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資料庫,在客戶關系管理中是如何使用資料庫的,資料庫在CRM中承擔了什麼功能,地位和作用如何
(1)數據定義功能。DBMS提供相應數據語言來定義(DDL)資料庫結構,它們是刻畫資料庫框架,並被保存在數據字典中。
(2)數據存取功能。DBMS提供數據操縱語言(DML),實現對資料庫數據的基本存取操作:檢索,插入,修改和刪除。
(3)資料庫運行管理功能。DBMS提供數據控制功能,即是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並發控制等對資料庫運行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以確保數據正確有效。
(4)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功能。包括資料庫初始數據的裝入,資料庫的轉儲、恢復、重組織,系統性能監視、分析等功能。
(5)資料庫的傳輸。DBMS提供處理數據的傳輸,實現用戶程序與DBMS之間的通信,通常與操作系統協調完成。
2. 什麼是關系資料庫
關系資料庫是面向關系的。以行和列來存儲數據,行和列組成二維表,很多二維表又組成一個資料庫。其中表和表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舉個例就是:name age genderlyl 12 malezxc 16 female像這樣存數據的就是關系資料庫因為關系數據的的理論比較完善,所以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資料庫都是關系資料庫,例如:access,sqlserver,mysql,oracle,DB2,sybase 同時還有網狀資料庫,層次資料庫,面向對象的資料庫 面向對象的資料庫目前正在發展階段,理論不是很成熟,但有些公司已經有產品了。像我之前用過的IBM在AIX上使用的一款面向對象的資料庫,其中主要按照類和對象的形式來存儲數據。而不是像關系資料庫那樣一行一行的數據。
3. 為什麼關系資料庫比層次型資料庫實用,重要
層次資料庫的數據結構模型,實質上是一種有根結點的定向有序樹。層次模型用樹型結構表示實體及其之間的聯系。在這種模型中,記錄類型為結點,由父結點和子結點構成。除根結點以外,任何結點只有一個父結點。
層次模型的優點是簡單、直觀,處理方便,演算法規范;缺點是不能直接表達含有多對多聯系的復雜結構。
關系模型用二維表結構來表示實體及其之間聯系。關系數據模型以關系數學理論為基礎,一個二維表就是一個關系,不僅能描述實體本身,還能反映實體之間的聯系。該模型簡單,使用方便,應用也最廣泛。
層次資料庫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數據的集中和共享問題,但是在數據獨立性和抽象級別上仍有很大欠缺。用戶在對這兩種資料庫進行存取時,仍然需要明確數據的存儲結構,指出存取路徑。而後來出現的關系資料庫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4. 資料庫的發展簡史
資料庫技術是本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門信息管理自動化的新興學科,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發展,在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數據處理越來越佔主導
地位,資料庫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產物。數據管理是資料庫的核心任務,內容包括對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儲存、檢索和維護。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資料庫技術也不斷地發展。從數據管理的角度看,資料庫技術到目前共經歷了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和資料庫系統階段。
A.人工管理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是指計算機誕生的初期(即20世紀50年代後期之前),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從硬體看,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從軟體看,沒有操作系統和管理數據的軟體,數據處理方式是批處理。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不保存
該時期的計算機主要應用於科學計算,一般不需要將數據長期保存,只是在計算某一課題 時將數據輸入,用完後不保存原始數據,也不保存計算結果。
2. 沒有對數據進行管理的軟體系統
程序員不僅要規定數據的邏輯結構,而且還要在程序中設計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輸出方式等。因此程序中存取數據的子程序隨著存儲的改變而改變,數據與程序不具有一致性。
3. 沒有文件的概念
數據的組織方式必須由程序員自行設計。
4. 一組數據對應於一個程序,數據是面向應用的
即使兩個程序用到相同的數據,也必須各自定義、各自組織,數據無法共享、無法相互利用和互相參照,從而導致程序和程序之間有大量重復的數據。
B.文件系統階段
文件系統階段是指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而且還大量用於管理數據的階段(從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體方面,外存儲器有了磁碟、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在軟體方面,操作系統中已經有了專門用於管理數據的軟體,稱為文件系統。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需要長期保存在外存上供反復使用
由於計算機大量用於數據處理,經常對文件進行查詢、修改、插入和刪除等操作,所以數據需要長期保留,以便於反復操作。
2. 程序之間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操作系統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訪問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數據之間有了數據存取的介面,程序可以通過文件名和數據打交道,不必再尋找數據的物理存放位置,至此,數據有了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區別,但此時程序和數據之間的獨立性尚還不充分。
3. 文件的形式已經多樣化
由於已經有了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文件也就不再局限於順序文件,還有了索引文件、鏈表文件等,因而,對文件的訪問可以是順序訪問,也可以是直接訪問。
4. 數據的存取基本上以記錄為單位
5. 資料庫在軟體項目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在access中如何創建資料庫。你認為資料庫在網站開發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使用資料庫和使用文件,兩者的優缺點各是什麼。
首先在access裡面填寫所用的信息,將資料庫創建,在導入程序設計里進行完成代碼。
首先打開我們的access程序,打開方法是單擊開始——所有程序。
所有程序中找到microsoft office文件夾,打開它
找到access ,點擊打開。
在access界面中,點擊文件——新建。
擇在界面的右邊出現了新建對話框,選擇空資料庫。
選擇一個存放該文件的位置,然後選該資料庫,點擊創建。
資料庫開發人員設計及實作關系資料庫模型 (邏輯及實體) 及資料庫儲存對象。他們也使用用戶定義的函式、觸發程序、儲存的程序、Transact-SQL 或 CLR 為伺服器進行程序設計。他們使用 SQL 查詢擷取或修改數據,或是調校及優化查詢。要是初學的話首先就要精通SQL語言,這是基礎,其他就是多聽多看多學了
優點:(1)存儲方式單一(2)面向對象(3)界面友好、易操作(4)集成環境、處理多種數據信息(5)Access支持ODBC(開發資料庫互連,Open Data Base Connectivity),利用Access強大的DDE(動態數據交換)和OLE(對象的聯接和嵌入)特性,可以在一個數據表中嵌入點陣圖、聲音、Excel表格、Word文檔,還可以建立動態的資料庫報表和窗體等。Access還可以將程序應用於網路,並與網路上的動態數據相聯接
缺點:1.資料庫過大,一般ACCESS資料庫達到50M左右的時候性能會急劇下降!
2.網站訪問頻繁,經常達到100人左右的在線。
3.記錄數過多,一般記錄數達到10萬條左右的時候性能就會急劇下降!
6. 什麼是關系資料庫
關系資料庫,是建立在關系資料庫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數據,同時也是一個被組織成一組擁有正式描述性的表格,該形式的表格作用的實質是裝載著數據項的特殊收集體,這些表格中的數據能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被存取或重新召集而不需要重新組織資料庫表格。
關系資料庫的定義造成元數據的一張表格或造成表格、列、范圍和約束的正式描述。每個表格(有時被稱為一個關系)包含用列表示的一個或更多的數據種類。 每行包含一個唯一的數據實體,這些數據是被列定義的種類。當創造一個關系資料庫的時候,你能定義數據列的可能值的范圍和可能應用於那個數據值的進一步約束。而SQL語言是標准用戶和應用程序到關系資料庫的介面。
其優勢是容易擴充,且在最初的資料庫創造之後,一個新的數據種類能被添加而不需要修改所有的現有應用軟體。目前主流的關系資料庫有oracle、db2、sqlserver、sybase、mysql等。
7. 什麼是資料庫,在客戶關系管理中是如何使用資料庫的,資料庫在CRM中承擔了什麼功能,地位和作用如何
(1)數據定義功能。DBMS提供相應數據語言來定義(DDL)資料庫結構,它們是刻畫資料庫框架,並被保存在數據字典中。
(2)數據存取功能。DBMS提供數據操縱語言(DML),實現對資料庫數據的基本存取操作:檢索,插入,修改和刪除。
(3)資料庫運行管理功能。DBMS提供數據控制功能,即是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並發控制等對資料庫運行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以確保數據正確有效。
(4)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功能。包括資料庫初始數據的裝入,資料庫的轉儲、恢復、重組織,系統性能監視、分析等功能。
(5)資料庫的傳輸。DBMS提供處理數據的傳輸,實現用戶程序與DBMS之間的通信,通常與操作系統協調完成。
8. 關系型資料庫有哪些優缺點
關系型資料庫最典型的數據結構是表,由二維表及其之間的聯系所組成的一個數據組織。
優點:
1、易於維護:都是使用表結構,格式一致;
2、使用方便:SQL語言通用,可用於復雜查詢;
3、復雜操作:支持SQL,可用於一個表以及多個表之間非常復雜的查詢。
缺點:
1、讀寫性能比較差,尤其是海量數據的高效率讀寫;
2、固定的表結構,靈活度稍欠;
3、高並發讀寫需求,傳統關系型資料庫來說,硬碟I/O是一個很大的瓶頸。
黑馬程序員的公開課上就講過,特別詳細一聽就懂。
9. 什麼是關系資料庫其特點是什麼
資料庫系統DBS(Data Base System,簡稱DBS)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
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系統的個體含義是指一個具體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和用它建立起來的資料庫;它的學科含義是指研究、開發、建立、維護和應用資料庫系統所涉及的理論、方法、技術所構成的學科。在這一含義下,資料庫系統是軟體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常稱為資料庫領域。
資料庫系統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的核心機構。計算機的高速處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儲器提供了實現數據管理自動化的條件。
資料庫研究跨越於計算機應用、系統軟體和理論三個領域,其中應用促進新系統的研製開發,新系統帶來新的理論研究,而理論研究又對前兩個領域起著指導作用。資料庫系統的出現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里程牌,它使得計算機應用從以科學計算為主轉向以數據處理為主,並從而使計算機得以在各行各業乃至家庭普遍使用。在它之前的文件系統雖然也能處理持久數據,但是文件系統不提供對任意部分數據的快速訪問,而這對數據量不斷增大的應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實現對任意部分數據的快速訪問,就要研究許多優化技術。這些優化技術往往很復雜,是普通用戶難以實現的,所以就由系統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來完成,而提供給用戶的是簡單易用的資料庫語言。由於對資料庫的操作都由資料庫管理系統完成,所以資料庫就可以獨立於具體的應用程序而存在,從而資料庫又可以為多個用戶所共享。因此,數據的獨立性和共享性是資料庫系統的重要特徵。數據共享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為資料庫系統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資料庫系統的出現使得普通用戶能夠方便地將日常數據存入計算機並在需要的時候快速訪問它們,從而使計算機走出科研機構進入各行各業、進入家庭。
資料庫系統有大小之分,大型資料庫系統有SQL Server、Oracle、DB2等,中小型資料庫系統有Foxpro、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