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景觀綠地植物應該如何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景觀綠地植物應該如何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9-11 21:04:21

1. 如何配置綠化苗木

園林苗木的選擇與配植,首先要從園林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 城鄉各類園林綠 地,因其設計目的的不同,主要功能要求也不一樣。例如,以提供綠蔭為主的行道樹地 段,應選擇冠大蔭濃、生長快的苗木,並按列植方式配植在行道兩側,形成林蔭路;以 美化為主的地段則應選擇樹冠、葉、花或果實部分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種類,以叢植或 列植方式在行道兩側形成帶狀花壇;在公園的娛樂區,應該選擇樹冠開展,苗木配植以 孤植樹為主,使各類游樂設施半掩半映在綠蔭中,供遊人在良好的環境下遊玩;在公園 的安靜休息區,應以配植利於遊人休息和野餐的自然式疏林草地、樹叢和孤植樹為主。

2. 園林植物的配置有幾種形式

園林植物的配置形式要以滿足植物生態要求為主,形式主要有:
1、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長,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種植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點的生態條件基本上能夠得到統一;另一方面是為植物正常生長創造適合的生態條件。
適地適樹
2、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時,應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並保持—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
3、應綜合考慮時間,環境、植物種類及其生態條件的不同,使豐富的植物色彩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如在四季遊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賞。植物景觀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葉、花、果的形態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主次分明,從功能出發,突出某一個方面,以免產生雜亂感。
4、總體藝術布局上也應協調。根據局部環境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應採用不同的種植形式,規則式園林植物種植多對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充分表現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態。

3. 園林綠地植物配置原則有哪些

公園綠地的植物配置是休閑綠地綠化景觀的主題,它不僅起到保持、改善環境等功能要求,而且還起到美化環境、滿足人們遊憩的要求。首先要考慮是否符合植物生態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園區綠化時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此外還應考慮到落果少、無飛絮、無刺、無毒、無刺激性的植物。
自然式園林中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配置,以充分發揮植物的自然姿態,並根據局部環境和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採用不同形式的種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門、主要道路、整形廣場、大型建築附近多採用規則式種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對稱的小型建築物附近則採用自然式種植。
園林植物的景色會隨季節而變化,可分區分段配置,使每個分區或地段突出一個季節植物景觀主題,在統一中求變化。但在重點地區,四季遊人集中的地方,應使四季皆有景可賞,即使在一個季節景觀為主的地段也應點綴些其他季節的植物。
人們欣賞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園林植物是極少的,或者說是沒有的。如鵝掌楸主要觀其葉形;桃花、紫荊主要春天賞其色;桂花主要秋天聞其香;成片的松樹形成「松濤」是聞其聲。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從春至秋,花開不斷,既可觀色賞形,又可聞香,但在北方冬天來臨時剪去枝條堆土防寒,就談不上觀賞了。若在背後襯以常綠樹,則可補冬季之枯燥。因此,在園林中配置園林植物,不僅要取得「綠」的效果,還要進一步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必須全面考慮植物在外形、賞色、聞味、聽聲(如松濤)等方面的特性進行仔細選擇、合理配置,才能創造出完美的園林意境。
喬灌結合,常綠和落葉,速生和慢生相結合,適當地配置和點綴一些花卉、草皮。在樹種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植物種類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單調,更不能搭配雷同,要達到多樣統一。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有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要都避免等距、等高的的栽植,可採用孤植、對植、叢植等,適當運用對景、框景等造園手法,裝飾性綠地和開放性綠地相結合創造除千變萬化的景觀。
北方地區,由於冬季漫長,植物生長期短,選擇速生樹種會在短期內形成綠化效果。長壽樹種樹齡長,但生長緩慢,短期內不能形成綠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園林綠地中,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類型的樹種是必要的。在公園的綠地中,應選擇長壽樹種。當然,速生樹種和長壽樹種相互結合地配置,應是園林綠化的方向。速生樹種有易老早衰的問題,可通過樹冠更新復壯和實生苗育種的辦法加以解決。在園林樹種選擇中,還要注意選擇根深、抗風力強、無毒、無臭、無飛絮、無花果污染的優良樹種,但是一個好的園林樹種的優點都是相對的。選擇的目的,就是不斷把具有優良性狀的樹種選出來,淘汰那些生長不良、抗性較差,綠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樹種。

4. 園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則有哪些

園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則有,生態化原則,垂直化原則,鄉土化原則,生物多樣化原則,層次化原則,經濟化原則,適地適性化原則。

生物多樣性。在植物配置時,應該尊重自然中所具有的生物多樣性,提高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穩定性減少護養成本和化學葯劑的使用,盡量不要出現單個種群的成群形式,應該多種植物相互融合在一起來種植,要促進種群和植物之間的拮抗作用,使它們相互作用,相互生長。

經濟化原則,植物布局作為觀賞物,還應該充分發揮它的效果。以植被的效果來增加經濟效益。


5. 園林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哪些方面

一適地適樹

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時,首先要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並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樹種,或者通過引種馴化或改變立地生長條件,達到適地適樹的目的。其次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和生長空間,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群體結構。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種植點的距離,為了在短期內達到配置效果,可適當加大密度。在豎向設計上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特性,注意將喜光與耐蔭、速生與慢生、深根性與淺根性等不同類型的植物合理的搭配,在滿足植物生態條件下創造穩定的植物景觀。如香港海洋公園內高大的散尾葵與低矮、耐蔭的合果芋、彩葉草相配置,形成一種穩定的熱帶植物景觀。

二功能要求

不同的園林綠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到綠地的功能,起到強化和襯托的作用。如對於紀念性的公園、陵園,要突出它的庄嚴肅穆的氣氛,在植物選擇上可用松柏類等常綠、外形整齊的樹種以喻流芳百世、萬古長青。對於有遮陽、吸塵、隔音、美化功能的行道樹則要求選擇樹冠高大、葉密蔭濃、生長健壯、抗性強的樹種。對於兒童樂園、小游園性質的綠地,可選用姿態優美、花繁葉茂、無毒無刺的花灌木,採用自然式配置方式,生動活潑。因此,對於不同的綠地,選擇植物時首先要考慮其性質,盡可能滿足綠地的功能要求。

三景觀需求

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屬於藝術美的范疇,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合理地進行搭配,最大程度地發揮園林植物「美」的魅力。如香港海洋公園一景中,水、霧、植物組成一幅動態畫面。

1.因地制宜

不同的綠地、景點、建築物性質不同,功能不同,在植物配置時要體現不同的風格。公園、風景點要求四季美觀,繁花似錦,活潑明快,樹種要多樣,色彩要豐富。寺院、碑刻、古跡則求其庄嚴、肅穆,配置樹種時必須注意其體形大小、色彩濃淡,要與建築物的性質和體量相適應,輕快的廊、亭、榭、軒,則宜點綴姿態優美、絢麗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麗動人。

2.因時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園林構成要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態不斷發生變化,從幼小的樹苗長成蒼天大樹,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一年之中,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季相特點,從而引起園林景觀的變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時既要注意保持景觀的相對穩定性,又要利用其季相變化的特點,創造四季有景可賞的園林景觀。為了達到植物配置的設計要求,在樹種選擇上就要充分考慮其今後可能形成的景觀效果,通常採用的方法是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結合種植,成形快,並為今後發展留有餘地。首先要根據設計意圖做好統一的季相構圖,先進行分區,分成春、夏、秋、冬四景區,每一景區通過一二種植物的季相變化來突出某一季節的景觀。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即在個園中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槐樹、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梧桐,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蠟梅、南天竹,配以宣石和冰紋鋪地,構成冬景。並把四景分別布置在游覽路線的四個角落,從而在咫尺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在重點景區或景點,既要突出主要的觀賞植物,也要考慮四季變化,配置一些其他的植物,做到四時有景,多方景勝,避免景色單調。

3.因材制宜

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千差萬別,給人的感受亦有區別。配置時可利用植物的姿態、色彩、芳香、聲響方面的觀賞特性,根據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構成觀形、賞色、聞香、聽聲的景觀。如龍柏、雪松、銀杏等植物,形體整齊、聳立,以觀形為主;櫻花、梅花、紅楓等以賞其色為主;白蘭、桂花、含笑等是聞其香。「萬壑松風」、「雨打芭蕉」等主要是聽其聲。如蘇州掘政園在「聞木樨香榭」景點四周種植桂花,每當花開時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構成觀景、賞花、聞香的極佳景緻。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創造園林意境,是我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傳統手法。如把松、竹、梅喻為「歲寒三友」,把梅、蘭、竹、菊比為「四君子」,這都是運用園林植物的姿態、氣質、特性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即將植物人格化,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如揚州個園,是因竹之葉形似「個」字而得名。園中遍植竹子,以示主人之虛心有節、剛直不阿的品格。如蘇州拙政園內種植海棠、白玉蘭、桂花等以寓「金玉滿堂春富貴」之意。

四經濟要求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園林植物的配置要求也相應提高,過去由雪松、龍柏、廣玉蘭一統天下的景觀正逐漸被各類多姿多彩的園林樹種所替代,但也造成綠地建設費用節節上漲,為了解決好此類矛盾,一方面盡量選用鄉樹種,適應性強,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如南京梅花山的梅花,棲霞山的紅楓,玄武湖的荷花,都較好地體現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我國是一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若能善於利用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會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在重要的景點和建築物的迎面處,可配置一些名貴的樹種,充分發揮植物的觀賞價值。還可種植一些觀果、觀葉的經濟林果,如柿樹、銀杏、枇杷、楊梅、薄殼山核桃等,使觀賞性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6. 關於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合理化配置的建議有哪些

堅持整體優先原則。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其規律,園林植物配置也是如此。開展園林建設的時候要綜合考慮這一城市的地形特點、地貌特徵、環境狀況及城市性質等因素,再開展科學的建設或者改造。此外,還要對城市諸多珍貴的歷史文化景觀、自然景觀採取措施保護,同時顧及好物種的多樣性發展,讓城市建設得到發展的同時促進其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並且,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也得到了保留,有利於文化的傳承。堅持適宜原則。我們說的適宜原則有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為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要把植物跟其周圍的分布的建築小品的景相互適應,另一方面是跟周圍的環境能夠相互協調。第一個方面是指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要考慮該地點的地理位置、土壤情況、氣候狀況等多樣自然環境因素,在考慮選用什麼樣的物種。一般來說,我們選擇的是鄉土物種。這樣的選擇有一個明顯的有點,即確保樹種不會產生"水土不服"的現象,讓樹種順利成活。堅持經濟原則。若是能夠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同時達到果品生產的目的,或者是用果樹來進行園林綠化,那聽起來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部分有著較高管理水平的單位附屬綠地或者其他綠地中,若是在一些公共綠地上照搬此做法,則可能不太適應。經濟原則,換一個說法就是建設節水型園林,也可以是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再節水方面給予適當的考慮。

7. 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1. 植物種類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其次,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第三,要根據樹種對太陽光照的需求強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綠化使用場所;第四,要根據環保的要求進行配植的樹種;

  2. 植物配置的藝術性

    園林不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3. 注意種植密度
    在進行植物群落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植物的具體生長速度、生長過程里將會形成的植株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確定植物栽種的距離。中鐵城際專業從事園林景觀設計,很高興為您解答。

8. 園林景觀中植物要如何搭配

園林景觀設計中自然式的樹木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種形式。下面武漢綠林園藝來具體介紹介紹: 一、帶植 林帶組合原則與樹群一樣,以帶狀形式栽種數量很多的各種喬木、灌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如用作園林景觀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二、群植 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為主,具有「成林」。 三、孤植 單株樹孤立種植,孤植樹在園林中 1、是作為園林中獨立的庇蔭樹,也作觀賞用。 2、是單純為了構圖藝術上需要。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常用於大片草坪上、花壇中心、小庭院的一角與山石相互成景之處。 四、叢植 一個樹叢由四株左右同種或異種樹木至八株左右樹木不等距離的種植在一起成一整體,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務求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表現樹種的個體美。 武漢綠林園藝是中國首家最大的對節白蠟生產種植基地,是中國第一個開發對節白蠟的首家園林公司,生產經營對節白蠟二十餘載,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擁有兩個大型對節白蠟培育基地,栽種對節白蠟數千顆,全部都經過高級園藝師十多年嚴格精心的造型,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較好的園林景觀效果,適用於園林綠化工程立地成景、效果突出的景觀要求。

9. 園林樹木選擇與配置有哪些原則

園林樹木選擇與配置的原則:
一、滿足園林樹種的生態要求
各種園林樹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只有滿足園林樹木的這些生態要求,才能使其正常生長、健壯和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才能充分地表現出設計意圖。
要滿足園林樹木的這些生態要求,一是要適地適樹:即根據園林綠地的生態環境條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園林樹木種類,使園林樹木所要求的生態習性與栽植地點的環境條件一致或基本一致,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只有做到適地適樹,才能創造出相對穩定的人工植被群落。二是要搞好合理的種植結構: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種植密度(即平面上種植點的確定)和垂直方向上適宜的混交類型(即豎向上的層次性)。平面上種植點的確定,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但也要注意近期效果與遠期效果相結合,如想在短期內就取得綠化效果或中途適當間伐,就應適當加大密度。豎向上應考慮園林樹木的生物學特性,注意將喜光與耐陰、速生與慢生、深根系與淺根系、喬木與灌木等不同類型的植物樹種相互搭配,以在滿足植物樹種的生態條件下創造穩定的復層綠化效果。
二、符合園林綠地的功能要求 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還應從園林綠地的性質和功能來考慮。如為了體現烈士陵園的紀念性質,就要營造一種庄嚴肅穆的氛圍,在選擇園林樹木種類時,應選用冠形整齊、寓意萬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亦應多採用規則式配置中的對植和行列式栽植。我們知道,園林綠地的功能很多,但就某一綠地而言,則有其具體的主要功能。例如在街道綠化中行道樹的主要功能是庇蔭減塵、組織交通和美化市容。為滿足這一具體功能要求,在選擇樹種時,應選用冠形優美、枝葉濃密的樹種;在配置方式上亦應採用規則式配置中的列植。再如,城市綜合性公園,從其多種功能出發,應選擇濃蔭蔽日、姿態優美的孤植樹和花香果佳、色彩艷麗的花冠叢,還要有供集體活動的大草坪,以及為滿足安靜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和密林等。總之,園林中的樹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園林綠地的實用功能和防護功能上的要求。
(一)選擇樹種時要注意滿足其主要功能。樹木具有改善、防護、美化環境以及經濟生產等多方面的功能,但在園林樹木配置中應特別突出該樹木所應發揮的主要功能。如行道樹,當然也要考慮樹形美觀,但樹冠高大整齊、葉密蔭濃、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抗性強、耐土壤板結、抗污染、病蟲害少、耐修剪、發枝力強、不生根櫱、壽命又長則是其主要的功能要求。首先具有這些特性的樹種是行道樹配置的首選樹種。
(二)進行園林樹木配置,需要注意掌握其與發揮主要功能直接有關的生物學特性,並切實了解其影響因素與變化幅度。以庭蔭樹為例,不同樹木遮蔭效果的好壞與其蔭質優劣和蔭幅的大小成正比,蔭質的優劣又與樹冠的疏密、葉片的大小、質地和葉片不透明度的強弱成正比。其中樹冠的疏密度和葉片的大小起主要作用。像銀杏、懸鈴木等樹種蔭質好,而垂柳、國槐等樹種蔭質差,前二者的遮蔭效果約為後二者的兩倍以上。因此在選擇庭蔭樹時,一般不選擇垂柳和國槐。
(三)樹木的衛生防護功能除樹種之間有差異外,還和其樹種的搭配方式與林帶的結構有關。例如防風林帶以半透風結構效果為最好,而滯塵則以緊密結構最為有效。
當然,要做好園林樹木的配置就必須首先掌握好各種園林樹木,首先是當地常見、常用的園林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以及園林栽植地的生態環境特點,才能進一步做到適地適樹,合理搭配處理好各樹種之間的關系,樹種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
三、考慮園林綠地的藝術要求 園林融自然美、建築美、繪畫美、文學美等於一體,是以自然美為特徵的一種空間環境藝術。因此,在園林植物配置時,不僅僅要滿足園林綠地實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綠」的效果,而且應按照藝術規律的要求,給人以美的享受,以此來選擇植物種類和確定配置方式。
(一)園林樹木一般以充分發揮其自然面貌為其美的主要方式,即要充分體現自然美,植物配置要順乎自然。人工整形造型的樹木應該在園林中只起點綴作用。社會上的園林綠地通常面積較大且要求接納大量的遊人,因此在管理上除重點分區及主景附近外,不可能精雕細刻、花費過多的人工。因此,這就要求做到正確選用樹種,妥善加以安排,使其在生物學特性上和藝術效果上都能做到因地制宜,各得其所,充分發揮其特長與典型之美。
(二)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要在大處著眼的基礎上再安排細節問題。通常進行園林樹木配置中的通病是,過多注意局部、細節,而忽略了主體安排;過分追求少數樹木之間的搭配關系,而較少注意整體的群體效果;過多考慮各株樹木之間的外形配合,而忽視了適地適樹和種間關系等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零亂無章、繁瑣支離。為此,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要優先考慮整體之美,多從大處著眼,從園林綠地自然環境與客觀要求等方面作出恰當的樹種規劃,最後再從細節上按排樹種的搭配關系。
(三)為滿足園林綠地的藝術要求,在植物樹種的種類選擇時,應注重考慮:
1、確定全園基調植物和各分區的主調植物、配調植物,以獲得多樣統一的藝術效果。多樣統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則。為形成豐富多彩而又不失統一的效果,園林布局多採用分區的辦法進行設計。在植物配置選擇樹種時,應首先確定全園有一、二種樹種作為基調樹種,使之廣泛分布於整個園林綠地;同時,還應視不同分區,選擇各分區的主調樹種,以形成不同分區的不同風景主體。如杭州花港觀魚公園,按景色分為五個景區,在樹種選擇時,牡丹園景區以牡丹為主調樹種,杜鵑等為配調樹種;魚池景區以海棠、櫻花為主調樹種;大草坪景區以合歡、雪松為主調樹種;花港景區以紫薇、紅楓為主調樹種等;而全園又廣泛分布著廣玉蘭為基調樹種。這樣,全園因各景區主調樹種不同而豐富多彩,又因基調樹種一致而協調統一。
2、注意選擇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植物是園林綠地中具有生命活力的構成要素,隨著植物物候的變化,其形態、色彩、景象等表現各異,從而引起園林風景的季相變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時,要充分利用植物物候的變化,通過合理的布局,組成富有四季特色的園林藝術景觀。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可採用分區或分段配置園林樹木,以突出某一季節的植物景觀,形成不同的季相特色,如春花、夏蔭、秋色、冬姿等。在主要景區或重點地段,應做到四季有景可賞;在某一季節景觀為主的區域,也應考慮配置其他季節植物,以避免一季過後景色單調或無景可賞。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在揚州個園中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國槐、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梧桐,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臘梅、南天竹,配以雪石和冰紋鋪地構成冬景。這樣不僅春、夏、秋、冬四季景觀分明,並把四季景觀分別布置在游覽路線的四個角落,從而在尺咫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
3、注意選擇在觀形、聞香、賞色、聽聲等方面的有特殊觀賞效果的樹種植物,以滿足遊人不同感官的審美要求。人們對植物景觀的欣賞,往往要求五官都獲得不同的感受,而能同時滿足五官愉悅要求的植物樹種是極少的。因此,應注意將在姿態、體形、色彩、芳香、聲響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植物樹種,合理的予以配置,以達到滿足不同感官欣賞要求的需要。如雪松、龍柏、龍爪槐、垂柳等主要是觀其形;櫻花、紫荊、紫葉李、紅楓等主要是賞其色;丁香、臘梅、桂花、郁香忍冬等主要是聞其香;「萬壑松風」、「雨打芭蕉」以及響葉楊等主要是聽其聲;而「疏影」、「暗香」的梅花則兼有觀形、賞色、聞香等多種觀賞效果,巧妙地將這些植物樹種配置於一園,可同時滿足人們五官的愉悅要求。
4、注意選擇我國傳統園林植物樹種,使人們產生比擬聯想,形成意境深遠的景觀效果。自古以來,詩人畫家常把松、竹、梅喻為「歲寒三友」,把梅、蘭、竹、菊比為「四君子」,這些都是利用園林植物的姿態、氣質、特性給人們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即將植物人格化了,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如揚州個園,是因竹子的葉形似「個」而得名。在園中遍植竹,以示主人清逸高雅、虛心有節、剛直不阿的品格。我國有些傳統植物樹種還寓意吉祥、如意。如個園中將白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分別栽植於園中,以顯示主人的財力,寓意「金玉滿堂春富貴」;在夏山鶴亭旁配置古柏,寓意「松鶴延年」等。在進行園林植物樹木配置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古詩景語中的詩情畫意來造景,以形成具有深遠意義且大眾化的景觀效果。如蘇州北寺塔公園的梅圃的設計則取自宋代詩人林和靖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在園中挖池築山,臨池植梅,並且借白塔寺的倒影入池,將古詩意境再現,讓人們進入詩情畫意之中。
(四)在確定園林樹木的配置方式時,應注意:
1、園林樹木的配置方式要與園林綠地的總體布局形式相一致,與環境相協調。園林綠地總體布局形式通常可分為規則式、自然式以及二者的混合形式。一般說來,在規則式園林綠地中,應多採用中心植、對植、列植、環植、籬植、花壇、花台等規則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應多採用孤植、叢植、群植、林植、花叢、自然式花籬、草地等自然式配置方式;在混合型園林綠地中,可根據園林綠地局部的規則和自然程度分別採用規則式或自然式配置方式。園林樹木的配置還要與環境相協調;通常在大門的兩側、主幹道兩旁、整形式廣場周圍、大型建築物附近等,多採用規則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山水園的草坪、水池邊緣、山丘上部、自然風景林緣等環境中,應多採用自然式配置方式。在實際工作中,配置方式如何確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強調整體協調一致,還要注意做好從這一配置方式到那一配置方式的過渡。
2、運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可組成有韻律節奏的空間,使園林空間在平面上有收有放、疏密有致,在立面上高低參差、斷續起伏。植物造景在空間的變化是通過人們的視點、視線、視景而產生「步移景遷」的空間景觀的變化。植物配置猶如做詩有韻律,音樂有節奏一樣,必使其曲折有法,前呼後應。植物配置體現在空間的變化,一般應在平面上注意配置的疏密和樹木叢林曲折的林緣線,在立面上注意林冠線的高低變化。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要注意開辟風景的透視線等,尤其要處理好遠近觀賞的質量和高低層次的變化,形成「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藝術效果。例如,杭州花港觀魚公園的雪松大草坪,在草坪的自然重心處叢植五株合歡樹,接以非洲凌霄花叢,背景為林緣樹林和灌叢,空間層次亦十分明顯,具有韻律節奏。

10.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及形式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及形式:

1.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包括滿足植物對光的要求和滿足植物對土壤的要求。

園林綠化中有些蔭蔽處如建築物背面、樹蔭下等,應選擇對光線要求不嚴的耐陰植物。耐陰植物中小喬木有竹柏、雞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鵑、八仙花、白鵑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類、玉簪、蘭花、秋海棠、沿階草等。

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一般多採用喬、灌、草多層結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種樹木配置時考慮株行距,以減弱植物根系的競爭,為不同園林植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2.植物間關系要協調。

3.充分發揮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

4.植物配置應與景點相協調。在運用植物造景時應充分體現整個園林設計的意圖,與建築、山石、水體、園路進行搭配時更應考慮到其協調性。

5.變化協調、多樣統一。園林植物配置既要豐富多彩,又要防止雜亂無章,設計中應遵循先面後點、先主後賓、先高後低、內外結合的原則。

6.意境明確、詩情畫意。根據園林植物的特性和人們賦予植物不同的品格、個性進行植物配置,可以表現出鮮明的園林意境。

7.符合園林的性質和使用功能要求。園林具有多種功能和作用,但具體到某一綠地,總有其具體的主要功能,因此植物品配置要求也不同。

8.園林植物配置應重視品種的多樣性。

9.植物配置應體現城市的文化特徵。在園林植物配置中,要明確城市的性質,例如是工業生產中心、海港貿易中心或風景旅遊中心等。好的植物配置,應體現出不同性質城市的特點和要求。

10、植物配置應注重人性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