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教高效液相色譜梯度洗脫問題
梯度洗脫裝置分兩種: 高壓梯度:用兩台高壓輸液泵將兩種溶劑輸入 低壓梯度:在常壓下將兩種溶劑(或多元溶劑)混合,然後用高壓輸液泵將流動相輸入到色譜柱中。 梯度洗脫可提高分離度、縮短分離時間、降低最小檢測量和提高分離精度。
Ⅱ 高效液相色譜如何做梯度洗脫
不同的工作站的設置和操作方式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都是在色譜條件欄目中設置的。也有的有專門的梯度設置菜單。色譜問題建議你到「生化色譜網」去看看。那裡非常專業。
Ⅲ 高效液相色譜梯度洗脫流動相設置
一、這個具體還要看你的儀器類型。 15c好像是單泵。如果是這樣就不可能進行梯度洗脫。簡單地說就是一個通道。不可能設置梯度。當然了,如果是低壓二元泵,或者是雙泵的話就可以。在梯度洗脫的地方設置:
比如,流速是1.0ml/min
AB
01090
20 5050
305050
調整梯度的時候
時間單元
0.01 PUMP FLOW 1.0
0.01 pump B.CONC 90
20.00 PUMP B.COMC 50
30.00 PUMP B.COMC 50
二、工具按鈕,這個太多……沒辦法一一解釋。如果你是中文版,你把滑鼠移到按鈕上,上面就會顯示功能的。
大約是這個吧:
三、液相也不是島津一家獨大。基本上是島津、安捷倫和Waters並列。島津勝在性價比。不過安捷倫的國際認可性比島津好很多。島津可以改圖,安捷倫不可以。所以國外的科研機構、國內的國家企業大多用安捷倫。
如果是新手,光是這么問沒辦法回答你。島津會有說明書,上面關於儀器的問題和工作站的問題寫得很詳細。具體的去參考那個看一下。網上也有電子版的。細節的東西都是從那上面可以學到的。
Ⅳ 高效液相色譜使用步驟
高效液相色譜儀操作步驟如下:
1). 過濾流動相,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濾膜.
2). 對抽濾後的流動相進行超聲脫氣10-20分鍾。
3). 打開hplc工作站(包括計算機軟體和色譜儀),連接好流動相管道,連接檢測系統。
4). 進入hplc控制界面主菜單,點擊manual,進入手動菜單。
5). 有一段時間沒用,或者換了新的流動相,需要先沖洗泵和進樣閥。
6). 調節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動相,可以先試一下壓力,流速越大,壓力越大,一般不要超過2000。
7). 設計走樣方法。
8). 進樣和進樣後操作。
9). 關機時,先關計算機,再關液相色譜。
10). 填寫登記本,由負責人簽字。
11). 流動相均需色譜純度,水用20m的去離子水。
12). 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讓液體過柱子。
13). 所有過柱子的液體均需嚴格的過濾。
14). 壓力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過2000 psi。
Ⅳ 島津液相色譜儀梯度程序怎麼設置
做實驗時,需要設置梯度洗脫。對於組分復雜的樣品,採用一種色譜體系,往往很難得到理想的分離效果,要麼分離時間太長,要麼分離度太差。這種情況,採用梯度洗脫就可以縮短分析時間,提高分離效果。1儀器島津LC2010CHT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在線脫氣、自動冷卻裝置、全自動進樣器、紫外檢測器):梅特
勒-托利多AB135-S雙量程電子天平;超聲波清洗器。色;實驗用水採用雙重燕餾水;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進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時,兩種洗脫方法:等度洗脫和梯度洗脫。等度洗脫是由不同溶劑構成的固定比例的流動相,在整個洗脫過程中,流動相的極性、離子強度、DH值等因素皆保持不變。對於較復雜的中葯成分來說,只單純的用等度洗脫來分析中葯的成分,顯然有些力不從心,為此採用梯度洗脫,在此過程中可調節流動相的極性,改善樣品中每個組分的分離度從而達到徹底分離的目的。
Ⅵ 液相梯度洗脫設置問題
呵呵
,你說能看明白。你舉這個例子不是特別的恰當了。我給我舉個例子,希望能幫助你。
時間
A
B
0
80
20
10
10
90
14
10
90
14.1
80
20
20
80
20
這個例子能說明你的問題,前面0-10分鍾採用的梯度是等比例的把A80%和B20%變換成A10%和B90%,而當10分鍾時,已經變換成了A10%和B90%,這只是梯度變換成了這個比例,實際上,因為液相色譜的死時間問題,在柱子中的比例還沒到這樣的比例,再就是現在這個比例應該是有機相最多的時候,這時會把一些難於洗脫的物質洗脫出來,一般還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吧,然後過了四分鍾,覺得洗脫完全了,就在14.1分鍾立即把梯度換成了A80%和B20%,接下來其實現在已經不在分析樣品了,是在平衡系統了。在實際運行中,我做的這個梯度只有14分鍾再加上大約2分鍾的死時間,也就是說大約16分鍾的時間是整個樣品中的譜圖正常時間,16分鍾之後不可能再有峰出來了,如果有峰說明方法梯度設置有問題了。
而你上面的梯度其實是個等度,設置這個梯度沒意義,可以都刪除,直接在AB泵上設置就行了。
Ⅶ 高效液相色譜的梯度洗脫實驗具體操作如何在工作站上如何設置參數
高靈敏度:紫外檢測器可達0.01ng,進樣量在μL數量級。應用范圍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機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特別是高沸點、大分子、強極性、熱穩定性差化合物的分離分析,顯示出優勢。
柱子可反復使用:用一根柱子可分離不同化合物樣品量少、容易回收:樣品經過色譜柱後不被破壞,可以收集單一組分或做制備。此外高效液相色譜還有色譜柱可反復使用、樣品不被破壞、易回收等優點,但也有缺點,與氣相色譜相比各有所長,相互補充。高效液相色譜的缺點是有「柱外效應」。
在從進樣到檢測器之間,除了柱子以外的任何死空間(進樣器、柱接頭、連接管和檢測池等)中,如果流動相的流型有變化,被分離物質的任何擴散和滯留都會顯著地導致色譜峰的加寬,柱效率降低。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器的靈敏度不及氣相色譜。
(7)高效液相色譜剃度洗脫液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cs—溶質在固定相中濃度;cm—溶質在流動相中的濃度; Vs—固定相的體積;Vm—流動相的體積。LLPC與GPC有相似之處,即分離的順序取決於K,K大的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處,GPC中,流動相對K影響不大,LLPC流動相對K影響較大。
正相液-液分配色譜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動相的極性小於固定液的極性。反相液-液分配色譜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動相的極性大於固定液的極性。
Ⅷ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一、操作步驟:
1.開機前先將流動相過濾和超聲:水流動相用混合濾膜(0.2μm)過濾,有機流動相用有機濾膜過濾,之後超聲脫氣15-20分鍾。(過濾的目的是除去流動相里的雜質,以免雜質進入色譜柱堵塞色譜柱;超聲的目的是排除流動相裡面的氣體,以防氣體進入色譜柱損害色譜柱,影響柱效能)
註:試驗過程中由於只有0.45μm的混合濾膜,第一次使用時感覺效果不好,於是過濾水時同時使用兩張混合濾膜過濾水流動相。
2.超聲結束後,將流動相放置到規定位置(1號泵接水流動相,2號泵接有機流動相),開機逐個排氣(先啟動泵,排氣結束後再打開檢測器)。
3.排氣結束後,關閉所有排氣閥。先用純有機流動相沖洗色譜柱20-30分鍾,基線走穩之後,再打開水流動相(注意:水流動相和有機流動相流速之和為1ml/min),繼續走基線,直到基線平穩。
注意:實驗結束後,再用純有機流動相沖洗色譜柱20-30分鍾,沖出色譜柱內殘留的樣品物質,預防長時間不使用儀器樣品的殘留物質沉積在色譜柱內,導致下次使用難以沖出,色譜柱柱壓偏高,基線不穩,出現大量鬼峰。(不同規格的色譜柱其所允許的.最大流速之和不同)
4.走基線時,應將進樣閥處於Load狀態,用注射器進樣時應快速進樣,進樣後將進樣閥立即扳回到Inject狀態,此時液相系統開始進入采樣狀態。采樣結束後,可在數據分析裡面查看分析結果並可進行編輯,也可以在離線狀態下查看樣品的分析結果並編輯。
二、使用中常見的問題及注意事項
1.過濾時有時會出現流動相漏液。可能的原因是濾膜放置不正確(有點偏)和接頭有點錯位,導致流動相從縫隙中漏出。
注意:操作時,應先向濾瓶內倒入少量流動相,觀察是否漏液並開始過濾,若未漏液,再向濾瓶中添加流動相。
2.超聲時,瓶外液體的液面應高於瓶內流動相的液面,否則流動相內的氣體可能無法排出液體,氣體仍然殘留在流動相內,以致開機排氣時無氣泡排出。
3.開機排氣結束後,應先將流動相流量調小,再關閉排氣閥,否則會導致柱壓瞬間升高超過壓力上限,致使泵停止工作。
4.反相高效液相色譜儀沖洗柱子時,應盡量避免使用純水流動相沖洗柱子,因為水極性強,會損害色譜柱(反相高效液相色譜儀的色譜柱C18是非極性的),導致柱效下降。
5.沖洗色譜柱時,還可輔助以不同比例的混合流動相沖洗色譜柱,以沖出不同極性的殘留物質,但最後還是要用純有機流動相沖洗色譜柱一段時間。
6.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壓力超過上限或壓力偏高(在壓力上限范圍內有機流動相和水流動相流速之和無法達到1ml/min),有可能是柱內有殘留物質未被沖出,此時應用較大流速(≤1ml/min)的有機流動相充分沖洗色譜柱。若條件允許,也可採用梯度洗脫的方式沖洗色譜柱。壓力過高也有可能是濾頭堵塞,此時可將濾頭取出放到有機溶劑中超聲。
7.若隔天或更長時間不使用液相色譜儀,應將兩流動相瓶中均倒入純的有機流動相(因為水流動相長時間不用會滋生細菌,污染濾頭和色譜柱,導致下次開機使用時會出現鬼峰,基線不穩)。
8.進樣時所進樣品的體積應不小於色譜柱的最大容積,且進樣時注射器里的氣泡一定要排出,不可將氣泡打進色譜柱。
工作原理
系統由儲液器、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記錄儀等幾部分組成。儲液器中的流動相被高壓泵打入系統,樣品溶液經進樣器進入流動相,被流動相載入色譜柱(固定相)內,由於樣品溶液中的各組分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在兩相中作相對運動時,經過反復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過程,各組分在移動速度上產生較大的差別,被分離成單個組分依次從柱內流出,通過檢測器時,樣品濃度被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記錄儀,數據以圖譜形式列印出來高效液相色譜儀主要有進樣系統、輸液系統、分離系統、檢測系統和數據處理系統,下面將分別敘述其各自的組成與特點。
進樣系統
一般採用隔膜注射進樣器或高壓進樣間完成進樣操作,進樣量是恆定的。這對提高分析樣品的重復性是有益的。
輸液系統
該系統包括高壓泵、流動相貯存器和梯度儀三部分。高壓泵的一般壓強為l.47~4.4X10Pa,流速可調且穩定,當高壓流動相通過層析柱時,可降低樣品在柱中的擴散效應,可加快其在柱中的移動速度,這對提高解析度、回收樣品、保持樣品的生物活性等都是有利的。流動相貯存器和梯度儀,可使流動相隨固定相和樣品的性質而改變,包括改變洗脫液的極性、離子強度、PH值,或改用競爭性抑制劑或變性劑等。這就可使各種物質(即使僅有一個基團的差別或是同分異構體)都能獲得有效分離。
分離系統
該系統包括色譜柱、連接管和恆溫器等。色譜柱一般長度為10~50cm(需要兩根連用時,可在二者之間加一連接管),內徑為2~5mm,由"優質不銹鋼或厚壁玻璃管或鈦合金等材料製成,住內裝有直徑為5~10μm粒度的固定相(由基質和固定液構成).固定相中的基質是由機械強度高的樹脂或硅膠構成,它們都有惰性(如硅膠表面的硅酸基因基本已除去)、多孔性(孔徑可達1000?)和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加之其表面經過機械塗漬(與氣相色譜中固定相的制備一樣),或者用化學法偶聯各種基因(如磷酸基、季胺基、羥甲基、苯基、氨基或各種長度碳鏈的烷基等)或配體的有機化合物。因此,這類固定相對結構不同的物質有良好的選擇性。例如,在多孔性硅膠表面偶聯豌豆凝集素(PSA)後,就可以把成纖維細胞中的一種糖蛋白分離出來。
另外,固定相基質粒小,柱床極易達到均勻、緻密狀態,極易降低渦流擴散效應。基質粒度小,微孔淺,樣品在微孔區內傳質短。這些對縮小譜帶寬度、提高解析度是有益的。根據柱效理論分析,基質粒度小,塔板理論數N就越大。這也進一步證明基質粒度小,會提高解析度的道理。
再者,高效液相色譜的恆溫器可使溫度從室溫調到60C,通過改善傳質速度,縮短分析時間,就可增加層析柱的效率。
Ⅸ 高效液相色譜的梯度洗脫實驗具體操作如何在工作站上如何設置參數
你說的倆流動相分別為15%和60%我不太了解,我暫時以我的方法來描述一下,
比如說a相是100%乙腈
,b
是水。
在參數設置欄里找到平時用的等梯度洗脫,有個下拉箭頭,選擇另一個選項,就是雙泵洗脫模式
然後下面有選擇a泵b泵分別是多少的,這是初始狀態下的流動相比例,比如開始是a相15%
你就填上a
15%
同時b就是85%
,因為總量一定是100%的,這時候流動相就相當於15%的乙腈。
然後在標簽上找到時間程序設置,下面有個表格,
最左邊是時間,橫向第二格是控制欄,
選擇pump也就是泵,你可以選擇pumpa或者pumpb,然後第三格就是選擇pumpa的流動相比例,你可以自己填寫需要多少比例
比如:
時間
泵選擇
流動相比例
0.01
pumpa
15
10.00
pumpa
60
10.01
event
stop
這就是說a泵的流動相比例從開始到10分鍾從15%勻速增長為60%
在10.01時間
操作完成
,具體命令好像是這個,我有點記不清了
設置完成後要在後面選擇載入曲線按鈕,並且保存方法,然後再開始。
Ⅹ 哪個高手知道液相色譜梯度洗脫時流動相的濃度比怎麼去定
關於流動動相梯度選擇的問題,個人習慣不同,方法 也不盡一樣。據我愚見,一般應該選擇乙腈:水=90:10進行首選。30-60分鍾的首次運行時間,觀察最晚出峰時間。以此為據進行流動相及梯度的選擇。如果物質出峰時間者在10分鍾以前出來,才有必要進行梯度變換。梯度變換原則是達到所有物質的基線分離,同時兼顧總計的分析時間,超始用大比例水相,小比例有機相。隨著時間改變,增加有機相到80或90的比例,把所有物質洗脫,最後再把梯度比例達到初始階段就行了。一般來說,梯度方法 設置到20-30分鍾之間較為合適。具體比例參數要看出峰時間及物質性質等。
詳細可參見我寫的文章:化學化工分析方法選擇-研發分析方法開發初探,進階及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