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感測器資料庫技術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感測器資料庫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9-27 07:28:05

㈠ 感測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感測器技術指標主要看靈敏度、頻率、線性范圍、穩定性和精度。

1、靈敏度

靈敏度高時,與被測量變化對應的輸出信號的值才比較大,有利於信號處理。感測器的靈敏度高,與被測量無關的外界雜訊也容易混入,也會被放大系統放大,影響測量精度。

感測器的靈敏度是有方向性的。當被測量是單向量,而且對其方向性要求較高,則應選擇其它方向靈敏度小的感測器;如果被測量是多維向量,則要求感測器的交叉靈敏度越小越好。

2、頻率響

感測器的頻率響應特性決定了被測量的頻率范圍,必須在允許頻率范圍內保持不失真。實際上傳感器的響應總有—定延遲,希望延遲時間越短越好。感測器的頻率響應越高,可測的信號頻率范圍就越寬。

3、線性范圍

感測器的線形范圍是指輸出與輸入成正比的范圍。感測器的線性范圍越寬,則其量程越大,並且能保證一定的測量精度。當所要求測量精度比較低時,在一定的范圍內,可將非線性誤差較小的感測器近似看作線性的,這會給測量帶來極大的方便。

㈡ 如何實現紅外感測器與資料庫的連接

紅外感測器
一般不能直接與資料庫連接,但可以通過與支持
串口通信
的控制項實現間接連接,比如通過VB的串口通信控制項就能實現與資料庫的連接。

㈢ 感測器網路的作用

感測器網路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感應、通訊、計算(硬體、軟體、演算法)。其中的關鍵技術主要有無線資料庫技術,比如使用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查詢,和用於和其它感測器通訊的網路技術,特別是多次跳躍路由協議。例如摩托羅拉使用在家庭控制系統中的ZigBee無線協議。
感測器網路與感測器
感測器網路與感測器是什麼關系呢?它究竟是一種感測器呢還是一種網路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感測器網路中感測節點的系統組成吧。如圖1所示,一般可以將感測節點分解為感測模塊、微處理器最小系統、無線通信模塊、電源模塊和增強功能模塊5個組成部分,其中增強功能模塊為可選配置。

圖1 感測器網路中感測節點的系統組成
可以把感測模塊和電源模塊看作傳統的感測器,如果再加上微處理器最小系統就可對應於智能感測器,而無線通信模塊是為了實現無線通信功能而比傳統感測器新增加的功能模塊。增強功能模塊是可選配置,例如時間同步系統、衛星定位系統、用於移動的機械繫統等。
從感測節點的系統組成上看,感測器網路可以看作是多個增加了無線通信模塊的智能感測器組成的自組織網路。而從功能上看,感測器和感測器網路大致相同,都是用來感知監測環境信息的,不過顯然感測器網路具備更高的可靠性。
感測器網路的發展
感測器網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最早的感測器網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美軍在越戰中使用的「熱帶樹」感測器。為了遏制北越在胡志明小道的後勤補給,美軍在這條小道上沿途投放了上萬個「熱帶樹」感測器,這是一種振動和聲響感測器,當北越車隊經過時感測器探測到振動和聲響即向指揮中心發送感知信號,美軍收到信號後即組織轟炸,有資料顯示越戰期間美軍依靠「熱帶樹」的幫助總共炸壞了4萬多輛北越運輸卡車。
「熱帶樹」感測器之間沒有通信能力,所以實際上還稱不上網路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軍方陸續與高校開展感測器網路方面的研究合作,旨在建立能夠用於軍事用途的自組織的無線感測器網路,這期間在硬體、軟體、標准化和產品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進展。
2000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布了感測器節點專用操作系統TinyOS,後續又推出專用程序設計語言nesC。2001年,伯克利分校又推出Mica系列感測器節點產品。TinyOS和Mica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今天它們仍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001年,ZigBee聯盟成立,並對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通信協議進行了全面的標准化,後續多家公司發布了多款符合ZigBee協議標準的晶元和產品。
感測器網路未來的發展趨勢
感測器網路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如何呢?
感測器網路技術誕生至今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最近更是得到了美國之外歐洲、中國和日韓等國的重視和關注,目前其發展前沿也在不斷延伸。總體說來,大致可以將其發展趨勢劃分為兩大類:其一是設計用於完成特殊任務的無線感測器網路,例如無線多媒體感測器網路和無線感測執行網路。其二是設計用於特殊應用環境下工作的無線感測器網路,例如水下環境和地下環境。
無線多媒體感測器網路(WMSN,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在感測器節點上藉助多媒體感測單元將音頻、視頻、圖像等多媒體信息傳送到管理節點,能夠實現對復雜多變環境的監測。
無線感測執行網路(WSAN, Wireless Sensor and Actor Network)在WSN的基礎上加入了執行節點(Actor),執行節點根據收集到的監測信息做出決策並執行相關操作,從而在對環境監測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對環境的控制。
水聲無線感測器網路(UW-ASN,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採用水聲無線通信技術實現水下感測器節點之間的通信連接,能夠完成海洋采樣、環境監測、水下開采、輔助航行等任務。

㈣ 如何把一個計數感測器中的數據實時的傳入到資料庫中,實現動態更新

1、如果通信方式是串口,就可以用C#里的串口控制項來接收數據。
2、接收到的數據放到資料庫里,可以用C#里的操作系統資料庫類來做。
3、畫圖,可以從網上查找曲線控制項,也可以自己畫曲線。

㈤ 物聯網的核心技術

感測器網路技術是物聯網技術的核心

感測器技術是計算機應用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它將傳輸線上的模擬信號轉換成可處理的數字信號,並將其交給計算機進行處理。


它主要將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組件和通信組件集成在需要隨機分布的信息採集和傳輸的區域,形成一個網路結構(即感測器網路)。節點數量相對較多,可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作為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它在物聯網與信息交換和傳輸之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物聯網技術中,以物聯網卡片為載體。通過在設備中插入物聯網卡來實現身份識別和承載服務的功能,可以實現物聯網的各種技術。

㈥ 怎樣從感測器中接收數據,放入資料庫中,再調用

把電腦中的感測器數據導入到資料庫中的方法:
1)打開sql server,找到要導入數據的資料庫,右鍵——〉任務——〉導入數據;
2)按照圖示選擇要導入的excel;
3)選擇導入到哪個資料庫;
4)導入excel選擇第一項即可,選擇第二項是表與表直接內容的篩選復制;
5)選擇源表和源視圖;
6)編輯映射頁面;
7)繼續下一步,點擊完成,看到傳輸數據完成頁面;
8)進入資料庫刷新,查看剛剛導入的表,完成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