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手入坑乒乓球最好的乒乓球拍如何配置
比較推薦搭配729普及套和銀河水星或者8000e套膠,板子比較輕,男女適用,作為新手拿來練基本功還是很棒的。
729套膠換成派力奧cj8000套膠可以提高容錯率,對於追求擊球穩定的選手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派力奧cj8000這塊套膠彈性足,好控制,性價比比較高,彈性、吃球、旋轉、速度、重量、回彈都很合適。
第一:底板,最重要的,也是價格最貴的
既然要配置最好,估計的就是加碳,加強高,強度大,擊球速度快,新手不常打也不用考慮碳素拍老化的問題。
按材質分為:純木板(五層、七層)、加碳底板、纖維底板
按結構分為:三層夾板、五層夾板、七層夾板、單檜(單層)底板
純木板底板的壽命長,五層純木底板擊球速度比較慢、七層純木打起來有力、速度不快,適合剛入門的新手打打,球拍重量控制在80—100克,打球手感較好;
加碳球拍增加速度壽命短、一般高級球拍底板都會混合碳纖維,提高擊球速度。
碳素/纖維底板通常都是是5層純木+2層碳素結構,或者5層純木+2層纖維結構,一般有七層。
黑檀7層純木,硬度沒的說,暴躁進攻型,適合進攻為主的球友,彈力超級大,估計新手隨手一拍都把球拍桌外了。
第二、套膠
你要紅雙喜片的普通狂飆,還是其他狂飆,一般正面狂飆三、反面配超輕一諾王
狂飆3適合以控制球為主和發力相對比較小的使用者,有利於對球的控制,適合近太快攻。
狂飆3需要灌膠、需要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發揮套膠的正常性能。
總計1500左右。
選對適合自己的球拍
1、選擇重量適合的球拍,控制球拍重量一個是刷膠水不用刻意追求層數,二是不用過於追求七層純木底板。
2、擊球時能夠不費勁擊穿膠皮,能夠感受得到乒乓球擊打在底板上面。如果球打不到底板則說明套膠選的太厚或者太硬,或者膠水刷的太多。
3、選擇能夠控制住的彈力球板,擊球時球速符合自己的想像速度,不會出現我腦子中認為用這種力度擊球球不會彈出球台,但是實際上球飛的特別遠。
4、新手不用刻意求追好的底板,在價錢合適,入手五層純木就很好了,100左右的底板都是足夠的!
② 乒乓球拍的反膠套膠和正膠套膠如何配選
看打法?習慣特點?底板類型?反膠追求旋轉與速度的統一;正膠是速度略帶旋轉! 一般,兩面異各膠配,一面反膠;一面正膠(或用生膠);快攻結合弧圈大打法!選用七層純木底板:如斯帝卡CL底板,正手反膠 狂飈3 反手正膠 TSP正膠!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③ 關於乒乓球拍膠皮的配置
如果嫌威力不夠那就狂飆2.要糾正LZ一點,威力夠不夠主要看你自身發力,越是威力大的套膠,如狂飆,越是需要發力強,如王勵勤。要威力大選硬度大的,但對使用者的控球能力要求也相應增加。
比狂飆略好的有天極,或者NEO,都是紅雙喜出的,價格略貴性能也略好。你朋友這么推薦的不錯,一般外套比較好控,所以放反手的多。
一般認為粘性的國產膠皮發球時更轉,所以我認為狂飆之類的要比蝴蝶轉。
④ 乒乓球拍如何配膠皮問題
首先,應需要根據自己的打法而定,建議你使用套膠,性能比較穩定,弧圈為主,應選用摩擦系數大一些的,快攻為主,應選擇硬度大一些的。其次,應該與你使用的底板具有互補性,一款好的乒乓球拍應當既具有彈性大又具有可控性強的特點。最後,需要根據自己對乒乓球的喜愛和自己的經濟實力而定。希望提供的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⑤ 乒乓球拍的配置
1 成品拍
無須多言,成品拍就是商店裡那種兩面都帶膠皮的球拍,常見的有紅雙喜的和雙魚的。有條件的朋友如果是單位發的質量比較好的可以用。否則,自己買的話,成品拍不要購買超過40元的,超過40元就可以配到最低檔的底板加膠皮的了。
2 粘拍
粘拍就是先挑選底板,然後再挑選套膠,最後粘貼在一起的形式。這是一個學習乒乓球的愛好者的必由之路和享受乒乓快樂的過程。如果不太喜歡自己去弄這些東西,可以在乒乓球器材專業店裡讓店員粘好,只管使用,當然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預算和打球的特點,以便於店員推薦合適的配置。 在低廉的球拍當中,國產球拍是最實惠的,性價比超出想像,可以這么說低廉的價格,良好的手感和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業余初學選手的要求。
3 購買途徑
注意區分產品的報價和打折價,一般商店可以打八折價格。如果選擇網上比較大的乒乓球器材店郵購,是最合適的,但是一定要選擇信譽良好的網店。
⑥ 乒乓球拍配膠,急!
1.乒乓球底板大致分為純木的和纖維的。純木板手感細膩,底勁足;纖維板手感清晰,甜區大,容錯率高。故業余球手都喜歡纖維板,而專業隊大多數都是純木板。
2.純木板又分為五層和七層,五層較薄,偏軟,適合弧圈打法;七層較硬,適合快攻弧圈。
3.七夾現在是主流底板,因為禁用有機膠水,膠皮彈性變小,需要底板給它更多支撐
4.纖維板:說道纖維板最經典的莫過於蝴蝶王了。芳基碳素混編,桐木大芯,幾乎是現在纖維板的標配。
5.其實這么多經典球拍每個都非常好,你感覺不好用主要是你沒配好膠皮。我們都知道「軟拍配硬膠,硬拍配軟膠」,其實真的配起來完全沒有這么簡單。需要考慮重量,需要考慮整體形變,需要考慮面材硬度,需要考慮出球速度。
⑦ 乒乓球膠皮怎樣配
一般細分為正膠(貼)反膠防弧生膠長膠粗分為正貼反貼長膠:
正貼海綿膠:以速度為主的球手會較多使用此類球拍,尤其是以中國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類球拍發力打出的球會略帶下旋,但在拉球及製造旋轉方面不及反貼膠皮強。
反貼海綿膠:由於反貼膠皮本身帶有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強,容易製造旋轉,故以弧圈型選手使用者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貼打快攻,主要是加強在發球、搓球方面的旋轉質量。
長膠:在一般情況下,這種膠皮不易主動製造旋轉,主要是依靠來球的不同旋轉而產生相反旋轉,使用者以打法多變的球手為主。他們通常會轉換不同性能的膠皮來擊球,以增加在旋轉、速度方面的變化。
那麼如何進行乒乓球底板與海綿膠皮的選擇搭配:
根據自己的技術需要來選擇海綿、膠皮,並與適合自己特點的底板優化組合,使自己的球拍能更得心應手,是每個球員和愛好者的願望。
選擇海綿、膠皮與選擇底板一樣,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技術打法。在乒乓球競技運動中,融速度與旋轉為一體的快攻與弧圈進攻技術已成為當前的主流,這是因為使用反膠海綿球拍擊球不僅可以獲得近台快攻所需節奏速度,同樣在大力擊球時可以獲得較快的飛行速度,由於反膠磨擦系數高,在攻球時帶有強烈上旋,並帶有明顯的快速前沖,所以在近台乃至中運台的進攻,反膠海綿球拍都可較容易獲得更多的制勝因素,選擇、搭配反膠海綿球拍時應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對反膠表面的粘性特點,海綿的厚度與硬度、底板的厚度、重量與性能等進行綜合考慮。
以快攻、扣殺為主的進攻型運動員,為了保證其近台攻擊的力度,一般均選擇重量略重(90g以上)、板體較厚(6.5mm以上)比較堅挺的七層底板。但是直板兩面進攻者,由於背面也要覆蓋海綿膠皮,故選擇底板的重量相對要輕些。如果是考慮加強攻球的速度,通常選擇表面粘性特點中等、顆粒較短的反膠;如果是注重控制球可挑選厚度中等(1.8-2.Omm)硬度適中(40-44度)的海綿與之搭配。以弧圈進攻、大力抽殺為主的進攻型運動員,由於活動范圍與動作幅度較大,為了保證連續擊球時的靈活快速與良好控制,通常選擇重量較輕(90g以下),板體或薄(橫板)或厚(直扳)而彈性較好的五層底板。注重旋轉,通常可選擇表面粘性較好、顆粒略長的反膠;注重速度,可挑選較厚(2.1-2.2mm) 並且較硬(45-48度)的海綿與之搭配。
攻、削結合打法的運動員,由於要求全面地掌握技術,既能攻又能防守,通常選擇重量較輕(90g以下),板面較大,吃球較深,但有一定彈性的底板。如果是注重旋轉變化,通常選擇表面粘性較好、顆粒略長的反膠;為了保證其削球的良好控制,經常挑選厚度適中(1.5-2.Omm)並且軟、硬適中(40度左右)的海綿與之搭配。許多削球運動員為了加強變化,球拍的一面使用反膠,另一面使用長膠、正膠或生膠,這些顆粒向外的膠皮通常選擇很薄的海綿(1.0mm以下)與之搭配。也有的削球運動員一面使用反膠,另一面使用防弧膠皮(一種表面不粘、彈性很差的反膠),為了進一步降低反彈性,一般選擇厚度在1.5-2.Omm,性能特別柔軟的海綿。
許多近台快攻運動員使用正膠或生膠。由於正膠和生膠表面磨擦系數較低,為了在快速進攻的同時保持對球的良好控制,運動員通常選擇球感好、彈性適中且板體較厚(6.5mm 以上)的底板,搭配海綿需要略厚些(2.1-2.2mm)以提高速度。要想提高控制能力,應選略薄一些的海綿(1.8-2.0m)。
選擇海綿、膠皮與選擇底板一樣,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技術打法。在乒乓球競技運動中,融速度與旋轉為一體的快攻與弧圈進攻技術已成為當前的主流,這是因為使用反膠海綿球拍擊球不僅可以獲得近台快攻所需節奏速度,同樣在大力擊球時可以獲得較快的飛行速度,由於反膠磨擦系數高,在攻球時帶有強烈上旋,並帶有明顯的快速前沖,所以在近台乃至中運台的進攻,反膠海綿球拍都可較容易獲得更多的制勝因素,選擇、搭配反膠海綿球拍時應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對反膠表面的粘性特點,海綿的厚度與硬度、底板的厚度、重量與性能等進行綜合考慮。
以快攻、扣殺為主的進攻型運動員,為了保證其近台攻擊的力度,一般均選擇重量略重(90g以上)、板體較厚(6.5mm以上)比較堅挺的七層底板。但是直板兩面進攻者,由於背面也要覆蓋海綿膠皮,故選擇底板的重量相對要輕些。如果是考慮加強攻球的速度,通常選擇表面粘性特點中等、顆粒較短的反膠;如果是注重控制球可挑選厚度中等(1.8-2.Omm)硬度適中(40-44度)的海綿與之搭配。
以弧圈進攻、大力抽殺為主的進攻型運動員,由於活動范圍與動作幅度較大,為了保證連續擊球時的靈活快速與良好控制,通常選擇重量較輕(90g以下),板體或薄(橫板)或厚(直扳)而彈性較好的五層底板。注重旋轉,通常可選擇表面粘性較好、顆粒略長的反膠;注重速度,可挑選較厚(2.1-2.2mm) 並且較硬(45-48度)的海綿與之搭配。
攻、削結合打法的運動員,由於要求全面地掌握技術,既能攻又能防守,通常選擇重量較輕(90g以下),板面較大,吃球較深,但有一定彈性的底板。如果是注重旋轉變化,通常選擇表面粘性較好、顆粒略長的反膠;為了保證其削球的良好控制,經常挑選厚度適中(1.5-2.Omm)並且軟、硬適中(40度左右)的海綿與之搭配。
許多削球運動員為了加強變化,球拍的一面使用反膠,另一面使用長膠、正膠或生膠,這些顆粒向外的膠皮通常選擇很薄的海綿(1.0mm以下)與之搭配。也有的削球運動員一面使用反膠,另一面使用防弧膠皮(一種表面不粘、彈性很差的反膠),為了進一步降低反彈性,一般選擇厚度在1.5-2.Omm,性能特別柔軟的海綿。
許多近台快攻運動員使用正膠或生膠。由於正膠和生膠表面磨擦系數較低,為了在快速進攻的同時保持對球的良好控制,運動員通常選擇球感好、彈性適中且板體較厚(6.5mm 以上)的底板,搭配海綿需要略厚些(2.1-2.2mm)以提高速度。要想提高控制能力,應選略薄一些的海綿(1.8-2.0m)。
⑧ 乒乓球拍的配置——底板、膠皮!
乒乓球底板大致分為純木的和纖維的。純木板手感細膩,底勁足;纖維板手感清晰,甜區大,容錯率高。故業余球手都喜歡纖維板,而專業隊大多數都是純木板。純木板又分為五層和七層,五層較薄,偏軟,適合弧圈打法;七層較硬,適合快攻弧圈。
隨著技術和器材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成品拍」走向「個性化」,自己選擇合適的底板與套膠進行搭配。就個性化器材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只有打起來最舒服、自己覺得手感最好的球拍,才是對個人而言最好的球拍。單純地追求昂貴的器材,除用於收藏以外,對普通的乒乓愛好者來說並不合適。
自行選擇底板與套膠一般適合有一定乒乓基礎的消費者,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打法與技術有一定的認識,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底板與套膠。比如,力量較弱的消費者可以購買底勁足的復合底板增強發力,控制型打法的選手可以選用手感較好的底板以增強對球落點的控制,等等。由於器材的多樣性,給乒乓愛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需要,組成獨特的器材。
當然,對於初學者而言,也可以採用底板與套膠的個性化組合,一般會推薦一些上手容易的底板,配合一些比較容易控制的軟套膠,以方便初學者迅速認識自身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打法,提高水平。
⑨ 如何搭配乒乓球拍和膠皮
底板和膠皮的配置是根據打法而定的,下面介紹一些配置底板和膠皮的知識。
一) 近台快攻型----近台快攻首先要求擊球節奏速度快,力爭在檯面上搶攻來球的上升點和最高點.擊球動作幅度較小,多採用爆發國,借力加力等用力方式.為了提高小動作擊球的爆發力與突然性,運動員通常先擇較重的球拍,單面覆蓋海綿膠皮的直拍底板重量應該在95克左右,雙面覆蓋海綿膠皮的球拍底板重量應該輕一些,一般在90克以下.
近台快攻運動員為了提高球速,要求擊球弧線盡量低平,因此多採用摩擦較少,擊打較多,使球脫板較快的技術,如:快點,快拉,快攻,彈擊和扣殺等進攻技術.這就要求海綿較軟,較薄,底板的擊球感覺比較堅挺,因此運動員通常選擇七層板或厚度在6.5毫米以上的厚型底板.
為了保證近台攻球的速度,近台快攻選手通常選擇顆粒向外的正膠或表面的粘性中等,顆粒較短,速度較快的反膠.正膠是一種膠質較硬,顆粒向外且較大的膠皮,用它擊球速度較快,也能製造一定的旋轉,通常應搭配厚度為1.8-2.1毫米,硬度在35度左右的海綿;反膠應搭配厚度為1.5-2.0毫米,硬度在40度左右的海綿.
(二) 弧圈快攻型----這是綜合了旋轉與速度的弧圈球進玫型打法,是當前的主流打法.弧圈快攻打法要求旋轉與速度的統一,因此多採用摩擦與抽殺結合的"鞭抽式"進攻技術,如:挑打,拉沖,反撕,反帶,抹,撇等技術.為了保證擊球時能得到充分的摩擦和彈擊速度,選用的球扳不僅應該有足夠的吃球深度,而且要有足夠的底勁.因此運動員多選木質較軟,彈性好的獨木厚板(毫米左右)或較薄(5.5-6.0毫米)的五層底板。弧圈快攻技術在比寬賽中更多運用變化速度與節奏,時而近台,時而離台,時而擊來球的上升期、高點期,時而擊球的下降期,因此不僅移動范圍大,而且擊球動作幅度較大,自主發力更多,這就要求球拍的重量較輕,以保證在快速擊球時揮擺自如,手感更好。所以選擇直板一般是85克左右,特別是雙面覆蓋海綿膠的直板應該更輕;橫板也應該在90克以下。 為了保證弧圈進攻的旋轉,應該選擇表面粘性較好、顆粒略長的反膠;為了保證抽殺進攻的速度,應該挑選較硬(45度以上)較厚(2.1-2.2毫米)的海綿。
(三) 快攻結合弧圈進攻型打法----這種打法將快攻技術與弧圈技術結合在一起,具備兩種打法的特點,通常使用反膠海綿拍或一面反膠、一面生膠海綿拍。快攻結合弧圈進攻型打法要求選擇既適合快攻又能拉弧圈球的球板,用於快攻與弧圈球結合。弧圈球運用較多的人應選擇手感軟一些、且厚度較薄的五層底板,反之快攻技術運用較多的人需要選擇偏硬的、較厚的七層底板。底板的厚度一般在6.5毫米左右,直板單面貼海綿膠的底板重量約在90克左右,雙面貼海綿膠的底板應在85克以下;選擇橫板的重量通常在90-95克之間。 反膠可選擇厚度為2.1毫米、硬度在45度左右的海綿,由於多數橫板的反手進攻都在近台,所以用於反手擊球的海綿應該比正手的薄一些,更利於快攻技術的運用。
(四)攻、削結合型打法----攻、削結合打法的運動員,由於技術掌握須十分全面,為保證削球與弧圈進攻的旋轉,通常選擇表面的粘性較好、顆粒略長的反膠;為了保證其削球、防守的良好控制,經常挑選厚度適中(1.5-2.0毫米)並且軟、硬適中(40度左右)的海綿。 攻、削結合打法選用的底板通常板面較大,這樣的球板手更柔和,控球時間較長。板面較使擊球重心前移也有利於離台擊球用力。
根據你的打法,建議如下:
1、底板:斯蒂卡CL
2、正手套膠:狂三39度
3、反手生膠:小顆粒的RITC563或大顆粒的563-1,該系列生膠味最足,膠粒半透明,較柔軟,底皮薄,延展性極好。563系列擊球回彈快,回球下沉性強,搓球的反旋轉也較為明顯,是非常經典的生膠。
⑩ 如何選擇乒乓球拍直拍底板和套膠
一、選擇方法
首先要根據打法、技術能力和經濟條件選擇底板,在根據底板選擇適合的套膠,然後在粘結成拍。在底板中根據打法類型分為:近台快攻、快弧、弧快和削球等四類底板,根據加碳與否,底板又衍生出純木和加碳等底板。具體如下:
單木板,就是一整塊的木材,只有單檜和單阿尤斯兩種,單木板非常暴力,但基本上厚度上打雙面就會超標,而且比較重,韓國用單檜比較出名的球手很多,例如柳承敏。
五夾純木,則重於吃球深,製造弧圈,到對方檯面以旋轉造成二跳加速。五夾純木用得最廣泛,而且因為運動員需要有軟有硬,從軟到硬排列幾個比較出名的國手:陳玌年輕時用的EG、王勵勤拿下三個世錦賽冠軍用的OC、王皓用的狂飈皓、許昕用的玫瑰5、馬琳用的YEO等等。
七夾純木,有速度快,力量大的特點,適合近台快攻以及中台退守打法。大滿貫劉國梁用的CL就是被稱為神板的七夾純木,現在國家隊和乒超聯賽中CL的使用率也是最高的。
碳素底板,並不是整塊球板都是碳素,而是在木材夾層中加入碳層,或者在木材粘合的時候的膠水中加入碳粉。碳素底板彈性非常大,力量也比同樣結構不加碳的純木底板大。但碳素底板有手感差、控制弱的特點,尤其在不發力的時候也與發力的時候差不多,彈得很厲害,台內小球特別吃虧,所以在國際賽場上極少運動用用碳素底板,通常業余愛好者用來補足體力不足才用的。
纖維板,集純木板的旋轉和碳板速度於一身,通常用作速度快力量大的弧圈球打法。馬龍用的老波爾就是典型的纖維板。
國內銀河的純木底板是很不錯的 世奧德的纖維板很不錯,拍里奧的底板不如套膠出名,三維的碳板很有特色 進口品牌中 純木底板斯蒂卡是絕對的王牌大哥,性能優異 性價比很高,,纖維板蝴蝶是強項,性價比一般或是說很低,明星效應很大,基本都是靠明星炒起來的,亞薩卡的板也不錯,適合中近台,退台底勁不如斯蒂卡。多尼克 挺拔的底板也不錯但是市場佔有率不高,用的人也不是很多,且他們的板面一般都比別的品牌的板面小。
二、推薦配置
初學者, 買器材建議買銀河的純木底板、紅雙喜或是729的套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