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抖動指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抖動指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11-05 15:58:05

資料庫到底指的是什麼幾個意思啥意思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五十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定義1
嚴格地說,資料庫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在經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關的數據放進這樣的「倉庫」,並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例如,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常常要把本單位職工的基本情況(職工號、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工資、簡歷等)存放在表中,這張表就可以看成是一個資料庫。有了這個"數據倉庫"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查詢某職工的基本情況,也可以查詢工資在某個范圍內的職工人數等等。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計算機上自動進行,那我們的人事管理就可以達到極高的水平。此外,在財務管理、倉庫管理、生產管理中也需要建立眾多的這種"資料庫",使其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現財務、倉庫、生產的自動化管理。 J.Martin給資料庫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資料庫是存儲在一起的相關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是結構化的,無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餘,並為多種應用服務;數據的存儲獨立於使用它的程序;對資料庫插入新數據,修改和檢索原有數據均能按一種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進行。當某個系統中存在結構上完全分開的若干個資料庫時,則該系統包含一個「資料庫集合」。
定義2
資料庫是依照某種數據模型組織起來並存放二級存儲器中的數據集合。這種數據集合具有如下特點:盡可能不重復,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數據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序,對數據的增、刪、改和檢索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定義3
(伯爾尼公約議定書專家委員會的觀點) 所有的信息(數據事實等)的編纂物,不論其是以印刷形式,計算機存儲單元形式,還是其它形式存在,都應視為「資料庫」。 數字化內容選擇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 (1)存儲空間的原因。數字化的產品是通過網路被廣大用戶存取利用,而大家都知道數字化產品是存放在磁碟陣列上的,磁碟陣列由伺服器來管理,磁碟空間是有限的,伺服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量地存入數字資源,這就需要我們對文獻資源數字化內容進行選擇。 (2)解決數字化生產高成本和圖書館經費有限性之間矛盾的需要。幾乎沒有圖書館有充足的資源來對整個館藏進行數字化,內容選擇不可避免。 (3)數字資源管理的需要。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數字化項目所生成的數字資源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投入巨資進行數字遷移是延長數字資源生命的1個重要途徑,昂貴的維護成本就必須考慮數字化的內容選擇。 資料庫發展史資料庫技術從誕生到現在,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形成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成熟的商業產品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吸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加入。資料庫的誕生和發展給計算機信息管理帶來了一場巨大的革命。三十多年來,國內外已經開發建設了成千上萬個資料庫,它已成為企業、部門乃至個人日常工作、生產和生活的基礎設施。同時,隨著應用的擴展與深入,資料庫的數量和規模越來越大,資料庫的研究領域也已經大大地拓廣和深化了。30年間資料庫領域獲得了三次計算機圖靈獎(C.W. Bachman,E.F.Codd, J.Gray),更加充分地說明了資料庫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領域。就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軌跡,追溯一下資料庫的發展歷程。 傳統上,為了確保企業持續擴大的IT系統穩定運行,一般用戶信息中心往往不僅要不斷更新更大容量的IT運維軟硬體設備,極大浪費企業資源;更要長期維持一支由資料庫維護、伺服器維護、機房值班等各種維護人員組成的運維大軍,維護成本也隨之節節高升。為此,企業IT決策者開始思考:能不能像擰水龍頭一樣按需調節的使用IT運維服務?而不是不斷增加已經價格不菲的運維成本。
定義4
資料庫(DataBase,DB)是一個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有共享的、統一管理的數據集合。它是一個按數據結構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計算機軟體系統。資料庫的概念實際包括兩層意思: (1)資料庫是一個實體,它是能夠合理保管數據的「倉庫」,用戶在該「倉庫」中存放要管理的事務數據,「數據」和「庫」兩個概念結合成為資料庫。 (2)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新方法和技術,它能更合適的組織數據、更方便的維護數據、更嚴密的控制數據和更有效的利用數據。

㈡ 哪些因素影響了資料庫性能

網路寬頻,磁碟IO,查詢速度都會影響到資料庫的性能。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舉例來說明為什麼磁碟IO成瓶頸資料庫的性能急速下降了。

為什麼當磁碟IO成瓶頸之後, 資料庫的性能不是達到飽和的平衡狀態,而是急劇下降。為什麼資料庫的性能有非常明顯的分界點,原因是什麼?

相信大部分做資料庫運維的朋友,都遇到這種情況。 資料庫在前一天性能表現的相當穩定,資料庫的響應時間也很正常,但就在今天,在業務人員反饋業務流量沒有任何上升的情況下,資料庫的變得不穩定了,有時候一個最簡單的insert操作, 需要幾十秒,但99%的insert卻又可以在幾毫秒完成,這又是為什麼了?

dba此時心中有無限的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磁碟IO性能變差了?還是業務運維人員反饋的流量壓根就不對? 還是資料庫內部出問題?昨天不是還好好的嗎?

當資料庫出現響應時間不穩定的時候,我們在操作系統上會看到磁碟的利用率會比較高,如果觀察仔細一點,還可以看到,存在一些讀的IO. 資料庫伺服器如果存在大量的寫IO,性能一般都是正常跟穩定的,但只要存在少量的讀IO,則性能開始出現抖動,存在大量的讀IO時(排除配備非常高速磁碟的機器),對於在線交易的資料庫系統來說,大概性能就雪崩了。為什麼操作系統上看到的磁碟讀IO跟寫IO所帶來的性能差距這么大呢?

如果親之前沒有注意到上述的現象,親對上述的結論也是懷疑。但請看下面的分解。

在寫這個文章之前,作者閱讀了大量跟的IO相關的代碼,如非同步IO線程的相關的,innodb_buffer池相關的,以及跟讀數據塊最相關的核心函數buf_page_get_gen函數以及其調用的相關子函數。為了將文章寫得通俗點,看起來不那麼累,因此不再一行一行的將代碼解析寫出來。

咱們先來提問題。buf_page_get_gen函數的作用是從Buffer bool裡面讀數據頁,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提問. 數據頁不在buffer bool 裡面該怎麼辦?

回答:去讀文件,將文件中的數據頁載入到buffer pool裡面。下面是函數buffer_read_page的函數,作用是將物理數據頁載入到buffer pool, 圖片中顯示

buffer_read_page函數棧的頂層是pread64(),調用了操作系統的讀函數。


通過解析buf_wait_for_read函數的下層函數,我們知道其實通過首先自旋加鎖pin的方式,超過設定的自旋次數之後,進入等待,等待IO完成被喚醒。這樣節省不停自旋pin時消耗的cpu,但需要付出被喚起時的開銷。

再繼續擴展問題: 如果會話線程A 經過物理IO將數據頁1001讀入buffer之後,他需要修改這個頁,而在會話線程A之後的其他的同樣需要訪問數據頁1001的會話線程,即使在數據頁1001被入讀buffer pool之後,將仍然處於等待中。因為在數據頁上讀取或者更新的時候,同樣需要上鎖,這樣才能保證數據頁並發讀取/更新的一致性。

由此可見,當一個高並發的系統,出現了熱點數據頁需要從磁碟上載入到buffer pool中時,造成的延遲,是難以想像的。因此排在等待熱點頁隊列最後的會話線程最後才得到需要的頁,響應時間也就越長,這就是造成了一個簡單的sql需要執行幾十秒的原因。

再回頭來看上面的問題,mysql資料庫出現性能下降時,可以看到操作系統有讀IO。 原因是,在資料庫對數據頁的更改,是在內存中的,然後通過檢查點線程進行非同步寫盤,這個非同步的寫操作是不堵塞執行sql的會話線程的。所以,即使看到操作系統上有大量的寫IO,資料庫的性能也是很平穩的。但當用戶線程需要查找的數據頁不在buffer pool中時,則會從磁碟上讀取,在一個熱點數據頁不是非常多的情況下,我們設置足夠大的innodb_buffer_pool的size, 基本可以緩存所有的數據頁,因此一般都不會出現缺頁的情況,也就是在操作系統上基本看不到讀的IO。 當出現讀的IO時,原因時在執行buf_read_page_low函數,從磁碟上讀取數據頁到buffer pool, 則資料庫的性能則開始下降,當出現大量的讀IO,資料庫的性能會非常差。

㈢ 顫動和抖動的意思一樣嗎

答案:不一樣,是近義詞
顫動:急促而頻繁地振動,是物體自身的動作
抖動:用手有力地振動物體,是施加到別的物體上的動作

㈣ 資料庫到底指的是什麼幾個意思啥意思

簡單的說,資料庫就是存儲數據的地方(庫指倉庫):注意,是存儲!!!
資料庫一般使用sql語言進行增刪改查
基本上這就是資料庫

㈤ 如何處理查找,處理資料庫的性能瓶頸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舉例來說明為什麼磁碟IO成瓶頸資料庫的性能急速下降了。

為什麼當磁碟IO成瓶頸之後, 資料庫的性能不是達到飽和的平衡狀態,而是急劇下降。為什麼資料庫的性能有非常明顯的分界點,原因是什麼?

相信大部分做資料庫運維的朋友,都遇到這種情況。 資料庫在前一天性能表現的相當穩定,資料庫的響應時間也很正常,但就在今天,在業務人員反饋業務流量沒有任何上升的情況下,資料庫的變得不穩定了,有時候一個最簡單的insert操作, 需要幾十秒,但99%的insert卻又可以在幾毫秒完成,這又是為什麼了?

dba此時心中有無限的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磁碟IO性能變差了?還是業務運維人員反饋的流量壓根就不對? 還是資料庫內部出問題?昨天不是還好好的嗎?

當資料庫出現響應時間不穩定的時候,我們在操作系統上會看到磁碟的利用率會比較高,如果觀察仔細一點,還可以看到,存在一些讀的IO. 資料庫伺服器如果存在大量的寫IO,性能一般都是正常跟穩定的,但只要存在少量的讀IO,則性能開始出現抖動,存在大量的讀IO時(排除配備非常高速磁碟的機器),對於在線交易的資料庫系統來說,大概性能就雪崩了。為什麼操作系統上看到的磁碟讀IO跟寫IO所帶來的性能差距這么大呢?

如果親之前沒有注意到上述的現象,親對上述的結論也是懷疑。但請看下面的分解。

在寫這個文章之前,作者閱讀了大量跟的IO相關的代碼,如非同步IO線程的相關的,innodb_buffer池相關的,以及跟讀數據塊最相關的核心函數buf_page_get_gen函數以及其調用的相關子函數。為了將文章寫得通俗點,看起來不那麼累,因此不再一行一行的將代碼解析寫出來。

咱們先來提問題。buf_page_get_gen函數的作用是從Buffer bool裡面讀數據頁,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提問. 數據頁不在buffer bool 裡面該怎麼辦?

回答:去讀文件,將文件中的數據頁載入到buffer pool裡面。下面是函數buffer_read_page的函數,作用是將物理數據頁載入到buffer pool, 圖片中顯示

buffer_read_page函數棧的頂層是pread64(),調用了操作系統的讀函數。


通過解析buf_wait_for_read函數的下層函數,我們知道其實通過首先自旋加鎖pin的方式,超過設定的自旋次數之後,進入等待,等待IO完成被喚醒。這樣節省不停自旋pin時消耗的cpu,但需要付出被喚起時的開銷。

再繼續擴展問題: 如果會話線程A 經過物理IO將數據頁1001讀入buffer之後,他需要修改這個頁,而在會話線程A之後的其他的同樣需要訪問數據頁1001的會話線程,即使在數據頁1001被入讀buffer pool之後,將仍然處於等待中。因為在數據頁上讀取或者更新的時候,同樣需要上鎖,這樣才能保證數據頁並發讀取/更新的一致性。

由此可見,當一個高並發的系統,出現了熱點數據頁需要從磁碟上載入到buffer pool中時,造成的延遲,是難以想像的。因此排在等待熱點頁隊列最後的會話線程最後才得到需要的頁,響應時間也就越長,這就是造成了一個簡單的sql需要執行幾十秒的原因。

再回頭來看上面的問題,mysql資料庫出現性能下降時,可以看到操作系統有讀IO。 原因是,在資料庫對數據頁的更改,是在內存中的,然後通過檢查點線程進行非同步寫盤,這個非同步的寫操作是不堵塞執行sql的會話線程的。所以,即使看到操作系統上有大量的寫IO,資料庫的性能也是很平穩的。但當用戶線程需要查找的數據頁不在buffer pool中時,則會從磁碟上讀取,在一個熱點數據頁不是非常多的情況下,我們設置足夠大的innodb_buffer_pool的size, 基本可以緩存所有的數據頁,因此一般都不會出現缺頁的情況,也就是在操作系統上基本看不到讀的IO。 當出現讀的IO時,原因時在執行buf_read_page_low函數,從磁碟上讀取數據頁到buffer pool, 則資料庫的性能則開始下降,當出現大量的讀IO,資料庫的性能會非常差。

㈥ smarttest測試軟體中測速中抖動什麼意思

時延抖動是指時延變化。數據業務對時延抖動不敏感,所以該指標沒有出現在Benchmarking測試中。由於IP上多業務,包括語音、視頻業務的出現,該指標才有測試的必要性。變化的時延被稱作抖動(Jitter),抖動大多起源於網路中的隊列或緩沖,尤其是在低速鏈路時。而且抖動的產生是隨機的,比如你無法預測在語音包前的數據包的大小,既便你使用LLQ,如果大數據包正在傳輸過程中,當語音分組到達時,它還是要等待數據分組被發送完。而在低速的鏈路中,語音數據混傳時,抖動是不可避免的。通常使用LFI將大包拆小,來減少大包對時延的影響。

㈦ 什麼是網路抖動

網路抖動是指網路發生擁塞的情況下,排隊產生的延遲會影響端到端的延遲,並導致通過同一連接傳輸的分組延遲各不相同,而抖動就是用來描述這樣一延遲變化的程度,一般網路抖動值指的是網路通信中延遲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網路抖動值越小說明網路質量越穩定。

舉例說明,假設A網路最大延遲是15毫秒,最小延遲為5毫秒,那麼網路抖動值是10毫秒(這個說法並不是完全准確,只是給你作為大概的簡單參考)。

圖片來源:陌上兮月

㈧ 什麼是抖動產生抖動的原因是什麼

抖動是由於相機的震動指採光對象通過鏡頭對感光片的多重感光導致影象重疊想像!要避免抖動方法有相機固定三腳架或雲台,或加大快門速度及縮小光圈!

㈨ 系統抖動是指什麼

系統抖動是指被調出的頁面又立刻被調入所形成的頻繁調入調出現象。

系統抖動,解釋為在請求分頁存儲管理中,從主存(DRAM)中剛剛換出(Swap Out)某一頁面後(換出到Disk),根據請求馬上又換入(Swap In)該頁,這種反復換出換入的現象。

系統抖動基本內容:

產生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置換演算法選擇不當。

如果分配給進程的存儲塊數量小於進程所需要的最小值,進程的運行將很頻繁地產生缺頁中斷,這種頻率非常高的頁面置換現象稱為抖動。解決方案優化置換演算法。



在請求分頁存儲管理中,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即對剛被替換出去的頁,立即又要被訪問。需要將它調入,因無空閑內存又要替換另一頁,而後者又是即將被訪問的頁,於是造成了系統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忙於進行這種頻繁的頁面交換,致使系統的實際效率很低,嚴重導致系統癱瘓,這種現象稱為抖動現象。解決方案運用局部性原理優化置換演算法。

危害:系統時間消耗在低速的I/O上,大大降低系統效率。進程對當前換出頁的每一次訪問,與對RAM中頁的訪問相比,要慢幾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