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個營大約有多少人,一個團有多少營.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編制是很混亂的,團一級就有「大團」、「標准團」、「小團」的差別
一、標准團
八路軍主力部隊一個團(大團和小團之間的比較標準的團)為例,三個步兵營,一個步兵營下設三個連,連三個排,排三個班,每班8-12人,一個團有1500人左右;
主力團,排有輕機槍,有的班就有輕機槍,連有重機槍,擲彈筒,營有迫擊炮班;團有炮兵連,幾門步兵炮;以這樣的裝備和人數規模,對付一個標準的日軍甲級師團的1100人的大隊,在槍炮配置上可能差別不大,但加上八路軍彈葯、訓練和單兵素質等因素以及日寇的快速增援能力,肯定還是處於明顯的劣勢;但在華北的日軍師團多為丙丁級師團或獨立旅團,每個大隊也就五六百人,如果地形有利,准備充足,用伏擊戰、圍點打援等戰術,劣勢應該不是很大,再以集中優勢兵力原則,以三個這樣規模的團,與其作戰,應該有勝面。
二、大團
典型的「大團」編制為3營12連(若含團直屬連隊和特殊兵種則可達到17、18個連),人數達到2000-3000人。這種大團主要是因為抗戰初期為應對國 民 政 府壓縮八路軍編制而形成的辦法。
三、小團
為適應敵後游擊戰需要而形成了「小團」的靈活編制,專為對付日軍守備部隊:
即一團只有五個大連;一個大連有三個大排,每排除了三個步槍班之外,還有一個機炮班;機炮班有一挺輕機關槍,有一門小炮兒,這小炮兒就是擲彈筒。這一個連就有一百三十人,五個連再加上團一級的指揮員和少數的工作人員,總共有七百來人,把團的直屬隊和營一級的組織全都取消了。所以這就變成了小團大連。
B. 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營有多少人
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營有800人。
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包括八路軍在內)一個滿員營有800人以上,日軍一個步兵營(大隊)有1000人以上。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營級部隊都是團級部隊縮編的,所以營部有團部規模的編制,要比其他國軍編制大。
軍隊的營連編制有多種形式,包括三連制,四連制,五連制。三連制營下轄三個步兵連,四連制營包括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或機炮連,五連制營包括四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或機炮連。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實行四連制營,到蔣介石引進德國顧問後,國軍實行五連制營。
在解放軍中營級部隊主要軍官除了營長還有政治教導員(性質等同於團級單位及以上的政委)(簡稱為教導員),二者平級,教導員對營長實行政治監督(教導員為營黨委書記,營長為黨委副書記。八路軍則設營特派員職務承擔政治監督任務)。營部服務人員包括通信員和文書。
解放軍的軍制長期實行師團營連制,90年代後逐步試點旅營連制,前者營長對團長和團黨委直接負責,後者營長對旅長和旅黨委負責;前者營級部隊沒有後勤裝備補給權力,一切由團部負責,後者則擴大了營級部隊權力,幾乎和團級部隊一樣。
(2)八路軍一個營有什麼武器配置擴展閱讀:
現在軍隊編制人數(以步兵為例)
1、軍:30000人
2、師:10000人
3、旅:3000人
4、團:1000人
5、營:300人
6、連:100人
7、排:30人
C. 八路軍都有哪些武器
七七事變後中日兩國的戰爭性質,從地區性沖突升級為了全面戰爭。而在我國人民十餘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里,中日兩軍的武器裝備是大大的呈懸殊態勢。
基本上,國軍的一個團的火力跟日軍一個大隊的火力比起來只能有個一半。而在戰爭一打響後,由於我們缺乏主要的工業基礎,軍工體系更是不完善。
整個戰爭需要的武器消耗,在當年那個一窮二白的國家面前根本供應不起。打到後來基本是我軍的一個團,相比敵軍一個大隊的火力也就三分之一多一點罷了!
而在這次戰爭中,中國軍隊手裡也打出了幾件赫赫有名的武器,比如,中正式步槍、毛瑟手槍、捷克ZB-26式輕機槍與二四式重機槍等在戰場上顯而易見的武器。
而在抗戰中,中國確實是到了最困難的地步,國軍的武器裝備相比日軍也是差得多。但是在整個抗日戰場上,八路軍的武器裝備相比國軍卻又差了一個等級!
在當時,雖然被改編入國軍,可蔣介石按時發的也就當初規定的四萬多人的武器糧餉。
到了皖南事變,雙方決裂,蔣介石就停發了原本答應的錢糧,大家也都知道八路軍後來擴編驚人。
到了抗戰結束,正規軍都上百萬了,更何況各地的民兵。
人一多,八路軍的武器自然也就差了。在人手一支的步槍上,清朝的漢陽造都被拿來用了,還有老套筒,一直到後來才有了一些繳獲的日軍三八大蓋。
而在幹部的手中,最著名的手槍自然就是毛瑟手槍了,這東西好用,所以咬咬牙八路軍還是裝備上了的。
還有一種就是繳獲於日軍的南部十四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其實啊,這東西八路軍並不喜歡用,實在是外觀太奇葩。
不過鑒於有總比沒有好,八路軍其實還是裝備了不少的。
而輕機槍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捷克式了,與往常一樣,後來的八路軍又繳獲了大量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而這傢伙雖然還是不太好用,主要就是人機交互設計得不好。
不過後來在八路軍中也是大量裝備,與捷克式一起成為了主力輕機槍。
而在重機槍方面,早期都跟國軍一樣輕一色的「民國二四式」水冷機槍,就是數量有限,基本是紅軍時期留下來的老家底。
到了後來自然也是時不時的打打殺殺,繳獲了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這東西相比水冷的二四式還是有很大優勢的。就這樣,漸漸的這款日軍的主戰裝備也成為了八路軍萬國牌里的標配了。
而接下來要說的自然就是火炮了,其實在這方面八路軍真的不咋地。標配的有六零式迫擊炮,還有一些日軍的九二步兵炮(這個炮優點相當多)、山炮但有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炮彈不多(估計一個炮兵部隊也就百來發彈葯)。
此外還是有些許12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當然了問題還是一樣,彈葯不多,打完了就基本是花架子。
所以說,八路軍雖然在整個抗戰中,沒在正面戰場跟日軍打過。但在敵後戰場還是堅持抗戰的,而他們的武器裝備也是差強人意,國軍的裝備差而他們的更差。
這一基本情況一直到抗戰後期,中國戰場進入反攻才改善。而這一切也正應了歌中所唱的那句:「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D. 抗日時期,八路軍都有哪些武器裝備曾立下過汗馬功勞
11、榴彈炮,當時炮彈緊缺,裝備部隊不多,戰士們也不捨得用,主要用在突襲和攻打縣城。抗日時期,八路軍都有哪些武器裝備曾立下過汗馬功勞?軍事迷快看
E. 一個連裝備有什麼武器
這個得要看是什麼軍兵種了。不同的軍兵種有不同的武器配置。以裝步連為例,一個班配有裝甲運輸車一輛人,7.62毫米口徑高平兩用機槍兩挺、火箭筒兩具、95式突擊步槍6支、92式手槍10支。一個連的配置如下:主戰坦克8至10輛、裝甲運輸車、12至15輛、12.7毫米口徑高射機槍4挺、7.62毫米高平兩用機槍20挺,火箭筒25具、還有15具左右的肩扛式地空導彈發射筒,其餘的都是沖鋒槍。當然,甲種裝步連在作戰時還得到火力或者兵力的加強。有時候還配備運輸直升機呢。
F. 我國陸軍一個作戰班的配置是什麼
步兵班編制10人,編成2個戰斗小組,分別由班長、副班長帶一個小組(各帶1具步話機),每小組按戰斗職能分為3名步槍手、1名榴彈射手和1名機槍手。
步槍手戰斗裝備為95式5.8mm步槍,備彈500發(10個30發彈匣,按槍1/裝具彈匣袋7/作訓包2攜行,另在作訓包中為機槍手攜帶200發散彈);多用途刺刀;82-2式手榴彈6;及其他必要裝具等。可按需要配備單兵火箭筒1具或者槍榴彈等。
榴彈射手戰斗裝備為95式5.8mm步槍加掛35mm槍掛榴彈發射器,備彈300發(同步槍手配置,無散彈),35榴彈15發;82-2式手榴彈2;多用途刺刀及必要裝具等。
機槍手戰斗裝備為95式5.8mm班用機槍,備彈745發(3個75發彈鼓,4個30發彈匣,另有400發散彈在作訓包中,不計同組3名步兵手為其攜帶的600發散彈);82-2式手榴彈2;多用途刺刀及必要裝具等。
G.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用什麼子彈
八路軍在抗戰時期裝備的武器五花八門,使用的子彈型號也非常多。八路軍裝備的步槍主要有三種,一種是38式步槍,一種是中正式步槍,還有一種是漢陽造步槍。漢陽造步槍使用的是7.92毫米的圓頭子彈,中正式步槍使用的7.92毫米的尖頭子彈,日本的38式步槍使用的是6.5毫米的子彈。除了這三類步槍之外,八路軍還裝備了少量繳獲自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其他口徑步槍,同時八路軍兵工廠也自行研製過一些步槍,不過這些步槍都沒有大批量生產。
子彈殼在擊發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變形的情況,所以再加工之後的子彈,精準度會有所下降。在整個八年抗戰後,八路軍戰士都是在這種彈葯匱乏的環境中進行作戰,我們的抗戰先烈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八年抗戰並最終趕走日本侵略者,實在是十分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