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環境與發展雜志是國家級期刊嗎
環境與發展雜志是國家級期刊。
《環境與發展》雜志社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更名,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主管,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主辦,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協辦的環境保護類學術期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5-1369/X,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5-672X,面對國內外環保、科研、教學工作者和關心環保人士公開發行,月刊,每期定價25.00元。
《環境與發展》雜志社發揮雜志在環境保護科研中的優勢,同時依託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等主辦、協辦單位的學術資源擴充專業領域,增加生態文明研究等內容,主要報道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各地區開展環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工作實踐的新動向、新成果、新經驗,基礎理論研究與實用性成果。
學術影響:本刊系中國環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北方優秀期刊、內蒙古優秀科技期刊、中國期刊網入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引文資料庫期刊、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超星數據收錄期刊。
主要欄目:環境管理、環境工程、環保科技、生態環境、循環經濟、應用技術、低碳經濟、實驗研究、政策研討、清潔生產、環境化學、環境教育、環境科研、環境與法、監測與分析、防治與處理、環境與健康、氣候與環境、綜述與專論。
期/刊/檔/案
公司名稱:環境與發展
所 在 地:
㈡ 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能夠實現什麼功能
建立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就需要有一個中心 三套體系 多種應用形成一張圖。
指間科技的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是以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中心應用系統為核心框架,以智能監管體系、精準監測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為支撐。以11個子系統多種應用形成環保一張圖,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環境問題。
一、智能監管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生態環境天地立體視頻監控系統:從天地兩個角度,在飲用水源地、小流域、湖庫、生態紅線保護區的敏感位置設立地面高清視頻監控點,對敏感區域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監視監控和數據採集,並根據業務需求採用無人機技術巡視巡航監控,來彌補固定位置的監控點不足之處,實現隨時隨地、實時、便捷地查看每個區域實際情況,為監督、應急指揮提供了猶如親臨現場的高效的視頻平台。
2. 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系統: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通過GIS技術將網格中的網格劃分、網格員、污染企業、網格事件、空氣質量監測、水質量監測等內容在地圖上進行疊加並集中展示,進行環境監管資源整合,逐步構建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監管網路。
二、精準監測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利用網路、通訊、信息技術、3S(GPS GIS GRS)技術,整合各類環境信息資源,建立統的環境信息資源資料庫,將環保數據中心匯集在各級各類環保業務信息,完整准確地定位在信息相關的地理環境中。
2.環境質量(水、氣、土)染源監測應用系統:通過對生態環保區、環境敏感區域、企業污染源排放點安裝視頻監控設備,整合融合現有污染源監控系統數據,將環境數據和視頻監控數據實時傳達到政務外網雲平台,為用戶提供在PC端、移動端進行實時查詢、報警提醒、遠程查看、遠程取證管理等功能。
三、公共服務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公眾服務平台應用系統:將管轄區域進行統一區域化管理,通過GIS技術將地理區域單元的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污染源監管、排放清單、風險源等相關的數據跟氣象、人口、交通、敏感點等數據進行關聯匯通、交互共享。為公眾顯示實時的興趣點和周邊區域環境質量等信息。
2. 企業服務平台系統: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標准實現對省環保廳企業信息填報的現有系統的有效整合,形成面向企業的統一窗口,方便企業網上辦事。
㈢ CPGC是個什麼機構
中國綠色環保產品認證機構
㈣ 有關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信息資料
資料如下:自然環境保護,地球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制度,防止污染,全球環境問題。
1、自然環境保護
為了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對山脈,綠水,藍天,大海,叢林的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礦或濫伐樹木, 盡量減少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就會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
這個層面屬於宏觀的,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行使自己的職能、進行調控,才能夠解決。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需要人人都做到。
2、地球生物保護
包括物種的保全,植物植被的養護,動物的回歸,維護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的合理、慎用,瀕臨滅絕生物的特殊保護,滅絕物種的恢復,棲息地的擴大,人類與生物的和諧共處,不欺負其他物種等等。
3、資源保護制度
我國資源環境保護法制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隨著一場與工業革命意義同樣重大的「環境革命」的誕生,環境資源保護法(以下簡稱「環保法」)正在受到人們的普遍的重視,從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的法律之一。
作為一門新興的法律,環保法是多部門法發展的結果,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部門法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發展,不僅使其成為環境法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使其原理成為環保法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
(4)中國環保資料庫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的紀念日
1、國際濕地日
每年的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
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2、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中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3、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4、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
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5、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㈤ 環保投入數據可以從哪個資料庫找到
資源節約與環保。
資源節約與環保創刊於1981年。是由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管、天津市節能協會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專業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備案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在節能減排、環境等相關領域享有較高聲譽。
環保重要性
有利於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有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增強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實現轉型跨越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利於民而又利於國的關繫到千秋萬代的政策。
㈥ Environ.Sci.Engin.China是不是EI
環境工程學報,不被EI收錄。中國環境科學是EI收錄期刊
引自《環境工程學報》編輯部:《環境工程學報》及其前身均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國內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在國內環境學術界和環保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已被國內外一些重要檢索系統和引文資料庫收錄,如美國化學會的化學文摘(CA)、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公司的Scopus全學科引文文摘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以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等。
㈦ 推薦一些關於環保的雜志。 我們是某中學的環保協會的,希望內容與學習有關。
《綠色科技》是由湖北省林業廳主管、花木盆景雜志社主辦、武漢新興綠色科技研究所聯辦的綠色科技類學術期刊,原名《綠色大世界》,2010年變更刊名為《綠色科技》。國際大16開本精美印刷,全國公開發行。是全國從事農業、林業、園林、生態、環保、旅遊、自然資源、綠色產業與經濟、綠色建築等行業科研、教學、經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參考刊物和論文發表台。 《環境保護》環保科技刊物。宣傳我國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制與管理,報道環境保護領域的科技成果,內容涉及污染防治技術、監測與評價、環境標准、環境經濟、環境與健康等方面。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主辦: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出版:《環境保護》雜志社 《節能與環保》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中國節能協會和北京節能環保中心主辦。是以技術為主同時富含各種商機信息的綜合性月刊。 《亞洲環保》由亞洲環保編輯部主辦綜合性技術型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發行范圍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及部分北亞地區,在國內外環保企業、環保政府機構的支持下,已發展成環保行業較具影響力的學術性刊物之一,發行方式: 郵局郵寄 展會派發 人員派送 《礦山環保》主辦單位:全國冶金礦山環保信息網。 《生態環境》本刊是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的正式學術期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1992年創刊,原刊名是《土壤與環境》。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中國環境科學》本刊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學報級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緊密圍繞我國重大的環境問題開展學術研究與討論。 《環境污染與防治》本刊是我國最早創刊的環境保護專業期刊之一,目前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資料庫(CSTA)刊源。 《環境教育》以促進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促進全民族環境意識的提高,培養環境保護人才,傳播環境科學知識為其鮮明特色。設有教育與教學研究。 《世界環境》科技刊物。旨在將世界環境狀況、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以及各國管理環境的經驗介紹給中國讀者,以提高我國的環境管理工作水平。 其實這樣的雜志很多的,只是平時都不關注,要是認為我找的這些用不上的話,您可以自己上網搜一下。
㈧ 環保名錄
法律分析:一是「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簡稱「雙高」產品)名錄,包括885項「雙高」產品;
二是環境保護重點設備名錄,包括72項設備。其中,「雙高」產品包含50餘種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的產品,40多種產生大量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的產品,200餘種涉重金屬污染的產品,570餘種高環境風險產品。綜合名錄從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這些「雙高」產品,為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參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六條 國家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資料庫和評價指標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對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技術規范進行科學研究,建立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科學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資料庫和評價指標體系。
㈨ 環保資料庫如何建
先設計E-R圖,再根據實體-關系圖來創建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