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圖靈獎獲得者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圖靈獎獲得者

發布時間: 2022-10-01 15:59:50

資料庫系統發展過程中三點陣圖靈獎獲得者,每個人具體都做了什麼貢獻詳細點

1973年 查理士·巴赫曼 en:Charles W. Bachman 網狀資料庫技術
1981年 埃德加·科德 en:Edgar F. Codd 資料庫系統,尤其是關系型資料庫
1998年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en:James Gray 資料庫與事務處理

② 人工智慧領域有哪幾位科學家獲圖靈獎,他們分別為人工智慧做出了什麼貢獻

圖靈獎,是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於1966年設立的,又叫「A.M. 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其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這個獎設立目的之一是紀念這位科學家。獲獎者的貢獻必須是在計算機領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術先進性的。大多數獲獎者是計算機科學家。
圖靈獎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的獎項,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也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獲獎。目前圖靈獎由英特爾公司贊助,獎金為100,000美元。
每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將要求提名人推薦本年度的圖靈獎候選人,並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說明被提名者為什麼應獲此獎。任何人都可成為提名人。美國計算機協會將組成評選委員會對被提名者進行嚴格的評審,並最終確定當年的獲獎者。
截止至2005年,獲此殊榮的華人僅有一位,他是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
編輯本段歷年圖靈獎獲得者
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
獲獎原因:在將模型檢查發展為被硬體和軟體業中所廣泛採納的高效驗證技術上的貢獻。而DDJ則將三人的貢獻稱為「在發現計算機硬體和軟體中設計錯誤的自動化方法方面的工作」。
2006 Fran Allen
獲獎原因:對於優化編譯器技術的理論和實踐做出的先驅性貢獻,這些技術為現代優化編譯器和自動並行執行打下了基礎。
2005 Peter Naur
獲獎原因:由於在設計Algol60程序設計語言上的貢獻。Algol60語言定義清晰,是許多現代程序設計語言的原型。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獲獎原因:由於在互聯網方面開創性的工作,這包括設計和實現了互聯網的基礎通訊協議,TCP/IP,以及在網路方面卓越的領導。
2003 Alan Kay
獲獎原因:由於在面向對象語言方面原創性思想,領導了Smalltalk的開發團隊,以及對PC的基礎性貢獻。
至理名言: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造它。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
獲獎原因:由於在公共密鑰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基礎性工作。
2001 Ole-Johan Dahl、Kristen Nygaard
獲獎原因:由於面向對象編程始發於他們基礎性的構想,這些構想集中體現在他們所設計的編程語言SIMULA I 和SIMULA 67中。
2000 Andrew Chi-Chih Yao(姚期智)
獲獎原因:由於在計算理論方面的貢獻而獲獎,包括偽隨機數的生成演算法、加密演算法和通訊復雜性。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
獲獎原因:由於在計算機體系架構、操作系統以及軟體工程方面所做出的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貢獻。人月神話的作者。
1998 James Gray
獲獎原因:由於在資料庫、事務處理研究和相關系統實現的技術領導工作。
1997 Douglas Engelbart
獲獎原因:由於提出了激動人心的互動式計算機未來構想,以及發明了實現這一構想的關鍵技術。
1996 Amir Pnueli
獲獎原因:由於在計算科學中引入temporal邏輯以及對編程和系統認證方面的傑出貢獻。
1995 Manuel Blum
獲獎原因:由於在計算復雜性理論、密碼學以及程序校驗方面的基礎性貢獻。
1994 Edward Feigenbaum、Raj Reddy
獲獎原因:由於他們所設計和建造的大規模人工智慧系統,證明了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性和其潛在的商業價值。
1993 Juris Hartmanis、Richard E. Stearns
獲獎原因:由於他們的論文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
1992 Butler W. Lampson
獲獎原因:由於在個人分布式計算機系統及其實現技術上的貢獻,這包括:工作站、網路、操作系統、編程系統、顯示、安全和文檔發布。
1991 Robin Milner
獲獎原因:由於在可計算函數邏輯(LCF)、ML和並行理論(CCS)這三個方面突出和完美的貢獻。
1990 Fernando J. Corbato'
獲獎原因:由於組織和領導了多功能、大規模、時間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系統的開發。
1989 William (Velvel) Kahan
獲獎原因:由於在數值分析方面的基礎性貢獻。
1988 Ivan Sutherland
獲獎原因:由於在計算機圖形學方面開創性和遠見性的貢獻,其所建立的技術歷經二、三十年依然有效。
1987 John Cocke
獲獎原因:由於在編譯器設計和理論、大規模系統架構以及開發RISC等方面的重要貢獻。
1986 John Hopcroft、Robert Tarjan
獲獎原因:由於在演算法及數據結構設計和分析方面的基礎性成就。
1985 Richard M. Karp
獲獎原因:由於在演算法理論方面,特別是NP-completeness理論方面,連續不斷的貢獻。
1984 Niklaus Wirth
獲獎原因:由於開發了EULER、 ALGOL-W、 MODULA和PASCAL一系列嶄新的計算語言。
1983 Ken Thompson、Dennis M. Ritchie
獲獎原因:由於在通用操作系統理論研究,特別是UNIX操作系統的實現上的貢獻。
1982 Stephen A. Cook
獲獎原因:由於其於1971年發表的論文,奠定了NP-Completeness理論的基礎。
1981 Edgar F. Codd
獲獎原因:由於在數椐庫管理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基礎性和連續不斷的貢獻,關系資料庫之父。
1980 C. Antony R. Hoare
獲獎原因:由於在編程語言的定義和設計方面的基礎性貢獻。
1979 Kenneth E. Iverson
獲獎原因:由於在編程語言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特別是APL,所進行的開創性的工作。
1978 Robert W. Floyd
獲獎原因:由於在如何開發高效、可靠的軟體方法論方面的貢獻,這包括:建立分析理論、編程語言的語義學、自動程序檢驗、自動程序綜合和演算法分析在內的多項
計算機子學科。
1977 John Backus
獲獎原因:由於在高級語言方面所做出的具有廣泛和深遠意義的貢獻,特別是其在Fortran語言方面。
1976 Michael O. Rabin、Dana S. Scott
獲獎原因:由於他們的論文"有限自動機與它們的決策問題",被證明具有巨大的價值。
1975 Allen Newell、Herbert A. Simon
獲獎原因:由於在人工智慧、人類識別心理和表處理的基礎貢獻。
1974 Donald E. Knuth
獲獎原因:由於在演算法分析和程序語言設計方面的重要貢獻,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的作者。
1973 Charles W. Bachman
獲獎原因:由於在資料庫方面的傑出貢獻。
1972 E.W. Dijkstra
獲獎原因:由於對開發ALGOL做出了原理性貢獻。
1971 John McCarthy
獲獎原因:由於其講稿"The Pres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egence",對人工智慧領域的貢獻。
1970 J.H. Wilkinson
獲獎原因:由於其在數值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1969 Marvin Minsky
獲獎原因:人工智慧理論及軟體
1968 Richard Hamming
獲獎原因:由於其在計數方法、自動編碼系統、檢測及糾正錯碼方面的工作。
1967 Maurice V. Wilkes
獲獎原因:由於設計和製造了第一台內部存儲程序的計算機EDSAC。
1966 A.J. Perlis
獲獎原因:由於其在先進編程技術和編譯架構方面的貢獻。

③ 資料庫發展歷史是什麼

資料庫對於普通人來講
就可以簡單理解為有固定格式的數據集合,
專門為解決某一類數據保存和計算問題而存在的,
就像單位用的各種各樣的報表和單據,
只不過軟體會幫你保存管理這些單據和報表在計算機上,
幫你計算求和等等操作 生成你想要的各種數據報告。

利用資料庫軟體和計算機的高速運算特性,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正確性。
減少工作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沒有他們也可以,但是你不得不用手工的辦法處理數據,
不管數據量多少都一樣。

④ 如何評價Michael Stonebraker獲得2014年圖靈獎

他的影響跨越學術界和產業界,很難有在世者能與之媲美。而且此前他已經斬獲美國工程院院士、IEEE軟體系統獎、馮諾依曼獎和第一屆SIGMOD Edgar F. Codd創新獎等多個重量級榮譽。

早在1970年代前期,Michael Stonebraker就在Edgar Codd的關系資料庫論文啟發下,組織伯克利的師生,開始開發最早的兩個關系資料庫之一Ingres(另一個是IBM System R),Ingres的基礎上後來發展出Sybase和SQL Server兩大主流資料庫。Ingres在關系資料庫的查詢語言設計、查詢處理、存取方法、並發控制和查詢重寫等技術上都有重大貢獻。

⑤ 什麼是資料庫

資料庫是存放數據的倉庫。它的存儲空間很大,可以存放百萬條、千萬條、上億條數據。但是資料庫並不是隨意地將數據進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否則查詢的效率會很低。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著數據的互聯網世界,充斥著大量的數據。即這個互聯網世界就是數據世界。數據的來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記錄、消費記錄、瀏覽的網頁、發送的消息等等。除了文本類型的數據,圖像、音樂、聲音都是數據。
資料庫是一個按數據結構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計算機軟體系統。資料庫的概念實際包括兩層意思:
(1)資料庫是一個實體,它是能夠合理保管數據的「倉庫」,用戶在該「倉庫」中存放要管理的事務數據,「數據」和「庫」兩個概念結合成為資料庫。
(2)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新方法和技術,它能更合適的組織數據、更方便的維護數據、更嚴密的控制數據和更有效的利用數據。

發展現狀
在資料庫的發展歷史上,資料庫先後經歷了層次資料庫、網狀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等各個階段的發展,資料庫技術在各個方面的快速的發展。特別是關系型資料庫已經成為目前資料庫產品中最重要的一員,80年代以來,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廠商新出的資料庫產品都支持關系型資料庫,即使一些非關系資料庫產品也幾乎都有支持關系資料庫的介面。這主要是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可以比較好的解決管理和存儲關系型數據的問題。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關系型資料庫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這主要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半關系型和非關系型數據需要用資料庫進行存儲管理,以此同時,分布式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也對資料庫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於是越來越多的非關系型資料庫就開始出現,這類資料庫與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設計和數據結構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們更強調資料庫數據的高並發讀寫和存儲大數據,這類資料庫一般被稱為NoSQL(Not only SQL)資料庫。 而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一些傳統領域依然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資料庫管理系統
編輯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為管理資料庫而設計的電腦軟體系統,一般具有存儲、截取、安全保障、備份等基礎功能。資料庫管理系統可以依據它所支持的資料庫模型來作分類,例如關系式、XML;或依據所支持的計算機類型來作分類,例如伺服器群集、行動電話;或依據所用查詢語言來作分類,例如SQL、XQuery;或依據性能沖量重點來作分類,例如最大規模、最高運行速度;亦或其他的分類方式。不論使用哪種分類方式,一些DBMS能夠跨類別,例如,同時支持多種查詢語言。

⑥ E. F. Codd的成就

E.F.Codd 是關系資料庫的鼻祖。首次提出了資料庫系統的關系模型,開創了資料庫關系方法和關系數據理論的研究。為資料庫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於他的傑出貢獻,於1981年獲得ACM圖靈獎。 圖靈獎是計算機界的最高獎項,相當於其他學科的諾貝爾獎。
在資料庫技術發展的歷史上,1 9 7 0 年是發生偉大轉折的一年。這一年的6 月,I B M 聖約瑟研究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埃德加·考特 (Edgar Frank Codd) 在Communications of ACM 上發表了《大型共享資料庫數據的關系模型》一文。A C M 後來在1 9 8 3 年把這篇論文列為從 1 9 5 8 年以來的2 5 年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2 5 篇論文之一,因為它首次明確而清晰地為資料庫系統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模型, 即關系模型。 「關系」( r e l a t i o n ) 是數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由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所組成的若干有序偶對表示, 用以反映客觀事物間的一定關系。如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人之間的親屬關系、商品流通中的購銷關系等等。在自然界和社會中, 關系無處不在; 在計算機科學中, 關系的概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計算機的邏輯設計、編譯程序設計、演算法分析與程序結構、信息檢索等,都應用了關系的概念。而用關系的概念來建立數據模型,用以描述、設計與操縱資料庫,考特是第一人。
由於關系模型既簡單、又有堅實的數學基礎, 所以一經提出, 立即引起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重視,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對資料庫技術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在關系模型提出之後,以前的基於層次模型和網狀模型的資料庫產品很快走向衰敗以至消亡,一大批商品化關系資料庫系統很快被開發出來並迅速佔領了市場。其交替速度之快、除舊布新之徹底是軟體史上所罕見的。基於7 0 年代後期到8 0 年代初期這一十分引人注目的現象,1 9 8 1 年的圖靈獎很自然地授予了這位「關系資料庫之父」。在接受圖靈獎時, 他做了題為「關系資料庫:提高生產率的實際基礎」的演說。(刊於1982 年2 月的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o f A C M 第1 0 9 至第1 1 7 頁,或見《A C M圖靈獎演說集》第3 9 1 至第4 1 0頁。)
考特原是英國人,1 9 2 3 年8 月1 9 日生於英格蘭中部的港口城市波特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年輕的考特應征入伍在皇家空軍服役,1 9 4 2 至1 9 4 5 年期間任機長,參與了許多重大空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二戰結束以後,考特上牛津大學學習數學,於1 9 4 8 年取得學士學位以後到美國謀求發展。他先後在美國和加拿大工作,參加了I B M 第一台科學計算機7 0 1 以及第一台大型晶體管計算機 S T R E T C H 的邏輯設計,主持了第一個有多道程序設計能力的操作系統的開發。他自覺硬體知識缺乏,於是在6 0 年代初,到密歇根大學進修計算機與通信專業( 當時他已年近4 0 ) ,並於1 9 6 3 年獲得碩士學位, 1 9 6 5 年取得博士學位。這使他的理論基礎更加扎實,專業知識更加豐富。加上他在此之前十幾年實踐經驗的積累,終於在1 9 7 0 年迸發出智慧的閃光,為資料庫技術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由於資料庫是計算機各種應用的基礎,所以關系模型的提出不僅為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成為促進計算機普及應用的極大推動力。在考特提出關系模型以後,I B M 投巨資開展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研究,其「S y s t e m R」項目的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關系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推出的D B 2 和S Q L 等產品成為I B M 的主流產品。S y s t e m R本身作為原型並未問世,但鑒於其影響,ACM還是把1988 年的 「軟體系統獎」授予了S y s t e m R開發小組( 獲獎的6 個人中就包括1 9 9 8 年圖靈獎得主J . G r a y )。這一年的軟體系統獎還破例同時授給兩個軟體,另一個得獎軟體也是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即著名的I N G R E S 。
1 9 7 0 年以後,考特繼續致力於完善與發展關系理論。1 9 7 2 年,他提出了關系代數和關系演算的概念, 定義了關系的並、交、投影、選擇、連接等各種基本運算, 為日後成為標準的結構化查詢語言(S Q L )奠定了基礎。
考特還創辦了一個研究所(關系研究所)和一家公司(C o d d & A s s o c i a t i o n s),他本人是美國國內和國外許多企業的資料庫技術顧問。1 9 9 0 年,他編寫出版了專著《資料庫管理的關系模型: 第二版》, 全面總結了他幾十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
考特是最早提出資料庫OLAP概念的科學家。考特在提出OLAP概念的時候指出OLAP必須滿足以下的12條規則: 有多維度的視角。 對用戶透明。 訪問性好。 提供報告的性能要穩定,不能因為維度的增加而變差。 採用客戶端/伺服器架構。 數據的每個維度都相當。 對稀疏矩陣有動態優化功能。 多用戶支持。 對於跨域的計算不做任何限制。 直觀的數據操作。 靈活的報告體系。 任意多的維度和維度集合。

⑦ 標題 你見過或使用過哪些資料庫應用系統呢我們國家在資料庫方面發展怎樣呢

南大通用,人大金倉
談及資料庫的發展歷史,就不得不提及三位資料庫領域的開拓者,分別是Frank、Micheal和JimGray,他們為資料庫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都獲得了圖靈獎。
早在1972年,Micheal最早提出了Ingres資料庫,於2014年獲得圖靈獎,Ingres資料庫最後分化衍生為Sybase與Postgres兩部分。
其中Postgres資料庫有大量分析函數,適用於分析型事務,尤其是OLAP。1972年,埃里森在矽谷開發了Oracle資料庫,再到1983年IBM開發了DB2資料庫,同年Tdata誕生,直到1995年MySQL資料庫誕生。
而如今的Oracle於2009年收購了MySQL,這樣一來就同時擁有了Oracle和開源的MySQL兩套資料庫,MySQL的創始人在離開後又開發了一套資料庫MariaDB,現在國內有很多銀行,像億聯銀行等新的銀行都在使用MariaDB。

⑧ 圖靈獎的歷屆得主

從1966年到2014年,49屆,共62名得主,按國籍分,美國學者最多,歐洲學者偶見之,華人學者目僅有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現在清華大學)。
62名得主分布在幾十個小領域,排在前六的領域有:編譯原理、程序設計語言,計算復雜性理論,人工智慧,密碼學,以及資料庫(4名)。在某種意義上,可大致認為,前三個領域與計算機科學本身更密切一些,後三個領域與軍民應用更密切一些。 年份 中文譯名 姓名 貢獻領域 1966年 艾倫·佩利 Alan J. Perlis 高級程序設計技巧,編譯器構造 1967年 莫里斯·威爾克斯 Maurice V. Wilkes 存儲程序式計算機EDSAC,程序庫 1968年 理查德·衛斯里·漢明 Richard Hamming 數值方法,自動編碼系統,錯誤檢測和糾錯碼 1969年 馬文·閔斯基 Marvin Minsky 人工智慧 1970年 詹姆斯·維爾金森 James H. Wilkinson 數值分析,線性代數,倒退錯誤分析 1971年 約翰·麥卡錫 John McCarthy 人工智慧 1972年 艾茲格·迪科斯徹 Edsger Dijkstra 程序設計語言的科學與藝術 1973年 查理士·巴赫曼 Charles W. Bachman 資料庫技術 1974年 高德納 Donald E. Knuth 演算法分析、程序設計語言的設計、程序設計 1975年 艾倫·紐厄爾
赫伯特·西蒙 Allen Newell
Herbert A. Simon 人工智慧,人類認知心理學和列表處理 (list processing) 1976年 邁克爾·拉賓
達納·斯科特 Michael O. Rabin
Dana S. Scott 非確定性自動機 1977年 約翰·巴克斯 John Backus 高級編程系統,程序設計語言規范的形式化定義 1978年 羅伯特·弗洛伊德 Robert W. Floyd 設計高效可靠軟體的方法學 1979年 肯尼斯·艾佛森 Kenneth E. Iverson 程序設計語言和數學符號,互動系統的設計,運用 APL進行教學,程序設計語言的理論與實踐 1980年 東尼·霍爾 C. Antony R. Hoare 程序設計語言的定義與設計 1981年 埃德加·科德 Edgar F. Codd 資料庫系統,尤其是關系型資料庫 1982年 史提芬·古克 Stephen A. Cook 計算復雜度 1983年 肯·湯普遜
丹尼斯·里奇 Ken Thompson
Dennis M. Ritchie UNⅨ操作系統和C語言 1984年 尼古拉斯·沃斯 Niklaus Wirth 程序設計語言設計、程序設計 1985年 理查德·卡普 Richard M. Karp 演算法理論,尤其是NP-完全性理論 1986年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
羅伯特·塔揚 John Hopcroft
Robert Tarjan 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的設計與分析 1987年 約翰·科克 John Cocke 編譯理論,大型系統的體系結構,及精簡指令集(RISC)計算機的開發 1988年 伊凡·蘇澤蘭 Ivan Sutherland 計算機圖形學 1989年 威廉·卡亨 William Morton Kahan 數值分析 1990年 費爾南多·考巴托 Fernando J. Corbató CTSS和Multics 1991年 羅賓·米爾納 Robin Milner LCF,ML語言,CCS 1992年 巴特勒·蘭普森 Butler W. Lampson 分布式,個人計算環境 1993年 尤里斯·哈特馬尼斯
理查德·斯特恩斯 Juris Hartmanis
Richard E. Stearns 計算復雜度理論 1994年 愛德華·費根鮑姆
拉吉·瑞迪 Edward Feigenbaum
Raj Reddy 大規模人工智慧系統 1995年 曼紐爾·布盧姆 Manuel Blum 計算復雜度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程序校驗上的應用 1996年 阿米爾·伯努利 Amir Pnueli 時序邏輯,程序與系統驗證 1997年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 Douglas Engelbart 互動計算 1998年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James Gray 資料庫與事務處理 1999年 弗雷德里克·布魯克斯 Frederick P. Brooks,Jr. 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軟體工程 2000年 姚期智 Andrew Chi-Chih Yao 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復雜度 2001年 奧利-約翰·達爾
克利斯登·奈加特 Ole-Johan Dahl
Kristen Nygaard 面向對象編程 2002年 羅納德·李維斯特
阿迪·薩莫爾
倫納德·阿德曼 Ronald L. Rivest
Adi Shamir
Leonard M. Adleman 公鑰密碼學(RSA加密演算法) 2003年 艾倫·凱 Alan Kay 面向對象編程 2004年 文特·瑟夫
羅伯特·卡恩 Vinton G. Cerf
Robert E. Kahn TCP/IP協議 2005年 彼得·諾爾 Peter Naur Algol 60語言 2006年 法蘭西斯·艾倫 Frances E. Allen 優化編譯器 2007年 愛德蒙·克拉克
艾倫·愛默生
約瑟夫·斯發基斯 Edmund M. Clarke
Allen Emerson
Joseph Sifakis 開發自動化方法檢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中的設計錯誤 2008年 芭芭拉·利斯科夫 Barbara Liskov 編程語言和系統設計的實踐與理論 2009年 查爾斯·薩克爾 Charles Thacker 幫助設計、製造第一款現代PC 2010年 萊斯利·瓦倫特 Leslie Valiant 對眾多計算理論所做的變革性的貢獻 2011年 猶大·伯爾 Judea Pearl 人工智慧 2012年莎菲·戈德瓦塞爾
希爾維奧·米卡利 Shafi Goldwasser
Silvio Micali 由於在密碼學和復雜理論領域做出創舉性工作 2013年萊斯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在提升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及穩定性領域的傑出貢獻 2014年Michael Stonebraker Michael Stonebraker 對現代資料庫系統底層的概念與實踐所做出的基礎性貢獻 2015年惠特菲爾德·迪菲
馬丁·赫爾曼 Whitfield Diffie and Martin Hellman對現代密碼學做出的重要貢獻

⑨ 圖靈獎是什麼

圖靈(A. M. Turing)是現代計算機的發明者之一。圖靈獎是以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of Computer Machinery-ACM)每年頒發給在計算機領域做出意義重大而深遠的個人。1966年開始頒發,通常每年僅有一位獲獎者。圖靈獎的獎金是每年10萬美元,由美國的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提供。 被譽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迄今為止已有36位科學家獲此殊榮。

歷屆圖靈獎獲得者
資料來源:Yat-sen Channel

1966 A.J.Perlis因在新一代編程技術和編譯架構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67 Maurice V.Wilkes因設計出第一台具有內置存儲程序的計算機而獲獎

1968 Richard W.Hamming因在計數方法、自動編碼系統、檢測及糾正錯碼方面的貢獻被授予圖靈獎

1969 Marvin Minsky(資料空缺)

1970 J.H.Wilkinson因在利用數值分析方法來促進高速數字計算機的應用方面的研究而獲獎

1971 John McCarthy因對人工智慧的貢獻被授予圖靈獎

1972 Edsger W.Dijkstra因在編程語言方面的出眾表現而獲獎

1973 Charles W.Bachman因在資料庫方面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1974 Donald E.Knuth因設計和完成TEX(一種創新的具有很高排版質量的文檔製作工具)而被授予該獎

1975 Allen Newell和Herbert A.Simon因在人工智慧、人類心理識別和列表處理等方面進行的基礎研究而獲獎

1976 Michael O.Robin和Dana S.Scott因他們的論文「有限自動機與它們的決策問題」中所提出的非決定性機器這一很有價值的概念而獲獎

1977 John Backus因對可用的高級編程系統設計有深遠和重大的影響而獲將

1978 Robert W.Floyd因其在軟體編程的演算法方面的深遠影響,並開創了包括剖析理論、編程語言的語義、自動程序檢驗、自動程序合成和演算法分析在內的多項計算機子學科而被授予該獎

1979 Kenneth E.Iverson因對程序設計語言理論、互動式系統及APL的貢獻被授予該獎

1980 C.Anthony R.hoare因對程序設計語言的定義和設計所做的貢獻而獲獎

1981 Edgar F.Codd因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82 Steven A.Cook因奠定了NP-Completeness理論的基礎而獲獎

1983 Ken Thompson和Dennis M.Ritchie因在通用操作系統理論方面的突出貢獻,特別是對UNIX操作系統的推廣的貢獻而獲獎

1984 Niklaus Wirth因開發了EULER、ALGOL-W、MODULA和PASCAL一系列嶄新的計算語言而獲獎

1985 Richard M.Karp因對演算法理論的貢獻而獲獎

1986 John E.Hopcroft因在演算法及數據結構的設計和分析中所取得的決定性成果而獲獎

1987 John Cocke因在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和相關的編程技巧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88 Ivan E.Sutherland因在計算機圖形學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89 William V.Kahan因在數值分析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90 Fernando J.Corbato因在開發大型多功能、可實現時間和資源共享的計算系統,如CTSS和Multics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91 Robin Milner因在可計算的函數邏輯(LCF)、ML和並行理論(CCS)這三個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92 Butler Lampson因在個人分布式計算機系統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93 Jurlis Hartmanis和Richard E.Stearns因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而獲獎

1994 Raj Reddy和Edward Feigenbaum因對大型人工智慧系統的開拓性研究而獲獎

1995 Manuel Blum因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和在密碼術及程序校驗方面的貢獻而獲獎

1996 Amir Pnueli因在中引入臨時邏輯和對程序及系統檢驗的貢獻而獲獎

1997 Douglas Engelbart因提出交互計算概念並創造出實現這一概念的重要技術而獲獎

1998 James Gray因在資料庫和事務處理方面的突出貢獻而獲獎

2000 姚期智(Andrew C.Yao)因為對計算理論做出了諸多「根本性的、意義重大的」貢獻而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