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熱帶雨林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熱帶雨林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10-28 21:25:41

❶ 關於森林資源資料庫的問題

國家林業局根據各司局和單位的業務需求,組織局信息中心開發研建了多個管理信息系統和專題資料庫。目前,在通用基礎資料庫建設方面,國家林業局已經建立了1:400萬、1:100萬和1:25萬覆蓋全國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系統,建立了覆蓋全國的TM陸地資源衛星圖像資料庫。已經建立的大型專業資料庫有:多期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資料庫、全國森林資源分布圖形資料庫、天然林資料庫、人工林資料庫、森林歷史火災資料庫、荒漠化類型資料庫、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林業統計歷史及年度資料庫、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產業統計資料庫等。這些資料庫已經具備一定的使用價值,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改造和數據更新,以便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具有重大影響的管理系統有:森林資源和災害信息管理系統;林火管理信息系統;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統;林業年度統計數據處理系統;全國野生動物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林業行政案件管理系統;荒漠化/沙化監測數據處理系統;林火損失評估系統;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信息管理系統 ;國家林業局檔案數字化資源建設、利用及管理系統;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信息網路系統;黃河中游生態區規劃圖集;檔案數字化工程及管理系統;等等。其中,檔案數字化工程實現了我局館藏的3萬卷紙質文書檔案資料的數字化,並最終放入局辦公自動化系統,為永久保存我局的歷史檔案資料和局領導、局機關查閱利用檔案資源提供方便。
上述每個信息系統都建立在ORACIE等大型資料庫支持之上,並將近年發展起來的網路技術、INTERNET技術、數據安全技術等應用於系統建設中,極大地改善了系統運行環境和信息管理功能。

❷ 亞馬遜熱帶雨林的詳細資料

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積比歐洲還要大,有700萬平方千米。它從安第斯山脈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亞馬遜雨林對於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樹林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大量存在使地球變暖,危害氣候,以至極地冰蓋融化,引起洪水泛濫。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有些雨林的樹木長得極高,達60米以上。它們的葉子形成「篷」,像一把雨傘,將光線擋住。因此樹下幾乎不生長什麼低矮的植物。

亞馬遜平原的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19世紀末,根據一位英國自然學者的統計,共有14712種動物,其中8000多種尚未為人所知,現在已知的動物和鳥類超出了10萬種,還有至少27種甲蟲。可能另外還有幾百萬種正等待著人們去發現。

亞馬遜平原的土著人居住在這里已有幾個世紀。但大約500年前歐洲人來到這里後,許多土著人便淪為奴隸、死於疾病或被迫放棄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這里的雨林現正處於嚴重的危險之中,因為人們為了開闢土地來種莊稼,或飼養牲畜來供應美國的肉類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對它濫伐濫砍。

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佔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達6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80萬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內。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法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稱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

然而,亞馬遜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人們從16世紀起開始開發森林。1970年,巴西總統為了解決東北部的貧困問題,又做出了一個最可悲的決策:開發亞馬遜地區。這一決策使該地區每年約有8萬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亞馬遜地區的森林被毀掉了11萬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

熱帶雨林的減少主要是由於燒荒耕作、過度採伐、過度放牧和森林火災等,其中燒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個熱帶森林減少面積的45%。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亞馬遜森林,把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

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因為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消減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熱帶雨林像一個巨大的吞吐機,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又製造大量的氧氣,亞馬遜熱帶雨林由此被譽為「地球之肺」,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

熱帶雨林又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把水分散發到空氣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吸收和滯留大量的降水。亞馬遜熱帶雨林貯蓄的淡水佔地表淡水總量的23%。森林的過度砍伐會使土壤侵蝕、土質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東北部的一些地區就因為毀掉了大片的森林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在秘魯,由於森林木斷遭到破壞,1925-1980年間就爆發了4300次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數達4.6萬人。目前,每年仍有0.3萬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沖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還是巨大的基因庫,地球上約1000萬個物種中,有200-400萬種都生存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樣地塊上,就可以得到4.2萬個昆蟲種類,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達1200多種,地球上動植物的1/5都生長在這里。然而由於熱帶雨林的砍伐,那裡每天都至少消失一個物種。有人預測,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對皿年後,至少將有50-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據說熱帶雨林附近有食人族,要具備安全防備設施與冷靜,沉著的意志品質,要帶好自救用品哦!!

❸ 國內熱帶雨林有多少個

國內熱帶雨林有137個

  1. 尖峰嶺熱帶雨林


尖峰嶺的熱帶雨林分布面積達400多平方公里,連綿起伏,蔚為壯觀。進入雨林,可以隨處欣賞到奇特的雨林景觀。更為特別的是,尖峰嶺熱帶雨林孕育著五彩斑斕的蝴蝶達449種,超過了素有「蝴蝶王國」之美譽的台灣。

與北方大多數由單一樹種組成的森林顯著不同的是,尖峰嶺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指數比印度、緬甸等南亞地區的熱帶雨林群落還要稍高一些,而與東南亞、南美等地的熱帶雨林相當,每公頃的植物種數高達250種以上。尖峰嶺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海南島熱帶雨林屬典型的熱帶北緣雨林,主要分布在尖峰嶺海拔350-950米這一地帶。其林相茂密、高大,林內灌木復雜而密集。尖峰嶺熱帶雨林集中分布的區域由於較早就被列為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因此其原生性、多樣性、天然性與神秘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2.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在赤道南北兩側的陸地上,有許多由常綠闊葉樹組成的森林,因晴天早晨其樹冠上露水落下,頗似下雨而得名熱帶雨林。區內的年平均氣溫是25—30℃。在中國,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台灣高雄、恆春,海南尖峰嶺和雲南的西雙版納,而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較為典型。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層次非常豐富,最密處可有十幾層之多;熱帶雨林特有的板根、老莖開花、空中花園現象以及絞殺植物、獨木成林的大榕樹等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❹ 熱帶雨林是天然基因庫的意義是怎麼樣的

據專家考察證實,僅在南美洲熱帶雨林發現的植物就達1萬種。如果繼續破壞森林,這些植物中的大部分,等不到人們發現和利用,便會消失掉。而植物,不僅是我們的全部食物和半數葯物的來源,而且還是凈化空氣、製造氧氣的天然「氧吧」。當前,世界糧食生產主要依賴小麥、水稻和玉米,這些穀物很容易遭受新的病蟲害的侵襲。為了戰勝病蟲害,就得經常利用現代穀物的野生親緣,培育新的抗病害品種。隨著熱帶雨林的大片消失,這種天然基因庫也隨之消失,並將在意想不到的范圍內,導致世界穀物的匱乏。20世紀70年代,矮化病破壞了亞洲大部分水稻,為了培育能抗矮化病的水稻新品種,農業專家們在印度中部的熱帶雨林中尋找具有強抗性基因的野生稻種,結果僅找到了1種。如果當時一無所獲,亞洲的水稻恐怕就不再有「身強體壯」的後代了!

❺ 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是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穩定性最高的生態系統,常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世界上大於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

❻ 熱帶雨林的自然資源

熱帶雨林為熱帶雨林氣候及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植被。如亞馬遜平原和雲南的西雙版納。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辛伯爾廣泛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科學發現和資料,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作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它森林類型有清楚的區別。
熱帶雨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多為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樹皮色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幹上可長出花枝。
喬木多板狀根,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植物品種豐富;因為天氣長期溫熱,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續生長,造成樹木生長密集且長綠。
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葉面附生某些苔蘚、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雨林中的樹木多為雙子葉植物,具有厚的革質葉和較淺的根系。用以營養的根部通常只有幾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這里的土壤其實並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層植物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附生,纏繞在寄生的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內的地面並不如傳說那樣不可通行,多數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層和落葉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質藤本植物隨處可見,有的粗達20~30厘米,長可達300米,沿著樹干、枝丫,從一棵樹爬到另外一棵樹,從樹下爬到樹頂,又從樹頂倒掛下來,交錯纏繞,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網。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蕨類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乾和枝椏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種類的樹干基部常會長出多姿多態的板狀根,從樹乾的基部2~3米處伸出,呈放射狀向下擴展。有些則生長著許多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從樹幹上懸垂下來,扎進土中後,還繼續增粗,形成了許許多多「樹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氣勢,非常壯觀。有些種類的樹如波羅蜜、可可等,在老樹樹干或根頸處也能開花結果,成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老莖生花現象。
雨林中的動物極為繁多,但以小型、樹棲動物為主。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找到一百種昆蟲比找到同種昆蟲一百隻容易得多。科學家們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蟲未被人們認知。
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於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
熱帶雨林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但世界上熱帶雨林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
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開墾後可種植巴西橡膠、油棕、咖啡、劍麻等熱帶作物。但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而且生物種群大多是K-對策,這樣,一旦植被破壞後,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易恢復。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是當前全世界關心的重大問題,它對全球的生態效應都有重大影響,例如對大氣中和濃度平衡的維持具有重大意義。
熱帶雨林在最適狀況下每公頃的總植物量為350~450噸,年總生產量每公頃120~150噸,但有75%左右的有機產品當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陸地總植物量40%,凈生產量則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風化淋溶強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從林下凋落物層藉助於真菌獲得營養成分,同時每天以每平方米4.5~12.6克干物質的速度補充落葉數量。因此,熱帶雨林是依靠迅速的營養物質生物循環維持自身龐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產力。
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碳素生物循環轉化和儲存的巨大活動庫。它的盛衰消長不僅是地表自然環境變遷的反映,而且直接影響全球環境、特別是人類生存條件。雨林的保護已成為當前最緊迫的生態問題之一。 層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層 31米或以上 喬木 單獨生長,較為分散,有板根支撐,須面對蒸騰作用 樹冠層 21~30米 樹冠橫向生長,形成連續的一層,吸收了雨林中7成陽光和8成雨水 幼樹層 11~20米 年幼樹木 樹干較幼,樹冠呈橢圓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陽光生長 灌木層 6~10米 蕨、叢木、灌木 地面層 0~5米 小植物如苔蘚和地衣 幾乎黑暗一片;不連續和茂盛;只在河邊和林地的邊緣,才會較茂盛

❼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基因庫


西雙版納是一座熱帶植物「基因庫」,共有高等植物5000多種,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孑遺植物30餘種,稀有植物135種,當地特有植物150多種。而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引自世界各地的熱帶植物達1萬多種,是公眾認可的「熱帶雨林綠色詞典」。 跳舞草是一種花科灌木,其三片聚合在一起的葉片都會「弄姿作態」。中葉日出時伸展有神,日落則垂頭喪氣,無精打采。兩側的小葉不僅能機械張合,而且具有聞聲而動、伴歌而「舞」的特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