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安全運營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安全運營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10-21 03:12:30

① 數據安全運營包括哪些內容

近幾年互聯網公司數據安全已從單兵作戰逐步發到到團隊作戰,分工上也朝著精細化運營、風險模型建設、數據安全平台建設等細分方向專業化演進。

  1. 定位與目標

    近幾年互聯網公司數據安全已從單兵作戰逐步發到到團隊作戰,分工上也朝著精細化運營、風險模型建設、數據安全平台建設等細分方向專業化演進。

    其中數據安全運營定位:數據分析(掌握核心技術)—數據安全運營(背鍋+其它)– 業務(價值方),數據安全運營漸漸成為公司數據安全團隊與業務溝通、項目推進及價值輸出(賦能)的窗口,數據安全的核心在運營能力,數據、模型、工具都是手段,通過運營實現對業務的價值輸出目標,運營不僅僅要懂技術,還要做到既要、還要的更高要求。

數據安全


2. 我理解的數據安全運營:

  • 風險管控能力:識別、治理、收斂,在過程中結合業務特徵提煉真實的風險場景、及隱私要求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對法律法規的遵從性–來自業界大佬語錄(一般管理手段與安全管理、合規團隊聯合推進),並建立匹配的治理方案及工具、方法論;

  • 運營賦能業務:

  • 關鍵數據支撐業務決策,影響業務在風險環節的資源投入;

  • 基礎工具、組件服務支持,安全能力左移(前置),降低業務安全上的成本

② 常用的資料庫安全技術有哪些

1)用戶標識和鑒別:該方法由系統提供一定的方式讓用戶標識自己咱勺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戶要求進入系統時,由系統進行核對,通過鑒定後才提供系統的使用權。

(2)存取控制:通過用戶許可權定義和合法權檢查確保只有合法許可權的用戶訪問資料庫,所有未被授權的人員無法存取數據。例如C2級中的自主存取控制(I)AC),Bl級中的強制存取控制(M.AC)。

(3)視圖機制:為不同的用戶定義視圖,通過視圖機制把要保密的數據對無權存取的用戶隱藏起來,從而自動地對數據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

(4)審計:建立審計日誌,把用戶對資料庫的所有操作自動記錄下來放人審計日誌中,DBA可以利用審計跟蹤的信息,重現導致資料庫現有狀況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數據的人、時間和內容等。

(5)數據加密:對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從而使得不知道解密演算法的人無法獲知數據的內容。

③ 網站的資料庫安全怎麼做

建站一段時間後總能聽得到什麼什麼網站被掛馬,什麼網站資料庫被掛馬。好像入侵掛馬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其實,入侵不簡單,簡單的是你的網站的必要安全措施並未做好。
有條件建議找專業做網站安全的sine安全來做安全維護。

一:掛馬預防措施:

1、建議用戶通過ftp來上傳、維護網頁,盡量不安裝asp的上傳程序。

2、對asp上傳程序的調用一定要進行身份認證,並只允許信任的人使用上傳程序。這其中包括各種新聞發布、商城及論壇程

序,只要可以上傳文件的asp都要進行身份認證!

3、asp程序管理員的用戶名和密碼要有一定復雜性,不能過於簡單,還要注意定期更換。

4、到正規網站下載asp程序,下載後要對其資料庫名稱和存放路徑進行修改,資料庫文件名稱也要有一定復雜性。

5、要盡量保持程序是最新版本。

6、不要在網頁上加註後台管理程序登陸頁面的鏈接。

7、為防止程序有未知漏洞,可以在維護後刪除後台管理程序的登陸頁面,下次維護時再通過ftp上傳即可。

8、要時常備份資料庫等重要文件。

9、日常要多維護,並注意空間中是否有來歷不明的asp文件。記住:一分汗水,換一分安全!

10、一旦發現被入侵,除非自己能識別出所有木馬文件,否則要刪除所有文件。

11、定期對網站進行安全的檢測,具體可以利用網上一些工具,如sinesafe網站掛馬檢測工具!

二:掛馬恢復措施:

1.修改帳號密碼

不管是商業或不是,初始密碼多半都是admin。因此你接到網站程序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改帳號密碼」。帳號

密碼就不要在使用以前你習慣的,換點特別的。盡量將字母數字及符號一起。此外密碼最好超過15位。尚若你使用

SQL的話應該使用特別點的帳號密碼,不要在使用什麼什麼admin之類,否則很容易被入侵。

2.創建一個robots.txt

Robots能夠有效的防範利用搜索引擎竊取信息的駭客。

3.修改後台文件

第一步:修改後台里的驗證文件的名稱。

第二步:修改conn.asp,防止非法下載,也可對資料庫加密後在修改conn.asp。

第三步:修改ACESS資料庫名稱,越復雜越好,可以的話將數據所在目錄的換一下。

4.限制登陸後台IP

此方法是最有效的,每位虛擬主機用戶應該都有個功能。你的IP不固定的話就麻煩點每次改一下咯,安全第一嘛。

5.自定義404頁面及自定義傳送ASP錯誤信息

404能夠讓駭客批量查找你的後台一些重要文件及檢查網頁是否存在注入漏洞。

ASP錯誤嘛,可能會向不明來意者傳送對方想要的信息。

6.慎重選擇網站程序

注意一下網站程序是否本身存在漏洞,好壞你我心裡該有把秤。

7.謹慎上傳漏洞

據悉,上傳漏洞往往是最簡單也是最嚴重的,能夠讓黑客或駭客們輕松控制你的網站。

可以禁止上傳或著限制上傳的文件類型。不懂的話可以找你的網站程序提供商。

8. cookie 保護

登陸時盡量不要去訪問其他站點,以防止 cookie 泄密。切記退出時要點退出在關閉所有瀏覽器。

9.目錄許可權

請管理員設置好一些重要的目錄許可權,防止非正常的訪問。如不要給上傳目錄執行腳本許可權及不要給非上傳目錄給於寫入權。

10.自我測試

如今在網上黑客工具一籮筐,不防找一些來測試下你的網站是否OK。

11.例行維護

a.定期備份數據。最好每日備份一次,下載了備份文件後應該及時刪除主機上的備份文件。

b.定期更改資料庫的名字及管理員帳密。

c.借WEB或FTP管理,查看所有目錄體積,最後修改時間以及文件數,檢查是文件是否有異常,以及查看是否有異常的賬號。

網站被掛馬一般都是網站程序存在漏洞或者伺服器安全性能不達標被不法黑客入侵攻擊而掛馬的。

網站被掛馬是普遍存在現象然而也是每一個網站運營者的心腹之患。

您是否因為網站和伺服器天天被入侵掛馬等問題也曾有過想放棄的想法呢,您否也因為不太了解網站技術的問題而耽誤了網站的運營,您是否也因為精心運營的網站反反復復被一些無聊的黑客入侵掛馬感到徬彷且很無耐。有條件建議找專業做網站安全的sine安全來做安全維護。

④ 什麼是數據運營安全

數據運營安全(DataSecOps)核心是在數據運營中內嵌數據安全屬性,解決數據運營過程中的數據安全問題,以一個產品或平台的方式運行。其目標是在不影響數據業務流程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更有效的保護組織內的敏感數據資產,對敏感數據的擴散及濫用風險進行快速響應,將數據安全防護策略傳遞至參與數據運營的所有人員。

⑤ 在IT項目建設中,如何保證資料庫安全性

#雲原生背景#

雲計算是信息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是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變革和必然趨勢。隨著「新基建」加速布局,以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深入,如何深化用雲進一步提升雲計算使用效能成為現階段雲計算發展的重點。雲原生以其高效穩定、快速響應的特點極大地釋放了雲計算效能,成為企業數字業務應用創新的原動力,雲原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就像集裝箱加速貿易全球化進程一樣,雲原生技術正在助力雲計算普及和企業數字化轉型。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是: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編程API。

#雲安全時代市場發展#

雲安全幾乎是伴隨著雲計算市場而發展起來的,雲基礎設施投資的快速增長,無疑為雲安全發展提供土壤。根據 IDC 數據,2020 年全球雲安全支出占雲 IT 支出比例僅為 1.1%,說明目前雲安全支出遠遠不夠,假設這一比例提升至 5%,那麼2020 年全球雲安全市場空間可達 53.2 億美元,2023 年可達 108.9 億美元。

海外雲安全市場:技術創新與兼並整合活躍。整體來看,海外雲安全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技術創新活躍,兼並整合頻繁。一方面,雲安全技術創新活躍,並呈現融合發展趨勢。例如,綜合型安全公司 PaloAlto 的 Prisma 產品線將 CWPP、CSPM 和 CASB 三個雲安全技術產品統一融合,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及 SASE、容器安全、微隔離等一系列雲上安全能力。另一方面,新興的雲安全企業快速發展,同時,傳統安全供應商也通過自研+兼並的方式加強雲安全布局。

國內雲安全市場:市場空間廣闊,尚處於技術追隨階段。市場規模上,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9 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 1334.5億元,增速 38.6%。預計 2020-2022 年仍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到 2023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3754.2 億元。中性假設下,安全投入占雲計算市場規模的 3%-5%,那麼 2023 年中國雲安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12.6 億-187.7 億元。技術發展上,中國在雲計算的發展階段和雲原生技術的程度上與海外市場還有一定差距。國內 CWPP 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對於 CASB、CSPM 一些新興的雲安全技術應用較少。但隨著國內公有雲市場的加速發展,雲原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們認為CASB、SCPM、SASE 等新興技術在國內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

#雲上安全呈原生化發展趨勢#

雲原生技術逐漸成為雲計算市場新趨勢,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更為復雜。以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等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正在影響各行各業的 IT 基礎設施、平台和應用系統,也在滲透到如 IT/OT 融合的工業互聯網、IT/CT 融合的 5G、邊緣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中。隨著雲原生越來越多的落地應用,其相關的安全風險與威脅也不斷的顯現出來。Docker/Kubernetes 等服務暴露問題、特斯拉 Kubernetes 集群挖礦事件、Docker Hub 中的容器鏡像被「投毒」注入挖礦程序、微軟 Azure 安全中心檢測到大規模 Kubernetes 挖礦事件、Graboid 蠕蟲挖礦傳播事件等一系列針對雲原生的安全攻擊事件層出不窮。

從各種各樣的安全風險中可以一窺雲原生技術的安全態勢,雲原生環境仍然存在許多安全問題亟待解決。在雲原生技術的落地過程中,安全是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雲原生安全的定義#

國內外各組織、企業對雲原生安全理念的解釋略有差異,結合我國產業現狀與痛點,雲原生與雲計算安全相似,雲原生安全也包含兩層含義:「面向雲原生環境的安全」和「具有雲原生特徵的安全」。

面向雲原生環境的安全,其目標是防護雲原生環境中的基礎設施、編排系統和微服務的安全。這類安全機制,不一定具備雲原生的特性(比如容器化、可編排),它們可以是傳統模式部署的,甚至是硬體設備,但其作用是保護日益普及的雲原生環境。

具有雲原生特徵的安全,是指具有雲原生的彈性敏捷、輕量級、可編排等特性的各類安全機制。雲原生是一種理念上的創新,通過容器化、資源編排和微服務重構了傳統的開發運營體系,加速業務上線和變更的速度,因而,雲原生系統的種種優良特性同樣會給安全廠商帶來很大的啟發,重構安全產品、平台,改變其交付、更新模式。

#雲原生安全理念構建#

為緩解傳統安全防護建設中存在的痛點,促進雲計算成為更加安全可信的信息基礎設施,助力雲客戶更加安全的使用雲計算,雲原生安全理念興起,國內外第三方組織、服務商紛紛提出以原生為核心構建和發展雲安全。

Gartner提倡以雲原生思維建設雲安全體系

基於雲原生思維,Gartner提出的雲安全體系覆蓋八方面。其中,基礎設施配置、身份和訪問管理兩部分由雲服務商作為基礎能力提供,其它六部分,包括持續的雲安全態勢管理,全方位的可視化、日誌、審計和評估,工作負載安全,應用、PaaS 和 API 安全,擴展的數據保護,雲威脅檢測,客戶需基於安全產品實現。

Forrester評估公有雲平台原生安全能力

Forrester認為公有雲平台原生安全(Public cloud platform native security, PCPNS)應從三大類、37 個方面去衡量。從已提供的產品和功能,以及未來戰略規劃可以看出,一是考察雲服務商自身的安全能力和建設情況,如數據中心安全、內部人員等,二是雲平台具備的基礎安全功能,如幫助和文檔、授權和認證等,三是為用戶提供的原生安全產品,如容器安全、數據安全等。

安全狗以4項工作防護體系建設雲原生安全

(1)結合雲原生技術的具體落地情況開展並落實最小許可權、縱深防禦工作,對於雲原生環境中的各種組成部分,均可貫徹落實「安全左移」的原則,進行安全基線配置,防範於未然。而對於微服務架構Web應用以及Serverless應用的防護而言,其重點是應用安全問題。

(2)圍繞雲原生應用的生命周期來進行DevSecOps建設,以當前的雲原生環境的關鍵技術棧「K8S + Docker」舉例進行分析。應該在容器的全生命周期注重「配置安全」,在項目構建時注重「鏡像安全」,在項目部署時注重「容器准入」,在容器的運行環境注重雲計算的三要素「計算」「網路」以及「存儲」等方面的安全問題。

(3)圍繞攻擊前、中、後的安全實施准則進行構建,可依據安全實施准則對攻擊前、中、後這三個階段開展檢測與防禦工作。

(4)改造並綜合運用現有雲安全技術,不應將「雲原生安全」視為一個獨立的命題,為雲原生環境提供更多支持的主機安全、微隔離等技術可賦能於雲原生安全。

#雲原生安全新型風險#

雲原生架構的安全風險包含雲原生基礎設施自身的安全風險,以及上層應用雲原生化改造後新增和擴大的安全風險。雲原生環境面臨著嚴峻的安全風險問題。攻擊者可能利用的重要攻擊麵包括但不限於:容器安全、編排系統、軟體供應鏈等。下面對重要的攻擊面安全風險問題進行梳理。

#雲原生安全問題梳理#

問題1:容器安全問題

在雲原生應用和服務平台的構建過程中,容器技術憑借高彈性、敏捷的特性,成為雲原生應用場景下的重要技術支撐,因而容器安全也是雲原生安全的重要基石。

(1)容器鏡像不安全

Sysdig的報告中提到,在用戶的生產環境中,會將公開的鏡像倉庫作為軟體源,如最大的容器鏡像倉庫Docker Hub。一方面,很多開源軟體會在Docker Hub上發布容器鏡像。另一方面,開發者通常會直接下載公開倉庫中的容器鏡像,或者基於這些基礎鏡像定製自己的鏡像,整個過程非常方便、高效。然而,Docker Hub上的鏡像安全並不理想,有大量的官方鏡像存在高危漏洞,如果使用了這些帶高危漏洞的鏡像,就會極大的增加容器和主機的入侵風險。目前容器鏡像的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1.不安全的第三方組件
在實際的容器化應用開發過程當中,很少從零開始構建鏡像,而是在基礎鏡像之上增加自己的程序和代碼,然後統一打包最終的業務鏡像並上線運行,這導致許多開發者根本不知道基礎鏡像中包含多少組件,以及包含哪些組件,包含的組件越多,可能存在的漏洞就越多。

2.惡意鏡像
公共鏡像倉庫中可能存在第三方上傳的惡意鏡像,如果使用了這些惡意鏡像來創建容器後,將會影響容器和應用程序的安全

3.敏感信息泄露
為了開發和調試的方便,開發者將敏感信息存在配置文件中,例如資料庫密碼、證書和密鑰等內容,在構建鏡像時,這些敏感信息跟隨配置文件一並打包進鏡像,從而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2)容器生命周期的時間短

雲原生技術以其敏捷、可靠的特點驅動引領企業的業務發展,成為企業數字業務應用創新的原動力。在容器環境下,一部分容器是以docker的命令啟動和管理的,還有大量的容器是通過Kubernetes容器編排系統啟動和管理,帶來了容器在構建、部署、運行,快速敏捷的特點,大量容器生命周期短於1小時,這樣一來容器的生命周期防護較傳統虛擬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護存在很大變數。對防守者而言,需要採用傳統異常檢測和行為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來適應短容器生命周期的場景。

傳統的異常檢測採用WAF、IDS等設備,其規則庫已經很完善,通過這種檢測方法能夠直觀的展示出存在的威脅,在容器環境下,這種方法仍然適用。

傳統的異常檢測能夠快速、精確地發現已知威脅,但大多數未知威脅是無法通過規則庫匹配到的,因而需要通過行為分析機制來從大量模式中將異常模式分析出來。一般來說,一段生產運營時間內的業務模式是相對固定的,這意味著,業務行為是可以預測的,無論啟動多少個容器,容器內部的行為總是相似的。通過機器學習、採集進程行為,自動構建出合理的基線,利用這些基線對容器內的未知威脅進行檢測。

(3)容器運行時安全

容器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容器運行時的安全加固,由於容器的生命周期短、輕量級的特性,傳統在宿主機或虛擬機上安裝殺毒軟體來對一個運行一兩個進程的容器進行防護,顯示費時費力且消耗資源,但在黑客眼裡容器和裸奔沒有什麼區別。容器運行時安全主要關注點:

1.不安全的容器應用
與傳統的Web安全類似,容器環境下也會存在SQL注入、XSS、RCE、XXE等漏洞,容器在對外提供服務的同時,就有可能被攻擊者利用,從而導致容器被入侵

2.容器DDOS攻擊
默認情況下,docker並不會對容器的資源使用進行限制,默認情況下可以無限使用CPU、內存、硬碟資源,造成不同層面的DDOS攻擊

(4)容器微隔離

在容器環境中,與傳統網路相比,容器的生命周期變得短了很多,其變化頻率也快很多。容器之間有著復雜的訪問關系,尤其是當容器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以後,這種訪問關系帶來的東西向流量,將會變得異常的龐大和復雜。因此,在容器環境中,網路的隔離需求已經不僅僅是物理網路的隔離,而是變成了容器與容器之間、容器組與宿主機之間、宿主機與宿主機之間的隔離。

問題2:雲原生等保合規問題

等級保護2.0中,針對雲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領域的個性安全保護需求提出安全擴展要求,形成新的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標准。雖然編寫了雲計算的安全擴展要求,但是由於編寫周期很長,編寫時主流還是虛擬化場景,而沒有考慮到容器化、微服務、無服務等雲原生場景,等級保護2.0中的所有標准不能完全保證適用於目前雲原生環境;

通過安全狗在雲安全領域的經驗和具體實踐,對於雲計算安全擴展要求中訪問控制的控制點,需要檢測主機賬號安全,設置不同賬號對不同容器的訪問許可權,保證容器在構建、部署、運行時訪問控制策略隨其遷移;

對於入侵防範制的控制點,需要可視化管理,繪制業務拓撲圖,對主機入侵進行全方位的防範,控制業務流量訪問,檢測惡意代碼感染及蔓延的情況;

鏡像和快照保護的控制的,需要對鏡像和快照進行保護,保障容器鏡像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問題3:宿主機安全

容器與宿主機共享操作系統內核,因此宿主機的配置對容器運行的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宿主機安裝了有漏洞的軟體可能會導致任意代碼執行風險,埠無限制開放可能會導致任意用戶訪問的風險。通過部署主機入侵監測及安全防護系統,提供主機資產管理、主機安全加固、風險漏洞識別、防範入侵行為、問題主機隔離等功能,各個功能之間進行聯動,建立採集、檢測、監測、防禦、捕獲一體化的安全閉環管理系統,對主機進行全方位的安全防護,協助用戶及時定位已經失陷的主機,響應已知、未知威脅風險,避免內部大面積主機安全事件的發生。

問題4:編排系統問題

編排系統支撐著諸多雲原生應用,如無服務、服務網格等,這些新型的微服務體系也同樣存在著安全問題。例如攻擊者編寫一段代碼獲得容器的shell許可權,進而對容器網路進行滲透橫移,造成巨大損失。

Kubernetes架構設計的復雜性,啟動一個Pod資源需要涉及API Server、Controller、Manager、Scheler等組件,因而每個組件自身的安全能力顯的尤為重要。API Server組件提供的認證授權、准入控制,進行細粒度訪問控制、Secret資源提供密鑰管理及Pod自身提供安全策略和網路策略,合理使用這些機制可以有效實現Kubernetes的安全加固。

問題5:軟體供應鏈安全問題

通常一個項目中會使用大量的開源軟體,根據Gartner統計至少有95%的企業會在關鍵IT產品中使用開源軟體,這些來自互聯網的開源軟體可能本身就帶有病毒、這些開源軟體中使用了哪些組件也不了解,導致當開源軟體中存在0day或Nday漏洞,我們根本無法獲悉。

開源軟體漏洞無法根治,容器自身的安全問題可能會給開發階段帶的各個過程帶來風險,我們能做的是根據SDL原則,從開發階段就開始對軟體安全性進行合理的評估和控制,來提升整個供應鏈的質量。

問題6:安全運營成本問題

雖然容器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包羅萬象。對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護時,會對容器構建、部署、運行時進行異常檢測和安全防護,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成本的投入,對成千上萬容器中的進程行為進程檢測和分析,會消耗宿主機處理器和內存資源,日誌傳輸會佔用網路帶寬,行為檢測會消耗計算資源,當環境中容器數量巨大時,對應的安全運營成本就會急劇增加。

問題7:如何提升安全防護效果

關於安全運營成本問題中,我們了解到容器安全運營成本較高,我們該如何降低安全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安全防護效果呢?這就引入一個業界比較流行的詞「安全左移」,將軟體生命周期從左到右展開,即開發、測試、集成、部署、運行,安全左移的含義就是將安全防護從傳統運營轉向開發側,開發側主要設計開發軟體、軟體供應鏈安全和鏡像安全。

因此,想要降低雲原生場景下的安全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那麼首先就要進行「安全左移」,也就是從運營安全轉向開發安全,主要考慮開發安全、軟體供應鏈安全、鏡像安全和配置核查:

開發安全
需要團隊關注代碼漏洞,比如使用進行代碼審計,找到因缺少安全意識造成的漏洞和因邏輯問題造成的代碼邏輯漏洞。
供應鏈安全
可以使用代碼檢查工具進行持續性的安全評估。
鏡像安全
使用鏡像漏洞掃描工具持續對自由倉庫中的鏡像進行持續評估,對存在風險的鏡像進行及時更新。
配置核查
核查包括暴露面、宿主機加固、資產管理等,來提升攻擊者利用漏洞的難度。

問題8:安全配置和密鑰憑證管理問題

安全配置不規范、密鑰憑證不理想也是雲原生的一大風險點。雲原生應用會存在大量與中間件、後端服務的交互,為了簡便,很多開發者將訪問憑證、密鑰文件直接存放在代碼中,或者將一些線上資源的訪問憑證設置為弱口令,導致攻擊者很容易獲得訪問敏感數據的許可權。

#雲原生安全未來展望#

從日益新增的新型攻擊威脅來看,雲原生的安全將成為今後網路安全防護的關鍵。伴隨著ATT&CK的不斷積累和相關技術的日益完善,ATT&CK也已增加了容器矩陣的內容。ATT&CK是對抗戰術、技術和常識(Adversarial Tactics, Techniques, and Common Knowledge)的縮寫,是一個攻擊行為知識庫和威脅建模模型,它包含眾多威脅組織及其使用的工具和攻擊技術。這一開源的對抗戰術和技術的知識庫已經對安全行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雲原生安全的備受關注,使ATTACK Matrix for Container on Cloud的出現恰合時宜。ATT&CK讓我們從行為的視角來看待攻擊者和防禦措施,讓相對抽象的容器攻擊技術和工具變得有跡可循。結合ATT&CK框架進行模擬紅藍對抗,評估企業目前的安全能力,對提升企業安全防護能力是很好的參考。

⑥ 資料庫的安全策略有哪些

計算機安全是當前信息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而資料庫系統更是擔負著存儲和管理數據信息的任務,因而如何保證和加強其安全性,更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門課題。下面將討論資料庫的安全策略,並簡單介紹各種策略的實現方案。
一、資料庫的安全策略
資料庫安全策略是涉及信息安全的高級指導方針,這些策略根據用戶需要、安裝環境、建立規則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來制定。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安全性策略主要是一些基本性安全的問題,如訪問控制、偽裝數據的排除、用戶的認證、可靠性,這些問題是整個安全性問題的基本問題。資料庫的安全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資料庫存在安全
資料庫是建立在主機硬體、操作系統和網路上的系統,因此要保證資料庫安全,首先應該確保資料庫存在安全。預防因主機掉電或其他原因引起死機、操作系統內存泄漏和網路遭受攻擊等不安全因素是保證資料庫安全不受威脅的基礎。
2.保證資料庫使用安全
資料庫使用安全是指資料庫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其中,完整性既適用於資料庫的個別元素也適用於整個資料庫,所以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設計中完整性是主要的關心對象。保密性由於攻擊的存在而變成資料庫的一大問題,用戶可以間接訪問敏感資料庫。最後,因為共享訪問的需要是開發資料庫的基礎,所以可用性是重要的,但是可用性與保密性是相互沖突的。
二、資料庫的安全實現
1.資料庫存在安全的實現
正確理解系統的硬體配置、操作系統和網路配置及功能對於資料庫存在安全十分重要。比如對於硬體配置情況,就必須熟悉系統的可用硬碟數量,每個硬碟的可用空間數量,可用的CPU數量,每個CPU的Cache有多大,可用的內存數量,以及是否有冗餘電源等問題;對於操作系統,則應該周期性的檢查內存是否有泄漏,根文件系統是否需要清理,重要的日誌是否已經察看;對於網路就應該隨時確保網路沒有過載,網路暢通、網路安全是否得到保證等等。因為這一部分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不再一一細述,總之,這三方面的安全運行是和維護資料庫存在安全不可分割的。
2.資料庫完整性的實現
資料庫的完整性包括庫的完整性和元素的完整性。
資料庫的完整性是DBMS(資料庫管理系統)、操作系統和系統管理者的責任。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確保只有經批準的個人才能進行更新,還意味著數據須有訪問控制,另外資料庫系統還必須防範非人為的外力災難。從操作系統和計算系統管理者的觀點來看,資料庫和DBMS分別是文件和程序。因此整個資料庫的一種形式的保護是對系統中所有文件做周期性備份。資料庫的周期性備份可以控制由災禍造成的損失。資料庫元素的完整性是指它們的正確性和准確性。由於用戶在搜集數據、計算結果、輸入數值時可能會出現錯誤,所以DBMS必須幫助用戶在輸入時能發現錯誤,並在插入錯誤數據後能糾正它們。DBMS用三種方式維護資料庫中每個元素的完整性:通過欄位檢查在一個位置上的適當的值,防止輸入數據時可能出現的簡單錯誤;通過訪問控制來維護資料庫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通過維護資料庫的更改日誌,記錄資料庫每次改變的情況,包括原來的值和修改後的值,資料庫管理員可以根據日誌撤消任何錯誤的修改。
3.資料庫保密性的實現
資料庫的保密性可以通過用戶身份鑒定和訪問控制來實現。
DBMS要求嚴格的用戶身份鑒定。一個DBMS可能要求用戶傳遞指定的通行字和時間日期檢查,這一認證是在操作系統完成的認證之外另加的。DBMS在操作系統之外作為一個應用程序被運行,這意味著它沒有到操作系統的可信賴路徑,因此必須懷疑它所收的任何數據,包括用戶認證。因此DBMS最好有自己的認證機制。
訪問控制是指根據用戶訪問特權邏輯地控制訪問范圍和操作許可權。如一般用戶只能訪問一般數據、市場部可以得到銷售數據、以及人事部可以得到工資數據等。DBMS必須實施訪問控制政策,批准對所有指定的數據的訪問或者禁止訪問。DBMS批准一個用戶或者程序可能有權讀、改變、刪除或附加一個值,可能增加或刪除整個欄位或記錄,或者重新組織完全的資料庫。
4.資料庫可用性的實現
資料庫的可用性包括資料庫的可獲性、訪問的可接受性和用戶認證的時間性三個因素。下面解釋這三個因素。
(1)數據的可獲性
首先,要訪問的元素可能是不可訪問的。例如,一個用戶在更新幾個欄位,其他用戶對這些欄位的訪問便必須被暫時阻止。這樣可以保證用戶不會收到不準確的信息。當進行更新時,用戶可能不得不阻止對幾個欄位或幾個記錄的訪問通道,以便保證數據與其他部分的一致性。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如果正在更新的用戶在更新進行期間退出,其他用戶有可能會被永遠阻止訪問該記錄。這種後遺症也是一個安全性問題,會出現拒絕服務。
(2)訪問的可接受性
記錄的一個或多個值可能是敏感的而不能被用戶訪問。DBMS不應該將敏感數據泄露給未經批準的個人。但是判斷什麼是敏感的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可能是間接請求該欄位。一個用戶也許請求某些包含敏感數據的記錄,這可能只是由非敏感的特殊欄位推出需要的值。即使沒有明確地給出敏感的值,資料庫管理程序也可能拒絕訪問這樣的背景信息,因為它會揭示用戶無權知道的信息。
(3)用戶認證的時間性
為了加強安全性,資料庫管理員可能允許用戶只在某些時間訪問資料庫,比如在工作時間。

⑦ 青藤的主機安全運營服務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資產管理運營服務:協助客戶釐清資產,做到知彼先知己,並通過資產分類和量化管理,逐步實現客戶內網資產的精細化管理
2.風險管理運營服務:通過風險管理,持續發現內網軟硬體資產存在的漏洞、弱口令、不安全配置等風險問題,並形成風險管理報告
3.配置管理運營服務:對關鍵安全系統,定期巡檢並查看配置信息,並依據設備廠商指導手冊,升級配置信息,包括系統的固件版本、軟體版本、特徵庫、License等。
4.入侵事件運營管理:對主機安全系統產生的告警進行監控、分析,並跟蹤處置執行情況,直到事件關閉。
5.日常評估服務:配合客戶,定期開展全面評估網路、主機、應用、資料庫、中間件、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識別資產安全漏洞,檢查現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對風險程度做出准確評價並提供整改建議,並給出安全評估報告。
6.風險處置閉環服務:通過前期的資產盤點、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等常規操作,都會檢查並發現很多風險問題,客戶要降低內網的安全風險,一定要對這些風險做閉關的跟蹤,安全運營服務可以提供協助客戶關閉或者緩解這些風險,實現風險的閉環管理,從而降低內網風險。

⑧ 資料庫系統的主要安全措施有哪些

方法一、資料庫數據加密
數據加密可以有效防止資料庫信息失密性的有效手段。通常加密的方法有替換、置換、混合加密等。雖然通過密鑰的保護是資料庫加密技術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採用同種的密鑰來管理所有數據的話,對於一些不法用戶可以採用暴力破解的方法進行攻擊。
但通過不同版本的密鑰對不同的數據信息進行加密處理的話,可以大大提高資料庫數據的安全強度。這種方式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在解密時必須對應匹配的密鑰版本,加密時就盡量的挑選最新技術的版本。
方法二、強制存取控制
為了保證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通常採取的是強制存取檢測方式,它是保證資料庫系統安全的重要的一環。強制存取控制是通過對每一個數據進行嚴格的分配不同的密級,例如政府,信息部門。在強制存取控制中,DBMS所管理的全部實體被分為主體和客體兩大類。主體是系統中的活動實體,它不僅包括DBMS 被管理的實際用戶,也包括代表用戶的各進程。
客體是系統中的被動實體,是受主體操縱的,包括文件、基表、索引、視圖等等。對於主體和客體,DBMS 為它們每個實例(值)指派一個敏感度標記。主客體各自被賦予相應的安全級,主體的安全級反映主體的可信度,而客體的安全級反映客體所含信息的敏感程度。對於病毒和惡意軟體的攻擊可以通過強制存取控制策略進行防範。但強制存取控制並不能從根本上避免攻擊的問題,但可以有從較高安全性級別程序向較低安全性級別程序進行信息傳遞。
方法三、審計日誌
審計是將用戶操作資料庫的所有記錄存儲在審計日誌(Audit Log)中,它對將來出現問題時可以方便調查和分析有重要的作用。對於系統出現問題,可以很快得找出非法存取數據的時間、內容以及相關的人。從軟體工程的角度上看,目前通過存取控制、數據加密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保護是不夠的。因此,作為重要的補充手段,審計方式是安全的資料庫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資料庫系統的最後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線。

⑨ 資料庫安全的概念是什麼一般影響資料庫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資料庫安全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系統運行安全,系統運行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脅如下,一些網路不法分子通過網路,區域網等途徑通過入侵電腦使系統無法正常啟動,或超負荷讓機子運行大量演算法,並關閉cpu風扇,使cpu過熱燒壞等破壞性活動; 第二層是指系統信息安全,系統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脅如下,黑客對資料庫入侵,並盜取想要的資料。資料庫系統的安全特性主要是針對數據而言的,包括數據獨立性、數據安全性、數據完整性、並發控制、故障恢復等幾個方面。
資料庫安全的防護技術有:資料庫加密(核心數據存儲加密)、資料庫防火牆(防漏洞、防攻擊)、數據脫敏(敏感數據匿名化)等。(來自網路)
安華金和針對於資料庫安全的防護技術全部擁護,並且在政府、金融、社保、能源、軍工、運營商、教育、醫療、企業等各行業樹立多個標桿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