦梗塞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目前已有10項成果達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獎、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二、三等獎8項,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廳(地)級獎勵15項,亞洲微循環聯盟青年科研獎4項。在國內外發表中、英文研究論文139篇,其中有20餘篇被SCI收錄。近幾年主編學術專著5部,副主編1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自成立以來,實驗室積極開展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199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掛靠青島醫學院),1995年開始與山東醫科大學聯合招收碩士生,2001年與協和醫大聯合培養博士生,同年實驗室主任夏作理教授被批准為山東大學的博士生導師,2006年增設為山東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所屬臨床科室1997年被批准為省醫葯衛生重點科室。世界微循環聯盟主席Terence Ryan教授、亞洲微循環聯盟主席修瑞娟教授在內的多名世界著名微循環和神經科學專家曾多次來實驗室參觀交流。1993年實驗室參與籌建中國微循環學會並當選為常務理事單位,1995年被接納為世界微循環學會、國際腦血流與代謝學會會員。將於2007年4月承辦亞洲微循環聯盟會議。

二、省級重點學科

(一)外科學(骨外)

外科學(骨外)學科於1991年被山東省教育委員會批准為山東省屬本科高校重點學科。該學科是學校歷史上第一個省級重點學科,對促進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該學科現有教授(主任醫師)5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醫學博士3人,醫學碩士8人,碩士生導師4人。擁有國際先進的層流手術室、CYBEX肢體等動功能評定與訓練系統、G型臂X光機、Styker關節鏡系統(3套)、C型臂X光機(2台)、X線骨密度儀等現代化診療設備。

目前,該學科已形成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1)脊柱不穩發病機理及其治療的研究;(2)關節軟骨疾病發病機理及其治療的研究;(3)生物材料的研製與開發。三個研究方向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在人工髖、膝關節置換、關節鏡手術、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股骨頭壞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脊柱測彎、脊柱骨折脫位、老年性骨關節炎、斷肢(指)再植等多個方面的診斷治療技術達國內及國際先進水平。

自1992年以來該學科承擔省科委、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科研課題十餘項,已鑒定課題7項。發表論文45篇,其中中華系列雜志發表11篇,出版著作10部。「螺旋式椎體融合器的研製與應用」研究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其中融椎器的研製屬國內首創,並在全國推廣應用。

(二)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學科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學科於1995年被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為「九五」省重點學科。該學科始建於1985年,是國內高校中建立的第一個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學科。2001年10月順利通過省教育廳驗收。專家組評價該學科「不僅為我國的影像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而且有力地牽動了醫學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確立了該學科在全國知名的地位。

該學科擁有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目前,有教授12名,副教授16名,博士7名,碩士20名,省級、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幹6名,有18名教師被遴選為碩士生導師。經過多年建設,現有磁共振成像機、數字胃腸機、DR、乳腺鉬靶X光機、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遙控胃腸X光機和懸吊式X線攝影機、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鈷60放射治療機、模擬定位機、腫瘤後裝治療機等大型整機設備,儀器設備總值達2300萬元,實驗室面積達7500平方米,實驗室總體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率先建設「醫學影像技術博物館」,博物館的建成不僅用於影像技術展示、設備陳列,也成為醫學影像技術教學的重要基地。博物館面積現為2000平方米,已收集具有收藏價值的CT、X線機、MR、DSA系統等X線設備200多台件,為學科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條件。

目前,該學科確定了醫學影像診斷學和醫學影像成像技術兩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學科組人員圍繞這兩個方向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近三年來立項科研課題24項,其中廳局級8項,校企合作橫向課題3項。獲各級科研獎勵共29項,發表論文162篇,其中被SCI、EI收錄7篇。出版著作、教材30餘部,其中主編面向21世紀醫學影像學專業全國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一版2部,編委2部;主編面向21世紀醫學影像學專業全國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二版2部,編委4部;主編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4部,編委8人;2006年承擔教育部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6部。學科組人員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探索,《醫學影像設備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有5項教學研究課題列為省教育廳的項目,承擔的山東省教育廳普通高校改革試點專業《醫學影像學》已通過教育廳專家組的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是以醫工結合為特色、以影像技術研究為主的學科,1998年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1999年率先在全國招收影像技術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目前在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0餘名,本科生1600餘名,專科生500餘名,同時舉辦各種層次的成人教育。已有畢業生4000餘名,分布在全國多個省市的各級醫院,多數已成為業務骨幹。

近幾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先後與日本東京醫科大學、日本帝京大學放射學部、日本國立癌中心、日本名古屋大學、韓國延世大學等國外院校和研究機構及國內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關系,選派優秀學術骨幹不定時進行短期進修和出國留學。另外還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定期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和指導。通過對外擴大交流,及時了解國內外學科最新發展動態,有效促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三)影像醫學
泰山醫學院放射學院前身為泰山醫學院放射系,成立於1985年。放射學院現為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山東省「九五」「十一五」重點學科點,衛生部全國放射技師培訓基地,衛生部放射技師培訓基地,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會醫學影像學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學院現開辦醫學影像學、生物醫學工程、應用物理學(醫學物理方向)三個本科專業。
放射學院現有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設備學、放射治療與防護、生物醫學工程、醫學物理學、醫葯機械、自動控制8個教研室,有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工程、物理學、醫學影像設備(醫學影像博物館)、金工實訓中心5個實驗室。教學設備總值達到3200餘萬元。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6人,其中正高職稱(教授、主任醫師)11人,副高職稱(副教授、副主任醫師、高級實驗師)23人,中級職稱(講師、主治醫師、實驗師)24人。教師中,博士9人、碩士39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和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省級或校級學術骨乾和學科帶頭人11人。
近年來,學院承擔並完成上級科研計劃課題18項,主編醫學影像專業全國規劃教材5部,教育部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醫學影像學專業為山東省教育廳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山東省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重點學科。2006年,醫學影像學專業被確定為省級特色專業,2007年被確定為成人教育省級特色專業,影像技術實驗室2007年獲省級實驗示範中心。放射學院已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放射學院形成了醫、工、理相結合的專業教學特色,醫學影像學專業,在國內享有較高辦學聲譽。
醫學影像學專業
現代醫學影像學專業是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信息科學的交叉融。是現代醫學的標志學科。
放射學院1985年開辦醫學影像技術專科教育,1994年開辦醫學影像專業5年制本科教育,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醫學成像理論,具備影像檢查技術、放射治療技術、大型影像設備功能研發、放射線管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像診斷基礎的專業技術人才。
畢業生可在醫療機構、高校、科研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技術、放療技術工作,或到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公司從事設備安裝與維修、設備管理工作。
本專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學是綜合工程學、醫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交叉邊緣學科,其基本任務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命科學,特別是醫學中的有關問題,研究利用工程技術手段把物理、化學及技術科學中新的原理、方法應用於醫療裝置的研製與功能開發,來滿足臨床診療的需要。
放射學院1994年開辦醫用電子技術專科專業,2001年開辦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學制4年。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生命科學、電子技術、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醫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在醫療機構及其他電子技術、信息產業等領域從事醫療器械研究、開發、管理、營銷、使用及安裝與維護的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本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應用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方向)
應用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方向)專業是物理學與醫學的交叉融合學科,是將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於人體疾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在腫瘤放射治療、醫學影像學及核醫學技術中,解決輻射劑量、影像質量、質量保證、治療計劃設計等臨床問題。學制4年。
本專業的設立主要培養社會亟需的、掌握醫學放射診療設備基本原理、醫學放射診療的物理理論和醫學臨床基本知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能夠從事醫學放射診療技術、放射診療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承擔放射治療臨床劑量學工作,以及從事醫學診療設備研發的專門人才。
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醫學影像物理學、放射物治療物理學、放射治療劑量學、醫學影像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臨床醫學基礎,了解大型醫療設備的工作原理與方法。
本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四)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於1997年被山東省衛生廳批准為山東省醫葯衛生重點學科,並分別於2000年、2002年、2005年通過了省衛生廳的三次評估。

該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水平突出的學術隊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人員13人,副高職稱12人,博士12人,碩士19人。近年來學科人員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3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廳局級課題13項。近年來獲省部級三等獎5項;獲山東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項;獲廳局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6項,出版專著及教材15部,發表學術論文共108篇,其中在國外期刊發表8篇,其中6篇被SCI收錄。

該學科目前有明確、穩定的研究方向四個,分別是①老年腦卒中與痴呆防治研究;②老年冠心病與高血壓病防治研究;③老年糖尿病與骨質疏鬆防治研究;④老年惡性腫瘤的放化療綜合治療研究。

在提高學科總體水平的同時,又重點在「老年腦卒中與痴呆防治研究」方向突破發展, 逐步形成了中西醫結合防治出血性腦血管病的研究新特色,從而使學科發展更加成熟,取得了更多的重大科研成果。通過腦淋巴引流對腦缺血影響的研究,提出了改善腦淋巴引流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新概念,為缺血性腦損傷的防治與機理探討開辟了新領域與新途徑,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平台。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腦淋巴引流在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繼發性腦損傷中起重要作用,被國內知名專家認為是國際創新性理論成果;首次發現不同來源的一氧化氮和內皮素在SAH後腦血管痙攣和繼發性腦損傷中的不同作用;首次發現微血管自律運動異常與SAH後腦部血流低灌注的關系;首次發現了SAH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上調,並首次證明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通過促進血管新生而對SAH後繼發性腦缺血損傷起到內源性保護作用。在老年心臟病的研究中,針對老齡人群中存在大量風心病患者的情況,增加了新的研究分支。在臨床實踐中學科組人員探索出「應用食管左房壓跡法定位房間隔穿刺點」的准確定位新方法,屬國際首創,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得到國內著名專家的肯定,並在國內廣泛推廣應用。

(五)葯理學

葯理學學科於2005年被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山東省高等學校「十五」重點建設學科。該學科始建於1974年,前身是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葯理學教研室。目前主要由葯理學教研室、臨床葯理學研究室、葯物研究與評價實驗室和葯物研究所組成。主要承擔葯學、中葯學、臨床葯學、制葯工程、生物技術、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等本科專業教學,葯學類及其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葯物篩選與葯物評價等科研工作。形成了臨床葯理學與葯物代謝動力學、心腦血管葯理學、中葯葯理學等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該學科擁有3500 M2的專業實驗室,配備有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毛細管電泳儀、高效薄層掃描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流式細胞儀等先進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總值1084萬元。現有專業技術人員4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講師8人、助教9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學位23人。形成了一支知識、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專業技術隊伍。

經過30年的建設與發展,特別是1993年和2001年以來的兩次重點建設,推動了學科建設水平與教學科研實力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以葯理學科為主體,多專業多學科相互滲透、優勢互補,集葯物研製、篩選、評價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技術平台和群體優勢。目前已承擔國家、省、廳級教學與科研課題33項,橫向合作課題8項,主持或合作完成新葯研製7項,為省內外多家葯廠提供了10餘種新葯的葯效學、葯動學及毒理學研究與評價。發表學術論文326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1部;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級實驗技術與實驗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級自然科學成果獎和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1999年《葯理學》被列為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試點課程,2004年《葯理學》被評為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

2001年以來,已有6名葯理學、葯物分析、葯物化學等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該學科及相關實驗室完成碩士論文,2003年葯理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成為學校葯學及其相關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之一。

院系設置

社會科學部 基礎醫學部 臨床醫學系 放射學院
人口與計劃生育學院 葯學院 護理學院 醫學檢驗系
管理學院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 生物科學系
信息工程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系

學校地址

新校區(校本部)——泰安市長城路中段(271016),火車站乘9路車到泰山醫學院下車即到。
老校區(天外村校區)——泰安市迎勝東路2號(271000),市內乘10路環行車到東方大酒店下車即到。
另外還有人口(天外村西區)與化校兩個校區(教職工居住,現在不是教學區)

學校網站

http://www.tsmc.e.cn/

Ⅱ 癌症現在可以治好嗎

癌症之於人類,從來都與死亡或恐懼相連。

越來越多不懈探索的科學家,在攻克癌症這一議題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17年10月9日,
張康教授及其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材料》上發表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基於大規模的臨床數據分析和深度機器學習,開發出一種高效血檢方法,能以無創
形式快速有效診斷原發性肝癌。

肝癌是全世界范圍內癌症致死率最高的癌種之一,對其的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而這一次,戰勝癌變惡疾的人類夢想,有了更清晰的輪廓。

11月5日的騰訊WE大會,請來了肝癌「密碼」破譯者——張康,癌症研究科學家、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人類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眼科學和人類遺傳學終身正教授,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首位來自大陸的醫學和遺傳學雙學位博士獲得者。


康在Nature
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過160多篇重要論文。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基於大規模的臨床數據分析和深度機器學習,開發出一種高效血檢方法,能以無創形式快速有效診
斷原發性肝癌,研究成果於今年10月9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自然-材料》上。

「通過我們的實驗,有時候通過一些
基因的編輯或者其他的方式,我們可以發現,真的是可以加速或者減慢這個時鍾的,所以我總是希望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人類是可以活150-200年,當然
這個可能會導致其他社會的問題,是不是要考慮把一些人送到火星或者月球當中。 」 張康在演講的最後強調說。

以下為張康11月5日的騰訊WE大會演講全文:

在我們的實驗室我們發現,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甲基化的鍾,可以通過動物模型和細胞培養來進行控制,我們可以加快,或者減慢這個時鍾。


如說一個90歲的細胞,加入一些幹細胞,變成一個有功能的幹細胞,就好像是胚胎幹細胞一樣,然後我們去測量這個時鍾,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鍾轉向零。反過來,
如果你實驗一些比較年輕的細胞,這些細胞從那些不到20歲就死亡的人身上提取的,然後你再測量一下甲基化的時鍾,這個時候總是60-200歲,因為這個鍾
是推動我們人老化的一個原因。

通過我們的實驗,有時候通過一些基因的編輯或者其他的方式,我們可以發現,真的是可以加速或者減慢這個時鍾的,所以我總是希望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人類是可以活150-200年,當然這個可能會導致其他的社會問題,是不是要考慮把一些人送到火星或者月球當中。


後,我總結一下,我今天就是想告訴大家,甲基化是人體非常主要的機制,和我們的癌症、老齡化相關的機制,我們可以通過甲基化標志用於癌症早期篩查和診斷,
希望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癌症導致的死亡率,這個甲基化的生物鍾在老齡化的過程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個來預測衰老,並且來治療衰老而導致的
問題。

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通過使用新的技術,使用甲基化的標志物,來把癌症導致的死亡率到2027年的時候減少一半,通過進行
早治療的做法,另外希望我們的生命延長到150-200年,通過這樣的做法來逆轉生物時鍾,我希望藉此機會來感謝騰訊,也感謝之前以及現在的實驗室的成
員,還有我的合作夥伴,謝謝大家!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Ⅲ 癌症能治得好嗎

癌症治癒的可能性較小,但是未來帶瘤生存,將癌症變為如同心血管一樣的慢性疾病還是有可能的。帶瘤生存逐漸成為患癌患者的優選生存狀態,也就意味著癌症≠死亡,也不是一味地追求無瘤生存!

癌症1/3是可以預防的;1/3可以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治癒;1/3不能治癒,但可以通過適當的治療來控制。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的《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預計,中國2015年新增430萬癌症病例,癌症的死亡病例超過280萬;由於腫瘤發病具有較強的隱匿性,超過七成的癌症一發現就是中晚期階段,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

癌症只是一種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樣。而且,大部分癌症的發生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演變為癌細胞還有很長的路。帶瘤生存並意味著不治療、消極治療,是指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如果能夠通過外科切除、放療等其他治療方法實現臨床治癒的,當然首選治癒了。

將姜黃素應用於癌症化學預防葯物研究的產品艾易克(姜黃素復合片)是以多種天然植物化合物復配組合而成。其中的姜黃素在多項體內外實驗中證實具有抗腫瘤以及與化療葯物聯合使用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對於癌症患者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由於姜黃素的安全性,可以長期使用。

Ⅳ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通用6篇)

轉眼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有成績也有不足,是時候認真地做好自查報告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自查報告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醫院安全自查報告(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1

車輛安全問題一直是我院最為關注和重視的工作之一,也是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在上級領導及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結合我院車輛安全工作的實際情況,按照上級部門頒發的各種安全會議精神,堅持以「隱患險於明火,防範重於泰山」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各有關要求,全面加強安全教育,通過齊抓共管,營造氣氛,切實保障醫院公務車及救護車行駛過程中人身及運輸安全。

一、經常向司機宣傳安全教育。我院成立了主管車輛安全運輸工作的車輛管理辦公室,向司機宣傳安全制度,安全工作應急事宜,公布了司機安全注意事項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為做好本院車輛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

二、安全工作責任重於泰山。安全工作不可一日不提,不可一日不防。我院本著「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落實各項安全工作、措施,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每月對班組進行多次全面排查,特別嚴禁酒後開車、疲勞駕駛。

三、司機具體工作自檢:

1、每天檢查汽車安全性能(剎車、機油、水等);

2、汽車嚴禁超載、超速。

3、司機嚴禁酒後開車、疲勞駕駛;

4、汽車行駛過程中嚴禁聊天、吸煙,接打電話;

5、院內轉運車輛配備了跟車員,幫助乘客有秩上下車,安全乘車;

四、每周組織一次全體駕駛員安全工作會議,學習,討論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方案。

五、每月對所有車輛進行2次強制維護保養,提前解決車輛安全隱患,防範於未然。

六、由車輛管理辦公室管理人員每天對公務車,救護車進行不定時檢查並備案,重點檢查車胎,滅火器,車制動,方向,電路等易出現故障的部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杜絕病車上路。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2

為搞好醫院安全工作,根據衛生局等上級部門文件精神,我院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認真組織學習文件精神,嚴格按要求進行排查,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院安全生領導小組組織相關人員對x重點安全要求范圍進行自查,先後對配電室、上下水設施、壓力容器等設施設備及門診、病區、x信息網路設施,食堂、等人員聚集場所,財務科、倉庫、葯房等重點部位進行了排查,特別是全院水、電路等重點設備設施進行了逐一排查和維修。

二、x安全領導小組組織健全,各科建立了安全小組,各科負責人為本科安全員,劃分了明確的責任,建立了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以及安全生產各項制度,門診、病房等人員聚集場所安全,消火栓等消防設施、滅火器材檢查完好,疏散通道暢通;召集全院職工分批進行「消防知識」專題教育,詳細講述了滅火器的使用,發生火災如何指導患者逃生,提高職工的消防意識。

三、組織抽調x各科室骨幹力量由主管院長帶隊,積極參加x區衛生局組織的消防演練,以此為代表進一步提高了全院職工的消防救火的實戰能力。

四、組織有關人員開展院內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積極化解不穩定因素,x以安全生產自查工作為契機,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有效遏制事故發生。

五、抓好醫療安全。院領導及時召集科主任、護士長會議,圍繞「以病人為中心」這個主題進行醫療安全專項活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開展全員醫療質量教育,提高醫療安全意識,院領導在全院廣泛開展檢查,落實醫療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規范,貫徹落實控制感染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手衛生規范,嚴格消毒隔離制度的貫徹落實。做好毒麻葯品的管理、高壓滅菌消毒管理,做好生物監測和環境監測,嚴查質量環節,清除安全隱患,為人民群眾提供和諧、安全的就醫環境。

通過自查,全院職工提高了安全生產的意識,明確了責任。確保將安全生產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3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公安部《關於開展重要信息系統和重點網站網路安全保護狀況自檢自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做好我院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自查工作,提高安全防護能力和水平,預防和減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發生,切實加強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防範工作,創造良好的網路信息環境。近期,我院進行了信息系統和網站網路安全自查,現就我院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自查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網路與信息安全自查工作組織開展情況

(一)自查的總體評價

我院嚴格按照公安部對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工作的要求,積極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各項信息系統安全制度,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全面落實信息系統安全防範工作。今年著重抓了以下排查工作:一是硬體安全,包括防雷、防火和電源連接等;二是網路安全,包括網路結構、互聯網行為管理等;三是應用安全,公文傳輸系統、軟體管理等,形成了良好穩定的安全保密網路環境。

(二)積極組織部署網路與信息安全自查工作

1、專門成立網路與信息安全自查協調領導機構

成立了由分管領導、分管部門、網路管理組成的信息安全協調領導小組,確保信息系統高效運行、理順信息安全管理、規范信息化安全等級建設。

2、明確網路與信息安全自查責任部門和工作崗位

我院領導非常注重信息系統建設,多次開會明確信息化建設責任部門,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具體到人。

3、貫徹落實網路與信息安全自查各項工作文件或方案

信息系統責任部門和工作人員認真貫徹落實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各項工作文件或方案,根據網路與信息安全檢查工作的特點,制定出一系列規章制度,落實網路與信息安全工作。

4、召開工作動員會議,組織人員培訓,專門部署網路與信息安全自查工作

我院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動員會議,定期、不定期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並開展考核。技術人員認真學習貫徹有關文件精神,把信息安全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

二、信息安全主要工作情況

(一)網路安全管理情況

1、認真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

我院制定出相應信息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定崗到人,明確責任分工,把信息安全責任事故降低到最低。

2、積極推進信息安全制度建設

(1)加強人員安全管理制度建設

我院建立了人員錄用、離崗、考核、安全保密、教育培訓、外來人員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對新進人員進行培訓,加強人員安全管理,不定期開展考核。

(2)嚴格執行機房安全管理制度

我院制定出《機房管理制度》,加強機房進出人員管理和日常監控制度,嚴格實施機房安全管理條例,做好防火防盜,保證機房安全。

(二)技術安全防範和措施落實情況

1、網路安全方面

我院配備了防病毒軟體、網路隔離卡,採用了強口令密碼、資料庫存儲備份、移動存儲設備管理、數據加密等安全防護措施,明確了網路安全責任,強化了網路安全工作。計算機及網路配置安裝了專業殺毒軟體,加強了在防病毒、防攻擊、防泄密等方面的有效性。並按照保密規定,在重要的涉密計算機上實行了開機密碼管理,專人專用,杜絕涉密和非涉密計算機之間的混用。

2、信息系統安全方面

涉密計算機沒有違規上國際互聯網及其他的信息網的情況,未發生過失密、泄密現象。實行領導審查簽字制度凡上傳網站的信息,須經有關領導審查簽字後方可上傳;二是開展經常性安全檢查,主要對SQL注入攻擊、跨站腳本攻擊、弱口令、操作系統補丁安裝、應用程序補丁安裝、防病毒軟體安裝與升級、木馬病毒檢測、埠開放情況、系統管理許可權開放情況、訪問許可權開放情況、網頁篡改情況等進行監管,認真做好系統安全日記。

(三)應急工作情況

1、開展日常信息安全監測和預警

我院建立日常信息安全監測和預警機制,提高處置網路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能力事件,加強網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形成科學、有效、反應迅速的應急工作機制,確保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實體安全、運行安全和數據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網站網路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

2、建立安全事件報告和響應處理程序

我院建立健全分級負責的應急管理體制,完善日常安全管理責任制。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做好日常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設立安全事件報告和相應處理程序,根據安全事件分類和分級,進行不同的上報程序,開展不同的響應處理。

3、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定期演練並不斷完善

我院制定了安全應急預案,根據預警信息,啟動相應應急程序,加強值班值守工作,做好應急處理各項准備工作。定期演練預警方案,不斷完善預警方案可行性、可操作性。

(四)安全教育培訓情況

為保證我院網路安全有效地運行,減少病毒侵入,我院就網路安全及系統安全的有關知識進行了培訓。期間,大家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計算機方面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咨詢,並得到了滿意的答復。

三、網路與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

經過安全檢查,我單位信息系統安全總體情況良好,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

1、信息安全意識不夠。員工的信息安全教育還不夠,缺乏維護信息安全主動性和自覺性。

2、設備維護、更新還不夠及時。

3、專業技術人員少,信息系統安全力量有限,信息系統安全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

4、信息系統安全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網路與信息安全改進措施

根據自查過程中發現的不足,同時結合我院實際,將著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改:

一是要繼續加強對全員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是要切實增強信息安全制度的落實工作,不定期的對安全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於導致不良後果的責任人,要嚴肅追進責任,從而提高人員安全防範意識。

三是要加強專業信息技術人員的培養,進一步提高信息安全工作技術水平,便於我們進一步加強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防範和保密工作。

四是要加大對線路、系統、網路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同時,針對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特點,要加大系統設備更新力度。

五是要創新完善信息安全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辦公秩序,提高信息工作安全性。

五、關於加強信息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我們在管理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今後我們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是對於線路不整齊、暴露的,立即對線路進行限期整改,並做好防鼠、防火安全工作。

二是加強設備維護,及時更換和維護好故障設備。

三是自查中發現個別人員計算機安全意識不強。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加強計算機安全意識教育和防範技能訓練,讓員工充分認識到計算機案件的'嚴重性。人防與技防結合,確實做好單位的網路安全工作。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4

為進一步加強我院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強化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識,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按照省衛計委《關於xx省衛生系統網路與信息安全督導檢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院領導高度重視,成立專項管理組織機構,召開相關科室負責人會議,深入學習和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到開展網路與信息安全自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自查工作做了詳細部署,由主管院長負責安排、協調相關檢查部門、監督檢查項目,建立健全醫院網路安全保密責任制和有關規章制度,嚴格落實有關網路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項規定,並針對全院各科室的網路信息安全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醫院網路建設基本情況

我院信息管理系統於xx年xx月由xxxx科技有限公司對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系統)進行升級。升級後的前台維護由本院技術人員負責,後台維護及以外事故處理由xxxx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人員負責。

二、自查工作情況

1、機房安全檢查。機房安全主要包括: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硬體安全、軟體維護安全、門窗安全和防雷安全等方面安全。醫院信息系統伺服器機房嚴格按照機房標准建設,工作人員堅持每天定點巡查。系統伺服器、多口交換機、路由器都有UPS電源保護,可以保證在斷電3個小時情況下,設備可以運行正常,不至於因突然斷電致設備損壞。

2、區域網絡安全檢查。主要包括網路結構、密碼管理、IP管理、存儲介質管理等;HIS系統的操作員,每人有自己的登錄名和密碼,並分配相應的操作員許可權,不得使用其他人的操作賬戶,賬戶施行「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管理制度。院內區域網均施行固定IP地址,由醫院統一分配、管理,無法私自添加新IP,未經分配的IP無法連接到院內區域網。我院區域網內所有計算機USB介面施行完全封閉,有效地避免了因外接介質(如U盤、移動硬碟)而引起中毒或泄密的發生。

3、資料庫安全管理。我院對數據安全性採取以下措施:

(1)將資料庫中需要保護的部分與其他部分相隔。

(2)採用授權規則,如賬戶、口令和許可權控制等訪問控制方法。

(3)資料庫賬戶密碼專人管理、專人維護。

(4)資料庫用戶每6個月必須修改一次密碼。

(5)伺服器採取虛擬化進行安全管理,當當前伺服器出現問題時,及時切換到另一台伺服器,確保客戶端業務正常運行。

三、應急處置

我院HIS系統伺服器運行安全、穩定,並配備了大型UPS電源,可以保證在大面積斷電情況下,伺服器可運行六小時左右。我院的HIS系統剛剛升級上線不久,伺服器未發生過長宕機時間,但醫院仍然制定了應急處臵預案,並對收費操作員和護士進行了培訓,如果醫院出現大面積、長時間停電情況,HIS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將臨時開始手工收費、記賬、發葯,以確保診療活動能夠正常、有序地進行,待到HIS系統恢復正常工作時,再補打發票、補記收費項目。

四、存在問題

我院的網路與信息安全工作做的比較認真、仔細,從未發生過重大的安全事故,各系統運轉穩定,各項業務能夠正常運行。但自查中也發現了不足之處,如目前醫院信息技術人員少,信息安全力量有限,信息安全培訓不全面,信息安全意識還夠,個別科室缺乏維護信息安全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應急演練開展不足;機房條件差;個別科室的計算機設備配臵偏低,服務期限偏長。

今後要加強信息技術人員的培養,提升信息安全技術水平,加強全院職工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維護信息安全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加大對醫院信息化建設投入,提升計算機設備配臵,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5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等相關部門要求,嚴格按照《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等法律法規要求,我院認真組織全院相關職能部門及臨床科室,主要是醫院放射防護小組及應急機構開展了自查工作,以提高我院放射科的安全水平,減少事故隱患。自查內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各種規章制度的完善及執行情況;②放射診療設備的常規檢測及場所及四周的放射防護測量;③放射源的安全防護及安全保衛情況;④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健康體檢及定期培訓情況;⑤受檢者及陪護者的放射防護等。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織結構方面:

醫院對放射防護高度重視,建立健全了「醫院放射管理委員會」,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對全院相關科室進行放射防護檢查、監督,並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處理放射意外和事故。放射管理委員會由醫院領導任組長,領導全院各部門相關的放射工作。放射管理專責小組由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擔任,主要任務是對全院放射安全及防護工作進行直接管理、監督、執行,負責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個人劑量管理,培訓管理;放射診療設備的定期檢測,場地的定期監測。各相關科室均派人員兼職本科室的輻射安全專責工作。各相關科室還設有

放射防護人員,對各自科室進行日常放射防護檢查和補充。放射防護小組及專責小組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對相關科室進行放射防護檢查,排查放射防護隱患,解決放射防護問題及放射源安全保衛工作。對照上級有關部門關於放射防護所要求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設施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

二、管理制度項目方面:

1.進一步細化、規范和完善了醫院放射防護管理各相關規章制度等制度,執行情況良好;

2.放射源及射線裝置的監測、管理及安全保衛方面制度基本健全,執行情況良好;

3.場所管理:各科都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場所管理的規程及制度,執行情況很好;

4.監測管理:已經大致完善了相關的管理規定和制度;

5.應急管理:已經嚴格按照應急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

6.人員管理:已經按照相關規定,建立和完善了各項人員管理制度,包括健康管理,培訓管理,健康體檢和培訓記錄等,並嚴格執行健康和培訓管理;

7.事故管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關於放射意外和事故的各項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

8.廢物管理:已經建立健全關於放射廢物的管理和處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

三、放射防護與設施運行方面:

1.場所設施:各科都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場所的放射防護、報警、警示標志、應急出口等進行了嚴格的檢測和完善,基本達到相關的規定。

2.監測設備及應急物資:各科都具有各種放射監測設備和應急物資,運行良好,腫瘤科已經按照上次檢查要求安裝了放射報警儀和質量保證監測儀;

3.退役源處理:已經和供源單位簽定放射源回收協議,所有退役放射源都由供源單位回收;

四、工作人員方面

l、所有從事放射工作人員都持證上崗;

2、建立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檔案,進行統一管理。所有從事放射工作人員都佩戴

個人劑量計上崗;對個人劑量超標者進行認真詳細的查找分析原因,避免以後再次發生類

似事件,並對超標者進行再次健康體檢以確保身體健康;

3、所有從事放射工作人員都定期進行放射工作人員健康體檢;

4、定期派員參加衛生行政部門舉辦的學習班,不斷提高放射防護相關專業知識。

五、放射源安全保衛工作

放射科加強了放射源的安全保衛工作,對放射源貯存放置及操作場所進行了專人專鎖專管,醫院保衛科配合建立了放射源安全保衛相關制度。從院科兩級完善了對放射源的安全保衛措施。

六、受檢者及陪護者

放射防護已經按照相關規定,在各相關放射檢查及治療室加強對受檢者及陪護者的放射防護。通過採取檢查劑量控制;嚴格掌握適應征;加強對未成年人敏感腺體的放射防護,如:甲狀腺、性腺、胸腺等;對必需入檢查室陪護者採取穿著防護衣及其他護具等方法減少公眾醫療放射的水平,保證公眾的放射防護。

以上就是我院相關科室20xx年度輻射安全與防護狀況自查情況,整體而言,在組織管理,制度管理,場所管理,設施管理,放射管理等各方面都做了細致和充分的工作,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通過自查,也找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有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進一步去補充和完善。

醫院安全自查報告6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質量,保障人民群眾就醫安全,按照市局要求,20xx年xx月xx號上午,我院醫務科組織相關人員對本院及轄區衛生機構醫療安全隱患進行突擊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醫療文書書寫欠規范,個別村衛生室存在不及時記錄現象。

2、村衛生室普遍存在消毒感染記錄無或不規范現象。

3、各村衛生室醫療廢物分類不規范。

4、各村衛生室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處置流程不明確,操作性不強。

5、各村衛生室輸液率普遍偏高。

6、各村衛生室未按規定配備合格消防器材。

7、光明、中村、蔣山村衛生室室內電路老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8、光明村衛生室房屋結構老化,木結構材質較多,存在安全隱患。

9、部分口服用葯未及時書寫病歷,與病人溝通較少,病史採集不完整,對病人告知不到位。

10、中心衛生院醫保刷卡時未核實病人身份,導致婦科用葯男用、男性用葯女用的現象。

二、整改措施

1、加強醫技人員規范化醫療文書書寫的知識培訓,每季度安排相關人員進行檢查,做到醫療文書書寫及時、規范、准確無誤。

2、對各村衛生室人員加強院感知識培訓,每季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規范化普查。

3、對村衛生室人員集中進行醫療廢物規范化分類處置學習,並每季度進行檢查。

4、加強村衛生室人員安全醫療的知識培訓,對村衛生室的醫療質量安全制度、流程作出規范性的指導。

5、加強對村衛生室三率的定期及不定期檢查,督促其規范用葯。

6、組織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安全生產知識培訓及消防安全法規學習,提高安全生產意識,督促其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積極整改。

7、加強與病人的溝通,病史採集完整,必要情況做好與病人或家屬告知工作。

8、醫保刷卡時做好身份核實工作,務必每方必對,每方必查。

9、責令安全條件不足的村衛生室進行必要的環境改造,以適應安全生產的要求。

;

Ⅳ 質子刀和重粒子刀的區別,是一樣的嗎,謝謝

質子刀和重粒子刀的區別:
一、質子刀:
裝置組成
整個質子治療裝置由加速器、能量選擇系統、束流輸運系統、1-2個旋轉治療頭、1-2個固定治療頭、控制系統、劑量測量與定標系統,以及治療與裝置資料庫、專用準直器與補償器加工中心、呼吸門開關控制等部分組成。還要配基建、水、電、氣通用設備及屏蔽與安全等配套裝置。
治療方式
在醫學腫瘤放射治療上所使用的質子刀,大都採用由碳原子之原子核所製成的重粒子質子加速器,原因是其所攜帶的能量較大,治療效果較顯著。在實際治療時,將質子刀以三度空間對位瞄準患者之腫瘤位置,透過攜帶能量之質子在特定深度會釋放大部分能量的布拉格尖峰現象,將大量能量釋放於腫瘤中(癌症病灶區),以達到破壞腫瘤中之癌細胞而不破壞腫瘤外其他正常細胞,乃至最後消除腫瘤之目的。比起傳統的X光放射性治療或伽馬刀、光子刀等治療,質子刀治療對病灶區周邊正常細胞的傷害小很多,相對地副作用也較少。
二、重粒子刀:
重離子放射線治療腫瘤癌症是當代公認的先進有效的放療方法,這是由重離子射線獨特的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所決定的。物理特性是這樣的,碳離子和其他重帶電粒子一樣,具有倒轉劑量分布的特性。重離子在貫穿物質時主要是通過與靶原子核外電子的碰撞損失能量,隨著離子能量的降低,這種碰撞的幾率增大。在離子進入人體的大部分射程里,巨大的初始能量使離子穿過組織速度很快,因而損失的能量較小,形成一個相對低能量的坪區;在射程的末端,隨著能量的損失,離子運動速度減慢,與靶電子碰撞的幾率增大,最終在射程末端形成一個陡峭的高劑量(能量損失)峰,即Bragg峰,其後劑量迅速跌落。Bragg峰位的深度可以通過改變入射離子的初始能量來調節。治療時把展寬的Bragg峰精確地調整並套住整個腫瘤靶區,是周圍正常的組織只受到很小劑量的照射。利用重離子的帶電性,實現柵網掃描技術引導束流對腫瘤實行精確斷層掃描的"適形治療"。此外重離子的散射比質子和光子小,對精確的劑量分布也非常有利。

Ⅵ pacs是什麼意思

PACS介紹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即圖像歸檔與傳輸系統,是應用於醫院的數字醫療設備如CT(計算機斷層成像)、MR(磁共振成像)、US(超聲成像)、DSA(數字減影)、CR(計算放射成像)、DR(數字平板放射成像)、NM(核醫學成像)等設備所產生的數字醫學圖像的採集、規定、管理、診斷、數據處理的綜合應用系統。

1、PACS的發展歷史
「數字放射診斷學」是DR. Paul Capp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它是PACS最早的理論原型,而數字圖像通信與顯示的概念則是德國柏林技術大學Heins U Lemke教授提出的。

1982年1月,SPIE(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在美國加州舉行了第一次關於PACS的國際會議,之後這一會議與醫學成像會議合並,定於每年2月在美國南加州舉行。隨後日本、歐洲都建立了類似的會議組織。這些組織成為PACS理論研究的開端。

最早的PACS相關研究計劃是1983年美國軍方贊助的一個遠程放射學研究計劃,1985年美國軍方又資助了另一項DIN/PACS計劃,由MITRE公司管理,華盛頓大學、喬治敦與喬治華盛頓聯合大學具體實施,Philips醫療系統公司和AT&T公司參與。同年美國國家癌症中心資助UCLA開始其第一個PACS相關的研究計劃。

美國放射學會(ACR)和美國國家電氣製造商協會(NEMA)於1982年下半年成立數字圖像和通信標准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分別代表醫學成像設備用戶和製造商的放射學家和廠方專家組成,致力於制定數字成像設備介面的有關標准。在Agfa 、Kodak、Ge、Philips、Siemens、Sony等公司的積極參與下,該委員會分別於1985年、1988年發布了ACR-NEMA1.0、ACR-NEMA2.0的ACR-NEMA標準的兩個版本。該標準是醫學圖像領域的第一個綜合性標准。1992年,ACR-NEMA在北美放射學會(RSNA)上展示了上述標準的第三個版本,該版本在1993年發布時被正式命名為DICOM3.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醫學數字成像及通信標准。DICOM3.0的制定是醫學圖像處理領域標准化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同時,DICOM3.0的制定也參考了其它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標准以及放射領域之外的醫療衛生標准(如HL7等)。DICOM3.0標准總結現有的醫學圖像領域的其它標准,兼顧並吸收它們的長處,同時改正了前兩個版本ACR-NEMA1.0、ACR-NEMA2.0的不足之處。

DICOM3.0的發布以及之後的不斷更新,為PACS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行業環境,1993年之後,北美、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建立的達到實用階段的符合標準的PACS產品。但是由於當時相關的計算機以及網路硬體設備、存儲系統軟硬體相當昂貴,PACS核心技術都壟斷在國際大醫療設備廠商手中,所以PACS實施的案例均集中在發達國家的大型醫院,同時由於DICOM是一個語義級的標准,對於現實世界五花八門的應用需求,各種PACS系統存在的各種不同形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的不斷發展,各種硬體設備、存儲系統價格不斷下降,同時DICOM的核心技術逐漸為更多的中小型公司掌握,使PACS的推廣普及成為可能。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PACS開始為中國越來越多的公司、研究機構作為研發產品和工程項目來實施。

國際上,對PACS研究越來越走向規范、走向成熟,北美放射學會(RSNA)和醫療信息和管理系統協會(HIMSS)發起成立IHE組織,以解決醫療信息系統工作流的定義和規劃、對異質系統間信息共享,達到更佳的集成應用效果。目前越來越多的廠商對IHE進行研究和遵循,以提高產品的規范性和通用性。IHE的制定也為PACS應用部門提供了理論指導和通用需求。

2、PACS帶來的效益

(1)數據完整性與數據共享
數字醫學圖像相對傳統膠片最大的優勢在於保留了所有圖像信息,通過窗寬窗位的動態調節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高位數字圖像。

傳統影像膠片的異地訪問,需要人力或者物力將媒介送到目的地才能完成,但是在PACS中,院內的異地訪問,即放射科(影像科)以外的調用可以通過網路方便、准確、快速的完成,保證了臨床醫療的需求。同樣院外或者市外、省外、國外的調用也可以通過相應的為了完成。

數字化影像的特點,保證了任意次復制也不會改變圖像的精度,最大限度的滿足了臨床、研究、教學的需求。

(2)設備共享
PACS使原先對成像設備資源的獨占更新為共享,從而可以節省醫院對DICOM相關設備的投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利用率。

(3)人員共享
PACS使整個系統中的包括人員(技師、醫生等)在內的資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充分提高人力資源的應用效率。

(4)診療水平的提高
通過對PACS形成的圖像庫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醫生的診斷水平,同時PACS為院內會診、院間會診提供有力的資源應用平台,使檢查科室與臨床科室更好的協作,共同提高醫院對疾病的診療水平。

(5)快速傳輸
理論上數字影像在網路中可以達到光速的傳輸速度,即使考慮網路因素的話,在具有良好性能價格比的網路中,病人的一次CT圖像的在網路中的傳輸僅需要數秒時間。

(6)實現工作流革新
遵循IHE的PACS可以很好的規范現有檢查科室工作流程,提高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提高對病人的有效服務。

(7)降低成本,提高醫療收入
一方面,PACS的軟硬體價格大大下降,取代傳統的膠片和紙質報告,實現院內無紙無膠片醫療,從而降低醫院的醫療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效率提高和流程變革,可以大大增加病人的流通量,從而增加了檢查科室乃至整個醫院的病人通量,增加醫療收入。

(8)提高管理水平
通過PACS的管理程序可以簡潔的掌握放射科(影像科)的工作狀態、人員水平等管理信息。通過授權控制,簡便的管理圖像資料庫,保證臨床使用的前提下,又滿足了放射科(影像科)資料保存的需要。

(9)提高醫院聲譽
通過PACS對醫院整體的改造,可以大大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提高社會知名度,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PACS給放射科管理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改變放射科(影像科)醫師的診斷模式,並給臨床意識帶來了極大方便。為患者提供全新的醫療服務,同時為放射科(影像科)和臨床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帶來極大方便,也為遠程影像學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Ⅶ 質子刀和重粒子刀有什麼區別

  1. 質子刀:

  2. 整個質子治療裝置由加速器、能量選擇系統、束流輸運系統、1-2個旋轉治療頭、1-2個固定治療頭、控制系統、劑量測量與定標系統,以及治療與裝置資料庫、專用準直器與補償器加工中心、呼吸門開關控制等部分組成。還要配基建、水、電、氣通用設備及屏蔽與安全等配套裝置。治療方式在醫學腫瘤放射治療上所使用的質子刀,大都採用由碳原子之原子核所製成的重粒子質子加速器,原因是其所攜帶的能量較大,治療效果較顯著。

  3. 在實際治療時,將質子刀以三度空間對位瞄準患者之腫瘤位置,透過攜帶能量之質子在特定深度會釋放大部分能量的布拉格尖峰現象,將大量能量釋放於腫瘤中(癌症病灶區),以達到破壞腫瘤中之癌細胞而不破壞腫瘤外其他正常細胞,乃至最後消除腫瘤之目的。比起傳統的X光放射性治療或伽馬刀、光子刀等治療,質子刀治療對病灶區周邊正常細胞的傷害小很多,相對地副作用也較少。

  4. 重粒子刀:

  5. 重離子放射線治療腫瘤癌症是當代公認的先進有效的放療方法,這是由重離子射線獨特的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所決定的。物理特性是這樣的,碳離子和其他重帶電粒子一樣,具有倒轉劑量分布的特性。重離子在貫穿物質時主要是通過與靶原子核外電子的碰撞損失能量,隨著離子能量的降低,這種碰撞的幾率增大。

  6. 在離子進入人體的大部分射程里,巨大的初始能量使離子穿過組織速度很快,因而損失的能量較小,形成一個相對低能量的坪區;在射程的末端,隨著能量的損失,離子運動速度減慢,與靶電子碰撞的幾率增大,最終在射程末端形成一個陡峭的高劑量(能量損失)峰,即Bragg峰,其後劑量迅速跌落。Bragg峰位的深度可以通過改變入射離子的初始能量來調節。治療時把展寬的Bragg峰精確地調整並套住整個腫瘤靶區,是周圍正常的組織只受到很小劑量的照射。利用重離子的帶電性,實現柵網掃描技術引導束流對腫瘤實行精確斷層掃描的"適形治療"。此外重離子的散射比質子和光子小,對精確的劑量分布也非常有利。

Ⅷ 核與輻射安全有關的重要國際機構有哪些

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有:
一、監管部門和管理體制
監管部門及其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八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實行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其它有關部門依據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有關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第三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全國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公安、衛生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本條例的規定,對有關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它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在《關於放射源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3]17號)中明確規定了各有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和分工,具體內容如下:
(1)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負責放射源的生產、進出口、銷售、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置安全的統一監管。
制定和組織實施放射源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
建立並實施放射源登記管理制度;
根據輻射工作單位提供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輻射安全評價報告書和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書等核發放射源安全許可證,並通報同級公安部門;
負責放射源的生產、進出口、銷售、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置領域從事輻射安全關鍵崗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管理;
負責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應急、調查處理和定級定性工作,並將有關情況通報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
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
組織開展放射源安全技術研究。
(2)衛生部門負責放射源的職業病危害評價管理工作;負責放射源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的准入管理;參與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工作,負責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醫療應急。
(3)公安部門負責對放射源的安全保衛和道路運輸安全的監管;負責丟失和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察和追繳;參與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工作。

(4)商務部門會同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公布放射源進出口管理目錄。
(5)海關根據放射源進出口管理目錄,驗憑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核發的放射源安全許可文件辦理海關進出口手續。
(6)鐵路、交通、民航部門分別負責放射源鐵路、水運、航空運輸和放射源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運輸單位及運輸工具、人員的監管。
(7)郵政部門負責郵寄放射源的安全監督檢查。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根據環保部門(核安全主管部門)確定的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性質和級別,負責有關國際信息通報工作。
二、環保部門的管理體制
目前中國已形成了一個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輻射安全管理司(核安全管理司)為領導,各省、市、縣(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參加的放射源監管網路。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放射源生產單位實行統一監督管理;負責建立放射源進出口和銷售管理目錄;組織制定專項行動計劃,負責專項行動執行情況的督察和驗收;負責各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運行前的批准。
各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放射源使用、運輸、貯存和處置單位的統一監督管理;負責組織本省各級環保部門開展放射源專項行動;負責本地區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安全運行。
各市、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省級環保部門的組織下,對轄區內放射源安全狀況實施監督檢查。
(一)、環保部門和建設單位的具體職責:
1、放射源全過程監管
放射源安全管理涉及放射源的生產、進出口、銷售、使用、運輸、貯存和處置等環節,即放射源從「生」到「死」的全過程。它在各個環節之間的流向見圖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頒布以後,明確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放射源安全管理中的主導地位。為進一步加強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公眾健康,減少事故隱患,必須明確環保部門與建設單位的各自職責。
2、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監管職責:

(1) 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2) 執行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制度;
(3) 執行許可證制度;
(4) 放射源動態審批備案監管;
(5) 執法監督檢查;
(6) 領導事故應急及善後工作;
(7) 建立密封源分布與流向動態資料庫。
3、 建設單位(許可、注冊)應履行的主要經營職責
(1) 建設(或租用)符合輻射防護要求的廠房或營業場所;
(2) 選用先進工藝和設備,開展清潔生產;
(3) 建立具有輻射專業知識的職工隊伍(主管和操作人員);配製相應的
輻射監測設備;建立職工的個人劑量檔案;
(4) 制定輻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應急方案;
(5) 委託環境監測、環境評價機構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
登記表,以及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
(6) 申領《輻射安全許可證》,辦理日後的變更、注銷事項;
(7) 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常規監督檢查;
(8) 依法對其造成的輻射危害承擔責任。
就放射源安全管理而言,許可證制度和審批備案制度是管理部門與建設單位之間互動成分較多的事項。

Ⅸ TPs是什麼意思

TPS - 豐田生產系統
豐田生產系統房屋結構由大野耐一和Eiji Toyoda發展而成,用來向員工和供應商解釋不斷演進的豐田系統。該生產系統 (TPS)的目的是消除運營中所有的muri,mura,muda(過載、不均衡、浪費)。這是一種讓每位員工參與進來,通過採用PDCA(計劃、執行、檢查、糾正)的方法解決問題,改善質量、成本、交貨期、安全和員工士氣。
TPS-豐田生產系統 又稱為 TOYOTA Way ,其被人廣泛採用的叫法為JIT生產系統。經過美國國際汽車計劃研究協會研究發展後,發展為Lean Proction system(精益生產系統)。
TPS強調8個零管理:零缺陷、零庫存、零交貨期、零故障、零(無)紙文件、零事故、零廢料、零人力資源浪費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每秒事務處理量 - 性能測試的術語介紹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每秒鍾系統能夠處理的交易或事務的數量。它是衡量系統處理能力的重要指標。TPS是LoadRunner中重要的性能參數指標。
改善:是指從現有的設備、材料、勞動力及產品的製造方法里發現浪費,運用現場的智慧來消除浪費。
現場的改善一般式指作業的改善。
[編輯本段]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TPS)
事務處理系統: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TPS)
提高事務處理效率與保證其正確性
在數據(信息)發生處將它們記錄下來
通過OLTP產生新的信息
將信息保存到資料庫中供其他信息系統使用
TPS是企業聯系客戶的紐帶也是其他信息系統的基礎
TPS存在於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
事務處理系統是進行日常業務處理,記錄,匯總,綜合,分類,並為組織的操作層次服務的基本商務系統。
事務處理系統可以幫助組織降低業務成本,提高信息准確度,提升業務服務水平。
在企業中主要表現了四種系統:市場營銷,生產製造,財務會計,人力資源。
放射治療計劃系統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治療計劃系統(一個專用的計算機系統)是一種醫療設備,通過對放射源和患者建模, 來模擬計劃實施的放射治療。系統採用一個或多個演算法對患者體內吸收劑量分布進行計算, 計算結果供放射治療計劃制定者使用。治療計劃系統是放射治療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必不可少的手段, 而治療計劃設計是放射治療過程的重要環節, 需要治療計劃系統上進行。治療計劃系統應首先對放射源建模, 在安裝階段根據模型要求建立相應的束流及參數資料庫。在對患者設計計劃時, 首先向治療計劃系統輸人圖象通過介質或網路, 系統獲得關於患者的病變及重要器官與組織的信息, 並進行密度場的重建, 完成對患者建模。醫生與物理人員結合治療機(醫用加速器、鈷機等)參數, 設計治療計劃先進的治療計劉系統可提供自動優化功能, 治療計劃系統給出治療計劃的模擬結果, 通過一種或多種評價方法, 對已設計的計劃予以評價, 經過反復修正和完善,最終獲得用於臨床的詳細可行的治療方案。

Ⅹ 射波刀的治療系統

射波刀被《福布斯》刊載為高科技醫療產品先鋒,並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科技先驅」項目。
射波刀是唯一採用實時影像引導技術的設備,治療中唯一利用身體骨架結構做為靶區定向和射束修正的系統,治療中唯一在「手術」過程中能實時追蹤病患呼吸對體內病灶做動態照射的放射外科利器。影像引導技術包含了兩組對角X-光影像顯影器,能確保「手術」的精準性,使射線完全照射在腫瘤上,不會傷害周圍其他組織機構,起到了保護正常組織的作用,所以患者治療完沒有什麼異常反應,副作用更小。
放射外科手術的標准
在放射腫瘤學領域,射波刀機器人放射外科手術系統已被全球公認為可以對身體任何部位以亞毫米精確度發射射線的首選放射外科手術系統。經過眾多同行評審的出版物證實,此系統的精確度加上持續影像引導,以及治療時機械臂的高移動性,共同使這項治療具有高度適形和陡峭劑量梯度特點。
世界一流的機器人放射外科手術
即使將患者固定,由於患者呼吸,腫瘤仍會移動,射波刀利用持續影像引導加上系統固有的機器人移動能力,能自動校正因靶區的移動的每一個射線位置,而無需中斷治療或用戶的介入。
對因呼吸位移的處理是放射治療最大的挑戰之一。不依賴諸如呼吸門控或屏氣等不理想的技術,射波刀智能地作出實時呼吸監控並自動適應患者呼吸模式中的任何變化。
可靠的治療性能
射波刀的機器人移動性可使其傳送大量非等中心、非共面的射線並讓它們各自對准其預定的靶區。這項自動化技術使無固定架治療傳送變得更加便利且無需每束射線都重新定位。傳送多重非共面射線增加其適形度並創建陡峭的劑量梯度,從而降低對周邊重要組織的照射劑量。
射波刀治療傳送系統
通過結合使用機器人移動性及實時影像引導等適應性自動化技術,令即使最復雜的非共面治療計劃,也能如常規的臨床工作一般簡單地完成。
一,機器手臂和直線加速器
輕巧的6MV X線直線加速器,輸出功率達每分鍾600 MU (另有1000 MU的選項),能通過高精度的機械臂以亞毫米的重復精確度向任何方向發射射線。
二,影響系統
低能量的X線嵌入式探測器能在治療全程提供高解析度的解剖影像並不斷將實時影像與先前成像的DRR進行比較以確定患者的實時位置及治療靶區位置。
三,Xchange®機器人準直儀更換器
Xchange機器人準直儀更換器以機器人自動更換準直儀,更有效地傳遞高適形度的治療。
射波刀追蹤系統
射波刀是唯一一台能以先進的機器人技術通過持續影像引導技術,在治療過程中完全對應患者位移特性的放射傳送系統。
一,6D顱骨追蹤
射波刀的6D 顱骨追蹤技術與有創性的立體頭固定架技術完全不同,6D顱骨追蹤技術能在治療過程中利用骨骼特徵持續追蹤顱內治療靶區,並自動作出校正,即使最細微的移動和扭動亦不會錯失。
二,Xsight® Spine追蹤系統
利用脊柱骨骼的解剖特徵而無需使用外科手術植入金標,對腫瘤進行自動定位和追蹤,令放射外科手術更加精確和減低其創傷性。
三,Synchrony®呼吸追蹤系統
能持續維持射線與腫瘤位移的一致性,讓醫師能在不需要屏氣或門控的情況下,大幅減少對腫瘤周圍的外放范圍。
四,Xsight® Lung追蹤系統
直接追蹤肺部腫瘤的位移,需要植入金標,這也可以更好的保持射線的精確性、可靠性和可自我校正的重復性。
射波刀治療計劃
MultiPlan® 治療計劃系統可為高精度治療計劃提供最全面的工具配套。
一,MultiPlan 治療計劃系統
專為放射外科手術而設,以工作流程為本的人性化平台,令最復雜的治療計劃亦可簡單及有效率地完成。
二, 順序最優化
一套智能型人性化的優化程序,能快速地為每一位患者度身制定適合其特別臨床需要的治療計劃。
三,Monte Carlo劑量計算
被認定為劑量計算的黃金標准,射波刀的Monte Carlo劑量計算系統只需幾分鍾即可計算出劑量的分布,而其他系統通常需用上要數小時,甚至數天。
四, 4D治療優化與計劃系統
4D治療優化與計劃系統不僅考慮靶區的位移,還把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及重要器官的位移及其變形情況都一並處理,成為一個全面的治療計劃系統。
五,MultiPlan MD套件
MultiPlan MD套件包括多套計劃制定工具,包括影像融合、勾畫和治療計劃回顧等,連接後可在如診所以外等地方作遠程使用。
射波刀數據管理
先進的癌症護理必須配備容易存取患者腫瘤數據的中央電子系統。射波刀數據管理工具能為臨床醫生提供患者的最新臨床數據,協助臨床醫生作出及時而全面的醫療決策,並且不需要臨床醫生繪制圖表或重復輸入數據。
一,射波刀數據管理系統
射波刀數據管理系統是操作簡單的單一資料庫,能為臨床醫生提供系統支持、數據管理及用戶權力管理。
二,報告管理
通過簡單地利用各部門報告就便可直接地回顧患者和使用數據。
三, 放射外科手術DICOM界面
採用行業標准協定,本界面能與第三方的腫瘤信息系統作治療計劃及治療數據的交流完成電子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