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汽車大眾高爾夫為什麼這么貴也沒看見這配置比其他兩箱車好多少,價格卻多了好幾萬來個高端大神解答一
這就是市場,供不應求,都是神車黨,大家搶著買,當然價格稍高些,而且高爾夫在全球的銷量也很高,操控性能優越。配置的話,不能證明一切的,什麼我們都得看重質量,那樣用著更加省心,如果一輛車配置很高卻一直出問題,你得一直去維修站跑,那樣你一定很無奈。
② 高爾夫那麼小耐撞嗎大眾高爾夫底盤解析
●第七代高爾夫底盤大眾高爾夫是在MQB平台上建造的,採用前置前驅的布置形式,前懸架是麥佛遜,後懸架1.2T車型是扭力梁其他車型是多連桿,滿載的最小離地間隙是115mm。
雖然是普通版的高爾夫,但由於車身和車重較小,所以整輛車開起來的感覺是很靈活的。同樣的,整個底盤給人的感覺還是非常MQB平台,轉向的手感很輕但是輕的來反饋感又有。由於車身比較短,所以整個底盤的反應很快,前輪拐過去了後輪也跟著過來了。
懸架的調教偏硬但是韌性好,走一些爛路或者過加速帶時的跳動比較明顯,但是過完以後又能很快地恢復過來。加上座椅的包裹性比較好,即使晃得比較厲害屁股也不會離開座椅。
高爾夫前懸架
如果你了解MQB平台,那麼高爾夫的前懸架不用猜都知道是麥佛遜懸架和半框式副車架的結構。
高爾夫在駕駛測試過程中急剎點頭的情況會比較嚴重,這也是麥佛遜式懸架的缺點。這種懸架結構的縱向支撐不足,所以就容易點頭。不過由於麥佛遜懸架的結構簡單,不會太多的佔用底盤空間,所以基本上是前橫置發動機的標配。
高爾夫後懸架
第七代高爾夫在1.2T車型上用了扭力梁後懸架,而1.4T車型都是多連桿。MQB平台確實可以兼容這兩種懸架,但是為什麼高爾夫要這么分開來做就真的不明白。可能是因為1.2T發動機動力較弱所以想減點重量吧,又或者是減配。
我們1.4T的車型在駕駛過程中懸架偏硬,很大程度都是與這個後懸架有關系。這個後懸架採用的是三個橫臂和一個縱臂的結構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縱臂是一塊板狀結構,它會大大提高懸架的上下支撐力,所以機會感覺較硬。
其實這種感覺是好的,一個方面它會讓車輛的操縱性能變好,另一方面以高爾夫的轎車結構和車身高度來說是不適宜用軟懸架的,不然後排放多點東西再坐多兩個人車頭就要翹起來了。
●第七代高爾夫前後防撞梁
第七代高爾夫前防撞梁採用的是單層沖壓鋼板的結構,並且附有行人保護泡沫,防撞梁屬於可拆卸式結構,吸能盒具有完整的潰縮誘導和打孔;後防撞梁同樣是單層沖壓鋼板,稍微比尾門突出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兩邊同樣有打孔和潰縮誘導的吸能盒。
高爾夫前防撞梁解析
高爾夫的前防撞梁覆蓋的寬度只能說一般,而且厚度僅僅是1.6mm。以往我們在朗逸、速騰等車型上都可以看到前防撞梁下方會有一道鐵欄,其作用是保護行人不被捲入車底,但是在高爾夫上這一配置被減掉了。
高爾夫後防撞梁解析
反而來到了後防撞梁,雖然都是單層沖壓鋼板但是厚度也有2.1mm。後防撞梁也是採用螺絲固定的可拆卸結構,並且要比尾門更加突出,在發生低速碰撞的時候可以大大降低尾門受損的概率。
③ 體驗八代高爾夫 配置中庸改變甚少 大眾走錯路就會成為諾基亞
2007年諾基亞手機霸佔了全球40%的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手機霸主。2011年諾基亞的市場份額暴跌至12%,隨後的幾年裡,三星、蘋果、華為接二連三超過了昔日手機市場的大寡頭,2020年諾基亞手機業務早就被微軟收購,成為了廉價手機的代名詞。雖然用諾基亞的例子講汽車可能不太貼切,但是真正體驗過第八代數字高爾夫之後,我認為大眾需要重新思考前進的道路了。
大眾跟諾基亞一樣,擁有的科技儲備跟市場份額都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在傳統汽車(手機)領域地位無法撼動!但是反觀蘋果、特斯拉!雖然沒有百年技術儲備,但是憑借著全新的理念、大膽的思維,憑借一己之力居然改變了整個市場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我認為大眾需要接受新鮮的事物,看不見的地方要變,看得見的地方更要變!消費者在意的應該是車輛空間是不是變大了,油耗是不是變低了,造型是不是漂亮了,而不是我的車有多少科技提升空間!
雖然短期消費者們不會在意高爾夫八跟七的區別,買單就對了!但是長遠角度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本文內容由白話談車撰寫,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內配圖除自行拍攝外或來自於網路及官方宣傳稿件,如涉及版權請私信告知。
如果想了解更多汽車資訊,獲得更多購車建議,歡迎您關注愛說實話的白話談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高爾夫八代表現不佳,銷量非常慘淡,這是因為什麼
國內車市陷入寒冬,為了提振銷量,車企們採取了多種措施,比如推出重磅新車、給予較大幅度的優惠等等,一汽-大眾也不例外,在11月份時帶來了重磅新車第八代高爾夫,不過新車雖說熱度很高,但銷量表現平平,上市首月銷量僅為5735輛,第二月也僅為7503輛,甚至還不如國產"鋼炮"領克03,後者11月和12月銷量分別為7237輛和7958輛。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第八代高爾夫變化很大,不管外觀、內飾都有巨大變化,但遺憾的是其仍延續了老款車型搭載的動力系統,加之人們對於這款"神車"抱有較大期望,於是讓新車飽受爭議,同時作為上市新車,基本沒有優惠,自然難以打過其他在年底"以價換量"的車型,最終銷量失常,不過隨著1.5T動力的搭載以及優惠的到位,或許能有所好轉。
⑤ 一輛低配版的「大眾高爾夫」,為什麼大家搶著買
對於大眾高爾夫的外觀,不要過多評估派,很多汽車可能比派更熟悉。盡管大眾高爾夫的外觀設計並不出色,但仍比同級別的車型更具吸引力。此外,就外形設計而言,大眾汽車會毫不猶豫地為高爾夫球提供一些高級配置,例如led尾燈等。
但是,無論是光滑度還是耐用性,它顯然都不如愛信的6at變速箱好。在功率方面,1.6自吸大眾高爾夫顯然很弱,但是對於家用購物車而言,功率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您願意給地板油,這款1.6自吸發動機就是其實還不錯。相比之下,較低的使用成本和較高的耐用性在後期階段顯然更受消費者歡迎。
⑥ 純電動高爾夫性能好嗎,為何降價到8萬元都沒人買
純電動高爾夫性能好嗎,為何降價到8萬元都沒人買?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中,五菱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牢牢占據著冠亞軍的位置,而二者所代表的入門級和中高級純電動車型,正是當下車市的銷售主力。對比而言,15萬級純電動車型的處境就略顯「尷尬」,同價位燃油車型成為銷量擔當,而它們卻不慍不火,月銷能破千便實屬不易。
顯然,一汽-大眾高爾夫·純電便身處這一「不上不下」的市場之中。高爾夫純電便正式發布,全球交付量僅用6年時間便突破了10萬台,一度成為歐洲市場中最暢銷的車型之一。然而,入華之後,高爾夫·純電的銷量始終未見起色,近期部分地區售價降至8.88萬元的消息,拿出了非常罕見的「誠意」。
當然,除了明顯的續航短板以外,高爾夫·純電的內飾、配置也明顯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因為採用了上一代高爾夫同款的內飾設計,高爾夫·純電內飾的塑料感嚴重,原封不動保留的「機械式」擋把,很難帶來較強的新鮮感與科技感。此外,諸如倒車影像、無鑰匙啟動、多功能方向盤、液晶儀表等常見配置,並未出現在入門版車型中。面對這樣一款車型,你能提得起興趣嗎?
⑦ 大眾高爾夫怎麼樣
大眾高爾夫很不錯,價格適中,售價大約在16萬左右,外觀大氣沉穩,性價比高。
為什麼高爾夫會成為經典車型?說是經典車型,針對歐洲的情況來說算是吧,在國內應該還不算。他們真正把車作為代步工具,不是用來「有面子」的,所以選擇小車較多,而高爾夫均衡、耐用、實惠,所以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4、駕駛感受。底盤較硬,方向盤偏重,這點和日本車比起來尤其明顯。老婆剛開始開的時候倒車停車都感覺擰方向盤費勁。但是路感清洗,方向比較精準,由於車底盤低,再加上車重不輕(接近1.4t)。
所以開起來覺得很穩,也許跟同門有主打運動的GTI和R款也有關系。感覺開起來不像這么小的車,比較踏實。由於兩廂車短,操控比較靈活,挺有駕駛樂趣的。
⑧ 高爾夫汽車的空間那麼小,為何還能銷量那麼高
高爾夫是大眾旗最暢銷車型之一,大眾旗下多款車型與高爾夫也都有些不解淵源。高爾夫的空間算不上大,但家用卻也足夠。高爾夫7整車尺寸在4259×1799×1452mm,軸距2637mm,後備箱容積380L,作為家用綽綽有餘,乘坐空間上前排空間富餘,後排空間夠用,比較適合三口之家,有「駕駛者之車」的稱號。後排中間比較適合小孩子乘坐,由於地板中間凸起較高,成年人乘坐舒適性會大打折扣,這也是大多數人糾結高爾夫的一點重要原因。
雖說高爾夫有著不小的品牌溢價,但開過高爾夫的車友絕對不會把價格作為最終衡量它的因素。作為一款堪稱全球經典的產品,正是大眾對於汽車市場消費心理完美發揮的表現。這也是大眾在入華幾十年發展呈直線上漲的原因所在,盡管性價比不算高,但有著車友最終熱愛的關鍵點。可以說,依靠自身較為輕巧的車身,能爆發出行業領先的駕駛體驗。而高爾夫的成功,也算是把自家做汽車的精髓給發揮到了極限。
⑨ 高爾夫顏值普通,配置也不高,為什麼可以比同級別的車型價格高
高爾夫是大眾在兩箱布局中的重要戰略車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到目前為止高爾夫依然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兩箱車,實力毋庸置疑。
高爾夫品牌影響力是最大優勢,國人偏愛大眾這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高5,高6塑造的經典影像,確實更有認知度。另外在動力方面,高爾夫也是最猛的,1.4t高功版零百成績能達到8.2秒,即使是1.6自吸也能突破11秒,比對手們還是要強一些。再加上出色的外觀設計和扎實的底盤調教,可以說高爾夫是這個級別最均衡的選擇。
⑩ 高爾夫這個車為什麼都要停產了,還賣那麼貴!!!!
高爾夫生產成本很高!當初引進的時候80%的零件都是從國外運來的然後在長春攢的!國產率底。國產的高爾夫和國外的比較已經將配置降的很低了來減少造車成本!這次德國大眾新出的高爾夫6代的高配版本約人民幣2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