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險如何配置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為了轉嫁意外、疾病等風險,買保險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來配置,一般優先配置醫保,再考慮商業險,比如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壽險等保障型,最後再買年金險、投連險等理財型產品。
買保險是比較專業、復雜的,產品多、條款繁雜,最好能有專業人士提供需求理解與匹配。
其實,一般家庭配置保險,無非就是壽險,重疾險,住院醫療險和意外險。
01 壽險
簡單說,壽險保障的是「生命」,無論是疾病還是意外導致的身故,都會一次性賠保額。
買50萬就賠付給家人50萬,買100萬就賠付給100萬,注意是給家裡留下的親人。
壽險並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員都需要。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承擔著償還剩餘的車貸房貸,家人生活費用,孩子未來讀書費用這些責任。
所以,壽險只需要給經濟支柱配置,防範經濟支柱一旦身故,對家庭責任的巨大打擊。
孩子和老年人沒有經濟責任,一般不需要買壽險。
一般來說,壽險分為終身和定期兩種,一般家庭買定期就行。
給經濟支柱配置20到30年的定期壽險,保障家庭責任最為重要的這些年就可以了,比如到孩子大學畢業、房貸還清以後。經濟責任結束後,就不太需要壽險了。
壽險的家庭保額計算公式:需要買的保額=身上背負的責任 - 現有的流動資產;再按經濟支柱的收入比例進行劃分,誰賺錢多誰多買點。
總之一句話,壽險,給經濟支柱配置定期保障即可。
02 重疾險
重疾險簡單理解,就是患了符合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保險公司就按照約定賠付保額的保障。
至於這筆錢你用來做什麼,無論是去看病還是環游世界,保險公司不關心,反正錢會直接付給你。
重疾險的保額,除了要覆蓋治療費用,還要考慮未來的康復和療養費用,以及生病期間的收入補償。
重疾的保額計算公式:保額=大病平均治療費用 + 康復療養費用+1-3年收入補償 - 社保可報銷的平均額度
一般來說,一線城市的重疾保額最低買到40萬以上比較合適。
㈡ 普通家庭應該如何配置保險呢
在中國,家庭人員買保險中,總感覺人情味太重: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那個人,往往都是先幫家人買,最後幫自己買。如果自己直接給自己購買一份保險,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人太自私,不顧家。
但從風險角度考慮,需要保險保障的人:大人--小孩--老人。
家庭的經濟支柱,是維持一個家庭基本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倒下了,輕則節衣縮食,縮減開支,重則家破。
我們應該怎樣為家庭人員配置保險?
優先原則:家庭收入最高者第一,其次小孩,最後老人。
種類原則:社保/農村合作醫療第一,商業第二。
類別分類:意外/醫療第一,養老第二,理財第三。
次方法只是宏觀的一個配置計劃,最終的分配,還是需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分配,至於都買保險的金額,也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不能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
不能感覺到明顯的經濟壓力;
購買金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純收入的10%。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給優先給孩子購買,讓孩子未來有個保障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雖說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但孩子抵禦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出現了意外,這至少還是一個家。
無論從什麼角度,家庭收入最高者,才是最需要保險保障的人。給家庭經濟支柱買保險,就是給家庭買保險。
㈢ 各類人群怎麼配置保險保障
市面上的保險產品很多,不同的人購買保險時候,配置的方案裡面的產品可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個固定統一的方案,都是需要根據每個人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進行推薦的。但若非要說某類固定搭配,不管是哪類人群,從保障層面出發,比較完善的配置可以這樣搭配:醫保、百萬住院醫療、重疾險、意外險。
醫保解決最基礎的醫療保障,百萬住院醫療解決醫保不能報銷的部分,重疾險用於大病後的各種費用,理賠金額不限用途,解決實際生活中用錢的問題,意外險基本解決意外導致的門診和住院費用或者因為意外引起傷殘,可以獲得傷殘金用於後續的生活開支。
如果是老人,在年齡上如果太大了不適合買重疾險的情況下,商業保險的最簡單的配置就是:百萬醫療/防癌險+意外險。如果是家庭裡面的經濟支柱,有負債或者車貸房貸的情況,則可以在以上的方案上額外附加上定期壽險,定期壽險保障身故責任,可以把因為身故帶來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