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輕機槍如何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輕機槍如何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9-27 22:51:56

㈠ 二戰時一個日軍士兵武器的標准配置

二戰時期日軍步兵配備的是有坂式步槍,即38大蓋。38大蓋的名字來源於該型步槍的大型防塵蓋,有坂式步槍才是它的本名。該型步槍的全長1274MM,是二戰各主要參戰國的制式步槍中最長的。這恐怕還得從日本人的刺刀情結上解釋,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接受的是武士道精神的教育,因此對於刺刀殺人也是有所訓練,同時期的其他國家軍隊的軍刺長度都沒有日本軍隊的長……此外還有有坂99式步槍和有坂式步槍的各種變形槍,如縮短長度後的有坂式馬槍、TEAR傘兵步槍,這里就不一一列舉。
日本人不使用沖鋒槍的原因,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因為日本軍部上層人士的一句話:「百發一中的沖鋒槍不如一發一中的步槍。」這句話讓沖鋒槍再也難以普及到日本軍隊中去。這也讓日本軍隊在需要近距離作戰的熱帶叢林和太平洋地區吃足了盟軍自動武器的苦頭。
此外,日軍一些生化部隊,尤其在關東軍中還使用春田式防毒面具。這也算是當時軍隊的制式裝備。當然這已經算是特種作戰裝備了~~~
火炮方面,日軍的火炮口徑實際上都很小,只是由於中國軍隊缺乏重型武器,所以才會覺得日軍的火力兇猛。和西方國家軍隊相比,日軍的輕型火炮根本就不算是炮;日軍的中型火炮放到歐洲只能算是輕型火炮;而日軍的重炮按照歐洲軍隊的標准至多隻能算是中型火炮。而日軍的裝甲部隊和義大利一樣,車體設計不良,組裝工藝落後,導致整車裝甲強度極差,根本無法抵禦盟軍火炮的攻擊。
此外,日軍步兵的反坦克武器也相當匱乏,在缺少裝甲部隊的中國,日軍的這一問題並未體現出來,然而當日軍在太平洋的島嶼上面對美軍的格蘭特式中型坦克時,這一問題便暴露無遺,幾乎所有的日軍步兵所攜帶的迫擊炮、擲彈筒、手雷都奈何不了格蘭特的焊接車體,只好採用自殺攻擊的方式來進行反坦克作戰。
太平洋戰爭後期,守島日軍也裝備過一部分的百式沖鋒槍,這種沖鋒槍類似於英國斯坦恩沖鋒槍,採用橫置彈匣設計,只不過彈匣本身帶一些彎曲。但是由於耗彈量高,補給不易,加上本身產量稀少,以及日軍的固有思想,因此在日軍中並未得到多少好評。關東軍對這種沖鋒槍的評價也好不到哪裡去——即使他們是被蘇軍的波波沙沖鋒槍打的千瘡百孔……

㈡ 輕機槍和重機槍的區別是什麼

目前很多國家裝備的重機槍,輕機槍實際上屬於同一型號的機槍,他們的最大區別是採用了不同的槍架,重機槍使用的是更重,更大的三腳架兒,輕機槍則是使用比較輕便的兩角架。這種隨著槍架不同,變身為輕重兩種型號的機槍,也被稱為通用機槍。因為配置的槍架不同,通用機槍在輕重兩種狀態下的性能差距是比較明顯的,你大名鼎鼎的希特勒的電鋸,mg42型通用機槍為例,當他使用兩腳架以輕機槍狀態出現時,它的有效射程為800m。配備的是50發子彈,彈量射程不算遠,持續射擊能力也沒有太大亮點,而當它配備三腳架,以重機槍身份出現時,它的有效射程一下子躍升到1800m,250發子彈的超長彈鏈,也讓它擁有非常恐怖的持續射擊火力,從mg42型通用機槍身上。輕重機槍的性能差距就已經一目瞭然了。
那麼為什麼通用機槍在配備不同槍架時總體性能特別是有效射程,會出現如此明顯的差距呢?按道理說,既然屬於同一款通用機槍,使用完全一樣的槍管兒,彈葯性能也應該是一樣的呀,為什麼會存在性能上的差距呢?這就要從後坐力方面說起嘞。通用機槍配備兩腳架,以輕機槍狀態出現時,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主要是由兩腳架和射手身體去分擔,特別是射手需要用堅固去抵抗大部分後坐力,人體不是鋼鐵打造的,無法以非常穩定固定的姿勢去硬扛巨大的後坐力。所以輕機槍的設計狀態並不穩定,由此也造成他的射擊散布加大,在遠距離射擊時,這種誤差更加明顯,有效射程自然受到較大限制,加上輕機槍需要,射手提著它跟隨步兵進攻作戰,所以也不能攜帶更長的彈鏈。
而重機槍配備的是三腳架,槍身是固定在三腳架上的。三腳架的重量很大,支撐結構也非常穩定,重機槍射擊時的巨大後坐力完全由三腳架吸收,很多重機槍配件兒的是彈性槍架,能夠通過三腳架架腿兒的彈性形變來平穩的吸收後坐力,使得重機槍擁有一個比較平穩的射擊平台。用機槍正是因為設計平台穩定,在更遠距離上仍能保存較高的精度。
另外,重機槍不需要過分考慮便攜,性,機動性等問題,所以可以配備超長彈鏈,在更換槍管兒等條件下,擁有了超強的持續射擊能力。輕重機槍因為設計定位不同,使得他們雖然可能屬於同一款槍械,但最終卻擁有了截然不同的性能。
望採納

㈢ 布倫輕機槍

布倫和 AK的戰術定位就不一樣, 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
布倫是配備到步兵班的, 由班長指揮, 目的是加強步兵班的火力, 屬於支援武器, 使用兩腳架射擊時有效射程約600M.
AK是自動步槍, 班裡面的戰士人手一把, 屬於單兵武器, 有效射程約400M.
MG-42是一挺通用機槍, 一般是配備到步兵連直屬的火力排, 由連部直接指揮. 根據需要可以配屬到排甚至是班一級. 輕機槍狀態有效射程600~800M, 重機槍狀態有效射程1000M.

因為當時, 英軍步兵班主要武器是恩菲爾德步槍, 射速慢. 為了加強火力, 每個步兵班配備一挺布倫. 一個排里3個班, 一共3挺布倫. 步兵連直屬的火力排還額外部署了3挺布倫, 加上3個排的 9挺, 每個步兵連共有 12挺布倫.

每一挺布倫要兩名射手, 一名負責射擊和攜帶機槍, 另一名負責更換彈匣和槍管. 不過實戰中, 經常出現單人操作布倫機槍的場面, 說明步兵班裡面配備2人制機槍組確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盡管布倫的彈匣容量是30發, 可是為了防止彈匣卡彈等故障, 通常只裝28或29發.

AK出現的時候已經是二戰以後, 世界的軍事思想發生了大變革. 正邁向自動火力時代. AK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只需要3支AK就能在3秒鍾內發射90枚彈頭, 如果用恩菲爾德步槍, 則需要整個步槍班齊射足足一分鍾. 盡管用這種"火力投送"能力來評價步槍不太合適, 不過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自動步槍給整個軍隊帶來的巨大變革.

AK等自動步列裝部隊以後, 班用機槍的作用實質上是下降了的, 火力支援的角色主要落在了步兵連直屬火力排的重機槍/通用機槍身上. MG-42就屬於這種通用機槍, 重機槍狀態的MG-42是無法配置到步兵班的.

一個標準的MG-42機槍組包括6個人: 一名機槍組長, 1號射手負責射擊, 2號射手攜帶三腳架, 3、4、5號射手攜帶彈葯、備用槍管、維護工具等. 其中組長、1號、2號射手攜帶手槍, 3、4、5號射手攜帶步槍.
不過實戰中, 通常會減少到只有3人: 射手, 彈葯手, 觀察員. 這種3人制機槍組一般不攜帶三腳架, 根據需要可以配屬到步兵班, 加強步兵班火力.

英軍中戰術定位跟MG-42類似的是"威克斯"機槍, 是英國仿製的馬克沁水冷機槍. 用作重機槍, 配屬給步兵連. 由於威克斯過於笨重, 排以下的支援任務只有交給布倫了. 可以說是一種無奈之舉.

目前我軍主力的火力梯隊配屬是: 步槍81式, 班用機槍81式, 連用機槍67-2式.
以後實現步兵武器全面小口徑話以後, 可能的火力梯隊配置是: 步槍95式, 班用機槍95式, 88式 5.8mm通用機槍的定位有點模糊, 用作連用機槍有點勉強, 配備到步兵班似乎有點浪費編制.
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跟美國學, 在3個班的步兵排裡面加設一個機槍班, 配備2~3挺中型機槍(小口徑機槍或輕機槍狀態的通用機槍). 把12.7mm機槍配置到步兵連用作支援火力, 這樣的方案也在討論中.

㈣ 步兵班的機槍組如何配製火力

機槍組一般是兩名機槍手,裝備兩挺輕機槍和數百發子彈,現代步兵班甚至會攜帶不限數量的火箭筒

㈤ 戰地2巨人崛起的輕武器配置:

中國人民解放軍:
特種兵:QBZ03突擊步槍
狙擊手:QUB88 狙擊步槍
突擊兵:QBZ95雙瞄
補給兵:QJY95班用輕機槍 全息
工兵: QBZ95
醫療兵:QBZ95全息
反裝甲兵 QBZ03突擊步槍
美國海軍陸戰隊
特種兵:SCAR ACOG
狙擊手:MK110狙擊步槍
突擊兵:SCAR紅點反射
補給兵:M249 ACOG
工兵: M4卡賓全息
醫療兵:M4卡賓反射
反裝甲兵:M16A4ACOG
日本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
特種兵:89式自動步 光瞄
狙擊手:L96A1狙擊步槍
突擊兵:89式自動步 榴彈
補給兵:M249機槍
工兵: 89式自動步
醫療兵:89式自動步槍
反裝甲兵:89式自動步
歐盟聯軍:
特種兵:M4A1紅點
狙擊手:AS50
突擊兵:SCAR 榴彈
補給兵:M249 MGO
工兵 :SA80 榴彈
醫療兵:M4A1 榴彈
反裝甲兵:FN F2000 榴彈
俄羅斯聯軍
特種兵:AK74u沖鋒槍
狙擊手:SVD德拉個貢洛夫狙擊槍
突擊兵:AK101突擊步槍+GP30榴彈
補給兵:RPK-74輕機槍
工兵 :AK101突擊步槍
醫療兵:AK74突擊步槍
反裝甲兵:AK74突擊步槍

㈥ 二戰時日軍的編制及武器配置

各個時期日軍步兵中隊的基本武器配置是不同的。

一、火炮一般只配屬到大隊一級,一個大隊配屬一個55人的步兵炮小隊,2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

重機槍也只配屬到大隊一級,每個大隊配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葯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

一個步兵中隊的基本武器配置為:

9挺輕機槍;

9具擲彈筒;

110支以上的步槍。

二、日軍步兵中隊的編成: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 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小隊: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中隊: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㈦ 二戰期間美軍槍支是怎樣配備的

二戰時期美軍在人員配發武器的方案上比較開放,十分注重士兵的個人意見。但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能夠保證武器裝備比例不失調的情況下。允許士兵自己選擇合適自己的武器。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說在M1911手槍的配發上就曾規定除特殊需要外,下士以下的作戰人員不得私自佩帶手槍。但這種情況通常用於陸軍部隊。而101空降師、82空降師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由於任務特殊。士兵普遍需要手槍用於近戰和自衛。因此就沒有這樣的規定。二戰時期美軍三軍普遍裝備的單兵作戰武器是你提到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採用7.62毫米口徑彈葯。普遍裝備的主要原因是可靠性高,射擊精度高,易於分解和清潔。但缺點在於槍身重量太大,近戰時威力過大易於誤傷。而M1卡賓槍彌補了這個缺陷,其採用的中間型威力槍彈適合近戰。但殺傷力不足,因此二戰美軍的醫務兵,通訊兵,運輸兵等非戰斗人員經常使用它。我們在影視劇看到的手持M1卡賓槍的士兵大多是這類角色。而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則擔任了輕機槍的角色。它比M1步槍重兩倍,但M1918自動步槍的威力是驚人的。在太平洋戰爭塞班島戰役中曾出現過用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擊穿日軍99式坦克側裝甲的情況。但唯一的致命缺點是採用了20發彈夾,嚴重削弱了火力持續性。平均每個10人班組都會裝備一支。不過M1A1和M1928A1湯姆森沖鋒槍解決了這個問題。軍官們也喜歡使用M1沖鋒槍,它可以採用20發或30發彈夾,也可以採用50或100發彈鼓,但它的重量太大,故障率偏高也是它的缺點之一,《兄弟連》中空降兵使用的是M1A1,M1928A1是海軍陸戰隊員專用的武器。只不過是把拉機柄設置在槍上方,槍口加裝了槍口制退器。

㈧ 目前主流步兵班是什麼武器配置

目前世界各國的步兵班配置大同小異,一般根據自己的戰術原則會有所不同,而且各國的普通步兵班 機械化步兵班 海軍陸戰隊步兵班的武器配置還會有所差異,所以僅列舉一下美 俄 的機械化步兵班火力配置。

目前我國的機械化步兵班火力配備還在不斷完善和加強,患有火力綜合症的我們總希望步兵班的火力再強一些,但由於一些敏感問題,不在此具體說明,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找一下資料了解一下。

㈨ 蘇聯解體時,PKM輕機槍與RPK-74輕機槍的在蘇聯部隊中的列裝情況 求教各位大神在91年左右蘇

RPK-74是AK74槍族的一員,屬於小口徑班用機槍,每個步兵班配備一支,戰時可加強到2-3支(參考阿富汗戰爭)

而PKM機槍是通用機槍,使用7.62×54的全威力子彈,一般是配備給連一級的火力支援部隊,戰時下到班、排,每個連裝備3-4挺

㈩ 班用輕機槍的編制是兩個人,那是否意味著另一個士兵就沒有槍械配置呢

那些認為輕機槍一定需要2人配置,其中,一個是射手,一個是副手,確實沒錯,但那是二戰時期的配置了。

那時所謂的輕機槍,都有10公斤左右的重量,長度也大都在1.2米左右,彈匣容量也大都在20-30發之間,因為當時步兵盡管有為數不多的沖鋒槍,以及半自動步槍,當然有許多軍隊直接沒有這兩種步兵武器。

綜上,二戰時期,由於栓動步槍兵對輕機槍依賴性很高,其機槍彈匣容量低,需要不斷持續地射擊,才能壓制對手的進攻,所以必須配備一名副手。

現在,輕機槍被班用機槍的概念所取代,由於步兵都用上了自動步槍,對班用機槍的依賴大為降低,且班用機槍重量下降,採用了75發彈鼓或100-200發彈鏈,火力持續能力大為提高,一人就能輕松搞定,所以就不必配副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