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pu怎麼看性能參數
主頻4.2Ghz同架構同工藝下越高越好!
以Intel 酷睿i7 770K處理器為例,CPU上數字和字母代表的含義:
一、架構
酷睿i7,是系列名稱;有不同的架構,決定其先進性,由於都是理論,很少人看這個,其實可以忽略的。
二、第一位數字代次工藝
7700K第一個數字表示代次工藝,數字越大檔次越高價格越貴,其中7表示第七代I7採用的是14nm製作工藝。拿上一代22nm的工藝來說,14nm可以同要的體積下裝入更多晶體管,那意味著計算速度更快,散熱表現更好。因為CPU溫度高了計算速度會下降的。
二、第二位數字7代表處理器等級,在同系列中數字越大性能等級越高。
三、第三位數字0表示對應的核心顯卡,「3」「5」「0」:這一位基本上就是對應核芯顯卡的型號,其中「3」代表高性能處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顯卡採用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5200;而「0」則是HD 4600;(菜鳥忽略)
四、第四位「0」「2」「8」:「0」在標准電壓中代表47W,而在低電壓中代表15W;「2」則是代表37W,「8」在低電壓處理器中代表28W;(菜鳥忽略)
後面的字母表示其他信息:
HQ表示焊接在主板上的:
M代表標准電壓cpu;
U代表低電壓節能的;
H是高電壓的,是焊接的,不能拆卸;
X代表高性能,可拆卸的;
Q代表至高性能級別;
Y代表超低電壓的,除了省電,沒別的優點的了,是不能拆卸的;
K表示不鎖倍頻的。
以上加粗為常見台式CPU,那麼我們在選購性能級CPU時可以選擇帶X或Q的高性能CPU或者用於超頻的帶K的CPU。對於超頻就不是菜鳥小夥伴該玩的,因為對電源瓦數要求更高及要求更好的散熱器及主板要採用大板,所以各個配件加起來費用就高了。
i7 7700 cpu參數
那麼,我們從上面可以看出第一位與第二位數字是決定CPU性能與價格的。而後面的字母有時也極具有參考意義!
上面的參數只能在同一系列中選出更好的,不同系列則不是這樣比較了。還有一些在CPU上沒有印刷出來的參數:
如雙核、四核(四線程、八線程)、六核(六線程、十二線程),主頻相同核心越多越好,核心相同線程越多越好。
緩存,一級二級緩存越大越好,三級不太重要。
插槽,LGA1150、1151、1155代表CPU的插針數,選CPU時一定要看插針是否與主板插槽
⑵ 電腦配置怎麼看參數
一、系統屬性查看電腦配置
在win10 系統的開始菜單上右擊,點擊「控制面板」選項,再點擊「系統安全」中的「系統」 ,然後就有電腦的整體配置情況了。如下圖。
在打開的directX系統診斷信息中,就會看到電腦的配置信息。
在「顯示」菜單項,可以看到顯卡的信息。
四、藉助第三方軟體查看電腦型號和配置信息
這里可以推薦的是魯大師、cpu-z等等。具體方法很簡單。
⑶ 怎麼識別CPU上各種參數型號
很多人都知道CPU上寫著各種參數型號等,但是具體怎麼識別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CPU上面的參數編碼型號如何識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CPU上面的參數編碼型號識別的方法
辨別Intel CPU: S-Spec編碼最關鍵
S-Spec編碼用來查詢CPU更多信息的特別號碼。(例如:這款酷睿2雙核E8200的S-Spec編碼是SLAPP,將其輸入到http://processorfinder.intel.com/網頁查詢框中,就能查到它的針腳數介面類型、製造工藝、工作電壓、耐溫極限、CPU ID等重要的參數)
① CPU型號名稱
② “CORE 2 DUO”則是這款CPU的品牌,翻譯成中文就是“酷睿2雙核”。比如,CORE 2 QUAD是“酷睿2四核”、CORE I5就是“酷睿i5
③ 封裝地信息其中MALAY指的馬來西亞,其他常見的還有CHINA(中國)和COSA RICA(哥斯大黎加)
④ 就是我們可以看懂這顆CPU最簡單的信息了,2.66GHz這顆CPU的主頻,6M是處理器的二級緩存,1333是匯流排頻率 。06則代表其核心步進號為L2
⑤ Intel處理器的一個出場編號和CPU生產時間
辨別AMD CPU: OPN碼最關鍵
① 處理器系列名稱
② OPN碼查詢CPU詳細信息的重要代碼。通過它可以查詢到這款CPU的主頻、針腳、二級緩存、前端匯流排、核心數等必須的重要信息。CPU針腳數查詢網站(注意編碼零=哦)http://procts.amd.com/en-us/DesktopCPUResult.aspx
③ 生產工作周(例如 1044 為2010年第44工作周生產的產品)
④ 序列號
⑤ 二維碼
⑥ AMD公司商標(AMD及箭頭標識)以及版權登記日
⑦ 處理器製造地 (DIFFUSED IN GERMANY MADE IN MALAYSIA的意思是由AMD德國工廠進行核心晶圓晶元生產,然後交由馬來西亞的封裝工廠進行測試,封裝,出廠,發往全球各地消費市場)
相關閱讀:
cpu型號什麼意思及參數怎麼看
下面這篇文章教大家如何查詢intel CPU官方參數和細節信息
以查詢E7-4860 CPU為例。訪問intel官方信息網站http://ark.intel.com/zh-cn
查詢方式有兩種:
一、在上方輸入關鍵字搜索
二、從左側分項目分類別指向,或者下部直接指向要查的產品
繼續選擇大項下面的子項
成功定位到要查詢的CPU
⑷ 電腦的CPU怎麼看啊
打開任務管理器---選擇「性能」,如下圖所示。
⑸ 計算機的CPU怎麼看
下載CPU-Z或AIDA64,沒有軟體系統自帶也可以查看
比如CTRL+ALT+DEL 調出任務管理器,看--性能--CPU,在右上顯示CPU型號
⑹ 怎麼快速查看電腦詳細配置參數信息
一、系統屬性查看電腦配置
在win10 系統的開始菜單上右擊,點擊「控制面板」選項,再點擊「系統安全」中的「系統」 ,然後就有電腦的整體配置情況了。如下圖。
在打開的directX系統診斷信息中,就會看到電腦的配置信息。
在「顯示」菜單項,可以看到顯卡的信息。
四、藉助第三方軟體查看電腦型號和配置信息
這里可以推薦的是魯大師、cpu-z等等。具體方法很簡單。
⑺ 如何查看電腦cpu配置參數
系統本身自帶的任務管理器就可以查看CPU主要的基礎信息了。
點擊電腦下方任務欄右鍵,選擇任務管理器,然後按照下圖提示查看即可。
⑻ 電腦CPU參數怎麼看
可以打開電腦的【設置】-【系統】-【關於】查看處理器信息
⑼ cpu看什麼參數
cpu 看什麼?CPU參數有很多,但是真正影響cpu性能的參數只有那幾個重要的核心CPU參數。所以選購cpu一定要看好這些cpu參數,因特爾和amd由於製造工藝的不同,相同的cpu參數對因特爾和amd所代表的真實性能意義是不一樣的。所以買cpu,還要看什麼牌子,不同的牌子要看不同的cpu參數。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cpu看什麼參數?
一、CPU的內部結構與工作原理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的縮寫,它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
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數據)後,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器)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
二、CPU的相關技術參數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以為認為CPU的主頻指的是CPU運行的速度,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而且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由於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帶寬)/8。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5.緩存
緩存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它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1MB-3MB。
6.CPU擴展指令集
CPU擴展指令集指的是CPU增加的多媒體或者是3D處理指令,這些擴展指令可以提高CPU處理多媒體和3D圖形的能力。著名的有MMX(多媒體擴展指令)、SSE(網際網路數據流單指令擴展)和3DNow!指令集。
7.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
從586CPU開始,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內核電壓和I/O電壓兩種。其中內核電壓的大小是根據CPU的生產工藝而定,一般製作工藝越小,內核工作電壓越低;I/O電壓一般都在1.6~3V。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
8.製造工藝
指在硅材料上生產CPU時內部各元器材的連接線寬度,一般用微米表示。微米值越小製作工藝越先進,CPU可以達到的頻率越高,集成的晶體管就可以更多。目前Intel的P4和AMD的XP都已經達到了0.13微米的製造工藝,明年將達到0.09微米的製作工藝。
第一部分為處理器的類型,其中Processor(處理器)為AMD Athlon XP CPU;Platform(封裝)是Scoket
462插腳;Vendor String(廠商)為AMD;Family、Model、Stepping
ID組成系列號,可以用來識別CPU的型號;Name String(名稱)為AMD的Athlon系列CPU。
第二部分為處理器的頻率參數。其中Internal
Clock即CPU的主頻,可以看到這款CPU的主頻為2079.54MHz,即2.0G;System
Bus即前端匯流排,這款為332.73,並非標準的前端匯流排,因此是超了外頻的CPU;System
Clock即外頻,即為166.36MHz,是超了外頻的CPU; Multiplier即倍頻,這款CPU的倍頻為12.5。
第三部分為處理器的緩存情況。L1 I-Cache:L1 I-緩存,這款CPU為64k;L1 D-Cache:L1
D-緩存,同樣為64K;L2 Cache:L2 緩存,這款CPU的L2 緩存達到256K;L2 Speed:L2
速度,和CPU的主頻一樣。
第四部分為處理器所支持的多媒體擴展指令集,可以看到這款CPU所支持的指令集有MMX、MMX+、SSE、3DNOW!、3DNOW!+,但是不支持SSE2指令。
9.指令集
(1)X86指令集
要知道什麼是指令集還要從當今的X86架構的CPU說起。X86指令集是Intel為其第一塊16位CPU(i8086)專門開發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機中的CPU—i8088(i8086簡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時電腦中為提高浮點數據處理能力而增加了X87晶元,以後就將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統稱為X86指令集。
雖然隨著CPU技術的不斷發展,Intel陸續研製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今天的Pentium
4(以下簡為P4)系列,但為了保證電腦能繼續運行以往開發的各類應用程序以保護和繼承豐富的軟體資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產的所有CPU仍然繼續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屬於X86系列。由於Intel
X86系列及其兼容CPU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龐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陣容。
(2)RISC指令集
RISC指令集是以後高性能CPU的發展方向。它與傳統的CISC(復雜指令集)相對。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統一,種類比較少,定址方式也比復雜指令集少。當然處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而且RISC指令集還兼容原來的X86指令集。
10.字長
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當前的CPU都是32位的CPU,但是字長的最佳是CPU發展的一個趨勢。AMD未來將推出64位的CPU-Atlon64。未來必然是64位CPU的天下。
11.IA-32、IA-64架構
IA是Intel
Architecture(英特爾體系結構)的英語縮寫,IA-32或IA-64是指符合英特爾結構字長為32或64位的CPU,其他公司所生產的與Intel產品相兼容的CPU也包括在這一范疇。當前市場上所有的X86系列CPU仍屬IA-32架構。AMD即將推出Athlon64是IA-64架構的CPU。
12.流水線與超流水線
流水線(pipeline)是Intel首次在486晶元中開始使用的。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象工業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後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後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行,這樣就能實現在一個CPU時鍾周期完成一條指令,因此提高CPU的運算速度。
超流水線(superpiplined)是指某型CPU內部的流水線超過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
pro的流水線就長達14步。將流水線設計的步(級)越長,其完成一條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適應工作主頻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線過長也帶來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Intel的奔騰4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雖然它的主頻可以高達1.4G以上,但其運算性能卻遠遠比不上AMD
1.2G的速龍甚至奔騰III。
13.封裝形式
CPU封裝是採用特定的材料將CPU晶元或CPU模塊固化在其中以防損壞的保護 措施 ,一般必須在封裝後CPU才能交付用戶使用。CPU的封裝方式取決於CPU安裝形式和器件集成設計,從大的分類來看通常採用Socket插座進行安裝的CPU使用PGA(柵格陣列)方式封裝,而採用Slot
x槽安裝的CPU則全部採用SEC(單邊接插盒)的形式封裝。現在還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裝技術。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裝技術的發展方向以節約成本為主。
購買CPU,主要看哪些參數
分辯CPU性能高低,最簡單的 方法 就是:CPU型號最後的四位數字(相同品牌),數字值越大,CPU就越好
主要參數如下:
英特爾:最重要是核心類型,第二重要是二級緩存,第三重要是主頻,第四重要是生產工藝
如果說主頻最重要的那不正確,比如英特爾E1400(主頻是2.0G)和英特爾E2160(主頻1.6G),很明顯性能E2160比E1400強,而主頻卻是E2160比E1400低
AMD:最重要是核心類型,第二重要是生道工藝,第三重要是主頻,第四重要是三級緩存(AMD的二級緩存都是一樣的)
AMD Athlon X2 BE-2450主頻是2.5G的,AMD Phenom X4 9650主頻是2.3G,性能9650強,2450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