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財管配置率如何算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財管配置率如何算

發布時間: 2022-09-07 19:08:15

㈠ 什麼叫財物管理

財務管理學名詞簡答論述題

名詞解釋題目錄:

1.1.財務

1.2.財務管理

1.3.資金

1.4.企業資金運動

1.5.財務活動

1.6.財務關系

1.7.財務管理目標

1.8.企業財務管理體制

1.9.財務預測

1.10.財務控制

1.11.財務計劃

1.12.財務分析

1.13.財務檢查

1.14.資金時間價值

1.15.年金

1.16.後付年金

1.17.投資風險價值

2.1.資本金

2.2.企業資本金制度

2.3.金融市場

2.4.自有資金

2.5.普通股

2.6.優先股

2.7.累積優先股

2.8.參與優先股

2.9.可轉換優先股

2.10.面值股票

2.11.無面值股票

2.12.股票票面價值

2.13.股票帳面價值

2.14.股票市場價值

2.15.企業聯營

2.16.企業內部積累

2.17.補償性余額

2.18.信用額度

2.19.信用周轉協議

2.20.抵押債券

2.21.信用債券

2.22.融資租賃

2.23.商業信用

2.24.票據貼現

2.25.資金成本

2.26.資金結構

2.27.籌資無差別點

3.1.流動資金周轉率

3.2.絕對節約

3.3.相對節約

3.4.持有成本

3.5.轉換成本

3.6.應收帳款成本

3.7.信用標准

3.8.現金折扣

3.9.五C評估法

3.10.在產品成本系數

3.11.訂貨成本

3.12.儲存成本

4.1.固定資金

4.2.物理使用年限

4.3.經濟使用年限

4.4.現金流量

5.1.股權投資

5.2.債權投資

5.3:對外投資成本

5.4.投資環境

5.5.承擔債務式兼並

5.6.購買式兼並

5.7.吸收股份式兼並

5.8.控股式兼並

5.9.票面收益率

6.1.生產經營成本

6.2.期間費用

6.3.成本費用管理

6.4.成本預測

6.5.目標成本

6.6.功能成本預測分析

6.7.成本計劃

6.8.成本控制

7.1.成本加成定價法

7.2.反方向定價法

7.3.工商利潤分配定價法

7.4.銷售利潤

7.5.利潤預測

7.6.利潤計劃

7.7.保本點

8.1.自由外匯

8.2.記帳外匯

8.3.匯率

8.4.直接標價法

8.5.間接標價法

8.6.結匯制

8.7.售匯制

8.8.外匯風險

8.9.外匯期權交易

8.10.外幣折算

8.11.匯兌損益

9.1.企業清算

9.2.破產清算

9.3.結算財產

9.4.抵銷財產

9.5.擔保財產

9.6.清算費用

9.7.清算損益

10.1.財務分析

10.2.資本金負債率

10.3.總資產周轉率

10.4.營業收入利潤率

名詞解釋題答案:

1.1.財務:企業財務就是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它體現企業同各方面的經濟關系。

1.2.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基於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關系而產生的,是組織企業資金活動、處理企業同各方面的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3.資金:在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物資價值的貨幣表現就是資金,資金的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中運動著的價值。

1.4.企業資金運動: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物資不斷地運動,物資的價值形態也不斷地發生變化,由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形成了資金的運動。物資價值的運動就是通過資金運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後面的沒有答案!大家還是看看題目,自己找答案吧!

簡答題目錄

1.1.什麼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不同於其他管理的特點是什麼?

1.2.為什說資金運動同物質運動存在著既相一致又相背離的辨證關系?

1.3.為什麼說「資金時間價值就是投資者推遲消費時間的報酬」這一說法,既不全面,又不確切?

2.1.企業籌集資金應達到哪些要求?

2.2.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有哪些?

2.3.什麼是一級市場?什麼二級市場?兩者的關系如何?

2.4.為什麼說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是一種重要的籌資方式,它具有哪些優點?

2.5.什麼是實際利率?什麼是名義利率?兩者存在什麼區別?

2.6.企業發行債券為什麼有折價發行或溢價發行?

2.7.確定債券發行價格應考慮哪些因素?其發行價格由哪些部分組成?

2.8.企業資產的租賃按其性質分為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2.9.資金成本具有哪些作用?

2.10.為什麼說留用利潤的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如何計算。

3.1.為什麼說流動資產佔用形態具有變動性?

3.2.為什麼說流動資產循環與生產經營周期具有一致性?

3.3.反映流動資金周轉速度的指標有哪些?如何確定?

3.4.什麼是信用政策?它有哪些內容?

3.5.為什麼要核定存貨資金定額?核定存貨資金定額應滿足哪些要求?

3.6.什麼是供應間隔系數?為什麼要確定供應間隔系數?

4.1.固定資產相比流動資產有哪些特點?

4.2.如何理解使用中固定資產價值的雙重存在?

4.3.為什麼說固定資產投資具有集中性,回收具有分散性?

4.4.什麼是折舊?為什麼會產生折舊?

4.5.什麼是有形損耗?什麼是無形損耗?兩者有什麼區別?

4.6.什麼是凈現值?凈現值為不同情況時說明的問題是什麼?

4.7.現值指數的含義是什麼?它與凈現值有什麼區別?

4.8.無形資產相比其他資產具有什麼特點?

5.1.什麼是企業對外投資?企業對外投資達到哪些目的?

5.2.企業對外投資具有哪些功能?

5.3.什麼是企業對外投資風險?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5.4.聯營投資的財務管理包括哪些工作?

5.5.什麼是企業兼並?它有哪些特點?為什麼要進行企業兼並?

5.6.股票投資與債券投資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

5.7.投資基金投資的特點有哪些?

6.1.成本、費用的聯系與區別有哪些?

6.2.工業企業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劃分包括哪些內容?意義何在?

6.3.如何進行功能成本預測分析?

6.4.什麼是可比產品?什麼是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的特點有哪些?

7.1.企業銷售收入的構成內容有哪些?

7.2.如何確認企業銷售收入?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銷售的標志與收付實現制原則確認銷售有何區別?

7.3.銷售收人預測的方法有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7.4.企業的利潤包括哪些內容?如何計算?

7.5.企業利潤分配的程序如何?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7.6.股份制企業的利潤分配程序有何特點?

7.7.什麼是股利分配政策?包括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8.1.什麼是企業外幣業務?企業發生涉及外幣的經濟業務主要有幾種情況?

8.2.什麼是外匯管理?我國現行外匯管理體制包括哪些內容?

8.3.什麼是外匯收入結匯制?屬於實行結匯制的外匯收入包括哪些?

8.4.什麼是外匯貸款?外匯貸款的發放重點是什麼?使用外匯貸款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8.5.AF匯風險防範的方法有哪些?

8.6.什麼是匯兌損益?如何確認匯兌損益?我國財務制度規定匯兌損益的處理原則是什麼?

8.7.什以是外幣折算?它與外幣兌換有什麼區別?

9.1.什麼是清算財產?清算財產包括哪些內容?

9.2.清算財產和擔保財產估價有哪些特點?

9.3.抵押財產和留置財產估價變現的具體方式有哪些?

10.1.什麼是比較分析法?採用該法進行財務分析應注意哪些問題?

10.2.什麼是速動資產?什麼是速動比率?如何利用速動比率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

10.3.什麼是營運資金存貨率?計算該指標的意義何在?

簡答題答案

1.1.答:財務管理是基於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是組織企業資金活動、處理企業同各方面的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利用資金、成本、收入等價值指標來組織企業中價值的形成、實現和分配,並處理這種價值運動中的經濟關系。所以財務管理區別於其他管理的特點,在於它是一種價值管理,是對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運動所進行的管理。

1.2.答:資金運動和物資運動是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然而資金運動作為物資價值的運動同實物形態的運動又是可以分離的,資金運動對於物資運動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既相一致又相背離。資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的一致性表現在兩個方面:(1)企業的物資運動是資金運動的基礎,物資運動決定著資金運動。資金是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物資價值的貨幣表現,企業的資金運動經常是伴隨著物資運動而發生的。有物資才有資金,物資運動狀況的好環,決定著資金運動狀況的好環。只有購、產、銷等活動正常進行,才能保證資金運動暢通無阻。(2)資金運動又是物資運動的反映,並對物資運動起著控制和調節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資金在不同周轉階段上運動的通暢與否,來了解購、產、銷等活動組織得如何,並可據以採取措施,合理組織資金運動,促使物資充分有效地使用,提高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資金運動同物資運動這種互相一致的關系,體現著企業再生產過程的實物形態方面和價值形態方面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組織企業財務活動,既要著眼於物資運動,以保證購、產、銷活動的順利發展,又要自覺地利用資金運動的反作用,來促進生產經營的改善。資金運動同物資運動的背離,表現在這兩種形態的變動,在時間上和數量上有時是不一致的。(1)由於結算的原因而形成兩者在時間上的背離。貨物運出而未收回貨款,材料購進而未支付貨款,就是物資運動在前,資金運動在後。預收貨款、預付費用,則反之。隨著雙方貸款的結算,這兩種運動還會一致起來,但這種情況對結算雙方的財務狀況都會有一定影響。(2)由於物資損耗的原因而形成兩者在數量上的背離。固定資產發生磨損以後,其價值逐漸轉移,但在一定時期內其實物仍然存在,並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價值,有的物資因腐朽失效而貶值,其實物雖然存在,而價值已部分或全部失去。這樣就產生了資金運動和物資運動的不一致。隨著固定資產的更新、失效物資的報廢,兩者歸根到底也是要一致起來的。這種背離對企業資金的運用也有重要的影響。(3)由於生產經營的原因而形成兩者在數量上的背離。生產某種產品,由於質量達到既定要求或者有所提高,銷售時按優質品計價,所實現的價值量就會增加;或者由於消耗減少,收支相抵後可以獲得較多的價值量。在這種情況下,價值量的增加超過實物量的增加,即增產更增收。在相反的情況下,價值量的增加則可能少於實物量的增加,即增產少增收,甚至增產不增收。這是由於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不同而造成的。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價值量和使用價值量的變動趨勢可能不一致,說明企業再生產過程的價值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我們應該利用企業再生產過程的實物方面和價值方面的背離,合理地組織資金運動,促進生產的發展,爭取用盡量少的價值創造出盡量多的使用價值,為社會增加財富。

論述題目錄:

1.1.試述企業資金運動所形成的財務關系。

1.2.試述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

1.3.試述資金時間價值存在的條件。

2.1.試述企業發行債券籌資方式的優點。

2.2.試述資金成本的性質。

2.3.試述資金結構同資本成本及其相互作用關系。

2.4.試述財務杠桿的基本原理。

2.5.試說明影響資金結構的主要因素。

3.1.試述流動資產及其組成內容、特點。

3.2.試述應收帳款的功能和成本。

4.1.試述固定資產的計價方法及各自的用途

4.2.試說明折舊、折1日費及兩者的形成與區別。

4.3.試述加速折舊法的特點及其應用的原因。

4.4.試說明固定資產需用量核定的方法和步驟。

5.1.試述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的劃分、區別,各自的特點及兩者的轉化。

5.2.簡述聯營投資的類型及財務特徵。

5.3.簡述企業兼並的特點、類型、基本程序。

5.4.試說明境外投資的特點及決策要求。

5.5.簡述信託及信託投資的種類。

6.1.簡述成本預測分析的內容及基本原理。

6.2.簡述成本計劃的作用、內容及編制方法。

6.3.試述成本分析評價的方法及常用指標。

7.1.簡述銷售收入預測的本量利分祈法的內容及方法。

7.2.試述產品價格與產品價值的關系。

8.1.試述外匯資金籌集的渠道和方式。

8.2.試述導致外匯收支不平衡的因素及實現外匯收支平衡的手段。

9.1.試述企業清算的原因。

9.2.試述企業解散清算與破產清算的聯系和區別。

論述題答案:

1.1.答:財務關系是指企業在資金運動中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經濟關系。主要有:(一)企業與投資者和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從各種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並將所實現的利潤按各投資者的出資額進行分配。企業還可將自身的法人財產向其他單位投資,受資者應向企業分配投資收益。企業與投資者、受益者的關系,在性質上屬於所有權關系。(二)企業與債權人、債務人、往來客戶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購買材料、銷售產品,要與購銷客戶發生貨款收支結算關系,在購銷活動中由於延期收付款項,要與有關單位發生商業信用一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當企業資金不足或資金閑置時,要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或購買其他單位債券。業務往來中的收支結算,應及時收款付款,對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債務人應按期還本付息。企業與債權人、債務人、購銷客戶的關系,在性質上屬於債權關系、合同義務關系。(三)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關系企業應按照國家稅法規定繳納各種稅款,包括所得稅、流轉稅和計入成本的稅金。企業及時足額地納稅,是生產經營者對國家應盡的義務。(四)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一般說來,企業內部各部門、各級單位之間與企業財務部門都要發生領款、報銷、代收、代付的收支結算關系。在實行內部經濟核算制和經營責任制的條件下,企業內部各單位都有相對獨立的資金定額或獨立支配的費用限額,各部門、各單位之間提供產品和勞務要進行計價結算。這樣,在企業各單位相互之間,就發生資金結算關系。(五)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要用自身的產品銷售收入,向職工支付工資、津貼、獎金等,從而按照職工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這種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結算關系,體現著職工個人和集體在勞動成果上的分配關系。企業的資金活動,從表面上看是錢和物的增減變動。其實,錢和物的增減變動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功關系。我們要透過資金活動的現象,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財務關系,自覺地處理好財務官系,促進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

1.2.答:財務管理的原則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准則,它是從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經驗中概括出來的、體現理財活動規律性的行為規范,是對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企業財務管理,應當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遵循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貫徹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和勤儉辦企業方針,講究生財、聚財、用財之道。(一)資金合理配置原則所謂資金合理配置,就是要通過資金運動的組織和調節來保證各項物質資源具有最優化的結構比例關系。資金合理配置是企業持續、高效經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要把企業資金合理地配置在生產經營的各個階段上,並保證各項資金能順暢運行。(二)收支積極平衡原則資金收支不僅要在一定期間總量上求得平衡,而且要在每一時點上協調平衡。資金收支的平衡取決於購產銷活動的平衡,它能對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以積極的影響。在財務管理中要利用開源節流、資金融通等各種積極的辦法實現收支平衡。(三)成本效益原則所謂成本效益原則,就是要對經濟活動中的所費與所得進行分析比較,對經濟行為的得失進行衡量,使成本與收益得到最優的結合,以求獲得最多的盈利。實行成本效益原則,是直接與企業理財目標聯系著的。只有實行成本效益原則,才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使投資者權益最大化。企業一切經濟財務活動都要發生資金耗費和資金收入,對每一項具體的經濟財務活動,都要分析研究其成本與收益,求得資金增值。(四)收益風險均衡原則所謂收益風險均衡原則,是指對每項財務活動要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使企業可能承擔的風險與可能獲得的收益相適應,據以作出決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與收益同在,風險要得到補償(否則人們便不願承受風險),是財務管理處理風險問題的依據。財務管理工作中要正確估量和權衡各種經濟活動的收益和風險。

1.3.答:資金時間價值是指資金在周轉使用中由於時間因素而形成的差額價值,在實質上它是資金周轉使用後的增值額。資金時間價值可以用相對數和絕對數兩種形式表現,但通常以相對數利息率表示,其實際內容是社會資金利潤率。一般的利息率除了包括資金時間價值以外,實際上還包含風險價值和通貨膨脹這兩個因素。資金時間價值產生的前提,是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和借貸關系的普遍存在。資本的所有者把貨幣能夠增值這種使用價值讓渡給經營者,經營者就要將使用資金進行生產經營而獲得的利潤支付一部分給資本的所有者作為報酬。這一觀念普遍化便形成了資金時間價值觀念。

2.1.答:發行企業債券是企業籌集借人資金的重要方式。其優點是:(1)它與發行股票籌資相比,發行費用和佔用費用較低;(2)支付的利息固定,且可在稅前列支,具有財務杠桿作用;(3)不會象增發新股那樣要分散股東的控制權。此外,在西方企業可以隨時收回自己的債券,通過債券能調節企業的資金結構。利用債券集資,同其他借人資金籌資一樣,要承擔按期按本付息的義務,風險較大;籌資數額有一定限度,負責比率過高對企業也不很有利。

http://forum.e.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40&fid=1530&itemid=6329

㈡ 營運資本配置比率的營運資本配置比率的公式

營運資本配置比率=營運資本/流動資產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營運資本配置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分子分母都除以流動資產,營運資本配置比率=1-(1÷流動比率)。

㈢ 資產配置率計算公式

公式為(Iit)=αit+ηit*(GDPit)+ εit
資產配置的公式是:資產配置=25%穩健型+25%激進型+50%儲蓄。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資金相對有限,很大一部分要用於日常的生活支出。因此,首先要留下50%作為日常生活支出的備用資金。然後再拿出25%用於投資穩健型的理財產品,比如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互聯網金融理財等,這樣既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資金安全,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最後的25%可用於激進型的投資,雖然風險較大,但是潛在的收益也是很可觀的。所以,不妨用這一部分資金去放手一搏。
當然,妙資金融理財師說的這個資產配置公式,也是最基本的一種。具體的投資實踐中,還需要根據投資者自身的資金實力、風險偏好來做合理地規劃。

㈣ 財務管理報酬率的計算

1,計算公式如下: 投資報酬率=(營業利潤÷銷售收入)X(銷售收入÷營業資產):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 投資報酬率(ROI)=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
2,計算過程如下:1、100*PVA(r.n)=10000解得PVA(r.n)=1.0
2、查系數表得:PVA(18%.10)=4.4941;PVA(16%.10)=4.8332
3、(r-16%)/(18%-16%)=(4.5-4.8332)/(4.4341-4.8332)解得r=17.96
4、17.96%大於16%,此項目可行。5、該公司所應選擇的投資項目報酬率最低應達到17.96%。

㈤ 什麼是營運資本配置比率

是營運資本與流動資產的比率。營運資本配置比率越高,營運資本越多,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營運資本配置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分子分母都除以流動資產,營運資本配置比率=1-1/流動比率。相對於營運資本這個指標來說,營運資本配置比率是個相對數,便於不同企業之間短期償債能力的比較。營運資本配置比率=營運資本/流動資產。
拓展資料:
營運資金亦稱"運用資金"。國外稱為營運資本。是合營企業流動資產總額減流動負債總額後的凈額,即企業在經營中可供運用、周轉的流動資金凈額。由於營運資金是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凈額,因此,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變化,都會引起營運資金的增減變化。
如流動負債不變,流動資產的增加就意味著營運資金的增加;
流動資產的減少就意味著營運資金的減少。如流動資產不變,流動負債增加,就意味著營運資金的減少;
流動負債減少就意味著營運資金增加。在兩者同時變化的情況下,只有兩者抵銷後的凈額才是營運資金的增減凈額。
在一般情況下,只有一方涉及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類科目,而另一方涉及非流動資產或非流動負債類科目(如長期負債、長期投資、資本、固定資產等)的經濟業務才會使營運資金發生增減。雙方都涉及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類科目的經濟業務,即發生在營運資金內部項目間的業務,不會使營運資金發生增減。
營運資金是企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總稱。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的余額稱為凈營運資金。營運資金管理包括流動資產管理和流動負債管理。

㈥ 注冊會計師財管多少公式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100個公式
【公式 1】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公式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公式 3】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公式 4】現金比率=貨幣資金÷流動負債
【公式 5】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
【公式 6】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100%
【公式 7】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全部應付利息(含資本化利息)
【公式 8】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含應收票據,如果壞賬准備數額較大,應該加回來)
【公式 9】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收入(或營業成本)÷存貨
【公式 10】營業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100%
【公式 11】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100%=總資產周轉率×營業凈利率×權益乘數
【公式 12】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公式 13】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總額-優先股權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其中,優先股權益,包括優先股的清算價值及全部拖欠的股息。
【公式 14】凈負債(凈金融負債)=金融負債-金融資產
【公式 15】凈經營資產(凈投資資本)=經營資產-經營負債=凈負債+股東權益
【公式 16】稅後經營凈利潤=稅前經營利潤-經營利潤所得稅=凈利潤+稅後利息費用=凈利潤-金融損益
其中:稅後利息費用=(金融負債利息-金融資產收益)×(1-所得稅稅率)
【公式 17】實體現金流量=稅後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增加=債務現金流量+股權現金流量=營業現金毛流量-經營營運資本增加-資本支出
【公式 18】資本支出=凈經營長期資產增加+折舊與攤銷
【公式 19】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杠桿貢獻率
【公式 20】杠桿貢獻率=經營差異率×凈財務杠桿
【公式 21】經營差異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後利息率
【公式 22】外部融資額=融資總需求-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的利潤留存在不存在可動用金融資產的情況下,外部融資額為 0 時計算得出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稱為「內含增長率」。

【公式 23】可持續增長率(通用公式)=本期收益留存÷(期末股東權益-本期收益留存)
【公式 24】利率=純粹利率+風險溢價
【公式 25】復利終值 F=P×(F/P,i,n),n 表示 F 和 P 間隔的期數
【公式 26】復利現值 P=F×(P/F,i,n),n 表示 F 和 P 間隔的期數
【公式 27】有效年利率=(1+報價利率/m)m-1
【公式 28】普通年金終值 F=A×(F/A,i,n),n 表示的是等額收付的次數。
【公式 29】普通年金現值 P=A×(P/A,i,n),n 表示的是等額收付的次數。
【公式 30】預付年金終值 F=A×[(F/A,i,n+1)-1]=(F/A,i,n)×(1+i)
【公式 31】預付年金現值 P=A×[(P/A,i,n-1)+1]=(P/A,i,n)×(1+i)
【公式 32】遞延年金現值 P=A×(P/A,i,n)×(P/F,i,m),m 表示的是遞延期,即遞延年金中第一次等額收付發生的時點距離第 1 期期末間隔的期數。
【公式 33】永續年金現值=A÷折現率
【公式34】變異系數=標准差÷均值
【公式35】資產A和資產B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率的標准差=(A預期收益率的方差×A的比重的平方+B預期收益率的方差×B的比重的平方+2×A和B的相關系數×A的預期收益率標准差×A的比重×B預期收益率的標准差×B的比重)1/2
【公式36】資本市場線
(1)總期望報酬率=Q×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1-Q)×無風險報酬率
(2)總標准差=Q×風險組合的標准差
其中:Q代表投資於風險組合M的資金占自有資本總額的比例。如果貸出資金,則Q小於1;如果借入資金,則Q大於1。
【公式 37】單個證券的β系數=該證券與市場組合的相關系數×該證券的標准差÷市場組合的標准差
【公式 38】稅前債務資本成本=政府債券的市場回報率+企業的信用風險補償率,適用於本公司沒有上市債券,而且找不到可比公司的情況。其中:政府債券的市場回報率指的是與擬發行債券到期日相同或相近的政府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公式 39】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估計普通股資本成本:Ri=Rf+β×(Rm-Rf)

Rf指的是無風險利率,Rm指的是平均風險股票報酬率,(Rm-Rf) 指的是市場風險溢價,β×(Rm-Rf)指的是該股票的風險溢價。
【公式 40】用股利增長模型估計權益資本成本
(1)留存收益成本=預計第一期的每股股利額÷當前的每股市價+普通股股利年增長率
(2)新發普通股成本=預計第一期的每股股利額÷(當前的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籌資費用)+普通股股利年增長率
【公式 41】用債券收益率風險調整模型估計普通股成本
普通股成本=稅後債務資本成本+股東比債權人承擔更大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
【公式42】優先股資本成本=優先股每股年股息÷(優先股發行價格-發行費用) ×100%
【公式43】名義現金流量=實際現金流量×(1+通貨膨脹率)n ,其中的n指的是相對於基期的期數。
【公式 44】凈現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原始投資額現值
【公式 45】現值指數=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原始投資額現值=1+凈現值÷原始投資額現值
【公式 46】內含報酬率=能夠使凈現值等於 0 的折現率
【公式 47】靜態回收期=投資引起的累計現金流量等於 0 所需要的時間
【公式 48】動態回收期=投資引起的累計現金流量現值等於 0 所需要的時間
【公式 49】等額年金法:等額年金=凈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公式 50】估計項目系統風險的方法—可比公司法
(1)卸載可比企業財務杠桿(將可比企業β權益轉換為β資產)
β資產=β權益÷[1+(1-可比企業所得稅稅率)×可比企業負債/可比企業權益]
(2)載入目標企業財務杠桿(將可比企業的β資產作為目標企業的β資產,再將其轉換為目標企業的β權益)

β權益=β資產×[1+(1-目標企業所得稅稅率)×目標企業負債/目標企業權益]
【公式 51】債券價值=未來支付的利息現值+到期時支付的本金現值
【公式 52】股票價值=股票未來現金流入現值
(1)對於零增長股票而言,如果長期持有(即不打算出售),股票價值=股利÷折現率
(2)對於固定增長的股票而言,如果長期持有(即不打算出售),股票價值=未來第一期股利÷(Rs-g)
【公式 53】期權的時間溢價=期權價值-內在價值
期權的內在價值,是指期權立即執行產生的經濟價值。
【公式 54】期權估價的套期保值原理(針對看漲期權)
(1)確定可能的到期日股票價格:上行股價=股票現價×上行乘數
下行股價=股票現價×下行乘數
(2)根據執行價格計算確定到期日期權價值:
股價上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Max(上行股價-執行價格,0)
股價下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Max(下行股價-執行價格,0)
(3)計算套期保值比率:
套期保值比率=(股價上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股價下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上行股價-下行股價)
(4)計算投資組合的成本:購買股票支出=套期保值比率×股票現價
借款=(到期日下行股價×套期保值比率-股價下行時看漲期權到期日價值)÷(1+無風險利率)
期權價值=投資組合成本=購買股票支出-借款
【公式 55】期權估價的風險中性原理(針對看漲期權)

無風險利率=(上行概率×上行時收益率)+(下行概率×下行時收益率)=(上行概率×上行時收益率)+(1-上行概率)×下行時收益率
根據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上行概率,以及期權執行日的期望值,然後使用無風險利率折現,就可以求出期權的現值。
【公式 56】看跌期權估價
對於歐式期權,假定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有相同的執行價格和到期日,則下述等式成立:
看漲期權價格-看跌期權價格=標的資產的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
根據上述等式可知,看跌期權價格=看漲期權價格-標的資產的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也就是說,可以根據看漲期權價格推算看跌期權價格。
【公式 57】股權價值=實體價值-凈負債價值=實體價值-(金融負債價值-金融資產價值)
實體價值=實體現金流量現值,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折現
【公式 58】根據市盈率模型計算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法
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預期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預期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益
【公式 59】根據市盈率模型計算每股價值-股價平均法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可比企業修正市盈率×目標企業預期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益
將得出的股票估價進行算術平均,得出最後結果。
【公式 60】無稅 MM 理論
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債務市場價值÷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市場價值×(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
【公式 61】有稅 MM 理論
有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債務市場價值÷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市場價值×(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1-T)
【公式 62】經營杠桿系數

定義公式: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營業收入變動率簡化公式: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公式 63】財務杠桿系數定義公式:財務杠桿系數=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簡化公式:財務杠桿系數=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稅前利潤-稅前優先股股息)
【公式 64】配股除權參考價=(配股前股票市值+配股價格×配股數量)÷(配股前的股數+配股數量)=(配股前每股價格+配股價格×股份變動比例)÷(1+股份變動比例)
【公式 65】每股股票配股權價值=(配股除權參考價-配股價格)÷購買一股新配股所需的原股數
【公式 66】剩餘股利分配政策:股利=凈利潤-投資所需權益資本
【公式 67】易變現率=(股東權益+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長期資產)÷經營流動資產
=(股東權益+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長期資產)÷(波動性流動資產+穩定性流動資產)
【公式 68】存貨模式下,最佳現金持有量=(2×現金需求量×每次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率)1/2
【公式 69】信用政策決策
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收入-增加的變動成本-增加的固定成本-增加應收賬款增加的資金佔用的應計利息-增加存貨增加的資金佔用的應計利息+增加應付賬款節約的資金佔用的應計利息-增加的收賬費用-增加的壞賬損失-增加的現金折扣成本
【公式 70】存貨基本模型下,經濟訂貨批量=(2×年需要量×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單位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1/2
【公式 71】存貨基本模型下,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總成本=(2×年需要量×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單位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1/2
或,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總成本=經濟訂貨批量×單位存貨變動儲存成本=2×變動訂貨成本=2×變動儲存成本
【公式 72】陸續供應模型下,經濟訂貨批量=[(2×年需要量×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單位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每日送貨量÷(每日送貨量-每日耗用量)]1/2
【公式 73】陸續供應模型下,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總成本=[(2×年需要量×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單位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每日送貨量-每日耗用量)÷每日送貨量] 1/2
【公式 74】放棄現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實際付款期-折扣期)
【公式 75】存在補償性余額的情況下,有效年利率=報價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
【公式76】材料費用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方法
在消耗定額比較准確的情況下,通常採用材料定額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進行分配,計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材料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量(費用)=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公式 77】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直接分配法
(1)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輔助生產費用總額÷輔助生產對外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總量(公式分母中不包括輔助生產各車間相互提供的產品或勞務量)
(2)各受益車間、產品或各部門應分配的費用=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該車間、產品或部門的耗用量
【公式 78】輔助生產費用分配-交互分配法第一步:交互分配
某輔助生產費用的交互分配率=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前發生的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或勞務數量

某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轉出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率×其他輔助生產車間耗用該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或勞務數量
某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耗用的其他某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或勞務數量×該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的交互分配率)
第二步:對外分配
某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前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
某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率=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對外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
某產品或車間、部門應分配的某輔助生產費用=該產品或車間、部門受益的勞務量×該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率
【公式 79】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約當產量法(加權平均法)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產成品數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成本=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公式 80】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約當產量法(先進先出法)
首先,分配直接材料費用
月初在產品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月初在產品數量×(1-月初在產品已投料比例)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產品數量=本月完工產品數量-月初在產品數量
本月完工產品的約當產量=月初在產品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本月投入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已投料比例
單位成本(分配率)=本月直接材料費用/(本月完工產品的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承擔的本月直接材料費用=單位成本×本月完工產品的約當產量在產品承擔的本月直接材料費用=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其次,分配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轉換成本)
月初在產品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月初在產品數量×(1-月初在產品完工程度)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產品數量=本月完工產品數量-月初在產品數量
本月完工產品的約當產量=月初在產品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本月投入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分配率)=本月轉換成本/(本月完工產品的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承擔的本月轉換成本=單位成本×本月完工產品的約當產量在產品承擔的本月轉換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最後,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承擔的本月直接材料費用+完工產品承擔的本月轉換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承擔的本月直接材料費用+在產品承擔的本月轉換成本
【公式 81】平行結轉分步法中在產品的廣義約當產量
某步驟月末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該步驟月末狹義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程度+(以後各步驟月末狹義在產品數量×每件狹義在產品耗用的該步驟的完工半成品的數量)之和
【公式 82】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准價格)×實際數量
直接材料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公式 83】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實際工時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公式 84】變動製造費用成本差異分析:
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分配率-標准分配率)×實際工時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預算總數÷直接人工標准總工時
【公式 85】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分析
固定製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
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生產能量-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固定製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生產能量-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固定製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固定製造費用預算總數÷直接人工標准總工時
【公式86】按作業成本法計算成本
某產品的總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該產品的作業成本
【公式 87】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邊際貢獻-固定成本=銷售收入×邊際貢獻率-固定成本=銷售收入×(1-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安全邊際額×邊際貢獻率=安全邊際率×(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公式 88】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各產品邊際貢獻率×各產品占總銷售的比重)=∑各產品邊際貢獻÷∑各產品銷售收入×100%
【公式 89】保本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公式 90】盈虧臨界點作業率=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實際或預計銷售量×100%=盈虧臨界點銷售額÷實際或預計銷售額×100%
【公式 91】安全邊際率+盈虧臨界點作業率=1
【公式 92】敏感系數=目標值變動百分比÷參量值變動百分比
【公式 93】本期銷售商品所收到的現金=本期銷售本期收現+以前期賒銷本期收現=本期的銷售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

【公式 94】預計生產量=預計銷售量+預計期末產成品存貨-預計期初產成品存貨
【公式 95】預計采購量=生產需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公式 96】現金支出=直接材料支出+直接人工支出+製造費用支出+銷售及管理費用支出+所得稅支出+購置設備支出+股利支出等。
【公式 97】期末現金余額=現金多餘-還款支出-利息支出等,或=現金不足+借款現金流入-利息支出等。
【公式 98】利潤中心考核指標:
部門邊際貢獻=部門銷售收入-部門變動成本總額
部門可控邊際貢獻=部門邊際貢獻-部門可控固定成本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可控邊際貢獻-不可控固定成本
【公式 99】投資中心考核指標:
部門投資報酬率=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
部門剩餘收益=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要求的稅前投資報酬率=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部門投資報酬率-要求的稅前投資報酬率)
【公式 100】經濟增加值=稅後凈營業利潤-平均資本佔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㈦ 財管計算

公式:股票的價值=預計下年的股利/(投資人的必要報酬率-股利增長率)
也可以分解為:股票的價值=〔上年股利×(1+股利增長率)〕/(投資人的必要報酬率-股利增長率)
如果股利是固定的,那增長率就等於0了。就會有:股票的價值=固定股利/投資人的必要報酬率。

這個公式的是根據貨幣的時間價值以未來的現金流量的現值來推導出的股票現值,即為股票的價值。由此可以看出股票的價值是與投資人的必要報酬率是有關的,不同的投資者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的差異,會導致股票的價值對不同的投資者是不同的,當然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大多數投資者都會用社會平均報酬率來衡量,這樣這種差異就會減少或削除的。但是股票的價值僅僅是一種預測,有些數據都是人為預測設定的。所以此公式具有主觀性的特徵。對於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有點復雜的,更何況,在這里是有些符號與式子是無法進行輸入表示的,記住公式的來源理論就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就可以了,把握好,應用好,就可以了。

㈧ 財管公司債券實際利率的計算

法律分析: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 ×實際利率;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 = 面值 +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尚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按照面值計算的應計利息 = 面值×票面利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十五條 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二)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籌集的資金,必須按照公司債券募集辦法所列資金用途使用;改變資金用途,必須經債券持有人會議作出決議。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籌集的資金,不得用於彌補虧損和非生產性支出。

㈨ 財務管理如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方法。

(一)加強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奠定資源配置方案的編制基礎。健全的會計核算系統,通過各項會計要素核算,能夠准確、完整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盈利能力;企業各項資源的數量、價值及其分布;各項資源的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會計信息,為企業提供擬訂資源配置方案基礎資料,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做好資源配置結果的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正確提供會計信息。

(二)強化財務預算功能,提供資源配置方案的決策依據。運用管理會計的有關方法和技術,根據企業的資產關系,通過全面的預算和差異分析,提供資源配置方式、配置成本、籌資和投資方式、預期效益等預算資料;模擬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反映資源配置前後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情況;從財務的角度對資源配置方案的優劣作出初步的判斷。

(三)增強會計咨詢作用,為企業的作用配置方案的決策提供專業服務。資源配置工作涉及到國資管理、中介評估審計、財稅金融、證券監管、工商法律等各個部門,涉及到各方面的規定、規章、政策,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很強、涉及面很廣的工作。財務部門在其中應該發揮特長,做好專業咨詢和政策咨詢,分析利弊,使各項工作合規合法。

㈩ 跟我一起學——財管第二章

一、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債務一般按到期時間分為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償債能力分析由此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兩部分。

1.營運資本

營運資本是指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的部分。其計算公式如下: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提示】如果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相等,並不足以保證短期償債能力沒有問題,因為債務的到期與流動資產的現金生成,不可能同步同量;而且,為維持經營,企業不可能清算全部流動資產來償還流動負債,而是必須維持最低水平的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等。

因為,企業必須保持流動資產大於流動負債,即保有一定數額的營運資本作為安全邊際,以防止流動負債「穿透」流動資產。營運資本越多,流動負債的償還越有保障,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營運資本之所以能夠成為流動負債的「緩沖墊」,是因為它是長期資本用於流動資產的部分,不需要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總資產=非流動資產)—(總資產—股東權益—非流動負債)

=(股東權益+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資產

=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2.短期債務的存量比率

短期債務的存量比率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

(1)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

流動比率=1/(1—營運資本配置比率)=1/(1—營運資本/流動資產)

流動比率是相對數,排除了企業規模的影響,更適合同業比較以及本企業不同歷史時期的比較。

營業周期越短的行業,合理的流動比率越低。

(2)速動比率,其中,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各種應收款項等,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變現,成為速動資產;另外的流動資產,包括存貨、預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及其他流動資產等,成為非速動資產。

速動比率假設速動資產是可償債資產,表明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速動資產作為償債保障。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影響速動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應收款項的變現能力。

(3)現金比率,速動資產中,流動性最強、可直接用於償債的資產是現金。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流動負債

(二)現金流量比率

薪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

一般而言,該比率中的流動負債採用期末數而非平均數,因為實際需要償還的是期末金額,而非平均金額。

(三)影響短期償債呢你的其他因素

1.增強短期償債能力的表外因素

(1)可動用的銀行授信額度

(2)可快速變現的非流動資產

(3)償債的剩餘

2.降低短期償債能力的表外因素

例如,與擔保有段的或有負債事項。如果該金額較大且可能發生,應在評價償債能力時予以關注。

二、長期償債能力比率

(一)存量比率

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存量比率是總資產、總債務和股東權益之間的比例關系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產權比率=總負債/ 股東權益

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

長期資本負債率=【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股東權益)】*100%

(二)流量比率

1.利息保障倍數是指息稅前利潤對利息支出的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支出

分子的「利息費用」是指計入本期利潤表中財務費用的利息費用,分母的「利息支出」是指本期的全部利息支出,不僅包括計入利潤表中財務費用的費用化利息,還包括計入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等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2.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是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對利息支出的倍數。其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利息支出

3.現金流量與負債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負債總額

一般來講,該比率中的負債總額採用期末數而非平均數,因為實際需要償還的是期末金額,而非平均金額。

該比率表明企業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償付全部債務能力。比率越高,償還負債總額的能力越強。

三、營運能力比率

營運能力比率是衡量公司資產管理效率的財務比率,這方面常用的是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營運資本周轉率,非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

(一)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營業收入 /  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365 / (營業收入 /  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與收入比=應收賬款/ 營業收入

(二)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收入 /  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 = 365 / (營業收入 /  存貨)

存貨與收入比=存貨/ 營業收入

(三)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營業收入 / 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 = 365 / (營業收入 / 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與收入比=流動資產/ 營業收入

(四)營運資本周轉率

營運資本周轉次數=營業收入 / 營運資本

營運資本周轉天數 = 365 / (營業收入 / 非流動資產)

營運資本與收入比=營運資本/ 營業收入

(五)非流動資產周轉率

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營業收入 / 營運資本

非流動資產周轉天數 = 365 / (營業收入 / 非流動資產)

非流動資產與收入比=非流動資產/ 營業收入

(六)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次數=營業收入 / 總資產

總資產周轉天數 = 365 / (營業收入 / 總資產)

總資產與收入比=總資產/ 營業收入

四、盈利能力比率

(一)營業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二)總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營業凈利率X總資產周轉次數

(三)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五、市價比率

(一)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指可分配給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與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的比率。

每股收益僅適用於普通股,即普通股的每股收益。優先股股東除規定的優先股股息外,對剩餘的凈利潤不再具有索取權。

(二)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每股凈資產=普通股股東權益/ 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三)市銷率=每股市價/ 每股營業收入

每股營業收入=營業收入/ 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