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如何選好配置的主板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如何選好配置的主板

發布時間: 2022-11-04 21:00:30

1. 自己配置電腦如何選擇主板CPU顯卡的最佳搭配

CPU、顯卡性能平衡,是配置搭配的關鍵,否則木桶短板原理,配置的主機性能是根據最低的那個短板決定性能的。


2. 怎麼選擇主板

主板是電腦的根基部分,就毫比一棟房子的地基一樣.如果地基不好,房子就不牢固.
選主板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純屬個人心得):
1;電腦主要用途是什麼.(例如普通家用,不玩大型游戲,只是看電影,聽音樂,上網,聊天之類的,可以選擇集成顯卡的主板)
2;整機配置的總預算是多少,除了CPU,內存,幾大件之外,給主板分配的預算.
3;盡量選擇一線品牌的主板,其做工出色,性能穩定
4;與CPU,內存匹配,盡量不要出現高端CPU配低端主板(例如用酷睿E6320的CPU配945主板,這樣就不能完全發揮CPU強大的性能)或者低端CPU配高端主板(例如賽揚處理器配P35主板,非常浪費.當然為日後升級到高端CPU另當別論)
5;對電腦使用周期的,例如有沒短時間內升級或者在1年後升級的要求.
6;個人對硬體品牌的傾向,例如比較傾向英特爾平台,或者AMD平台,兩者可選的主板晶元組又很多.又要看個人喜歡原廠的晶元組或者第三方的晶元組(例如NVIDA,ATI,SIS,威盛等)
以上幾點是個人一些心得.

3. 筆記本電腦主板怎麼選

主板是搭載其它電腦硬體的平台,如果CPU是大腦,那麼主板就是身體。我整理了筆記本電腦主板,歡迎欣賞與借鑒。

筆記本電腦主板怎麼選

主板生產商數量眾多,常見的有華碩、技嘉、七彩虹、微星、映泰等。主板的挑選主要是針對DIY組裝機的,筆記本則主要看一下介面類型和拓展性。

主板命名規則詳解:

例:華碩PRIME B250M-K

華碩:主板的品牌

PRIME:主板系列

B250:晶元組,如Z270、H110等

M:表示小板

K:表示超值版

不同品牌的主板命名規則會有不同,選購主板的時候主要根據晶元組型號,組裝機選擇主板的時候要注意和CPU型號兼容,比如第七代i7插槽類型是LGA 1151,適用的主板晶元組型號就有Z270、B250、H110等。

主板有大板和小板之分,如果使用小機箱就要選擇小板。

主板對電腦的性能影響比較小,但是對拓展性和以後升級影響比較大。選購主板的時候要注意插槽類型、介面類型以及它們的數量等。

筆記本電腦主板怎麼選

首先需要了解目前市場上都有哪些主板類型,然後再了解各類型主板的特性、區別,這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挑選合適的主板了。

目前各大電商常見的主板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ATX(標准型)、MATX(緊湊型)、mini-ITX(迷你型)、E-ATX(加強型)。

如上圖所示分別為華擎Z270 Gaming K6、華擎B250M Pro4、華擎Z97E-ITX ac

ATX主板:ATX結構、ATX主板標准(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 ),尺寸為305 x 244 mm,是目前最常見的主板,標准型主板,也是通常所說的「大板」。

M-ATX主板:緊湊型Micro-ATX主板,尺寸為244 x 244 mm,也就是常說的「小板」主要用以一些小機箱。

ITX主板:ITX板型主板尺寸為170mm*170mm,迷你裝機不二之選。

E-ATX主板:Extended ATX主板,尺寸為305mm*330mm。EATX主板上半部份的固定螺絲位和 ATX 相同,多用於高性能PC整機和工作站中。就是高端土豪板的代名詞,一般不太常見,這里就不多說。

就主板的大小來比較如下:ATX>MATX>mini-ITX, 裝機也需要根據主板的大小來選擇機箱的大小。

盡管主板大小不同,但I/O介面基本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單就I/O擴展性這一塊的話,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標准ATX板型,目前最常見的主板,在擴展性、散熱等方面都比較好。一般都會配置三條PCI-E插槽,支持雙通道4條內存,支持兩組M.2插槽。

MATX(Micro ATX)小板型主板。MATX板型主板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板」。一般都會有兩條PCI-E插槽,CPU供電組也會有縮水。相對於ATX主板來說,擴展性會少一些,在SATA介面、M.2介面、PCI-E介面等方面都會少一些。

Mini ITX主板,目前最小的一類主板,迷你裝機的首選。但由於面積所限,ITX板型只配備1條擴展插槽,而內存插槽方面,ITX板型只提供了2條內存插槽,擴展性也是最少的。

綜上所述,組裝電腦時選擇主板類型,可以從下面兩點來考慮:

1、考慮體積因素,如果想要小的電腦,那就優先考慮ITX迷你主板。其次是MATX小板,最後是ATX大板。

2、考慮電腦的擴展性、性能等因數,可以優先考慮ATX標准大板,不僅可以支持雙卡交火,而且在散熱、硬碟擴展等方面都更有優勢,其次考慮MATX小板,最後是ITX迷你主板。

無論是選購ITX、M-ATX還是ATX規格大小的主板,主要看機箱是否支持,機箱參數里如果支持是ATX,那麼肯定也支持ITX、M-ATX,但是如果機箱只支持ITX,那麼就不能支持M-ATX還是ATX規格了。

4. 自己配置電腦如何選擇主板CPU顯卡的最佳搭配

CPU、顯卡性能平衡,是配置搭配的關鍵,否則木桶短板原理,配置的主機性能是根據最低的那個短板決定性能的。
一、I5
3470散裝
1000左右,配個B75主板
你要用技嘉,技嘉GA-B75-D3V(rev.1.1)
,這樣顯卡可以用1300左右的,建議用映眾GTX660。
二、建議E3
1230V2
散裝1200左右
加華擎B75 PRO
450左右,配GTX660映眾冰龍,或者微星7870
性能完爆你的要求。
三、如果主板想要好點,那麼用微星B75A-G43 GAMING,專業游戲主板,散熱器如果你機箱夠大,用玄冰400。

5. 怎麼樣選擇電腦台式機的主板哪種型號好

1.首先要看你配的CPU了,選主板的話要看是否支持你的CPU。
2.主板質量最好的目前就華碩了,但是一定保證你買的是新品,而不是翻新的
3.顯卡的話,也要看主板的兼容性,看一下主板支持多少主頻的顯卡,另外就是看主板匯流排的傳輸速度了。如果匯流排傳輸速度小於顯卡,再好的顯卡也會被拖累了。
主要還是看你想配什麼樣的電腦,是游戲還是影音娛樂,還是工作了

6. 選擇主板主要看什麼參數

1、主板結構

所謂主板結構就是根據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狀,所使用的電源規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標准,所有主板廠商都必須遵循。

主板結構分為AT、Baby-AT、ATX、MicroATX、LPX、NLX、FlexATX、EATX、WATX以及BTX等結構。

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結構,已經淘汰;而LPX、NLX、FlexATX則是ATX的變種,多見於國外的品牌機,國內尚不多見;

EATX和WATX則多用於伺服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場上最常見的主板結構,擴展插槽較多,PCI插槽數量在4-6個,大多數主板都採用此結構;

MicroATX又稱MiniATX,是ATX結構的簡化版,就是常說的「小板」,擴展插槽較少,PCI插槽數量在3個或3個以下,多用於品牌機並配備小型機箱;而BTX則是英特爾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結構,但尚未流行便被放棄,繼續使用ATX。

2、晶元組

晶元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組成部分,幾乎決定了這塊主板的功能,進而影響到整個電腦系統性能的發揮。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為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

北橋晶元提供對CPU的類型和主頻、內存的類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糾錯等支持。南橋晶元則提供對KBC(鍵盤控制器)、RTC(實時時鍾控制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UltraDMA/33(66)EIDE數據傳輸方式和ACPI(高級能源管理)等的支持。

其中北橋晶元起著主導性的作用,也稱為主橋(HostBridge)。

3、擴展槽

擴展插槽是主板上用於固定擴展卡並將其連接到系統匯流排上的插槽,也叫擴展槽、擴充插槽。擴展槽是一種添加或增強電腦特性及功能的方法。

擴展插槽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是決定一塊主板好壞的重要指標。有多種類型和足夠數量的擴展插槽就意味著今後有足夠的可升級性和設備擴展性,反之則會在今後的升級和設備擴展方面碰到巨大的障礙。

4、主要介面

硬碟介面:硬碟介面可分為IDE介面和SATA介面。在型號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個IDE口,通常IDE介面都位於PCI插槽下方,從空間上則垂直於內存插槽(也有橫著的)。而新型主板上,IDE介面大多縮減,甚至沒有,代之以SATA介面。

軟碟機介面:連接軟碟機所用,多位於IDE介面旁,比IDE介面略短一些,因為它是34針的,所以數據線也略窄一些。

COM介面(串口):大多數主板都提供了兩個COM介面,分別為COM1和COM2,作用是連接串列滑鼠和外置Modem等設備。

COM1介面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斷號是IRQ4;COM2介面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斷號是IRQ3。由此可見COM2介面比COM1介面的響應具有優先權,市面上已很難找到基於該介面的產品。

5、主板平面

主板的平面是一塊PCB(印刷電路板),一般採用四層板或六層板。相對而言,為節省成本,低檔主板多為四層板:主信號層、接地層、電源層、次信號層,而六層板則增加了輔助電源層和中信號層,因此,六層PCB的主板抗電磁干擾能力更強,主板也更加穩定。

(6)如何選好配置的主板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在電路板下面,是4層有致的電路布線;在上面,則為分工明確的各個部件:插槽、晶元、電阻、電容等。

當主機加電時,電流會在瞬間通過CPU、南北橋晶元、內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介面以及主板邊緣的串口、並口、PS/2介面等。隨後,主板會根據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來識別硬體,並進入操作系統發揮出支撐系統平台工作的功能。

主要種類

1、標准尺寸的主板:IBMPC/A機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採用AT結構布局。

BabyAT: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裝機的一體化主板首先採用此主板結構。

2、ATX:改進型的AT主板,對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優化,有更好的散熱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專門的ATX機箱使用。

3、BTX:是ATX主板的改進型,它使用窄板(Low-profile)設計,使部件布局更加緊湊。針對機箱內外氣流的運動特性,主板工程師們對主板的布局進行了優化設計,使計算機的散熱性能和效率更高,雜訊更小,主板的安裝拆卸也變得更加簡便。

BTX在一開始就制定了3種規格,分別是BTX、MicroBTX和PicoBTX。3種BTX的寬度都相同,都是266.7mm,不同之處在於主板的大小和擴展性有所不同。

一體化(Allinone)主板:集成了聲音,顯示等多種電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節省空間的優點,但也有維修不便和升級困難的缺點,在原裝品牌機中採用較多。

4、NLX:Intel最新的主板結構,最大特點是主板、CPU的升級靈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種CPU就必須更新主板設計此外還有一些上述主板的變形結構,如華碩主板就大量採用了3/4BabyAT尺寸的主板結構。

7. 組裝台式電腦怎麼選配置好

組裝台式電腦選配置的方法:

1.主板

主板是計算機中非常重要的硬體,因此,挑選好的主板是保證計算機能夠高效運轉的保障。目前市場上比較受歡迎和肯定的主板品牌是華碩,技嘉,微星三個品牌。一般選擇它們的主板都不會出問題,其中華碩還是世界第一大主板生產商。

2.CPU

CPU是計算機的核心,被稱為計算機的大腦。目前的CPU就是兩個品牌,即Intel和AMD,Intel的CPU一般選擇是酷睿i5及以上的,因為目前來說,i3已經落後,而AMD則需要選擇羿龍II,此外,CPU的核心數一般最好是四核及以上的。

3.顯卡

顯卡是控制計算機圖形顯示的核心硬體,一個好的顯卡必然能夠為你提供好的使用體驗。一般來說,目前的顯卡可以選擇AMD,華碩,藍寶石,七彩虹,影馳這幾個品牌。對於現在的計算機來說,最好選擇獨立顯卡,顯存至少要為1GB。

4.內存

內存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硬體,容量大、性能好的內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一般來說,金士頓,威剛,金邦,海盜船這四個品牌的內存都是非常優秀的。而內存的容量建議至少要為4GB,因為目前的電腦發展太快,2GB的內存可能很快就會落後了。

5.硬碟

硬碟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存儲設備,質量好,容量大的硬碟才能保證計算機能夠存儲足夠的內容。推薦大家選擇希捷,西部數據,富士通這幾個品牌的硬碟,容量至少需要在500GB及以上,現在的數據量越來越大,硬碟容量小必然會滿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6.顯示器

顯示器是用來顯示畫面的硬體設備,它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生產顯示器的廠商有很多,建議大家選擇比較熱門的那些品牌,如三星、華碩等品牌,尺寸看個人愛好,如果大家有足夠的資金,可以選擇那些解析度高清或者其他性能更優秀的。總之,顯示器還是看大家自己的愛好偏向,我們這里不做過多闡述。

8. 電腦主板如何選購

電腦主板選購原則如下:

1、主板工作狀態穩定,並且兼容性強。

2、主板功能完善,並且具有擴充能力。

3、主板使用方便,可以在BIOS中對各項參數進行調整。

4、主板廠商具有更新及時、內容豐富的網站,並且要維修方便、快捷。

5、價格相對便宜,即性價比高。

(8)如何選好配置的主板擴展閱讀:

主板結構

主板結構分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結構。

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結構,已經淘汰;而LPX、NLX、Flex ATX則是ATX的變種,多見於國外的品牌機,國內尚不多見。EATX和WATX則多用於伺服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場上最常見的主板結構,擴展插槽較多,PCI插槽數量在4-6個,大多數主板都採用此結構;

Micro ATX又稱Mini ATX,是ATX結構的簡化版,就是常說的「小板」,擴展插槽較少,PCI插槽數量在3個或3個以下,多用於品牌機並配備小型機箱;而BTX則是英特爾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結構,但尚未流行便被放棄,繼續使用ATX。

晶元組

晶元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組成部分,幾乎決定了這塊主板的功能,進而影響到整個電腦系統性能的發揮。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為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

北橋晶元提供對CPU的類型和主頻、內存的類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糾錯等支持。

南橋晶元則提供對KBC(鍵盤控制器)、RTC(實時時鍾控制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Ultra DMA/33(66)EIDE數據傳輸方式和ACPI(高級能源管理)等的支持。

其中北橋晶元起著主導性的作用,也稱為主橋(Host Bridge)。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板

9. 電腦主板如何選

可以看看ROG STRIX Z490-A GAMING



  • 英特爾® LGA 1200插槽:支持第十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 處理器

  • 怪獸級供電設計:

    12+2供電模組搭配ProCool II 高強度實心供電介面,高品質電感及電容為多核處理器提供高效穩定的供電效率

  • 電競網路:M.2型無線擴展卡,Intel® 2.5 Gb網卡搭配華碩LANGuard網路安全防護

  • 電競互聯:支持 HDMI 1.4 和 DisplayPort 1.4 輸出,採用 USB 3.2 Gen 2 Type-A 介面和 Type-C 正反插介面

  • AI智能控制:華碩特有黑科技,包括AI智能超頻,AI智能散熱和AI智能網路,助你輕松打造彪悍電競主機

  • 人性化DIY設計:預裝一體化I/O背板, BIOS Flashback, Q-LED 和 FlexKey 自由按鍵

  • 電競美學:AURA SYNC神光同步燈效, 板載RGB燈帶接針和第二代可編程ARGB燈帶接針

  • 電競音效:採用 SupremeFX S1220A 音頻晶元,DTS® Sound Unbound 和 Sonic Studio III 智能音效管理軟體,提供高保真音效,讓您更沉浸於游戲世界

  • *產品規格可能會依國家地區而有所變動,我們誠摯的建議您與當地的經銷商或零售商確認目前銷售產品的規格。

10. 主板怎麼選

如下:

一、選定合適的CPU

不同的用戶對於PC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對於一些只上上網、看看視頻、處理文檔的用戶,入門級的雙核CPU已經夠用;而對於游戲玩家來說,4核通常會是最好的選擇;少數經常要進行視頻處理或者建模渲染的專業生,可能需要最頂級的超線程四核或者物理六核/八核,因此大家裝機要先了解市面CPU產品的級別。

二、按圖索驥,選擇合適的主板系列

不同介面的主板支持不同介面的CPU。

選定了CPU之後,我們需要選擇相應的主板才能搭配。Intel方面,目前主流的主板是8系列,分為H81、B85、H87和Z87四款,對於LGA1150介面的CPU,而7系列目前已經基本退役,對應LGA1155介面的CPU。

AMD方面,情況比較復雜,目前市面有A55、A75、A85X、A78、A88X一共五款,其中除了A88X和A78一定是FM2+介面,其他都可能是FM2介面或者FM1介面,用戶需要搜索具體的產品型號才能確定其採用的介面,目前來說,FM2或者FM2+介面的A75會是好選擇,對應二代APU(Ax-5xxx)和2.5代APU(Ax-6xxx)。

三、利用產品庫查詳細信息

對於熟手的玩家,看產品型號就足以分辨CPU介面,進而選擇合適的主板,但對於小白來說這有難度,推薦使用快搜系統,查詢產品型號,然後看介面信息,再篩選合適的主板。這是小白們確定CPU/主板介面最簡單、准確的方法,只要CPU和主板對應的介面是一樣的,就不怕出現配錯裝不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