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農業資料庫資源中心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農業資料庫資源中心

發布時間: 2022-09-06 04:25:45

❶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下屬研究機構

全院擁有39個研究所(中心),1個研究生院,1個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在39個研究所中,從事種植業研究的有16個,養殖業10個,經濟、環境資源8個,農業工程和高新技術5個。有24個研究所分布在全國16個省(市、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全院建有2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2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52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15個國家農作物、畜禽改良中心,1個分中心;5個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24個農業部野外台站;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質檢中心, 37個部級質檢中心;1座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長期庫,10座中期庫,12座國家農作物圃;1座館藏文獻210萬余冊,33萬余種的國家農業圖書館,建有數據量80G以上的大型農業科學資料庫

❷ 世界三大農業文獻資料庫是指什麼

世界三大農業文獻資料庫:
CABI的「農業和自然資源資料庫」—CAB ABSTRACTS
FAO的「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AGRIS
NAL的「農業聯機檢索資料庫」—AGRICOLA

(一)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文摘(CABI)
歷史沿革:1928--85.8月,英聯邦農業局,簡稱CAB; 1985.9--93.5月,英聯邦國際農業局,簡CABInternational;1993.6起更名為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簡稱CABI;2000年改為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
CABI的宗旨:通過傳播、應用和研究農業和生物科學,以信息產品支持農業、林業、人類健康、自然資源管理等領域,為人類健康服務。目前,加入該組織的成員國達41個,中國於1995年8月正式成為CABI成員國。
目前,CABI出版編輯和維護著兩個大型資料庫:農業和自然資源資料庫(CAB ABSTRACTS)和人類健康與營養資料庫(GLOBAL HEALTH),而它的許多產品都是從這兩個資料庫衍生而成。

(二)AGRIS光碟資料庫
AGRIS光碟資料庫是由AGRIS協調中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所屬的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編輯的書目資料庫。該資料庫涉及的學科範圍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食品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農業工程、人口、經濟、法律、教育等。其文獻來源於146個AGRIS國家中心及22個國際組織提供的期刊論文、科技報告、會議文獻,同時也收錄少量的專利、技術標准等。

(三)AGRICOLA光碟資料庫
AGRICOLA資料庫是由美國農業圖書館(NAL)、食品與營養信息中心(FNIC)、美國農業經濟文獻中心(AAEDC)等機構聯合編輯的資料庫。該資料庫除光碟外,還可以通過DIALOG和BRS等聯機系統檢索該資料庫文獻。AGRICOLA對應的印刷本是美國《農業文獻題錄》(Bibliography
of Agriculture,簡稱
B of
A),創刊於1942年,月刊。

❸ 舉例說明國內外農業資料庫有哪些

摘要 國內外主要農業資料庫有: 

❹ 農業大數據的建立平台

為了不斷推進農業經濟的優化,實現可持續的產業發展和區域產業結構優化,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 的建設進程,需要全面及時掌握農業的發展動態,這需要依託農業大數據及相關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建設一個農業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農業大數據平台來支撐。
在技術上,該平台應該充分運用先進數據管理技術和數據倉庫技術,建設具有高效性,先進性,開放性的商務智能項目。結構上,該平台應具有良好的可配置性,滿足資源、業務流程的變化。同時隨著業務的發展,業務量的增加,系統也應該具有良好的應用及性能的擴展。 (1)實現資料庫的交互;
(2)根據農業大數據研究的個性化需求,形成一系列相關公開發布數據的採集機制,將數據採集的相關程序設計並編寫完善,部署此套機制在平台上周期運轉;
(3)數據的瀏覽,對數據進行查詢、展現和基礎統計分析等初步應用;
(4)實現農業大數據分析人員的交流平台 (1)通過平台的建設,匯集各方資源,構建農業領域特色的大數據研究中心;
(2)通過數據整合,採集和加工處理,建設中國第一個專業的農業數據資源中心;
(3)依託農業大數據相關技術,包括數據採集技術、存儲技術、處理技術、分析挖掘技術、展現技術等構建農業大數據應用平台;
(4)通過分析應用平台,進行成果發布,形成農業領域專業研究的權威成果發布平台,服務於高校和政府,涉農企業,社會公眾等。

❺ 智慧農業是什麼意思

智慧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形成的數字化農業方式,是在信息技術和先進裝備條件的基礎上,實現生產過程的精準感知、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追求農業更高資源利用率、更高勞動生產率和更好從業體驗感的農業形態。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式,以數據、系統、智能裝備為特徵要素,與傳統農業中的土地、動植物、生產工具等生產要素深度融合,實現生產作業精準化、管理決策自主化、產業提升鏈式化,促進農業進入生產便捷、管理高效、產業協調的現代農業新時代。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 10 部門聯合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以加快推動智慧農業發展。發展智慧農業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破解我國「三農」問題、構築現代農業國際競爭新優勢的迫切需要,對於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引領與推動作用。

智慧農業具有鮮明的數字化、系統化、智能化特徵。智慧農業按領域劃分,會形成諸如智慧種植業、智慧養殖業、智慧加工業等多個生產類型,按應用場景劃分會形成智慧農場、智慧溫室、智慧加工廠等多個場所類別,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離不開大數據、先進系統、智能裝備、數字化基礎設施等核心要素。

數據可視化通過自主研發引擎,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智慧農業遠程監控系統,為農作物品類逐步建立起「氣候,土壤,農事,生理」四位一體的農業生產與評估模型,將農業生產從以人為中心的傳統模式,以數字化為中心的可視化模式,通過數據驅動農業生產標准化的真正落地,進而實現農產品定製化生產。Hightopo集成平台從信息導引與發布系統獲取實時的設備運行狀態數據,同時監視信息導引與發布系統的運行、遠程開啟 / 關閉等。

通過遠程式控制制或自主控制,實現農場作業全過程的智能化、無人化,探索建立追溯管理與風險預警、應急召回聯動機制,加強大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共享、安全等標准體系建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圖撲軟體數字孿生技術本身具有的高效決策、 深度分析等特點,將有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

❻ 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的中心職能

農行數據中心是中國農業銀行生產運營工作體系中的運行、保障和處理的核心,承擔全行所有金融電子數據的生產運行、技術和業務保障、生產數據管理、交易監控以及門櫃業務的後台處理職能。
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主要職責是制定全行各分數據中心生產運行管理的各項制度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全行業務系統的生產運行及與生產運行相關的技術支持軟硬體維護;研究、制定系統運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案,實施應急處理,並組織進行應急演練;管理和維護數據中心各類主機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確保全行業務系統正常生產運行;監測和考核全行生產系統運行狀況,根據主管部門授權對全行生產系統運行安排進行調度;在中國農業銀行科技部領導下實施數據災難備份的管理,制訂備援方案,領導和管理備援測試中心;做好系統運行維護、業務操作、計算機系統及網路等安全防範工作;負責數據中心各類應用軟體的版本管理和技術檔案管理;負責網內客戶的查詢、咨詢、投訴等服務,提供業務和技術支持;按照指令和授權實施業務系統運行參數和異常賬務的調整;在有關部門領導下,實施業務系統生產運行數據的管理;按照主管部門的安排,統一組織、調度和實施新產品投產上線及生產運行;承擔上海分行轄內各網點生產運行的服務與支持工作;制定數據中心園區安全防範管理制度,組織實施數據中心園區的安全保衛工作;實施數據中心人力資源財務和行政後勤保障管理;協助中國農業銀行科技部制定全行相關IT技術方案、制度、辦法、流程等。

❼ 農業資料庫的簡介

農業聯盟完備的動態資料庫,打造技術、信息、交易平台,實現農業戰略體系再造。為消費者提供24小時互動視頻的無間斷展示農作、加工、流通的各個環節,實現從土地到餐桌的農產品生產可追溯體制;為生產者農民及種養大戶實現訂單農業,提供最新的生產技術和現貨交易平台;幫助農企、連鎖機構及渠道客戶實現各個環節良性發展,為中國農業實現信息化、工業化、現代化服務。
國際上最著名的農業資料庫系統有Cabi、Agris、Aoricola,質量高、數量多並具共享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農業資料庫必將向多元化、全球化、商品化和多媒體化發展。我國國家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www.agridata.cn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數據元資料庫,最具權威性。中國農技網第三方農業技術平台www.24ag.com擁有最具特色的農業動態資料庫,在橫跨農業全景領域採用行業研究智庫與方法論和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及檢索手段進行數據的統一、欄位的規范、精準的數據完備,實時提供行業研究和數據渠道,在梳理農業戰略流程的同時,提供農業領域最廣大的動態資料庫資源。

❽ 銀行數據中心是做什麼工作

中國工商銀行數據中心業務測試崗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工商銀行網路業務和終端業務的軟體貨硬體,進行測試、統計、分析,最終匯集資料提交分析報告交於科研部門,根據數據升級或提高網路業務等技術水平,進一步完善工商銀行數據業務的實際應用。 中國工商銀行數據中心(北京)成立於2000年10月,是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屬機構。數據中心(北京)是集全行業務驗收及適應性測試、科技研發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等多項職能為一體的綜合化中心。
拓展資料
農行數據中心:
農行數據中心是中國農業銀行生產運營工作體系中的運行、保障和處理的核心,承擔全行所有金融電子數據的生產運行、技術和業務保障、生產數據管理、交易監控以及門櫃業務的後台處理職能。
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主要職責是制定全行各分數據中心生產運行管理的各項制度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全行業務系統的生產運行及與生產運行相關的技術支持軟硬體維護;研究、制定系統運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案,實施應急處理,並組織進行應急演練;管理和維護數據中心各類主機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確保全行業務系統正常生產運行;
監測和考核全行生產系統運行狀況,根據主管部門授權對全行生產系統運行安排進行調度;在中國農業銀行科技部領導下實施數據災難備份的管理,制訂備援方案,領導和管理備援測試中心;
做好系統運行維護、業務操作、計算機系統及網路等安全防範工作;負責數據中心各類應用軟體的版本管理和技術檔案管理;負責網內客戶的查詢、咨詢、投訴等服務,提供業務和技術支持;按照指令和授權實施業務系統運行參數和異常賬務的調整;在有關部門領導下,實施業務系統生產運行數據的管理;
按照主管部門的安排,統一組織、調度和實施新產品投產上線及生產運行;承擔上海分行轄內各網點生產運行的服務與支持工作;制定數據中心園區安全防範管理制度,組織實施數據中心園區的安全保衛工作;實施數據中心人力資源財務和行政後勤保障管理;協助中國農業銀行科技部制定全行相關IT技術方案、制度、辦法、流程等。

❾ 農業資料庫的相關信息

CABI的「農業和自然資源資料庫」— CAB ABSTRACTS 通過傳播、應用和研究農業和生物科學,以信息產品支持農業、林業、人類健康、自然資源管理等領域,為人類健康服務。目前,加入該組織的成員國達41個,中國於1995年8月正式成為CABI成員國。
目前,CABI出版編輯和維護著兩個大型資料庫:農業和自然資源資料庫(CAB ABSTRACTS)和人類健康與營養資料庫(GLOBAL HEALTH),而它的許多產品都是從這兩個資料庫衍生而成。
FAO的「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 AGRIS
AGRIS光碟資料庫是由AGRIS協調中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所屬的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編輯的書目資料庫。該資料庫涉及的學科範圍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食品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農業工程、人口、經濟、法律、教育等。其文獻來源於146個AGRIS國家中心及22個國際組織提供的期刊論文、科技報告、會議文獻,同時也收錄少量的專利、技術標准等。
AGRIS光碟資料庫收錄了1975 以來的有關文獻,累計文獻量達320餘萬條,每年新增記錄13萬條左右。1979年起部分數據提供了文摘,文摘語種可能是英文,也可能為西班牙語、法語或其他西文語種。1986年起,DE欄位包含了AGRIS主題詞中的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主題詞。所以,AGRIS中不僅提供了英文主題詞,同時還提供有西班牙語、法語等多語種主題詞,這為利用非英語檢索提供了檢索途徑。
AGRIS對應的印刷本是《農業索引》(Agrindex)
NAL的「農業聯機檢索資料庫」— AGRICOLA
AGRICOLA資料庫是由美國農業圖書館(NAL)、食品與營養信息中心(FNIC)、美國農業經濟文獻中心(AAEDC)等機構聯合編輯的資料庫。該資料庫除光碟外,還可以通過DIALOG和BRS等聯機系統檢索該資料庫文獻。AGRICOLA對應的印刷本是美國《農業文獻題錄》(Bibliography of Agriculture,簡稱 B of A),創刊於1942年,月刊。
該資料庫主題范圍包括農、林、牧、水產、獸醫、園藝、土壤等整個農業科學領域及動物、植物、微生物、昆蟲、生態等生命基礎科學及環境科學、食品科學。引用文獻類型除期刊論文等連續出版物之外,還包括專著、學位論文、計算機軟體、技術報告、專利、聲像資料等。
該資料庫收錄了1970年以來的文獻,累計文獻量達380餘萬條,每年新增記錄11萬條左右。該資料庫以題錄為主,正在向全文資料庫的方向發展。
中國國家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www.agridata.cn
該中心建設是以滿足國家和社會對農業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需求為目的,立足於農業部門,以數據源單位為主體,以數據中心為依託,通過集成、整合、引進、交換等方式匯集國內外農業科技數據資源,並進行規范化加工處理,分類存儲,最終形成覆蓋全國,聯結世界,可提供快速共享服務的網路體系,並採取邊建設,邊完善,邊服務的原則逐步擴大建設范圍和共享服務范圍。
中國農技網第三方農業技術平台www.24ag.com
借鑒發達國家的農業管理經驗,以農業相關領域的軟體應用開發為先導,把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導入農業,引領中國農業戰略流程的大變革。在立足國家骨幹網構建的覆蓋全國的分布式流媒體伺服器的基礎上,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強化農業信息技術頂層設計,圍繞農技普及和農產品流通,運用多人互動視頻,梳理農業「教育、服務、流通」體系,實現農業「產、供、銷、管」的模式創新,讓農業專家和種養大戶面對面交流,讓供應者和消費者面對面溝通。

❿ 國家植物種質資源系統是怎樣的

美國建立了「國家植物種質資源系統」,保存種質33萬份。該系統的組成如下:國家種子貯藏實驗室、地區引種站、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植物探險家、作物咨詢委員會、種質資源信息網。該系統致力於保存各種作物的遺傳特性,從世界各地系統地搜集種質資源,並對其進行保存、鑒定和分類,使之能為人們有效地利用。該系統由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負責協調,參加單位有聯邦、州、私人組織和研究單位。該系統關於作物種質遺傳特性的數據資料,通過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的計算機,傳送到農業部的計算機中心,國立種子貯藏庫的遺傳基因的資源信息則保存在農業部計算機中心。該中心可隨時向民間研究人員提供這些檔案資料。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主持,浙江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慧研究所等12個協作單位聯合攻關,建成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系統」,獲1991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該系統貯存了141種作物、27萬份種質、1259萬個數據,總數據量達到590兆,是我國最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數據量僅次於美國。這些單位合作完成了我國第一部《農作物品種資源信息處理規范》,為制定國家種質資源信息處理標准奠定了基礎。該系統適用於不同農作物和不同類型數據結構。通過設置高層管理控制層技術,在國內首次使用統一軟體管理141種作物種質信息。整個系統有87個功能模塊,307個子功能模塊,37000多行源程序,具有數據維護生成、查詢、報表列印、分類統計、數據連接變換等功能,並在微型機上首次實現了400個以上大樣本快速聚類分析和多元統計分析,開發了作物系譜分析、圖形分析、多欄位分類等功能,還建成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配套的印刷系統。此項成果對發展我國農業科學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當前,發達國家已把種質資源信息的存貯范圍由作物的基本情況等擴展到細胞組織和DNA結構。北歐有人曾提出的一個作物育種模式就包括DNA結構。目前,我國也正在把種質資源信息的管理范圍逐步提高到分子遺傳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