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料庫應用系統設計的四個層次分別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它們屬於哪個設計階段求詳細解答,跪謝~~
表示層
負責直接跟用戶進行交互,一般也就是指系統的界面,用於數據錄入,數據顯示等。意味著只做與外觀顯示相關的工作,不屬於他的工作不用做。
(概念設計)
業務邏輯層
用於做一些有效性驗證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證程序運行的健壯性。不允許指定的文本框中輸入空字元串,數據格式是否正確及數據類型驗證;用戶的許可權的合法性判斷等等
(邏輯設計)
數據訪問層
就是用於專門跟資料庫進行交互。執行數據的添加、刪除、修改和顯示等。所有的數據對象只在這一層被引用。
(邏輯設計)
數據持久層
數據的組織存儲等方面的設計
(物理設計階段)
來自川理-jax-朱哥哥的回答。
Ⅱ 在可行性分析中,如何進行技術的可行性分析
在可行性分析中如何進行技術的可行性分析,(1)首先必須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進行調查研究,做好基礎資料的收集工作。對於收集的基礎資料,要按照客觀實際情況進行論證評價,如實地反映客觀經濟規律,從客觀數據出發,通過科學分析,得出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2)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深度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基本內容要完整,應盡可能多地佔有數據資料,避免粗製濫造,搞形式主義。在做法上要掌握好以下四個要點:①先論證,後決策;②處理好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評估這三個階段的關系,哪一個階段發現不可行都應當停止研究;③要將調查研究貫徹始終。一定要掌握切實可靠的資料,以保證資料選取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觀性和連續性;④多方案比較,擇優選取。對於涉外項目,或者在加入WTO等外在因素的壓力下必須與國外接軌的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內容及深度還應盡可能與國際接軌。(3)為保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質量,應保證咨詢設計單位足夠的工作周期,防止因各種原因的不負責任草率行事。
Ⅲ 信息系統開發的可行性分析應該從那幾方面展開
信息系統的可行性研究一般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技術上的可行性根據新系統的目標來考慮系統的軟硬體設備、計算機聯網能力、網路及數據安全保護設施、輸入輸出設備、大容量存儲設備等。
(2)經濟上的可行性新系統的經濟可行性分析是指估算新系統開發和運行所需的費用,以及新系統的效益,將投資和效益進行比較,說明在經濟上是合算的。
(3)管理上的可行性考慮當前系統的管理體制是否有條件提供新系統所必需的各種數據,企業最高層領導及各級管理人員對開發建設一個新系統來替代現有系統的需求是否迫切。
(4)開發環境的可行性企業領導意見是否一致,有無資金,能否抽出骨幹力量參加新系統開發等,簡單地說就是企業能否為新系統的開發建設提供一個長期良好的環境,這是可行性階段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任務
信息系統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現代計算機及網路通訊技術加強企業的信息管理,通過對企業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設備、技術等資源的調查了解,建立正確的數據;
加工處理並編製成各種信息資料及時提供給管理人員,以便進行正確的決策,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企業的計算機網路已成為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信息系統
Ⅳ 信息系統開發的可行性分析應該從那幾方面展開
答:可行性分析也稱可行性研究。它的作用是避免盲目投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信息系統的可行性研究一般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技術上的可行性 根據新系統的目標來考慮系統的軟硬體設備、計算機聯網能力、網路及數據安全保護設施、輸入輸出設備、大容量存儲設備等。軟體方面應重點考慮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等配置和功能。技術力量則考慮技術人員經驗和水平。 在技術可行性分析時,還必須考慮該單位業務人員的文化素質,經過培訓後是否能夠承擔使用和維護工作的可能性。 (2)經濟上的可行性 新系統的經濟可行性分析是指估算新系統開發和運行所需的費用,以及新系統的效益,將投資和效益進行比較,說明在經濟上是合算的。 它包括設備費用、人員費用、材料費用、其他費用等。 (3)管理上的可行性 考慮當前系統的管理體制是否有條件提供新系統所必需的各種數據,企業最高層領導及各級管理人員對開發建設一個新系統來替代現有系統的需求是否迫切。還應考慮當前系統的業務人員對新系統的適應能力等。 (4)開發環境的可行性
Ⅳ 簡述資料庫應用系統的設計步驟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1、系統需求分析與設計。
2、概念結構分析與設計。
3、邏輯結構分析與設計。
4、物理結構分析與設計。
5、系統實施。
6、系統維護。
(5)資料庫系統可行性分析擴展閱讀:
資料庫設計技巧:
1、原始文件與實體的關系
它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關系。一般來說,它們是一對一的關系:一個原始文檔只對應於一個實體。在特殊情況下,它們可以是一對多或多對一關系,即一個原始文檔對應於多個實體,或者多個原始文檔對應於一個實體。
這里的實體可以理解為基本表。在對應關系明確後,對輸入介面的設計非常有利。
2、主鍵和外鍵
一般來說,實體不能既沒有主鍵也沒有外鍵。在E-R圖中,葉中的實體可以定義主鍵或不定義主鍵(因為它沒有子代),但它必須有外鍵(因為它有父項)。
主鍵和外鍵的設計在全局資料庫的設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全球資料庫的設計完成後,一位美國資料庫設計專家說:「鑰匙無處不在,只有鑰匙。」。這是他資料庫設計的經驗,也體現了他對信息系統核心(數據模型)高度抽象的理念。
因為:主鍵是一個高度抽象的實體。主鍵和外鍵的配對表示實體之間的連接。
3、基本表的屬性
基本表不同於中間表和臨時表,因為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欄位不可分解。
原始主義。基本表中的記錄是原始數據(基本數據)的記錄。
演繹的。所有輸出數據都可以從基本表和代碼表中的數據導出。
穩定。基本表的結構比較穩定,表中的記錄要長期保存。
在了解基本表的性質之後,在設計資料庫時,可以將基本表與中間表和臨時表區分開來。
Ⅵ 試述資料庫設計的過程,結構設計中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及設計結果。
資料庫設計步驟:1規劃 2需求分析 3概念設計 4邏輯結構設計 5資料庫的物理設計 6資料庫的實現 7資料庫的運行與維護
第一步,規劃。規劃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建立資料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如系統調查(即對企業全面調查,畫出組織層次圖,以了企業組織結構),可行性分析,確定DBS(資料庫系統)的總目標和制定項目開發計劃。
第二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階段應該對系統的整個應用情況作全面的、詳細的調查,確定企業組織的目標,收集支持系統總的設計目標的基礎數據和對這些數據的要求,確定用戶的需求,並把這些要求寫成用戶和資料庫設計者都能夠接受的需求分析報告。這一階段的工作只要有,分析用戶活動,產生業務流程圖;確定系統范圍,產生體統范圍圖;分析用戶活動涉及的數據,產生數據流程圖;分析系統數據,產生數據字典。
第三步,概念設計。概念設計的目標是產生反應企業組織信息需求的資料庫概念結構,即設計出獨立與計算機硬體和DBM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概念模式。E-R模型是主要設計工具。
第四步,邏輯結構設計。其目的是把概念設計階段設計好的全局E-R模式轉換成與選用的具體機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包括資料庫模式和外模式)。
第五步,資料庫的物理設計。對於給定的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的過程。資料庫的物理結構主要指資料庫的存儲記錄格式、存儲記錄安排和存取方法,完全依賴於給定的硬體環境赫爾資料庫產品。
第六步,資料庫的實現。該階段主要有3項工作:1建立實際資料庫結構 2裝入試驗數據對應用程序進行調試 3裝入實際數據,進入試運行狀態。
第七步,資料庫的運行與維護。資料庫系統的正式運行,標志著資料庫設計與應用開發工作的結束和維護階段的開始,該階段有4項任務:1維護資料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2監測並改善資料庫運行性能 3根據用戶要求對資料庫現有功能進行擴充 4及時改正運行中發現的系統錯誤。
Ⅶ 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報告範文
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報告範文
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報告範文,在人們的工作上,相信大家對寫報告都不陌生吧!而報告的分類非常多,比如,工作報告、分析報告、研究報告等等。報告的難度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大家知道怎麼寫可行性分析報告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的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報告範文1
1.水利信息化項目的主要特點和涵蓋范圍
1.1主要特點
水利信息化工程與傳統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備四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復合,項目建設是水利專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復合;二是集成,是各種高新技術包括遠程自動化監控技術、通訊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3S(GIS、GPS、RS)技術、數學模型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項目建設必須實現網路資源和信息資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創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設模式尚在探討階段,需要建設者在實踐中進行技術創新。
1.2涵蓋范圍
水利信息化項目的涵蓋范圍,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按技術特性歸類,應包括一系列與水利政務、業務管理及工程設計、建設和管理等方面有關信息的採集、信息網路系統建設以及業務應用系統軟體的開發集成。
2.可研報告的編制原則和規程規范
2.1原則
可研報告的編制應貫徹執行我國信息化建設的「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准、聯合建設、互連互通、資源共享」的指導原則,在對工程項目的建設條件和需求進行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系統的規模、結構和功能、設備主要技術指標以及配套工程等進行方案比較,提出初選意見和可行性評價。
2.2規程規范
可研報告的編制應參照《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以下簡稱《水電工程可研報告編制規程》)、《廣東省水利信息系統工程建設設計指導書(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書》)及相關的技術規程規范進行。
2.3重點環節
計算機網路IP地址是計算機的重要標志,是網路能否互聯、信息資源能否共享的首要問題。由於國家和水利行業的信息化標准體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現行的計算機網路IP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區或行業根據實際需要臨時作出的,技術標準的級別較低,執行起來有一定困難。
《指導書》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設計、是依據水利部下發的原則性設計指導書,在已完成的《廣東省三防指揮系統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基礎上統一設計的,既考慮了目前廣東省水利信息網的連網需要,也為下一步全省信息化標准體系正式刊布後的修改或轉換留下餘地。因此,嚴格按照《指導書》的規定做好自己區域或部門的計算機IP地址和域名分配的規劃管理和分配,是執行有關技術規范規程的重點環節之一。
政府系統專網平台建設走在前面的個別地區,可按當地政府統一分配的IP地址方案設計,將設計方案報省水利廳備案,便於做好相互之間的轉換處理安排。
3、可研報告的主要內容及深度要求
根據水利信息化工程項目的特點,可研報告的主要內容及深度除了參照《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以下簡稱《水電工程可研報告編制規程》)所規定的,包括最基本的綜合說明、工程背景、建設內容和規模、建設方案、建設管理、經濟評價等主要內容外,還應針對信息系統工程的特點,補充對工程的可擴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論證內容,具體可大致按以下九個部分組成來展開編寫:
(1)綜合說明。 包含工程背景、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工程建設任務和實現目標等方面的論述;把握論證理由充分、實現目標明確的原則。
(2)系統的總體結構與功能。 包括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系統內部界面劃分、系統的體系結構和層次結構等,並繪出系統的拓撲圖或物理結構模型圖(見附圖參考式樣)。
(3)設備主要技術指標、數量以及配套工程量。 包括各分支子系統或模塊的面向任務、結構、功能、設備類別、數量和技術指標,以及相應的附屬設施和配套工程種類分項(形式、工程量等)匯總表。
(4)系統的可靠性、實用性和安全性。 主要是對系統的總體方案、設備選型和技術性能指標能否符合有關規范規程及工程的實際需要進行論述,重點是系統的安全性。
(5)工程實施計劃。 列出工程建設計劃時間,各分支系統或部分的進度及相應的資金安排計劃。此外,還應根據廣東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和經濟貿易委員會《關於核准固定投資項目招標投標方式和范圍有關事項的通知》(粵計資[2001]652號)的要求,提出項目的發包初步方案。
(6)工程管理設計。 主要擬定項目建設和運行的管理機構,並根據(參照)有關標准作出運行費用估算及資金來源說明等。
(7)論證工程建設對環境影響的評價。 僅在工程包含大功率的電磁波輻射,或配套工程涉及對周邊環境、景觀有可能產生破壞或者影響的開挖和建築項目的前提下才需要進行論證。
(8)工程建設投資估(概)算。 由於現有的設計定額很少包括信息系統工程的設備和軟體費的標准,應由相應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市場調查、將設備和軟體的購臵價提交概預算編制人員,按規定的估(概)算編制規程作出工程建設投資估(概)算。
(9)經濟評價。 包括工程效益、工程經濟合理性和財務可行性分析。應依據《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國家計委和建設部1993年頒發)以及《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總院1994年頒發)進行編制。
4、其它
4.1與外部系統的銜接安排及之間的邊界劃分
由於水利信息系統與外部系統的關聯密切、共享要求高的特點,任何一個信息系統工程,只要不是在孤立的環境條件下建設的,都應該在可研報告中對新與舊(若有的話)、點與面以及內與外三者之間的銜接及邊界作出合理的安排和劃分。否則,就沒有回答工程是否存在重復建設以及能否最大程度地實現網路資源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問題。
4.2多媒體演示匯報稿製作
完成可研報告的編寫後,便進入專家評審和計劃部門審批程序。可研報告編制單位不可避免地要在評審會上,以計算機多媒體演示的形式,向與會專家以及來自上級主管部門和計劃部門等單位的領導作匯報。通過高水平製作的多媒體演示匯報,能夠使與會的專家、領導和代表對整個工程項目的架構和要點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於他們對可研報告作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因此,如何將大篇幅的可研報告濃縮為提綱式的講稿,充分利用計算機Powerpoint的功能,製作出簡明、清晰、圖文和音像並茂的多媒體演示匯報稿,也是可研報告編制單位的`重要任務之一。
5、結語
水利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涉及多學科的系統工程,其建設項目可研報告應由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相關技術人員編制。在編制單位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條件下,為保證可研報告的質量,應委託具備條件的單位負責或通過與其它單位合作的形式進行。
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報告範文2
項目名稱: 大化坪鎮毛竹深加工項目
項目地點: 安徽省霍山縣大化坪鎮
項目規模: 年產竹膠板13500立方米
項目主管單位: 大化坪鎮人民政府
項目申報單位: 大化坪鎮人民政府
項目申報時間: 20xx年六月二十日
一、項目的背景
大化坪鎮位於大別山腹地,霍山縣西南部,佛子嶺水庫上游,全鎮總面積230.9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6個村民組,2.6萬人,山場面積27.4萬畝,是個典型的山區鄉鎮。全鎮毛竹面積5萬畝,是全縣毛竹面積最大的鄉鎮之一,毛竹蓄積量1000多萬根,年採伐量200萬根,素有「金山葯嶺名茶地、竹海栗園水電鄉」之美譽。
由於地形復雜,一般坡度在30度以上,年平均氣溫14℃-15℃,年降水量1300mm,土壤為普通黃棕壤,山土黃棕壤,土層以砂礫質為主,質地疏鬆,海拔一般在250-750之間,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風景秀麗,海拔落差大,雨水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由於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於毛竹的生長,且生長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點,因而所加工的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二、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一)原材料供應的可行性
大化坪鎮屬里山區,全鎮毛蓄積量大,年採伐量達200多萬根,該項目的實施,年需求量為150萬根,占年採伐量的65%,同時項目所需的毛竹無論大小均可利用,因此僅本鎮年採伐量就可保證項目所需,只要認真組織收購即可。
(二)產品生產技術的可行性
該項目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經過熟練工人的認真操作即可。
(三)產品銷售市場的可行性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綠色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竹製品被廣泛運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領域,同時城鎮居民對竹製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因而投資開發竹製品加工,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四)水、電、路條件的可行性
大化坪鎮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小水電裝機容量1萬多千瓦,同時淠河源頭輝陽河縱穿全鎮,因而可完全保證項目所需的水、電條件。
大化坪境內公路里程已達200多公里,村組道路已基本貫通,鹿俞路、迎白路、大青公路、龍太路、白千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六潛高速也從鎮邊境而過,因而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三、項目的環境評價
大化坪竹製品加工項目是以毛竹為原料進行加工,同時對毛竹的梢頭、枝桓進行綜合利用,由於毛竹屬再生資源,通過有計劃地採伐,對環境無任何影響。
四、項目的投資規模及預算
按年生產竹膠板13500m3設計,項目總投資1820萬元,其中:設備及固定資產投資520萬元,定額流動資金投資根據測算的產品成本,考慮到三項資金佔用因素,測算為1300萬元,項目正式投入機械生產後,年創產值5494.5萬元,實現利稅1140.7萬元。
五、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分析
以年產竹膠板13500m3計算
1、每立方米竹膠板直接成本
原材料采購 1938元
鋸材費 50元
乾燥費 50元
人工工資 300元
電費 150元
輔助材料 250元
稅金 250元
小計 2988元
2、每立方米竹膠片間接費用
銷售費用 280元
管理費用 104元
財務費用 103元
小計 487元
生產每立方米竹膠板成本費用為3475元
3、每立方米竹膠板可獲利潤
按每立方米市場銷售價格4070元計算
獲利潤為:4070-3475=595元
4、年生產13500m3可獲利潤為:
13500×595=8032500元
實現稅金3375000元
共計實現利稅11407500元
(二)社會效益
該項目的實施可使當地豐富的毛竹資源就地加工升值,全年實現利潤1140.7萬元,同時可安排50人就業,全年支付工資50萬元,同時該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當地經濟發展的規劃,是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是優先扶持的項目。
Ⅷ 在資料庫應用系統開發過程中,要在什麼階段對系統進行
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規劃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設計 4. 邏輯設計5.物理設計 6.程序編制及調試 7.運行及維護。 這些階段的劃分目前尚無統一的標准,各階段間相互聯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寫出相應的文檔。每個階段都是在上一階段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整個開發工程是有依據、有組織、有計劃、有條不紊地展開工作。
1.規劃規劃的主要任務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要確定將建立的資料庫應用系統與周邊的關系,要對應用系統定位,其規模的大小、所處的地位、應起的作用均須作全面的分析和論證。 明確應用系統的基本功能,劃分資料庫支持的范圍。分析數據來源、數據採集的方式和范圍,研究數據結構的特點,估算數據量的大小,確立數據處理的基本要求和業務的規范標准。 規劃人力資源調配。對參與研製和以後維護系統運作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技術業務水平提出要求,對最終用戶、操作員的素質作出評估。 擬定設備配置方案。論證計算機、網路和其他設備在時間、空間兩方面的處理能力,要有足夠的內外存容量,系統的響應速度、網路傳輸和輸入輸出能力應滿足應用需求並留有餘量。要選擇合適的os,dbms和其它軟體。設備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統性能、購置成本和維護代價各方面綜合權衡。 對系統的開發、運行、維護的成本作出估算。預測系統效益的期望值。 擬定開發進度計劃,還要對現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統過渡作出具體安排。 規劃階段的工作成果是寫出詳盡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和資料庫應用系統規劃書。內容應包括:系統的定位及其功能、數據資源及數據處理能力、人力資源調配、設備配置方案、開發成本估算、開發進度計劃等。 可行性分析報告和資料庫應用系統規劃書經審定立項後,成為後續開發工作的總綱。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來完成。 (1) 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機構設置和業務活動為主幹線,從高層中層到低層逐步展開 (2) 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 對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數據流圖(dfd, data flow diagram)是業務流程及業務中數據聯系的形式描述。圖4.1是一個簡單的dfd 示例。 數據字典(dd, data dictionary)詳細描述系統中的全部數據。 數據字典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數據項:是數據的原子單位。 數據組項:由若干數據項組成。 數據流:表示某一數據加工過程的輸入/輸出數據。 數據存儲:是處理過程中要存取的數據。 數據加工過程 數據加工過程的描述包括:數據加工過程名、說明、輸入、輸出、加工處理工作摘要、加工處理頻度、加工處理的數據量、響應時間要求等。 數據流圖既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也是需求分析的成果之一。數據字典是進行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的主要成果。 (3) 需求信息的評審. 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經過評審,確認任務是否全部完成,避免或糾正工作中出現的錯誤和疏漏。聘請項目外的專家參與評審,可保證評審的質量和客觀性。 評審可能導致開發過程回溯,甚至會反復多次。但是,一定要使全部的預期目標都達到才能讓需求分析階段的工作暫告一個段落. 需求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是寫出一份既切合實際又具有預見的需求說明書,並且附以一整套詳盡的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 3.概念模型設計概念模型不依賴於具體的計算機系統,他是純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結構。 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展開,常常要對數據進行抽象處理。常用的數據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 er方法是設計概念模型時常用的方法。用設計好的er圖再附以相應的說明書可作為階段成果 概念模型設計可分三步完成。 (1) 設計局部概念模型 ① 確定局部概念模型的范圍 ② 定義實體 ③ 定義聯系 ④ 確定屬性 ⑤ 逐一畫出所有的局部er圖,並附以相應的說明文件 (2) 設計全局概念模型 建立全局er圖的步驟如下: ① 確定公共實體類型 ② 合並局部er圖 ③ 消除不一致因素 ④ 優化全局er圖 ⑤ 畫出全局er圖,並附以相應的說明文件。 (3) 概念模型的評審 概念模型的評審分兩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是用戶評審。 第二部分是開發人員評審。 4.邏輯設計邏輯設計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把概念模型轉換為具體計算機上dbms所支持的結構數據模型。 邏輯設計的輸入要素包括:概念模式、用戶需求、約束條件、選用的dbms的特性。 邏輯設計的輸出信息包括:dbms可處理的模式和子模式、應用程序設計指南、物理設計指南。 (1) 設計模式與子模式 關系資料庫的模式設計可分四步完成。 ① 建立初始關系模式 ② 規范化處理 ③ 模式評價 ④ 修正模式 經過多次的模式評價和模式修正,確定最終的模式和子模式。 寫出邏輯資料庫結構說明書。 (2) 編寫應用程序設計指南 根據設計好的模式和應用需求,規劃應用程序的架構,設計應用程序的草圖,指定每個應用程序的數據存取功能和數據處理功能梗概,提供程序上的邏輯介面。 編寫出應用程序設計指南。 (3) 編寫物理設計指南。 根據設計好的模式和應用需求,整理出物理設計階段所需的一些重要數據和文檔。例如,資料庫的數據容量、各個關系(文件)的數據容量、應用處理頻率、操作順序、響應速度、各個應用的lra和tv、程序訪問路徑建議,等等。這些數據和要求將直接用於物理資料庫的設計。 編寫出物理設計指南。 5.物理設計物理設計是對給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配置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 物理設計的輸入要素包括:模式和子模式、物理設計指南、硬體特性、os和dbms的約束、運行要求等。 物理設計的輸出信息主要是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其內容包括物理資料庫結構、存儲記錄格式、存儲記錄位置分配及訪問方法等。 物理設計的步驟如下: (1) 存儲記錄結構 設計綜合分析數據存儲要求和應用需求,設計存儲記錄格式。 (2) 存儲空間分配 存儲空間分配有兩個原則: ①存取頻度高的數據盡量安排在快速、隨機設備上,存取頻度低的數據則安排在速度較慢的設備上。 ②相互依賴性強的數據盡量存儲在同一台設備上,且盡量安排在鄰近的存儲空間上。 從提高系統性能方面考慮,應將設計好的存儲記錄作為一個整體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儲區域。盡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順序特點,把不同類型的存儲記錄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 (3) 訪問方法的設計 一個訪問方法包括存儲結構和檢索機構兩部分。存儲結構限定了訪問存儲記錄時可以使用的訪問路徑;檢索機構定義了每個應用實際使用的訪問路徑。 (4) 物理設計的性能評價 ① 查詢響應時間 從查詢開始到有結果顯示之間所經歷的時間稱為查詢響應時間。查詢響應時間可進一步細分為服務時間、等待時間和延遲時間。 在物理設計過程中,要對系統的性能進行評價。性能評價包括時間、空間、效率、開銷等各個方面。 ⊙ cpu服務時間和i/o服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應用程序設計。 ⊙ cpu隊列等待時間和i/o隊列等待時間的長短受計算機系統作業的影響。 ⊙ 設計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的通信延遲時間。 ② 存儲空間 存儲空間存放程序和數據。程序包括運行的應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數據包括用戶工作區、dbms工作區、os工作區、索引緩沖區、數據緩沖區等。 存儲空間分為主存空間和輔存空間。設計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間,例如可指定緩沖區的分配等。但設計者能夠有效地控制輔存空間。 ③ 開銷與效率 設計中還要考慮以下各種開銷,開銷增大,系統效率將下降。 ⊙ 事務開銷指從事務開始到事務結束所耗用的時間。更新事務要修改索引、重寫物理塊、進行寫校驗等操作,增加了額外的開銷。更新頻度應列為設計的考慮因素。 ⊙ 報告生成開銷指從數據輸入到有結果輸出這段時間。報告生成佔用cpu及i/o的服務時間較長。設計中要進行篩選,除去不必要的報告生成。 ⊙ 對資料庫的重組也是一項大的開銷。設計中應考慮數據量和處理頻度這兩個因數,做到避免或盡量減少重組資料庫。 在物理設計階段,設計、評價、修改這個過程可能要反復多次,最終得到較為完善的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 建立資料庫時,dba依據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進行資料庫配置。 在資料庫運行時,dba監察資料庫的各項性能,根據依據物理資料庫結構說明書的准則,及時進行修正和優化操作,保證資料庫系統能夠保持高效率地運行。 6.程序編制及調試在邏輯資料庫結構確定以後,應用程序設計的編制就可以和物理設計並行地展開 程序模塊代碼通常先在模擬的環境下通過初步調試,然後再進行聯合調試。聯合調試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建立資料庫結構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ddl)編寫出資料庫的源模式,經編譯得到目標模式,執行目標模式即可建立實際的資料庫結構。 (2) 調試運行 資料庫結構建立後,裝入試驗數據,使資料庫進入調試運行階段。運行應用程序,測試 (3) 裝入實際的初始數據 在資料庫正式投入運行之前,還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 制定資料庫重新組織的可行方案。 (2) 制定故障恢復規范 (3) 制定系統的安全規范 7.運行和維護資料庫正式投入運行後,運行維護階段的主要工作是: (1) 維護資料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按照制定的安全規范和故障恢復規范,在系統的安全出現問題時,及時調整授權和更改密碼。及時發現系統運行時出現的錯誤,迅速修改,確保系統正常運行。把資料庫的備份和轉儲作為日常的工作,一旦發生故障,立即使用資料庫的最新備份予以恢復。 (2) 監察系統的性能。 運用dbms提供的性能監察與分析工具,不斷地監控著系統的運行情況。當資料庫的存儲空間或響應時間等性能下降時,立即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並及時採取措施改進。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參數、整理碎片、調整存儲結構或重新組織資料庫等方法,使資料庫系統保持高效率地正常運作。 (3) 擴充系統的功能 在維持原有系統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適應環境和需求的變化,採納用戶的合理意見,對原有系統進行擴充,增加新的功能。
Ⅸ 求計算機考試試題。!
2016年4月自考試題及答案解析(最全版)網路網盤免費資源在線學習
鏈接: https://pan..com/s/1Jwi4JYIBux1tjSYPXE4jvQ
2016年4月自考試題及答案解析(最全版)
2016年4月自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6年4月自考成績
2015年4月自考成績
2015年10月自考成績
張洪之考試成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