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端午節香包裡面的香料怎麼配
香包的主要原料是硃砂、雄黃、艾葉、熏草等,葯店可以買到的。
端午節佩香包,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㈡ 香囊怎麼做,裡面的香料是什麼
香囊裡面的香料有艾葉、菖蒲、金銀花、藿香、白芷、丁香、蘇葉、薄荷等。製作香囊需用到的材料:針線、布料、裝飾用的流蘇、掛繩。
一、准備一塊適宜大小的布,布的大小視製作香囊的大小而定。
㈢ 如何製作香包.需要哪些材料
製作香包需要准備如下材料:新鮮的茉莉花(也可以選擇其他花)以及一個布袋,具體的製作方法如下所述:
1、首先取出准備好的茉莉花待用。
㈣ 香包的香料怎麼配
香包里的香料常見的有雄黃、硃砂、熏草、艾葉等,另外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佩蘭、木香、白芷、川芎、檀香、藿香、川椒、薄荷、乳香、桂官、益智仁、芩草、排草、甘松、高本、蘇合香、蒼術、細辛等葯材。
香包里的香料常見的有雄黃、硃砂、熏草、艾葉等,另外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佩蘭、木香、白芷、川芎、檀香、藿香、川椒、薄荷、乳香、桂官、益智仁、芩草、排草、甘松、高本、蘇合香、蒼術、細辛等葯材。
㈤ 如何自製香包
1、准備一張表面上帶有好看刺綉圖案的手帕。
㈥ 香囊香料包配方大全
香囊原料
大料、藿香、甘草、艾葉、肉桂、蒼術等
香囊做法
在香囊中大料用量最多,為120克左右,其他幾味葯材的用量可以在5克-20克之間。把所有葯物研碎後放入縫好的布袋中,如果是掛在家裡,可以做一個大些的,如果隨身攜帶,就把研碎的葯材混合好,分成小份裝入布袋中。
防流感配方(以下幾個配方分別單獨使用,粉碎後研成細面,每次取葯3~5克,最好15天換一次葯。):
1、冰片、樟腦(不是樟腦丸啊!)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蒼術20克,冰片3克。
3、山柰、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丁香50克。
4、板藍根、夏枯草、野菊花、桑葉、金銀花、藿香、薄荷 各20克。(這個有治鼻塞和鼻炎的附加功效)
5、白芷、丁香、佩蘭、艾草、木香、菖蒲、冰片、川芎、檀香、陳皮、茴香、肉桂各10克
6、零陵香2錢、檀香1錢、丁香皮、辛夷花各5錢、茴香1錢,冰片、麝香少許。(這個價格相對貴些,且是一個香囊的葯量,其餘配方皆可做幾個香囊。註:此方孕婦忌用)
7、蒼術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蒿本10克,桂皮5克,高良姜5克,雄黃5克,冰片0.5克,潮腦1克。(孕婦忌用)
8、高良姜15克,佩蘭、橘皮各5克,加冰片1.5克。
9、貫眾 10g 藿香 10g 菖蒲10g 冰片10g 丁香10g 艾葉10g 百部10g 荊芥10g 細辛10g。以上九味,磨成粉,分裝入香囊中,每份約10g。將香囊掛於胸前,效果更勝佩戴口罩。
10、丁香公、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葉、佩蘭、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蒼術、薄荷、藿香。
11、丁香、荊芥穗、紫蘇、蒼術、肉桂、辛夷、細辛、白蔻仁各2克。(最好能碾碎成小顆粒,紮好口後掛在寶貝胸前,睡覺時放枕邊)
兒童防感冒
1、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蘭各5克
2、山奈、丁香、雄黃各3克,冰片、薄荷腦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3:艾葉、紫蘇、桂枝、藿香、佩蘭、冰片各3克。方義:艾葉、紫蘇、桂枝辛溫能解表散寒,藿香、佩蘭辛平芳香能祛暑化濕,冰片辛涼,能通諸竅、散鬱火。諸葯合用能固表扶正。
4、防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山奈蒼術散
葯物:山奈,蒼術,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將各葯烘乾,研為細末,加入冰片,調均勻,
裝袋內,佩戴胸前,時時嗅聞。
㈦ 幾種香包的做法與香料配方
第一種
材料: 9厘米的正方形布一塊,棉花少許。
平安香囊製作過程:
第一步:剪好正方形布料。
第二步:對角折好後,縫合,留返口。
第三步:塞棉,縫合。
第四步:對角縫到一起。
第五步:和中心點縫合,整理成形,最後是個心形的樣子。
親手縫制一個漂亮的香囊,放上香料,可以放衣櫥里,也可以隨身攜帶,更可以送給親愛的他哦。
第二種
裁成片。
拼。
翻過來四角相對縫起來。
成了。
第三種
1.准備材料:底布紅色9×225px, 裡布4.5×112.5px(綠、粉紅各一塊)
香料:葯店抓的(白芷、丁香、蒼術、佩蘭、艾葉、冰片、藿香、樟腦、陳皮、薄荷等中草葯)
也可以自己做自己喜歡的香香。
棉花適量。
2.照上圖示把小布片縫在底布兩個對角上。縫完角剪平(有利於翻角)
3.翻過來的樣子(角不出來,可以用針挑出來),然後用指甲或工具什麼的沿縫縫刮出摺痕。
4.縫上布片的角對折。
5.在圖上黑色標記的地方結實的縫上兩針,然後大針角縫到頭。
6.抽緊。
7.把抽好的角,縫到裡面。一邊就完成了。
8.把棉花團上,撒上香料。裝進香包內。
9.另一邊也像步驟(5)一樣縫合,抽緊。
10.把抽好的角縫進裡面,再平針縫到另一邊。打節,藏好結頭。
11.把香包上面的內里,翻下邊一片。
12.用縫紉線,八股擰成紅繩,先固定翻下片的角,然後從裡面穿到中間,打一個法國節。再次穿到綠色塊的角,形成掛繩。
13.背面出針的地方,然後打個大一點的節。完成。
㈧ 端午節香包裡面的香料怎麼配
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稱呼。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一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
端午節香包裡面的香料
買川芎10克、白芷10克、細辛10克、薄荷8克、冰片2克,先將前四味中葯搗碎成綠豆大的顆粒,再與冰片混勻,裝入1個或兩個小的綢緞或布袋中。也可選擇其它的中葯,如藿香、菊花、桂皮、辛夷、佩蘭、橘皮等。
(8)如何配置香包料擴展閱讀:
有些地方還有新嫁娘贈送親友香包的習俗,國人認為新娘子帶有喜氣,由她親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節,新嫁娘必須縫制香包分送親友,這一送,少說要送一,二百個,除了送給親友之外,當然多半還是送給小孩子們佩戴,這是出自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關愛,希望兒童能夠順利成長,諸邪遠避,同樣地也可以送給長輩以示尊敬和孝思。
至於送給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遠了,一針一線都蘊涵了無限柔情。在以前,婦女們在子女情人要出遠門時,都會縫制香包讓他們帶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們旅遊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們,家鄉有人倚門守候,應該早日歸來。這種溫馨的習俗,在現代就比較少見了。
一來因為如今醫葯發達,靠香包袪邪避毒的功能已經消失,再則在工商社會,人們的生活步調緊張,職業婦女也越來越多,她們無暇研究女紅手藝,因此每年端午節前後,就會有大量製作的香包在市面上出售,雖然圖案也綉得相當漂亮,但不免有些匠氣,而且採用的香料大多是化學物質,不但香味無法持久,更重要的是由於大量製造,已經失去了傳統香包,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情趣和其中的溫馨。
㈨ 求放在香包里的香料配方。
製作香囊的材料主要有蒼術、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蘭、川芎、香附、薄荷、香櫞、辛夷、艾葉,另加冰片,還可以適當加入蘇合香、益智仁、高良姜、陳皮、零陵香等葯材。香囊囊體可採用單面絨布等布面材料,囊體可根據需要作成多種造型和花色,如吉祥物、生肖動物、卡通人物等。
文化習俗
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題。而隱喻象徵、托物言志則是香包的鮮明藝術特色。慶陽香包的圖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豐富的意蘊:老虎獅子象徵勇猛威武,祛除邪惡保平安;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相愛、交合、生育;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寓意女性的堅貞甜美;用登梅的喜鵲、採花的蜜蜂隱喻男性。
借葫蘆、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棗、花生、桂圓、蓮子之名,取其諧音,寓早(棗)生貴(桂)子;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送給小孩的「福壽娃娃」,以憨態十足的娃娃為主體,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組圖,盼望孩子健康平安。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帶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在慶陽農村,花卉樹木、蟲魚鳥獸、日月風雲,樓台亭榭、幾何圖案,以及人物等等均可成為香包刺綉的題材。
心靈手巧的民間藝術家們,憑著一針一線一把剪刀,就把活靈活現的龍、鳳、金魚、小老虎、獅子、蛇、蟾蜍、壁虎、蜈蚣、蠍子等圖案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人們在芳香四溢的香包世界裡把玩欣賞,以此寄託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好訴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香囊、網路-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