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料庫架構怎麼劃分
資料庫的架構,如果你不清楚怎麼劃分的話,說明你的技術還有待提高,可以查看一下相關的書本書名或者是自己看一看。
㈡ 資料庫結構
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資料庫是建立在國家層面上的資料庫,資料庫設計首先立足於國家能源政策和戰略制定的宏觀要求,還要結合油氣資源評價的工作特徵和各個評價項目及資源的具體情況。使用當前最流行和最成熟的資料庫技術進行資料庫的總體結構設計。
資料庫的設計以《石油工業資料庫設計規范》為指導標准,以《石油勘探開發數據》為設計基礎,借鑒前人的優秀設計理念和思路,參考國內外優秀的資源評價資料庫和油氣資源資料庫的設計技術優勢,結合本輪資源評價的具體特點,按照面向對象的設計和面向過程的設計相結合的設計方法,進行資料庫的數據劃分設計。
油氣資源評價資料庫要滿足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工作的常規油氣資源評價、煤層氣資源評價、油砂資源評價、油頁岩資源評價四個油氣資源評價的數據需求。進行資料庫具體數據內容設計。
並且,資料庫的設計要為油氣資源評價的快速、動態評價和遠程評價工作的需求保留足夠數據擴展介面,資料庫具有良好開放性、兼容性和可擴充性。
(一)數據劃分
資料庫內存放的數據將支持資源評價的整個過程。為了能更好地管理庫中數據,需要對整個過程中將用到的數據進行分類管理。具體分類方式如下(圖4-11):
圖4-11 數據分類示意圖
1.按照應用類型劃分
按照數據在資源評價過程中的應用類型劃分,可以劃分為基礎數據、參數數據和評價結果數據。
基礎數據是指從勘探生產活動及認識中直接獲取的原始數據,這些數據一般沒有經過復雜的處理和計算過程。如分析化驗數據、鑽井地質數據、盆地基礎數據等。這些數據是整個評價工作的基礎。
參數數據是指在評價過程中各種評價方法和軟體直接使用的參數數據。
評價結果數據是指資源評價中產生的各種評價結果數據,如資源量結果數據、地質評價結果數據等。
2.按照評價對象劃分
本次評價共分為大區、評價單元、計算單元三個層次,在研究中又使用了盆地、一級構造單元,在評價對象總體考慮中按照評價對象將數據劃分為大區、評價單元、計算單元等類型。
3.按照獲取方式劃分
按照獲取方式可以將數據分為直接獲取、研究獲取、間接獲取幾類。
4.按照存儲類型劃分
按照存儲類型可以將數據劃分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
結構化數據是指能夠用現有的關系資料庫系統直接管理的數據,進一步又可以分為定量數據和定性數據兩類。
非結構化數據是指不能用現有的關系資料庫系統直接管理和操作的數據,它必須藉助於另外的工具管理和操作。如圖件數據、文檔數據等。
庫中數據類型的劃分共分六個層次逐次劃分,包括:數據存儲類型→資源類型→評價對象→應用→獲取方式→數據特徵。
對於結構化存儲的數據在應用層分為三類:基礎數據、中間數據和結果數據,基礎數據中包含用於類比的基礎數據、用於統計分析的基礎數據和直接用於公式運算的基礎數據;結構化存儲的數據在獲取方式上可以繼續劃分,其中,用於公式運算的數據可以細化為專家直接錄入、由地質類比獲取、通過生產過程獲取、通過地質研究過程獲取及其他方式。中間數據可以從以下方式獲取:標准、統計、類比、參數的關聯。結果數據的獲取有兩種方式:公式運算結果和通過鑽井、地質、綜合研究等提交的文字報告。
對於非結構化存儲的數據在應用層分為兩類:圖形數據和文檔數據。
圖形數據在獲取方式上可以繼續劃分成四種方式:通過工程測量數據獲取(如地理圖件、井位坐標數據等)、通過地質研究過程獲取(如沉積相圖、構造區劃圖等)、由綜合研究獲取(如綜合評價圖等)、其他方式。
圖形數據在表現方式上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有坐標意義的圖形(如構造單元劃分圖、地理圖、井點陣圖等)、數值圖(如產烴率曲線圖、酐洛根熱降解圖等)和無坐標含義圖(如剖面圖)等。
文檔數據是指評價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報告、項目運行記錄等。
(二)資料庫結構
從業務需求上,根據數據用途、數據類型和數據來源,可將本次的油氣資源評價資料庫分為三級:基礎庫、參數庫、成果庫(圖4-12)。其結構如下:
圖4-12 資料庫結構示意圖
1.基礎庫
基礎庫是油氣資源評價工作的最基礎的原始數據,有實測數據(物探數據、測井數據、鑽井數據、開發數據等)、實驗數據和經驗數據等。
確定基礎數據實際上是一項涉及油田勘探、開發等領域的多學科的復雜工作,是油氣資源評價工作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在資料庫中的具體表現方式。在設計資料庫的過程中,需要與參數研究專家經過多次反復,才能最終確定基礎資料庫,確保基礎資料庫能滿足目前所有評價工作中計算的需要。
2.參數庫
參數庫用於存儲油氣資源評價工作所用到的參數數據,評價軟體,直接從參數庫中提取參數數據,用於計算。參數數據由基礎數據匯總而來,也可以由專家根據經驗直接得到。
本次評價中所涉及的參數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直接應用的參數;②通過標准或類比借用的參數;③通過研究過程或復雜的預處理得到的參數。
3.成果庫
成果庫用於存儲資源評價結果,包括各種計算結果、各種文檔、電子表格、圖片、圖冊等數據。
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採用分布式多層資料庫結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應用服務層、應用邏輯層和數據服務層。
資料庫體系結構如圖4-13所示。
圖4-13 體系結構結構圖
(1)應用服務層:應用服務層包含復雜的事務處理邏輯,應用服務層主要由中間件組件構成。中間件是位於上層應用和下層服務之間的一個軟體層,提供更簡單、可靠和增值服務。並且能夠實現跨庫檢索的關鍵技術。它能夠使應用軟體相對獨立於計算機硬體和操作系統平台,把分散的資料庫系統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為應用軟體系統的集成提供技術基礎,中間件具有標准程序介面和協議,可以實現不同硬體和操作系統平台上的數據共享和應用互操作。而在具體實現上,中間件是一個用API定義的分布式軟體管理框架,具有潛在的通信能力和良好的可擴展性能。中間件包含系統功能處理邏輯,位於應用伺服器端。它的任務是接受用戶的請求,以特定的方式向應用伺服器提出數據處理申請,通過執行相應的擴展應用程序與應用服務層進行連接,當得到應用伺服器返回的處理結果後提交給應用伺服器,再由應用伺服器傳送回客戶端。根據國內各大石油公司具體的需求開發相應的地質、油藏、生產等應用軟體功能程序模塊和各種演算法模塊。
(2)應用邏輯層:邏輯數據層是擴展數據服務層邏輯處理層,針對當前的底層資料庫的數據結構,根據具體的需求,應用各種資料庫技術,包括臨時表、視圖、存儲過程、游標、復制和快照等技術手段從底層資料庫中提取相關的數據,構建面向具體應用的邏輯資料庫或者形成一個虛擬的資料庫平台。邏輯數據層包含底層資料庫的部分或全部數據處理邏輯,並處理來自應用服務層的數據請求和訪問,將處理結果返回給邏輯數據層。
形成一個虛擬的資料庫平台我們可以應用資料庫系統中的多個技術來實現。如果系統中的一個節點中的場地或分片數據能夠滿足當前虛擬資料庫,可以在應用服務層中使用大量的查詢,生成一個以數據集結果為主的虛擬資料庫平台,並且由數據集附帶部分資料庫的管理應用策略。或者對節點上的資料庫進行復制方法進行虛擬資料庫的建立。對與需要對多個節點上的資料庫進行綜合篩選,則要對各個節點上的資料庫進行復制,合並各個復制形成一個應用邏輯層,從而建立一個虛擬數據平台。
(3)數據服務層:即資料庫伺服器層,其中包含系統的數據處理邏輯,位於不同的操作系統平台上,不同資料庫平台(異構資料庫),具體完成數據的存儲、數據的完整性約束。也可以直接處理來自應用服務層的數據請求和訪問,將處理結果返回給邏輯數據層或根據邏輯數據層通過提交的請求,返回數據信息和數據處理邏輯方法。
(三)數據建設標准
1.評價數據標准
系統資料庫中的數據格式、大小、類型遵從國家及行業標准,參考的標准如表4-23。
表4-23 資料庫設計參考標准
續表
系統中數據的格式及單位參考《常規油氣資源評價實施方案》、《煤層氣資源評價實施方案》、《油砂資源評價實施方案》、《油頁岩資源評價實施方案》及數據字典。
2.圖形圖件標准
對於地質研究來說,地質類圖件是比較重要的。各種地質評價圖形遵循以下標准(表4-24)。
表4-24 系統圖形遵循的相關標准
系統對圖形的要求為必須為帶有地理坐標意義的、滿足上述標准體系要求的矢量圖形,且採用統一的地理底圖。圖形格式採用:MapGIS圖形交換格式、GeoInfo圖形格式、ArcInfo圖形交換格式、MapInfo圖形交換格式和GeoMap圖形交換格式。
圖件的比例尺要求:
全國性圖件:1∶400萬或1:600萬
大區圖件:1:200萬
盆地圖件:1:40萬或1:50萬
評價單元圖件:1:10萬或1:20萬
圖件的內容要求符合《常規油氣資源評價實施方案》、《煤層氣資源評價實施方案》、《油砂資源評價實施方案》和《油頁岩資源評價實施方案》的規定。
(四)數據內容
資料庫中存儲的數據包括常規油氣相關數據、煤層氣相關數據、油砂相關數據和油頁岩相關數據;還有可采系數研究涉及的數據,包括研究所需基礎數據和研究成果數據;以及趨勢預測相關數據。
㈢ 從資料庫最終用戶角度看,資料庫系統的結構分為哪些
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
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資料庫系統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的核心機構。計算機的高速處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儲器提供了實現數據管理自動化的條件。
(3)資料庫架構的類型擴展閱讀
資料庫研究跨越了計算機應用、系統軟體和理論三個領域,其中應用促進了新系統的發展,新系統帶來了新的理論研究,而理論研究在前兩個領域起著指導作用。資料庫系統的出現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里程碑,它使計算機應用有科學計算向數據處理轉變。
因此,計算機可以用於各行各業,甚至在家裡。在此之前,文件系統能夠處理持久數據,但它們不提供對數據任何部分的快速訪問,而這對於數據量不斷增加的應用程序至關重要。
㈣ 資料庫的主要架構有幾種
從資料庫最終用戶角度看,資料庫系統的結構分為單用戶結構、主從式結構、分布式結構、客戶/伺服器、瀏覽器/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多層結構。這是資料庫外部體系結構。
物理存儲結構、邏輯存儲結構、內存結構和實例進程結構。這是內部體系結構
㈤ 資料庫分為哪幾類
一、資料庫通常分為層次式資料庫、網路式資料庫和關系式資料庫三種。而不同的資料庫是按不同的數據結構來聯系和組織的。
二、所謂數據結構是指數據的組織形式或數據之間的聯系。
三、數據結構又分為數據的邏輯結構和數據的物理結構。
數據的邏輯結構是從邏輯的角度(即數據間的聯系和組織方式)來觀察數據,分析數據,與數據的存儲位置無關;
數據的物理結構是指數據在計算機中存放的結構,即數據的邏輯結構在計算機中的實現形式,所以物理結構也被稱為存儲結構。
四、層次結構模型實質上是一種有根結點的定向有序樹(在數學中"樹"被定義為一個無回的連通圖)。
㈥ 資料庫體系結構分為三級:外部級、概念級和什麼
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分成三級:外部級、概念級和內部級。
1、外部級
外部級最接近用戶是單個用戶所能看到的數據特徵,單個用戶使用的數據視圖的描述稱為「外模式」。
2、概念級
概念級涉及到所有用戶的數據定義,也就是全局性的數據視圖,全局數據視圖的描述稱為「概念模式」。
3、內部級
內部級最接近於物理存儲設備,涉及到物理數據存儲的結構。物理視圖的描述稱為「內模式」。
拓展資料:
資料庫的三級模式是資料庫在三個級別(層次)上的抽象,使用戶能夠邏輯地、抽象地處理數據而不必關心數據在計算機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儲。
實際上 ,對於一個資料庫系統而言一有物理級資料庫是客觀存在的,它是進行資料庫操作的基礎,概念級資料庫中不過是物理資料庫的一種邏輯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戶級資料庫則是用戶與資料庫的介面,它是概念級資料庫的一個子集(外模式)。
㈦ 請問資料庫有哪些種類呢
資料庫共有3種類型,為關系資料庫、非關系型資料庫和鍵值資料庫。
1、關系資料庫
MySQL、MariaDB(MySQL的代替品,英文維基網路從MySQL轉向MariaDB)、Percona Server(MySQL的代替品·)、PostgreSQL、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Google Fusion Tables、FileMaker、Oracle資料庫、Sybase、dBASE、Clipper、FoxPro、foshub。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都配備了一個開放式資料庫連接(ODBC)驅動程序,令各個資料庫之間得以互相集成。
2、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
BigTable(Google)、Cassandra、MongoDB、CouchDB。
3、鍵值(key-value)資料庫
Apache Cassandra(為Facebook所使用):高度可擴展、Dynamo、LevelDB(Google)。
(7)資料庫架構的類型擴展閱讀:
資料庫模型:對象模型、層次模型(輕量級數據訪問協議)、網狀模型(大型數據儲存)、關系模型、面向對象模型、半結構化模型、平面模型(表格模型,一般在形式上是一個二維數組。如表格模型數據Excel)。
資料庫的架構可以大致區分為三個概括層次:內層、概念層和外層。
㈧ 資料庫有哪些種類分別是干什麼用的
資料庫共有3種類型,為關系資料庫、非關系型資料庫和鍵值資料庫。
1、關系資料庫
MySQL、MariaDB(MySQL的代替品,英文維基網路從MySQL轉向MariaDB)、Percona Server(MySQL的代替品·)、PostgreSQL、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Google Fusion Tables、FileMaker、Oracle資料庫、Sybase、dBASE、Clipper、FoxPro、foshub。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都配備了一個開放式資料庫連接(ODBC)驅動程序,令各個資料庫之間得以互相集成。
2、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
BigTable(Google)、Cassandra、MongoDB、CouchDB。
3、鍵值(key-value)資料庫
Apache Cassandra(為Facebook所使用):高度可擴展、Dynamo、LevelDB(Google)。
(8)資料庫架構的類型擴展閱讀:
資料庫模型:對象模型、層次模型(輕量級數據訪問協議)、網狀模型(大型數據儲存)、關系模型、面向對象模型、半結構化模型、平面模型(表格模型,一般在形式上是一個二維數組。如表格模型數據Excel)。
資料庫的架構可以大致區分為三個概括層次:內層、概念層和外層。
㈨ 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有幾種
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是指資料庫系統的整個體系的結構。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從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劃分方式。從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角度可分為三層,從外到內依次為外模式、模式和內模式。
模式是所有資料庫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是資料庫中全部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模式(schema)又可細分為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和邏輯模式(109ical
schema)。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㈩ 資料庫系統有哪些結構
單用戶結構、主從式結構、分布式結構、客戶/伺服器、瀏覽器/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多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