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正規理財平台有哪些理財魔方咋樣
理財魔方我覺得不錯。投資可不能隨便,要選安全靠譜的平台,所以我在用理財魔方之前也仔細查過很多資料。理財魔方資質很齊全,該有的證都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上都能查到的。而且去年理財魔方注冊用戶已經超百萬了,累計公募基金銷售規模超過300億元。首先基金組合這種我是比較認可的,另外達里奧的全天候策略我也了解過,確實比較科學有效的降低風險,理財魔方上的產品就是這種策略。另外魔方成立7年多了,我覺得應該也研究了挺多,會比較專業。只是現在市場整體行情不好,收益上看不出亮點,不過倒是比我朋友買的單只基金虧的少,索性低位加倉,等行情起來吧~基金投資想擇時太難了,除了火眼金睛選中一定會漲的那隻基金,還得准確掐中買賣的點,我自問是做不到。反正基金長線看是上漲的,等行情起來吧~ 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
❷ 資產配置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資產配置屆的三大猛人:
一、資產配置「太祖」:馬科維茨的均值方差模型(1990諾貝爾經濟學獎)
最早的模型只考慮三個維度的變數:資產的預期收益率、預期波動率、以及資產之間的相關性。
我們知道,一個理性投資人總是希望資產的收益越高越好,同時風險越小越好,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希望最大化預期收益率,或者說在預期收益率一定的情況下最小化風險。馬科維茨以及威廉夏普憑借著這個思想分別拿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其實這個邏輯在數學上很容易實現,我們用資產收益率除以風險的比值大小來衡量資產表現的好壞,夏普比率、特雷諾比率、索提諾比率等都運用了這個思想。而對於一籃子股票或者一籃子大類資產而言,我們只需要對資產給予不同的權重,建立一個資產組合,並且計算該資產組合的收益、風險,以及收益風險比指標,然後重復剛才步驟(比如10000次),重新給予資產不同權重並計算資產組合的收益風險比,最後比較這10000次收益風險比的大小,其中收益風險比最大的資產組合就是我們尋求的最優組合。
如由此衍生出的經典股債模型——60%股票+40%債券的經典組合。這一組合固然分散了部分風險,但因為資產種類僅兩種,風險降低的還遠遠不夠。尤其是發展到讓人眼花繚亂的金融投資品的現在,經典股債模型已乏善可陳。
二、資產配置「太宗」——斯文森的耶魯模型(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管理者)
大衛.斯文森1985年上任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管理人以來,12.8%的年化回報,30多年僅2009年虧過一次,神一樣的記錄!投資最難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持續賺錢,不虧錢。這也直接說明了資產配置對收益持續、穩定的重要性。
所以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市值在30年裡增長了11倍之多,從1985年的近2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238.95億美元。
耶魯模型將資產投資於相關性很低的一些資產中,該模型是多資產投資和現代組合理論最傑出的代表之一,組合利用馬科維茨模型均值方差的理念,通過配置於相關性較低的資產,分散風險,降低波動率。
美債和美股兩個核心投資品種被邊緣化,加入房地產、油氣林礦、PE股權、對沖基金等多元化配置,堅持長期投資、定期調整,最大程度的分散風險,穩健增值。
三、資產配置「高宗」——達里奧的全天候模型(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
美國金融屆的確是個猛人輩出的地方,達里奧創辦的橋水基金已取代索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過去10年管理資產以每年25%的速率增長,現管理約1200億美元資產。橋水的「日常觀察(Daily Observation)」是全世界各大央行高管以及養老基金經理的必讀。
達里奧的「全天候資產配置模型」和前面兩者最大差異,簡單的說,就是在前兩者基礎上,發現一個資產的收益率很難測算,但風險卻相對容易計算。所以在配置各類資產的時,更重視背後的風險計量。
「全天候基金」(綠線)的組合收益率的波動很小,在獲得與股票市場相同累積收益的同時時,其風險僅僅是股票市場風險的三分之一。可簡單理解為:同樣從上海到北京,高鐵准時出發、准點到達,省心;飛機的確快,但不時晚點,起飛達到時間不定。經常兩地來回,最後發現還是高鐵節省時間省心。
(資料來自博道投資官微)
❸ 理財魔方是什麼,家庭資產配置上有什麼優勢
我一直有關注理財魔方,他們是專注於中等收入家庭的標准化資產管理服務機構,在中產家庭理財這一塊,理財魔方做得還是挺專業的。他們的很多成員都來自國內頂尖學術機構、金融機構、高科技互聯網公司,在人工智慧、金融、互聯網等領域有很豐富的經驗。
至於他們的基金組合產品怎麼樣,首先我們要了解產品底層。首先產品是公募、私募?是基於什麼策略做的組合?家庭資產配置理念如何?
我咨詢過投顧,產品是公募基金產品,是以橋水基金總裁雷伊·達里奧的全天候思想構建,並加以創新的。
巴菲特、橋水基金達里奧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就是因為他們大部分年份都在掙錢。達里奧的全天候策略在1999-2019年期間,只有2000年賠錢,巴菲特也只有2001年和2008年小虧。理財魔方的組合產品,它的配置理念是投顧公司基於全天候策略,針對中國市場的特點進行改動而產生的,比較符合國情和實際情況,從適用性上講,我覺得國內投資者用更靠譜。
另外,理財魔方上的智能組合是通過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動態監控不同金融市場下各類資產的表現,將對應優勢資產按照合理比例進行配置的,從而能在相對低波動下穿越整個經濟周期,從長線上考慮,能更大概率幫投資者獲取市場長期上漲的收益。
綜合來看,我認為理財魔方上的組合產品不錯。 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
❹ 法國超軍旗艦載攻擊機的武器配置怎麼樣
「超軍旗」飛機採用45度後掠角中單翼設計,翼尖可以折起,機身呈蜂腰狀,立尾面積較大,後掠式平尾置於立尾中部。
該機機長14.31米,翼展9.6米(外翼折起7.8米),機高3.86米。裝有一台非加力型8K-50渦噴發動機,額定推力5000公斤。最大飛行時速1204公里(低空),作戰半徑650公里,實用升限13700米,最大起飛重量12000公斤。
機上裝有ETNA慣性導航與攻擊系統,「阿加芙」雷達,97型航行指示器,66型大氣數據計算機,三軸姿態指示器,微型塔康,敵我識別器,甚高頻全向信標機和平視顯示器等,對海面驅逐艦搜索距離110公里。
機上裝有2門30毫米的「德發」航炮,機身掛架可掛250公斤炸彈,翼下4個掛架每個可攜400公斤炸彈,右側機翼可掛1枚AM-39「飛魚」空艦導彈,還可掛R.550「魔術」空空導彈或火箭彈等武器。
該機在馬島戰爭中因發射「飛魚」導彈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和「大西洋運送者」號集裝箱船而一舉揚名。
超軍旗的固定武備為發動機進氣道底部的2門30毫米德發-553機炮,每門炮備彈125發。機上有5處掛載點:機腹中線外掛點可攜590公斤外掛;兩處翼下內側外掛點具備1090公斤掛載能力;兩處翼下內側外掛點可掛載450公斤。在執行攻擊任務時,其武器攜帶方案為6枚250公斤炸彈(機腹掛架掛載2枚)/4枚400公斤炸彈(全由翼下掛架掛載)/4具LRI-50火箭巢(每具火箭巢可容納18枚68毫米火箭)。超軍旗通常在右翼內側外掛點掛載飛魚空艦導彈,左翼則攜掛1100公升副油箱。
超軍旗的機腹下還可攜帶偵察艙(法國海軍航空隊並未採用)、空中加油設施、或一枚1萬5千噸威力的AN-52戰術核炸彈(自1989年開始配備)。翼下外側掛架各可掛一枚瑪特拉公司的R-550魔術紅外空空導彈。超級軍旗機配備兩枚魔法導彈,加上兩具1100公升容量的外載燃料箱,則具有1200公里的高-高飛行任務半徑,但是超軍旗在配備2枚空對空導彈時,通常僅攜掛1具600升副油箱。
實戰情況
其實關於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的超軍旗攻擊機在馬島戰爭中的表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使沒有很先進的裝備,一小群受過良好訓練的飛行員和技術人員也足以給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造成嚴重的損失。阿根廷的超軍旗攻擊機飛行員們在1982年5月讓驕傲的英國皇家海軍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性能而言,超軍旗攻擊機在20世紀80年代實在算不上是一種技術先進的軍用飛機,但由於阿根廷海軍航空兵嚴格的訓練和正確的戰術運用,「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大西洋運輸者」號運輸船都成了超軍旗的刀下之鬼,如果不是運氣好,「無敵」號也要葬身南大西洋,那樣的話,或許整個馬島戰爭的歷史都要重寫。在馬島戰爭過去22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顧超軍旗在南大西洋的驕人戰績實在是有不小的指導意義。
轟炸阿根廷的馬島
1982年5月1日,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的飛機轟炸了阿根廷在馬島上的主要機場和港口。作為報復行動,阿根廷海軍試圖對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進行一次聯合進攻:海軍航空兵第3戰斗攻擊機中隊的8架A-4Q天鷹(阿根廷航母「五月二十五日」號的艦載機中隊)和2架來自里奧·格蘭得海軍航空兵基地的超軍旗攻擊機准備在5月2日同時出擊。務必擊沉「無敵」號航母。但是,那一天所有的攻擊機群都遇到了問題:海軍的天鷹攻擊機需要逆風以便從航母上起飛,但是奇怪的是那天南大西洋上本來很強的海風突然消失了,整個海域風平浪靜,航母無法放出天鷹攻擊機;而2架超軍旗攻擊機(長機飛行員喬治·科倫坡、僚機飛行員卡洛斯·馬切坦斯)則沒有找到本該出現的KC-130H加油機。而沒有空中加油,超軍旗橫跨海峽的攻擊將會變成一次「單程旅行」即使帶了副油箱也無法從本土起飛,前往馬島執行打擊任務後返航。同一天晚些時候,英國潛艇「征服者」號擊沉了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這迫使阿根廷水面艦隊返回貝爾格拉諾港海軍基地,以避鋒芒。
實戰缺陷
戰爭爆發後,海王星偵察機一直是超軍旗的眼睛,沒有它提供的決定性的目標信息,超軍旗絕對無法做到有的放矢,一擊必中。但在5月15日,阿根廷空軍所有的海王星偵察機都被從現役序列里除名了!原因是零部件缺乏導致其正常維護都無法進行,而且海王星的雷達天線晶體出現嚴重老化現象。由於海王星的退役,阿根廷海軍被迫改變整個搜索-打擊體制,由原來的空基偵察改為地面雷達搜索(由阿根廷港地面雷達站的AN/TPS-43F三坐標雷達和AN/TPS-44 Alert IIA水面監視雷達進行不間斷的對空對海搜索)。這些雷達堅持不懈地跟蹤英國飛機,希望能根據海鷂戰斗機的起降確定英國皇家海軍航母的精確方位。很快他們就發現,英國人的行動是很有規律的,他們可以據此作出明確的預告和預警。
5月23日,根據地面雷達提供的信息,超軍旗執行了2次出擊任務,試圖攻擊英國航母。飛行員是羅伯托·阿哥泰加拉易少校和胡安·羅德里格斯·馬里亞尼上尉(後者是第一次在夜間起飛執行任務)。與KC-130H加油機會合完成空中加油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但是當飛機到達目標區域上空時卻什麼也沒發現。即使他們對整個目標海域做了網格搜索,也仍然沒有發現地面雷達標識出的目標。他們被迫在17:50返航。
這次不成功的出擊並不代表新的搜索/攻擊體制是無效的,這個體制的效率在2天後得到了證實。1982年5月25日,阿根廷港的雷達站報告在東北方向176公里(110英里)外發現目標。7:30,具體方位數據送達里奧·格蘭得空軍基地,一個行動計劃迅速制定出來,超軍旗准備在9點出擊,但是出擊一直延遲到了下午,因為沒有KC-130H飛機提供空中加油。下午14:28,超軍旗雙機編隊起飛,飛往基地東方256公里(160英里)處的空中加油點。領隊長機飛行員是羅伯托·科里諾維奇少校(無線電呼號「提托」),駕駛編號為0753/3-A-203的超軍旗,僚機飛行員是胡里奧·巴拉紮上尉(無線電呼號「里奧」),駕駛0754/3-A-204號機。
科里諾維奇和巴拉扎按計劃在會合點與KC-130H對接完成空中加油,隨後改航向為東南,直撲480公里(300英里)外的目標。距離目標240公里(150英里)處,飛行高度降至海平面8-10米。兩位飛行員都發現了地面雷達報告的目標(方位為南緯58度38分,西經56度8分),隨後他們裝定目標數據,在16:31發射導彈並立即返航。在進行了第2次空中加油後,雙機在18:38返回基地。這是超軍旗飛機最遠的一次出擊,他們在3小時50分鍾時間內一共飛行了2592公里(1620英里)。英國方面的資料稱,飛魚導彈在16:36擊中了「大西洋運輸者」號運輸船,船立即起火並在2小時內沉沒。這是英國特遣艦隊最重大的損失之一,因為「大西洋運輸者」號上運載著供5000人使用的帳篷;至少十架直升機(3架皇家空軍第18中隊的支努干直升機、6架皇家海軍第848中隊的威塞克斯直升機和1架第815中隊的山貓直升機);海鷂戰斗機的發動機和其他備件、1套海水淡化設備和為海鷂戰斗機建造移動式跑道的原材料。共有12名英國水兵喪生,其中包括船長伊恩·諾斯。
❺ 權力的游戲 達里奧納哈里斯換演員了嗎
第三季和第四季不一樣。還有一個角色,魔山換了3次了。每一次都不一樣的。
❻ 理財魔方的基金組合產品有什麼優勢嗎
在我看來市面上的基金組合產品,我要選的話,一方面當然要合規。理財魔方有基金銷售牌照,基金組合產品也做了合規調整,和有投顧牌照的機構合作。第二個方面是專業。我關注到理財魔方是17年,它本身是14年成立的,理財魔方一開始就是專注於中產家庭財富管理,這一塊他們算是行業內很專業的投顧平台了。18年那麼多智能投顧平台,現在還好好發展的也就理財魔方了,我覺得這個公司還是有專業度,也願意在這個行業努力發展下去的,而且這幾年看馬永諳老師做直播,拍短視頻,還有喜馬拉雅上的市場行情分析,我是覺得挺有干勁的。我喜歡這種有活力能堅持的公司。另外19年我也確實賺了不少,12%的年化收益。當然近期行情不太好,想賺錢難,魔方能讓我少虧錢我覺得就不錯了,等市場回暖應該就能賺錢了,畢竟整體市場行情不好,誰也沒招。魔方上的組合優勢還體現在它是在達里奧的全天候策略基礎上優化的策略,更符合中國投資者,核心思想是控制最大回撤,白話講就是各個單只基金在市場波動時,藉助篩選多隻不同類別的優質基金組合,通過控制最大回撤,讓你的投資組合在你可承受的風險的范圍內,整個組合波動率降低了,通過長期持有賺取到市場的長線平均收益。 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
❼ 作為疫情「最慘」餐飲行業龍頭,海底撈靠什麼撐住1700億市值
萬事皆有因。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線下餐飲,但海底撈卻沒怎麼跌,或許是由於「聰明錢」理解線下餐飲的出清潮下,具備現金流能力和品牌議價力的海底撈未來的擴張預期。然而這一判斷也有風險,假如疫情常態化甚至導致長期需求遭到遏制,即便海底撈擴張成本再低,亦會在萎縮需求端備受打擊,無法撐住1700億市值。
2020年初,新冠狀病毒爆發,餐飲業受到重挫。海底撈明明也關了店,也將要面臨2020年業績的大幅下調,股價卻十分堅挺。
如果從武漢封城日,即1月23日起算,海底撈前一天的收盤價為32.5,之後最低只到過27.45,最大跌幅為15.5%。同期,呷哺呷哺最大跌幅達到46.4%,麥當勞最大跌幅近50%。相比其他餐飲企業的走勢,海底撈強勢不少。
海底撈到底是憑什麼支撐住1700億的市值的?
別人打折,海底撈漲價
疫情爆發後,許多餐飲店如麥當勞、薩莉亞等都推出了打折套餐,以薄利多銷的方式,來恢復自己慘淡的生意。
而海底撈卻悄悄漲價。
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半份土豆漲到13元,一片1.5元,米飯7塊一碗。。。在一位消費者曬出了海底撈的賬單後,網路上形成了一股批評海底撈「趁火打劫」的輿論。海底撈隨即發布致歉信,並決定將恢復菜品價格。
實際上,海底撈幾乎年年漲價,只是這次不巧遇上疫情,被輿論給逮住了。
2015年至2019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額分別為91.8元、94.5元、97.7元、101.1元、105.2元。這不是因為人們吃得越來越多了,而是海底撈的菜價每年都在小幅上漲。
海底撈漲價的底氣,來自其優於行業的翻座率。
翻座率指一張桌子每天被使用的次數,火鍋店一般達到3次/天就有不錯的盈利。 2019年海底撈的翻座率達到了4.8次/天,也就是說,一張桌子平均一天招待約5批客人。按一頓火鍋2小時計算,海底撈店內的每張桌子每天有10個小時是有人在吃的。
居高不下的翻座率使得海底撈的門口總排著長隊,高峰期需要等候2-3小時。而呷哺呷哺2019年的翻座率只有2.6次/天。倘若跑到線下去觀察,呷哺呷哺的生意比海底撈清淡許多也是肉眼可見的。
神奇的是,消費者對海底撈還相當忠誠。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查,海底撈的就餐體驗在中國中餐品牌中排名第一,同時,曾在海底撈就餐過的顧客中的68.3%至少每月光顧一次海底撈,而98.2%表示願意再次光臨。
餐飲市場出清,海底撈出現黃金擴展期?
而以強大議價力為基礎所帶來的市場擴張預期,是海底撈擴張的核心邏輯。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樣本企業賬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過3個月。
疫情的爆發給中小餐飲業帶來了災難。一些餐廳在年前為春節儲備了許多食材,現在要麼低價甩賣,要麼爛在了倉庫里。更有一些餐廳因為付不起租金,而永遠地關上了門。
實力不強的餐飲店紛紛倒下,卻成了高現金留存的企業低成本擴張的契機。
固有的外出餐飲需求在長期來看大概率是穩定的,中國防疫成效卓越則提高了這種預期。不僅如此,從微觀的商業環境下看,小企業倒閉引發商鋪租賃,商鋪建設市場向買方市場傾斜,租賃價格成本和擴張成本會被暫時被壓制, 加上政府支持下的費用減免,這給「現金為王」的企業出現了一個低價擴張的黃金窗口期。
2017年之後,海底撈門店擴張明顯提速。2019年,海底撈新開業308家,全球門店從2018年末的466家增至2019年末的768家,其中716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及52家位於香港、澳門、台灣及海外。
在高速擴張的同時,海底撈的舊店維持著原有的經營效率。根據財報,2019年同店銷售增長為1.6%,同店翻台率維持5.2次/天,與2018年持平。
2020年,海底撈計劃再開300家。開店不僅能增加營收,還能進一步降低成本。一方面,采購量大的話,對上游供應商更有議價權,食材成本更容易控制。另一方面,門店密度變大後,倉儲和配送的邊際成本會降低,整體上門店的平均成本會減少。
成本優勢加大擴張預期
打算在2020年繼續擴張的海底撈,除了資金經營現金流充沛,在融資上也跟有優勢,更容易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融資成本也較低。
據新華網報道,在疫情期間,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合計已為海底撈提供21億元授信額度,並承諾將加大對其供應鏈企業的支持力度,2月19日首批8.1億元放款資金已到達海底撈賬戶。
此外,由於強大的品牌力,海底撈比其他餐飲店在租金上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根據海底撈的招股書,2017年,海底撈的租金成本只佔總體費用的4.3%。而同期呷哺呷哺、必勝客、肯德基和必勝客的租金成本分別占總體費用的12%,16%,31%和34%。
根據財報,2019年海底撈的營收為265.6億,租金成本為11億,占總營收的4%。同期,呷哺呷哺的總營收為60.3億,租金成本為8.5億,占總營收的14%。同樣做火鍋生意,海底撈的營收規模是呷哺呷哺的4.4倍,但租金成本只是其1.29倍。
海底撈的租金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背後的原因是海底撈擁有強大的品牌效應和口碑,使其在商圈招商時用較大的議價能力,無需依賴商圈引流,反而為商圈帶來人氣。
海底撈也承認自己在租金上有優勢表示:「我們的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占收益的百分比較行業平均水平為低,主要由於我們餐廳有較高的翻台率及較佳表現。我們的租賃通常包括至少三個月的免租期,以方便裝修及翻新場所。我們絕大部分租約的租金為固定金額,並按租賃協議規定的每兩至三年逐步增加。」
或萎縮的需求能撐住1700億嗎?
不過,也有券商指出,目前市場對海底撈的「強者恆強」的預期太強,「疫情影響」的預期太弱,且並未充分計入疫情短期影響。
如東吳證券就直接給出《股價或未真實反映疫情影響,大幅下調2020年盈利預期》的研報,並在研報中指出,考慮到核心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疫情情況,謹慎假設 4-7 月門店效益(客流/翻台率)分別經歷 20%、40%、60%、80%的爬坡期,該情況將致使全年利潤預期收窄。
東吳證券還指出關鍵點,即海底撈過去幾年試圖進行海外擴張突破開店節奏瓶頸。但目前而言外海疫情影響和全球化趨勢放緩等因素,都沒有完全被計入海底撈的股價預期。
此外,疫情防控常態化對消費行為構成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查體溫,戴口罩等防控行為大概率在未來一年甚至數年中長期推廣,而消費沖動與消費熱情也將因此受抑制,其也並未體現在海底撈高達1700億的市值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概率事件存在的大損失風險。達里奧的全天候策略號稱躺賺,但最後輸在股債同跌上就已經給我們上了一課。輸入型病例擴散和冬季病毒回歸的可能性,疫苗研發進度過於緩慢導致海外經濟崩潰等均未納入對海底撈預期的考量。
需要指出的是,海底撈即便在大多數預期之中仍然擁有光明的未來,但海底撈的市值最令人擔心的地方在於其「絲毫未體現對疫情的敬畏」。
❽ 朋友說理財魔方在資產配置這塊做的不錯,有沒有懂的大大來說說
我覺得他們資產配置確實挺專業。理財魔方資產配置的核心是主動全天候策略。是以達里奧的全天候策略為基礎,針對我們中國市場的環境的特點做了改變。這個策略是以風險控制為優先的,核心思想是控制最大回撤,平台會判斷不同金融市場下各類資產的表現,然後將對應優勢資產按照合理比例配置,並動態調整、主動風控。畢竟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嘛,像他們這樣控制住最大回撤,那麼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實現風險管控,讓投資在可承受的風險的范圍內。市場波動大的時候不至於大虧,市場好的時候,我們也能有穩定收益。 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
❾ 常見的大類資產配置方法
在前文 《投資不忘初心》 中,艾瑪介紹了標准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不同的錢,要有不同的目標。 應急備用金 ,就是用來應急的; 家庭保險 ,就是用來萬一發生不幸的事情,換一些財務補償的; 長期賬戶 ,就是用來長期穩定地增長的; 投機賬戶 ,就是用來博高風險收益的。
這是基本的風險管理方法, 管理的目標是把高風險的投資局限在有限的范圍內,當發生重大損失的時候,不會對家庭日常生活和長遠的財務安排產生毀滅性影響。
當你的資產越來越多的時候,在高風險的投機賬戶和中等風險的長期投資賬戶部分,就可以用 【大類資產配置】來進一步降低風險 —— 通過投資不同的資產品種,來多元分散,搭建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
金融界多年來的研究發現,從長期來看,短時間的擇股和擇時,對投資整體影響不大,相反, 資產配置的方法卻影響了超過90%的收益波動 。
因為投資是一輩子的事,短時間的擇股和擇時,都是局限於眼前的一城一池的得失。頻繁的擇時和擇股,陷入了票據交易的零和游戲,不僅很難得到超額收益,還特別容易多做多錯。 真正的投資,賺的是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錢,是公司業績改善的錢,是拉長時間線後的市場平均收益 。
投資要做的是管理風險、撫平波動。 如何管理風險,就要靠同時購買波動相關性較弱的資產,來互相抵消波動。 波動方向不一樣的時候,其中一種資產的虧損,就會被其他類資產的上漲所抵消。
艾瑪在 《介紹給老爸的佛系投資法》 中,介紹了【 格雷厄姆半股半債投資法】, 即把資金平均分配於高等級債券和藍籌股上,每年做一次評估和調整,讓投資組合重新回到股票和債券平均分配的狀態。
從這種方法衍生出來的【 股債60/40配置法 】——60%的股票和40%的國債,成為了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最簡單的配置方法,也是業界公認的配置比較基準之一。
原理是 利用了股票和債券兩類投資工具的弱相關性,互相對沖風險,使得整體配置不會有大幅度的波動。 債券漲得好,股票通常就跌的多,這時候賣掉債券買入股票,就算是股票抄底了。反過來,股票的市值大大高於債券,就說明股票已經漲了不少,該是套現的時候了。
另外一種廣受好評的資產配置方案是橋水基金雷伊·達里奧開創的【 全天候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方法。 當然,完整版的全天候投資組合比較復雜,不過,達里奧曾公布過一個針對普通散戶的簡化版,具體比例如下:
在這個組合中:
股票,是長期收益最高的投資品,它的波動也最大。像軍隊里的先鋒軍,戰鬥力最強,卻最容易受到傷害。在組合里,配置股票,目的在於 拉高整個組合的整體回報 。股票,到底選什麼呢?艾瑪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過,不要買個股,而應買市場。所以,就買指數基金好了。
債券,收益穩定, 可以作為「穩定大後方」的基石,讓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不至於太大 。在達里奧的組合里,是簡單地購買美國十年期和三十年起的國債。我們也可以選一些安全的、利息稍高一些的投資級債券。如果你的經驗再豐富一些,還可以加入一些篩選過的垃圾債券。
大宗商品,通常分為三大類: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氣;金屬,如銅和鋁;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和糖等等,也有相應的指數基金可以購買。 大宗商品的長期價格也是上漲的。尤其在通脹比較嚴重的時候,能夠給投資組合提供好的回報。
最後,黃金,艾瑪個人並不喜歡黃金,因為無法帶來正向現金流,升值的區間也很雞肋。但是,這個世界存在著不同的投資理念,有一些人喜歡黃金, 認為當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或者戰爭危機來臨的時候,黃金可以起到一定的避險作用,他們喜歡買一些黃金去對沖其他投資品的風險 。也就是說,當其他投資品都跌的時候,黃金很大機會是不受影響的。
除了【全天候投資組合】中提到的四類投資品以外,艾瑪一直特別推薦的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也可以作為一種對沖風險的資產類別,它與其他四種投資品的波動相關性都較弱。房子流動性太差,但REITs卻有股票的特性,隨時可以買進賣出,也是一個好的投資品類別。
大類資產配置好了,不是不用再理了, 每年要做一次評估和調整,讓投資組合重新回到初始配置結構。 把多的部分賣掉一些,買少的一部分。我們把這種操作叫做【組合再平衡】。
我們都知道,供求關系決定價格。資產的價格不會漲到天上去,最終會回到平均水平。所以,今年漲得比較好的資產,明年很大機會會下跌。而今年被低估的資產,明年也會很大機會追落後而上漲。
靠著這組合再平衡,強製做到了高賣低買,長期下來,就會獲得較好的收益 。
最後,艾瑪提醒你一下:就像有人喜歡吃咸一點,有人喜歡吃甜一點,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一樣,資產配置方案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 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擅長的投資品 來調整不同資產的投資比例,沒有正確的答案。只需要記住一點—— 加入波動方向不一樣的投資品來分散風險就行。
❿ 理財魔方是什麼,其組合收益如何
我一直有關注理財魔方,我覺得在家庭理財這一塊,理財魔方是很靠譜的。理財魔方是專注於中等收入家庭的標准化資產管理服務機構,核心成員均來國內頂尖學術機構、金融機構、高科技互聯網公司,在人工智慧、金融、互聯網領域經驗豐富。
我咨詢過理財魔方的投顧,他說理財魔方的人工智慧組合以橋水基金總裁雷伊·達里奧的全天候思想構建,並加以創新。智能組合通過理財魔方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動態監控不同金融市場下各類資產的表現,將對應優勢資產按照合理比例進行配置,從而在相對低波動下穿越整個經濟周期,幫投資者獲取市場長期上漲的收益。
收益的話,我去查過他們的投資年報,理財魔方智能組合歷史回測的最大跌幅極限在15%以內。根據我的經驗,然後通常過個一年半載的就又會漲回來。所以持有長期智能組合,上下波動沒那麼大,心態會好很多。以理財魔方智能組合10(10為風險等級最高,其次為9-4級,系統會不斷測系並匹配投資者能承受的風險等級)為例,該組合嚴控風險波動,智能組合10歷史最大回撤僅為-14.88%,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回撤為-30.77%。理財魔方智能組合10近五年累計收益答46.8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僅為15.80%,我覺得這個收益非常不錯了。 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