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
植物造景以自然喬、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種類、結構,層次和外貌為基礎,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其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進行創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築—植物、街道—植物等綜合景觀,讓人產生一種實在的美的感受和聯想。
(一)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樹種進行栽植,其他樹種進行陪襯;疏即很自然進行栽植,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盡量避免人工之態的顯現。園林綠化不同於普通綠化,概括的說應是綠化加美花,各種植物的不同配置組合,能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感受。
(二)注意四季景色季相變化
在植物造景過程中,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兼顧有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樹種開花時,不要有其他樹種開花,而在其他季節要有其他樹種的開花托景。如在碧桃專類園種常綠與落葉的比為1:3,喬木與花灌木的比為1:1。早春、碧桃開花時以常綠樹為背景,彌補了景區花量大、常綠量不足的缺點,而在其他季節,花灌木相繼開花,延長了花期存在的時間,豐富了植物景觀,使人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不同的景色。
(三)圍合空間的合理利用
植物圍合空間可分為開放性(視線通透)半開放性空間(有開闊視野、有封閉視線)冠下空間(樹冠郁閉後的樹下空間)封閉性空間(四周全被遮擋)豎向空間(視線向上)等幾種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組團綠地選用不同的空間圍合。如街道、人行道兩邊及城市廣場四周,可用封閉性空間,與外界的嘈雜聲、灰塵等環境隔離,鬧中取靜,形成一個寧靜和諧的活動遊憩場所。
(四)林緣線和林冠線處理要有變化、有韻律
林緣線是樹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線,林冠線是樹冠與天空交接的線。進行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到樹木的立體感和樹形輪廓,通過里外錯落的種植,及對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應用,使林緣線、林冠線有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幾種高矮不同的喬灌草,成塊或斷斷續續的穿插組合,前後栽種,互為背景,互相襯托,半隱半現,既加大了景深,又豐富了景觀在體量線條。
(五)應用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原理進行植物造景
人們對於景觀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過視覺來獲得的,設計者引導有人視線成功與否決定了景觀的優劣。視線通透遠近等視線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對植物材料的選擇,喬木、灌木、花草等不同的樹種起到了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植物造景時,認真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現形式,如透視變形、幾何、視錯覺等,創造出適時、適地、有韻律的植物景觀,以滿足觀賞者的視覺審美要求。
❷ 關於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合理化配置的建議有哪些
堅持整體優先原則。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其規律,園林植物配置也是如此。開展園林建設的時候要綜合考慮這一城市的地形特點、地貌特徵、環境狀況及城市性質等因素,再開展科學的建設或者改造。此外,還要對城市諸多珍貴的歷史文化景觀、自然景觀採取措施保護,同時顧及好物種的多樣性發展,讓城市建設得到發展的同時促進其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並且,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也得到了保留,有利於文化的傳承。堅持適宜原則。我們說的適宜原則有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為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要把植物跟其周圍的分布的建築小品的景相互適應,另一方面是跟周圍的環境能夠相互協調。第一個方面是指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要考慮該地點的地理位置、土壤情況、氣候狀況等多樣自然環境因素,在考慮選用什麼樣的物種。一般來說,我們選擇的是鄉土物種。這樣的選擇有一個明顯的有點,即確保樹種不會產生"水土不服"的現象,讓樹種順利成活。堅持經濟原則。若是能夠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同時達到果品生產的目的,或者是用果樹來進行園林綠化,那聽起來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部分有著較高管理水平的單位附屬綠地或者其他綠地中,若是在一些公共綠地上照搬此做法,則可能不太適應。經濟原則,換一個說法就是建設節水型園林,也可以是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再節水方面給予適當的考慮。
❸ 秋景植物搭配方法
植物作為園林景觀要素之一,更像是園林景觀的一件衣服。 秋景植物是植物中風格較為獨特的一類,其主要指在秋季葉、花、果、枝、姿等具有較高觀賞價值並能應用在園林中的一類植物,具有:秋天植物某些部位形態、色彩明顯不同於其他觀賞期,觀賞價值高;植物的觀賞部位在秋季能維持一定時間的觀賞期;長勢較好,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等特點。
如同一個人穿不同的衣服變會形成呈現不同風格一樣,隨著植物的生長、季相變化、或是與其他園林要素的搭配,園林景觀帶給人的景觀感受也會隨之變化。如果說秋景植物是一件衣服,而其他園林景觀要素則像配飾,通過合理的「穿搭」法,才能園林景觀展現出符合其場所特徵的氣質與魅力。到底如何才能穿好秋景植物這件「衣服」呢?筆者以秋景植物與園林中其他要素為例,試談秋景植物的「穿搭」法。
1
秋景植物與山石搭配
疊石造山之法最早要追溯到我國西漢時期,隨著朝代更迭此法不斷發展完善,至明清兩朝達到其鼎盛時期[
1
]。山石的作用在於分隔園林空間,同時增加了景觀趣味。秋景植物的山石的搭配,賦予景觀更多自然美感與季相景觀。在秋景植物與山石組合成景觀時,要根據景觀的實際場地,結合山石的構造特點與秋景植物本身造型、高矮、質感、色彩等進行配置,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在假山中,一般選擇枝繁葉茂的秋景植物,如銀杏、榔榆等,展現的是景觀的古典美。種植時要根據假山本身山體的走勢、起伏的山脊線,按自然式的布置方式。若假山上全是石頭,可以設立各種大小的種植池。土石相間的假山就可以選擇自然栽植法、懸崖栽植法、豎向插入法、側向種植法、縫隙栽植法、攀爬培植法等方式進行種植[
2
]。秋景植物與假山是互為依託的關系,假山可以作為秋景植物觀賞的自然背景,秋景植物則為假山帶來生機(如圖1)。
圖1銀杏與假山的配置
當秋景植物與置石搭配時,可與置石一同組成主景也可作為配置襯托置石。當作為配景時,選擇具有較好姿態、植株低矮不會遮擋行人視線的種類如南天竹、紫薇等(如圖2);當一同構成主景時,選擇枝條稀疏的秋季觀葉植物如櫸樹、雞爪槭、棗樹等常置於散置石塊間隙(如圖3),或是與常綠樹混合種植為散置石的觀賞提供一個背景[
3
]。
圖2南天竹與置石的配置
圖3雞爪槭與置石配置
2
秋景植物與水體搭配
水是園林造景的重要元素之一,水體會讓整個景觀空間更為靈動、柔美。水體是一面天然的明鏡能反射出植物的色彩繽紛、千姿百態。因此秋景植物與水體的配置會極大地豐富景觀特色。
水生秋景植物多為秋季觀姿植物如蘆葦、蒲葦、荷花等。如安徽宏村內一處水景,在起霧的清晨,湖內的荷花開後枝葉枯萎,但殘荷仍別具風姿,清晨的霧氣飄散其中宛若仙境。宋代詩人許棐會在他的《枯荷》中這樣描寫「萬柄綠荷衰颯盡,雨中無可蓋眠鷗。當時乍疊青錢滿,肯信池塘有暮秋?」(圖4)。
圖4宏村殘荷
對於水邊的秋景植物,配置時要選擇耐水濕的種類如無患子、苦楝、木芙蓉等。而且秋景植物的色綵線條與水體搭配要和諧統一,如垂柳、絛柳等柔軟的枝條輕撫水面,頗具柔情;池杉種於水中,與倒影交融。水邊秋景植物的配置水體面積大小有關,當水體面積較大時,觀秋景植物的色彩及其在水面形成的倒影(如圖5);當水體面積較小時,配置秋景植物時要注重群落的層次結構、色彩搭配等細節(如圖6)。
圖5圓明園水體與秋景植物配置
圖6桃花嶺水體與秋景植物配置
3
秋景植物與建築搭配
秋景植物點綴建築景觀能突出建築景觀特色,柔化建築線條,豐富建築色彩。第一突出建築景觀特色,建築中周邊種植秋景植物,形成獨有的建築景觀,因而園林中不少建築是以秋景植物命名的。如聞木樨香軒旁種植的桂花,賦予園林建築植物主題,豐富園林建築的景觀特色。(如圖7)與江南園林古色古香的整體風格協調一致,丹楓園因種植紅楓等槭樹科植物得名,紫竹院種植大量紫竹;第二柔化建築線條,建築多為幾何形態,秋景植物形體與姿態自然多變,一些秋季觀姿植物如龍爪槐,秋季觀葉的藤本植物爬山虎、五葉地錦、紫藤等能柔化建築外牆的生硬線條[
5
]。如北京以四合院內種植的紫藤,攀爬在木質廊架上恣意生長,未經修剪的枝條擁有最自然的造型美不僅柔化了廊架的線條也給廊架之後的建築增加了自然野趣的構圖美。(如圖8);第三豐富建築色彩,秋景植物的色彩豐富,當建築色調為白色等淺色調時,紅色、黃色、藍色、紫色等秋景植物能豐富建築色彩以引起遊人關注[
6
]。如林科大校園白色的宿舍外種植池杉,秋季池杉的紅褐色因白的的襯托更顯絢麗,宿舍也因池杉變得異彩紛呈(如圖9)。
圖7聞木樨香軒
圖8 紫藤與廊架配置
圖9池杉植於白色建築前
4
秋景植物與園林道路搭配
園林道路的功能是供遊人通行、游覽,種植在園林道路兩側的植物要起到引導遊人視線的作用,選擇秋景植物增加道路特色形成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當園林道路是直線型時,適宜種植喬木類的秋景植物尤其是秋季觀葉植物如櫸樹、日本晚櫻、水杉等成排整齊種植在園林道路兩旁時,將道路圍合成狹長的空間以突出道路主景、展示植物群體美,形成道路特色,如長沙洋湖濕地公園內列植的水杉,秋季水杉的色彩與周邊綠色植物形成對比,突出園路的秋季景觀(如圖10);當園林道路是曲線或折線型時,可種植色彩鮮艷或觀賞部位特別的秋景植物以起到點景的作用,營造麯徑通幽的意境[
7
],如蘇州拙政園內的一條曲折園路,選擇在路旁種植黃金間碧玉,茂密的植物營造了幽靜之感,黃金間碧玉的金色竹竿為園路增添了特色(如圖11)。
圖10水杉與規則式道路配置
圖11黃金間碧玉與曲折道路配置
秋景植物是一件風格可優雅、可調皮、可時尚、可復古的衣服,其與山石、水體、建築、園林道路等配飾靈活轉變的「穿搭」法使得園林景觀成為一個風格多樣,驚喜不斷的「百變女王」。
參考文獻
[1]梁明捷. 嶺南古典園林風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2]譚淇尹. 長沙市園林植物與自然山石配置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4.
[3]陳煒林,淺談黃蠟石植物景觀[J].科技信息,2010,03:345
[4]陳玲. 植物在園林水體景觀設計中的配置[J]. 北京農業,2013,(18):42.
[5]聶孝天. 建築環境綠化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J]. 林業科技開發,2005,(03):79-81.
[6]]劉鳳元,汪海岩. 園林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研究[J]. 綠色科技,2013,(03): 105-107.
[7]劉曉東,趙東霞. 淺析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造景技法——以《紅樓夢》大觀園為例[J]. 林業科技情報,2013,(01):77-80.
贊 評論 轉發
❹ 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配置和選種的原則
景觀設計同佯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四大原則。
一、統一的原則:也稱變化與統一或多佯與統一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佯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離破碎,失去美感。過於繁雜的色彩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但平鋪直敘,沒有變化,又會單調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的原則。
運用重復的方法最能體現植物景觀的統一感。如街道綠帶中行道樹綠帶,用等距離配植同種。同齡喬木樹種,或在喬木下配植同種,同齡花灌木,這種精確的重復最具統一感。一座城市中樹種規劃時,分基調樹種、骨幹樹種和一般樹種。基調樹種種類少,但數量大,形成該城市的基調及特色,起到統一作用;而一般樹種,則種類多,每種量少,五彩繽紛,起到變化的作用。長江以南,盛產各種竹類,在竹園的景觀設計中,眾多的竹種均統一在相似的竹葉及竹竿的形狀及線條中,但是叢生竹與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釣魚慈竹或麻竹等與低矮的箐竹配植則高低錯落;龜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則節間形狀各異;粉單竹、白桿竹、紫竹、黃金間碧玉竹、碧玉間黃金竹、金竹、黃槽竹、菲白竹等則色彩多變。這些竹種經巧妙配植,很能說明統一中求變化的原則。
裸子植物區或俗稱松柏園的景觀保持冬天常綠的景觀是統一的一面。松屬植物都是松針、球果,但黑松針葉質地粗硬、濃綠,而華山松、喬松針葉質地細柔,淡綠;油松。黑松樹皮褐色粗糙,華山松樹皮灰綠細膩,白皮鬆干皮白色、斑駁,富有變化,美人松樹皮棕紅若美人皮膚。柏科中都具鱗葉,刺葉或鑽葉,但尖峭的台灣檜。塔柏。蜀檜、鉛筆柏;圓錐形的花柏、鳳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檜、千頭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檜體現出不同種的姿態萬干。
二、調和的原則:即協調和對比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產生協調感。相反地,用差異和變化可產生對比的效果,具有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常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題或引人注目。
當植物與建築物配植時要注意體量、重量等比例的協調。如廣州中山紀念堂主建築兩勞各用一棵冠徑達25m的、龐大的白蘭花與之相協調;南京中山陵兩側用高大的雪松與雄偉庄嚴的陵墓相協調;英國勃萊漢姆公園大橋兩端各用由九棵椴樹和九棵歐洲七葉樹組成似一棵完整大樹與之相協調,高大的主建築前用九棵大柏樹緊密地叢植在一起,成為外觀猶如一棵巨大的柏樹與之相協調。一些粗糙質地的建築牆面可用粗壯的紫藤等植物來美化,但對於質地細膩的磁磚、馬賽克及較精細的耐火磚牆,則應選擇纖細的攀緩植物來美化。南方一些與建築廊柱相鄰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類,竹竿與廊柱在線條上極為協調。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園及空間中的植物配植則要選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園藝變種。反之,龐大的立交橋附近的植物景觀宜採用大片色彩鮮艷的花灌木或花卉組成大色塊,方能與之在氣魄上相協調。
色彩構圖中紅、黃、藍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兩原色混合成的間色組成互補色,從而產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熱的對比色。它們並列時相互排斥,對比強烈,呈現跳躍新鮮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題,烘托氣氛。如紅色與綠色為互補色,黃色與紫色為互補色,藍色和橙色為互補色。我國造園藝術中常用萬綠叢中一點紅來進行強凋就是一例。英國謝菲爾德公園,路旁草地深處一珠紅楓,雄紅的色彩把遊人吸引過去欣賞,改變了遊人的路線,成為主題。幸樹金黃的秋色葉與濃綠的拷樹,在色彩上形成了鮮明的一明一暗的對比,見圖8。而遠處玉龍雪山尖峭的山峰與近處測柏的樹形非常協調出。這種處理手法在北歐及美國也常來用。上海西郊公園大草坪上一株櫸樹與一株銀杏相配植。秋季樓樹葉色紫紅,枝條細柔斜出,而銀杏秋葉金黃,枝條粗壯斜上,二者對比鮮明。浙江自然風景林中常以闊葉常綠樹為骨架,其中很多是拷屬中葉片質地硬,且具光澤的照葉樹種,與紅、紫、黃三色均有的楓香。烏拍配植在一起具有強烈的對比感,致使秋色極為突出。公園的人口及主要景點常採用色彩對比進行強調。恰到好處地運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為之增色不少。黃色最為明亮,象徵太陽的光源。幽深濃密的風景林,使人產生神秘和膽怯感,不敢深入。如配植一株或一叢秋色或春色為黃色的喬木或灌木,諸如燁木、無患子、銀杏、黃刺玫、栗棠或金絲桃等,將其植於林中空地或林緣,即可使林中頓時明亮起來,而且在空間感中能起到小中見大的作用。紅色是熱烈、喜慶、奔放,為火和血的顏色。刺激性強,為好動的年輕人所偏愛。園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紅天的火焰花,開花似一片紅雲的鳳凰木都可應用。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有深遠、清涼、寧靜的感覺。紫色具有庄嚴和高貴的感受。園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藍紫丁香、紫花泡侗、陰綉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藍色的野生花卉急待開發利用。如烏頭、高山紫苑、摟斗菜、水苦蕒、大瓣鐵線蓮、大葉鐵線蓮、牛舌草、勿忘我、藍靛果忍冬、野葡萄、白擅等等。白色悠閑淡雅,為純潔的象徵,有柔和感,使鮮艷的色彩柔和。園林中常以白牆為紙,牆前配植姿色俱佳的植物為畫,效果奇佳。綠地中如有白色的教師雕像,則在周圍配以紫葉桃、紅葉李,在色彩上紅白相映,而桃李滿天下的主題也極為突組成,最受中老年人及性格內向的年輕人歡迎。園林中植物種類繁多,色彩繽紛,常用灰葉植物很能達到統一各種不同色彩的效果。
三、均衡的原則:這是植物配植時的一種布局方法。
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順眼。如色彩濃重、體量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給人以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簡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植時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規則式均衡常用於規則式建築及庄嚴的陵園或雄偉的皇家園林中。如門前兩旁配植對稱的兩株桂花;樓前配植等距離、左右對稱的南洋杉、龍爪槐等;陵墓前、主路兩側配植對稱的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於花園、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較自然的環境中。一條婉蜒曲折的園路兩旁,路右若種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則鄰近的左側須植以數量較多,單株體量較小,成叢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韻律和節奏的原則: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
杭州白堤上間棵桃樹間棵柳就是一例。雲棲竹徑,兩旁為參夭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楓香,則沿徑游賞時就會感到不單調,而有韻律感的變化。
❺ 園林植物配置時,必須遵守的形式美法則有哪些
1、對比和襯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徵,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
2、動勢和均衡
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3、起伏和韻律
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產生節奏韻律,避免布局呆板。
4、層次和背景
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
5、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葉、花、果色彩十分豐富。可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實現園林景物色彩構圖。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變化統一。
(5)觀賞植物如何配置景色才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運用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創造時,首先要透徹領會不同形式美的法則的特定表現功能和審美意義,明確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後再根據需要正確選擇適用的形式法則,從而構成適合需要的形式美。
形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隨著美的事物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發展,因此,在美的創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又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生搬硬套某一種形式美法則,而要根據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形式美法則,在形式美中體現創造性特點。
探討形式美的法則,是所有設計學科共通的課題,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精神享受。當你接觸任何一件有存在價值的事物時。
在西方自古希臘時代就有一些學者與藝術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則的理論,形式美法則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的理論基礎知識。在設計構圖的實踐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園林植物配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形式美法則
❻ 秋季觀葉植物盆栽組合,居然比花還美艷!
秋季,大部分的花卉的開花季節都已經過去了,但是這並不意味秋季就沒有了艷麗的景色哦~那些用觀葉植物組合起來的盆栽,看起來可比花朵美麗的很!
先欣賞一番~接下來花花會介紹一些秋季盆栽的組合建議~
秋季觀葉植物盆栽組合
1 直立挺拔組合
當然,只要掌握了組合的規律,
組合的品種也不必局限於花花推薦的這幾種,
如果有了好的創意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哦~
人的創意總是無限的~
❼ 標題 如何處理植物配置使之四季有景
利用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形態、色彩等變化,令園林一年四季有景可賞。
從兩大方面來講,觀葉方面,春季有發葉早的柳樹,秋季有落葉早的梧桐,以及葉色變化明顯的銀杏、楓香、烏桕等;觀花方面,春季有迎春、連翹、月季、桃、梨等,盛夏有丁香、紫薇等等。除了基本的植物季相應用,還有園林景觀植物的色彩應用。
單色應用
以一種色彩布置於園林中,如果面積較大,則會顯得景觀大氣,視野開闊。所以,現代園林中常採用單種花卉群體大面積栽植的方式,形成大色塊的景觀。但是,單一色彩一般顯得單調,若在大小、姿態上取得對比,景觀效果會更好,例如綠色草地中的孤立樹,園林中的塊狀林地等。
對比色搭配
利用對比的方式,可以達到突出主題和烘托氣氛的目的。例如,我國古代園藝中常常提到的「萬綠叢中一點紅」,指的就是植物色彩的強烈對比。大面積草坪上配置少量紅色的花卉,在淺綠色落葉樹前栽植大紅的花灌木或花卉,如紅花碧桃、紅花紫薇和紅花美人蕉等,可以得到鮮明的對比。
在園林設計中,常用的色彩對比方式有紅綠對比、黃紫對比、橙藍對比等,也有紅黃、黃橙、綠藍、橙紫等對比色搭配,這種色彩搭配通常用於組成各種模紋圖案和花壇、花柱等,能夠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
多色搭配
多種色彩的植物配置在一起會給人生動、歡快、活潑的感覺,如布置節日花壇時常用多種顏色的花卉配置在花壇中,創造歡快的節日氣氛。不過應用時應注意色塊的面積,避免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塊和同等面積的色塊對比,以免造成色感紊亂。一般大面積的色塊宜用淡一些的色彩,小面積色塊則可濃艷些。
類似色搭配
類似色配合在一起,用於從一個空間向另一個空間過渡的階段,給人柔和安靜的感覺。園林植物片植時,如果用同一種植物且顏色相同,則沒有對比和節奏的變化。因此,常用同一種植物不同色彩的類型栽植在一起,如金盞菊的橙色與金黃色、月季的深紅色與淺紅色搭配,可以使色彩顯得活躍。
許多住宅小區整個色調以大片的草地為主,中央有碧綠的水面,草地上點綴著造型各異的深綠、淺綠色植物,結合白色的園林設施,顯得寧靜和高雅。花壇中,色彩從中央向外依次變深變淡,具有層次感,舒適、明朗。
除了繽紛的彩色,園林中還存在黑、白、灰這些無彩色系,它們在園林中同樣可以起到調和的作用。例如園林建築、小品、雕塑、道路等鋪裝,常常是屬於無彩色系的。還有白色的花卉,置於深色調的花卉中可使整體色調顯得更加明快。這些無彩色系在園林環境中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是園林色彩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❽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及形式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及形式:
1.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包括滿足植物對光的要求和滿足植物對土壤的要求。
園林綠化中有些蔭蔽處如建築物背面、樹蔭下等,應選擇對光線要求不嚴的耐陰植物。耐陰植物中小喬木有竹柏、雞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鵑、八仙花、白鵑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類、玉簪、蘭花、秋海棠、沿階草等。
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一般多採用喬、灌、草多層結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種樹木配置時考慮株行距,以減弱植物根系的競爭,為不同園林植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2.植物間關系要協調。
3.充分發揮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
4.植物配置應與景點相協調。在運用植物造景時應充分體現整個園林設計的意圖,與建築、山石、水體、園路進行搭配時更應考慮到其協調性。
5.變化協調、多樣統一。園林植物配置既要豐富多彩,又要防止雜亂無章,設計中應遵循先面後點、先主後賓、先高後低、內外結合的原則。
6.意境明確、詩情畫意。根據園林植物的特性和人們賦予植物不同的品格、個性進行植物配置,可以表現出鮮明的園林意境。
7.符合園林的性質和使用功能要求。園林具有多種功能和作用,但具體到某一綠地,總有其具體的主要功能,因此植物品配置要求也不同。
8.園林植物配置應重視品種的多樣性。
9.植物配置應體現城市的文化特徵。在園林植物配置中,要明確城市的性質,例如是工業生產中心、海港貿易中心或風景旅遊中心等。好的植物配置,應體現出不同性質城市的特點和要求。
10、植物配置應注重人性化設計。
❾ 園林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哪些方面
一適地適樹
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時,首先要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並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樹種,或者通過引種馴化或改變立地生長條件,達到適地適樹的目的。其次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和生長空間,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群體結構。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種植點的距離,為了在短期內達到配置效果,可適當加大密度。在豎向設計上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特性,注意將喜光與耐蔭、速生與慢生、深根性與淺根性等不同類型的植物合理的搭配,在滿足植物生態條件下創造穩定的植物景觀。如香港海洋公園內高大的散尾葵與低矮、耐蔭的合果芋、彩葉草相配置,形成一種穩定的熱帶植物景觀。
二功能要求
不同的園林綠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到綠地的功能,起到強化和襯托的作用。如對於紀念性的公園、陵園,要突出它的庄嚴肅穆的氣氛,在植物選擇上可用松柏類等常綠、外形整齊的樹種以喻流芳百世、萬古長青。對於有遮陽、吸塵、隔音、美化功能的行道樹則要求選擇樹冠高大、葉密蔭濃、生長健壯、抗性強的樹種。對於兒童樂園、小游園性質的綠地,可選用姿態優美、花繁葉茂、無毒無刺的花灌木,採用自然式配置方式,生動活潑。因此,對於不同的綠地,選擇植物時首先要考慮其性質,盡可能滿足綠地的功能要求。
三景觀需求
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屬於藝術美的范疇,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合理地進行搭配,最大程度地發揮園林植物「美」的魅力。如香港海洋公園一景中,水、霧、植物組成一幅動態畫面。
1.因地制宜
不同的綠地、景點、建築物性質不同,功能不同,在植物配置時要體現不同的風格。公園、風景點要求四季美觀,繁花似錦,活潑明快,樹種要多樣,色彩要豐富。寺院、碑刻、古跡則求其庄嚴、肅穆,配置樹種時必須注意其體形大小、色彩濃淡,要與建築物的性質和體量相適應,輕快的廊、亭、榭、軒,則宜點綴姿態優美、絢麗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麗動人。
2.因時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園林構成要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態不斷發生變化,從幼小的樹苗長成蒼天大樹,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一年之中,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季相特點,從而引起園林景觀的變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時既要注意保持景觀的相對穩定性,又要利用其季相變化的特點,創造四季有景可賞的園林景觀。為了達到植物配置的設計要求,在樹種選擇上就要充分考慮其今後可能形成的景觀效果,通常採用的方法是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結合種植,成形快,並為今後發展留有餘地。首先要根據設計意圖做好統一的季相構圖,先進行分區,分成春、夏、秋、冬四景區,每一景區通過一二種植物的季相變化來突出某一季節的景觀。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即在個園中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槐樹、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梧桐,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蠟梅、南天竹,配以宣石和冰紋鋪地,構成冬景。並把四景分別布置在游覽路線的四個角落,從而在咫尺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在重點景區或景點,既要突出主要的觀賞植物,也要考慮四季變化,配置一些其他的植物,做到四時有景,多方景勝,避免景色單調。
3.因材制宜
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千差萬別,給人的感受亦有區別。配置時可利用植物的姿態、色彩、芳香、聲響方面的觀賞特性,根據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構成觀形、賞色、聞香、聽聲的景觀。如龍柏、雪松、銀杏等植物,形體整齊、聳立,以觀形為主;櫻花、梅花、紅楓等以賞其色為主;白蘭、桂花、含笑等是聞其香。「萬壑松風」、「雨打芭蕉」等主要是聽其聲。如蘇州掘政園在「聞木樨香榭」景點四周種植桂花,每當花開時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構成觀景、賞花、聞香的極佳景緻。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創造園林意境,是我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傳統手法。如把松、竹、梅喻為「歲寒三友」,把梅、蘭、竹、菊比為「四君子」,這都是運用園林植物的姿態、氣質、特性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即將植物人格化,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如揚州個園,是因竹之葉形似「個」字而得名。園中遍植竹子,以示主人之虛心有節、剛直不阿的品格。如蘇州拙政園內種植海棠、白玉蘭、桂花等以寓「金玉滿堂春富貴」之意。
四經濟要求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園林植物的配置要求也相應提高,過去由雪松、龍柏、廣玉蘭一統天下的景觀正逐漸被各類多姿多彩的園林樹種所替代,但也造成綠地建設費用節節上漲,為了解決好此類矛盾,一方面盡量選用鄉樹種,適應性強,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如南京梅花山的梅花,棲霞山的紅楓,玄武湖的荷花,都較好地體現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我國是一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若能善於利用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會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在重要的景點和建築物的迎面處,可配置一些名貴的樹種,充分發揮植物的觀賞價值。還可種植一些觀果、觀葉的經濟林果,如柿樹、銀杏、枇杷、楊梅、薄殼山核桃等,使觀賞性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❿ 園林景觀中植物要如何搭配
園林景觀設計中自然式的樹木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種形式。下面武漢綠林園藝來具體介紹介紹: 一、帶植 林帶組合原則與樹群一樣,以帶狀形式栽種數量很多的各種喬木、灌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如用作園林景觀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二、群植 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為主,具有「成林」。 三、孤植 單株樹孤立種植,孤植樹在園林中 1、是作為園林中獨立的庇蔭樹,也作觀賞用。 2、是單純為了構圖藝術上需要。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常用於大片草坪上、花壇中心、小庭院的一角與山石相互成景之處。 四、叢植 一個樹叢由四株左右同種或異種樹木至八株左右樹木不等距離的種植在一起成一整體,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務求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表現樹種的個體美。 武漢綠林園藝是中國首家最大的對節白蠟生產種植基地,是中國第一個開發對節白蠟的首家園林公司,生產經營對節白蠟二十餘載,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擁有兩個大型對節白蠟培育基地,栽種對節白蠟數千顆,全部都經過高級園藝師十多年嚴格精心的造型,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較好的園林景觀效果,適用於園林綠化工程立地成景、效果突出的景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