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資料庫系統概論的幾個題目,請高手作答,謝謝了!
這些模型用資料庫的數據定義語言(DDL)描述後,分別得到外模式、概念模式、內模式。為實現這3個抽象級別的轉換,資料庫和管理系統在這3級結構之間提供了兩層映象: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和概念模式/內模式映象
2. 急!!!~~~高手幫忙做下 資料庫系統概論 的測試題
1.3
2.3
3.3
4.3
5.1
6.2
7.3
8.2
9.2
10.1
11.4
12.1
13.3
14.2
15.4
16.2
17.4
18.3
19.2
20.4
3. 資料庫系統概論期末試題一般有什麼簡答題
數據是資料庫存儲的對象。種類很多,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都是數據。
資料庫是指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可共享的數據集合。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類重要的的系統軟體,有一組程序 構成,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對資料庫中數據的定義,數據操縱,提供給用戶一個簡明的應用介面,實現事務處理等。
資料庫系統是由資料庫及其管理軟體組成的系統。它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的核心機構。它是一個實際可運行的存儲、維護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是存儲介質、處理對象和管理系統的集合體。
4. 《資料庫系統概論》第四版 期末考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30分)
1.資料庫中,數據的物理獨立性是指( )。
A.資料庫與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相互獨立
B.用戶程序與DBMS的相互獨立
C.用戶的應用程序與存儲在磁碟上資料庫中的數據是相互獨立的
D.應用程序與資料庫中的數據的邏輯結構相互獨立
2. 從E-R模型關系向關系轉換時,一個M:N聯系轉換為關系模式時,該關系模式的關鍵字是
A.M端實體的關鍵字 B.N端實體的關鍵字 ( )
C.M端實體關鍵字與N端實體關鍵字組合 D.重新選取其他屬性
3.保護資料庫,防止未經授權的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資料泄漏、更改破壞。這是指數據的( )
A.安全性 B.完整性 C.並發控制 D.恢復
4. 關系模式中的各級模式之間的關系為( )。
A.3NF 2NF 1NF B.3NF 1NF 2NF
C.1NF 2NF 3NF D.2NF 1NF 3NF
5. 五種基本關系代數運算是 ( )
A.∪,-,×,π和σ B.∪,-,∞,π和σ
C.∪,∩,×,π和σ D.∪,∩,∞,π和σ
6. 在資料庫設計中,將ER圖轉換成關系數據模型的過程屬於 ( )
A.需求分析階段 B.邏輯設計階段 C.概念設計階段 D.物理設計階段
7. 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確的是 ( )
A. AGE IS NULL B. AGE IS NOT NULL C. AGE = NULL D. NOT (AGE IS NULL)
8.關系資料庫規范化是為解決關系資料庫中( )問題而引入的。
A.插入、刪除和數據冗餘 B.提高查詢速度
C.減少數據操作的復雜性 D.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9.下圖所示的E-R圖轉換成關系模型,可以轉換為( )關系模式。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n m
10. 如下面的資料庫的表中,若職工表的主關鍵字是職工號,部門表的主關鍵字是部門號,SQL操作( )不能執行。
職工表 部門表
A.從職工表中刪除行(『025』,『王芳』,『03』,720)
B.將行(『005』,『喬興』,『04』,750)插入到職工表中
C.將職工號為『001』工資改為700
D.將職工號為『038』部門號改為『03』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1.對於非規范化的模式,結過使屬性域變為簡單域轉變為1NF,將1NF經過消除非主屬性對碼的_______________轉變為2NF,將2NF經過消除非主屬性對碼的_______________轉變為3NF。
2.在關系A(S,SN,D)和B(D,CN,NM)中,A的主鍵是S,B的主鍵是D,則D在S中稱為___________。
3.數據模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組成的。
4.資料庫體系結構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層結構進行組織。
5.E-R圖向關系模型轉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實體和實體之間的聯系轉換成關系模式,如何確定這些關系模式的_________________。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設有如下圖所示的關系R,S和T,計算:
⑴ R1=R∪S R S T
⑵ R2=R-S
⑶ R3=R T
⑷ R4=R T
(5) R5=
四、設計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設教學資料庫中有三個基本表:
學生表S(SNO,SNAME,SEX,AGE,DEPT)
課程表C(CNO,CNAME,TEACHER)
學生選課表SC(SNO,CNO,GRADE)
其中:SNO為學號,SNAME為姓名,SEX為性別,AGE為年齡,DEPT為系別,CNO為課程CNAME為課程名,TEACHER 任課老師,GRADE為成績。
試寫出下列操作的SQL語句:
1檢索學生姓名及其所選修課程號和成績。
2 檢索選修課程「C2」的學生中的最高成績。
3檢索所有比「王華」年齡大的學生姓名、年齡和性別。
4 檢索選修四門以上課程的學生總成績(不統計不及格的課程),並要求按總成績的降序排列出來。
5 把Wu老師的女同學選課成績增加5%
五、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假設某商業集團資料庫中有一關系模式R如下:R (商店編號,商品編號,數量,部門編號,負責人)
如果規定:
(1) 每個商店的每種商品只在一個部門銷售;
(2) 每個商店的每個部門只有一個負責人;
(3) 每個商店的每種商品只有一個庫存數量。
試回答下列問題:
(1) 根據上述規定,寫出關系模式R的基本函數依賴;
(2) 找出關系模式R的候選碼;
(3) 試問關系模式R最高已經達到第幾範式?為什麼?
(4) 如果R不屬於3NF,請將R分解成3NF模式集。
2.假定一個部門的資料庫包括以下的信息:
職工的信息:職工號、姓名、住址和所在部門。
部門的信息:部門所有職工、經理和銷售的產品。
產品的信息:產品名、製造商、價格、型號及產品內部編號。
製造商的信息:製造商名稱、地址、生產的產品名和價格。
完成如下設計:
(1)設計該計算機管理系統的E-R圖;
(2)寫出關系模式集,並用下劃線和波浪線標識出每個模式的主碼和外碼。
(3)在上述資料庫中,寫出主碼和外碼的總數這兩個數字。
5. 資料庫系統概論習題求解
1.在軟體生存周期中,時間最長的階段是( )D.維護
2.以下最適合於面向對象的軟體開發的軟體生存周期模型是( )D.噴泉模型
3.以下幾種模塊內聚類型中,內聚性最低的是( ) B.邏輯內聚
4.數據流圖中的每個加工至少有( )D.一個輸入流和一個輸出流
5.結構化軟體設計是( )C.面向數據流的
6.瀑布模型本質是一種( )B.線性順序模型
1、什麼是軟體工程?它的目標和內容是什麼?6
軟體工程就是用科學的知識程和技術原理來定義,開發,維護軟體的一門學科。
軟體工程目標:付出較低開發成本;達到要求的功能;取得較好的性能;開發的軟體易於移植;只需較低的維護費用;能按時完成開發任務,及時交付使用;開發的軟體可靠性高。
軟體工程內容:研究內容包括開發技術和開發管理兩個方面。
開發技術主要研究:軟體開發方法,開發過程,開發工具和環境。
開發管理主要研究:軟體管理學,軟體經濟學,軟體心理學。
2在劃分軟體生存周期階段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軟體生存周期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劃分。軟體規模、種類、開發方式、開發環境以及開發使用方法都影響軟體生存周期的劃分。在劃分軟體生存周期階段時,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各階段的任務應盡可能相對獨立,同一階段各項目任務的性質盡可能相同,從而降低每個階段任務的復雜程度,簡化不同階段之間的聯系,有利於軟體項目開發的組織管理。
3 可行性研究的任務是什麼?
可行研究的任務:首先需要進行概要的分析研究,初步確定項目的規模,目標,約束和限制。分析員再進行簡要的需求分析,抽象出項目的邏輯結構,建立邏輯模型。從邏輯模型出發,經過壓縮的設計,探索出若干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對每種解決方法都要研究它的可行性。
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
⑴.技術可行性:一般要考慮的情況包括 開發的風險即設計出的系統能否達到要求的功能和性能;資源的有效性;相關技術的發展是否支持;
⑵.經濟可行性:進行開發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評估,確定要開發的項目是否值得投資。
⑶.社會可行性:要開發的項目是否存在任何侵權問題,運行方式在用戶組織內是否可行,現有管理制度、人員素質、操作方式是否可行。
4、什麼是數據字典?其作用是什麼?它有哪些條目?
數據字典(簡稱DD)是用來定義數據流圖中的各個成分的具體含義的,它以一種准確的、無二義性的說明方式為系統的分析、設計及維護提供了有關元素的一致的定義和詳細的描述。他和數據流圖共同構成了系統的邏輯模型,是需求規格說明書的主要組成部分。數據字典是為分析人員查找數據流圖中有關名字的詳細定義而服務的,因此也像普通字典一樣,要把所有條目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來,以便查閱。數據字典有以下四類條目:數據流、數據項、數據存儲、基本加工。數據項是組成數據流和數據存儲的最小元素。源點、終點不在系統之內,故一般不在字典中說明。
5 什麼是模塊的影響范圍?什麼是模塊的控制范圍?他們之間應該建立什麼關系?
模塊的影響范圍:受該模塊內的一個判定影響的所有模塊的集合。
模塊的控制范圍:模塊本身及其所有下屬模塊(直接或間接從屬於它的模塊)的集合。
一個模塊的影響范圍應在其控制范圍之內,且判定所在的模塊應與受其影響的模塊在層次上盡量靠近
6. 什麼是軟體危機?
在軟體工程概念出現之前,軟體的開發主要依賴於開發人員的個人技能,沒有可以遵循的開發方法指導,開發過程也缺乏有效的管理。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了「軟體」一詞,引起人們對文檔的重視,但尚未形成文檔的規范。隨著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軟體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軟體的復雜度也越來越高,導致軟體的開發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超出預算的經費、超過預期的交付時間的事情經常發生。由於缺乏文檔以及沒有好的開發方法指導,使得大量已有的軟體難以維護。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現了人們難以控制的局面,即「軟體危機」
落後的軟體生產方式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計算機軟體需求,從而導致軟體開發與維護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嚴重問題的現象。
軟體危機是指在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和維護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嚴重問題。這些問題絕不僅僅是不能正常運行的軟體才具有的,實際上,幾乎所有軟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
概括地說,軟體危機包含下述兩方面的問題:如何開發軟體,以滿足對軟體日益增長的需求;如何維護數量不斷膨脹的已有軟體。鑒於軟體危機的長期性和症狀不明顯的特徵,近年來有人建議把軟體危機更名為「軟體蕭(depression)」或「軟體困擾(affliction)」。不過「軟體危機」這個詞強調了問題的嚴重性,而且也已為絕大多數軟體工作者所熟悉,所以本書仍將沿用它。
7 軟體質量保證應做好哪幾方面的工作?380
軟體質量保證工作是軟體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軟體質量保證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採用技術手段和工具。質量保證活動要貫徹開發過程始終,必須從採用技術手段和工具,尤其是使用軟體開發環境來進行軟體開發。<2>組織正式技術評審,在軟體開發的第一個階段結束時,都要組織正式的技術評審。國家標准要求單位必須採用審查、文檔評審、設計評審、審計和測試等具體手段來保證質量。<3>加強軟體測試。軟體測試是質量保證的重要手段,因為測試可發現軟體可發現軟體中大多數潛在錯誤。<4>推選軟體工程規范(標准)。用戶可以自己指定軟體工程規范(標准),但標准一旦確認就應貫徹執行。<5>對軟體的變更進行控制。軟體的修改和變更常常會引起潛伏的錯誤,因此必須嚴格控制軟體的修改和變更。<6>對軟體質量進行度量。即對軟體質量進行跟蹤,及時記錄和報告軟體質量情況。
8 軟體生產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何特徵?
軟體生產至今已經歷了三個階段:一程序設計時代(1946-1956):這個階段的生產方式是個體手工勞動,使用的工具實際其語言、匯編語言。開發方法是追求編程技巧,追求程序運行效率。硬體特徵是價格貴、存儲容量小,運行可靠性差。軟體特徵是只有程序、程序設計概念,不重視程序設計方法。二程序系統時代(1956-1968):這個階段的生產方式是作坊式的小集團合作生產,生產工具是高級語言,開發方法仍就靠個人技巧,但開始提出結構化方法。硬體特徵是速度、容量、工作可靠性有明顯提高。軟體特徵是程序員數量猛增,但開發技術沒有新的突破,開發人員的素質和落後的開發技術不適應規模大、結構復雜的軟體開發,導致軟體危機的產生。三軟體工程時代(1968至今):這個階段的生產方式是工程化的生產,使用資料庫、開發工具、開發環境、網路、分布式、面向對象技術來開發軟體。硬體特徵是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以及網路化方向發展。軟體特徵是開發技術有很大進步,但是未能獲得突破性進展,軟體價格不斷上升,沒有完全擺脫軟體危機。
6. 河南大學資料庫系統概論期末考試
很簡單,幫老師講的搞懂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