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中職教育資料庫大綱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職教育資料庫大綱

發布時間: 2022-09-07 18:14:56

A. 計算機二級考Access資料庫考試大綱

考試內容
(一) 資料庫基礎知識
(二) 資料庫和表的基本操作
(三) 查詢的基本操作
(四) 窗體的基本操作
(五) 報表的基本操作
(六)數據訪問頁的基本操作
(七) 宏
(八) 模塊
考試分兩部分:理論題(20分)、操作題(80分)。理論題主要由單選擇題組成。操作題分3種類型:基本操作、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
(1)基本操作題:考查Access的基本操作,包括輸入數據、設置主鍵值、表結構的修改、設置欄位的屬性等內容。 (3題,每小題8分)
(2)簡單應用題:考查的內容基本在某個應用范圍內,主要有查詢、窗體、報表的創建等內容。(2題,每小題10分)
(3)綜合應用題:有關Access應用的綜合操作。能夠將所學的Access的相關知識(包括模塊或宏的操作)融會貫通、充分運用,以達到解題的目的。能夠利用模塊完成特殊復雜的操作(3題,1、2小題,每題11分,第3小題:14分)

樓主你應該會word,excel這些操作吧,資料庫也差不多,操作多了就熟練了。要是不常常練習的話,那考試就很難說了。 多看書或者操作,那是可以過的,畢竟比c語言容易學。還有什麼不清楚地盡管問我,最好留個郵箱我,我有好多套題目可以給你發過去看看。

B. 三級資料庫技術教材

三級資料庫技術教程 叢書名: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教材系列
作 者: 趙宏傑 主編
出 版 社: 水利水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4-1 字 數: 495000 版 次: 1 頁 數: 311 印刷時間: 2006/04/01 開 本: 印 次: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843729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計算機/網路 >> 資料庫 >>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制定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2004年版)》對三級資料庫技術的考試范圍要求,組織有多年考前培訓實際教學經驗的老師編寫而成的。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考試大綱及要求、計算機基礎知識、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操作系統、
資料庫技術基礎、關系資料庫系統、結構化查詢語言SQL、關系資料庫的規范化與設計、數
據庫管理系統實例、事務管理與資料庫安全性、資料庫應用開發工具、資料庫技術的發展、
考試筆試及上機考試指導、模擬試題等。
本書內容豐富,論述清晰,圖文並茂。每章內容均包括考綱、考點分析和歷年經典考題
講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可以輕松掌握資料庫技術的基本知
識,達到教育部對等級考試三級資料庫技術的要求。
本書適合作為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資料庫技術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
學生學習資料庫理論與技術的教材或學習輔導書。

目錄
前言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
1.2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3 計算機系統工作原理簡述
1.4 計算機多媒體基礎
1.5 計算機網路基礎
1.6 計算機信息安全基礎
1.7 考點分析及歷年經典考題講解
習題一
第2章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2.1 概述
2.2 演算法和演算法分析
2.3 線性表基礎
2.4 特殊的線性表——棧、隊列和串
2.5 數組、矩陳與廣義表
2.6 樹形結構
2.7 查找
2.8 排序
2.9 考點分析及歷年經典考題講解
習題二
第3章 操作系統
3.1 概論
3.2 進程管理
3.3 存儲管理
3.4 設備管理
3.5 文件管理
3.6 作業管理
3.7 考點分析及歷年經典考題講解
習題三
第4章 資料庫技術基礎
4.1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4.2 數據模型
4.3 資料庫系統結構
4.4 考點分析及歷年經典考題講解
習題四
第5章 關系資料庫系統
5.1 關系資料庫系統概述
5.2 關系數據模型
5.3 關系代數
5.4 考點分析及歷年經典考題講解
習題五
第6章 關系資料庫規范化理論
第7章 關系資料庫的標准語言SQL
第8章 資料庫設計
第9章 事務管理與資料庫安全性
第10章 資料庫管理系統
第11章 資料庫開發工具
第12章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
附錄A 全真筆試試題
附錄B 等級考試三級資料庫考試大綱
附錄C 參考答案

C. 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理想。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增強職業意識,形成正確的職業觀,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及其與職業理想的關系,明確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教學要求認知:了解職業生涯規劃以及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了解職業、職業生涯、職業理想的內涵。理解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作用,理解職業生涯規劃對實現職業理想的重要性。情感態度觀念:初步形成正確的職業理想,基本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形成關注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及未來職業發展的態度。運用:區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其他人群職業生涯規劃的不同,培養自信、自強的心態。教學內容1.面向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1)職業與職業生涯。(2)職業生涯的特點與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3)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2.職業理想的作用(1)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作用。(2)職業理想對社會發展的作用。(3)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理想的實現。(二)職業生涯發展條件與機遇。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所學專業、了解個人特點、了解社會需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立足本人實際,把個人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熱愛專業,增強職業生涯成功的自信心。教學要求認知:了解所學專業及其對應職業群和相關行業,了解職業資格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了解不同職業對從業者的個性要求和自己的個性特點。理解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理解「興趣能培養、性格能調適、能力能提高」對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意義。情感態度觀念:樹立行行出狀元、中職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運用:分析所學專業應達到的職業資格標准,分析本人發展條件,了解本專業的社會需要;體驗個性調適和自我控制的過程;挖掘自己與職業要求相符的長處,找到存在的差距。教學內容1.發展要從所學專業起步(1)專業和專業對應的職業群。(2)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3)職業資格與職業生涯發展。(4)樹立正確的成才觀。2.發展要立足本人實際(1)興趣分析與培養。(2)性格分析與調適。(3)能力分析與提高。(4)就業價值取向分析與調整。(5)個人學習狀況和行為習慣分析與改善。3.發展要善於把握機遇(1)家庭狀況變化分析。(2)行業發展動向分析。(3)區域經濟發展動向分析。(三)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措施。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掌握確定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構建發展台階和制定發展措施的要領,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激勵學生勤奮學習、敬業樂群、積極進取的作用。教學要求認知:了解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構成。理解發展目標與發展條件的關系,理解近期目標和發展措施的重要性。情感態度觀念:形成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實事求是的觀念,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是最好的目標」的發展理念,形成腳踏實地實現發展目標的態度。運用:根據本人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立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構建發展台階、制定發展措施。教學內容1.確定發展目標(1)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構成。(2)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必須符合發展條件。(3)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選擇。2.構建發展階梯(1)階段目標的特點和設計思路。(2)近期目標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領。(3)圍繞近期目標補充發展條件。3.制定發展措施(1)制定發展措施的重要性。(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務、標准、時間)。(3)實現近期目標的具體計劃。(四)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創業。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創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初步掌握求職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徑,做好就業、創業的准備。教學要求認知:了解就業形勢和有關創業的政策,理解角色轉換的重要性;理解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及其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理解就業、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情感態度觀念:初步形成創業意識,形成關注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能力的態度,確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運用:修改、完善發展目標和發展台階,針對自己與「職業人」和創業者素質的差距,制訂提高措施,踐行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行為,嘗試求職的基本方法,編制模擬創業計劃書。教學內容1.正確認識就業(1)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觀。(2)就業形勢與擇業觀。2.做好就業准備(1)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2)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准備。(3)掌握求職的基本方法。3.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1)創業的重要意義。(2)創業者應有的素質和能力。(3)中職生創業的優勢。(4)在校期間的創業准備。(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與調整。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和調整對實現職業理想的重要性,明確在校學習與終身學習、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自身條件變化,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管理與適時調整。教學要求認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對職業演變的影響。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調整、評價的必要性,理解終身學習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情感態度觀念:形成科學管理、適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培養成功者的心態,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努力追求職業理想的實現。運用:掌握管理、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式方法,認真踐行發展措施,學會科學評價職業生涯發展。教學內容1.管理規劃,夯實終身發展的基礎(1)認真執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措施。(2)定期檢查職業規劃執行實效。(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終身學習基礎。2.調整規劃,適應發展條件變化(1)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2)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時機。(3)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3.科學評價職業生涯發展(1)評價職業生涯成功的不同價值取向。(2)評價職業生涯發展的要素。(3)評價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1.教學原則。在落實方向性、科學性原則的前提下,應遵照以下原則開展教學活動。(1)知識傳授、能力訓練與行為養成相結合。教學要把知識傳授、能力訓練同陶冶情操、提高覺悟、行為養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2)面向全體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加強個別指導。要用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看待學生,真誠地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並及時給予激勵,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3)課堂教學與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學相結合。教學要與多種德育渠道結合起來,發揮德育課教師在教師集體中提高德育針對性、實效性的引領作用。(4)自律和他律相結合。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把落實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發展措施,轉化為發自內心的需要,要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和管理置於集體之中,發揮他律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德育實效。2.教學方法。(1)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年齡、學科特點、社會經濟發展及專業實際,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2)著力於自我控制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為學生加強交流、互相啟發創造條件;在規劃落實過程中,為學生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創造條件。(3)教學方法評價要以實現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應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興趣,有助於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學生制訂既實事求是、又富有激勵功能的發展規劃,有助於學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態,有助於學生主動按照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3.課時計劃及分配建議。本課程總學時為32—36學時,每周2學時。教學時間32學時,考核2學時,機動2學時。課程介紹2(一)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理想4(二)職業生涯發展條件與機遇8(三)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措施6(四)職業生涯與就業、創業6(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與調整6考核2機動2合計364.活動建議。職業生涯演講和藝術形式的表演、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調查、行業發展趨勢和就業市場調查,以及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參觀訪問、模擬演練、小組討論、主題辯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是「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重要形式。多數實踐內容應安排在班會、實訓、實習或課余、假期進行。分析發展條件、確立發展目標、構建發展台階、制定發展措施、調整發展規劃等設計過程,應該以預留作業的形式完成,並結合作業開展相應主題活動。教師要當好班主任、團委、學生科(德育處)開展學生活動的參謀,調動學生、家長、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和社會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德育課教師在學校和班級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活動中應有的引領作用。5.教學資源。教師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開發事業有成的畢業生、用人單位、企業家、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等德育資源,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重視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和開發。1.評價目的。學習評價是為確認學生學習進度、學習水平、認識提高、能力提升、行為轉變,以及教師教學的效果,為調節和控制教學過程提供決策的依據。評價的目的,在於進一步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激勵功能。2.評價原則。學習評價必須遵循本大綱規定的教學原則。評價重結果,更重過程,要調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3.評價方式。評價應以各規劃環節產出質量,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整體質量和相應調查報告、總結等成果,作為主要評價依據。在評價過程中,要通過學生自主評價、小組或班級的集體評價、教師的導向性評價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4.評價標准。學習評價標准分為認知水平評價和運用能力評價。認知水平分為「了解」、「理解」兩個層次。運用評價主要指職業生涯規劃各環節和整體產出的質量,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自身發展的實際激勵作用。

D. 計算機3級考試(資料庫)考什麼

三級(資料庫技術)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掌握計算機系統和計算機軟體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和應用知識、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的基本知識並能熟練應用。
3、掌握並能熟練運用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4、掌握資料庫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關系數據模型、關系數據理論和關系資料庫系統,掌握關系數據語言。
5、掌握資料庫設計方法,具有資料庫設計能力。了解資料庫技術發展。
6、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用C語言編程,開發資料庫應用(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應用領域。
2、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數據結構、演算法的基本概念。
2、線性表的定義、存儲和運算。
3、樹形結構的定義、存儲和運算。
3、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演算法。
4、檢索的基本概念和檢索演算法。

三、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類。
2、進程、線程、進程間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的主要技術。
4、典型操作系統的使用。

四、資料庫系統基本原理

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資料庫系統的構成。
2、數據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數據模型。
3、關系數據模型的基本概念,關系操作和關系代數。
4、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5、事務管理、並發控制、故障恢復的基本概念。

五、資料庫設計和資料庫應用

1、關系資料庫的規范化理論。
2、資料庫設計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3、資料庫應用開發工具。
4、資料庫技術發展。

六、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知識的上機應用。

考試方式

一、筆試:120分鍾,滿分100分。
二、上機考試:60分鍾,滿分100分。

2005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考試大綱

http://www.cer.net 中國教育在線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軟體及 應用的基本知識
2、掌握操作系統的基 本知識
3、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與基 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應用知識
5、掌握組網,網路管 理與網路安全等計算機網路應用 的基礎知識
6、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7、掌握計算機操作並 具有c語言編程(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基本知識
1、計算機系統組成
2、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多媒體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應用領域

二、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 念,主要功能和分類
2、進程、線程、進程 間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 的主要技術
4、典型操作系統的使 用

三、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數據通訊技術的定 義與分類
2、數據通訊技術基礎
3、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基本概念
4、廣域網、區域網與 城域網的分類、特點與典型系統
5、網路互連技術與互連設備

四、局域應用技術
1、區域網分類與基本 工作原理
2、高速區域網
3、區域網組網方法
4、網路操作系統
5、結構化布線技術

五、Internet基礎
1、Internet的基本結 構與主要服務
2、Internet通訊協議 ——T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書、超媒體與Web瀏覽器

六、網路安全技術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 念
2、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3、網路安全策略
4、加密與認證技術
5、防火牆技術的基本 概念

七、網路應用:電子商 務
1、電子商務基本概念與系統結構
2、電子商務應用中的 關鍵技術
3、瀏覽器、電子郵件及Web伺服器的 安全特性
4、Web站點內容的策劃和推廣
5、使用Internet進行 網上購物

八、網路技術發展
1、網路應用技術的發展
2、寬頻網路技術
3、網路新技術

九、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 作
2、熟練掌握c語言程序 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上機應用

考試方法

一、筆試:120分鍾
二、上機考試:60分鍾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PC技術考試大綱

--------------------------------------------------------------------------------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2.熟悉80X86微處理器的結構、原理及其宏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3.掌握個人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及邏輯組成和物理結構。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維護管理。
5.熟悉個人計算機常用的外部設備的性能、原理及結構。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
1.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信息處理的特點,計算機分類,PC機的組成與性能評測。
2.數值信息在計算機內的表示:整數的表示和運算,實數(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3.文字信息與文本在計算機內的表示:西文字元編碼字元集(Unicode)。
4.多媒體技術基礎:數字聲音的類型,波形聲音與合成聲音,圖像、圖形的特點與區別,
圖像、圖形和視頻信息在計算機內的表示。
5.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分類和組成。數據通信的基本原理,網路
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網際網路與IP地址,計算機區域網初步。

二、微處理器與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微處理器的一般結構:寄存器組,寄存器管理,匯流排時序,工作模式以及類型提供配置。
2.Pentium微處理器的功能與結構: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組,工作模式及存儲器管
理,中斷管理,匯流排時序。
3.80X86系列微處理器指令系統:指令格式與編碼,定址方式,指令系統。
4.80X86宏匯編語言的數據、表達式和偽指令語句。
5.80X86宏匯編語言的程序設計:順序、分支及循環程序設計,子程序設計,ROBBIOS中斷調
用和DOS提供功能調用。

三、PC機組成原理與介面技術
1.PC機的邏輯組成與物理結構:主板與晶元組,超級I/O晶元,主板BIOS等。
2.系統匯流排的功能與工作原理,ISA匯流排和PCI局部匯流排。
3.主存儲器的組成與工作原理:ROM和RAM,內存條與主存儲器工作原理,Cache存儲器。
4.輸入輸出控制:I/O定址方式與I/O埠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斷控制I/O方式,
DMAI/O控制方式。
5.外設介面:串列介面,並行介面,SCSI介面和IEEE-1394。

四、Windows操作系統的功能與原理
1.操作系統的功能,類型和Windows98體系結構,Windows API與DLL的基本概念。
2.Windows的處理機管理:Windows虛擬機,Windows虛擬機管理程序,Windows的進程調度技術。
3.Windows的存儲管理:Windows的內存結構與管理,Windows的虛擬內尋。
4.Windows的文件管理:Windows的文件系統結構,磁碟的存儲結構,FAT16與FAT32。
5.Windows的設備管理:虛擬設備驅動程序,通用驅動程序與小型驅動程序,即插即用與配置管理,
電源管理,列印子系統等。
6.Windows的網路通信功能:Windows的網路組件,遠程網路通信,分布式組件對象模型DCOM,Windows
中的Internet組件。
7.Windows的多媒體功能:Windows對多媒體文件與設備的支持,Windows的多媒體組件,Windows的媒體播放器。
8.Windows的配置、管理與維護:安裝與啟動,注冊表,系統配置與管理,系統性能監視和優化,故障診斷。
9.PC機的安全與病毒防範:計算機安全的一般概念,PC機病毒及其防範。

五、PC機的常用外圍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滑鼠器、筆輸入設備、掃描儀、數碼相機,聲音輸入設備及MIDI輸入設備。
2.輸出設備:CRT顯示其、液晶顯示器與顯示控制卡,針式列印機、激光印字機與噴墨列印機;
繪圖儀;MIDI音樂合成、3D環繞聲生成與音箱;視頻輸出設備。
3.外存儲器: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的組成、原理與性能指標,活動硬碟,磁碟陣列;
光碟存儲器;磁帶存儲器的原理與分類,CD-ROM、CD-R、CD-RW、DVD光碟存儲器。
4.PC機連網設備:Modem,ISDN與PC機的接入,ADSL接入,有線電視網與Cable Modem,區域網組網設備
(乙太網卡與集線器),無線接入技術。

六、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80X86宏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上機應用。

考試方式
一、筆試:120分鍾
二、上機考試:60分鍾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信息管理技術考試大綱
出自考網:www.kaowang.com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軟體及應用的基礎知識。
2.掌握軟體工程方法,具有軟體開發的基本能力。
3.掌握資料庫的基本原理,熟悉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方法。
5.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C語言編程(含上機調試能力)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基本知識
1.計算機系統組成和應用領域。
2.計算機軟體基礎知識。
3.操作系統基本概念和應用。
4.計算機網路及應用基礎。
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2.結構化分析,數據流圖,數據字典,軟體需求說明。
3.結構化設計,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結構圖、模塊設計。
4.結構化程序設計。
5.軟體調試,測試方法、技術和用例。
6.軟體質量控制,軟體文檔。
7.軟體工程技術發展。
三、資料庫
1.資料庫基本概念。
2.關系數據模型。
3.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4.資料庫管理系統。
5.資料庫設計方法、步驟。
6.資料庫開發工具。
7.資料庫技術發展。

四、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基本概念。
2.計算機信息管理的發展過程。
3.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功能和構成。
4.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內容、策略和方法。
5.決策支持系統的概念、功能和構成。
6.辦公信息系統概念、功能、構成和工具。
7.信息管理技術發展。

五、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1.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方法的步驟和內容。
2.企業系統規劃方法的基本過程和作用。
3.戰略數據規劃方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內容。
4.原型化方法的策略和應用。
5.方法論的發展。

六、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知識的上機應用。

考試方式
一、筆試:120分鍾
二、上機考試:60分鍾

E. ACCESS資料庫二級都考些什麼

這是考試大綱:

1、 具有資料庫系統的基礎知識。

2、 基本了解面向對象的概念。

3、 掌握關系資料庫的基本原理。

4、 掌握資料庫程序設計方法。

5、 能使用Access建立一個小型資料庫應用系統。

考試內容

一、資料庫基礎知識

1、 基本概念:

資料庫,數據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類和對象,事件。

2、 關系模型(實體的完整性,參照的完整性,用戶定義的完整性)關系模式,關系,元組,屬性,欄位,域,值,主關鍵字等。

3、 關系運算基本概念:

選擇運算,投影運算,連接運算。

4、 SQL基本命令:查詢命令,操作命令。

5、 Access系統簡介:

(1)Access系統的基本特點。

(2)基本對象:表,查詢,窗體,報表,頁,宏,模塊。

二、資料庫和表的基本操作

1、 創建資料庫:

(1)創建空資料庫。

(2)使用向導創建資料庫。

2、 表的建立:

(1) 建立表結構:使用向導,使用表設計器,使用數據表。

(2) 設置欄位屬性。

(3) 輸入數據:直接輸入數據,獲取外部數據。

3、 表間關系的建立與修改:

(1) 表間關系的概念:一對一,一對多。

(2) 設置參照完整性。

(3) 建立表間關系。

4、 表的維護:

(1) 修改表結構:添加欄位,修改安段,刪除欄位,重新設置主關鍵字。

(2) 編輯表內容:添加記錄,個性記錄,刪除記錄,復制記錄。

(3) 調整表外觀。

5、 表的其他操作:(1) 查找數據。

(2) 替換數據。

(3) 排序記錄。

(4) 篩選記錄。

三、查詢的基本操作

1、查詢分類

(1) 選擇查詢。

(2) 參數查詢。

(3) 交叉表查詢。

(4) 操作查詢。

(5) SQL查詢。

2、查詢准則

(1) 運算符。

(2) 函數。

(3) 表達式。

3、創建查詢

(1) 操作已創建的查詢

(2) 編輯查詢中的欄位。

(3) 編輯查詢中的數據源。

(4) 排序查詢的結果。

四、窗體的基本操作

1、 窗體分類:

(1) 縱欄式窗體

(2) 表格式窗體

(3) 主/子窗體

(4) 數據表窗體

(5) 圖表窗體

(6) 數據透視表窗體

2、 創建窗體:

(1) 使用向導創建窗體。

(2) 使用設計器創建窗體:控制項的含義及種類,在窗體中添加和修改控制項,設置控制項的常見屬性。
五、報表的基本操作

1、報表分類:

(1) 縱欄式報表。

(2) 表格式報表。

(3) 圖表報表。

(4) 標簽報表。

2、使用向導創建報表。

3、使用設計器編輯報表。

4、在報表中計算和匯總。

六、頁的基本操作

1、數據訪問頁的概念。

2、創建數據訪問頁:

(1) 自動創建數據訪問頁。

(2) 使用向導數據訪問頁。

七、宏

1、宏的基本概念。

2、宏的基本操作:

(1) 創建宏;創建一個宏,創建宏組。

(2) 運行宏。

(3) 在宏中使用條件。

(4) 設置宏操作參數。

(5) 常用的宏操作。

八、模塊

1、模塊的基本概念:

(1) 類模塊。

(2) 標准模塊。

(3) 將宏轉換為模塊。

2、創建模塊:

(1) 創建VBA模塊:在模塊中加入過程,在模塊中執行宏。

(2) 編寫事件過程:鍵盤事件,滑鼠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

3、調用和參數傳遞。

4、VBA程序設計基礎:

(1)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

(2) VBA編程環境:進入VBE,BE界面。

(3) VBA編程基礎:常量,變數,表達式。

(4) VBA程序流程式控制制:順序控制,選擇控制,循環控制。

(5) VBA程序的調試:設置斷點,單步跟蹤,設置監視點。

考試方式

1、筆試:90分鍾,滿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礎知識部分的30分。

2、上機操作:90分鍾,滿分100分。

上機操作包括:

(1) 基本操作。

(2) 簡單應用。

(3) 綜合應用

F. 資料庫考什麼

三級資料庫大綱
基本要求

1.掌握計算機系統和計算機軟體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和應用知識、信息 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的基本知識並能熟練的應用。
3.掌握並能熟練運用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4.掌握資料庫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關系數據模型、關系數據理論和關系資料庫系統, 掌握關系數據語言。
5.掌握資料庫設計方法,具有資料庫設計能力。了解資料庫技術發展。
6.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C語言編程,開發資料庫應用(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應用領域。
2.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數據結構、演算法的基本概念。
2.線性表的定義、存儲和運算。
3.樹形結構的定義、存儲和運算。
4.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方法。
5.檢索的基本概念和檢索演算法。

三、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類。
2.進程、線程、進程間的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的主要技術。
4.典型操作系統的應用。

四、資料庫系統的基本原理
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資料庫系統的組成。
2.數據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數據模型。
3.關系數據模型的基本概念,關系操作和關系代數。
4.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5.事務管理、並發控制、故障恢復的基本概念。

五、資料庫設計和資料庫應用
1.關系資料庫的規范化理論。
2.資料庫設計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3.資料庫應用開發工具。
4.資料庫技術發展。

六、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知識的上機應用。

G.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資料庫考什麼

考試內容如下:

1,網路技術:

網路規劃與設計、區域網組網技術、計算機網路信息服務系統的建立及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

2,資料庫技術:

資料庫應用系統分析及規劃、資料庫設計及實現、資料庫存儲技術、並發控制技術、資料庫管理與維護、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及新技術。

3,軟體測試技術: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軟體測試技術、軟體測試過程和管理方法。

4,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保障概論、信息安全基礎技術與原理、系統安全、網路安全、應用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標准與法規。

5,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

嵌入式系統的概念與基礎知識、嵌入式處理器、嵌入式系統硬體組成、嵌入式系統軟體、嵌入式系統的開發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7)中職教育資料庫大綱擴展閱讀:

計算機等級考試實行百分制計分,但以等第通知考生成績。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90-10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60-79分為及格、0-59分為不及格。

成績在及格以上者,由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合格證書。成績優秀者,合格證書上會註明優秀字樣;成績良好的,合格證書上會註明良好字樣。對四級科目,只有所含兩門課程分別達到30分,該科才算合格。

一般在考後30個工作日內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將成績處理結果下發給各省級承辦機構。考後50個工作日,考生可登錄教育部考試中心綜合查詢網進行成績查詢。部分省市如江蘇、黑龍江等也可通過省市考試院或者人事考試中心進行查詢。

H. 【急】求清華大學資料庫系統課程大綱!

資料庫系統有很多經典的版本,在網上都可以找到,如果學習都可以拿來借鑒。如果樓主非要清華大學的,樓主到這個網上看看吧
http://www.pudn.com 程序員聯合開發網,注冊後這上面下載都是免費的。
這上面IT類的代碼、書籍、ppt什麼的很多。

I. 資料庫原理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 1620127 總學時 46 理論 32 實驗/上機 14
學分 2.5 開課單位 信息學院 開課系 電子工程系 修訂時間 2006年1月1日

課 程 簡 介
教學內容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主要討論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關的應用。
主要內容包括:資料庫系統的組成、關系資料庫、資料庫設計以及數據保護等,同時講解一種重要的資料庫系統的應用。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關的知識,初步掌握資料庫設計方法,並能用資料庫系統建立資料庫及簡單的應用。
修讀專業:本大綱適合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使用
先修課程:《數據結構》
教材:資料庫系統及應用(第二版)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由崔巍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 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有關資料庫的一門統設必修課。主要任務是介紹資料庫組織、管理和使用的一般知識,包括數據模型、資料庫結構、資料庫系統、資料庫設計、關系運算、關系規范化、關系查詢(SQL語言)等方面的知識;介紹至少一種實際的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構成與使用。目的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具有進行簡單資料庫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的能力。
二、 課程的基本要求
1.熟練掌握(代碼:A):資料庫中的概念、資料庫設計與編程方法。資料庫的結構與特點,資料庫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熟練使用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2.掌握(代碼:B):關系代數語言的使用;關系演算語言的使用;三級一致性的區別及其與可串列化調度的關系;關系資料庫以及面向對象資料庫的特點與區別;查詢表達式優化的方法。
3.了解(代碼:C):關系、關系模型、鍵碼、視圖、函數依賴等概念
三、 修讀專業
本大綱適合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使用
四、 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由於資料庫理論及應用是各種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應用,為了能夠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資料庫技術,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最好已經學習過以下課程:《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課程。當然主要要求學生具有「數據結構」的基本知識,其他課程的知識要求是其次的。
對於現行資料庫的選擇,建議教師最好選擇「Microsoft SQL Server」,其它的資料庫如:Oracle,IBM DB2相對比較難理解和應用,Access又過於簡單。
五、 教學內容安排、要求、學時分配及作業
Chapter 1 緒論(2)
1.1 什麼是資料庫(C)
1.2 資料庫管理系統(C)
1.3 資料庫管理和資料庫管理員(B)
1.4 資料庫系統(B)
1.5 資料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C)
作業:第2題
Chapter 2 數據模型和三層模式資料庫(4)
2.1 信息結構與E-R方法(C)
2.2 概念數據模型(B)
2.2.3 連接陷阱(C)
2.3 傳統的三大數據模型(C)��
2.4 數據獨立性與三層結構(B)��
2.5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結構(B)��
Chapter 3 關系資料庫(4)
3.1 關系資料庫系統概述(C)��
3.2 關系數據模型(C)��
3.3 關系模型的完整性約束(B)��
3.4 關系代數(B)��
3.5 關系資料庫系統的三層模式結構(B)��
作業:第8題--1),2)
Chapter 4 Microsoft SQL Server資料庫基礎(1)
4.1 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C)��
4.2 Microsoft SQL Server基礎(C)��
4.3 Transact-SQL簡介(C)��
Chapter 5關系資料庫標准語言——SQL(8)
5.1 SQL語言概述(B)��
5.2 SQL的數據定義功能(B)��
5.3 SQL的數據查詢功能(C)��
5.4 視圖(View) (B)�
5.5 SQL的數據操作功能(A)��
5.6 SQL的數據控制功能(A)��
5.7 SQL的宿主使用(B)��
5.8 動態SQL(B)��
作業:第2題--7),9),11 )
Chapter 6 存儲過程、觸發器�和數據完整性(4)
6.1 存儲過程(B)��
6.2 觸發器及其用途(B)��
6.3 數據完整性(A)�
作業:第2題--3)�
Chapter 7 安全性(4)
7.1 安全性概述(C)��
7.2 用戶管理和角色管理(A)��
7.3 許可權管理(A)��
7.4 其他安全問題(C)��
Chapter 8 事務管理(2)
8.1 事務(B)��
8.2 並發控制(B)��
8.3 恢復(A)��
作業:第1題,第2題
Chapter 9 關系數據理論(2)
9.1 基本概念(C)��
9.2 函數依賴的公理系統(C)��
9.3 規范化(B)��
9.4 模式分解(B)��
Chapter 10 資料庫設計(1)
10.1 完善E-R模型中的概念(C)��
10.2 資料庫設計的過程(B)�
六、 實驗內容與要求
序號 實驗內容 學時
1 建立資料庫(B)�� 2
2 建立表和數據完整性(A)� 2
3 SQL數據操作(B)�� 2
4 SQL數據查詢(A)�� 2
5 視圖的定義和操作(B)�� 2
6 存儲過程、觸發器(B)�� 2
7 用戶管理和許可權管理(A) 2
七、 教材與參考書
本課程選用教材:崔巍,資料庫系統及應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課程推薦參考書:
1)薩師煊、王珊,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薩師煊、王珊,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薩師煊、王珊,實用資料庫系統匯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王珊、陳紅、文繼榮,資料庫和資料庫管理系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5
5)馮玉才,資料庫基礎(第二版),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
6)施伯樂、何繼潮、崔靖,關系資料庫的理論及應用,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0
7)《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三版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由薩師煊、王珊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J. 教師資格證中職專業課的筆試大綱用什麼

親 教師資格證一共就考3課,教育學 心理學 說課。

分A B C D,分別代表高中 初中 小學 學前教育。職高等同於高中。
A B 段的要本科以上文憑才可以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