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普通士兵單兵配製的武器
我們的單兵裝備很簡單解放後到90年代末,甚至現在很多部隊還是老式彈夾袋+左肩右挎帆布包+右肩左挎手榴彈袋+右肩左挎水壺,腰間武裝帶一紮,腳穿低腰膠鞋。
中間的變化是進入80年代後鋼盔大規模配備部隊。
建國以來很長時間內,甚至現在的很多中國部隊,都沒有自己的攜行具,對裝具的攜帶仍處在「分件單掛」水平上。生活攜行具其實就是打被包,當過兵的朋友都不會忘記自己新兵訓練緊急集合時打背包的荒張,被子,褥子,一件備用作訓服都要打進去,鼓鼓囔囔不說,還需要很高的技巧,打鬆了一跑就散,而且打出來的被包對重量的分配極端不合理,被包帶又太窄,經常勒住肩部血管,壓迫神經,時間長了整條胳膊都是麻的,致使很多士兵談緊急集合而色變。分件單掛的戰斗攜行具更是噩夢,「分件單掛」說白了就是「繩捆帶綁」,將所有需要攜帶的物品全部掛上就完了。下面我介紹一下我軍一個普通步兵拉動時穿戴裝具的過程。
第一步背手榴彈袋(內裝4枚手榴彈),左肩右脅;第二步背挎包,右肩左脅;第三步扎腰帶;第四步披子彈袋(胸掛式彈葯攜行具,俗稱胸罩,肚兜);第五步背防毒面具,左肩右斜;第六步背水壺,右肩左斜;第七步背背包,雨衣、大衣扎於背包上端,干糧袋捆於背包兩側,工兵鍬或鎬豎插於背包背面中央;第八步背槍。這樣一套下來士兵就完全處在「五花大綁」之中了。有人數過,綁在戰士身上的帶子至少有十幾條,如背包帶、手榴彈兜背帶、胸掛式彈葯攜行具背帶、挎包帶、水壺帶、槍帶……這些帶子不但互相干擾,而且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就連喝口水也要把所有的帶子都重新調一遍。因此,當戰士們身上掛滿各式零碎後,別說訓練作戰,就是長途行軍也會疲憊不堪。
到了90年代,這種問題逐漸被上級重視,於是經過多次論證和綜合分析,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終於在1991年研製出我軍第一代組合式單兵攜行具——91式單兵攜行具,並裝備部隊使用。
這種攜行具由戰斗攜行具和生活攜行具兩部分組成。
戰斗攜行具又包括彈葯攜行具和作訓包。彈葯攜行具由兩個前片和兩個後片組成,前後片通過側面交叉的圓繩帶及肩部兩個肩帶相互連接。前片設有4個7.62毫米56/81自動步槍彈匣包,後片則有4個手榴彈袋和1個水壺套。使用時,首先穿好彈葯攜行具,扣好胸扣,然後利用兩側的松緊調節繩調整胸圍,用肩帶調節長短。作訓包採用雙肩背形式,裡面有分隔布,使物品擺放有序。在包的前面附設有一個小袋,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耳囊。通常情況下,作訓包里可以裝一把折疊軍鍬、一副防毒面具、一日份的單兵野戰食品、急救包及水壺。作訓包的攜行方式有兩種:雙肩背或是和生活攜行具組合背負。
生活攜行具其實就是一個大號背囊,分為寒區背囊和溫區背囊兩種。背囊上下設有開口,便於取放物品,上開口處縫有用於調節容量的尼龍綢加長袋。在背囊兩側附有耳囊、水壺袋和防毒面具袋。需要說明的是,背囊的總容量很有意思,溫區為60升+10升,寒區為79升+10升。為什麼呢?因為上面的那個尼龍綢加長袋可以根據需要多放出10升空間,不用時再收回去。按照規定,背囊內放大衣、被子和備用服裝;兩個耳囊裝鞋及個人生活用品;下面的兩個側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壺。金屬內背架是這種背囊的一大特色。內背架可以增加背部的剛性,有利於背部力的傳遞和重心平衡,使重量在人體上均勻分布,降低了對人體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此外,背囊與人體之間還設有兩條背墊,使背囊與人體保持一定距離,便於通風透氣。
可以說,91式單兵攜行具從根本上改變了解放軍單兵攜行的「分件單掛」、「繩捆帶綁」的落後方式,標志著中國軍隊的單兵攜行具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不過,與外軍同時期的單兵攜行具相比,91式單兵攜行具仍存在不少缺點,如:正面不能調節;扣環容易松動;水壺袋設計不合理,只要靠牆坐著或躺下就會硌腰,而且只能裝下老式水壺。而且對重量的分配沒有考慮人的身高,個子大的士兵經常被磨破肩頭潰瘍。
99作訓鞋由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研製,鞋型設計吸收了旅遊鞋、運動鞋的特點,增強了對腳踝和腳背的保護功能。與解放鞋相比,99作訓鞋的抗菌防臭性也改進了很多,適合部隊高強度作戰訓練穿用。據部隊戰士反映,這種鞋特別輕便,加厚的鞋底比老式解放鞋好了很多,抓地力極強。目前已經大規模列裝部隊。但這種鞋雖然比解放鞋有了很大進步,但他終究是膠鞋,無法與真正的作戰靴相比。
解放軍單兵的基本裝備,現以人數最多的步兵為例:
普通步兵的裝備:自動步槍1隻,備用彈匣4件,手榴彈或槍榴彈4枚;作戰背心1件,水壺1個、防毒面具1套、衣雨1件;頭盔與防彈背心(根據需要)各1件。
如果按照一個步兵連的編制,其整體的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自動步槍和輕機槍有81式、95式;反坦克與攻堅武器有35榴彈彈發射器、50彈射器、40火箭筒、120火箭及多種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彈葯。
如果在營的編制內,其火力就更強了。
② 中國單兵的全套裝備是什麼
中國從來也沒有裝備過成系統的單兵裝備
現在的一些特種部隊使用的單兵裝備都是從特種裝備廠訂做的 非常不典型 現在也只有通過這些特殊部隊的使用來積累經驗 為開展系統研究整套的士兵系統作技術儲備
其實總後在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包括抗菌內褲 抗菌襪子 方便食品 其實考慮還是很細致的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主要是我們沒有研發系統的經驗) 都不是按照系統來配置的 而作為單獨的產品配發使用
其實現在我軍也在努力 要知道 俄羅斯一個「巴米查」士兵系統 包括了從靴子到頭盔 從野戰食品到充氣船 從步槍 光學設備到 防彈衣 偕行具和防寒裝備 救生產品 從背負系統到帳篷被褥……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 從蘇聯解體前就開始研製了 到現在還沒徹底完成 而且還在不斷改進
而我們 現在才剛剛走上集體偕行具 連模塊化還沒實現呢 第一代91偕行具和背包簡直糟糕透頂 根本沒有考慮兼容性 或者考慮的時候就沒考慮好 背包背負系統不能調整 我背了一次 雙肩爆皮 高個子背負起來重心太高 矮個子背負起來撞屁股
91偕行具就更恐怖了 手榴彈位置在腋下 彈夾在肚子前面 幾乎是老式帶子的翻版 水壺兜在屁股後面正中間 穿偕行具沒法背背包 背背包就別穿偕行具
這說明軍方最開始也像LZ一樣 認為先開發出來 隨著開發 可以不斷換到部隊 而實際上 由於不是系統開發 使用效果差倒了極點 從91一直到現在 部隊在不斷的研發和生產偕行具 送交基層使用測試 然後繼續改進 積累經驗 現在已經造成了嚴重浪費
美軍現在一個穿戴式背包可以完成三日攻擊任務 通過模塊載入 可以擴展到長距離徒步巡邏 防彈衣和偕行具通用 模塊可以直接掛在防彈衣上 而且普遍裝備軍靴
這一切看起來很風光 一核算價格就傻了 給擁有大量作戰人員的中國全面普及 就算按照成本價 每件防彈衣三千人民幣 每雙軍靴三百 背包全套一千 防毒面具 護目鏡 加在一起五百 護膝 護肘 垂降安全帶五百……這都是壓縮了成本 至少還有一半工具裝備 消耗器材沒算 也沒算最貴的通信設備 光學儀器 武器 所以說 雪狼突擊隊每個人三十萬的裝備費用不是吹出來的
除非兩百萬軍隊每人都三十萬人民幣的裝備標准 仔細算一下 這樣的投資勉強達到美軍的平均標准 也就三萬多美金 和美國特種部隊根本沒法比 但是已經六千億了 N年軍費進去了 還需要解放軍不吃不喝 不發軍餉
每年維護成本和損耗也要幾何增長
所以 中國要開發士兵系統裝備 必然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而且要摸索自己的經驗 盡可能壓縮成本 提高裝備的利用效率 西方和俄羅斯的裝備體系完全沒法挪用 成本太高 得不償失
這也是為什麼只有中國在努力「發展膠鞋」 如果能夠通過提高工藝 在舒適性 功能性和防護性上接近皮靴 就可以廣泛的提高裝備的品質 並且成本低廉 可以推廣
凡事不能光考慮過癮 美國大兵是很帥 但問題是 美軍不會為了士兵的生存機會而給他們裝備價格是現在「攔截者」防彈衣三倍的「龍鱗甲」防彈衣 結果美軍士兵不得不背著堅硬的陶瓷復合插板到處跑 被卡在林中 山間和建築物夾縫里 而這一切與其說是不謹慎 還不如說是草菅人命 我們如果要不想走人家的老路 就應該扎實的研究 開發適合我們的系統
③ 特種兵的標准配備使是什麼
特種兵單兵的配置:步槍一隻,手槍一隻,GPS。手榴彈4~6枚,匕首1把。生存刀一把,防彈衣,防彈頭盔。迷彩服,步兵靴。戰術裝載具,背包。手套,護膝護肘。夜視儀,羅盤,GPS。無線電等
④ 中國特種兵的標准配置是什麼
【中國特種兵的標准配置】
特種部隊裝備:
全球定位系統(GPS)。一個手機大小的GPS與三顆「北斗」全天候地區導航衛星連接,其精確度可達到l~3米。視頻和音頻耳脈裝置。2002年,這一單兵裝備被引入中國特種部隊。
無人飛行器。在特種部隊訓練中,ASN一104型UAV已被大量使用。然而有報道稱,一些更為先進的UAV模型已經被應用到演練中。還有報道稱,已經有可手動發射的無人飛行器用於支持特種部隊和其它部隊。
沖鋒舟。沖鋒舟是一種高速運輸工具,與無人飛行器和柴電潛艇協同作戰,將裝備特種部隊用於應對台海危機。目前,沖鋒舟並非是特種部隊的標准配備。然而,消息人士稱,它們很快會被加入進特種部隊的裝備中。
夜視鏡。解放軍特種部隊在訓練和演習中廣泛使用夜視鏡,相關報道頻繁見諸報端,然而其所使用的型號目前尚不清楚。
低光電視。用於戰區監視。
帶動力裝置的降落傘。動力傘是一種三角形的降落傘,可使用一個帶有馬達的風扇提供驅動力。降落傘以及風扇可以依附於單獨的三輪跳躍器或者船隻上。2002年,中央電視台展示了特種偵察部隊所使用的帶有三個輪子的超輕型動力傘和可以降落於水面的超輕型降落傘橡皮艇。
「戰神」。一種四輪驅動的車輛,類似於美軍所使用的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輛。
隨身武器。中國特種部隊是首先裝備5.88毫米的KBU88狙擊步槍的部隊。
特種部隊訓練十分嚴格,惡劣天氣下的強行軍訓練,危險斜坡攀登峭壁訓練,及在艱苦的野外生存訓練是家常便飯,他們大都身懷絕技,如能在50公里時速的汽車上准確擊中200米外的人靶,從30米外將手榴彈准確投進小汽車的窗口等等。中國特種部隊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
現在的中國特種部隊採用的衛星定位系統,在包括台灣在內的地域內定位精度可1~3米。他們可利用無人駕駛飛機和地面監視雷達等先進監視器材,使方圓幾百里的軍情即刻躍然監視器上。
中國特種部隊的隊員均能乘運輸機空運傘降,還可乘直升機機降。利用翼傘可從地面自行起飛襲擊數十公里外的目標。此外,他們還勤練包括武裝泅渡、蛙人潛航等海軍陸戰隊獨有的戰技。因此,他們也被稱為「陸地猛虎、海上蛟龍、空中獵鷹」,是當之無愧的「三棲神兵」。
中國特種部隊具有十分強大的火力配備。除配有先進輕武器及防護器材,如:「凱夫拉」頭盔、KBU88式狙擊步槍、95式5.8mm槍族,和一些鮮為人知的特種槍械。此外,他們還配有反坦克導彈、火炮、單兵火箭、火焰噴射器、等重型單兵武器,特種部隊所搭乘的米-171武裝勤務直升機有些還可掛載導彈、火箭、炸彈、大口徑機槍,火力不言而喻。
特種兵除了強悍的體魄、過人的戰技和驚人的火力外,還要具有超然的心理素質,練就了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和危險都不懼、不慌、不亂、不泄氣的本領。
⑤ 美國的單兵裝備 一個普通士兵配備了幾種裝備
美國單兵裝備如今已涵蓋個人防護、生存保障、武器裝備、夜視裝備等四大方面。以一個美國陸軍步槍手負荷為例,除了單兵武器外,他一般身著防核生化的三防衣、手套、面具,還有標准配置的防彈背心,單兵用的望遠鏡/瞄準鏡,夜視儀及電池等,他還要肩挎一個吊帶式攜行具,其背架為鋁合金材料,裡面裝有子彈、水壺、GPS、掌上電腦、偵察設備、生化武器檢測儀、醫療急救包等,甚至還有備用的內衣內褲。細數下來一個士兵背的掛的各種裝備品種不下百號,用「武裝到牙齒」都難以形容。
根據現行的1996年版美軍單兵攜行負重標准,美國單兵負荷比二戰時期整整翻了一倍。美軍許多單兵裝備都具有多種功能。美軍頭戴的凱夫拉頭盔不光是抵禦子彈、彈片的襲擊,而且成為士兵的「第二大腦」。目前駐伊美軍陸戰隊士兵所戴頭盔容納下一部微型無線電設備、一個話筒和一副耳機,便於士兵同戰友和指揮官聯系。頭盔上部的雷達裝置將報告士兵所處的確切位置。而美國兵腳穿的軍靴也非同小可,駐伊美軍配備的沙漠作戰靴包含了15種新發明和新工藝,不僅能強力吸汗,透氣性好,甚至連伊拉克反美武裝設置的鐵釘陣也奈何不了美軍這雙沙漠作戰靴。甚至美國強生公司為美軍生產的止尿內褲也有妙用,由於伊拉克沙漠里的沙礫像爽身粉一樣細,駐伊美軍士兵用止尿內褲套在槍口上,可以防止這些細小的沙礫堵塞槍管。
此外,進入信息化時代的美國士兵全身布滿了各種感測器材。摩托羅拉公司為美國士兵提供了一種微型電腦,居然在軍服的皮帶上裝上一個小滑鼠。這樣,計算機和通信等技術將成為士兵佩戴在腰、背、肩和頭部的最普通的武器。這些裝備使士兵與上級指揮和通信系統直接聯系起來。(雷炎)
駐伊美軍士兵身著ACU作戰服模塊化裝具手持新式榴彈發射器
⑥ 二戰時期,德軍的單兵裝備是怎樣配備的
不同的步兵配備了不同的裝備。
普通步兵使用的是毛瑟k98k(Kar 98k)步槍,就是現在吃雞中喜聞樂見的狙擊槍了,這是一種栓動步槍,但是有五發的彈夾。
精英步兵使用的是G43半自動步槍,這種步槍有十發彈夾,並且只要開火,下一粒子彈會自動填裝(類似於美國的加蘭德)。
沖鋒槍有很多種,包括Mp36、Mp38、Mp40、Mp41和Stg44(Mp44),其中最後一種已經近似於突擊步槍了,性能很優良,是德國精銳部隊的首選槍支。
手槍主要是瓦爾特P38和魯格08手槍,一般是軍官佩戴。
二戰末期,德國還製造過Gew43步槍和Mp3008沖鋒槍,前者可以作為半自動狙擊槍使用,後者是性能更好的沖鋒槍。
機槍有MG34和MG42兩種。
一般德國單兵是一把大槍+一把手槍(很多時候也沒有配備,因為造手槍也需要資源,但是手槍未必用得到)+手榴彈,但是反坦克槍手、工程兵和機槍兵是一定會配備手槍,因為他們需要近身防禦能力。
⑦ 中國軍隊單兵的標准裝備有哪些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單兵作戰裝備
盔帽
QGF02型芳綸防彈頭盔,能有效防護54式手槍鋼芯彈任意距離的射擊,頭盔有盔體、承戴系統和附件組成,頭盔分為大、中、小三個型號。頭盔承戴系統裝有可拆卸的具有抗沖擊、減震功能的懸掛件,採用六點式吊架三點式固定方式,還設有皮頂墊。
貝雷帽,陸軍貝雷帽為綠色純毛製品,有不同的尺寸,適合不同頭型的人佩戴。
作訓帽,陸軍作訓帽為四色迷彩布制,正前方有一枚小帽徽。
服裝 99式軍服,主要設計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4個系列。 具體分為禮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絨)衣、大衣、作訓服、體能訓練服及其配套的 軍鞋(靴)和服飾9個部分。以下我主要介紹作戰用服飾。
作訓服,分迷彩作訓服、海軍作訓服和體能訓練服3類,各分 男式和女式,官兵通用。體能訓練服分長袖和短袖兩種。
肩章,士官、士兵、硬肩章為寶劍頭式, 上綴銀白色V型金屬杠,士官V型金屬杠上加紅色標塊。版面人造絲機織花紋帶,內用 復合襯和棉基革縫制而成。陸軍的為棕綠色,海軍的為藏青色,空軍的為蔚藍色。水兵 肩章為長方形,其他同士兵硬肩章一樣。士官、士兵套式軟肩章 為梯形,版面為滌彈絲提花織帶、內用 復合襯縫制而成,顏色同硬肩章。肩章分為硬肩章、軟肩章和套式肩章(士兵用),硬肩章套在禮服和常服上,軟肩章和套式肩章套在作訓服和工作服上 。軍官仍配戴87式肩章。
內腰帶,圓形金屬釺頭,圖案為交叉步槍、鐵錨和飛翅組成, 無級調節,帶體為黑色,軍官為雙層黃牛正面革,士兵為人造革。
雨衣,樣式為分解式,上衣單排五粒扣,雙開層拉鎖至領頭, 兩個下貼袋,尖袋蓋配四件扣。袖子為大小袖,緊袖口,腋下和過肩處分別有氣眼和透氣孔。 下擺和帽口有抽帶。褲子為直簡褲。用料為滌絲紡壓延雨衣布。陸軍的為棕綠色,海軍和空軍 的為藏青色。
背包
01型單兵生活攜行具,容量為75升,面料為防水防刮迷彩小帆布,顏色採用我軍通用迷彩配色,即黑、深綠、淺綠和棕色,重量為1.2公斤,01攜行具內置U型鋁合金支架。骨架直徑1.5―2cm,連接成一個28cm×48cm的方框(寒區型的框架要比溫區型高20厘米)。框架的四角採用倒圓角,以防戳破背囊。 背部 、背帶、護腰均內襯海綿保護墊。在背囊的底部還有一個用拉鏈開啟的開口,便於快速取用背囊內的物品。背囊的背帶有7厘米寬,除背帶外還有一條腰帶和一條胸帶,用以配合調節背負的位置,腰帶扣為快速開啟式,開合便捷。在背囊與使用者背部接觸的外壁上有兩條內部填充泡沫塑料的矩形突起,使背包和使用者的背部保持間隔,背囊左側上方為防毒衣裝具袋,右側上方為野戰口糧袋,下方兩側各有一條外掛帶。背囊的上開口處縫有20cm長的尼龍綢加長袋,用於調節容量。
作戰攜行具
95式單兵作戰攜行具,是在99年前後隨著95式步槍在部隊陸續列裝的。它的面料採用印染工藝、顏色與91式比較更加合理。仍以叢林迷彩為主,尼龍固定帶為人字形的。各種插口、調節扣均為工程塑料製成。95式單兵作戰攜行具配有95式步槍晝光瞄準鏡袋、95式步槍刺刀鞘、95式步槍手背囊、水壺套、防毒面具包、95式步槍彈夾包、手雷兼木柄手榴彈包,此外,武裝帶上還可配備刺刀、腿部槍套、雜物包等物件。
作戰靴
97式作戰靴,採用了防水牛皮革和阻燃防水帆布材料,橡膠鞋底採用壓膜工藝,有良好的防滑性,此外在鞋底的夾層還配有芳綸纖維防刺層,具有抗穿刺能力。
望遠鏡
95式軍用望遠鏡,它的放大被率為7倍,採用了黃色濾光鏡,它能在雨天、霧天、強光、雪天正常觀察,同時裡面充滿了氮氣,鏡片不易起霧及發霉。
指北針
97式指北針,採用高強度鋁合金基體,堅固輕巧,結構緊湊,表盤為高真空油式防水阻尼,完全防水設計,配備黃牛裝具革真皮腰包,便於攜行。採用高級軍用熒光材料,穩定性更強,無有害輻射。 配有多用途掛鉤,便於圖上作業。 它的主要功能有:反字表牌,方位量測更加迅速准確。磁針採用強力磁鋼,靈敏度極高。精度可達±1??的方位測量機構。照門準星式距離估定器,具有熒光點,精度可達5%。 俯仰角測量機構,測量精度±2.5??。指針式齒輪里程錶機構,測量精度1%。精度可達0.5mm的坐標梯尺尺寸為30mmX75mmX75mm
水壺
87式水壺,壺蓋材料為酚醛布基塑料,增加了抗沖擊力和耐沸水性能,壺身為鋁制。
刺刀
95式多功能刺刀,它的硬度可達到58HRC ,刀身經過灰色亞光處理,防酸鹼。95多功能刺刀可以刺,割,砍、削、劈。通過刀刃上面的過孔與刀鞘上的駐筍相配合,可以剪切直徑4mm以下鋼絲網。刀背開有鋸齒銼齒,可鋸木頭,鋼筋等,可剪切3500伏特電壓下帶電的高壓電線。刀鞘上的鋼質卡頭凸起可作螺絲刀。刀尖高強度化處理,更堅固耐用,可以輕松打開鐵皮罐頭。
手槍
QSZ92式9mm手槍,採用了15發雙排雙進大容量金屬彈匣,套筒座為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大大降低了槍身自重,同時在套筒座上還設計了導軌,以便安裝戰術燈和激光指示器。槍長190mm,寬35mm,高135mm,槍管長111mm,重0.76kg
步槍
QBZ95式5.8mm步槍,它的設計及加工運用了CAD/CAPP/CAM工程設計加工系統,槍身和彈匣由工程塑料和鋁合金製成。槍的壽命達10000發,有效射程400米,初速930m/s,槍長746mm,重3.25kg。QBZ95式5.8mm步槍發射的87式5.8mm步槍彈的侵徹力、撞擊目標速度、傳遞能量都要優於北約的5.56mm和俄羅斯的5.45mm步槍彈
狙擊步槍
KBU88式5.8mm狙擊步槍,是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支狙擊步槍,具有優良的戰術性能,射擊精度好,質量輕,動作可靠,壽命長,瞄具功能齊全,遠距離威力大,後坐力小,整體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外形流暢美觀,持槍舒適方便,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裝彈量10發,瞄準鏡放大倍率3―9倍。
機槍
QJY88式5.8mm通用機槍全槍重:3.95千克,有限射程:600米,自動方式: 導氣式,發射方式:單發、半自動,供彈具容量:>100發
⑧ 德軍在二戰初期是怎樣配備單兵裝備的
1939年德國國防軍的單兵裝備主要是由毛瑟98K、毛瑟手槍(駁殼槍)、M35鋼盔以及M24手榴彈所構成的。而一整套配備完全的單兵裝備還包括M36中士野戰服、迷彩雨衣、野戰褲、迷彩雨衣、士兵皮帶、防水地圖帶、防毒面具金屬桶、K98彈夾、水壺、作戰以及98K步槍配用刺刀而構成。就這樣一套完整的單兵作戰裝備,恐怕在當今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軍隊單兵裝備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在自動武器方面,德軍還配備了MP38/40德軍制式沖鋒槍。該槍是德國埃爾馬兵工廠1938年為滿足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的需要所生產的,1939年該工廠又對MP38式沖鋒槍進行了改進,命名為MP40式9mm沖鋒槍。這種沖鋒槍採用了9mm口徑的手槍彈,初速381m/秒,有效射程為200米,射速可以達到500發一分鍾。在1940~1944年間,德國共生產了1037400支MP40式沖鋒槍,直到60年代仍有一些國家使用這種槍。
在二戰初期,德軍步兵的裝備還是很強大的,再與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相配合,使得德國迅速展開了東西線戰場的戰斗進程。
⑨ 2戰時德軍單兵詳細作戰裝備
1.M36中士野戰服
2.M35陸軍鋼盔
3.迷彩雨衣
4.岩石灰色野戰褲
5.陸軍士兵皮帶
6.防水地圖袋
7.防毒面具金屬桶
8.M24手榴彈
9.K98彈夾
10.水壺
11.士兵作戰靴
12.K98步槍
13.K98刺刀
14.魯格p08手槍
個人覺得還差點什麼,有的士兵配有mp40沖鋒槍,或stg44突擊步槍。
最詳細的裝備如下:
背囊:
每個士兵都有一個用於攜帶單兵裝備的背囊,材質為木架包裹防水布料。山地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配有更實用的帶兩至三個外袋的野戰背包。背囊內可攜帶如下裝備:
一套內衣,換洗襪子。
毛巾,手帕。
背心或毛衣。
一雙便鞋。
肥皂和針線包。
鞋刷和鞋油,衣刷。
軍大衣、帳篷或軍毯可卷折後捆綁攜帶於背囊上。
班長、排長和連長的專用裝備:
地圖包。棕色或黑色皮革制,可攜帶地圖和文件,有色鉛筆,如必要還可攜帶制圖工具和測量儀器。
雙筒望遠鏡。主要是6 x 30,部分8 x 30,炮兵觀察員配有10 x 50望遠鏡。
信號口哨。
多用途指南針。
國防軍士兵的衣櫃
1、鋼盔 2、背囊或背包、防毒面具筒 3、軍毯(在背包或背囊里) 4、帳篷及附件 5、訓練服 6、運動衣褲、毛衣 7、內衣 8、毛巾、襪子、圍巾 9、便帽 10、大檐帽 11、手套 12、衣刷、清潔器 13、餐具 14、私人貴重物品櫃(可上鎖) 15、盥洗用品 16、文具書籍 17、洗衣袋 18、擦鞋器、鞋油 19、針線包 20、武器保養工具、槍油、蠟燭 21、工作服 22、作戰服 23、禮服 24、大衣 25、單兵敲和敲套 26、防化手冊和書套 27、行軍靴 28、便鞋和常鞋 29、運動鞋 30、刺刀和刀鞘 31、皮帶 32、毛巾 33、彈夾包 34、挎包 35、野戰餐盒、水壺
第五部分 彈葯
步槍兵
每個步槍兵隨身攜帶45發步槍子彈,另外15發存放在配屬到排的車輛上,可依照命令取用。但實戰中士兵一般都攜帶60發步槍彈,如有可能還會在挎包中俄外攜帶一些子彈。1941年底前,每個步槍兵都帶有一個SmK(Spitzgeschoss mit Stahlkern,鋼芯穿甲彈)或SmK(H)(Spitzgeschoss mit Wolframcarbid-Kern,碳化鎢芯穿甲彈)彈夾,用於反裝甲車輛,100米距離上穿甲能力為SmK彈10毫米,SmK(H)彈14毫米。實戰表明這種用普通步槍發射的穿甲彈效能很差,後期這種步槍彈主要供機槍使用,用於反土木或混凝土工事。
沖鋒槍射手
每個沖鋒槍射手攜帶192發9 x 19毫米手槍彈,子彈裝在金屬或木製彈箱內,沖鋒槍射手必須自己裝填彈夾。
輕機槍射手
輕機槍的一號彈葯基數為2500發,一個三人制輕機槍小組彈葯攜行規則如下:
一號射手:機槍及一個50發彈鼓。
二號射手:4個50發彈鼓(其中一個裝填SmK或SmK (H)彈)以及一個300發彈箱。
三號射手:3個300發彈箱。
其餘機槍彈存放在排屬車輛上,並盡可能以裝填好的彈鼓或彈箱形勢攜帶。實戰中,備用機槍彈通常由機槍小組所屬班的士兵分散攜帶,以備不時之需。蘇德戰爭爆發前,輕機槍的300發彈箱(6條50發彈帶)的子彈排列方式為:上方的四條彈帶彈頭方向與射擊方向一致,下方的兩條彈帶彈頭方向與射擊方向相反,這種彈帶的排列方式在實戰中經常會導致機槍卡殼,因此蘇德戰爭爆發後,輕機槍彈箱內的彈帶排列方式被改換為所有子彈方向都與射擊方向一致,但每個彈箱的彈帶數量減為5條,也就是說一個彈箱只有250發彈。
實戰中,機槍常被用來執行指示目標或夜間防空的任務,因此為機槍配發曳光彈是非常必要的。通常的曳光彈排布習慣為每三發普通彈前安排一發曳光彈。此外,每個機槍小組還攜帶一個黃磷發煙燃燒彈,以便在日見指示目標並使易燃目標燃燒。
1940年一個步兵團的單兵彈葯攜帶和儲備情況:
武器總數單兵攜帶連排車輛攜帶團輜重車隊攜帶師後勤車隊攜帶
步槍90 45 152010
沖鋒槍768192320 128 128
輕機槍3750 -- 2500750 500
反坦克槍14520 105 20 --
重機槍6750 -- 47501250750
輕型迫擊炮165-- 904530
中/重型迫擊炮 140-- 962420
輕型步兵炮180-- 120 4020
重型步兵炮80 -- 402020
37毫米反坦克炮220-- 180 2416
彈葯包裝:
7.92毫米步槍彈(供步槍使用),單莢,木製彈箱,1500發/箱,全重48公斤
7.92毫米步槍彈(供機槍使用),散裝,木製彈箱,1500發/箱,全重46公斤
木柄手榴彈,木製彈箱,16枚/箱,全重25公斤
卵形手榴彈,木製彈箱,30枚/箱,全重9公斤
50毫米輕型迫擊炮彈,金屬沖壓板箱,10發/箱,全重12公斤
80毫米中型迫擊炮彈,金屬沖壓板箱,3發/箱,全重13.25公斤
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彈,金屬箱,2發/箱,全重40公斤
37毫米反坦克炮彈,金屬沖壓板箱,12發/箱,全重21.5公斤
帶葯包的槍榴彈,木製彈箱,30發/箱,全重8.9公斤
鐵拳火箭彈,木製彈箱,4發/箱,全重3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