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T-sql創建資料庫或表時一般需要預先檢測是否存在該對象,如何檢測
判斷資料庫名稱
if exists(select * from sys.databases where name='dbname')
drop database dbname
判斷表名,
if exists(select * from sys.objects where name='tablename')
drop table tablename
objects中 包括表名,約束名,存儲過程,觸發器
❷ 中國知網的論文檢測資料庫包括哪些,謝謝
一般知網論文檢測系統的資料庫檢測范圍包括: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資料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互聯網資源(包含貼吧等論壇資源)、英文資料庫(涵蓋期刊、博碩、會 議的英文數據以及德國Springer、英國Taylor&Francis 期刊資料庫、港澳台學術文獻庫、優先出版文獻庫、互聯網文檔資源、圖書資源。
1、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是「十一五」國家重大網路出版工程的子項目,是《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出版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是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高質量、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目前,累積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文獻300萬篇。
3、中國重要會議論文資料庫:國內外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的文獻是由國內外會議主辦單位或論文匯編單位書面授權並推薦出版的重要會議論文。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國家級連續電子出版物專輯。
4、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收錄2000年以來中國國內重要報紙刊載的學術性、資料性文獻的連續動態更新的資料庫。至2012年10月,累積報紙全文文獻1000多萬篇。
5、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包含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三個子庫,准確地反映中國最新的專利發明。專利相關的文獻、成果等信息來源於CNKI各大資料庫。可以通過申請號、申請日、公開號、公開日、專利名稱、摘要、分類號、申請人、發明人、優先權等檢索項進行檢索,並一次性下載專利說明書全文。
6、互聯網資源:(包含貼吧等論壇資源)
7、英文資料庫:涵蓋期刊、博碩、會 議的英文數據以及德國Springer、英國Taylor&Francis 期刊資料庫、港澳台學術文獻庫
8、其他資料庫官網並未公布說明,故省略。
❸ 資料庫測試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資料庫測試的主要目標是:確保資料庫訪問方法和進程正常運行,數據不會遭到損壞。
測試方法:
• 分別測試記錄的新增、修改、刪除等操作,以驗證前台與後台數據的一致性為主。
• 測試記錄的查找功能,檢查返回的數據是否正確,並測試相關功能。
• 測試數據的不同顯示方式。
• 測試有效和無效數據對資料庫的影響。
完成標准: 所有的資料庫訪問方法和進程都按照設計的方式運行,數據沒有遭到損壞。
❹ 如何檢測SQL資料庫的變化並提醒
如果是sqlserver,
那可以藉助觸發器來生成數據變更事件
如果資料庫不支持,那隻能通過輪詢來判斷了
❺ 信息資料庫用戶管理規范規定了哪些原則
(一)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監管力度。資料庫系統的安全與企業自身內部的安全機制、內外網路環境、從業人員素質等密切相關。因此,企業應該完善網路系統安全規章制度,防範因制度缺陷帶來的風險;企業應該規范操作流程和故障處理流程,減少人為失誤與故障,提高故障處理速度,縮短故障處理時間;企業應該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責任追究機制,防止出現由於工作態度、工作作風等各種人為因素導致的資料庫安全事故。
(二)採取措施,確保資料庫數據的安全。保證資料庫數據的安全是資料庫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企業需要採取的安全措施主要有:
(1)網路及操作系統安全。網路系統是資料庫應用的外部環境和基礎,網路系統安全是資料庫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從技術角度講,網路系統層次的安全防範技術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防火牆、數字簽名與認證、入侵檢測等。操作系統是資料庫系統的運行平台,能夠為資料庫系統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
(2)操作系統的安全控制方法主要是採用隔離控制、訪問控制、信息加密和審計跟蹤。主要安全技術有操作系統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
(3)加強用戶身份驗證。用戶身份驗證是資料庫系統的重要防線。利用窗體身份驗證資料庫程序的漏洞,進而獲取存儲在資料庫中的用戶身份驗證密碼,這是目前對網路資料庫攻擊最常見的方式。對此,企業信息部門通常使用帶有salt值的單向密碼哈希值,以避免用戶密碼在資料庫中以明文形式存儲,減輕字典攻擊帶來的威脅。
(4)對重要數據加密。數據加密交換又稱密碼學,是計算機系統對信息進行保護的一種最可靠的辦法。它利用密碼技術對信息進行交換,實現信息隱蔽,從而有效保護信息的安全不受侵犯。資料庫加密要求加解密的粒度是每個記錄的欄位數據。採用庫外口加密的方式,對密鑰的管理較為簡單,只需借用文件加密的密鑰管理方法,將加密後的數據塊納入資料庫,在演算法或資料庫系統中做些必要的改動就行。這樣有利於公共數據字典的使用和維護系統的完整性。
(5)做好資料庫備份與恢復。數據備份是備份資料庫某個時刻的數據狀態,當系統出現意外時用來恢復系統。依靠網路辦公的企業,其信息系統很可能隨時被破壞而丟失數據。因此,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具備把資料庫從錯誤狀態恢復到某一已知的正確狀態的功能,這就是資料庫的恢復技術。
(三)開展資料庫健康檢查。為及時發現資料庫系統存在的問題,在日常管理與維護中,數據管理員要對資料庫開展健康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系統環境:操作系統版本、文件系統容量、內存交換區使用率、系統性能。
(2)資料庫環境:資料庫和補丁版本、是否有僵屍資料庫進程、資料庫節點數、是否有其他資料庫產品及版本。
(3)日誌記錄:db2diag.log報錯、db2inst1.nfy報錯、是否有需要處理的DUMP文件。
(4)資料庫健康狀況:表空間利用率和狀態、表空間容器利用率和狀態、排序溢出、是否需要收集統計信息、是否需要數據重組、活動日誌和日誌所在文件系統利用率、死鎖發生率、鎖升級發生率、鎖等待的百分比、編目Cache命中率、包Cache命中率、監視堆利用率、資料庫堆利用率、資料庫緩沖池命中率。
(5)資料庫維護內容:最近一次統計信息收集時間、最近一次表數據重組時間、最近一次綁定包時間、最近一次資料庫備份時間。
(6)資料庫基本信息記錄:資料庫內存使用、環境變數。
資料庫的管理日常工作
(1) 每天對資料庫的運行狀態 , 日誌文件 , 備份情況 , 資料庫的空間使用情況 , 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 發現並解決問題。
(2)每周對資料庫對象的空間擴展情況 , 數據的增長情況進行監控 , 對資料庫做健康檢查 , 對資料庫對象的狀態做檢查。
(3) 每月對表和索引等進行 Analyze, 檢查表空間碎片 , 尋找資料庫性能調整的機會 , 進行資料庫性能調整 , 提出下一步空間管理
計劃。對 ORACLE 資料庫狀態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資料庫管理的意義重大,關繫到企業信息系統的正常運作,仍至整個企業的生死存亡。要做好資料庫的日常管理與維護,不僅要求資料庫管理員熟悉掌握專業技術知識,還要有足夠的細心和高度的責任心。
❻ 如何檢測數據是否在資料庫
1.你說的檢測,其實是對資料庫進行查詢,請熟悉一下sql語句。另外了解一下TADOQuery控制項的使用。
2.你說的提示,其實是增加一個標簽,用於顯示錯誤信息。
感覺你問的問題有點生疏,建議多看一下教材,多做一下練習。
❼ 如何還資料庫測試ERP
大型ERP軟體是一個在企業范圍內部應用的、高度集成的軟體,且操作頻繁,數據在各業務系統之間高度共享。那麼針對大型ERP軟體的特點,我們應該怎麼測試呢?要使用怎樣的測試方法?需要什麼樣的測試人員?....這些都是我們在測試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型ERP軟體測試方法:
一、升級項目
規范測試流程、提高測試效率
測試人員盡早參與:由於業務流程復雜,測試人員越盡早熟悉業務需求,越有助於更好的了解業務,了解功能流程,方便全面的設計測試用例;
嚴格規范測試流程:由於測試工作本身處於被動狀態,存在很多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因素,所以有效提高測試效率,首先必須制定嚴格的測試規范、並嚴格按流程執行,以便更好的把握測試質量;每個公司都有不同的測試流程,制定最適合自己的,並不斷改進、完善的測試規范;
1、新增功能測試:對新增的模塊和功能統一劃分,理出與其相關的所有流程,在保證新增功能正確後,驗證所有相關流程;
2、兼容性測試:與原有系統數據的兼容,建議使用空資料庫測試基本功能,在基本功能正常下,再導入現有數據測試,驗證數據兼容;
3、整體回歸測試:使用最接近用戶使用的實際數據,對所有功能回歸;
4、對於長期升級的項目一定建立測試用例復用庫,每次升級更新一次,注意復用庫結構,可以按業務和模塊,如某某業務,某模塊,某公用。
二、測試注意事項
1、測試時不要一個用戶從頭走到底,模擬實際業務情況,定義不同用戶為不同的角色操作對應業務。
2、所有業務流程屬性測試時都要覆蓋到,並對有些有關系屬性要組合測試。
❽ 如何簡單有效的檢測資料庫性能
選擇好的學校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僅供參考
1、辦學時間長短,像辦學時間長的院校,應該靠譜一點。。
2、辦學規模,一定要有獨立的校園環境,
3、教學水平,這是決定你能不能學到技術的根本,教學水平包括專業設置、師資力量、教學配套設施、項目實訓等。
4、就業保障,學校是不是安排工作,是不是有就業指導中心,有多少家用人單位與他們合作過等等。
❾ 資料庫建設方案及數據質量檢查標准
1 .制定調查資源整合方案
通過合理編碼方式理順各類數據間的關系,保證不同類別數據的緊密性,完整體現地學資料數據的多源性和空間性。
2.資料庫建設標准
根據資源整合方案,利用關系資料庫技術和空間資料庫技術,建立CO2地質儲存調查資料庫,有效儲存和管理各種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保證數據間的邏輯合理性,達到充分利用調查數據,並快速輸出數據的目的。
3.數據質量檢查標准及方法
根據資源整合方案,制定數據質量標准,開發相應質量檢查軟體,對數據進行質量檢查,確保入庫數據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❿ 數據入庫質量控制的方法實現
資料庫數據質量是資料庫的生命,再好的入庫數據質量控制的方法,如果得不能貫徹和執行,也不能保證入庫數據的正確性。所以,基於上述入庫數據質量控制思想,研發了航空物探資料庫數據採集軟體(圖5-3),強制數據入庫工作按規范化的流程執行,保證資料庫數據質量。
數據採集軟體包括數據導入錄入、數據檢查、數據編輯、數據歸檔入庫等功能,為了方便數據採集人員工作,把本系統應用軟體中的數據查詢統計和數據制圖功能也集成到該軟體中。各部分功能分述如下。
圖5-3 資料庫數據採集軟體結構
一、創建項目樹
航空物探勘查項目工作一般分為航空物探生產測量、數據處理和地質解釋3個階段,野外生產測量和數據處理完成之後分別編寫航空物探生產報告和數據處理報告,通過評審後須上交測量資料和處理後的數據。此時,地質解釋工作正進行。
航空物探科研項目工作一般是分課題(二級項目)、課題分子課題(三級項目)等進行的。級別低的項目總是最先完成,然後評審和上交資料;級別較高的項目較後完成,一級項目最後完成,最後上交資料。
如果把勘查項目的3個階段當成3個課題(事實上的確如此,只是習慣上不這樣叫),勘查項目和科研項目不僅在工作形式上是一致的,資料上交的次序也是相同的(圖5-5)。這種按項目完成的先後次序進行項目資料歸檔方式,在資料人工管理人工服務時代,人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只是,資料管理方式的變革,人們對資料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資料信息化管理不要再忽視不同級別項目間的關系信息。
這種關系與計算機磁碟文件管理的目錄間關系是相似的,目錄等同於項目,子目錄等同於子項目。目錄、子目錄間的關系似樹形結構,稱為目錄樹;項目、子項目間的關系也似樹形結構,稱之為項目樹。有計算機常識的人都知道,按照一定的方式建立目錄樹,把文件存在相應目錄下,不僅文件管理更有條理,用戶查找文件的速度也成倍提高。因此,本系統採用項目樹方式來管理項目資料。該管理方式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資料查詢更方便。
圖5-4 資料庫數據採集軟體主界面
圖5-5 不同級別項目資料歸檔次序圖
在新項目數據導入或錄入資料庫之前,須先創建項目樹。建項目樹與在磁碟上創建文件目錄相似,按項目(目錄)、子項目(子目錄)順序創建,不能倒行逆施。然後,按項目導入或錄入數據。圖5-6為創建項目樹界面。用戶在父項目的下拉框中選擇新建項目的父項目(一級項目為null),再填寫項目的檔案號等信息後,按「確定」創建項目樹的根項目(一級項目),或項目樹的一個節點(子項目),並自動為項目分配一個項目標識號,作為識別項目和項目資料的唯一標志。
圖5-6 創建項目樹功能界面
二、數據錄入和導入
項目數據進入資料庫有數據錄入和數據導入兩種方式。數據錄入方式是使用系統的數據錄入界面將數據直接錄入到數據採集庫中。若用戶已按入庫數據介面標准要求整理好入庫數據,可採用導入方式將數據導入到數據採集庫中。其實,這兩種方式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例如,項目概況數據、空間要素類(岩石物性、異常、解釋評價)屬性數據等都必須是人工錄入的,區別是誰來錄入?資料整理人員,還是數據採集人員?這不屬本系統的研究范疇,系統支持這兩種數據入庫方式。
因資料庫的每張表所包含的信息不同,所以每張表都應有獨立的數據錄入界面(錄入、瀏覽、編輯數據)。加之用戶查詢界面、數據統計界面,1張資料庫表需要3個用戶界面。本系統共有地球物理資料庫表31張,按照常規做法需要開發93個用戶界面。隨著航空物探技術發展,可能在資料庫表中增加新的信息,或新增資料庫表,都需要通過修改軟體代碼來滿足新的需求。該方法不僅軟體研發和測試工作量大,後期軟體維護工作量也很大。
為此,本系統研究出根據資料庫表的描述信息動態生成用戶界面的方法,此方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對資料庫的所有表均適用,有效地降低了軟體開發工作量,方便了後期軟體維護。圖5-7是使用該方法動態生成的項目概況數據錄入界面,用於項目概況數據的錄入和編輯。
圖5-7 項目概況數據的錄入定製界面
該方法是將資料庫表的描述信息存儲在資料庫中的庫表屬性清單表中,在運行時系統根據資料庫表名稱從庫表屬性清單表和其相關的數據字典表中提取該表對應的欄位信息,然後調用界面定製函數,根據界面類型(錄入、瀏覽、修改、簡單查詢)動態生成相應的界面。
由於資料庫表包含的欄位數相差較大(多的近30個欄位,少的不到10個欄位)、同一表的欄位類型不同(有字元串、數字、時間、大欄位)、欄位數據類型長度不一(有的欄位長度為200個字元,有的只有1個字元),同時庫表的相關欄位在界面上相鄰擺放較合適,針對這些問題在界面定製時採取以下策略:
1)對庫表欄位分組,並為每組取一個合適的名字。在定製界面上,同組的欄位擺放在同一張卡片中,組名作為卡片名。
2)欄位值來源於數據字典表的數字型欄位,用組合框顯示其值,組合框中內容從數據字典表提取。用文本框顯示其他數字型欄位、字元串型欄位值。
3)根據定製界面上父控制項的尺寸、欄位名稱、欄位數據類型長度確定其對應控制項的位置和大小,控制項的布局遵循一行最多顯示兩欄位的原則。
不同類型界面的定製方法大同小異,因此採用了同界面定製代碼,只是在個別地方根據需要相關處理。例如,對於大欄位型的欄位,如果界面定製類型為「錄入」,則其對應文本框後的命令按鈕為打開文件。如果界面定製類型為「瀏覽」,則其對應文本框後的命令按鈕為瀏覽大欄位值。
三、入庫前系統檢查
入庫數據進入採集數據前,系統對其進行唯一性檢查、缺項檢查和數據類型檢查,即入庫前系統檢查。
唯一性檢查:航空物探資料庫是航空物探數據的最終目的地,但可能會有部分項目數據因沒有通過質量檢查而滯留在採集庫中。在進行新的項目數據採集過程時,為了避免項目數據2次入庫,在其進入採集庫前需要進行唯一性檢查。方法是用入庫數據每條記錄主鍵作為查詢條件,查找資料庫和採集庫中相對應的庫表是否存在有相同的記錄。例如,黃海北部海域航空磁測普查(項目標識號AGS011978000251),在項目概況數據導入採集庫時,根據項目概況資料庫表的項目標識號(主鍵)在採集庫和資料庫的相應表中查找是否有相同的項目標識號存在:若資料庫中存在,說明該項目數據已歸檔;若採集庫中存在,該項目數據已被導入採集庫中待檢,不需再次導入。
缺項檢查:入庫數據的欄位數必須等於相應資料庫表的欄位數,比資料庫表欄位數多或少都不能通過缺項檢查。
數據類型檢查:對入庫數據所有欄位數據進行類型檢查。若是日期型數據,則檢查數據格式(YYYY-MM-DD),YYYY、MM、DD是否為數字。若數字型數據,檢查整數位和小數位的位數是否超過范圍,整數位和小數位是否為數字。字元型數據,則檢查字元串長度是否超限。
入庫數據通過入庫前系統檢查後被存入採集庫中,否則軟體給出錯誤提示信息(圖5-8)。採集人員根據提示信息糾正數據中存在錯誤,再新導入數據。
圖5-8 入庫前系統檢查的錯誤提示
四、入庫後系統檢查
系統對進入採集庫中的數據進行非空和可空檢查、前後數據檢查、相關數據檢查、值域范圍檢查、選擇范圍檢查,即入庫後系統檢查(圖5-9)。
非空檢查:入庫數據指定欄位的值不能為空,如所有資料庫表的項目標識不能為空,項目名稱、項目參加單位名稱、參加人員名稱都不能為空。
可空缺項檢查:入庫數據指定欄位的值在有一定條件下可以為空,例如當勘查項目概況表記錄方式欄位的值為打點記錄或紙卷模擬記錄時,航磁數據的采樣率為空。若為數字收錄,航磁數據的采樣率不能為空。
前後數據檢查:檢查入庫數據指定欄位與其父表中相同欄位數據的一致性,如項目參加人員表中的項目標識必須與項目概況信息中的項目標識相同。
圖5-9 入庫後系統檢查
相關數據檢查:檢查相關表中相關欄位數據對入庫數據指定欄位的約束,如項目概況信息中有項目的起始日期和完成日期兩個欄位,那麼項目人員參加項目工作的起止日期都必須在項目的起始日期和完成日期之間。
值域范圍檢查:入庫數據指定欄位的數值必須是在設定的值域范圍內,如勘查項目概況中的調機小時設定在0和100 h范圍,若超過此范圍,調機小時數據有錯誤。
選擇范圍檢查:入庫數據指定欄位的數值必須是一個已知數據集合的元素之一,如項目成果評價只能在優秀、良好、通過和不合格4個選項中擇其一。
根據選定的庫表名提取該庫表各個欄位的檢查規則,逐條記錄進行前後數據檢查、相關檢查、值域范圍檢查、選擇范圍檢查。發現錯誤,把錯誤記錄暫存在內存中,繼續進行下條記錄檢查,至所有記錄檢查完。把錯誤寫入檢查日誌表(若有相同檢查日誌記錄,則先備份到檢查日誌備份表後再刪除,以便查看數據入庫不通過的歷史軌跡);否則,寫入一條系統檢查通過的日誌記錄。再進行另一張表的系統檢查,所有庫表全部檢查後,若有錯誤,系統給出錯誤提示信息。
五、拓撲檢查
航空物探解釋數據和評價數據為空間要素類數據,入庫時要進行拓撲檢查(表5-6,圖5-10)。檢查各要素類之間相互位置關系的正確性。
以油氣遠景評價數據集為例說明拓撲檢查。檢查規則是局部構造異常位置應位於油氣遠景評價區的某一分布區內,油氣遠景評價區之間不以有重疊。若發現錯誤,把檢查的錯誤日誌暫存在內存中,繼續進行拓撲檢查;檢查完成後,把錯誤寫入檢查日誌表。沒有發現拓撲錯誤寫入一條通過拓撲檢查的日誌記錄。
表5-7 解釋數據和評價數據拓撲檢查規則表
圖5-10 拓撲檢查空間數據源列表界面
六、文件比較檢查
通過入庫後系統檢查和拓撲檢查的入庫數據,系統將對其進行與原數據文件比較檢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所有的入庫數據均須與原數據文件進行比較檢查。
根據項目標識號和庫表名從採集庫中提取相應的數據,若存在數據字典代碼,則將其替換文字字元,存放在Oracle臨時表中;打開本地路徑下原數據文件,逐條記錄對比。若有不匹配的記錄,顯示提示信息,並在日誌庫中寫一條檢查日誌。
七、人工檢查與復核
經過系統檢查、空間拓撲檢查,以及文件比較檢查後,還必須進行人工檢查和人工復核檢查。人工檢查是用原表格數據、空間屬性數據、解釋評價數據、圖件、文字報告(含軟體源代碼)與採集庫中相應的各類數據進行人工比對。若有原始紙質圖件,則需從採集庫中提取相應的數據使用相同軟體相同繪圖參數繪圖,並加以比較。若人工檢查發現錯誤,寫明錯誤原因(圖5-11),保存日誌。
圖5-11 填寫人工檢查結果界面
人工復核檢查與人工檢查過程完成一樣,只是人員不同。
八、系統歸檔檢查
在入庫數據歸檔到資料庫之前,系統對歸檔項目數據的完整性進行檢查,即歸檔檢查。系統根據歸檔項目的類別、工作性質、測量方法及歸檔階段,定義了項目資料歸檔對照表,該表記錄每類項目各個歸檔階段的項目資料清單和資料的歸檔標識。在資料歸檔時,系統檢查項目資料的歸檔標識。若為非空,說明該資料必須歸檔;若為空,說明該資料可歸檔,從而保證了資料庫中的項目資料完整性。
如區域航空磁力勘查項目資料歸檔分為3個階段(圖5-12),第一階段是生產測量資料歸檔,航空磁力勘查項目概況(項目概況、勘查項目概況、航磁概況)信息、測區信息生產報告必須歸檔。第二階段是數據處理資料歸檔,航跡線數據、航磁數據、數據處理報告必須歸檔。第三階段是地質解釋資料歸檔,項目概況信息、岩石磁性數據、圖件數據、文字數據、斷裂構造和區域構造單元必須歸檔。
科研項目資料歸檔時,根據項目標識號及項目級次,確定該項目是否有子項目,以及子項目資料是否已全部歸檔。在所有子項目資料全部歸檔後,使用項目資料歸檔向導(圖5-13)進行該級次的項目資料歸檔。如果項目屬保密項目,系統同時對歸檔數據進行加密。數據成功歸檔後,系統刪除採集庫中已歸檔數據,並把各種檢查日誌存放到備份日誌表中,以備檢查。
圖5-12 勘查項目資料歸檔示意圖
圖5-13 項目資料歸檔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