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葉綠體的分離和熒光觀察
葉綠體足植物細胞所特有的能量轉換細胞器,光合作川就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由於具有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對象。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較大的一種細胞器,利用低速離心即可分離集中進行各種研究。實驗目的一、通過植物細胞葉綠體的分離。了解細胞器分離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二.觀察葉綠體的自發熒光和次生熒光.井熟悉熒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實驗原理將組織勻漿後懸浮在等滲介質中進行差迷離心,是分離細胞器的常用方法,一個顆粒在離心場中的沉降速率取決於顆粒的大小、形狀和密度,也同離心力以及懸浮介質的粘度有關。在一給定的離心場中,同一時間內,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顆粒其沉降速度不同。依次增加離心力和離心時間,就能夠使非均一懸浮中的顆 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後分批沉降在離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獲得各種亞細胞組分。葉綠體的分離應在等滲溶液(0.35mol/L氯化鈉或0.4moJ/L蔗糖溶液)中進行,以免滲透壓的改變使葉綠體受到損傷。將勻漿液在1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2min,以去除其中的組織殘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細胞。然後,在3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5mia,即可獲得沉澱的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分離過程最好在0—5℃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在室溫下,要迅速分離和觀察。熒光顯微術是利用熒光顯微鏡對可發熒光的物質進行觀察的一種技術。某些物質在—定短波長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進入激發態,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長更長的光(如可見光),這種光就稱為榮光.若停止供能熒光現象立即停止。有些生物體內的物質受激發光照射後直接發出熒光,稱為自發熒光(或直接熒光),如葉綠索的火紅色熒光和水質素的黃色熒光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發熒光,但它吸收熒光染料後同樣也能發出熒光,這種熒光稱為次生熒光(或間接熒光),如葉綠體吸附吖啶橙後可發桔紅色熒光。利用熒光顯微鏡對可發熒光物質進行檢測時,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溫度、光、淬滅劑等。因此在熒光觀察時應抓緊時間,有必要時立即拍照。另外,在製作熒光顯微標本時最好使用無熒光載玻片,益玻片和無熒光油。實驗用品一、器材1、主要設備:普通離心機、組織搗碎機,粗天平、熒光顯微鏡。2、小型器材,500ml燒杯2個,250ml量筒1個,滴管10支,10ml刻度離心管20支,紗布若干,無熒光載片和蓋片各4片。二、材料 新鮮菠菜三、試劑 0.35mol/L氯化鈉溶O.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實驗方法1、選取新鮮的嫩菠菜葉,洗凈擦乾後去除葉梗及粗脈,稱30g於150ml0.35mol/L NaCI溶液中,裝入組織搗碎機。2、利用組織搗碎機低速(5000r/min)勻漿3—5min。3、將勻漿用6層紗布過濾於500ml燒杯中。4、取濾液4ml在1000r/min下離心2min。棄去沉澱。5、將上沾液在3000r/min下離心5rmin.棄去上清液,沉澱即為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陔)。6、將沉澱用0.35mol/LNaCI溶液懸浮。7、取葉綠體懸液一消滴於載片上,加蓋片後即可在普通光鏡和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①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②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③取葉綠體懸液一滴滴在無熒光載片上,再漓加一滴0.01%吖啶橙熒光染料,加無熒光蓋片後即可以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菠菜葉手切片觀察 用剖須刀將新鮮的嫩菠菜切削一斜面置於載片上,滴加1--2滴0.35mol/LNaCI溶液,加蓋片後輕壓,置顯微鏡下觀察。 ①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②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③用同樣方法製片,但滴加I--2滴0.01%吖啶橙染液染色lmin,洗去余液,加蓋廾後即町以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實驗結果一、葉綠體的分離和觀察1、普通光鏡下,可看到葉綠體為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可看到葉綠體內部含有較深的綠色小顆粒,即基粒。2、以Olympus熒光顯微鏡為例,在選用B(blue)激發濾片,B雙色鏡和O530(orange)阻斷濾片的條件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3、加入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可發出桔紅色熒光,而其中混有的細胞核則發綠色熒色。二、菠菜葉手切片觀察1、在普通光鏡下可以看到三種細胞(1)表面細胞:為邊緣呈鋸齒形的鱗片狀細胞。
(2)保衛細胞:為構成氣孔的成對存在的腎形細胞。
(3)葉肉細胞:為排成柵狀的長方形和橢幽形細胞。葉綠體呈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還可以看到綠色的基粒。2、在熒光顯微鏡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但其熒光強度要比游離葉綠體弱。氣孔發綠色熒光,兩保衛細胞內的火紅色葉綠體則環繞氣孔排列成一圈。表皮細胞內葉綠體數量要比葉肉細胞少。3、用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則發出枯紅色熒光,細胞核町發出綠色熒光,氣孔仍為綠色。附件列表
Ⅱ 常用微生物染色的方法
革蘭染色
抗酸染色:分支桿菌屬,諾卡放線菌屬。石炭酸復紅染色,金永染色。
芽孢染色:用於區分細菌的芽孢和營養細胞。結果芽孢染成綠色,營養細胞為紅色。
晶體染色:觀察蘇雲金桿菌不同變種的晶體形狀大小。結果晶體染成紫色,芽孢為透明橢圓形,僅見具有輪廓的折光體。
鞭毛染色:有賴夫生染色法、銀鹽染色法,西薩-基爾染色法等。一般以西薩-基爾(Cesares-Gill)染法效果最佳。
異染顆粒染色:用於白喉棒狀桿菌染色,直接塗片或改良阿伯特法染色。
墨汁莢膜染色:觀察菌體有無莢膜,如新型隱球菌。碳素墨汁。
鍍銀染色:螺旋體
吉姆薩染色:螺旋體
熒光染色
魏申染色(wayson)染色:鼠疫耶爾森桿菌。
鉻酸P、A、S真菌類染色。結果:麴黴菌、念球菌屬、細胞漿菌屬、隱球菌屬為紅紫色。麴黴菌絲周邊紫紅色,彈力纖維紫色,背景綠色。
Mann氏甲基藍伊紅染色法:病毒包涵體染色。Negri氏小體紅色。
Nacchiavello氏染色:病毒包涵體染色。結果:包涵體、立克次氏體均染紅色,其餘組織呈藍色。
Crocott-Gomori氏六胺銀法:新型隱球菌
碘染色法吉姆薩染色:衣原體
乳酸酚棉藍染色,糖原染色:真菌,前者適用於所有真菌,呈藍色。
吉姆薩染色,瑞氏染色:鞭毛蟲,滴蟲,錐蟲,瘧原蟲,弓形蟲,隱孢子蟲等原蟲。
三色染色,碘染色:阿米巴等原蟲。
熒光素吖啶橙染色:瘧原蟲。
金胺-酚染色:隱孢子蟲。
甲苯胺藍,四胺銀染色:耶氏肺孢子蟲。
Ⅲ 吖啶橙的基本信息
簡稱:AO
AO能與無機酸形成鹽,具有綠色熒光。如果再稀釋的話,便水解成游離的AO,而呈現紫色熒光。
吖啶橙/溴化乙錠雙熒光染色測定PC12細胞凋亡(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 AO/EB):
(1)細胞爬片:在6孔培養板中預先置入玻璃蓋玻片,接種細胞懸液,干預後,予95%乙醇固定15分鍾,微干,然後准備熒光染色。將100mg/L溶於PBS的吖啶橙和100mg/L溶於PBS的溴化乙錠各5μl(臨用前混合加入,加樣量宜小,有時各2μl-5μl足夠,量太大容易形成細胞凋亡的假陽性),在照相前混勻後加入,輕輕吹打,30秒後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照相。(有人用15mg吖啶橙溶於100ml pH6.8的PBS中過濾,避光保存)計取5個視野,共100個細胞中凋亡細胞百分數。
(2)如製成細胞懸液:取100μl PBS稀釋的細胞懸液,加2μl的染色液,其中AO/EB,各含100μg/ml,加入染料30秒後觀察攝像。
Ⅳ 關於吖啶橙染色的問題
RNA多是因為細胞的代謝活躍,DNA-》RNA-》蛋白等
Ⅳ 關於細胞生物學實驗的問題!!!!
實驗、葉綠體的分離與熒光觀察
實 驗 目 的
1. 通過植物細胞葉綠體的分離, 了解細胞器分離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觀察葉綠體的自發熒光和次生熒光, 並熟悉熒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實 驗 原 理
將組織勻漿後懸浮在等滲介質中進行差速離心,是分離細胞器的常用方法。葉綠體的分離應在等滲溶液(0.35mol/L氯化鈉或0.4mol/L蔗糖溶液)中進行, 以免滲透壓的改變使葉綠體到損傷。將勻漿液1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2min, 以去除其中的組織殘渣和未被破碎的完整細胞。然後,在3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5min,即可獲得沉澱的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分離過程最好在0~5℃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在室溫下,要迅速分離和觀察。
利用熒光顯微鏡對可發熒光的物質進行檢測時,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溫度、光、淬滅劑等。因此在熒光觀察時應抓緊時間, 有必要時立即拍照。另外,在製作熒光顯微標本時最好使用無熒光載片、蓋片和無熒光油。
實 驗 用 品
一、器材
1.主要設備: 普通離心機、組織搗碎機、粗天平、熒光顯微鏡。
2.小型器材: 500ml燒杯2個, 250ml量筒1個, 滴管20支, 10ml刻度離心管20支, 試管架5個,紗布若干,無熒光載片和蓋片各4片。
二、材料 新鮮菠菜。
三、試劑 0.35mol/L氯化鈉溶液,0.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實 驗 方 法
一、葉綠體的分離與觀察
1. 選取新鮮的嫩菠菜葉,洗凈擦乾後去除葉梗脈,稱30g於150ml 0.35mol/L NaCl溶液中,裝入組織搗碎機。
2. 利用組織搗碎機低速(5000r/min)勻槳3~5min。
3. 將勻漿用6層紗布過濾於500ml燒杯中。
4. 取濾液4ml在1000r/min下離心2min。棄去沉澱。
5. 將上清液在3000r/min下離心5min。棄去上清液,沉澱即不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
6. 將沉澱用0.35mol/LNaCl溶液懸浮、
7. 取葉綠體懸液一滴滴於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後即可在普通光鏡和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1)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2)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直接熒光。
(3)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間接熒光:取葉綠體懸液一滴滴在無熒光載片上,再滴加一滴0.01%吖啶橙熒光染料, 加蓋片後即可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二、菠菜葉手切片觀察
用剔須刀片將新鮮的嫩菠菜葉切削出一斜面置於載玻片上,滴加1~2滴0.35mol/L NaCl溶液,加蓋片後輕壓,置顯微鏡下觀察。
(1)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2)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其直接熒光。
(3) 觀察間接熒光:向手切片上滴加1~2滴0.01%吖啶橙染液,染色1min,洗去余液, 加蓋片後可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間接熒光。
實 驗 結 果
一、葉綠體的分離和觀察
1. 普通光鏡下,可看到葉綠體為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可看到葉綠體內部含有較深的綠色小顆粒,即基粒。
2. 以Olympus熒光顯微鏡為例,在先用B(bule)激發濾片、B雙色鏡和O530(orange)陰斷濾片的條件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
3. 加入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可發出桔紅色熒光,而其中混有的細胞核則發綠色熒光。
二、菠菜葉手切片觀察
1. 在普通光鏡下可以看到三種細胞 (1)表皮細胞: 為邊緣呈鋸齒形的鱗片狀細胞; (2)保衛細胞: 為構成氣孔的成對存在的腎形細胞;(3)葉肉細胞: 為排列成柵狀的長形和橢圓形細胞。葉綠體呈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還可以看到綠色的基粒。
2. 在熒光顯微鏡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但其熒光強度要比游離葉綠體弱, 氣孔發綠色熒光,兩保衛細胞內的火紅色葉綠體則環繞氣孔排列成一圈。表皮細胞內的葉綠體數量要比葉肉細胞少。
3. 用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則發出桔紅色熒光,細胞核可發出綠色熒光, 氣孔仍為綠色。
作 業
1.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用目微尺和台微尺測量一下葉綠體的長軸和短軸,分別測量5~10個葉綠體,求其平均值。
2.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自發熒光時,更換濾鏡系統,葉綠體的顏色是否有變化?
實驗五、 植物染色體標本制備與觀察
實驗目的
學習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制備技術,了解Feulgen反應的基本原理,學習其操作方法和壓片法,初步掌握細胞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核酸是生物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核酸分為兩大類,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們在細胞內的分布及化學性質均有所不同.DNA主要分布在核的染色質或有絲分裂過程中出現的染色體內.RNA分布在細胞質和核仁內.但在染色質及染色體中也含有少量的RNA,核仁中也有少量的DNA.在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內除含有RNA外,也含有少量的DNA.
實驗原理
Feulgen反應的原理是根據DNA經弱酸(1mol/L)水解後,打開料嘌呤和脫氧核糖連接的鍵,在脫氧核糖的一端形成有離的醛基.這些醛基就在原位與Schiff試劑結合,形成含醌基( )的化合物,醛基是一個發色團所以具有顏色,因此凡有DNA的部位,就呈現紫紅色.
實驗材料
大麥、黑麥或小麥種子
實驗內容
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制備及DNA的顯示法-Feulgen反應
壓片法
細胞有絲分裂相的觀察
實驗步驟
(一)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制備
1、將植物種子放在潮濕的濾紙上,20°C發芽,待胚根長至1~2cm時,切取0.5cm長的根尖部分。
2、預處理:將切下的根尖浸入0.1%秋水醯素液中,室溫下處理3~4小時。
3、固定、水解及染色:
Camoy固定劑
固定10-30分鍾 ➞ 95%酒精10分鍾 ➞ 70%酒精10分鍾 ➞ 蒸餾水 →(對照) 5%三氯醋酸 ➞ 90oC 15分鍾
➞ 1mol/L HCl ← 蒸餾水 ➞ 1mol/L HCl ➞ 60 oC 8分鍾 ➞ Schiff試劑40 -60分鍾 ➞ 亞硫酸水(1,2,3) ➞ 換3次,每次5分鍾自來水 ➞ 將染色後的根尖漂洗干凈,懸著染色效果好的材料 ➞ 蒸餾水 ➞ 壓片 ➞ 鏡檢
(二) 壓片法
壓片的操作步驟如下,把根尖放在載片上,用刀片切取根尖(0.3cm),縱切根尖,加一滴水,用解剖針將根尖縱向分成若干小條,保留1-2小條,加蓋玻片,用鉛筆端輕輕敲擊蓋玻片,使細胞分離,壓平呈雲霧狀.
(三)蠶豆(或洋蔥)根尖壓片的觀察
首先在低倍鏡下,區分根尖的分生組織區及延長組織區的細胞,然後,在高倍鏡下,觀察細胞核的形態,注意在你的片子上,是否有有絲分裂細胞,如有,你能找到細胞分裂期的幾個階段,其特徵如何 (可參照附錄)
做Feulgen反應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固定劑的選擇:一般常選用Carnoy固定液.其他的固定劑如Flemming固定劑及Champy固定劑等均可用,但不能使用Bouin固定劑.
水解時間:水解時間一定要合適,不宜過長或不足,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如用Carnoy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水解時間一般在8-15分鍾之間.水解時間的長短要隨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的固定劑而定.
Schiff試劑的質量:在做Feulgen反應時,重要的因素就是Schiff試劑的質量問題.實驗時,要注意試劑顏色是否正常,有無SO2的氣味.
洗滌劑的重要性:漂洗時,所用的亞硫酸水,最好在每次實驗前臨時配製,以便保持較濃的SO2.
實驗對照組:一定要做對照片,以便說明實驗結果的真實性.
操作過程中,用鑷子鑷取根尖的生長區部位,切勿夾取根冠部位.
鴉片過程中盡量使根尖分生組織細胞保持原來的分布狀態.
習題
簡述Feulgen反應的原理
欲得到一張好的Feulgen反應製片,製片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繪制細胞分裂圖。
實驗六 植物原生質體的制備
實驗目的
1.學習植物原生質體的分離制備技術,觀察原生質體的形態。
2.學習植物原生質體的融合技術,觀察不同方法融合細胞的形態及變化。
實驗用品
顯微鏡,擦鏡紙,剪子,鑷子,小平皿,吸管四支,直式漏斗,300目尼龍網,10ml離心管,載片,蓋片。
實驗原理
原生質體(protoplast)這個術語最早是由Hanstein在1880年提出來的。確切地說,食用菌原生質體是指細胞壁完全消除後餘下的那部分包裹的裸露的細胞結構。
植物的花瓣細胞在經過纖維素酶,離折酶處理後,纖維素和果膠成分遭到破壞,造成原生質體脫離細胞壁進入培養液中。
植物花瓣細胞中的大液泡中存在有大量色素,且不同的細胞色素不同,因此可以在不對細胞染色的情況下,通過顏色范圍辨認不同細胞的原生質體,以及同種間細胞融合和異種間細胞融合情況。
PEG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由於含有醚鍵而具有負極性,與水,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一些正極化基團形成氫鍵。當PEG分子足夠長時,可作為鄰近原生質體表面之間的分子橋而使之粘連。PEG也能連接Ca2+等陽離子。Ca2+可在一些負極化基團和PEG之間形成橋,因而促進粘連,在洗滌過程中,連接在原生質體膜上的PEG分子可被洗脫,這將引起電荷的紊亂和再分布,從而引起原生質體融合,高Ca2+高pH清洗則增加了質膜的流動性,因而大大提高了融合頻率,洗滌時的滲透沖擊對融合也可能起作用。
實驗試劑
1.洗滌液:
甘露醇 0.6 M
CaCl2?2H2O 8 mM
NaH2PO4?H2O 2 Mm
Ph 5.6
實驗步驟
1.酶液的制備 把纖維素酶(EAS-867)溶於0.5~0.7摩爾/升甘露醇內,加10毫摩/升氯化鈣溶液作穩定劑。酶溶解後,經4000轉/分離心機沉降原生質體,20分鍾後,取上清液。經針筒型過濾器,再經0.45微米微孔濾膜過濾後,在無菌箱內把酶液分裝在三角燒瓶內,貯存在冰箱里備用。
2.材料准備 把生長在溫室,苗齡60天以上的煙草植株,取上中部全展葉,在日光下照射2小時,使它萎蔫。也可以用溫室生長的蠶豆葉作同樣處理,或用大田收獲的胡蘿卜,放在0℃以上低溫備用。萎蔫後的葉片浸在3%的漂白精片溶液中15~20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干凈,用無菌吸水紙吸干表面水分。
3.酶解 用尖頭鑷子撕去葉片下表皮,剪成小塊。胡蘿卜則用刀片削去表皮和中柱,取用皮層部,切成小塊。以上材料1克,放入盛有10毫升酶溶液的培養皿里,加蓋。在28~30℃下保溫1.5~3小時。
4.洗滌 葉片或其他組織經酶解後會出現圓形的游離原生質體,原生質體懸浮液內有未消化的組織、碎片、細胞和破裂的原生質體。用濾紙或尼龍布濾去粗雜質,再把原生質體懸浮液移到離心管,用手搖離心機轉動2分鍾,吸去上清液(見圖),再加入0.5毫升甘露醇洗滌2~3次,最後就得到較為純凈的原生質體,可以供進一步培養或作其他實驗用。
實驗七 細胞融合方法
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動物細胞PEG融合的方法。
2、學習細胞融合及其應用的有關知識。
實驗原理
2個或2個以上的細胞合並為1個細胞的現象,稱為細胞融合。細胞融合的主要方法有病毒法、聚乙二醇(PEG)法和電融合方法。
用PEG處理細胞,能使質膜性質發生改變,導致細胞膜融匯,胞質流通,最後導致細胞融合。
實驗器材、材料與試劑
1、儀器:
光學顯微鏡,離心機,恆溫水浴鍋,C02培養箱,超凈台,倒置顯微鏡等。
2、材料
新鮮雞紅細胞,無菌注射器,6號針頭,刻度離心管,試管,載玻片,蓋玻片。
3、試劑
50%PEG,Hanks液,甲醇,Giemsa染液,碘酒,75%乙醇
實驗方法
(1)取新鮮雞血以0.85%生理鹽水製成10%的懸液。
(2)稱取0.5克PEG(MW=4,000)放入試管內,在酒精燈上融化之,迅速加入0.5ml預熱的Hanks液混勻製成50%的PEG溶液。放入37℃水浴中待用。
(3)取上述10%的雞紅細胞懸液1ml放入離心管中,再加入5ml Hanks液混勻,然後以1,000rpm離心5分鍾,小心棄去上清,用指彈法將細胞團塊彈散。
(4)取上述50%PEG溶液0.5ml,在1分鍾內滴加到雞紅細胞懸液,邊加邊輕輕搖動混勻。待PEG全部加入後靜置1分鍾左右。此全部過程都要求在37℃水浴內進行。
(5)緩慢滴加9ml Hanks液以終止PEG的作用,在37℃水浴內靜置5分鍾。
(6)離心棄上清後,取一滴融合後的細胞懸液滴片,加蓋片鏡檢。
Ⅵ ao/pi雙色熒光染色的細胞還能正常生長嗎
很榮幸能為你解答!
實驗、葉綠體的分離與熒光觀察
實 驗 目 的
1 通過植物細胞葉綠體的分離, 了解細胞器分離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觀察葉綠體的自發熒光和次生熒光, 並熟悉熒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實 驗 原 理
將組織勻漿後懸浮在等滲介質中進行差速離心,是分離細胞器的常用方法。葉綠體的分離應在等滲溶液(035molL氯化鈉或04molL蔗糖溶液)中進行, 以免滲透壓的改變使葉綠體到損傷。將勻漿液1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2min, 以去除其中的組織殘渣和未被破碎的完整細胞。然後,在3000rmin的條件下離心5min,即可獲得沉澱的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分離過程最好在0~5℃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在室溫下,要迅速分離和觀察。
利用熒光顯微鏡對可發熒光的物質進行檢測時,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溫度、光、淬滅劑等。因此在熒光觀察時應抓緊時間, 有必要時立即拍照。另外,在製作熒光顯微標本時最好使用無熒光載片、蓋片和無熒光油。
實 驗 用 品
一、器材
1主要設備: 普通離心機、組織搗碎機、粗天平、熒光顯微鏡。
2小型器材: 500ml燒杯2個, 250ml量筒1個, 滴管20支, 10ml刻度離心管20支, 試管架5個,紗布若干,無熒光載片和蓋片各4片。
二、材料 新鮮菠菜。
三、試劑 035molL氯化鈉溶液,0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實 驗 方 法
一、葉綠體的分離與觀察
1 選取新鮮的嫩菠菜葉,洗凈擦乾後去除葉梗脈,稱30g於150ml 035molL NaCl溶液中,裝入組織搗碎機。
2 利用組織搗碎機低速(5000rmin)勻槳3~5min。
3 將勻漿用6層紗布過濾於500ml燒杯中。
4 取濾液4ml在1000rmin下離心2min。棄去沉澱。
5 將上清液在3000rmin下離心5min。棄去上清液,沉澱即不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
6 將沉澱用035molLNaCl溶液懸浮、
7 取葉綠體懸液一滴滴於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後即可在普通光鏡和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1)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2)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直接熒光。
(3)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間接熒光:取葉綠體懸液一滴滴在無熒光載片上,再滴加一滴001%吖啶橙熒光染料, 加蓋片後即可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二、菠菜葉手切片觀察
用剔須刀片將新鮮的嫩菠菜葉切削出一斜面置於載玻片上,滴加1~2滴035molL NaCl溶液,加蓋片後輕壓,置顯微鏡下觀察。
(1)在普通光鏡下觀察。
(2)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其直接熒光。
(3) 觀察間接熒光:向手切片上滴加1~2滴001%吖啶橙染液,染色1min,洗去余液, 加蓋片後可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間接熒光。
實 驗 結 果
一、葉綠體的分離和觀察
1 普通光鏡下,可看到葉綠體為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可看到葉綠體內部含有較深的綠色小顆粒,即基粒。
2 以Olympus熒光顯微鏡為例,在先用B(bule)激發濾片、B雙色鏡和O530(orange)陰斷濾片的條件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
3 加入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可發出桔紅色熒光,而其中混有的細胞核則發綠色熒光。
二、菠菜葉手切片觀察
1 在普通光鏡下可以看到三種細胞 (1)表皮細胞: 為邊緣呈鋸齒形的鱗片狀細胞; (2)保衛細胞: 為構成氣孔的成對存在的腎形細胞;(3)葉肉細胞: 為排列成柵狀的長形和橢圓形細胞。葉綠體呈綠色橄欖形,在高倍鏡下還可以看到綠色的基粒。
2 在熒光顯微鏡下,葉綠體發出火紅色熒光,但其熒光強度要比游離葉綠體弱, 氣孔發綠色熒光,兩保衛細胞內的火紅色葉綠體則環繞氣孔排列成一圈。表皮細胞內的葉綠體數量要比葉肉細胞少。
3 用吖啶橙染色後,葉綠體則發出桔紅色熒光,細胞核可發出綠色熒光, 氣孔仍為綠色。
作 業
1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用目微尺和台微尺測量一下葉綠體的長軸和短軸,分別測量5~10個葉綠體,求其平均值。
2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葉綠體的自發熒光時,更換濾鏡系統,葉綠體的顏色是否有變化?
實驗五、 植物染色體標本制備與觀察
實驗目的
學習植物染色體標本的制備技術,了解Feulgen反應的基本原理,學習其操作方法和壓片法,初步掌握細胞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核酸是生物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核酸分為兩大類,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們在細胞內的分布及化學性
Ⅶ 生物染色試劑
斐林試劑:使還原性糖生成磚紅色沉澱。碘液:使澱粉生成藍色沉澱。蘇丹三:使脂肪生成橘黃色,而蘇丹四齣現紅色。雙縮脲試劑:使蛋白質生成紫色。甲基綠:使DNA變成綠色。吡羅紅:使RNA變成紅色。健那綠:使線粒體變成藍綠色。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使二氧化碳先變藍再綠再黃。醋酸洋紅:使細胞變成深紅色。
Ⅷ 吖啶橙的介紹
吖啶橙:3,6-(二甲胺基)吖啶鹽酸鹽,分子式C17H19N3 · HCl · ZnCl₂, 分子量438.12g/mol,是一種熒光色素,其檢測激發濾光片波長488nm,阻斷濾光片波長515nm。它與細胞中DNA和RNA結合量存在差別,可發出不同顏色的熒光,與DNA結合量少發綠色熒光,與RNA結合量多發桔黃色或桔紅色熒光。該染料具有膜通透性,能透過細胞膜,使核DNA和RNA染色。因此,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吖啶橙可透過正常細胞膜,使細胞核呈綠色或黃綠色均勻熒光;而在凋亡細胞中,因染色質固縮或斷裂為大小不等的片斷,形成凋亡小體。吖啶橙使其染上緻密濃染的黃綠色熒光,或黃綠色碎片顆粒;而壞死細胞黃熒光減弱甚至消失。吖啶橙AO常與溴化乙啶EB合用雙染,因EB只染死細胞使之產生桔黃色熒光,由此可區分出正常細胞、凋亡細胞及壞死細胞.它還可以用作移碼突變的誘變劑,能鑲嵌於兩個相鄰的鹼基對之間,這樣在DNA復制過程中,會使DNA鏈增加或缺失一個鹼基,造成移碼突變。吖啶橙染液有毒,操作時要戴手套,需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