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團的商家抽成是多少
美團上調商家抽成傭金,抽成上調至22%。
據美團點評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團點評收入的58.6%來自於餐飲外賣,但是美團整體仍處於虧損狀態,三季度調整後虧損凈額24.6億元。
隨著外賣產業鏈的逐漸成熟,外賣平台逐漸趨於理性,平台實現盈利若從C端入手,將面臨犧牲流量的風險,因此最直接的盈利來自於B端,對於商家來說,面對抽成上漲,如果不及時降低運營成本,改變過度依賴外賣的經營模式,將不利於企業發展。
(1)餐飲品牌資料庫美團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用資料庫說話-打造王牌套餐,根據用戶群,菜品TOP找出客戶最愛,從商圈,訂單熱力圖,平台用戶群,菜品TOP銷售量和銷售額等緯度進行提煉,打造自身的王牌套餐。
2、設計更多品類套餐,可打造更合理的價格帶,為品牌設計更多種類的套餐,豐富餐品的同時,也有利於單價的提升,並方便消費者一站式購物。
3、使用價格帶分析法,方便消費者一站式購物:價格帶往往是所有外賣疏忽的重點。線上線下如何做區分化,線上照搬往往忽視了平台的需求。而恰恰是平台用戶需求的價格帶體系,才是最需要重視的環節。需精準定位,讓價格帶豐富起來,尤其是套餐的價格帶。
B. 外賣類競品分析之——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
2015年是餐飲O2O競爭尤為激烈的一年,在資本的助力下,各家公司像一群鯊魚,瘋狂的撕咬著互聯網餐飲市場。根據易觀智庫預測,2015年第1季度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訂單規模達1.76億單,環比2014年同期增長304.8%,並且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在未來5年內仍將維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18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2455億元人民幣。
餐飲O2O在2015上半年的燒錢競爭後,對於大力度的補貼大家都吃不消了,於是在下半年漸漸縮小活動優惠政策。緊接著資本寒冬來臨,篩選掉了一批初創公司,最終剩下的幾家各據一方。對於消費者來說,短期培養出的用戶習慣並不可靠,最終還是要依賴服務質量和食品質量。
從易觀智庫給出的統計來看,2015年上半年餐飲外賣的主要受眾群體是一二線城市的高學歷群體,以大學生為主,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佔比過半。大學生市場因為人群集中,生活習慣開拓學生市場是餐飲外賣行業比較好啃下的骨頭,,這是餓了么最先下手的市場,但同時也有弊端,就是學生無收入,生活費有限,這就決定他們對優惠的力度,外賣的價錢更加關注,所以利潤空間不大,投資回報比低的可憐。而白領市場卻不同,他們對價錢和優惠的注意力不高,而更注重安全問題和服務質量。易觀智庫統計得出,餐飲o2o在白領行業的滲透率還比較低,挖掘利潤較高的白領市場將會是正確導向。挖掘白領市場、完善物流體系、橫向拓展市場、提高餐飲品質這四個方面將成為行業發展的著力點。
根據艾瑞數據,餓了么、美團外賣、淘點點(已更名口碑外賣)、網路外賣,擁有更活躍的用戶群,更高的商戶和地區覆蓋率。選出餓了么、美團外賣、網路外賣作為競品分析目標。
網路外賣 是由網路打造的專業外賣服務平台。於2014年5月20日正式推出,在餓了么領跑的餐飲外賣行業中,細化目標用戶,挖掘白領的中高端市場。截至2015年11月,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吸引了幾十萬家優質餐飲商家入駐,現平台注冊用戶量已經達到了3000多萬,平均日活1221792,在白領外賣市場實現份額第一。
美團外賣 是美團網旗下的網上訂餐平台,於2013年11月正式上線。作為美團 「T形戰略」中的一個縱向分支,餐飲垂直領域是其發力點。美團外賣進展速度很快,他藉助美團網的引流、美團眾包的新送餐模式,和老平台的資本實力,在大量燒錢後,艱難的熬過了2015年的資本寒冬,目前美團外賣已經覆蓋50000+家餐廳,5000+品牌連鎖餐廳,全國已開通100+城市。
餓了么 2009年4月上線,是國內較早的在線外賣訂餐平台,為線下商戶提供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一體化運營解決方案,建立了完善的外賣商業生態體系,搭建了完美物流配送網路,平均日活2047708,在三者中最高,一路走來,餓了么在外賣O2O的道路上急速擴張,這其中需要大量資本的運營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多次融資(大多數都是風投)。以下是整理的餓了么融資歷程。
最終,餓了么還是沒有擺脫創業公司的魔咒,為了生存發展,妥協了被互聯網巨頭並購的命運。阿里巴巴出資12.5億美金,目前占股27.99%,成為餓了么最大股東。阿里的口碑和餓了么相互照應、雙劍合璧,以更加兇猛的姿態撲向互聯網餐飲行業。
至此,阿里的口碑+餓了么,騰訊的美團+大眾點評,網路的糯米+攜程網,這三大互聯網巨頭在「旅遊+餐飲」行業再次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款產品在主要功能上十分類似,可以外送餐飲、水果生鮮等,餓了么因為主要面向大學生市場,美團外賣也做大學生市場,開設早餐、夜宵埠。59store在餓了么也開出了埠,可以滿足寢室的同學在晚間購買零食的需求,填充無法送外賣的空白時間段。網路外賣、美團外賣都比餓了么多出了送葯上門業務,下單立即配送,一小時內送達,目前處於初期階段,入駐葯店還比較少。
從整體結構上來看,三者類似,主要訴求都相同,首頁都是店鋪選擇,其中個別突出點有差異。餓了么由於沒有用戶沉澱的場所,所以只能用積分來增加粘性,因此開設「積分換購」板塊,換購平台與優酷、一號店、阿里通等渠道合作,採取抽獎和加價換購等方式帶動用戶消費。
美團外賣作為美團網+大眾點評的一個縱向分支,目的是做好分銷渠道,完善線上線下的一站式平台,目前還沒有採取積分政策,整體架構簡單,分三條線,一為店鋪選擇,二為線上支付、下單、送達、確認流程,三為個人信息,消費數據。
網路外賣從上線以來就致力於白領市場,因為當時的學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餓了么、美團外賣和無數初創小企業在大學生市場爭得頭破血流,白領市場的滲透率並不高。於是網路外賣看準時機,突出自己要做有品質的外賣,抓住白領痛點切入。網路外賣尤其在店鋪的把關中格外嚴謹,從「質享生活」;「吃啥」頁面的偏好選擇中,就能區分出與餓了么的不同了。
目前三家的價格戰已經遠遠沒有2015年上半年激烈,市場也逐步趨向平穩化和成熟化。餓了么憑借用戶基數大,在學生市場依舊占據上風,但頻頻的食品安全問題曝光,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這個問題在美團外賣中也存在,餐飲的質量和服務質量決定用戶體驗度,兩家首要解決的就是整改平台上的商家,並鼓勵用戶舉報「黑作坊」,設立獎勵機制,對於沒有經營許可的小商鋪一律撤出,決不能手軟。建立快速應急預案,以備萬一。
用戶習慣培養成型後,隨後優惠力度的減緩,為了避免用戶「有利時蜂擁而至,無利時開溜」的現象發生,要採取一定的手段讓用戶沉澱到平台上面。餓了么有積分換購禮品、紅包分享等,現在成為阿里的餐飲o2o旗子,應該還會設置更多的辦法做用戶留存。網路外賣有網路錢包,可以通過優惠,折扣券的方式做用戶留存。美團外賣更像是一個自力更生的團隊,美團網給的「後門」不多,將來還會採取什麼方式不得而知。三者從「輕模式」建平台,到現在逐步向一站式服務的「重模式」轉變,對自身的要求要更高,完善用戶體驗,保障產品質量,對自身的物流系統,支付系統,安全監管和售後系統都要精益求精,狂熱的砸錢時代已經過去,即使是作為BAT巨頭,也要時刻保持警惕,社區化告訴我們,盲目砸錢已經不是萬能的了。餐飲O2O的風口將會打開,生還是死,用戶說了算。
C. 70%倒閉率!餐飲業進入下半場,加速邁向精細化運營
美團點評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 2018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到4.2萬億,但餐飲線上化水平只有10%左右, B端商家數字化能力差,效率得不到提升。
餐飲業進入下半場,以數字化能力為支撐的餐飲精細化運營,決定了餐飲品牌的存亡。
戰火一觸即發。2019年初,餓了么CEO王磊宣布「三個百萬計劃」:未來一年將賦能100萬本地生活服務商家實現數字化升級,為100萬商家新上線連接互聯網,推動100萬新就業。美團緊隨其後,宣布2019年將投入110億助力商家升級。
巨頭紛紛加碼餐飲數字化升級,大數據已經成為餐飲門店智能化運營和數字化轉型的必備工具。 但餐飲業態極為復雜,而外賣平台能夠給予的運營服務有限,為餐飲商家提供運營、數據、系統等服務的TO B公司應運而生。
去年,餐飲行業迎來了大爆發。自2018年開始,餐道、食亨、商有、掌單等企業均獲得新融資。
經歷了粗放化管理的餐飲業,逐漸走向精細化運營,數字化正成為餐飲人的共識。 從采購到運輸,再到庫存管理、後廚設置、門店營運等,餐飲數字化不斷改變B端商家的同時,也提升了C端體驗。
如何將精細化運營落實到位?同時在餐飲業高速發展的狀況下,餐飲系統服務商將如何迭代服務,跟進行業發展趨勢?
在本月鋅 財經 科技 主題月第一場分享活動上,鋅 財經 創始人潘越飛邀請了餐道創始人李振宏對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餐道成立於2014年,致力於以連接器思維更好的服務餐飲品牌。品牌服務涵蓋全渠道管理 SaaS平台 + 業務數據雙中台,主要為餐飲企業提供外賣管理系統,配送系統,業務數據雙中台,BI數據分析,外賣運營等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服務國內外連鎖品牌超過200個,包括為麥當勞、哈根達斯、漢堡王、棒約翰等餐飲集團,截止2019年3月,餐道單月管理的訂單已超過14億GMV,覆蓋了全國300多個城市的近3萬家門店,服務國內外連鎖品牌超過200個。
鋅 財經
餐飲行業,尤其是外賣行業的To B趨勢是什麼時候興起的?這為餐飲業帶來了哪些變化?
2014年外賣爆發的時候,To B趨勢就已經開始了,其中最明顯就是出現了許多獨立的配送公司,幫助餐飲企業送餐。到了2018年,又出現了一大批外賣代運營公司,幫助餐飲商家做精細化運營,告訴餐飲老闆怎麼獲得更多的利潤。而精細化運營的根基是數據運營,因此在外賣領域又出現了CRM、ERP、供應鏈管理等企業服務公司。
給餐飲企業帶來的變化,應該就是餐飲店以前全都靠人管理,很難形成規模化。當這些企業服務公司出現後, 意識先進的餐飲企業或老闆,會抓住這波機會,利用技術將門店擴張,變成連鎖企業。 這時候,餐飲企業開始將數據留存下來了,有了數據之後,可以為商家預測每日訂單量,進行反向生產,做到精細化生產,同時商家可以根據預測訂單量進行采購,在供應鏈上做到精細化管理。
鋅 財經
在產業互聯網的背景下,精細化、數字化成為了餐飲業的共識,你認為形成這些共識的原因有哪些?到目前為止,To B趨勢在餐飲行業經歷過哪些階段?目前發展到哪一階段?
本身中國的餐飲就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品類特別多,有火鍋、快餐、小吃等等。這就導致 整個餐飲業非常碎片化,當形成這種局面的時候,不同餐飲品類的解決方法也不一樣,所以現在各個餐飲品類中,自身會形成一套獨有的體系。
中國餐飲行業競爭很激烈,現在倒閉率已經達到了70%,餐飲行業特別需要精細化運營,來幫助提升坪效。而且餐飲不像零售,零售只需要製作好產品,放在倉庫里慢慢銷售就行了,餐飲商家每天都需要購買食材,製作菜品,有時候買多了食材變質了,就會產生損耗,增加成本。所以餐飲企業,不僅需要管理前端銷售,還需要管控後端成本。
我覺得,現在B端企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線下支付階段,比如POS機將餐飲的營收金額進行數據化;
第二個階段是美團、餓了么出來後,餐飲企業開始上線外賣業務,這時支付寶、微信等線上支付工具,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助推,之前顧客結完賬後,餐廳根本沒有方法進行後續維護,現在顧客結完賬,可以通過人物畫像,推送顧客喜愛的信息,吸引二次消費;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在渠道越來越多,出現了抖音、小紅書等流量聚集平台,餐飲企業開始在這些流量平台上曝光,同時也出現了多種管理工作來支持企業進行運營,這時候企業開始進行全渠道管理+多工具的中台管理,沉澱數據,精細化管理。
鋅 財經
2018年,外賣代運營企業涌現並受到熱捧,這是否說明餐飲行業全面從粗放化管理轉向了精細化運營?餐道提供全渠道代運營服務,這與近年來火熱的外賣代運營有什麼不同嗎?
去年外賣代運營企業的出現,的確是餐飲企業精細化運營的一個標志。以前餐飲企業根本不會想到利用數據,而且也看不到數據帶來了哪些好處。現在外賣代運營出現後,告訴餐飲商家怎麼使用數據,怎樣通過數據提升坪效,增加營收,實實在在地將結果擺在了餐飲企業的眼前,餐飲企業才能知道數據的重要性。
還有一點, 未來餐飲不會只靠人的經驗,因為靠人永遠無法快速擴張,外賣代運營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外賣流程進行標准版、系統化、數據化,賦能給商家, 這樣教育商家進行管理後,可以幫助商家做好連鎖化。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配送時間的變化。剛開始外賣都是平台配送,現在出現了眾包、分包等形式,基本上半個小時就能將外賣送到家,那以後生鮮、葯品、零售等,都可以通過外賣半小時送上門。還有就是餐飲行業內的工具越來越多樣化,比如配送、CRM、ERP、供應鏈等,這都是精細化的標志。
餐道提供的全渠道運營,可以幫助餐飲企業選擇最優的方案。 隨著C端的發展,餐飲企業的增量渠道已經不只是外賣平台,持續 探索 新渠道是很多品牌需要做的事情。
餐道做的全渠道運營,在門店場景中,為餐飲企業連接各項服務,比如手機掃碼點餐,小程序點餐,各類支付渠道等。在線上場景中,我們幫助餐飲企業上線各大平台,塑造品牌形象,在不同渠道賣相應的產品。通過全渠道運營,也能夠告訴餐飲老闆,哪個類別的餐飲,在哪個渠道的銷售會更好。
之前我們幫助某個全球甜品品牌進行全渠道運營,2018年GMV提升了200%。例如,去年天貓推出了即時配送服務「定時達」,表示當天下單,兩個小時內可以送到。我們當時就幫助這家甜品品牌對接了天貓渠道,幫助品牌調整配送范圍,提供融合配送系統,形成該品牌在天貓上的整個閉環。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幫助其開拓京東、盒馬等渠道,接下來還會有社區團購平台等。
鋅 財經
餐飲業具有分散且競爭激烈的特性,特別在外賣行業尤為明顯,這給餐飲系統服務商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其實餐飲和外賣差不多,講到底還是流量管理。但是 整個餐飲系統很復雜,有前驅、後驅系統,有些人擅長做收銀系統,有些人擅長做供應鏈,很多餐飲系統組合在一起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即使公司做大了,也需要和很多細分市場進行合作。所以我們一開始就選擇了與各家To B公司合作,這才延伸出餐道中台概念,只有和不同的餐飲系統去對接,才能真正給餐飲商家帶去便利,公司才能做得更大。
鋅 財經
當前美團、餓了么都在大力推進B端市場,這是否會給餐飲系統服務商帶來影響?針對外賣平台從C端轉向B端的舉措,餐道將如何應對?
我們一直與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台合作,關系更像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關系。外賣平台從C端轉向B端的時候,我們反而多了更多合作的機會,因為 做To B的企業不可能出現一家企業能夠滿足所有商家需求,所以平台會持開放的態度與更多優質的供應商合作,共同服務好整個餐飲行業。
鋅 財經
你認為,目前餐飲系統服務行業的競爭態勢是怎樣的?是否已經形成巨頭效應?如果巨頭採用低價或免費策略吸引B端商戶,會具備多大的優勢?
現在餐飲系統服務行業中,已經有部分企業,針對某一餐飲品類,進行深入研究後,提供更精細化的運營服務。但是我認為暫時不可能出現一家能夠承接所有餐飲品類的企業,倒是為每個餐飲品類提供精細化運營服務,這是有可能的。
在上面我也提到了,餐飲業非常碎片化,To C端都很難有機會出現一家巨頭,To B端就更難出現一家餐飲全流程服務的企業。 我們認為To B端需要合作,每家B端公司專注在自己的領域,為餐飲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餐道作為連接器,會連接各家B端企業,共同提供最佳方案給餐飲企業。
如果巨頭打價格戰,我認為是沒有用的,有價值的系統永遠是付費的,B端企業講的是產品價值,如果某一個功能不能解決問題,那麼不可能擁有長久的夥伴。靠價格策略,在前期的確可以吸引大批客戶,但是不能提供長久穩定的服務,仍然會失去客戶。
鋅 財經
如今中國餐飲市場總體規模超4萬億,門店數量超800萬,面對這一龐大市場,無數企業想來分一杯羹,你認為處於這一行業的玩家,應該如何建立並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To B肯定不會像做To C那樣有很多打法,To B企業最重要是解決客戶的痛點。所以我覺得如果要保持競爭力,主要有兩點: 一是不斷根據市場發展、客戶需求,更新迭代自身產品,不斷升級功能,保持系統穩定性;二是開放性,一家供應商不可能滿足餐飲市場所有的客戶需求,這就需要對接更多優質服務商來共同建立起來To B的一個服務閉環。
鋅 財經
近年來,面向企業級服務的公司備受青睞,今年4月餐道也獲得了億元級A輪融資,你認為在餐飲行業,To B企業的發展趨勢會呈現怎樣的狀態?餐飲系統服務行業的終局是怎樣的?
To B不同於To C,在剛開始的3-5年To B企業很難做大,不容易佔領市場大份額,但只要堅持度過5年,沉下心打磨自身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在下一個5年很可能就會呈現裂變式的發展,所以做To B更考驗一家企業的耐心,究竟能不能做到厚積薄發。 未來To B企業的發展很可能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會催生出新一批的「BAT」。
餐飲行業的發展沒有終局,這好比 科技 企業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會應用到更多新的工具,而工具會不斷地往前去迭代。如果餐飲行業出現終局,那就代錶行業失去了創新,發展停滯不前了。
D. 十大外賣平台排名
1、美團外賣
美團旗下的網上訂餐平台,覆蓋各城市優質外賣商家、快餐和特色美食,擁有先進的外賣網上訂餐平台和專業外賣送餐團隊。美團外賣品類包括附近美食、水果、蔬菜、超市、鮮花、蛋糕等,還提供送葯上門、美團專送、跑腿代購等多種服務。
E. 我是做餐飲的,怎樣加入美團
1、在美團網上注冊賬號,申請合作,或者打美團的服務電話
2、與美團合作(非實體類產品)是沒有任何費用的,沒有任何機構作為中介
3、凡是收錢或者中介的一律視為騙子,請直接撥打美團服務電話投訴,電話號碼美團網上面有。
4、美團在開站的城市都有客戶經理的,取得聯系後他們會跟你簽訂可做協議,沒有其他的方法及形式合作,切記!
F. 美團外賣店鋪怎麼上品牌
一、申請自己的品牌門店要求(申請自己的品牌的意思是,你有商標,門店名稱就是你所有商標的名稱):
1. 餐飲門店必須帶堂食,3套桌椅+(奶茶店、水果店、蛋糕店除外)
2. 門店門頭需pvc發光字,亞克力,或者燈箱材質;
3. 大眾店鋪3.5+;
4. 門店環境優質(可參考吉祥混沌,張亮麻辣燙);
5. 全國門店30家,其中2個一線城市各8家店鋪(30家是平台規則, 如果店鋪數量質量不達標,可以聯系第三方來申請辦理);
二、美團自品牌建庫所需資料
1. 品牌統管確認函
2. 所有門店門頭及室內照(與美團店鋪後台門頭照對應)
3. 商標
4. 品牌logo
三、品牌建庫後已經入駐了美團的老店回收打標情況
1. 只有服從統管的店鋪,品牌經理才會將其回收打上品牌標;
2. 剛上線美團1個月內的店鋪,需要等次月當地經理釋放後才能回收;
3. 需要當地業務經理的同意。
四、費率
1. 品牌申請前已經入駐美團的店鋪,與美團簽約,所以就算被品牌經理回收,其費率也是無法被修改的;
2. 回收後老店若是舊費率需要變更為新費率, 也就是「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
3. 品牌申請下來後,新建的店其費率統一;
五、品牌方統管要求
1. 品牌申請下來後,凡是被打上品牌標的店鋪都在品牌經理管轄內, 這些店鋪需要在發放品牌補貼時保持滿減或者折扣活動一致;
2. 若無法服從品牌方統管,會被下放到當地。
很多有多家店鋪的餐飲商家都會問, 店鋪沒有堂食如何操作?店鋪數量達不到申請品牌的最低數量怎麼辦?對接不到經理怎麼辦?
關於上述問題, 可以關注私信小編具體為你解答。
G. 為何大部分的餐飲商家都會推薦你使用美團,而不是餓了么
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有3.6億在線食品訂購用戶,其中美團佔有63.3%的市場份額,占總數的一半。在獲得資本投資後,餓了么勢頭兇猛,但29.1%的市場份額仍遠未達到理想目標。美團外賣的顧客滿意度在外賣平台的比較中最為突出。為什麼商家推薦使用美團?
1.競爭對手
作為用戶,我們只知道點的是美團或餓了么,他們都是大公司。然而,實際情況是:中小城市採用的代理模式是由其他小公司通過支付「代理費」獲得的當地代理機構經營的,中小城市的工作人員沒有參與。這些代理商大多數都是企業家,他們看到了外賣的商機,但他們比你更早接觸美團獲得了代理機會。
美團有其獨特的運營模式,管理方法,也因其高質量的服務,獲得了用戶的歡心。許多人願意繼續使用,這是餓了么趕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