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買電腦才劃算
1、線下購買。如果在心裡沒數的情況下可以先去線下商店,比如電腦城,或品牌店去試試,先不定金額,電腦硬體這方面,除了蘋果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對部分無用的配置進行刪減,或者退而求其次,部分硬體選一個近兩年比較熱門的型號,從中篩選品牌,以及電腦類型,如上網本,游戲本等,再者就是顏色,樣式。
如果你學習能力比較強,在銷售對你一通介紹後有個清晰的認識,你就可以再通過線上比,比如某東,除非品牌機,其他機器差額都不會超過500。然後根據線下的報價,自己心裡比較,哪種方式更適合你。還有如果你是電腦小白,完全不懂電腦硬體的,還是盡量選擇線下購買,因為後期售後更方便,有問題拿到店裡也能第一時間解決。
2、線上購買。前面也說了線上購買可以當做一個對比方式,對於精通市場行情的人來說,一個品牌同一時間段會出多個不同配置的同一型號的電腦,比如其他配置一樣的情況下,屏幕解析度不同,內存大小不同,硬碟大小轉數不同,cpu不同,都是影響其差異的原因。
拿筆記本來說,懂電腦的會在金額最低的基礎上選擇最高配置,比如在i5,i7上,在屏幕解析度上,這種後期不能通過升級的,然而內存和硬碟都可以升級,並且後期購買價也比機器選配低,所以這部分可以節約很多。
㈡ 第一次買電腦,怎樣配置,要便宜且實用
家庭通用性電腦配置單硬體組合搭配如下:
CPU——Intel Core I3-7100-3.9G
散熱器——安鈦克A35雙銅管
主板——微星B365M-PRO-VH
內存——威剛8G萬紫千紅-DDR4-2666
固態——三星970EVO-250G-nvme
HDD——WD-2T藍盤
顯卡——盈通RX550-4GD5-128Bit
電源——航嘉GS400-額定300W
機箱——家庭愛好選擇
顯示器——長城C2452HX-23.8IPS
這套配置的電腦完全可以滿足家用,家用電腦沒有明確性使用需求,孩子學習時就要拿電腦當學習機,大人無聊時就要拿電腦當游戲機,單位里工作緊張時就要拿電腦當辦公機,有時心血來潮時又要拿電腦當制圖機,所以說組裝家用電腦時要考慮到需求的全面性。
㈢ 組裝電腦怎麼樣性價比高
肯定是自己在JD上買硬體,自己回來裝機,這樣是最劃算的,前提是你會裝機,會裝系統。
因為你在店裡買組裝好的,人家也還是要掙錢的啊。
但是不排除,人家可以買到比JD上更便宜的配件。
目前裝機不是性價比高的時期,因為最近配件漲價厲害
上圖是性價比還算可以的一套配置,參考一下。
至於用二手的配件,建議只用機箱和風扇,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其他硬體二手的有老化問題,不建議用舊的
㈣ 現在買什麼配置電腦劃算,不玩游戲的
不打游戲的話用核顯就足夠了,現在顯卡太貴了。
參考下面的配置即可。
㈤ 如何用最少的錢配置一台電腦
硬碟:
①、普通PS用戶,如果就是普通JPEG格式的圖片的磨皮、液化、調色,保存也不用保留圖層的PSD格式的這種用途, ——選擇機械硬碟就可以了+ 512G的SSD
②、偏商業或者印刷用途,經常用到TIFF文件或者很多圖片堆棧的,以及超大尺寸的圖片 ——選擇1T大小的SSD,SLC顆粒,SATA3.0以上介面。(不用上陣列)
——簡單總結:
小圖、JPG格式用機械硬碟;4k大圖、TIIF、PSD格式用1T固態。
內存:
處理尺寸和數量龐大的圖片時,內存比CPU重要多了,內存往往比CPU先消耗完。
在預算不足時優先考慮內存,內存價格比CPU低,現在16G的DDR4才400元左右,而且升級內存帶來的作用要比CPU大很多,因此,預算不足時,升級內存是性價比最好的選擇。
預算充足時,再考慮升級CPU。
內存選擇:
①、解析度在1920*1080(即1080P)以下的、圖層數量在30個以內,JPG格式、PNG格式、淘寶店美工 ——選擇16GB內存
②、處理4k/6k/8k圖片,PSD格式、圖層數量巨多,保留的歷史記錄很多,那麼對內存的要求就很高——32G內存必須的,更好的64G內存
CPU:
PS處理照片時依賴高頻,導出保存時依賴多核心。常規操作靠高頻,部分第三方插件靠多核支持。
不過導出圖片、第三方插件這些都算事日常頻率較低的操作了,因此,應該說大部分PS操作對高頻率的依賴更多一些。
預算不足時應優先考慮高頻率,預算充足時再考慮多核多線程。
一般高頻率的CPU性價比也比較高,多核多線程的,價格也往往較貴,且對PS來說,超過一定核心數,帶來的性能提升幅度也不是特別大了。
CPU的選擇主要看頻率、核心數、都是越大越好,
①、選擇睿頻在4.2Ghz-5.3Ghz的CPU速度提升非常明顯。
②、選擇核心數在4-8核之間的,當然兼顧3維設計、大型游戲也可以選擇12核、16核的
——CPU推薦:
一、中端:
1、英特爾:
①、i3-10105
主頻:3.7GHz ,睿頻:4.4GHz,4核8線程, 價格890元左右。
②、i5-11400F
主頻:2.6GHz ,睿頻:4.4GHz,6核12線程, 價格1300元左右。
③、i5-11500
主頻:2.7GHz ,睿頻:4.6GHz,6核12線程,價格1700元左右。
④、i5-11600K
主頻:3.9GHz ,睿頻:4.9GHz,6核12線程,價格1900元左右。
顯卡
①、1080P解析度以下的:CPU核心顯卡就夠用了
②、4k、6k、8k圖片、兼顧三維製作:顯存6G以上,位寬192bit以上的獨立顯卡
——顯卡推薦
(配置從低到高):
一、中端:
①、GeForce GTX 1650
顯存:4GB, 位寬:128bit,CUDA核心 896個,1800元左右。
②、GeForce GTX 1660
顯存:6GB, 位寬:192bit,CUDA核心 1408個,1900元左右。
要不也可以考慮現在比較劃算的雲桌面,想用的時候登陸就可以讓電腦飛速上雲
㈥ 台式電腦怎麼選配置
選電腦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關於一台電腦的性能、運行效率、往後能否省事省心等。那麼台式電腦怎麼選配置呢?合適自己的電腦配置才是省錢的、性價比高的。
第一步:確定自己的需求
確定自己的需求才是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在攢機之前,想清楚自己購買新機後主要是為了什麼,不同的人群使用電腦的用處也大不相同,公司的文員和一個以游戲為主的人對電腦配置的需求則大不相同,我們應該要在以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以最合適的預算來進行選擇才是對。比如一般的辦公用的選配電腦(除專業軟體辦公需求),選不帶獨顯的就可以了,但是有PS等平面設計軟體有需求的則需要大內存,打游戲的需求就需要更好的顯卡,所以在開始選配電腦之前,一定要確定好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確定CPU
所有電腦的配件第一個選擇的一定是CPU,選配的順序應該是先選擇CPU然後確定主板,然後再確定內存條再選定顯卡、散熱、硬碟等,計算一下功耗後最後選擇電源和機箱。
第三步:確定主板
確定好CPU後,那麼針腳就確定了,那麼搭配相同針腳數的主板就大致有了范圍,然後看看自己是否有比較特殊的需求,比如說是否需要超頻、內存條的拓展性如何、是否需要m.2介面、該有的介面是否都齊全等等,只要都有滿足,剩下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了,選擇一塊自己喜歡的主板即可。
第四步:確定內存
CPU和主板確定之後,就確定了是幾代的內存條,其實內存的選擇相比CPU和主板就簡單許多了,如果不是高端玩家一定要購買高頻內存的話,一般的內存條即可,當然需要注意一下,如果沒有獨顯則一定要配上雙通道的內存條,因為這樣對電腦的性能會提升較大。
第五步:確定顯卡、硬碟等
先明確一點,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獨顯!明確需求,是否需要獨顯再進行購買,不要浪費錢。去官網看看推薦配置,或者看看其他玩家的實際體驗分享,再選擇夠用的顯卡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第六步:電源、機箱。
機箱其實並沒有什麼可說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子即可。電源請一定不能縮!要知道,一台機箱所有的硬體都是電源提供電力,虛標且不穩定的電源可能會boom!所以一定要選擇一個靠譜一些的電源。
㈦ 筆記本電腦配置怎麼選性價比高一點
性價比高的筆記本電腦怎麼選擇
1、首先,想要買到性價比比較高的筆記本的話,需要選擇品牌的,因為筆記本和台式機還是有區別的,基本筆記本大家不太可能買組裝機,只能選擇品牌,品牌是有很多種的,一般最好選擇銷量比較高的品牌。
2、需要看筆記本的配置,性價比高不高很大一部分就決定在配置上,我們需要根據我們用該筆記本後期做什麼來決定選擇配置,辦公本的配置相對低一些,游戲本的配置一般要求都是很高的。
3、在選擇筆記本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擇才上市的,那樣的筆記本價格是很高的,性價比極低,一般我們需要選擇出廠有1-2年的筆記本購買,性價比是比較高的。這個我們是需要注意的。
4、需要看看筆記本的性能,這個性能是可以通過試用本進行跑分測試的,當分數出來後,我們可以進行一下對比,尤其是同品牌的筆記本,我們根據價格一算就可以出來了。
5、想要買到性價比比較高的筆記本的話,盡可能選擇在官網購買,那個是出廠後的價格,而一級經銷商的價格其實還是會高出一些的,畢竟還存在著運輸、櫃面等其他的費用在裡面。
㈧ 買電腦怎麼選擇配置
無論買台式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電腦的主要配置都離不開重要的幾大神器:CPU、顯卡、硬碟、內存條,以及電腦液晶顯示器。性能好的電腦無論玩游戲,看大片,辦公都是不二利器,怎麼買一台心儀的電腦呢。
一、先從主機說起。主機機箱裡面的幾樣大件不得不說,機箱、主板、CPU、顯卡、硬碟、內存條、電源。這些東西都是最值錢的東西,尤其是主板、CPU、顯卡。如果自己DIY配置電腦,那一般需要選擇一個好的主板。
可擴展性比較強,可以應付未來2、3年內主流的配置,如果是游戲達人,那麼顯卡必須選擇一個性能穩定、良好的。機箱選擇一個散熱性能好的。如果您購買的是品牌電腦則不需要考慮太多因數,因為設計產品前,這些品牌電腦都是經過測試後才投放市場的。
買品牌電腦只需要考慮,性能是否穩定,售後是否好,性價比是否高,硬體參數怎麼樣等等。
二、怎麼看電腦配置。打開我的「計算機」->「系統屬性」->「設備管理器」。下面彈出的窗口會顯示電腦的配置。我們主要看CPU、硬碟、顯卡、內存條就OK了。
三、最詳細最快的看電腦配置參數。打開熱鍵「windows+R」,會彈出開始運行菜單,在欄目上輸入「dxdiag」,電腦所有參數配置都能顯示出來。CPU主要看顯示的頻率,目前主流i3、i5、i7,頻率越大表示硬體參數越好,價錢就會貴些。
硬碟目前相對比較便宜,一般參數主要看硬碟的容量大小,跟轉數。一般硬碟轉數為5400/s、7200/s,當然7200/s肯定比5400/s好,價格也貴點。
內存條現在也相對便宜,一般都是2g、4g以上,如果需要更大的內存,可以自己買根同型號的內存條插上去就行了。
四、推薦魯大師查看電腦參數。如果您覺得買電腦的時候攜帶一個U盤不方便,用上面2個辦法也就夠了,如果不介意多帶一個U盤,那麼推薦使用魯大師查看電腦參數,魯大師測出來的數據還是比較詳細可觀的。U盤下載魯大師執行文件。
比如來到電腦城看中了一款電腦,直接把魯大師安裝上去,然後打開魯大師。裡面會有很詳細很完善的電腦配置信息,一目瞭然!強烈推薦一個很不錯的功能,魯大師能測試出該電腦用了多久,也就是能測出硬碟運行了多久。
如果是一台嶄新的電腦,硬碟運行時間不能超過30個小時,因為從出廠檢測、檢測硬體、安裝電腦系統的時間大概需要這么久,如果超過50個小時,強烈建議老闆換一台全新的電腦給您,硬碟運行超過50個小時不是樣機就是舊電腦改裝的。
或者是返修過的電腦。為了小心謹慎起見,您一定要查看這個硬碟運行過多長時間,一般幾個小時或者到30個小時之內才算正常。有些電腦出廠檢測比較久,一般也在50個小時以內。點擊魯大師左側欄目「硬碟信息」。
右邊欄目上會出現該硬碟的型號、轉速、用過了多少次、用過了多少時間。
五、如何看顯卡配置參數。顯卡有三個參數很重要,一個是顯存位寬,一個是顯存大小,一個是顯卡頻率。顯存位寬一般為:64位、128位、256位、512位寬,當然位寬越大性能越好。顯存大小一般為512g。
1024g、2048g,數據越大顯卡性能越好,下該顯卡顯存為2g。顯卡頻率是與GPU交換數據的速度,也可以說是處理圖像數據的速度,頻率大的當然好。目前市場主流為A卡和N卡,A卡的晶元廠商為ATI。
N卡指的是晶元廠商為NVIDIA。測試顯卡性能的好壞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話題,一般的測試軟體有:GPU-Z,魯大師,3Dmark等軟體。建議讀者買顯卡前多關注各大型網站評測顯卡的相關數據跟信息。
㈨ 如何打造一套合理電腦配置
建議大家還是按照下面的「配置清單」,看最新的評測和推薦產品,結合電商的實際情況,用記事本或Excel逐個配件挑選並記錄下來。
配置清單
◇主機1.CPU2.主板3.顯卡4.內存5.固態硬碟6.機械硬碟7.機箱8.電源9.散熱器10.光碟機
◇外設1.顯示器2.鍵盤3.滑鼠4.音箱5.耳機
◇其他1.網卡2.音效卡
注意事項
以上清單的配件不是每一件都是必須的。
1.如果你的電腦是集顯平台,那麼就可以不用獨立顯卡。
2.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都是硬碟,兩者至少要有一個。現在固態硬碟已經很便宜了,建議首選固態硬碟,還有錢就再加機械硬碟。
3.光碟機現在很少用,也是可選配件。
4.音箱和耳機時聲音輸出設備,除非你不想要聲音,否則兩者也是至少選其一。
5.現在我們一般都是直接用主板的集成網卡和音效卡,除非有特殊情況才會單獨買網卡和音效卡。
復核
寫好配置清單後,我們需要檢查一下電腦配件的兼容性和平衡性,防止出錯和避免頭重腳輕。這時最好找另一個人幫你復核,因為同一個人不容易發現錯誤。
兼容性
1.CPU
一般來說,如果主板的CPU插槽和CPU支持的插槽一致就沒問題。但是也有例外,有時需要更新主板的BIOS才能支持新的CPU。[1]所以,最穩妥的做法就是上主板的官網查看主板的CPU支持列表。
2.主板
首先,我們需要檢查主板和機箱的兼容性。有些小機箱最大隻能支持mATX,如果你的主板是ATX就裝不下了。
其次,主板的上的CPU插槽,剛才已經說了,主要看官網的CPU支持列表。主板的內存插槽,在過渡時期,要注意內存類型,現在的新平台都是DDR4的。
隨著M.2 SSD的流行,現在新主板都有M.2介面了。如果你買了M.2 SSD,一定要檢查主板有沒有M.2介面,還要檢查M.2介面的規格,M.2有三種常見的規格——2242、2260和2280。
3.顯卡
現在顯卡的尺寸很大,需要注意它是否會和主板的SATA插槽和擴展插槽(PCI和PCIe)發生干涉。
還有如果顯卡太長,有可能放不進機箱,這個也要檢查。
4.內存
選購內存時,要注意內存與主板的兼容性。例如最大內存大小、內存類型和內存速度。
5.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的介面有很多種,現在流行的是SATA和M.2介面,M.2介面又分為2242、2260和2280。除了要檢查介面類型,還要看介面的速度,M.2介面有16Gbps和32Gbps兩種速度。
6.電源
除了復核一下電源的功率是否能滿足平台的耗電量,還要檢查一下機箱能否裝下電源,現時常用的PC電源規格是ATX( 150×140×86mm)。
7.散熱器
CPU散熱器的TDP必須大於等於CPU的TDP,而且它必須兼容選購的CPU插槽。還要注意CPU散熱器是否太大,導致它和擴展插槽、內存插槽發生干涉,或者CPU散熱器太高,裝不進機箱。機箱散熱器(如果有的話)要復核尺寸,最常見的是12cm和8cm的,還有供電介面的類型和來源(用主板的還是電源的)。
如果你要玩水冷散熱器的話,還要注意機箱是否支持。
8.機箱
其實上面已經提到了各個配件和機箱的兼容性,這里再重復一下,避免出錯。
再一次檢查機箱和各個配件的兼容性,包括:主板規格、顯卡長度、電源規格、CPU散熱器高度、機箱散熱器和水冷支持。很多配件都和機箱與主板有關,所以你想兼容性不出問題的話,最好選個大點的機箱和ATX主板
㈩ 現在電腦什麼配置性價比高該如何搭配呢
這需要看你本身的預算,也需要看你的使用場景。
在多數情況下,如果想要配置一台基礎的台式機的話,一套配置的價格可能只需要3000元錢以內,這個價位的台式機能夠滿足多數人的基本需求。因為每個人的使用情況各不相同,大家對於電腦和各種配件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這個問題並沒有固定答案。
總的來說,你的這個問題並沒有固定答案。因為電腦配置的問題本身比較復雜,在沒有得到具體的價格預算的情況下,各個品牌的各種配置都可以達到你的要求。如果你有相關配機需求的話,你可以嘗試把自己所需要使用的配件組合到一起,按照所需配置的最低預算來計算自己的綜合配置,一套台式機的電腦基本上不會超過500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