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韓秀雲資產怎麼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韓秀雲資產怎麼配置

發布時間: 2022-10-19 14:53:22

❶ 通貨膨脹該怎麼辦

金融危機還未走遠,通脹的擔憂又開始升溫。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過分的流動性將帶來通脹。我們面對的是充盈的貨幣供應量和很快有望漲幅轉正的CPI。

新一輪家庭財富保衛戰已經打響。

我們離通脹還有多遠

作為判斷通脹率的指標,我國CPI自今年2月以來漲幅一連5個月為負。在今年7月份經濟數據 公布之前,盡管多家機構預期CPI該月增幅將繼續為負,但同時也普遍認為其四季度將轉正。此外,央行又一再重申下半年維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變,使得通脹擔憂日益升溫。

正方:

「最快年底就會顯現通脹」

「新一輪通脹到來,就在今年年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韓秀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在韓秀雲看來,中國經濟目前正在逐漸從谷底爬出來,在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努力下,GDP增長率呈「先低後高」的走勢,每個季度都超過前一季度,「保八」目標不難實現。「我覺得這里恰恰需要防通脹,包括輸入型和內生型兩種通脹。」她表示。

具體來說,美元 貶值,導致石油、黃金、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國買入這些資源的價格就向上。舉個例子,鐵礦石價格上漲,那麼鋼的價格就向上,鋼的價格上漲,房地產 價格也會向上,因為房地產 建築需要鋼。

「而房地產價格上漲也會反過來導致資源價格上漲——房價一漲,導致鋼價、鐵礦石價格、水泥價格上漲,而生產資料價格一漲,消費品價格也就會漲。所以只要大宗商品價格向上,就不可避免會導致我們的消費品價格向上,通脹也就來了。」她說。

韓秀雲指出,雖然CPI上漲和資本市場的膨脹不能畫等號,但它們是相互傳導的,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比如,雖然房價本身不計入CPI,但是國家內需刺激起來之後,大家加大了對房產 的需求,就會導致我們的煤、電、水等價格提高,房屋租金也提高,而這些都關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都計算在CPI內。」

據韓秀雲判斷,最快年底就會顯現通脹:「當經濟走出谷底,要防的不是通縮,而是通脹。開始會是結構型通脹,接著明年初左右會轉型成資源價格也上漲的全面型通脹。」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8月5日晚間發布的報告中,以嚴厲的口吻就全球經濟復甦期間可能出現的「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和惡性通貨膨脹」提出警告,關注的不僅是國內信貸過度的風險,還包括國內經濟復甦所面臨的外部風險。

反方:

「即使出現,至少在明年」

但也有學者認為,現在說通脹還太早,至少是明年的事情。

獨立財經 評論人袁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目前來看,CPI數據三四季度可能會轉正,但據他判斷到今年為止引發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明年也很難說。

「目前金融市場上的確存在較大的資產價格膨脹,股市、樓市有泡沫,但這和CPI增長是兩回事。通常我們認為貨幣發行會導致嚴重通脹,雖然各種資源及大宗商品的緊缺是一個長期趨勢,泛濫的貨幣的確有可能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引發通脹,但現在這些貨幣由膨脹的資本市場吸納和消化了,暫時不會影響到物價這部分。」他說。

在袁劍看來,目前通脹並不是我們首要關心的問題,而是實體經濟會復甦到什麼程度,抑或是否會持續低迷。

畢竟,需求疲弱、產能過剩等擺在眼前的實體經濟問題更顯緊迫。

未雨綢繆防通脹

不管通脹離我們有多遠,人們對其後果總是心有餘悸。

市民張先生曾是一名中學教師,年逾五十,過去工資徘徊於中下水平的他經歷過大大小小無數波物價上漲浪潮,深知通脹之苦。「印象深刻的是1980年代末的時候,小到柴米油鹽、大到彩電冰箱之類的家用電器,都要搶購,那是第一次對通貨膨脹有害怕的感覺。」

如今再回看當時的資料數據,「搶購風」盛行的1988年,官方宣布的通貨膨脹率高達18.5%,物價指數更是上漲了34.8%。

雖然,如今的百姓收入水平和一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而人們對糧食、日常消費品的價格上漲也沒有過去那麼敏感,再加上金融海嘯沖擊過後,今年以來我們一直在經歷低通脹的「幸福時光」,但無論如何,提前做些適當的預防工作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正如韓秀雲所說,普通百姓任何時候都可以為未來通脹來臨做些准備:如果解決了吃和教育的問題,還有餘錢的話,可根據自己的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錢多可以買房,或是做其他投資,有小錢可以買基金 ,有中間額度資金的可以炒股、買定投的基金 。「如果把錢放在手裡,是會貶值的。」她說。

通脹已經不遠,你准備好了嗎?

建國60年通脹簡史

我國有貨幣存量統計數據的資料始於1952年,當年的貨幣存量為101.3億元。

1958年-1960年建國後第一次通脹

1952-1957年,貨幣增長保持在10%左右。1958年突飛猛進到平均25%的速度。1957年存量達197.7億元,出現第二次通貨緊縮。

1965年-1968年第二次通脹

三年自然災害後首次出現通縮,隨即在1965年起通脹開始第二次冒進,每年增長速度為14%,1968年達到666.9億元。1969年開始調整。

1970年-1979年第三次溫和的通脹

增長量保持在百億元之內,增長速度控制在15%~20%。結束「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發展期。

1984年-1989年第四次賓士的通脹

進入改革開放後,新增貨幣增長量上了新台階。1984年起由22%的貨幣增長速度突飛猛進,每年平均新增貨幣1500多億元,1989年貨幣存量達到12000億元。

1994年-2001年第五次通脹

1994年開始貨幣增長量超過萬億元,環比增長速度為34.6%,此後7年,平均增長速度在39%左右。2001年貨幣存量達到152888億元。

2002年-2004年第六次較平穩的通脹

2002年貨幣增長量開始突破3萬億元,2004年貨幣存量達到253207億元。同期的貨幣增速卻降了下來,年平均增長速度在33.3%。

理財一周報綜合整理

防止通貨膨脹的十大守則:http://iamxinyuan.blogbus.com/logs/45618940.html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1 少儲蓄多投資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2 買股票首選三大類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3 踏准央行調息節拍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4 買房要買稀缺型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5 持有商品屬性外幣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6 全球化資源配置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7 買黃金還看美元趨勢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8 適當負債變「受益人」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9 巧算匯率出國留學

防止通貨膨脹10大守則--10 買保險 變相升級儲蓄

❷ 韓秀雲的簡介

1978-1982就讀於南開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1984在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師從谷書堂、蔡孝箴教授,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4-1991任教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並於1987年獲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獎;
1991-1993獲德國基金會獎學金赴德國科隆大學經濟系作訪問學者;
1993-1995在德國慕尼黑國防大學經濟管理系讀博士學位;
1995年至今繼續任教於清華經濟管理學院,擔任經濟系副教授和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講授宏觀經濟學位課程,所授MBA學生有2000餘人,培訓企業總裁和政府官員亦超過2000餘名。匯名家網特約講師。
特長研究方向: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經濟實情的結合,高層管理人員。
著作和作品獨立著述:《宏觀經濟分析》,中國財經出版社1998年版;《最後一擊----MBA論文選題、寫作與答辯》,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此外,分別在《光明日報》、《中國改革報》、《清華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以下論文:《高科技產業與香港的未來》、《東南亞金融危機與香港》、《試論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九七後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立以保險為主的農村補償保障機制》、《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在社保事業中的作用》、《轉變增長方式與人力資源開發》、《發展高科技產業是必然選擇》《奧運後的中國股市》《奧運後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解讀》。主研科研項目:《深圳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及其進一步深化的研究》;深圳市委託清華經管學院項目;《提高我國工業生產率的因素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保持和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對策研究》;香港委託清華21世紀發展研究院及清華經管學院項目;《香港高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香港委託清華21世紀發展研究院及清華經管學院項目。 1987年韓秀雲獲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獎二等獎。
擅長領域:
資本運營 企業戰略
研究領域:宏觀經濟、財政與貨幣政策、香港經濟問題、國際匯率。
特長研究方向:
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經濟實情的結合,高層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