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系統
一、內容概述
中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系統是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的數字化研究成果,在形式上表現為一張DVD數字光碟,由地下水資源綜合資料庫和數據信息管理軟體兩部分組成。地下水資源綜合資料庫包括圖形資料庫、屬性資料庫、技術文檔等內容,包涵了該項目各種形式的專業調查與研究成果;數據信息管理軟體是針對上述數據成果專門設計開發的,它實現了各類數據的瀏覽、查詢和多格式的數據輸出等功能。
地下水資源綜合資料庫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組織各省承擔單位共同完成,地圖數據引自《中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圖集》,按出版要求對地理數據進行了修訂,圖形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由各省提供並進行了統一匯總,各類技術文檔資料來源於2004年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項目系列綜合成果報告。資料庫中相關數據資料截止到1999年,部分地理數據採用1999年以後的新資料。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該系統是在研究提出全國地下水資源空間資料庫圖層劃分方案、圖元代碼體系、圖元屬性結構以及空間資料庫綜合存儲方案基礎上,開發研製出空間資料庫瀏覽軟體,實現了空間信息、屬性信息、電子圖集信息,以及文本、圖片、錄像等多媒體信息的綜合瀏覽功能。製作完成的光碟數據,包括了全國、區域、分省地下水資源、地下水環境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以及電子版圖集的全部內容,為數字地下水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從而實現了地下水資源與環境信息更廣泛、更深層次的社會服務。
三、推廣轉化方式
該成果已正式出版,包括:中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卷)(中國地圖出版社,2005年12月)、中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系統(中國地圖出版社,2006年6月)。
正式出版的《中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卷)》是「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信息化工作的技術總結,闡述了數字光碟的組織形式、主要內容和使用方法,中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系統(數字光碟)則大大促進了全國地下水與環境綜合評價成果的共享服務,在國土、水利、環保、農業部門及科研院所廣泛使用。
技術依託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聯系人:申建梅張永波張禮中
通訊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268號
郵政編碼:050061
聯系電話:0311-67598657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⑵ 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哪一個資料庫最好
簡單比較一下:
1、從收錄情況來看,維普收錄最久,萬方收錄時間最短,但是現刊萬方收錄最好,維普最近兩年的很多期刊都沒有了,特別是醫學類的。
2、文檔的清晰度:萬方最高,維普最差。
3、使用方便性:知網和萬方差不多,維普最差。
4、其它:萬方的期刊瀏覽功能做的很好。
更加深入比較:
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是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出版、清華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發行、數百位科學家、院士、學者參與建設,精心打造的大型知識服務平台和數字化學習系統。目前,《總庫》囊括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及工程技術各領域知識,擁有期刊、報紙、博碩士培養單位的博士和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國重要會議論文、中小學多媒體教輔以及1000多個加盟資料庫。全文採用CAJ和PDF格式,必須下載專門的CAJ和PDF瀏覽器才可閱讀。
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的重點資料庫有: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截至2007年3月共收錄了國內8127種期刊,全文文獻總量已達2272萬多篇,收錄起始時間一般為1994年,個別追溯到1979年或創刊年,按學科分126個專題,內容每日累增。產品形式有網路形式、光碟形式、《中國期刊專題全文資料庫光碟版》。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CDMD)》收錄2000年至今300多個博碩士培養單位的學位論文,內容每日累增。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CCND)》收錄2000年至今1000多種重要報紙,內容每日累增。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集全文資料庫》(CPCD)收錄2000年至今400家學術團體的會議論文,內容每日累增。
《中國企業知識倉庫(CEKD)》收錄國內5400餘種核心與專業特色期刊、博碩論文、報紙、行業標准、法律法規、行業經濟數據統計、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技術發展動態、國外經濟發展動態等信息,涵蓋企業技術創新、經營決策、企業管理、WTO、行業動態等專業資料信息。
《中國圖書全文資料庫》《中國年鑒資料庫》《各行業網路資料庫》《聲像資料資料庫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專題資料庫》等。
以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為例講解CNKI的檢索方式。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有分類檢索、初級檢索、高級檢索和專業檢索四種方式。在每種方式的檢索結果(包括二次檢索的檢索結果)里都可以進行二次檢索,可以無數次的進行,逐步縮小檢索范圍,直至檢索結果為零。
++++++++++++++++++++++++++++++++++++++++++++++++++++++++++++++++++++++
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是科學技術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屬的一家大型的專業化數據公司,是中文期刊資料庫建設事業的奠基人。自1989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期刊等信息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和推廣應用,集數據採集、數據加工、光碟製作發行和網上信息服務於一體;收錄有中文期刊8000種,中文報紙1000種,外文期刊4000種,擁有固定客戶2000餘家。目前已成為推動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堅強支柱之一。
在以上的資料庫中,最為常用也最受大家歡迎的是《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它源於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1989年創建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資料庫》,其全文和題錄文摘版一一對應,經過16年的推廣使用和完善,全面解決了文摘版收錄量巨大但索取原文繁瑣的問題。全文版的推出受到國內廣泛贊譽,同時成為國內各省市高校文獻保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還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積累全文文獻728多萬篇,分七大專輯:自然科學專輯、農業科學專輯、醫葯衛生專輯、教育科學專輯、經濟管理專輯、圖書情報專輯、工程技術專輯 。
萬方資料庫簡介
知識來源: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國內第一批開展互聯網服務的企業之一,萬方數據堅持以信息資源建設為核心,努力發展成為中國第一的信息服務提供商,開發獨具特色的信息處理方案和信息增值產品,為用戶提供從數據、信息到知識的全面解決方案,服務於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推動中國全民信息素質的成長。
覆蓋范圍:自然科學、數理化、天文、地球、生物、醫葯、衛生、工業技術、航空、環境、社會科學、人文地理等各學科領域。
收錄年限:《中國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主要收錄1998年以來國家級學會、協會、研究會組織召開的全國性學術會議論文。
⑶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中有哪些資料庫資源 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檢索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有WOS系列、EI、Scopus、CSCD、CSSCI等資料庫,可以通過選庫並輸入檢索關鍵詞的方法檢索資源。
1、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支持WOS系統:SCI、SSSCI、AHCI、CPCI-S、EI資料庫、Scopus、CSCD(中國科引文資料庫)、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的收錄與引用。
2、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文獻傳遞范圍廣泛,讀者可獲取全國多所高校和國家圖書館等館藏文獻,並可獲得國外文獻代查代檢服務。
⑷ 請問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資料庫是哪個ISTIC、CNKI、維普
「中國知網」是集知識資源大規模整合出版、原創性學術文獻出版、多媒體出版和專業化、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為一體的數字出版平台,全面整合了我國90%以上的學術文獻和海外重要的學術文獻資料庫資源,文獻類型包括:學術期刊、博士學位論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工具書、 重要會議論文、年鑒、專著、報紙、專利、標准、科技成果、知識元、哈佛商業評論資料庫、古籍等;以網路出版和數字圖書館相結合的巨大優勢,實現了知識資源的增值服務和學術文獻的個性化與專業化的實時出版,面向全社會各行各業創新與創新管理提供知識管理服務。目前,《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的各類文獻資源已推廣至海內外高等院校、政府、企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情報服務機構以及農村等各個領域,帶動了學術資源在黨政領導機關管理決策、基礎教育改革、城鄉社區公共知識服務、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大量普及與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我國數字與網路出版產業的高速發展和國際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CNKI工程
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簡稱CNKI工程,始建於1995年,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信息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國家信息化重點工程,由清華大學發起,同方知網技術產業集團承擔建設,是「十一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
在黨和國家領導以及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國家計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國學術界、教育界、出版界、圖書情報界等社會各界的密切配合和清華大學的直接領導下,同方知網技術產業集團經過多年努力,採用自主開發並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數字圖書館技術,建成了超大型全文資料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以「中國知網(www.cnki.net)」為網路出版與知識服務平台,通過產業化運作,為全社會知識資源高效共享提供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字化學習平台。
「中國知網」的數字出版產品總稱為《中國知識資源總庫》,是一個採用符合國際、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的CNKI網路出版產品與技術服務標准,對各種文獻資源進行規范化、標准化加工和集成化整合而成的超大型全文資料庫。
其中,國家重點出版項目---《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總庫》,遵循「權威性文獻檢索工具、集成化增值性整合傳播媒體、數字化學習與研究平台、智能化專業知識倉庫、規范化學術文獻與科研績效評價工具、可二次開發的數字化資源戰略館藏」六大建設標准,按照知識網路建構模式,大規模集成整合了我國學術期刊、博碩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年鑒、工具書、學術圖書、專利、標准、科技成果等各類文獻資源,內容涵蓋各學科、各行業領域,囊括基礎研究、工程技術、高級科普、政策指導、行業指導、實用技術、職業指導、科技信息等各個層面,連續累積出版文獻5600多萬篇,並大量整合了互聯網上外文科技資源。此外,《中國知識資源總庫》還收錄出版了大量高等教育、基礎教育、黨建、大眾科普、政策法規、經濟信息、大眾文化、文藝作品類文獻。尤其是基於《總庫》的行業、專業與個性化數字圖書館,融合了各類先進的知識服務模式,為高效率創新、學習和管理決策創造了理想的信息化環境。
不管怎麼樣,有你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最實在的,來龍去脈沒有必要搞清楚。
⑸ 國內五大論文資料庫
國內五大論文資料庫如下:
一、中國知網提供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
也稱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由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收錄1994年以來國內6 600種期刊,包括了學術期刊於非學術期刊,涵蓋理工、農業、醫葯衛生、文史哲、政治軍事與法律、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經濟與管理。
收錄的學術期刊同時作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
但是收錄的期刊不很全面,一些重要期刊未能收錄。
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DISC)
資料庫是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開發研製,收錄了自1978年以來1 600餘種中國生物醫學期刊。
范圍涉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葯學、中醫學及中葯學等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
三、中文生物醫學期刊資料庫(CMCC)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圖書館資料庫研究部研製開發。
收錄了1994年以來國內正式出版發行的生物醫學期刊和一些自辦發行的生物醫學刊物1 000餘種的文獻題錄和文摘。
涉及的主要學科領域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葯學、醫學生物學、中醫學、中葯學、醫院管理及醫學信息等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
並具有成果查新功能醫學全在線
四、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 Info)
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研製。
該資料庫收錄的期刊學科範圍廣,包括了學術期刊於非學術期刊,提供約2 000種的電子期刊的全文檢索。
被收錄的學術期刊都獲得了「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的收錄證書。
個別期刊甚至將「遴選」改成「精選」,或者乾脆去掉。
很多作者因此誤以為這就是核心期刊。
五、維普資料庫
也稱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科技期刊資料庫,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重慶分所出版。
收錄了1989年以來我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科學、醫葯衛生、經濟管理、教育科學和圖書情報等學科9 000餘種期刊,包括了學術與非學術期刊。
收錄期刊數量很大,但不足之處是部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非法期刊也被收錄了。
一般的,學術期刊都能進入至少1個國內期刊資料庫。
期刊據資料庫不是期刊的評價體系,對科研處的期刊性質評價也就缺乏足夠的意義,故不宜作為期刊性質評價的依據。
另外還有:
1、萬方數據
萬方數據提供中國大陸科技期刊檢索,是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專業學術知識服務網站。
隸屬於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對外服務數據由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統一部署提供。
2、全國報刊索引
收錄全國包括港台地區的期刊8000種左右,月報道量在1.8萬條以上,年報道量在44萬條左右,書本式用戶有3500多家,現又出版光碟資料庫。
反映了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化、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提供了國內外最新學術進展信息。
該索引是我國收錄報刊種類最多,內容涉及范圍最廣,持續出版時間最長,與新文獻保持同步發展的權威性檢索刊物,也是查找建國以來報刊論文資料最重要的檢索工具。
正文採用分類編排,先後採用過《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分類法》和自編的《報刊資料分類表》,1980年起,仿《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分21類編排,1992年全面改用《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第三版)編排,2000年開始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標引,計算機編排。
在著錄上,《全國報刊索引》從1991年起採用國家標准——《檢索期刊條目著錄規則》進行著錄,包括題名、著譯者姓名、報刊名、版本、卷期標識、起止頁碼、附註等項。
同時,「哲社版」採用電腦編排,增加了「著者索引」、「題中人名分析索引」、「引用報刊一覽表」,方便了讀者的使用。
3、超星數字圖書館
為目前世界最大的中文在線數字圖書館,提供大量的電子圖書資源提供閱讀,其中包括文學、經濟、計算機等五十餘大類,數十萬冊電子圖書,300萬篇論文,全文總量4億余頁,數據總量30000GB,大量免費電子圖書,並且每天仍在不斷的增加與更新。
覆蓋范圍:涉及哲學、宗教、社科總論、經典理論、民族學、經濟學、自然科學總論、計算機等各個學科門類。
本館已訂購67萬余冊。
收錄年限:1977年至今。
4、維普資訊
維普資訊是科學技術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屬的一家大型的專業化數據公司,是中文期刊資料庫建設事業的奠基人,公司全稱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
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文獻資料庫。
從1989年開始,一直致力於對海量的報刊數據進行科學嚴謹的研究、分析,採集、加工等深層次開發和推廣應用。
5、中宏資料庫
中宏資料庫由國家發改委所屬的中國宏觀經濟學會、中宏基金、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中宏經濟研究中心聯合研創。
是由18類大庫、74類中庫組成,涵蓋了九十年代以來宏觀經濟、區域經濟、產業經濟、金融保險、投資消費、世界經濟、政策法規、統計數字、研究報告等方面的詳盡內容,是目前國內門類最全,分類最細,容量最大的經濟類資料庫。
發展現狀
在資料庫的發展歷史上,資料庫先後經歷了層次資料庫、網狀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等各個階段的發展,資料庫技術在各個方面的快速的發展。特別是關系型資料庫已經成為目前資料庫產品中最重要的一員,8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廠商新出的資料庫產品都支持關系型資料庫,
即使一些非關系資料庫產品也幾乎都有支持關系資料庫的介面。這主要是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可以比較好的解決管理和存儲關系型數據的問題。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關系型資料庫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
這主要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半關系型和非關系型數據需要用資料庫進行存儲管理,以此同時,分布式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也對資料庫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於是越來越多的非關系型資料庫就開始出現,這類資料庫與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設計和數據結構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們更強調資料庫數據的高並發讀寫和存儲大數據,這類資料庫一般被稱為NoSQL(Not only SQL)資料庫。而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一些傳統領域依然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資料庫
⑹ 中國基礎教育文獻資源總庫包括有哪些資料庫
資料庫名稱 文獻來源 收錄時間 文獻量 (萬篇/本)
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資料庫 2000種期刊 1994年至今 580
中國基礎教育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250種報紙 2000年至今 45
中國基礎教育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20家院校 2002年至今 2.5
中國基礎教育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60家單位 1999年至今 1.4
中國圖書全文資料庫 300家出版社 1949年至今 1
中國工具書網路出版總庫 1200種工具書 1990年至今 780
中國精品科普期刊文獻庫 150種期刊 1994年至今 70
中國精品文化期刊文獻庫 400種期刊 1994年至今 110
中國精品文藝作品期刊文獻庫 320種期刊 1994年至今 70
⑺ 中國自然資源資料庫屬於什麼資料庫
中國的自然資源資料庫,應該包含水、土地、礦產、氣候、森林、草地、海洋、動物、植物(菌物)、天然葯物等大自然的資源,可參考《中國自然資源通典》叢書中相關卷目
⑻ 什麼是四大國家基礎資料庫
「四大基礎資料庫」在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家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無論在政務領域,還在企業領域,「四大基礎資料庫」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共享需求,四大基礎資料庫的建設不僅能實現數據的共享,同時在建設的過程本身也推進著各業務流程的整合及優化。
四大基礎庫分別是:人口基礎資料庫、法人資料庫、宏觀經濟資料庫,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資料庫,也有的專家稱「四大基礎資料庫」是國家層面四大主資料庫。
1、人口信息資料庫
人口信息庫的主體包括公民身份號碼、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還包括各部門業務系統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其他部門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人口信息資料庫主要來自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衛生局、教育局等,另外我市在綜治辦、市民卡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也有部分數據。
2、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
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市場監督局的企業注冊登記庫和組織機構代碼庫,編辦的事業單位注冊登記、民政局的社會團體登記庫、國稅地稅的稅務資料庫,以及統計局的基本單位普查庫等。
3、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
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是以電子地圖為基礎,整合道路、行政區劃、建築、植被、地下管線等基礎數據,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用地、園林綠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專題數據。
4、宏觀經濟基礎信息資料庫
宏觀經濟基礎信息數據包括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地方財政收入、稅收完成情況、金融機構信貸情況、各鎮(區)主要經濟指標等信息,以統計經濟信息為基礎。
(8)全國資源資料庫擴展閱讀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已開始積極建設「四大基礎資料庫」,並在「四大基礎資料庫」基礎上建設「數字城市」,有些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已開始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轉型升級,進入「大數據」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互聯網+」概念,這充分說明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四大基礎資料庫」正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對電子政務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既能加強政務資源的整合、共享與交換,打破信息孤島,避免重復建設,又能推進政府職能部門業務協同,強化服務意識,通過數據加工和挖掘還能為政府決策提供知識依據和大數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