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庫中什麼是超碼、候選碼、主碼
碼是數據系統中的基本概念。所謂碼就是能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他是整個實體集的性質,而不是單個實體的性質。它包括超碼,候選碼,主碼。超碼是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這些屬性可以讓我們在一個實體集中唯一地標識一個實體。如果K是一個超碼,那麼K的任意超集也是超碼,也就是說如果K是超碼,那麼所有包含K的集合也是超碼。候選碼是從超碼中選出的,自然地候選碼也是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因為超碼的范圍太廣,很多是我們並不感興趣即無用處的。所以候選碼是最小超碼,它們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為超碼。例如,如果K是超碼,那麼所有包含K的集合都不能是候選碼;如果K,J都不是超碼,那麼K和J組成的集合(K,J)有可能是候選碼。是從多個候選碼中任意選出一個做為主碼,如果候選碼只有一個,那麼候選碼就是主碼。雖然說主碼的選擇是比較隨意的,但在實際開發中還是要靠一定的經驗,不然開發出來的系統會出現很多問題。一般來說主碼都應該選擇那此從不或者極少變化的的屬性。
超碼: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這些屬性的組合可以使我們在一個實體集中唯一的標識一個實體。
例如:學生是一個實體,則學生的集合是一個實體集,而超碼是用來在學生的集合中區分不同的學生。假設學生(實體)具有多個屬性:學號,身份證號,姓名,性別。因為通過學號可以找到唯一一個學生,所以{學號}是一個超碼,同理{學號,身份證號}、{學號,身份證號,姓名}、{學號,身份證號,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身份證號,姓名}、{身份證號,姓名、性別}也是超碼.在這里,因為不同的學生可能擁有相同的姓名,所以姓名不可以區別一個學生,既{姓名}不是一個超碼,{性別}、{姓名、性別}也不是。
雖然超碼可以唯一標識一個實體,但是可能大多數超碼中含有多餘的屬性。所以我們需要候選碼。
候選碼:如果任意超碼的真子集不能包括超碼,則稱其為候選碼;超碼包括候選碼;
在上例中,只有{學號}、{身份證號}都是候選碼;另外,如果性別和姓名可以唯一標識一個學生,則{姓名,性別}也為超碼。
主碼:被資料庫設計者選中的,用來在同一實體集中區分不同實體的候選碼;此外,應該選擇哪些從不或極少變化的屬性;
總結:所有碼都是一個集合。所有可以用來在實體集中標識唯一實體的集合,都是超碼。如果任意超碼的真子集不能包括超碼,則稱其為候選碼。被資料庫設計者選中的,用來在同一實體集中區分不同實體的候選碼。超碼包括候選碼,候選碼包括主碼
2. 資料庫中資料庫中 碼、候選碼、外部碼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主碼是從候選碼中挑出來的一個作為主碼,主碼和外部碼提供了一種表示不同關系之間相互關聯的手段。
資料庫中碼又稱資料庫主碼,是資料庫中唯一能標識一個記錄值的內部記錄標志符。
若關系中的一個屬性或屬性組的值能夠唯一地標識一個元組,且他的真子集不能唯一的標識一個元組,則稱這個屬性或屬性組做候選碼。
關系模式R中屬性或屬性組X並非R的候選碼,但X是另一個關系模式的候選碼,且X與R的主碼對應,則稱X是R的外部碼,也稱外碼。
(2)碼在資料庫中的定義擴展閱讀:
在兩個表的關系中,主碼用來在一個表中引用來自於另一個表中的特定記錄。主碼表定義的一部分。一個表的主鍵可以由多個主碼共同組成,並且主碼的列不能包含空值。主碼是可選的,並且可在 CREATE TABLE 或 ALTER TABLE 語句中定義。
一個表中只能有一個主鍵。如果在其他欄位上建立主鍵,則原來的主鍵就會取消。主鍵的值不可重復,也不可為空(NULL)。
3. 資料庫中的「主屬性」、「碼」、「主碼」的區別是什麼
在資料庫的表(關系)中能夠用於唯一區分開每個記錄(元組)的屬性或屬性的集合,我們稱之為碼(候選碼)。
當我們指定其中一個用來區分開每個記錄(元組)的碼為主碼。
主屬性是指包含在候選碼中的屬性。
換句話說:主碼和碼的關系就像班長和班長候選人之間的關系。
每個班長候選人,我們可稱之為主屬性,只不過在資料庫中,候選碼可能是多個屬性共同組成的。
4. 資料庫中什麼是關鍵字/碼/鍵
詳情如下:
主碼=主鍵=主關鍵字,關鍵字=候選碼 候選關鍵字=候選碼中除去主碼的其他候選碼。
碼: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或屬性組合稱為碼。
候選碼(關鍵字):某一屬性組的值能唯一標識一個元組而其子集不能(去掉任意一個屬性都不能標識該元組),則稱該屬性組為候選碼(補充元組:表中的一行即為一個元組)。
主屬性:候選碼包含的屬性(一個或多個屬性)。
主碼(主鍵、主關鍵字):若一個關系有多個候選碼,選擇其中一個為主碼。
5. 資料庫中,什麼是「碼」
碼是數據系統中的基本概念。所謂碼就是能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他是整個實體集的性質,而不是單個實體的性質。它包括超碼,候選碼,主碼。超碼是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這些屬性可以讓我們在一個實體集中唯一地標識一個實體。如果k是一個超碼,那麼k的任意超集也是超碼,也就是說如果k是超碼,那麼所有包含k的集合也是超碼。候選碼是從超碼中選出的,自然地候選碼也是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因為超碼的范圍太廣,很多是我們並不感興趣即無用處的。所以候選碼是最小超碼,它們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為超碼。例如,如果k是超碼,那麼所有包含k的集合都不能是候選碼;如果k,j都不是超碼,那麼k和j組成的集合(k,j)有可能是候選碼。是從多個候選碼中任意選出一個做為主碼,如果候選碼只有一個,那麼候選碼就是主碼。雖然說主碼的選擇是比較隨意的,但在實際開發中還是要靠一定的經驗,不然開發出來的系統會出現很多問題。一般來說主碼都應該選擇那此從不或者極少變化的的屬性。
6. 什麼是碼,主碼,主屬性,非主屬性
1、碼:代表數目的符號(分有主碼和候選碼等)
2、主碼:我們在建立資料庫的時候,需要為每張表指定一個主碼,主碼也叫主鍵。所謂主碼就是在實體集中區分不同實體的候選碼。一個實體集中只能有一個主碼,但可以有多個候選碼。
注意:主碼的選擇應該是那些從不或極少變化的屬性。人的姓名是不可以做主碼的,因為可能有多個人重名,而身份證可以做主碼。
3、主屬性:包含在任一候選關鍵字中的屬性稱主屬性。
4、非主屬性:不包含在主碼中的屬性稱為非主屬性。非主屬性是相對與主屬性來定義的。
例如:在關系——學生(學號,姓名,年齡,性別,班級)中,主碼是「學號」,那麼其他的「姓名」、「年齡」、「性別」、「班級」就都可以稱為非主屬性
(6)碼在資料庫中的定義擴展閱讀
主碼也叫主鍵,建立主鍵應該遵循的原則
1、主鍵應當是對用戶沒有意義的。如果用戶看到了一個表示多對多關系的連接表中的數據,並抱怨它沒有什麼用處,那就證明它的主鍵設計地很好。
2、 永遠也不要更新主鍵。實際上,因為主鍵除了唯一地標識一行之外,再沒有其他的用途了,所以也就沒有理由去對它更新。如果主鍵需要更新,則說明主鍵應對用戶無意義的原則被違反了。
註:這項原則對於那些經常需要在數據轉換或多資料庫合並時進行數據整理的數據並不適用。
3、 主鍵不應包含動態變化的數據,如時間戳、創建時間列、修改時間列等。
4、主鍵應當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如果由人來對主鍵的創建進行干預,就會使它帶有除了唯一標識一行以外的意義。一旦越過這個界限,就可能產生人為修改主鍵的動機,這樣,這種系統用來鏈接記錄行、管理記錄行的關鍵手段就會落入不了解資料庫設計的人的手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關鍵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屬性
7. 資料庫中的碼是什麼含義
資料庫碼是資料庫中唯一能標識一個記錄值的內部記錄標志符。
相關介紹:
資料庫碼通常包括「域號」、「頁號」、「行號」等部分。當記錄存入資料庫時,資料庫就自動賦給它一個關鍵碼。使用關鍵碼可以加速存取記錄的速度,於中文數據,資料庫字元編碼的設置應當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7)碼在資料庫中的定義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早期,如ASCII(1963年)和EBCDIC(1964年)這樣的字元集逐漸成為標准。但這些字元集的局限很快就變得明顯,於是人們開發了許多方法來擴展它們。
對於支持包括東亞CJK字元家族在內的寫作系統的要求能支持更大量的字元,並且需要一種系統而不是臨時的方法實現這些字元的編碼。
為了擴充ASCII編碼,以用於顯示本國的語言,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不同的標准,由此產生了 GB2312、BIG5、JIS等各自的編碼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