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才能把握好餌料的最佳狀態
如今的釣魚活動商品餌大行其道,懸墜釣魚更是如此,說白了主要是區別於傳統餌誘釣分離而商品餌是把這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強強聯手之勢而被廣大釣友所接受。但是,大多數釣手都是有傳統轉型過來,因此有些釣手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懸墜釣技術,但是在使用餌料方面,理解認識還是不夠充分,從而造成走了不少彎路,但在這條路上有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能靠釣手平時一點一點的經驗積累來完成。所以說作為釣手應該憑經驗從誘魚效果,手感,魚口和適口性來認識它。經驗,技術左右著釣手,魚餌要感動魚,先要感到釣手。要與釣手的經驗技術相一致。給魚兒做一份美餐,關鍵在於廚師。 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廚師這樣才能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我認為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要先從餌料的狀態,味型入手,下面先講餌料的狀態(關於餌料的味型,以後再作講解) 從根本上講,不管什麼牌子的餌料,每一款餌料都可分為基礎餌和狀態餌。基礎餌比如:天元的紅魔,老鬼的918,冬鯽,腥鯽,龍王恨的藍鯽,黃鯽等。狀態餌主要有比如:各種雪花粉,拉絲粉,老鬼速攻,龍王恨的速勝者,天元的一木鯽等。基礎餌主要靠味道誘魚,而狀態餌作為添加到基礎餌里的輔料,主要起著提高餌料手感,魚口,適口性等狀態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釣鯽魚尤其如此。 因此,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狀態,就必須先認識餌料的霧化,融散,持鉤,比重等特殊的物理性質。 所謂霧化就是指餌料入水後在運行的過程中,餌了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團主體,逐漸融散於水,並在魚鉤的運動軌跡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霧狀帶的現象。 融散是指餌料到位後在水的作用下,餌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內逐層脫落的現象。霧化和融散是相輔相成的,認識餌料霧化,了解餌料融散能力,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餌料中的部分成分脫離餌團的現象兩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實是有區別的。(1)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多數是經過膨化處理或是添加了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而融散是任何麵食都具有的特性,只不過不同的餌料融散快慢不同罷了。(2)霧化主要表現在餌料由上而下的運動過程中,融散現象主要是在餌料到位靜止後出現。(3)一般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在霧化的同時,餌團體積會進一步膨脹增大。而這種膨脹會使餌團內外的細小顆粒同時脫落溶解於水。而融散使餌料中的顆粒等成分有外到內逐步脫離,這一過程會使餌團體積減小。 不同的魚情適用不同的霧化狀態,競技比賽釣手對霧化情有獨鍾,在賽場上主釣對象為鯽魚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霧化狀態最佳的拉餌,並讓餌料在水的中上層霧化,這是由魚的密度所決定的。但在野釣與競技釣對霧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釣魚稀,水面上的雜魚多,過度霧化有時會適得其反。拉餌雖然有優勢,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釣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霧化。拉餌把魚的泳層攪亂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魚在情理之中,有搓餌,始終將魚控制在水的底層,魚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霧化是需要的但不是萬能的,他的優點更多的體現在誘魚的層面。在懸墜釣鯽魚技術上,我們不能否認霧花的作用。能夠保持接連不斷的上魚,尤其當餌料從水體上層入水時。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能迅速從餌團上脫離,使釣餌的誘魚成分得到迅速傳播,擴大了釣點的作用,對誘魚產生了積極意義。但在霧化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認識魚餌霧化的利弊 ,正確把握尺度,切勿濫用,必須根據所釣水深,對象魚,釣法來合理選擇使用霧化,這樣才能釣有所獲,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持鉤性是指釣餌在魚鉤上的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黏度大持鉤性就強,黏度小持鉤性就弱。不同狀態的餌料有著不同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從現象上看懸墜釣餌多數都是經過膨化處理的,都具有霧化和融散的特性。所不同的是餌中的成分不一致,這就產生了各種 魚餌持鉤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是微妙的。有的餌使用中不需要任何添加劑就能保持很強的持鉤性,而有的餌必須添加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才可以,否則無法使用。餌料的霧化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誘魚的層面上。而持鉤性則表現在釣魚的行為上。懸墜釣既是誘也是釣,誘釣合一,這就告訴我們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餌料的持鉤性,因此,在掌握餌料霧化的基礎上,合理應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強調霧化而忽略餌料的持鉤性也是失誤。 比重是指餌料在入水下落過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餌料比重就大,所壓浮標的示目就多,反之則輕,所壓浮標目數就少。他是有魚餌所用的材料決定的,也與對水量的多少有關。釣手必須根據所釣魚種的大小,釣法,魚情水情將不同比重的餌料互相進行搭配來達到調整餌料比重的要求,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了解了以上幾點餌了的物理特性,我相信大家在調配餌料狀態的時候就可以綜合考慮,行之有效,有針對性地對有著不同物理狀態的餌料互相進行合理搭配,從而達到餌料的最佳狀態和效果。 如今的釣魚活動商品餌大行其道,懸墜釣魚更是如此,說白了主要是區別於傳統餌誘釣分離而商品餌是把這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強強聯手之勢而被廣大釣友所接受。但是,大多數釣手都是有傳統轉型過來,因此有些釣手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懸墜釣技術,但是在使用餌料方面,理解認識還是不夠充分,從而造成走了不少彎路,但在這條路上有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能靠釣手平時一點一點的經驗積累來完成。所以說作為釣手應該憑經驗從誘魚效果,手感,魚口和適口性來認識它。經驗,技術左右著釣手,魚餌要感動魚,先要感到釣手。要與釣手的經驗技術相一致。給魚兒做一份美餐,關鍵在於廚師。 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廚師這樣才能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我認為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要先從餌料的狀態,味型入手,下面先講餌料的狀態(關於餌料的味型,以後再作講解) 從根本上講,不管什麼牌子的餌料,每一款餌料都可分為基礎餌和狀態餌。基礎餌比如:天元的紅魔,老鬼的918,冬鯽,腥鯽,龍王恨的藍鯽,黃鯽等。狀態餌主要有比如:各種雪花粉,拉絲粉,老鬼速攻,龍王恨的速勝者,天元的一木鯽等。基礎餌主要靠味道誘魚,而狀態餌作為添加到基礎餌里的輔料,主要起著提高餌料手感,魚口,適口性等狀態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釣鯽魚尤其如此。 因此,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狀態,就必須先認識餌料的霧化,融散,持鉤,比重等特殊的物理性質。 所謂霧化就是指餌料入水後在運行的過程中,餌了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團主體,逐漸融散於水,並在魚鉤的運動軌跡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霧狀帶的現象。 融散是指餌料到位後在水的作用下,餌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內逐層脫落的現象。霧化和融散是相輔相成的,認識餌料霧化,了解餌料融散能力,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餌料中的部分成分脫離餌團的現象兩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實是有區別的。(1)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多數是經過膨化處理或是添加了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而融散是任何麵食都具有的特性,只不過不同的餌料融散快慢不同罷了。(2)霧化主要表現在餌料由上而下的運動過程中,融散現象主要是在餌料到位靜止後出現。(3)一般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在霧化的同時,餌團體積會進一步膨脹增大。而這種膨脹會使餌團內外的細小顆粒同時脫落溶解於水。而融散使餌料中的顆粒等成分有外到內逐步脫離,這一過程會使餌團體積減小。 不同的魚情適用不同的霧化狀態,競技比賽釣手對霧化情有獨鍾,在賽場上主釣對象為鯽魚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霧化狀態最佳的拉餌,並讓餌料在水的中上層霧化,這是由魚的密度所決定的。但在野釣與競技釣對霧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釣魚稀,水面上的雜魚多,過度霧化有時會適得其反。拉餌雖然有優勢,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釣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霧化。拉餌把魚的泳層攪亂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魚在情理之中,有搓餌,始終將魚控制在水的底層,魚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霧化是需要的但不是萬能的,他的優點更多的體現在誘魚的層面。在懸墜釣鯽魚技術上,我們不能否認霧花的作用。能夠保持接連不斷的上魚,尤其當餌料從水體上層入水時。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能迅速從餌團上脫離,使釣餌的誘魚成分得到迅速傳播,擴大了釣點的作用,對誘魚產生了積極意義。但在霧化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認識魚餌霧化的利弊 ,正確把握尺度,切勿濫用,必須根據所釣水深,對象魚,釣法來合理選擇使用霧化,這樣才能釣有所獲,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持鉤性是指釣餌在魚鉤上的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黏度大持鉤性就強,黏度小持鉤性就弱。不同狀態的餌料有著不同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從現象上看懸墜釣餌多數都是經過膨化處理的,都具有霧化和融散的特性。所不同的是餌中的成分不一致,這就產生了各種 魚餌持鉤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是微妙的。有的餌使用中不需要任何添加劑就能保持很強的持鉤性,而有的餌必須添加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才可以,否則無法使用。餌料的霧化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誘魚的層面上。而持鉤性則表現在釣魚的行為上。懸墜釣既是誘也是釣,誘釣合一,這就告訴我們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餌料的持鉤性,因此,在掌握餌料霧化的基礎上,合理應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強調霧化而忽略餌料的持鉤性也是失誤。 比重是指餌料在入水下落過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餌料比重就大,所壓浮標的示目就多,反之則輕,所壓浮標目數就少。他是有魚餌所用的材料決定的,也與對水量的多少有關。釣手必須根據所釣魚種的大小,釣法,魚情水情將不同比重的餌料互相進行搭配來達到調整餌料比重的要求,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了解了以上幾點餌了的物理特性,我相信大家在調配餌料狀態的時候就可以綜合考慮,行之有效,有針對性地對有著不同物理狀態的餌料互相進行合理搭配,從而達到餌料的最佳狀態和效果。
2. 如何調整餌料狀態
如今的釣魚活動商品餌大行其道,懸墜釣魚更是如此,說白了主要是區別於傳統餌誘釣分離而商品餌是把這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強強聯手之勢而被廣大釣友所接受。但是,大多數釣手都是有傳統轉型過來,因此有些釣手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懸墜釣技術,但是在使用餌料方面,理解認識還是不夠充分,從而造成走了不少彎路,但在這條路上有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能靠釣手平時一點一點的經驗積累來完成。所以說作為釣手應該憑經驗從誘魚效果,手感,魚口和適口性來認識它。經驗,技術左右著釣手,魚餌要感動魚,先要感到釣手。要與釣手的經驗技術相一致。給魚兒做一份美餐,關鍵在於廚師。 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廚師這樣才能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我認為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要先從餌料的狀態,味型入手,下面先講餌料的狀態(關於餌料的味型,以後再作講解) 從根本上講,不管什麼牌子的餌料,每一款餌料都可分為基礎餌和狀態餌。基礎餌比如:天元的紅魔,老鬼的918,冬鯽,腥鯽,龍王恨的藍鯽,黃鯽等。狀態餌主要有比如:各種雪花粉,拉絲粉,老鬼速攻,龍王恨的速勝者,天元的一木鯽等。基礎餌主要靠味道誘魚,而狀態餌作為添加到基礎餌里的輔料,主要起著提高餌料手感,魚口,適口性等狀態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釣鯽魚尤其如此。 因此,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狀態,就必須先認識餌料的霧化,融散,持鉤,比重等特殊的物理性質。 所謂霧化就是指餌料入水後在運行的過程中,餌了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團主體,逐漸融散於水,並在魚鉤的運動軌跡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霧狀帶的現象。 融散是指餌料到位後在水的作用下,餌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內逐層脫落的現象。霧化和融散是相輔相成的,認識餌料霧化,了解餌料融散能力,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餌料中的部分成分脫離餌團的現象兩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實是有區別的。(1)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多數是經過膨化處理或是添加了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而融散是任何麵食都具有的特性,只不過不同的餌料融散快慢不同罷了。(2)霧化主要表現在餌料由上而下的運動過程中,融散現象主要是在餌料到位靜止後出現。(3)一般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在霧化的同時,餌團體積會進一步膨脹增大。而這種膨脹會使餌團內外的細小顆粒同時脫落溶解於水。而融散使餌料中的顆粒等成分有外到內逐步脫離,這一過程會使餌團體積減小。 不同的魚情適用不同的霧化狀態,競技比賽釣手對霧化情有獨鍾,在賽場上主釣對象為鯽魚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霧化狀態最佳的拉餌,並讓餌料在水的中上層霧化,這是由魚的密度所決定的。但在野釣與競技釣對霧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釣魚稀,水面上的雜魚多,過度霧化有時會適得其反。拉餌雖然有優勢,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釣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霧化。拉餌把魚的泳層攪亂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魚在情理之中,有搓餌,始終將魚控制在水的底層,魚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霧化是需要的但不是萬能的,他的優點更多的體現在誘魚的層面。在懸墜釣鯽魚技術上,我們不能否認霧花的作用。能夠保持接連不斷的上魚,尤其當餌料從水體上層入水時。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能迅速從餌團上脫離,使釣餌的誘魚成分得到迅速傳播,擴大了釣點的作用,對誘魚產生了積極意義。但在霧化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認識魚餌霧化的利弊 ,正確把握尺度,切勿濫用,必須根據所釣水深,對象魚,釣法來合理選擇使用霧化,這樣才能釣有所獲,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持鉤性是指釣餌在魚鉤上的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黏度大持鉤性就強,黏度小持鉤性就弱。不同狀態的餌料有著不同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從現象上看懸墜釣餌多數都是經過膨化處理的,都具有霧化和融散的特性。所不同的是餌中的成分不一致,這就產生了各種 魚餌持鉤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是微妙的。有的餌使用中不需要任何添加劑就能保持很強的持鉤性,而有的餌必須添加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才可以,否則無法使用。餌料的霧化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誘魚的層面上。而持鉤性則表現在釣魚的行為上。懸墜釣既是誘也是釣,誘釣合一,這就告訴我們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餌料的持鉤性,因此,在掌握餌料霧化的基礎上,合理應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強調霧化而忽略餌料的持鉤性也是失誤。 比重是指餌料在入水下落過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餌料比重就大,所壓浮標的示目就多,反之則輕,所壓浮標目數就少。他是有魚餌所用的材料決定的,也與對水量的多少有關。釣手必須根據所釣魚種的大小,釣法,魚情水情將不同比重的餌料互相進行搭配來達到調整餌料比重的要求,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了解了以上幾點餌了的物理特性,我相信大家在調配餌料狀態的時候就可以綜合考慮,行之有效,有針對性地對有著不同物理狀態的餌料互相進行合理搭配,從而達到餌料的最佳狀態和效果。 如今的釣魚活動商品餌大行其道,懸墜釣魚更是如此,說白了主要是區別於傳統餌誘釣分離而商品餌是把這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強強聯手之勢而被廣大釣友所接受。但是,大多數釣手都是有傳統轉型過來,因此有些釣手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懸墜釣技術,但是在使用餌料方面,理解認識還是不夠充分,從而造成走了不少彎路,但在這條路上有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能靠釣手平時一點一點的經驗積累來完成。所以說作為釣手應該憑經驗從誘魚效果,手感,魚口和適口性來認識它。經驗,技術左右著釣手,魚餌要感動魚,先要感到釣手。要與釣手的經驗技術相一致。給魚兒做一份美餐,關鍵在於廚師。 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廚師這樣才能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我認為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要先從餌料的狀態,味型入手,下面先講餌料的狀態(關於餌料的味型,以後再作講解) 從根本上講,不管什麼牌子的餌料,每一款餌料都可分為基礎餌和狀態餌。基礎餌比如:天元的紅魔,老鬼的918,冬鯽,腥鯽,龍王恨的藍鯽,黃鯽等。狀態餌主要有比如:各種雪花粉,拉絲粉,老鬼速攻,龍王恨的速勝者,天元的一木鯽等。基礎餌主要靠味道誘魚,而狀態餌作為添加到基礎餌里的輔料,主要起著提高餌料手感,魚口,適口性等狀態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釣鯽魚尤其如此。 因此,要想調配出比較理想的餌料狀態,就必須先認識餌料的霧化,融散,持鉤,比重等特殊的物理性質。 所謂霧化就是指餌料入水後在運行的過程中,餌了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團主體,逐漸融散於水,並在魚鉤的運動軌跡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霧狀帶的現象。 融散是指餌料到位後在水的作用下,餌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內逐層脫落的現象。霧化和融散是相輔相成的,認識餌料霧化,了解餌料融散能力,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餌料中的部分成分脫離餌團的現象兩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實是有區別的。(1)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多數是經過膨化處理或是添加了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而融散是任何麵食都具有的特性,只不過不同的餌料融散快慢不同罷了。(2)霧化主要表現在餌料由上而下的運動過程中,融散現象主要是在餌料到位靜止後出現。(3)一般具有霧化能力的餌料在霧化的同時,餌團體積會進一步膨脹增大。而這種膨脹會使餌團內外的細小顆粒同時脫落溶解於水。而融散使餌料中的顆粒等成分有外到內逐步脫離,這一過程會使餌團體積減小。 不同的魚情適用不同的霧化狀態,競技比賽釣手對霧化情有獨鍾,在賽場上主釣對象為鯽魚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霧化狀態最佳的拉餌,並讓餌料在水的中上層霧化,這是由魚的密度所決定的。但在野釣與競技釣對霧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釣魚稀,水面上的雜魚多,過度霧化有時會適得其反。拉餌雖然有優勢,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釣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霧化。拉餌把魚的泳層攪亂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魚在情理之中,有搓餌,始終將魚控制在水的底層,魚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霧化是需要的但不是萬能的,他的優點更多的體現在誘魚的層面。在懸墜釣鯽魚技術上,我們不能否認霧花的作用。能夠保持接連不斷的上魚,尤其當餌料從水體上層入水時。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能迅速從餌團上脫離,使釣餌的誘魚成分得到迅速傳播,擴大了釣點的作用,對誘魚產生了積極意義。但在霧化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認識魚餌霧化的利弊 ,正確把握尺度,切勿濫用,必須根據所釣水深,對象魚,釣法來合理選擇使用霧化,這樣才能釣有所獲,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持鉤性是指釣餌在魚鉤上的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黏度大持鉤性就強,黏度小持鉤性就弱。不同狀態的餌料有著不同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從現象上看懸墜釣餌多數都是經過膨化處理的,都具有霧化和融散的特性。所不同的是餌中的成分不一致,這就產生了各種 魚餌持鉤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是微妙的。有的餌使用中不需要任何添加劑就能保持很強的持鉤性,而有的餌必須添加經過膨化處理的添加劑才可以,否則無法使用。餌料的霧化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誘魚的層面上。而持鉤性則表現在釣魚的行為上。懸墜釣既是誘也是釣,誘釣合一,這就告訴我們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餌料的持鉤性,因此,在掌握餌料霧化的基礎上,合理應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強調霧化而忽略餌料的持鉤性也是失誤。 比重是指餌料在入水下落過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餌料比重就大,所壓浮標的示目就多,反之則輕,所壓浮標目數就少。他是有魚餌所用的材料決定的,也與對水量的多少有關。釣手必須根據所釣魚種的大小,釣法,魚情水情將不同比重的餌料互相進行搭配來達到調整餌料比重的要求,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了解了以上幾點餌了的物理特性,我相信大家在調配餌料狀態的時候就可以綜合考慮,行之有效,有針對性地對有著不同物理狀態的餌料互相進行合理搭配,從而達到餌料的最佳狀態和效果。
3. 釣魚的時候餌料很重要,餌料搭配的五個原則是什麼呢
1、以魚為本,大小搭配
釣魚小貼士:人對餌的覺得不能代替魚對餌的感受,在配餌時要塑造「以魚為本」依據魚情轉變來確定,不論是引魚,或是留魚,在具體實踐中缺一不可,留魚一般會應用顆粒物餌料開展聚魚留魚,細顆粒餌料或是粉末狀餌料用以引魚;在垂釣中餌料搭配時,易於被釣魚人所忽略:粉末狀餌、輕顆粒物餌是釣魚愛好者經常用的;大顆粒餌,目的是為了顆粒精飼料,競技釣中許多釣魚愛好者都想尋找本塘顆粒物,找到本塘飼養的顆粒物,就相當於尋找了原塘魚的最好餌料,因而在垂釣時要保證大小搭配,有效應用,而且依據魚情轉變開展適度調節。
5、餌水比搭配,一次達到位
主要餌、協助餌搭配結束後,水比搭配非常重要,太稀附鉤性比較差,過干做霧化性很差,因而開餌時,要依據釣魚場的水情和垂釣水位,大約餌料做霧化時長,餌水比一次達到位,切勿稀了加餌,做了放水,如何才能給出最佳狀態的餌料。
4. 餌料狀態決定一切,想要配製一款狀態好的餌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餌料狀態決定一切,想要配製一款狀態好的餌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配製魚餌是作釣過程中技巧性很高的一個步驟,看起來平淡無奇,具體包括了許多大道理和技巧。盡管許多產品餌或是天然餌料都能夠不經過配製立即應用,但通過配製的魚餌,引魚效果會更強。配製魚餌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會影響到最後的誘魚功效,因此釣友們要想配製出一款好魚餌,必須把握許多配製魚餌的常識。本文就為大夥兒簡單講述配製魚餌的手法和技巧,希望可以幫到喜愛野釣和黑坑的釣友們。
一、注意加水順序
在野釣中,魚餌的硬軟程度和做霧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兩項指標值除開能通過水量是多少來實現操縱外,還能夠根據揉搓魚餌時的幅度,時長等來操縱。使用、包含製做魚餌時,揉搓的時間都會影響到魚餌的作用,由於魚餌的粘稠度和做霧化最後是遭受水分含量的危害的,而揉搓的時長越久,水分含量則越低。
伴隨著揉搓的時長越長,幅度越多,則魚餌的霧化效果越差,粘度往往會越來越更為的大,適口性還會更差。我們通常必須的僅僅適當地捏揉,將魚餌緩緩的拍制就可以。
四、開好的餌料要注意保存
醒好之後的餌料,最好是要用一個半乾的純棉毛巾遮住,這兒留意不能用太乾燥的或者過濕的純棉毛巾,太乾燥的抹布會消化吸收餌料里的水分,讓餌料變干,假如純棉毛巾過濕得話,又加快餌料的反水。用風乾的純棉毛巾遮住餌料,能夠合理的防止餌料表面被晾乾或是吹乾,能夠更長時間的維持餌料情況!
五、結語
調制出一款好的餌料,不單是口味會對路,情況也非常重要。而情況的優劣並非取決於人主觀性分辨,最關鍵地是要去應合魚訊。抓一把香酥的炒蠶豆給一個牙不好的老人,他不會謝謝你;煮得多好的白米飯,在東北人眼中,不如他手上的白饅頭。
5. 釣魚餌料怎麼配
1、味型搭配
腥香搭配是垂釣中最常見的餌料搭配,帶濃腥濃香的餌料引魚快,但引來魚的個體相對較小;帶本味、青味或發酵、酸、臭味能釣個體較大的魚,但引魚相對就會慢。就一般水域來說,冬季要選味型腥甜香的餌料,味道要大,這是因為冬季釣魚需要依靠魚餌的味道激發魚就餌的慾望。
2、主餌、輔餌搭配
釣魚餌料由主餌料+輔餌組成,主餌針對魚的主食性和味型,輔餌側重於適口性。冬季水涼,魚不開嘴,主餌以動物蛋白為主,選擇添加了紅蟲粉、鱈魚粉、蝦粉、蠶蛹粉、蚯蚓粉、糖類、乳類成份的商品餌料,能刺激魚開口就餌。
3、餌水比例
餌水比搭配也很重要,魚餌太硬,就會難以霧化,引魚就慢,不易進嘴;魚餌太散,霧化太快,餌料還沒有到底就已經化掉。餌水比一次做到位,切不可稀了加餌,幹了加水。冬季釣魚,餌料的狀態要調整為柔軟、蓬鬆易入口,容散霧化適當,餌料要盡量小,附鉤性好,這樣才能達到在冬季的誘釣結合。
(5)怎麼才能配置最佳狀態餌料擴展閱讀:
餌料的製作技巧:
魚餌的色澤 魚類的視覺相對來說較遲鈍。但在常釣的淡水魚中,如鯽魚,鯉魚,草魚等,在清水中也能見到數米,十幾米遠處的食物。利用魚類偏愛的各種色澤,刺激其條件反射,釣取對象魚,亦是垂釣高手的重要一招。
深褐色,咖啡色。雜食性魚類中的鯉魚,由於長期習慣在池底,河浜底端、灣子口的淤泥里覓食,故對以上色澤的餌料感興趣,菜籽餅粉,發酵過的酒糟,烘過的麥麩等餌,其本身的自然色澤較為接近褐色,咖啡色,故引誘鯉魚效果特好。
黑色,暗紅色。相近這些色澤的餌也比較多,如螺螄肉,芝麻粉,蚯蚓粉,豬肝,商品顆粒料餌等等,這類餌其天然色澤對青魚,鯉魚,鯰魚等有很大的誘感力。
白色。對淡水魚來說,喜歡白色餌的比較多,特別是鯽魚,草魚,湖泊中,溪流中白魚,餐鰷魚等,它們可能由於習慣生活於水的上,中層干凈水域,所以對食物的色澤也偏向白色和淡色,以大變,小麥粉,玉米面為主配製的餌料均近似白色,引釣上述幾種魚效果極佳。高手們時常在本身不太白的粉料中添加點「白粉」,把餌料染成白色。在肥水,深水體垂釣中常能起到現奇制勝的效果。
6. 釣魚的時候離不開餌料,釣魚配餌的5個原則是什麼
1、內部成分:
依據魚生長發育的必須,餌料里的關鍵本質成分是,蛋白和糖分。蛋白關鍵遍布在餌料中動物原材料里,如飼料、蠶蛹粉、蝦粉等。糖分關鍵遍布在天然性基本原材料里,如甘薯、麥子、苞米等。因而,大家垂釣時,在釣餌的內部成分配搭應該保證以問題為導向,一般情況下,大家在春冬水冷散熱及水體身體瘦,能夠根據魚必須補充蛋白質的規定,增加動物餌的成分;水體偏肥的海域,要以天然性餌為主導。
5、附鉤性:
因為融入不一樣的隔水層,不一樣尺寸魚情的必須,規定釣餌在鉤上面有一定數目的殘余物,也就規定我們將要餌料中溶散性能和小麥蛋白化學纖維成分不一樣的幾類餌有效配製,才可以生產製造出鉤上面有適當沉澱物的釣餌。之上上述,內部成分,味兒就是指餌料的有機化學性能,後邊三個指標值歸屬於餌料的物理學性能。味兒引魚,情況垂釣,充分證明了釣餌的物理狀態同有機化學情況同樣關鍵。有些釣魚愛好者只重餌的有機化學性能而輕看釣餌的物理狀態是十分異常的。
7. 台釣用餌如何配比狀態好
餌料狀態的調整技巧
漁事中,
懸墜釣法其開餌的核心技術應該是調整餌料的狀態,
人不在狀態是無法用心勞
作的,
餌料不在狀態魚是不會輕易就餌或者就餌率不高;
目前商品餌的分類大多為四類:
基
礎餌、主攻餌、狀態餌、添加劑,單一使用某類餌效果是不會盡如人意的;那麼,是不是使
用了狀態餌就有了餌料的狀
態呢,非也,
餌料的狀態
和
狀態餌
完全是兩碼事,
餌料的狀態
是指開餌後餌料的霧化、
融散、附鉤、
適口等綜合性指標,
狀態餌
是用於調整餌料狀態的原
料,前一個是事後動態,後一個是事前靜態。
一,
餌料狀態的把握標准
一款狀態好的餌料,應該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
霧化性好;餌料入水後能從落點到到位後的釣點能均勻形成柱狀霧化區;
2
,
融散性要好;餌料到底後隨著入水時間能夠逐漸從外到里層層剝落;
3
,
附鉤性要好;餌料要有黏性,霧化和融散的作用在於誘魚,而附作在鉤上的餌料作
用在於釣魚;
4
,
適口性要好;軟硬要適度,盡量做到餌料手感好,不反水、不黏手。
二,餌料狀態的調整技巧
要達到上述條件,從實踐中來看主要應掌握好以下開餌技巧:
1
,開餌前要熟知預開餌料的特性,了解它的原料合成、味型、比重、形態、餌水比、
主攻對象魚等等;
2
,餌水比要嚴格按比例掌握,不宜憑感覺添加;
3
,
一次性開餌,切記幹了加水、稀了加餌;
4
,
一次性開餌不宜過多,時間長了其物理性會改變;
5
,
不能過分搓揉,適當拍打即可;
6
,
慎用狀態餌,特別是量的問題要掌握好,大多餌料作搓餌時是不需添加狀態餌的,
需拉餌釣時添加狀態餌的時候較多;
7
,
注意餌料搭配之間的比重問題,比重輕的餌料往往顆粒成分少,融散狀態就不好,
比重過大的餌料,如果不做好搭配調整,霧化性就差;
8
,
餌料狀態是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搓揉過余會成死餌,怕拍打和搓揉附鉤性又不強,
釣手要臨場隨機應變;
9
,
注重餌料搭配的適配性,一般搭配公式是:基礎餌
+
主攻餌
+
狀態餌,有的餌料可以
單開,有的是需要根據魚情、水情進行配置的,相互配置的餌料在味型上盡量注重
一致性,霧化狀態好的餌料就不要再添加增強霧化效果的狀態餌,黏性好的餌料同
樣也不要再添加增強其黏性的狀態餌;
10
,
成
型餌料的保存有講究,
要放在餌料盆內,
不宜暴曬,
使用過程中注意保持其原有
水分,可用干凈毛巾打濕拎干後遮蓋在餌料盆上。
有人說開餌的重頭戲不在狀態而在味型,
不是說味型不重要,
味型的確定本身就包
含在開餌之中,
味型只能滿足魚兒的單一食性,
而狀態要解決的是誘、
釣合一的系統問
題;當然,
「
死餌
」
也能釣魚,猶如人類崇尚吃熟食,但有的人卻偏愛吃生食。
常言道:
「
三年練竿,五年練餌
」
,要開出一款自己滿意、魚兒喜歡的餌料,需要釣
手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和總結。
8. 釣魚餌料如何搭配
我們在垂釣中,如何選擇正確的餌料,又能釣到魚的呢。單一性能的餌料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季節,面對復雜多變的魚情、高溫寒冷的天氣時就缺少針對性與可塑性。因此無論是野釣還是競技釣要想有更大的收獲,則要善於將幾種不同的餌料按照內部成分、味型、比重、溶散性、附鉤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慮,再進行合理的搭 配,調制出適應當時魚情的最佳用餌。
老鬼918金版50%+速攻2腥味版35%+拉絲粉15%。老鬼金版918:本味香,持鉤性好,並且物化及狀態都不錯,特別適合在水庫、湖泊、溝渠等自然水域垂釣各種鯽魚、鯉魚、草魚、鯿等魚類。速攻2腥味版:冬天餌料帶點腥,誘魚更快,但相對小魚也多,在原配方速攻2中添加大量凍干紅蟲、南極蝦等動物性蛋白的素材,味道天然腥香並保留了天然紅蟲等的誘食活性,適口性佳,誘食強烈。
9. 餌料的使用技巧和配製方法
釣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俗話說“要想魚上岸,就拿糧食換”,這充分說明了餌料在釣魚過程中的重要性。“三年練竿,五年練餌”配製一款符合魚兒口味的餌料並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下面我教你餌料的使用技巧和配製方法,歡迎閱讀。
一、配餌公式
基礎餌+主攻餌(腥+香)+狀態餌+添加劑=釣餌
基礎餌
基礎餌是由多種純穀物、胚芽類、豆粕類等按照比例組成的本味型的單品餌餌料,如;超誘、顆粒粉、酵香型、穀物香型、底窩料等都屬於基礎餌。
顆粒飼料、超誘等穀物類餌料都可以當作基礎餌使用。
主攻餌(腥)
主攻餌腥是由多種動物屍體經過精心加工製作粉碎而成的充當動物蛋白質來添加到單品餌餌料中,通過不同的載體混合製成有腥味或者腥香味的單品餌餌料。很多商品餌料裡面添加蝦粉、蠶蛹粉、螺肉粉等,這都屬於腥味餌料。
主攻餌(香)
主攻餌香是由少部分基礎餌加上大量的復合型香味劑製成載體混合到單品餌餌料中,香味標准就是“濃香”,它的作用主要用於能夠帶動釣餌整體的統一味型。
鯽魚主攻餌,各種類型的鯽魚餌料
鯉魚主攻餌,各種類型的鯉魚餌料
狀態餌
狀態餌是由麩類、雪花粉、輕質狀態粉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製成的鬆散型、蛋白餌型、剝離型、連接型、霧化型等不同功效的餌料,它的作用是根據不同魚情的釣法和不同釣餌的作用而製作出的功效型單品餌餌料。
拉絲粉拉餌垂釣時使用,雪花粉增加餌料的霧化性,尺上、輕麩等都可以減輕餌料的比重增加餌料的霧化
添加劑
添加劑俗稱(小葯),小葯的組成是多種做樣,一般小葯組成是各種促食劑、誘食劑、香味劑等多種有針對性的添加劑製作而成,另一種是中葯配製,通過酒的侵泡方式,提取出中葯內在不同葯性機理味型,就能很好的刺激魚類的好食性,餌料中能夠合理添加小葯,釣餌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各種味型的釣魚小葯
二、魚餌搭配原則
1、注重顆粒餌和粉餌的搭配
實際垂釣中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人對餌的感覺不能代替魚對餌的感覺;所以餌料配置時首先要樹立“以魚為本”這一理念;我們發現“誘魚、釣魚、留魚”是用餌之道的三個基本要素,在具體實踐中缺一不可,顆粒餌主要用於留魚,粉餌主要用於誘魚;
所以餌料搭配一定要考慮使用足夠的顆粒餌,這往往在釣事中容易被釣友所忽視,重粉餌輕顆粒餌是普遍現象;顆粒餌是指通過機械等工藝流程形成的顆粒狀飼料,也包括糧食類顆粒,競技釣中大家都想找到“本塘顆粒”(亦稱“原塘顆粒”),因為找到了“本塘顆粒”就等於找到了魚的美食和萬能餌,所以顆粒餌和粉餌的搭配是垂釣實踐中最為基礎的餌料搭配組合原則。
2、注重餌料比重的搭配
商品餌都有比重,開餌前要看清標識,一般情況下,浮釣用餌比重要輕,底釣用餌比重要重;但要注意一個問題,比重輕往往就是霧化好的餌,也就是說霧化好的餌比重都不重,我們知道,台釣用餌的最佳狀態是一餌完全卧底,另一餌輕觸底,假使我們用餌比重過重或過輕,調釣關系就很難掌握准確,要麼極鈍要麼極靈,漂象可能會紊亂,這樣一來魚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餌料時就要用比重輕的餌進行適當調整。
3、注重餌料的味型搭配
“尊重魚的味型”是餌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處,“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淡水魚類最為喜歡的幾種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釣中最為常見的餌料搭檔,因為腥和香幾乎涵蓋了餌料中所有原料的氣味特徵;“季節和對象魚的偏口嗜好”是考慮味型搭配的兩大主要因素,釣什麼魚用什麼味型的餌,喂什麼味型的餌料,用什麼味型的釣餌;大致要掌握主要味型在季節中的不同使用原則即可,一般情況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淡味”。
4、注重主攻餌和輔助餌的搭配
開餌時要根據魚情來選擇主餌和輔餌,盲目選用餌料和想當然地開餌是釣不到魚的;魚事前,要根據所釣對象魚確定主攻餌,在主攻餌確定後再確定與其相適應的輔助餌料,實踐中一般按照“主攻餌料+基礎餌料+狀態餌料”的公式來進行具體配置,主攻餌側重對象魚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礎餌側重對象魚在吃口上的廣譜性,狀態餌側重餌料狀態的調整和對象魚的最佳適口性。
5、注重餌水比的搭配
精確餌水比非常重要,過稀附鉤性差,過干霧化性差,開餌時,一定要根據釣場的水情和釣棚的水深,計算好霧化時間,嚴格按照餌水比一次性開出,切不可稀了加餌,幹了加水,這樣才能開出最佳狀態的餌料。
6、注重按魚的適口性搭配
“魚情決定餌料搭配”是一個成熟釣手應當遵循的基本用餌之道,也是垂釣活動中開餌搭配應當考慮解決的首要問題;餌料的硬軟度和黏度以及鉤餌的大小是考慮適口性的幾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餌料的霧化性,又要追求餌料的附鉤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軟,魚喜歡什麼就搭配什麼,不是魚去適應餌料,而是餌料去適應魚,不迷信餌料,但卻要順應魚的口味,設法投其所好,道理非常簡單,“一方水土養一方魚”,這永遠都是不變之道。
三、餌料的狀態
主要有四點:霧化,融散,持鉤性,和比重
霧化
就是指餌料入水後在運行的過程中,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團主體,逐漸融散於水,並在魚鉤的運動軌跡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霧狀帶的現象。不同的魚情適用不同的霧化狀態,競技比賽釣手對霧化情有獨鍾,在賽場上主釣對象為鯽魚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霧化狀態最佳的拉餌,並讓餌料在水的中上層霧化,這是由魚的密度所決定的。
但在野釣與競技釣對霧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釣魚稀,水面上的雜魚多,過度霧化有時會適得其反。拉餌雖然有優勢,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釣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霧化。拉餌把魚的泳層攪亂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魚在情理之中,有搓餌,始終將魚控制在水的底層,魚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
霧化是需要的但不是萬能的,他的優點更多的體現在誘魚的層面。在釣鯽魚技術上,我們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但也必須認識魚餌霧化的利弊,正確把握尺度,切勿濫用,必須根據所釣水深、對象魚、釣法來合理選擇使用霧化,這樣才能釣有所獲,否則也會適得其反。
融散
是指餌料到位後在水的作用下,餌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內逐層脫落的現象。霧化和融散是相輔相成的,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餌料中的部分成分脫離餌團的現象兩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實是有區別的。霧化主要表現在餌料由上而下的運動過程中,融散現象主要是在餌料到位靜止後出現。
持鉤性
是指釣餌在魚鉤上的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黏度大持鉤性就強,黏度小持鉤性就弱。不同狀態的餌料有著不同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的霧化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誘魚的層面上。而持鉤性則表現在釣魚的行為上。誘釣合一,就是說既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餌料的持鉤性,因此,在掌握餌料霧化的基礎上,合理應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強調霧化而忽略餌料的持鉤性也是失誤。
比重
是指餌料在入水下落過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餌料比重就大,所壓浮標的示目就多,反之則輕,所壓浮標目數就少。這是有由魚餌所用的材料決定的,也與對水量的多少有關。釣手友必須根據所釣魚種的大小,釣法,魚情水情將不同比重的餌料互相進行搭配來達到調整餌料比重的要求,這點也不容忽視。
四、配製魚餌基本原則
1、主次分明的原則
餌料的配製有許多原料可以選用,也常是數種原料的混合。但並不是原料的種類越多越好。有了麥麩,就不要糠粉了;有了香精就不要加芝麻油,應以一兩種原料為主料,再加些輔料就行了。例如,以粉狀的麥麩、豆粉和顆粒狀小米、碎米為主料,然後再加些有氣味的蒜汁、葯酒為輔料即可,而且應該主次分明,盡量做到少而精。通常的做法是,或以粉類物質為主以顆粒狀物質為輔,或以顆粒狀物質為主以粉類物質為輔。
2、吃不了、吃不飽、不想跑
這也是配製誘餌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多年前對我說的。其意思是指配製的誘餌使魚不能吃完、吃凈,也不能吃飽,可又捨不得離開。若是一次投的誘餌量過大,魚吃飽了,就對釣餌不感興趣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配製餌料時常常用粉末狀物質,如麥麩、小米的原因。小米體積極小,一粒一粒的散落水底,魚怎麼也吃不飽,可又不願離開。這也要求釣魚人在投放誘餌時要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次投放太多。應該在投了第一次以後,等適當的時間繼續投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窩內始終有誘餌,可是始終都是那麼一小團,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誘魚的作用。
3、虛實兼備
氣味,我們叫它虛的餌料,然而是必不可少的;粉末狀的餌料,也可以稱之為虛的,因為在水中霧化開以後很分散。實的是指顆粒狀、塊狀物質,如米粒、飯粒、餅塊等。虛的物質起到把魚吸引過來的作用,實的物質是可以供魚食用的,不過骨頭類也是靠它的氣味來誘魚。配製誘餌虛實兼備是經驗之談。單純使用小米、玉米糝當然也可以誘魚,但是在小米中加些酒、中葯液、蜂蜜類物質,其誘魚效果會更好。酒、中葯液、蜂蜜也屬於虛的范疇。
4、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配製誘餌或使用釣餌都應該遵循隨機應變、靈活運用的原則。餌料中的成分可以酌情增添或減少,靈活運用,其根據就是水情、魚情。養魚場的魚吃慣了主人喂得飼料,釣這里的魚應以該處的魚飼料為主,適當加些自備的餌料。
5、以一種氣味為主
無論是釣餌還是誘餌,其中的氣味十分重要,因為魚的嗅覺十分靈敏,其程度是人的500倍。魚若發現了自己喜歡的氣味會循著氣味的來源方位游過去,游過去以後才會發現餌料。魚類較喜歡的氣味有芳香味、甜味、腥味、酸味,因魚種的不同,習慣的氣味也不同。
根據魚的這一生理特徵,為了投其所好,在配製餌料時應注重氣味的選擇。在調配餌料的氣味時應突出一種氣味,不能將多種氣味混合,結果出現怪味或無味,這樣反而弄巧成拙,白白浪費餌料。
氣味的濃淡也應注意一個”度“,並非越濃越刺激越好,就是想味和甜味使用也是如此,過於濃烈的氣味魚是不喜歡的。氣味的濃淡往往與氣候、水溫、水質都有關系,水質較好,水中食物豐富的水域,餌料的氣味應該淡一些。若水質清澈,或是在寒冷的季節釣魚,餌料的氣味應該濃一些。
五、配製釣餌注意事項
1、顏色
魚的視力弱,為了盡快讓魚發現釣餌,必須首先考慮釣餌的顏色。我們知道,成品餌也是很注重顏色的,都是鮮亮的白色、紅色、金黃色,沒有灰暗的顏色。我們配製釣餌也應突出這幾種顏色,如有的釣友用白麵粉加維生素,使餌料成為金黃色,此法是可取的。總之,釣餌的顏色應比誘餌的顏色更加鮮明。
2、體積的大小
也就是餌團的大小。有人用極小的餌料掛在鉤尖上,據說釣魚效果也不錯,但大多數釣者還是用較大的餌團。面團餌要包住鉤柄,蚯蚓餌也要穿滿整個魚鉤。餌團的大小應與浮漂的浮力相匹配。因為浮漂都是事先調試好的,餌團過小過大,都會影響浮漂的信號。另外,還應考慮魚種,不同的魚,嘴的大小也不相同,嘴的大小也不相同,若釣鯽魚,餌團則應小;釣大型魚,餌團應大。
3、軟硬度
餌團過軟過硬都不行。過軟了,經不起水泡浪擊;過硬了,鉤尖不容易掛魚嘴。軟硬度應近似魚的耳垂那樣。
軟硬度還應考慮水的深淺、風浪情況。有風浪時宜硬一些,無風浪時可以軟一些。水淺水面小宜軟,水深宜硬一些。魚密度高,可軟一些,魚密度小,餌團在水中浸泡的時間長,宜硬一些。
4、動態
若是用動物類的釣餌,不應把小動物拍死使用,要用活的不用死。讓蚯蚓、泥鰍、螞蚱等小動物在水中能夠蠕動,使之產生較大的吸引力,易被魚發現。魚也有吃活不吃死的習性,尤其是鯽魚更是如此。即便是用素餌垂釣,在特定環境下也要適時逗魚,以引起魚的注意。
六、拉餌、搓餌開餌手法以及拉餌搓餌技巧
拉餌的開餌手法,把各種餌料以及拉絲粉等混合在一塊後倒入水中,或者把水倒入餌料中一樣的效果
10. 釣魚的時候,想要配好餌有哪些簡單易懂的原則呢
一、顆粒餌和粉餌的搭配
人對餌的覺得不能代替魚對餌的感受;因此餌料配備時首先塑造「重視魚的味型」這一核心理念;魚事中,大家發覺「誘魚、垂釣、留魚」要用餌之道的三個基本前提,在具體實踐中缺一不可,顆粒餌主要運用於留魚,粉餌主要運用於誘魚;因此餌料搭配一定要考慮到應用充足的顆粒餌,這通常在釣事中非常容易被釣魚人所忽略,重粉餌輕顆粒是普遍存在;產品餌包裝袋子上一般都有表明或標明,大多數產品餌憑肉眼也可以辨別出顆粒尺寸或塊狀尺寸;
五、按魚的適口性搭配
「魚訊確定餌料搭配」是一個完善釣手理應遵照的基本上用餌之法,都是釣魚活動中開餌搭配理應考慮到處理的主要難題;魚喜歡什麼就搭配哪些,不是魚去融入餌料,反而是餌料去融入魚,不迷信餌料,但卻要切合魚的口感,想方設法順水推舟,大道理比較簡單,記牢:天下沒有不要吃餌的魚,僅有魚不吃的餌,「一方水土養一方魚」,這始終是不會改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