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晚餐如何配置好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晚餐如何配置好

發布時間: 2022-09-13 02:44:27

Ⅰ 晚餐怎樣合理搭配

繁忙的都市人,早餐、午餐「隨便」吃,所有的虧空就等晚餐補了。大吃大喝之後也沒有時間活動。如何吃晚餐更有利呢?晚餐早吃少患結石。

晚餐早吃是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

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

人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後4—5小時,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瀦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擴大形成結石。所以下午6點左右進晚餐較合適。

晚餐素吃防癌。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而蛋白質、脂肪類吃得越少越好。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大多數家庭晚餐准備時間充裕,吃得豐盛,這樣對健康不利。據美國研究報告,晚餐時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會使尿中的鈣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鬆症,另一方面尿中鈣濃度高,罹患尿路結石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另外,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氫等毒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研究資料表明,晚餐經常吃葷食的人比吃素者的血脂要高2—3倍。碳水化合物可在人體內生成

更多的血清素,發揮鎮靜安神作用,對失眠者尤為有益。

晚餐少吃睡得香。

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 如果晚餐吃得過多,可引起膽固醇升高,刺激肝臟製造更多的低密度與極低密度脂蛋白,誘發動脈硬化;長期晚餐過飽,反復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島素細胞提前衰竭,從而埋下糖尿病的禍根。 此外,晚餐過飽可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胃、腸、肝、膽、胰等器官在餐後的緊張工作會傳送信息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並擴散到大腦皮層其他部位,誘發失眠。

Ⅱ 晚飯應如何搭配

可能的話晚飯在睡前2小時吃為好.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吃個七八分飽就夠了.一開始可能會餓.堅持一段時間就好了.

Ⅲ 怎樣吃晚餐最好最健康該如何科學的搭配

吃晚餐最好最健康方法,以及該如何科學的搭配的方法是:

太晚吃晚餐壞處多多!晚餐和睡眠間隔小於3小時,容易胃食管反流,長期還可能導致胃癌。太晚吃晚餐,還會增加肥胖、血脂異常、高血糖和代謝綜合征等的患病風險。太晚吃晚餐,不利血糖控制。吃相同的食物,吃的時間越晚,血糖水平越高,機體燃燒的脂肪越少。忌太飽。晚餐要少吃,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晚餐吃太多,你在休息,胃腸卻還需要加班工作,承受了不該有的消化負擔,還會影響睡眠;對血壓、血糖、體重的控制都不利,甚至傷心臟。

Ⅳ 晚餐怎麼樣搭配最好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過一個晚上沒有進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就會使人變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30分鍾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如小學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熱量,中學生則需600 千卡左右的熱量。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麵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學搭配: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份海產植物做為午餐的搭配。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晚餐時仍應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盤,內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時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變化。主食與副食的量都可適量減少,以便到睡覺時正好是空腹狀態。

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盡量

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若是八點以後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不可多種肉類,增加體內太多負擔。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專家稱一天三餐不科學 每隔3小時就應吃頓飯
「最時尚的健康飲食習慣是要關心每次進餐的時間,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關心自己餐盤中裝有什麼食物。」這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宣布的。

之前曾有營養專家認為,16點至19點之前是我們每天攝入主要食物的一個最佳時間。但是通過研究,英國飲食協會的專家菲利普證明,這一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在16點之前的這段時間人體經受飢餓煎熬的時段過長,不利於人體健康。

生活中,我們每天吃三頓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表示,每天每隔3個小時就要吃一頓正餐,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樣的進食時間才是科學的呢?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制定了一個科學的進餐時間。

早餐:7點至8點

一般我們有一個誤區,起床洗漱收拾好不管時間到了幾點,按部就班吃早餐。

營養專家:進行適量的晨練(比如跑步或練瑜伽)後,早7點至早8點是最佳的吃早餐時間。

加餐:10點

到這個時間大腦工作已經消耗了你早餐所吃食物提供能量的20%,因此,這個時候你需要補充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香蕉。

午餐:13點

這個時間是人體所剩能量的最低點,所以你一定要及時進食,可以選擇高熱量食物。

加餐:14點至15點

此時人體中葡萄糖的量降低到午餐後的最低點。因此你可以吃些堅果、爆米花、干鮮水果等。

晚餐:17點至19點

這時你要吃一頓正式的晚餐,讓身體在接下來數小時的睡覺時間里獲得充分的能量,另外這個時間段吃飯也可讓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加餐:19點至21點

選擇一小塊乳酪、香蕉,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

Ⅳ 營養晚餐如何搭配

晚餐飲食三大原則——注意營養搭配

原則一 食物多樣化 晚餐容易發生一個傾向,就是葷多索少,或是偏重某一兩種主食,花樣不多。早餐和午餐較難吃到足夠的蔬菜,如果晚餐再得不到補充,就容易缺乏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

原則二 飲食不過量 如果晚餐較早,10點鍾以後可能會感到飢餓,只要人不太胖,可以補充一點夜宵。把餐後的水果移到晚上是個好主意,吃下酸甜的水果,讓人有些抑制的神經受到良性的刺激,身心振作起來。

原則三 夜宵不能過量 夜宵切不可過量,也不能吃油膩的食品,否則不僅會影響效果,而且會影響睡眠質量。

Ⅵ 晚飯如何搭配才能營養均衡呢

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每時每刻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那麼我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並且我們受教育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了,人們都已經十的需求以及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那麼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的話,即使三餐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晚飯如何搭配才是營養均衡的呢。首先對於這種情況來說的話,我們必須要知道,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必須要均衡。飲食上應該注意葷素搭配,有出遊戲食物的種類盡量多樣化,那麼這樣的話更加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並且動物性食物中富含的蛋白質是人體長高的主要原料,那麼每天應當保證一定量的供給,並且對於水果蔬菜來說的話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些物質一定程度上能夠給我們的身體提供必不可少的味道物質。

Ⅶ 該如何搭配自己每天的早中晚餐呢

早上吃的好,要求質量高,清淡易吸收,蛋糕、麵包、牛奶、豆漿等,還可以備一個小水果,早上是身體排毒的最好時刻可以起床後先喝一杯溫開水,最好不要吃油炸辛辣的東西,中午吃的飽,精力充沛干勁好,中餐西餐都可以,熱量高的食物在這個時候吃也是最容易消化的。葷素搭配,有湯有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如果要睡午覺,就不要吃的太過飽,下午還可以准備一個小點心和水果,晚上吃的少,很多愛美的總是為減肥而不擇手段,其實只要在這個環節注意一下就不用那麼幸苦了,晚上運動量少了,不要吃過油膩,高熱量的的食物 特別零食要少吃。

Ⅷ 怎樣搭配晚餐是最營養的呀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 早晨的第一餐是營養攝取最關鍵的一餐。早上最好吃一些營養豐富的東西,營養健康的早餐要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包括粗糧穀物,蔬菜水果及蛋奶製品或豆製品。燕麥是穀物中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並且含有獨特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粗糧穀物,它能像海綿一樣吸收膽固醇並將其排出體外,減少膽固醇在大、小腸被吸收的機會,從而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減少心臟病的罹患幾率。 午餐要葷素搭配好,盡量吃飽,為了營養均衡,應經常變換菜色,但是不宜吃太油膩的食物,以免影響下午的工作。 晚餐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而蛋白質、脂肪類吃得越少越好。 朋友,在做到以上幾點後,食量就因人而定了。 先說早餐,吃得像皇帝是不科學的。每人每天早餐需要250--400卡路里。佔一天的l/5。早上人體消化功能弱,早餐不需要過於豐富和過飽,有條件的話.可以在上午9:30-10:00加一份"皇帝的小餐"。一日三餐,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有條件,最好是"3+3",即三份正餐加三份副餐。少量多餐,食物分散,對健康人群同樣是提倡的,這樣可以減少胰腺等器官的負擔。正餐的分配方法是:早餐佔1/5,午餐佔2/5,晚餐佔2/5;或者早、中、晚餐各佔l/3。現實生活中.大家往往早午餐較為簡單、缺乏營養,而晚餐過於豐富,一樣是不科學的.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潛在的風險。這種現象可以通過三份副餐來調整,上午9:30-10:00,下午2:00-3:oo,晚上睡前2小時各加-份副餐。 一、對於一日三餐,不要矯枉過正,多吃了一口,少吃了一口,無關緊要,不要成為心理負擔。營養是一個慢陛過程,需要月、年的積累,而不是靠一口來消化吸收的。二、不能忽視任何一餐。某一餐大吃特吃或某一頓不吃,有時往往是胰腺炎、痛風等疾病突發或復發的主要誘因。三、一日三餐要重視自然飲食,不提倡一味依賴保健品、人工合成物品來補充。 早餐主食可食用一些饅頭、麵包、豆包、粥等澱粉類食物,為考生提供能量。優質蛋白質主要由雞蛋、牛奶或酸奶、肉鬆、豆漿或其他豆製品等提供。另外,早餐最好有蔬菜,不僅可以增強考生的食慾,還能補充一些維生素。蔬菜屬於鹼性食物,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以減少考生的疲勞感。早餐最好在起床後20~30分鍾後食用,同時要注意補充至少600毫升的水。要避免飲用含糖分較高的各種果汁飲料,建議飲用電解質飲料,提供水分的同時,補充了部分礦物質,可謂兩全其美。 午、晚餐要保證充足的能量供給,營養素要充分,注意食譜的搭配,要保證考生充足的蛋白質。理想的富含蛋白質食物應該包括瘦肉、家禽、魚、雞蛋、奶及豆製品。蔬菜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或家長在為考生製作午、晚餐時,要注意膳食的顏色搭配,只有膳食的顏色搭配合理了,飯菜的營養價值才可能達到考生的營養需求。另外,適當補充一些B族維生素,也是必需的。抗自由基的營養素對於緩解考生的壓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營養素主要包括維生素E、C和β-胡蘿卜素等。獼猴桃、鮮棗等水果以及油菜、菜花等蔬菜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西紅柿等富含β-胡蘿卜素,建議適當攝入。此外,大豆和豆製品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

希望採納

Ⅸ 晚餐怎麼樣搭配最好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過一個晚上沒有進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就會使人變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30分鍾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如小學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熱量,中學生則需600 千卡左右的熱量。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麵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學搭配: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份海產植物做為午餐的搭配。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晚餐時仍應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盤,內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時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變化。主食與副食的量都可適量減少,以便到睡覺時正好是空腹狀態。 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盡量 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若是八點以後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不可多種肉類,增加體內太多負擔。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專家稱一天三餐不科學 每隔3小時就應吃頓飯 「最時尚的健康飲食習慣是要關心每次進餐的時間,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關心自己餐盤中裝有什麼食物。」這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宣布的。 之前曾有營養專家認為,16點至19點之前是我們每天攝入主要食物的一個最佳時間。但是通過研究,英國飲食協會的專家菲利普證明,這一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在16點之前的這段時間人體經受飢餓煎熬的時段過長,不利於人體健康。 生活中,我們每天吃三頓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表示,每天每隔3個小時就要吃一頓正餐,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樣的進食時間才是科學的呢?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制定了一個科學的進餐時間。 早餐:7點至8點 一般我們有一個誤區,起床洗漱收拾好不管時間到了幾點,按部就班吃早餐。 營養專家:進行適量的晨練(比如跑步或練瑜伽)後,早7點至早8點是最佳的吃早餐時間。 加餐:10點 到這個時間大腦工作已經消耗了你早餐所吃食物提供能量的20%,因此,這個時候你需要補充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香蕉。 午餐:13點 這個時間是人體所剩能量的最低點,所以你一定要及時進食,可以選擇高熱量食物。 加餐:14點至15點 此時人體中葡萄糖的量降低到午餐後的最低點。因此你可以吃些堅果、爆米花、干鮮水果等。 晚餐:17點至19點 這時你要吃一頓正式的晚餐,讓身體在接下來數小時的睡覺時間里獲得充分的能量,另外這個時間段吃飯也可讓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加餐:19點至21點 選擇一小塊乳酪、香蕉,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晚餐怎麼樣搭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