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用空調的計算公式
方法:
Qt=Q1+Q2
Qt 總製冷量(kw)
Q1 室內設備負荷(設備功率x0.8)
Q2 環境熱負荷(=0.14~0.18KW/㎡x機房面積)
製冷量2300W的空調是小一匹空調,適合12平米以下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2500W的空調是一匹空調,適合12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2600-2800W的空調是大一匹的空調,適合14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200W的空調是1.25匹的,也叫小1.5匹空調,適合16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卧室
15平方米:130*15=1950(W),因沒有相應製冷量的空調,就近選22型。
20平方米:130*20=2600(W),選26型。
25平方米:130*25=3250(W),選32型。
28平方米:130*28=3640(W),選35型。
客廳
30平方米:160*30=4800(W),選50型。
40平方米:160*40=6400(W),選60型。
45平方米:160*45=7200(W),選72型。
『貳』 多大空間配多大中央空調主機才匹配,如何計算
房間實際所需冷量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實際受冷麵積=房屋建築面積×房屋實用率×65%(除去廚房、洗手間等非製冷麵積)
實際所需冷量=實際受冷麵積×單位面積製冷量
首先要考慮房屋的面積和朝向,看是否有大面積的玻璃窗,以此來計算空調最大的同時使用系數。一般而言,在普通家居環境中,實際使用時所需要的冷量往往不是全部房間冷量的綜合,而是低於後者,前者大約只需要達到後者的60% 70%即可。這樣可節省投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空調配置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一、定期開窗通風換氣。有條件的最好每天進行開窗換氣,特別是在早上剛上班時進行通風換氣,可以有效地降低通過通風管道進入室內的各種有害物質的濃度。同時開窗換氣還可以為室內注入新鮮空氣,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新風量。新裝修和購買新傢具的房間更要注意通風換氣。
二、是經常清洗過濾網。經常檢查和清洗辦公室中央空調的過濾網,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可以用一條膠帶紙粘附在空調口上,發現上面積塵增加時,及時進行清洗。
三、加裝過濾材料。有條件的可以在風口增加過濾材料,提高過濾網的凈化效果,並且經常進行清洗和更換。
『叄』 空調配機計算公式怎麼計算
卧式製冷量按180W/m2,客廳220W/m2,餐廳250W/m2,比如你家客廳30m2,30m2*220W/m2=6600W,則客廳配冷量靠近6600W的,一般空調,靠近6.6KW的有7.1KW的櫃機就夠了,這里所說的多少多少W,指的是製冷量不是電功率……
『肆』 空調幾匹怎麼算
應根據房間的用途、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樓層、朝向及高度來計算,家用可根據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好壞,按每平方米配製冷量150-220W計算空調的製冷量大小就可以了。只是夏季製冷使用空調,製冷量可小一些,如果冬季需要制熱取暖,製冷量應大一些。如:
製冷量2500W的一匹空調,適合12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200W的1.2匹空調,適合15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500W的1.5匹空調,適合18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5000W的兩匹空調,適合25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伍』 空調幾匹怎麼算
通常所說空調的匹是以2500W為標准來衡量,就是說製冷量是2500W的稱之為足1匹或正一匹,小於2500W是小1匹,比如2300W,大於2500W,比如2600W為大1匹,製冷量是5000W的為2匹,7500W是3匹,以此類推。
空調的匹數是指空調的製冷量的直觀量化,普通的空調有小1匹在,正1匹,大1匹,1.5匹,2匹,3匹,5匹,中央空調如多聯機和風管機等,風口的匹數會更加細化。
一匹空調的製冷量在2200W-2600W,2匹空調的製冷量在4500W-5100W,1.5匹的製冷量在3200W-3600W,三匹空調的功率為2200w左右,製冷量為7000-7500W。
(5)空調配置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空調注意事項
1、空調器室外散熱器上積灰太多會使效率下降,應定期檢查和清掃室外散熱器(在停電後進行,可用壓縮空氣吹凈)。
2、分體式空調器室外機組不可用棍棒類物體插入,否則風扇將被卡住或損壞。
3、當感到空調器使用不理想時應查閱使用說明書,分析是否因使用不當而引起,查明原因後進行糾正。
4、發現故障後不能自行處理時,可找原安裝部門的專業維修技工解決,或與該品牌公司當地服務人員聯系,不可自行修理或找非專業人員檢修。
5、空調器不使用時應及時拔掉電源。
6、空調器停機後必須待三分鍾後再次啟動,以保護壓縮機。
『陸』 機房內的空調怎麼配置,計算公式是什麼
機房空調製冷量計算方法
方法一:功率及面積法
Qt=Q1+Q2
--Qt 總製冷量(kw)
--Q1 室內設備負荷(設備功率x0.8)
--Q2 環境熱負荷(=0.14~0.18KW/㎡x機房面積)
方法二:面積法
Qt=S xP
--Qt 總製冷量(kw)
--S機房面積(㎡)
--冷量估算指標(根據不同用途機房的估算指標選取)
精密空調的優勢
其具體體現的問題如下:
1、舒適性空調出風溫度過低
舒適性空調的設計為小風量、大焓差。出風溫度設計在6-8oC ,換氣次數設計在10-15次。精密空調的設計為大風量、小焓差。出風溫度設計在10-14oC ,換氣次數設計在30-60次。舒適性空調出風溫度為6-8oC ,而在濕度大於等於50%的時候,8oC 為露點,就是說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此溫度下會凝結成水滴。尤其對靠近空調出風處的設備局部極其不利,會導致微電路短路。舒適性空調在不考慮濕度對設備影響的前提下,對近端設備可以有效降溫,但由於換氣能力及風量不足,導致換氣次數不夠,即對距離出風口較遠的設備無法起到降溫作用。精密空調在出風溫度設計上避免了「露點問題」,並通過大風量(換氣次數最小設計為30次,即每2分鍾將機房空氣有效過濾一次)的設計解決了機房整體降溫問題。
2、舒適性空調在-5oC以下即無法運行
舒適性空調在設計理念上只是在夏季發揮降溫功能,其夏冬兩季蒸發器、冷凝器功能互換的設計決定了——室外溫度在-5oC及以下時,即無法進行空氣調節——無法降溫和升溫!而標准機房的特點是發熱量大,其空調即使在冬季也要具備降溫功能!精密空調的設計嚴格適應各類室外溫度變化的要求,-40oC到+45oC趨間保證空調24小時正常工作,包括降溫升溫。
3、舒適性空調溫度調節精度過低
舒適性空調溫度調節精度為6oC。從風量及出風問題上考慮,僅僅保障近端設備處的溫度。溫度的波動對設備穩定運行極其不利。精密空調溫度調節精度為1oC。感應點為整個機房,溫度無波動。
4、舒適性空調沒有濕度控制功能
舒適性空調無法進行濕度控制。既沒有加濕設備,也無法有效除濕。濕度過高產生的水滴及濕度過低產生的靜電對設備運行都極其不利。精密空調的重要控制因數為濕度,可以達到1%的控制精度,濕度無波動。
5、舒適性空調設計壽命短
精密空調(如LIEBERT)的設計壽命為10年(在中國,LIEBERT已經出現15年仍然正常運行的案例),運行要求為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目前已經有一些舒適性空調廠家標稱設計壽命超過5年,然而其計算方法為每年應用1-3個季度,每天運行不超過8小時,根據精密空調設計壽命的計算方法要求,其設計壽命絕對不超過2年。
6、舒適性空調基本沒有空氣過濾能力
舒適性空調只具備簡單的過濾功能,不提供過濾網備件,一般在應用1-2個月後即無過濾功能。精密空調嚴格按照0.5 微米/升<18,000(B級)設計,配合以每小時30次的風量循環,保障機房潔凈。機房潔凈對設備運行非常重要。
7、舒適性空調維護量大
對舒適性空調而言,客戶必須組織專門的隊伍進行維護,維護量及維護成本高。精密空調的設計針對「免維護」,其維護量只集中在機組自動提示的過濾網更換及加濕罐清理等簡單工作,無須專業的維護隊伍。
8、舒適性空調綜合成本高
從一次性購買成本上看,如果使用舒適性空調,達到相同製冷量精密空調的價格是舒適性空調的2倍左右,但考慮使用壽命——精密空調的使用壽命空調是舒適性空調的2-4倍,也就是說,在10年時間里,我們可以只應用1批精密空調,而不是應用2批甚至3批舒適性空調。
從運行成本上看,在發揮同樣製冷效果的前提下,舒適性空調的耗電量是精密空調耗電量的1.5倍。
從維護成本上看。在發揮同樣製冷效果的前提下,舒適性空調的維護量是精密空調維護量的2倍。
根據以上3種計算,從成本角度考慮,選擇精密空調可以節省大量的投資、運行成本、維護成本。
『柒』 機房內的空調怎麼配置,計算公式是什麼
計算機房的空調的配置取決於:
1.
機房內的熱負載(含IT負載和其他的熱負載)為多少用來確定總的製冷功率
2.放在多少個機櫃內和每個機櫃的功率為多少用來確定送風的方式
3.計算機房的層高和凈高用來確定能不能使用高架地板以及高架地板的高度;
4.計算機房的面積:確定空調的布置方式
5.計算機房的結構,包括牆體的熱性質、是否有窗戶等等:確定圍擋的熱負荷
每一項都沒有固定的公式去計算。
『捌』 機房內的空調怎麼配置,計算公式是什麼
1、機房熱負荷計算方法,各系統累加法
(1)設備熱負荷:
Q1=P×η1×η2×η3 (KW)
Q1:計算機設備熱負荷
P:機房內各種設備總功耗(KW)
η1:同時使用系數
η2:利用系數
η3:負荷工作均勻系數
通常,η1、η2、η3 取0.6~0.8之間,考慮製冷量的冗餘,通常η1×η2×η3取值為0.8。
(2)機房照明熱負荷:
Q2=C×S (KW)
C:根據國家標准《計算站場地技術要求》要求,機房照度應大於2001x,其功耗大約為20W/M2。以後的計算中,照明功耗將以20 W/M2為依據計算。
S:機房面積
(3)建築維護結構熱負荷
Q3=K×S/1000 (KW)
K:建築維護結構熱負荷系數(50W/m2機房面積)
S:機房面積
(4)人員的散熱負荷:
Q4=P×N/1000 (KW)
N:機房常有人員數量
P:人體發熱量,輕體力工作人員熱負荷顯熱與潛熱之和,在室溫為21℃和24℃時均為130W/人。
(5)新風熱負荷計算較為復雜,我們以空調本身的設備餘量來平衡,不另外計算。
以上五種熱源組成了機房的總熱負荷,即機房熱負荷Qt= Q1+Q2+ Q3+ Q4。由於上述(3)(4)(5)計算復雜,通常是採用工程查表予以確定。但是因為數據中心的規劃與設計階段,非常難以確定,所以實際在數據中心中通常採用設計估算與事後調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