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oracle資料庫發展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oracle資料庫發展史

發布時間: 2022-10-20 22:20:12

資料庫的發展簡史

資料庫技術是本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門信息管理自動化的新興學科,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發展,在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數據處理越來越佔主導
地位,資料庫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產物。數據管理是資料庫的核心任務,內容包括對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儲存、檢索和維護。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資料庫技術也不斷地發展。從數據管理的角度看,資料庫技術到目前共經歷了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和資料庫系統階段。
A.人工管理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是指計算機誕生的初期(即20世紀50年代後期之前),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從硬體看,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從軟體看,沒有操作系統和管理數據的軟體,數據處理方式是批處理。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不保存
該時期的計算機主要應用於科學計算,一般不需要將數據長期保存,只是在計算某一課題 時將數據輸入,用完後不保存原始數據,也不保存計算結果。
2. 沒有對數據進行管理的軟體系統
程序員不僅要規定數據的邏輯結構,而且還要在程序中設計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輸出方式等。因此程序中存取數據的子程序隨著存儲的改變而改變,數據與程序不具有一致性。
3. 沒有文件的概念
數據的組織方式必須由程序員自行設計。
4. 一組數據對應於一個程序,數據是面向應用的
即使兩個程序用到相同的數據,也必須各自定義、各自組織,數據無法共享、無法相互利用和互相參照,從而導致程序和程序之間有大量重復的數據。
B.文件系統階段
文件系統階段是指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而且還大量用於管理數據的階段(從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體方面,外存儲器有了磁碟、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在軟體方面,操作系統中已經有了專門用於管理數據的軟體,稱為文件系統。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需要長期保存在外存上供反復使用
由於計算機大量用於數據處理,經常對文件進行查詢、修改、插入和刪除等操作,所以數據需要長期保留,以便於反復操作。
2. 程序之間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操作系統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訪問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數據之間有了數據存取的介面,程序可以通過文件名和數據打交道,不必再尋找數據的物理存放位置,至此,數據有了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區別,但此時程序和數據之間的獨立性尚還不充分。
3. 文件的形式已經多樣化
由於已經有了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文件也就不再局限於順序文件,還有了索引文件、鏈表文件等,因而,對文件的訪問可以是順序訪問,也可以是直接訪問。
4. 數據的存取基本上以記錄為單位

⑵ 資料庫oracle簡介

Oracle Database,又名Oracle RDBMS,或簡稱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它是在資料庫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產品。可以說Oracle資料庫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系統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適用於各類大、中、小、微機環境。它是一種高效率、可靠性好的 適應高吞吐量的資料庫解決方案。

ORACLE資料庫系統是美國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資料庫為核心的一組軟體產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戶/伺服器(CLIENT/SERVER)或B/S體系結構的資料庫之一。ORACLE資料庫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作為一個通用的資料庫系統,它具有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作為一個關系資料庫,它是一個完備關系的產品;作為分布式資料庫它實現了分布式處理功能。

特點

1、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2]

1)數據的大量性

2)數據的保存的持久性

3)數據的共享性

4)數據的可靠性

2、完備關系的產品:

1)信息准則---關系型DBMS的所有信息都應在邏輯上用一種方法,即表中的值顯式地表示;

2)保證訪問的准則

3)視圖更新准則---只要形成視圖的表中的數據變化了,相應的視圖中的數據同時變化

4)數據物理性和邏輯性獨立准則

3、分布式處理功能:

ORACLE資料庫自第5版起就提供了分布式處理能力,到第7版就有比較完善的分布式資料庫功能了,一個ORACLE分布式資料庫由oraclerdbms、sql*Net、SQL*CONNECT和其他非ORACLE的關系型產品構成。

4、用ORACLE能輕松的實現數據倉庫的操作。

這是一個技術發展的趨勢,不在這里討論。

優點

■ 可用性強

■ 可擴展性強

■ 數據安全性強

■ 穩定性強

⑶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歷史

數據模型是資料庫技術的核心和基礎,因此,對資料庫系統發展階段的劃分應該以數據模型的發展演變作為主要依據和標志。按照數據模型的發展演變過程,資料庫技術從開始到如今短短的30年中,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是網狀和層次資料庫系統,第二代是關系資料庫系統,第三代是以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為主要特徵的資料庫系統。資料庫技術與網路通信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技術、並行計算技術等相互滲透、有機結合,成為當代資料庫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徵。 第一代資料庫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層次和網狀資料庫系統。層次資料庫系統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製出的層次模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IMS。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資料庫系統語言協會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屬的資料庫任務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報告,被稱為DBTG報告。DBTG報告確定並建立了網狀資料庫系統的許多概念、方法和技術,是網狀資料庫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資料庫系統的實現技術不斷成熟,開發了許多商品化的資料庫系統,它們都是基於層次模型和網狀模型的。
可以說,層次資料庫是資料庫系統的先驅,而網狀資料庫則是資料庫概念、方法、技術的奠基者。 第二代資料庫系統是關系資料庫系統。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試驗室的研究員Edgar F. Codd發表了題為《大型共享資料庫數據的關系模型》的論文,提出了關系數據模型,開創了關系資料庫方法和關系資料庫理論,為關系資料庫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Edgar F. Codd於1981年被授予ACM圖靈獎,以表彰他在關系資料庫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
20世紀70年代是關系資料庫理論研究和原型開發的時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試驗室開發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學研製的Ingres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終於使關系資料庫從實驗室走向了社會,因此,人們把20世紀70年代稱為資料庫時代。20世紀80年代幾乎所有新開發的系統均是關系型的,其中涌現出了許多性能優良的商品化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等。這些商用資料庫系統的應用使資料庫技術日益廣泛地應用到企業管理、情報檢索、輔助決策等方面,成為實現和優化信息系統的基本技術。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料庫技術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領域對資料庫技術需求的迅速增長。這些新的領域為資料庫應用開辟了新的天地,並在應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數據管理的需求,推動了資料庫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1990年高級DBMS功能委員會發表了《第三代資料庫系統宣言》,提出了第三代資料庫管理系統應具有的三個基本特徵:
應支持數據管理、對象管理和知識管理。必須保持或繼承第二代資料庫系統的技術。必須對其他系統開放。

⑷ 誰知道oracle的發展歷史,請告訴下,謝謝

1977年埃里森花了1200美元,與兩位同事一道創辦了軟體系統工作室(ORACLE的前身),起初為另一家大公司提供定製軟體。ORALCE的成功與其說得益於過硬的技術開發,還不如說得益於埃里森高超的「傳福音」技術,他藉助一切場合向潛在的用戶傳播技術的福音,告訴他們ORALCE研發的關系資料庫將是人人都需要的技術。埃里森給了商業世界裡的完美主義者以一記重擊:沒有速度的品質主義者不僅不能取勝,還有可能滅亡。

「矽谷壞小子」拉里·埃里森的創富故事打破了兩個神話:首先,矽谷並不是一個少年人通吃天下的科技天堂,埃里森1977年創辦ORACLE的前身公司時已33歲,他的成功更是在40歲以後;其次,在取得經營成功的諸多因素中,堅持品質主義並不一定能成功,三流的品質但一流的發展速度,有可能帶來巨大成功,一流品質三流速度帶來的則可能是滅亡。
埃里森喜歡將自己置於極速之中。他騎自行車經過鐵軌時不願減速,結果猛地被撞倒,手肘部位造成的粉碎性骨折猶如被巨大殺傷力的步槍擊中一般;為了體驗海上沖浪的快感,他在洶涌的巨浪中被推向海底,使鎖骨及三根肋骨被撞斷,後來依靠自己的意志游到岸邊揀回了性命。
對埃里森來說,生活是一場永遠沒有終結的競賽。他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在任何時間,與任何人比賽。他的爭強好勝的個性也是ORACLE公司的個性。在不顧一切、甚至不計後果地提升發展速度的同時,ORACLE以攻擊同類公司著稱。埃里森常常津津樂道的是一句成吉思汗的名言:僅僅成功是不夠的,其他人必須失敗。
如果說埃里森有什麼經商理念的話,那會簡單得出奇:就是取勝。至於如何取勝,如何成功,那都是第二位的。為了取勝,他可以不顧一切往前沖。
1977年埃里森花了1200美元,與兩位同事一道創辦了軟體系統工作室(ORACLE的前身),起初為另一家大公司提供定製軟體。但埃里森希望開發出一種屬於自己的軟體,並通過銷售這種軟體賺錢。機會在不久後被他捕捉到:他從IBM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中找到了他想要開發的產品——一種基於關系技術的新型資料庫軟體,這種軟體如果研發出來,將大大提升資料庫的信息查詢能力,這會給計算機資料庫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自主創業前的埃里森稱不上成功,換過很多份工作的他,在工作上就像他在學習和婚姻上一樣,很難證明自己有長久獲取成功的能力。30歲時第一次婚姻破裂之際,散漫慣了的埃里森忽然間深信自己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但這種自信沒能說服與他共同生活7年但缺乏安全感的妻子留下來。
埃里森就讀過三所大學卻無法獲得一個學位,因為拒絕傳統智慧讓他無法堅持完學業——他覺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變通,而不是為了讓思維受到束縛。離開大學後埃里森依靠自學的編程知識先後在多家軟體公司打拚求生,但又沒法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
當矽谷里的大齡青年埃里森終於決心不再依靠打工糊口,而是自己創辦一家公司時,他的動機很簡單:為了不必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必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共事。他也不想再僅僅做一把被僱用的槍。
促使埃里森走向成功、日後成為巨富的,是他非主流的智慧,以及超越自卑、出人頭地的內在願望——作為一個沒有父親的私生子,他需要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在他的公司,充斥著從大學校園招來的聰明而又自大的年輕人。埃里森通過給他們施加壓力,並調動他們的貪婪本性,來贏取成功。
他信奉弗洛伊德的一句話:生命中惟一重要的事情是愛情和工作。在愛情方面,他難以更改花花公子本色,而在工作方面,他則是一個專注的狂人,干起活來全力以赴,並希望公司里的每一個人都像他那樣賣命地工作。
當ORACLE開發新一代關系資料庫軟體時,一款擁有類似技術的軟體INGRES已走在前面,運行可靠性及速度遠超ORACLE,另外,當時占據著最龐大市場份額並擁有極高增長速度的軟體廠商是CULLINET。但雄心勃勃的埃里森不懼怕這些,他一心想的是如何佔領市場,如何將軟體業老大CULLINET壓倒,如何置INGRES於死地。
埃里森懂得搶先佔領市場的重要性:研製產品並將其賣出去是最主要的事情。其餘的事情都不重要。他的公司發展策略是:拚命向前沖,拚命兜售ORACLE的產品,擴大其市場佔有率。
ORALCE的成功與其說得益於過硬的技術開發,還不如說得益於埃里森高超的「傳福音」技術,他藉助一切場合向潛在的用戶傳播技術的福音,告訴他們ORALCE研發的關系資料庫將是人人都需要的技術。
埃里森既是一個羞怯者,同時也是一個有著旺盛精力及極強自我表現慾望的人。他完美的口才及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使其成為一個超級推銷員。經過他的強力推銷,在技術上還遠稱不上可靠的早期ORACLE軟體,成為眾多客戶認購的產品。
盡管他的公司最初十多年發展中被認為是對客戶不負責任的典型,埃里森本人也似乎一心只想著如何做大公司,客戶存在的意義僅僅在於它們是財源,但ORACLE仍以偏執於發展速度的策略證明,擁有普通技術但市場銷售能力一流的公司,將戰勝擁有一流技術而市場銷售能力平平的公司。
他每年給公司制定出增長100%的目標——100%這個數字是令他著迷的魔咒。這個增長率高於80年代任何一家其他公司。除了埃里森之外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無法實現的荒唐目標。但埃里森毫不含糊地堅持:這不僅僅是「試一試」的目標,這是承諾,必須完成,哪怕業績離目標只有5%的差距,銷售人員等待的也將不是好結果。
他培養了一批狼性十足的銷售人員。這些人員的貪婪和競爭本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繼而轉化為不可思議的戰鬥力,最終轉化為不可思議的業績。ORACLE的銷售部門不是一個「懦夫呆的地方」,它是一個競技場。瘋狂追逐勝利的瘋子在ORACLE成為吃香的人,發揮平常的人則不受待見,甚至被迫卷鋪蓋走人。
近乎瘋狂的高目標一次次導致了奇跡的產生。ORACLE在成立的最初12年中,有11年軟體銷售額實現了100%以上的增長幅度。公司從第一年的4名員工、幾十萬美元的收入起家,突飛猛進到1989年的4148名員工、年銷售額達5.83億美元。90年代初期經過一陣混亂和調整後,90年代中期以後ORACLE繼續高速發展,成為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
速度偏執狂ORACLE隨著自身的崛起,也將更注重質量的資料庫軟體INGRES,以及80年代大型軟體公司CULLINET,PC機資料庫大型廠商Ashton-Tate等等對手一舉趕出了商業競技場。當奠定了自己的市場地位後,ORACLE回過頭來提升軟體質量,使得自己擺脫昔日那個為了快速發展不顧一切而令用戶叫苦不迭的暴發戶軟體商形象。
埃里森給了商業世界裡的完美主義者以一記重擊:沒有速度的品質主義者不僅不能取勝,還有可能滅亡。速度就是生命。

oracle發展歷史
1.1977年6月,larry ellison與bob miner和ed oates在矽谷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的計算機公司,第一位員工bruce scott加盟進來。
2.1979年,sdl更名為關系軟體有限公司。
3.1983年,rsi再次更名為 oracle。oracle從此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
4.1979年的夏季發布了可用於dec公司的pdp-11計算機上的商用 oracle產品。
5.1983年3月,rsi發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歷盡艱辛用c語言重新寫就這一版本。
6.1984年10月,oracle發布了第4版產品。產品的穩定性得到了一定的增強。
7.在1985年,oracle發布了5.0版,這個版本算得上是oracle資料庫的穩定版本。這也是首批可以在client/server模式下運行的的rdbms產品。
8.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以每股15美元公開上市,當日以20.75美元收盤,公司市值2.7億美元。
9.oracle第6版於1988年發布,引入了行級鎖、聯機熱備份功能,使資料庫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創建聯機的備份,這極大地增強了可用性。
10.1992 年6月,第七版推出,增加了許多新的性能特性:分布式事務處理功能、增強的管理功能、用於應用程序開發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
11.1997年6月,oracle第八版發布。oracle8支持面向對象的開發及新的多媒體應用,這個版本也為支持internet、網路計算等奠定了基礎。
12.1998年9月,oracle公司正式發布oracle 8i。
13.在2001年6月的oracle openworld大會中,oracle發布了oracle 9i。
14.2003年9月8日,舊金山舉辦的oracle world大會上,ellison宣布下一代資料庫產品為「oracle 10g」, 最大的特性就是加入了網格計算的功能。
15.2007年11月,oracle 11g正式發布,功能上大大加強,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等多項創新。

Oracle公司的歷史發展
http://wenku..com/view/b8bf3fbf1a37f111f1855bdc.html

⑸ oracle是什麼意思

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
1、它是在資料庫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產品。可以說Oracle資料庫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系統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適用於各類大、中、小、微機環境。它是一種高效率、可靠性好的適應高吞吐量的資料庫解決方案。
2、ORACLE通常應用於大型系統的資料庫產品。ORACLE資料庫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作為一個通用的資料庫系統,它具有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作為一個關系資料庫,它是一個完備關系的產品;作為分布式資料庫它實現了分布式處理功能。
3、Oracle資料庫是數據的物理存儲。這就包括(數據文件ORA或者DBF、控制文件、聯機日誌、參數文件)。其實Oracle資料庫的概念和其它資料庫不一樣,這里的資料庫是一個操作系統只有一個庫。可以看作是Oracle就只有一個大資料庫。

⑹ Oracle資料庫開發基礎教程的目錄

第1章Oracle基礎1
1.1關系資料庫概述1
1.1.1目前主流的兩類關系資料庫1
1.1.2關系資料庫的基本資料庫
對象1
1.2Oracle簡介2
1.2.1Oracle的發展簡史2
1.2.2Oracle的特點2
1.2.3Oracle的工作模式2
1.3安裝與配置Oracle3
1.3.1安裝Oracle的環境需求3
1.3.2Oracle的安裝工具3
1.3.3Oracle伺服器的安裝與配置3
1.3.4Oracle客戶端的安裝8
1.3.5為客戶端配置網路服務連接9
1.4Oracle的常用工具11
1.4.1企業管理器11
1.4.2SQLPlus12
1.4.3SQLPlusWorksheet13
1.5Oracle常用對象的創建與管理14
1.5.1Oracle表空間與常用
對象簡介14
1.5.2數據表14
1.5.3數據完整性約束16
1.5.4索引的管理17
1.5.5視圖的管理與使用18
1.5.6存儲過程與觸發器19
1.6Oracle的數據類型20
1.6.1數據類型的分類20
1.6.2字元數據類型20
1.6.3數字數據類型21
1.6.4日期數據類型21
1.6.5其他數據類型21
1.7SQL語言基礎22
1.7.1基本的SELECT查詢22
1.7.2用WHERE子句設定數據
篩選條件23
1.7.3用ORDERBY子句排序
結果集23
1.7.4多表連接查詢24
1.7.5用UNION子句連接兩個
結果集24
1.7.6統計函數24
1.7.7用GROUPBY子句分組
統計數據25
1.7.8使用子查詢25
1.7.9用INSERT語句向表中
插入數據26
1.7.10用UPDATE語句修改表中
的數據26
1.7.11用DELETE語句刪除表中
的數據27
1.8PL/SQL簡介27
1.8.1PL/SQL的基本特性27
1.8.2在PL/SQL中使用SELECT27
1.8.3PL/SQL中的常用SQL函數28
1.8.4游標29
1.8.5PL/SQL中的子程序30
1.9Oracle的安全性管理31
1.9.1用戶31
1.9.2角色32
1.9.3概要文件33
1.10Oracle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34
1.10.1Oracle資料庫備份簡介34
1.10.2EXP命令與IMP命令34
1.11Oracle與高級語言37
1.11.1使用ADO連接Oracle37
1.11.2使用Oracle的專有介面
連接Oracle38
1.12小結38
第2章考勤管理系統39
2.1系統設計39
2.1.1系統的設計目標39
2.1.2設計思想39
2.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39
2.2資料庫設計40
2.2.1資料庫需求分析40
2.2.2資料庫結構設計41
2.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44
2.3.1創建考勤類型表44
2.3.2創建員工表45
2.3.3創建考勤管理表45
2.4設計系統的界面46
2.4.1窗口的設計46
2.4.2菜單的設計51
2.5系統的編程實現52
2.5.1員工信息的管理模塊53
2.5.2考勤類型的設定模塊57
2.5.3員工考勤信息手工錄入模塊61
2.5.4經考勤機生成並處理過的
考勤信息導入模塊64
2.5.5員工出勤情況統計報表
生成模塊66
2.5.6資料庫維護模塊69
2.6系統的測試運行70
2.7小結73
第3章費用收繳管理系統74
3.1系統設計74
3.1.1系統的設計目標74
3.1.2設計思想74
3.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74
3.2資料庫設計75
3.2.1資料庫需求分析76
3.2.2資料庫結構設計76
3.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80
3.3.1收費員信息表80
3.3.2收費員任務表81
3.3.3燃氣價格表82
3.3.4預存款表82
3.3.5居民區信息表83
3.3.6住戶信息表83
3.3.7收繳情況表84
3.4設計系統的界面86
3.4.1窗口的設計86
3.4.2菜單的設計93
3.5系統的編程實現94
3.5.1住戶信息管理模塊94
3.5.2收費員所轄范圍及收費
任務設定模塊99
3.5.3燃氣價格管理模塊103
3.5.4住戶預存款管理模塊104
3.5.5收費情況錄入模塊107
3.5.6查詢及報表模塊112
3.5.7資料庫維護模塊115
3.6系統的測試運行117
3.7小結119
第4章倉庫管理系統120
4.1系統設計120
4.1.1系統的設計目標120
4.1.2設計思想120
4.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120
4.2資料庫設計121
4.2.1資料庫需求分析121
4.2.2資料庫結構設計122
4.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125
4.3.1物品表125
4.3.2提貨部門表126
4.3.3入庫單表127
4.3.4出庫單表127
4.3.5物品庫存表128
4.4設計系統的界面129
4.4.1窗口的設計129
4.4.2菜單的設計135
4.4.3數據窗口的設計136
4.5系統的編程實現141
4.5.1倉庫物品設定模塊142
4.5.2提貨部門設定模塊144
4.5.3物品出庫模塊145
4.5.4查詢及作廢出庫單模塊149
4.5.5出庫單匯總查詢模塊152
4.5.6物品庫存查詢模塊153
4.5.7單品明細賬查詢模塊154
4.5.8數據維護模塊156
4.6系統的測試運行157
4.7小結160
第5章人事管理系統161
5.1系統設計161
5.1.1系統的設計目標161
5.1.2設計思想161
5.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162
5.2資料庫設計162
5.2.1資料庫需求分析162
5.2.2資料庫結構設計164
5.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168
5.3.1系統用戶表168
5.3.2員工資料表169
5.3.3部門資料表170
5.3.4崗位資料表170
5.3.5狀態資料表171
5.3.6員工調動記錄表172
5.3.7員工狀態調整記錄表172
5.4設計系統的界面174
5.4.1窗口的設計174
5.4.2菜單的設計180
5.4.3數據窗口的設計181
5.5系統的編程實現186
5.5.1用戶及許可權管理模塊187
5.5.2基本資料管理模塊190
5.5.3錄用新員工模塊192
5.5.4員工調動模塊193
5.5.5信息查詢模塊195
5.6系統的測試運行199
5.7小結204
第6章論壇系統205
6.1系統設計205
6.1.1系統的設計目標205
6.1.2設計思想205
6.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205
6.2資料庫設計206
6.2.1資料庫需求分析206
6.2.2資料庫結構設計207
6.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211
6.3.1用戶信息表211
6.3.2版面信息表212
6.3.3等級稱號表213
6.3.4內容信息表213
6.3.5改動記錄表214
6.4系統頁面的編程實現217
6.4.1論壇首頁及用戶注冊
與登錄218
6.4.2版面管理222
6.4.3等級稱號管理226
6.4.4論壇內容的查詢發布
與管理230
6.4.5查詢內容改動記錄242
6.5系統的測試運行244
6.5.1建立運行的環境244
6.5.2系統測試245
6.6小結248
第7章采購訂單管理系統249
7.1系統設計249
7.1.1系統的設計目標249
7.1.2設計思想249
7.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249
7.2資料庫設計250
7.2.1資料庫需求分析250
7.2.2資料庫結構設計251
7.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254
7.3.1用戶信息表254
7.3.2供應商信息表255
7.3.3商品信息表256
7.3.4采購訂單表頭表256
7.3.5采購訂單明細表257
7.4系統頁面的編程實現258
7.4.1首頁及用戶登錄259
7.4.2用戶管理263
7.4.3供應商管理266
7.4.4商品管理269
7.4.5訂單錄入272
7.4.6訂單查詢列印278
7.4.7密碼修改284
7.5系統的測試運行287
7.5.1建立運行的環境287
7.5.2系統測試287
7.6小結290
第8章招聘求職管理系統291
8.1系統設計291
8.1.1系統的設計目標291
8.1.2設計思想291
8.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291
8.2資料庫設計292
8.2.1資料庫需求分析292
8.2.2資料庫結構設計293
8.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298
8.3.1個人用戶資料表298
8.3.2企業用戶資料表299
8.3.3求職信息表300
8.3.4招聘信息表301
8.3.5交流意向信息表301
8.4系統頁面的編程實現302
8.4.1系統首頁及用戶注冊303
8.4.2用戶資料修改311
8.4.3信息發布317
8.4.4信息搜索及意向投遞320
8.4.5用戶自有信息管理324
8.5後台數據管理程序的編制331
8.6系統的測試運行333
8.6.1建立運行的環境333
8.6.2系統測試333
8.6.3後台數據維護程序測試335
8.7小結336
第9章供求信息發布系統337
9.1系統設計337
9.1.1系統的設計目標337
9.1.2設計思想337
9.1.3系統功能模塊劃分337
9.2資料庫設計338
9.2.1資料庫需求分析338
9.2.2資料庫結構設計339
9.3資料庫對象的創建342
9.3.1用戶資料表342
9.3.2版面資料表343
9.3.3供求信息表343
9.3.4回復信息表344
9.4系統頁面的編程實現345
9.4.1系統首頁及用戶注冊348
9.4.2用戶資料修改356
9.4.3信息發布359
9.4.4信息搜索及回復360
9.4.5自有信息管理365
9.5後台版面管理程序的編制367
9.6系統的測試運行370
9.6.1建立運行的環境370
9.6.2系統測試371
9.6.3後台數據維護程序測試374
9.7小結375
……

⑺ Oracle一般有哪些版本各個版本有什麼區別

1977年,Larry Ellison、Bob Miner和Ed Oates等人組建了Relational軟體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 Inc.,RSI)。他們決定使用C語言和SQL界面構建一個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RDBMS),並很快發布了第一個版本(僅是原型系統)。

1979年,RSI首次向客戶發布了產品,即第2版。該版本的RDBMS可以在裝有RSX-11操作系統的PDP-11機器上運行,後來又移植到了DEC VAX系統。

1983年,發布的第3個版本中加入了SQL語言,而且性能也有所提升,其他功能也得到增強。與前幾個版本不同的是,這個版本是完全用C語言編寫的。同年,RSI更名為Oracle Corporation,也就是今天的Oracle公司。

1984年,Oracle的第4版發布。該版本既支持VAX系統,也支持IBM VM操作系統。這也是第一個加入了讀一致性(Read-consistency)的版本。

1985年,Oracle的第5版發布。該版本可稱作是Oracle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因為它通過SQL*Net引入了客戶端/伺服器的計算機模式,同時它也是第一個打破640KB內存限制的MS-DOS產品。

1988年,Oracle的第6版發布。該版本除了改進性能、增強序列生成與延遲寫入(Deferred Writes)功能以外,還引入了底層鎖。除此之外,該版本還加入了PL/SQL和熱備份等功能。這時Oracle已經可以在許多平台和操作系統上運行。

1991年,Oracle RDBMS的6.1版在DEC VAX平台中引入了Parallel Server選項,很快該選項也可用於許多其他平台。

1992年,Oracle 7發布。Oracle 7在對內存、CPU和I/O的利用方面作了許多體系結構上的變動,這是一個功能完整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在易用性方面也作了許多改進,引入了SQL*DBA工具和database角色。

1997年,Oracle 8發布。Oracle 8除了增加許多新特性和管理工具以外,還加入了對象擴展(Object Extension)特性。

2001年,Oracle 9i release 1發布。這是Oracle 9i的第一個發行版,包含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等新功能。

2002年,Oracle 9i release 2發布,它在release 1的基礎上增加了集群文件系統(Cluster File System)等特性。

2004年,針對網格計算的Oracle 10g發布。該版本中Oracle的功能、穩定性和性能的實現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007年年7月12日,甲骨文公司推出的最新資料庫軟體Oracle 11g,Oracle 11g有400多項功能,經過了1500萬個小時的測試,開發工作量達到了3.6萬人/月。相對過往版本而言,Oracle 11g具有了與眾不同的特性。

⑻ oracle是什麼

Oracle,僅次於微軟的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
Oracle雖然規模很大,但名聲不像微軟、IBM那樣顯赫,很多非計算機專業的在校學生不知道Oracle是何物。但是如果你是一位想在畢業後進入IT行業的學生,那麼,你必須知道什麼是Oracle。

首先,Oracle是一家軟體公司。這家1977成立於加利福尼亞的軟體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推出關系型數據管理系統(RDBMS)的公司。現在,他們的RDBMS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操作環境:Windows NT、基於UNIX系統的小型機、IBM大型機以及一些專用硬體操作系統平台。事實上,Oracle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RDBMS供應商,並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信息處理軟體供應商。現在,Oracle是僅次於微軟公司的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2000年的銷售額為101億美元。現在Oracle在世界范圍內大約聘用了4萬3千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在美國本土有2萬1千名。有趣的是,即使在美國本土,Oracle的技術人員(主要是程序員)中有40%是印度人,中國人是第二多的,其次才是美國人。

⑼ oracle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與Bob Miner和Ed Oates在矽谷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計算機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個時候,32歲的Larry Ellison,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輟學生,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公司創立之初,Miner是總裁,Oates為副總裁,而Ellison,因為一個合同的事情,還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沒多久,第一位員工Bruce Scott(用過ORACLE資料庫軟體的人都知道有個Scott用戶的吧?沒錯,就是這個Scott,至於Scott用戶的密碼Tiger,那是Scott養的貓的名字, Oracle也一直沒有忘記她的第一位程序員)加盟進來,在Miner和Oates有些厭倦了那種合同式的開發工作後,他們決定開發通用軟體,不過們還不知道自己能開發出來什麼樣的產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 考特的那篇著名的論文連同其他幾篇相關的文章並推薦Ellison和Miner也閱讀一下。Ellison和Miner預見到資料庫軟體的巨大潛力(跟著IBM走,沒錯),於是,SDL開始策劃構建可商用的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

根據Ellison和Miner他們在前一家公司從事的一個由中央情報局投資的項目代碼,他們把這個產品命名為ORACLE。因為他們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釋有「神諭, 預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為關系軟體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畢竟「軟體開發實驗室」不太像一個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產品,RSI再次更名為ORACLE。Oracle從此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

RSI在1979年的夏季發布了可用於DEC公司的PDP-11計算機上的商用ORACLE產品,這個資料庫產品整合了比較完整的SQL實現,其中包括子查詢、連接及其他特性。出於市場策略,公司宣稱這是該產品的第二版,但卻是實際上的第一版。這就是Oracle這種「要命」的市場策略,事實上,這種策略有時候也是非常成功的。

1983年3月,RSI發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歷盡艱辛用C語言重新寫就這一版本。(說老實話,太佩服這兩個大牛了,為什麼一直沒多少媒體宣傳這兩個人呢,懷疑Miner簡直就是「少林老僧」般的人物。)要知道,C語言當時推出不久,用它來寫ORACLE軟體也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很快就證明了這樣做是多麼的正確:C編譯器便宜而又有效,還有很好的移植性。從現在起,ORACLE產品有了一個關鍵的特性:[可移植性]。同樣是1983年,IBM發布了姍姍來遲的Database 2(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麼說,ORACLE已經佔取了先機。

在開發第三版還沒有結束的時候,Scott離開了ORACLE。當時用C語言改寫ORACLE的壓力很大,無休止的軟體調試終於讓Scott不堪重負,選擇了一走了之。把剩下的重擔交給了Miner一個人。在出售了自己的%4的股票之後,Scott 後來創建了Gupta公司(現更名為Centura Software)和PointBase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純Java嵌入式資料庫),都是開發和資料庫相關的產品。多年後有人問到他的%4的ORACLE股票的時候,Scott,這個曾經給ORACLE寫出第一行代碼的技術高手,也只能報以一笑了。如果能堅持下來,那是一筆幾億美金的財富。不過當時的Scott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他只是太累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公司研發由Miner獨力承擔。Miner視金錢如無物,為人低調,和Ellison的鋒芒必露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公司里,大家一致認為他是老好人,他也深受員工愛戴。Ellison是公司的大腦,Miner則當之無愧的成為公司的心臟。他是個沉默的英雄,正如Steve Jobs背後的Steve Wozniak一樣。

1984年10月,ORACLE發布了第4版產品。產品的穩定性總算得到了得到了一定的增強,用Miner的話說,達到了「工業強度」。

在1985年,ORACLE發布了5.0版。有用戶說,這個版本算得上是ORACLE資料庫的穩定版本。這也是首批可以在Client/Server模式下運行的的RDBMS產品,在技術趨勢上,ORACLE資料庫始終沒有落後。

那是在1985年,當時曾經的最大的獨立軟體公司Cullinet(主要銷售網狀資料庫)已經如流星般隕落。ORACLE的主要競爭對手是Ingres資料庫。Ingres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誕生,主要的設計者是當時鼎鼎大名的Michael Stonebraker教授。可以說Ingres資料庫軟體是上個世紀80年代技術上最好的資料庫,Ingres市場分額的快速增長已經給ORACLE早成了很大的壓力。巧的是,這個時候,IBM公司再一次伸出「上帝之手」。

Ingres使用的是Stonebraker 發明的QUEL(Query Language))的查詢技術,這和IBM的SQL大不相同。在某些地方QUEL甚至要優於SQL。IBM當時擔心Ingres把QUEL變成標准會對自己不利。經過一番衡量,決定把自己的SQL提交給資料庫標准委員會。而Stonebraker教授可不打算把QUEL提交給資料庫標准委員會,學院派的他認為這麽做實際上是扼殺了創新精神。可以看出,學院派,大都會把事情搞雜。

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以每股15美元公開上市,當日以20.75美元收盤,公司市值2.7億美元。3月13日,微軟以每股21美元的發行價上市,以28美元收市,公司市值達到7億美元。遠遠超過了ORACLE。成功的光環的微軟和蓋茨遮蓋住了ORACLE和Ellison的光芒,可能這也是Ellison敵視微軟的開始。

ORACLE第6版於1988年發布。由於過去的版本在性能上屢受詬病,Miner帶領著工程師對資料庫核心進行了重新的改寫。引入了行級鎖(row-level locking)這個重要的特性,也就是說,執行寫入的事務處理只鎖定受影響的行,而不是整個表。這個版本引入了還算不上完善的PL/SQL(Proceral Language extension to SQL)語言。第6版還引入了聯機熱備份功能,使資料庫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創建聯機的備份,這極大地增強了可用性。

在第六版剛發布之後,很多迫不及待開始使用的用戶就怨聲載道。這是個根本就沒有測試好就進行發布的產品(也怪Ellison,大話總要說在前頭,只好自嘗苦果)。用戶開始對ORACLE大肆抨擊,ORACLE的一些對手也開始落井下石,針對ORACLE產品的一些弱點進行攻擊。

噩夢延續到ORACLE第七版的推出而結束。這個公司已經空談了好幾年的新版本(一度被譏諷為不過是Ellison的故計重施而已),直到1992年6月才終於閃亮登場,這一次公司吸取了第六版匆忙上市的教訓,聽取了用戶的多方面的建議,並集中力量對新版本進行了大量而細致的測試。該版本增加了許多新的性能特性:分布式事務處理功能、增強的管理功能、用於應用程序開發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

ORACLE 第七版是ORACLE真正出色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版本的出現真是好時機,當時Sybase公司的資料庫已經占據了不少份額,ORACLE藉助這一版本的成功,一具擊退了咄咄逼人的Sybase。公司的銷售人員這次算到了給用戶兌現空頭許諾的時候。公司經過兩三年的治理,終於擺脫了種種麻煩,重新開始健康發展,銷售額也從92年的15億美元變為四年後的42億美元。

1997年6月,ORACLE第八版發布。ORACLE8支持面向對象的開發及新的多媒體應用,這個版本也為支持Internet、網路計算等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一版本開始具有同時處理大量用戶和海量數據的特性。

1998年9月,ORACLE公司正式發布ORACLE 8i。「i」代表Internet,這一版本中添加了大量為支持Internet而設計的特性。這一版本為資料庫用戶提供了全方位的Java支持。ORACLE 8i成為第一個完全整合了本地Java運行時環境的資料庫,用Java就可以編寫ORACLE的存儲過程。對,Java,只要是能夠打擊微軟的武器,ORACLE都要派上用場。

在2001年6月的ORACLE OpenWorld大會中,ORACLE發布了ORACLE 9i。在ORACLE 9i的諸多新特性中,最重要的就是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RAC)了。說起ORACLE集群伺服器,早在第五版的時候,ORACLE就開始開發ORACLE並行伺服器(ORACLE Parallel Server ,OPS),並在以後的版本中逐漸的完善了其功能,不過,嚴格來說,盡管OPS算得上是個集群環境,但是並沒有體現出集群技術應有的優點。

2003年9月8日,舊金山舉辦的ORACLE World大會上,Ellison宣布下一代資料庫產品為「ORACLE 10g」。ORACLE應用伺服器10g(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10g)也將作為甲骨文公司下一代應用基礎架構軟體集成套件。「g」代表「grid ,網格」。這一版的最大的特性就是加入了網格計算的功能。(Oracle絕對是造概念的能手,只要是能引領出新的賣點,出些新概念,也是值得的)。

最近兩年,Oracle先後又收購了People soft(103億$), BEA(80多億$),還有Sibel之類的就不說了。通過收購,實力大增。

2007年11月,Oracle 11g正式發布,功能上大大加強。11g是甲骨文公司30年來發布的最重要的資料庫版本,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等多項創新。大幅提高了系統性能安全性,全新的Data Guard最大化了可用性,利用全新的高級數據壓縮技術降低了數據存儲的支出,明顯縮短了應用程序測試環境部署及分析測試結果所花費的時間,增加了RFID Tag、DICOM醫學圖像、3D空間等重要數據類型的支持,加強了對Binary XML的支持和性能優化。

從Oracle的發展來看,它的市場策略直接引導著公司的發展。與別的公司有很大的不同。

⑽ Oracle資料庫概述及特點

Oracle資料庫概述及特點

Oracle Database,又名Oracle RDBMS,或簡稱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到目前仍在資料庫市場上佔有主要份額。勞倫斯·埃里森和他的朋友,之前的同事Bob Miner和Ed Oates在1977年建立了軟體開發實驗室咨詢公司(SDL,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ORACLE資料庫概論

ORACLE資料庫系統是美國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資料庫為核心的一組軟體產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戶/伺服器(CLIENT/SERVER)或B/S體系結構的資料庫之一。比如SilverStream就是基於資料庫的`一種中間件。

ORACLE資料庫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作為一個通用的資料庫系統,它具有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作為一個關系資料庫,它是一個完備關系的產品;作為分布式資料庫它實現了分布式處理功能。但它的所有知識,只要在一種機型上學習了ORACLE知識,便能在各種類型的機器上使用它。

Oracle資料庫最新版本為Oracle Database 12c。Oracle資料庫12c 引入了一個新的多承租方架構,使用該架構可輕松部署和管理資料庫雲。此外,一些創新特性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使用率和靈活性,如Oracle Multitenant可快速整合多個資料庫,而Automatic Data Optimization和Heat Map能以更高的密度壓縮數據和對數據分層。這些獨一無二的技術進步再加上在可用性、安全性和大數據支持方面的主要增強,使得Oracle資料庫12c 成為私有雲和公有雲部署的理想平台。

ORACLE資料庫特點

1、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

1)數據的大量性

2)數據的保存的持久性

3)數據的共享性

4)數據的可靠性

2、完備關系的產品:

1)信息准則---關系型DBMS的所有信息都應在邏輯上用一種方法,即表中的值顯式地表示;

2)保證訪問的准則

3)視圖更新准則---只要形成視圖的表中的數據變化了,相應的視圖中的數據同時變化

4)數據物理性和邏輯性獨立准則

3、分布式處理功能:

ORACLE資料庫自第5版起就提供了分布式處理能力,到第7版就有比較完善的分布式資料庫功能了,一個ORACLE分布式資料庫由oraclerdbms、sql*Net、SQL*CONNECT和其他非ORACLE的關系型產品構成。

4、用ORACLE能輕松的實現數據倉庫的操作。

這是一個技術發展的趨勢,不在這里討論。

優點

■ 可用性強

■ 可擴展性強

■ 數據安全性強

■ 穩定性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