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保險要怎麼配置好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保險要怎麼配置好

發布時間: 2022-09-15 04:09:12

㈠ 普通家庭應該如何配置保險呢

在中國,家庭人員買保險中,總感覺人情味太重: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那個人,往往都是先幫家人買,最後幫自己買。如果自己直接給自己購買一份保險,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人太自私,不顧家。

但從風險角度考慮,需要保險保障的人:大人--小孩--老人。

家庭的經濟支柱,是維持一個家庭基本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倒下了,輕則節衣縮食,縮減開支,重則家破。

我們應該怎樣為家庭人員配置保險?

優先原則:家庭收入最高者第一,其次小孩,最後老人。

種類原則:社保/農村合作醫療第一,商業第二。

類別分類:意外/醫療第一,養老第二,理財第三。

次方法只是宏觀的一個配置計劃,最終的分配,還是需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分配,至於都買保險的金額,也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不能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

不能感覺到明顯的經濟壓力;

購買金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純收入的10%。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給優先給孩子購買,讓孩子未來有個保障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雖說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但孩子抵禦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出現了意外,這至少還是一個家。
無論從什麼角度,家庭收入最高者,才是最需要保險保障的人。給家庭經濟支柱買保險,就是給家庭買保險。

㈡ 如何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那麼首先要看一下自己需要什麼保險,而且也要從自己的工作來看,自己買什麼樣的保險比較合算,也可以多去找幾種保險比較一下,哪種性價比更高,更加適合自己。

㈢ 成年人該如何搭配保險

大家好!我是奶爸,接下來由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成人搭配保險,應該這樣買:

第一步,看需求。

買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轉移風險。
靜下來想想自己目前的處境,看看自己想通過保險轉移哪些風險。
比如:
想在生病時有錢治病、不拖累家人,想以後老了有錢花,手上有閑錢想理財,孩子將來要上學深造要提前准備教育基金等等。
想清楚這些問題之後,進行第二步。
第二步,看預算。
明確需求後,再衡量一下,自己願意或者說能為這些需求花多少錢。
如果你不確定具體的數額,保險業有一個經典的雙十原則,即以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為標准,購買家庭年收入10倍左右的保額。
同時,還要考慮自己所處的人生階段,靈活調整購買險種和保障額度。
例如,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作為家庭經濟支柱,整個家庭的保障預算也應主要花在他身上。
第三步,看產品。
前面兩步完成後,就到了真正實操的階段了——挑選保險產品。
選擇保險產品,以「優先保障,穩健理財」為核心,先配置保障型產品,主要包括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壽險;在此基礎上,再考慮理財型保險。
一般來說,根據保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購買保險的先後順序為:
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壽險、教育金、養老金、其它保險。
不過,在選擇產品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保險產品的水還是很深的。
例如:
醫療險、重疾險等險種,對身體健康狀況要求比較高,投保時要注意健康告知和免責條款。部分產品還會限制投保人職業,從事高危職業的人群,會拒絕承保。
不看產品條款,盲目投保,萬一出險,就很容易產生理賠糾紛。
再比如,保險產品條款描述非常嚴謹,不同產品,保險條款可能差別並不大,但價格卻相去甚遠。
因此一定要注意對比。
小結一下:
買保險要想不踩坑,又買得實用劃算,一定要記住這幾點:
1、量入為出,控制預算,保費最好不要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
2、保險配置要兼顧家庭成員,優先家庭經濟支柱。
3、看清保險合同,注意對比產品。

㈣ 保險應該怎樣選擇配置比較好

你好!做一份合理的保險配置有兩個前提:1、了解自己需求;2、了解保險險種。
保險是家庭財務的防火牆,可以避免因為意外和重疾造成家庭大額的財務損失,適當轉移自己的風險。
不同保險的作用和目的都不同。所以,在家庭配置保險時,一定要涵蓋這4類:
1、定壽
防止家庭經濟支柱身故時,把房貸、債務、子女父母等經濟壓力都留給了另一半;
2、重疾
補償家庭成員因罹患重疾,造成的醫療費用支出、無法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以及後續康復療養費用;
3、醫療
社保的報銷額度和范圍有限,選擇合適的醫療險作為社保的補充,應對大額醫療費用支出;
4、意外
每天可能有各種意外事件發生,意外險限制少、價格低,杠桿高,可以有效彌補意外所造成的損失。

㈤ 保險應該怎麼配置

保險究竟該怎麼配置呢?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應了解科學投保的四大原則↓↓↓ 詳盡投保攻略戳此文章了解《正確的投保姿勢,幾分鍾教會你如何投保!》


1、先大人,後小孩



家庭購買保險,一定要做到先大人,後小孩。對於家庭來講,大人的平安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唯一前提。


2、先規劃、後產品



每個人家庭情況不一樣, 保險是一個綜合配置的過程,需要根據個人的基本情況,來進行綜合的考慮,所以要做到先規劃後產品。



3、先保額後保費:



買保險自然是希望花最少的錢,獲得的更高理賠,所以是杠桿越高越好。



雖然罹患重疾的概率較低,但是不幸發生的話,需要花費的金錢會特別多。



除了要考慮治療疾病的費用,還要考慮治療過程中因為無法工作,而導致的收入損失。



4、先保障後理財



我們需要重點注意:購買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高額的保障,而不是理財。

㈥ 個人買哪種保險最好 該如何配置呢

生活中的驚喜和驚嚇,誰都說不清到底是哪個先來。為了以防萬一備份保險總是好的,但是保險市場產品種類那麼多,光看著就讓人眼花,那麼個人到底該准備哪些保險會比較好呢?下面來具體談談。
買保險首先要從當前最基本的保障開始購入,顧好了當前才能考慮長久的事情,然後在考慮長期的剛性需求的配置,等全部都配置完成了再來考慮理財等類型的保險。


㈦ 各類人群怎麼配置保險保障

市面上的保險產品很多,不同的人購買保險時候,配置的方案裡面的產品可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個固定統一的方案,都是需要根據每個人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進行推薦的。但若非要說某類固定搭配,不管是哪類人群,從保障層面出發,比較完善的配置可以這樣搭配:醫保、百萬住院醫療、重疾險、意外險。
醫保解決最基礎的醫療保障,百萬住院醫療解決醫保不能報銷的部分,重疾險用於大病後的各種費用,理賠金額不限用途,解決實際生活中用錢的問題,意外險基本解決意外導致的門診和住院費用或者因為意外引起傷殘,可以獲得傷殘金用於後續的生活開支。
如果是老人,在年齡上如果太大了不適合買重疾險的情況下,商業保險的最簡單的配置就是:百萬醫療/防癌險+意外險。如果是家庭裡面的經濟支柱,有負債或者車貸房貸的情況,則可以在以上的方案上額外附加上定期壽險,定期壽險保障身故責任,可以把因為身故帶來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㈧ 保險如何配置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為了轉嫁意外、疾病等風險,買保險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來配置,一般優先配置醫保,再考慮商業險,比如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壽險等保障型,最後再買年金險、投連險等理財型產品。

買保險是比較專業、復雜的,產品多、條款繁雜,最好能有專業人士提供需求理解與匹配。

其實,一般家庭配置保險,無非就是壽險,重疾險,住院醫療險和意外險。

01 壽險

簡單說,壽險保障的是「生命」,無論是疾病還是意外導致的身故,都會一次性賠保額。

買50萬就賠付給家人50萬,買100萬就賠付給100萬,注意是給家裡留下的親人。

壽險並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員都需要。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承擔著償還剩餘的車貸房貸,家人生活費用,孩子未來讀書費用這些責任。

所以,壽險只需要給經濟支柱配置,防範經濟支柱一旦身故,對家庭責任的巨大打擊。

孩子和老年人沒有經濟責任,一般不需要買壽險。

一般來說,壽險分為終身和定期兩種,一般家庭買定期就行。
給經濟支柱配置20到30年的定期壽險,保障家庭責任最為重要的這些年就可以了,比如到孩子大學畢業、房貸還清以後。經濟責任結束後,就不太需要壽險了。

壽險的家庭保額計算公式:需要買的保額=身上背負的責任 - 現有的流動資產;再按經濟支柱的收入比例進行劃分,誰賺錢多誰多買點。

總之一句話,壽險,給經濟支柱配置定期保障即可。

02 重疾險

重疾險簡單理解,就是患了符合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保險公司就按照約定賠付保額的保障。

至於這筆錢你用來做什麼,無論是去看病還是環游世界,保險公司不關心,反正錢會直接付給你。

重疾險的保額,除了要覆蓋治療費用,還要考慮未來的康復和療養費用,以及生病期間的收入補償。

重疾的保額計算公式:保額=大病平均治療費用 + 康復療養費用+1-3年收入補償 - 社保可報銷的平均額度

一般來說,一線城市的重疾保額最低買到40萬以上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