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鐵在體內時怎樣消化吸收的
1 和分布 近端小腸(十二指腸和空腸)是鐵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調節鐵平衡的一個關鍵環節。動物消化道的其它部位如胃、回腸、盲腸也能吸收少量的鐵。Darrell於1965年利用結扎小腸段技術,研究得到大鼠不同消化道部位吸收鐵的能力依次為:十二指腸>回腸>小腸中段>胃。由此可見,動物整個消化道都可以吸收鐵,但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腸 [1] 。 雖然整個消化道都可吸收鐵,但動物採食的鐵僅有很少部分(5%~8%)被吸收,其餘的則通過腸道隨糞便排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機體鐵存在於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和肌肉的肌紅蛋白中,20%的鐵以不同形式存在於肝、脾和其他組織中,剩餘的以不可利用形式存在於肌球蛋白、肌纖凝蛋白和金屬結合酶中 [2] 。 機體內鐵的穩定態主要受腸道對鐵的吸收率的控制。雖然過去的幾十年已經投入了相當大的努力,各種假說,如載體轉運、離子通道等機制已相繼提出,但小腸黏膜鐵吸收的機制一直是不清楚的。一般認為,鐵在許多組織細胞被吸收(或攝取) 都是通過經典的轉鐵蛋白(transferrin,Tf)和轉鐵蛋白受體(transferrin receptor,TfR)的途徑 [2] 。即三價鐵首先與Tf 結合,兩者的結合物再與細胞表面的TfR 結合,之後經過內吞、酸化、釋放和移位等步驟,鐵進入胞漿,最終被細胞利用,合成血紅蛋白及其他物質。但小腸腸腔表面的吸收上皮細胞不存在TfR 表達,因此,鐵穿過小腸進入機體不可能通過Tf-TfR 的經典轉運途徑實現。近年來,在小腸黏膜細胞相繼發現了DMT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二價金屬離子轉運蛋白)、DCb(odenal cytochrome b,腸細胞色素B)、MTP1(metal transporter protein 1金屬轉運子蛋白1)和Fp1 (ferroportin 1,膜鐵轉運蛋白1) 和Hp (hephaestin,膜鐵轉運輔助蛋白) 等幾種鐵轉運相關的蛋白質。這些蛋白的發現是鐵代謝領域中近年取得的最大突破,也使小腸如何吸收鐵這一重要問題有了基本答案。新的研究證實,DMT1 和DCb 兩種蛋白質參與黏膜鐵吸收過程(鐵穿過腸吸收上皮細胞的頂端進入細胞),而Fp1 和Hp 則參與黏膜轉運過程(從腸上皮細胞的基底側轉運入血液循環)。近年來,國外學者從腸道提純一種新的鐵結合蛋白—木比耳鐵蛋白(Mobilferrin, Mf),並發現了Mf2整合素這一新的鐵轉運途徑。同時提出了腸道鐵吸收的新學說 [3] 。但這些新的假設和學說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的驗證。 2 鐵的生理功能 鐵對動物有多種功能,主要表現在:鐵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和多種氧化酶的重要成分,作為氧的載體,保證體組織內氧的正常輸送;血紅蛋白中的鐵,對於維持機體每個器官和每種組織的正常生理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鐵在胎盤中是以轉鐵蛋白的形式存在;以乳鐵蛋白的形式存在於哺乳動物乳汁、胰液、淚液及白細胞胞漿;以鐵蛋白和血紅素形式存在於肝中;在禽卵和爬行類卵蛋白中存在的卵轉鐵蛋白;並且鐵也是構成機體內許多代謝酶的活性成分,如:鐵硫蛋白、細胞色素、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等;鐵與某些酶的活性有密切的關系,如乙醯輔酶A,琥珀酸脫氫酶、黃嘌呤氧化酶,細胞色素還原酶,在細胞生物氧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現代研究證明,鐵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因為三羧循環中有一半以上的酶和因子含鐵或者只有鐵存在時才能發揮其生化作用,完成生理功能;鐵還影響動物體內的蛋白質合成和免疫機能。 缺鐵或鐵的利用不良,將導致氧的運輸、貯存、二氧化碳的運輸及氧化還原等代謝過程紊亂,影響生長發育甚至發生貧血等各種疾病。機體若貯鐵或攝鐵不足,或因寄生蟲感染缺鐵,或紅細胞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則出現缺鐵性貧血。貧血可發生於生長的任何階段,需要人工補鐵。 3 影響動物對鐵劑吸收利用的因素 動物補鐵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動物自身方面,飼料方面和鐵的狀態 [4] 。 3.1 動物自身方面 不同種類的動物對鐵在吸收利用有很大差異。不同動物,如反芻動物和單胃動物的日糧組成、消化道結構不同,對鐵的吸收利用顯然不同。而同種動物不同品種間、同品種不同性別間對鐵吸收利用無明顯差別(除人類外)。幼齡畜禽(尤其是初生的)易患缺鐵症,這是由於其體內鐵貯相對較低。所以幼齡畜禽對鐵的吸收利用率高於成年畜禽。隨著年齡的增加,鐵的吸收降低,同時鐵在組織器官中的沉積量也降低。動物不同生理狀態對鐵的吸收利用也有很大差別,如孕期的母畜鐵的吸收率增加(Robert,1977;Manis,1962) [5][6] 。動物的胃腸道環境也影響鐵的吸收。當腸腔內pH值大於4時,鐵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形成不溶性羥合絡合物的聚合物,從而降低其吸收利用率。 3.2 飼料方面 飼料中鐵的含量影響鐵的吸收利用,日糧中含鐵量降低,鐵的吸收增加,反之亦然。我國飼料含鐵量的特點為:動物性飼料含鐵量最高,糠麩類、餅粕類、草粉類次之,豆類及谷實類含量最少(杜榮1989) [7] 。同一種飼料含鐵量差異很大。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應以實測值為依據。一般來說,植物性飼料中鐵的吸收利用率小於動物性飼料中的鐵(楊文正1993) [1] 。如玉米、大豆、小麥中鐵吸收率只有1-5%,而魚肉(11%)、牛肉(22%)、牛肝(14-16%)等動物性飼料中鐵的利用率要高的多。這主要是由於動物性飼料中的鐵有一部分是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的,血紅素鐵的吸收代謝特點決定了其吸收利用率高於非血紅素鐵。 另外,日糧中的成分影響鐵的吸收和利用。飼料中富含維生素C、A、B等還原劑性的物質、動物性蛋白質、某些氨基酸(如組氨酸、賴氨酸、半胱氨酸等)和糖類時,可以提高Fe的吸收利用率。同時飼料中某些有機酸(如飼料中草酸、植酸腦殼磷酸鹽等)、纖維素能與Fe形成不溶性鐵鹽,均可阻礙鐵的吸收和利用。飼料中的棉酚和高濃度的Zn 、Mn、I、Cu、Co存在時,也可降低Fe的吸收利用率 [8] 。 3.3 鐵的狀態 生產實際中,選擇含二價鐵作為鐵添加劑,是比較普遍的做法,這是因為含三價鐵的化合物生物利用率極低。當溶液pH=7時,二價鐵在該溶液中的濃度可達1M,而三價鐵幾乎是不溶的,當溶液pH>4時,三價就是不溶的。因此,鐵能否被動物體吸收利用,其前提條件是它的溶解度。而在小腸內pH值環境里,只有二價是可溶的,因此在腸腔內,鐵首選應被還原為二價鐵,才可能被機體吸收利用。 此外,不同補鐵劑其生物學效價不同,一般是二價鐵化合物優於三價鐵化合物。同樣是二價鐵化合物,不同化合物的生物學效價也不同 [9] 。 4 鐵吸收利用的技術研究進展 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關於鐵吸收利用的研究技術發展很快,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傳統的平衡試驗階段、同位素應用階段和細胞生物學技術應用階段 [10] 。 4.1平衡試驗 平衡試驗即在一定時間內測定動物對鐵的食入量和排出量,從而得到被動物吸收或利用的量。此法原理和操作簡單,所需試驗設備也不復雜,只要能准確分析樣品含鐵量,准確記錄食入和排出量即可。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動物對鐵的需要量很小,而且動物機體內排泄量很低,加上試驗誤差的干擾,很難得到真實可靠的數據 [1] 。但此法對研究動物對某種營養吸收利用時還是一種經典方法:它可以使試驗期延長,使動物處於自然生長狀態,使試驗結果更貼近動物自身生理狀況等優點是其它任何方法所無法替代的。 4.2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應用 Georgede在1924年首次將放射性同位素應用於動物研究,但直到50年代放射性同位素與輻射技術才被廣泛應用於動物物質代謝和臨床研究。Moore(1951)首次用 55 Fe標記示蹤研究了人不同食物中鐵的吸收利用情況。此後利用該技術進行日糧原料中鐵吸收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該技術得以不斷發展和完善,最後形成內標和外標法兩個獨立的研究體系。Cook(1972)在其綜述中已詳細說明了兩個體系的具體實施過程和各自的優缺點 [10] 。 採用同位素示蹤技術研究不同鐵化合物中鐵的生物學效價和鐵吸收利用情況的方法主要有二種: 其一是外標法,即外翻腸囊法,就是從活體取出小腸後分割成不同的片段,將各片段外翻做成囊狀物,放入培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行,取出放進裝有被測物的燒瓶中,觀測腸道粘膜、漿膜及腸體中被測物的變化。該技術優點為操作簡便,快速且耗費低,還能詳細觀察鐵進入腸粘膜和漿膜的變化規律。缺點是由於在非生理條件(無備注無血液供應)下進行的,小腸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另外,僅限於研究鐵的吸收,無法對鐵在動物體內的進一步代謝進行研究。 其二是內標法,根據動物引入鐵的方法,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採食或通過胃管引入,另一種是十二指腸灌注,當以動物為對象時,主要採用後者,前者主要用於人的研究。該法具有試驗期短,操作簡便,在動物體內進行等優點,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應用(Wheby,1970;Hungerford,1983;Simpson,1996;Van Campen,1973;Huebers,1983)。周桂蓮等(2000)利用體內原位結扎腸段並灌注技術結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研究了氨基酸螯合鐵在大鼠體內的吸收特點,認為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結合結扎十二指腸段並灌注技術不失為一種研究動物對微量元素吸收情況的較為理想的試驗手段 [10] 。 4.3細胞培養技術的應用 細胞培養就是人為地提供模擬體內的生理條件在離體條件下使細胞繼續生長繁殖的實驗技術。運用細胞培養進行研究有其獨到的優點。首先, 離體培養細胞脫離了有機體復雜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可以很方便地控制實驗條件,進行單因子測試;其次,實驗中可以直接觀測細胞發生的變化;再次,可以提供大量均一細胞供研究用。將細胞培養與同位素示蹤技術有機結合用於研究鐵的吸收特點始於九十年代,Carcia(1996)研究了細胞作為研究鐵吸收利用模型的培養條件、時間和可行性。Glahn(1997)利用細胞培養研究了幾種氨基酸對細胞鐵吸收的影響,結果表明,細胞培養技術是研究細胞鐵吸收的有效方法,但不能用於研究細胞內鐵的轉運 [10] 。近年來,我國細胞生物學技術發展很快,藉助於同位素示蹤技術,使得將細胞培養用於動物營養研究成為可能。但由於技術要求高且是離體培養,還不能完全反映機體的真實情況,所以這項技術在國內尚未見報道。 5 鐵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鐵可通過控制轉鐵蛋白和鐵蛋白mRNA穩定性和mRNA翻譯來調控基因的表達 [11][12] 。轉鐵蛋白受體和鐵蛋白在細胞鐵代謝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5.1鐵含量對轉鐵蛋白基因表達的調控 轉鐵蛋白是血清中運輸鐵元素的蛋白質,它將鐵從肝臟運送到網織紅血球中用於合成血紅蛋白。當日糧中血紅蛋白合成量不足時,機體就需要更多的轉鐵蛋白來加快鐵的運輸。Mcknight等(1980)在肉雞試驗中發現,日糧中缺鐵將導致血清中轉鐵蛋白含量迅速增加,肝臟中轉鐵蛋白基因的mRNA含量增加到正常水平的2.5倍 [11] 。因此可以認為缺鐵所引起的轉鐵蛋白基因表達的加強是通過增加轉錄水平來實現的。當飼糧中補鐵以後,轉鐵蛋白基因的mRNA含量和蛋白質合成量在3天內恢復至正常水平,雞肝臟中鐵的貯存量也同時增加 [13] 。 在血液當中,鐵和轉鐵蛋白(transferrin,Tf)結合成一種復合物被運輸,轉鐵蛋白通過和細胞表面的特異性轉鐵蛋白受體(transferrin receptor,TfR)結合釋放到細胞內。轉鐵蛋白受體是一種以非二硫鍵連接的跨膜糖蛋白,該蛋白由二個完全相同的肽鏈組成,每條肽鏈的分子量為95KD。TfR—Tf—鐵復合物通過細胞內吞泡的內在化途徑由細胞膜進入細胞液。鐵留在細胞液中,TfR—Tf復合物通過再循環返回到細胞表面,事實上,所有的細胞表面都有特徵性的轉鐵蛋白受體,成熟的紅細胞也很少例外。然而,在正常成人當中大約80%的受體被固定在紅骨髓當中的紅細胞前體上。存在於血清或血漿當中的可溶性TfR是組織受體的分離形式,該受體主要來源於未成熟紅細胞在成熟過程中脫落下來的。在細胞表面上的轉鐵蛋白受體的數目反映了與之相關的可供應的細胞鐵的要求。因而,鐵的供應減少將迅速導致TfR合成的調整,有證據表明,感染或炎症性疾病不會引起血清中血清轉鐵蛋白(sTfR)濃度的任何顯著性的變化。因而sTfR測定的臨床解釋比鐵蛋白測定更簡便、可靠。sTfR在臨床已被認為特別有用,包括區別缺鐵性貧血和慢性疾病引起的貧血(有感染、炎症性疾病或腫瘤引起的貧血)以及孕婦鐵缺乏的識別。在一些簡單的病例當中,目前鐵蛋白主要用於體內貯存鐵的耗盡或減少,sTfR作為組織水平鐵供應減少的一項指標。因而,認為sTfR是提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的首先指標。有證據支持使用sTfR來測定亞臨床性貧血,近來鐵缺乏已成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即使在貧血尚未出現時,sTfR濃度的測定提供了關於鐵貯存的有價值的信息。它有助於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和其他的貧血,特別是那些慢性疾病引起的非缺鐵性貧血。sTfR的值也已發現可預測貧血患者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的反應。 5.2鐵含量對鐵蛋白基因表達的調控 鐵是以鐵蛋白的形式貯存在肝臟中的。鐵蛋白是一種由20個亞基所組成,四周結合著大量鐵離子的蛋白質。鐵的營養狀態可影響鐵蛋白mRNA翻譯速度以及轉鐵蛋白的mRNA的穩定性(Klausner,1989) [14] 。鐵對鐵蛋白基因表達的調控正好與轉鐵蛋白基因的相反,鐵含量越高鐵蛋白基因表達就越強,高鐵可以促進鐵蛋白生物合成,而且這種調控並非發生在轉錄水平。Zabringer等(1976)研究發現這是由於當鐵含量低時,鐵蛋白的亞基與該基因的mRNA結合,使後者不能與核糖體結合,從而抑制了該基因的表達。當鐵含量增加時, 鐵蛋白亞基與鐵離子結合,而使該基因的mRNA能激離出來與核糖體結合並開始大量表達鐵蛋白 [15] 。 鐵蛋白受體可調節細胞對鐵的吸收。通過鐵—轉鐵蛋白受體排流,鐵被釋放於核內體中;而鐵與鐵蛋白結合可以儲鐵。採用核酸雜交技術,人們發現鐵營養狀況對鐵蛋白mRNA水平沒有影響。採用缺失分析技術,科學家已經確定了鐵蛋白mRNA中控制翻譯速率的瓜元件(Aziz等,1987;Hehtze等,1987) [17] 。體外研究表明,當完整人鐵蛋白cDNA在鼠成纖維細胞或鼠肝細胞瘤中表達時,正常人鐵蛋白也可以被合成,並且隨著介質中鐵含量不同,其合成量可變化100倍左右(Aziz等,1987;Hehtze等,1987)。與鐵蛋白不同,鐵蛋白受體合成量變化與細胞質中mRNA相一致(Klausner,1989),但是鐵對mRNA轉錄則沒有影響。這表明mRNA變化顯然是由於鐵對mRNA穩定性影響而造成的。轉鐵蛋白控制mRNA穩定性核苷酸元件位於mRNA的3』非翻譯區,它包含680核苷酸片段和5個環狀結構,當第2或第3環狀元被轉移至5』非翻譯區時,它們同樣也可發揮象鐵蛋白一樣的翻譯調節元件的功能。鐵反式作用反應元件在細胞質中可以作為鐵結合蛋白受體來發揮作用(Koeller等,1989) [17] 。當結合蛋白與5』元件結合時,翻譯就被阻斷,而當它與3』元件結合時,就可提高mRNA穩定性。與鐵反應元件結合取決於鐵結合蛋白親和力高低,無鐵細胞培養時,50%鐵結合蛋白是處於高親和力狀態,所以增加轉鐵蛋白mRNA穩定性而降低鐵蛋白 同RNA 的翻譯;相反,鐵充裕時,高親和力形式僅有1%以下,因此有利於鐵蛋白mRNA的翻譯。鐵結合蛋白可在翻譯水平上調節基因的表達。當細胞中鐵缺乏時,翻譯起始位點被鐵反應要素所覆蓋,作為負的調控因素,使翻譯不能進行。而當細胞中鐵存在時,它與反應要素結合,導致mRNA的翻譯起始位點暴露,從而使翻譯得以進行。許多mRNA的翻譯都以這種方式受到營養素的調控 [15] 。 5.3血漿轉鐵蛋白含量變化及其與增重速度關系 血清轉鐵蛋白是β球蛋白的一種,是脊椎動物體內主要的運輸鐵離子的蛋白,能將鐵離子從腸道運輸到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及各種需鐵酶,還能與Mn 2 + 、Cr 3 + 、Co 3 + 、Zn 2 + 等多種微量元素結合。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已開始對畜禽的Tf 進行定量研究,相繼發現了馬血漿轉鐵蛋白含量與鐵含量平衡變化的規律;母雞血漿轉鐵蛋白含量與產蛋性能密切相關;豬血漿轉鐵蛋白與體重、日增重顯著相關 [17] 。這些報道開拓了Tf 研究的新領域。劉麗均等經試驗發現雜交豬轉鐵蛋白含量與體重、日增重有相關性。大二豬轉鐵蛋白含量與日增重的相關性高達0.895313,0.68615,長大二豬也達到了0.516669。轉鐵蛋白與體重的相關性也較大,分別達到0.883461、0.485559、0.47571 [18] 。轉鐵蛋白含量與體重、日增重的相關性隨著日齡的增大而增大,與初生重相關性最小,與20日重相關性較大,與35日齡重相關性最大。有資料表示轉鐵蛋白含量及體重、日增重的相關性在45日齡前很大,到45日齡時達到最大,45日齡以後隨著日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到豬成年後則穩定在一范圍內 [19] 。這種動態的變化是與轉鐵蛋白的功能相聯系的。轉鐵蛋白作為細胞生長和分化所必需的生長因子對仔豬早期的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 [18] 。 5.4鐵對造血系統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 金屬對基因表達的調控體系由誘導金屬(IM)—金屬效應元件(MRE)—金屬效應元件結合蛋白(MRE.BP)構成,IM其中是發揮調控作用的先決條件,MRE是效應基因(DNA或RNA)序列上對誘導金屬起反應的片段,MRD.BP是IM結合發生變構進而識別MRE,對其表達調控的蛋白 [2] 。必需微量金屬元素鐵是一種重要的誘導金屬,它所構成的調控體系,除了調節鐵自身的平衡代謝,還參與調控血紅素/血紅蛋白合成中某些過程,影響血細胞的分化、增生、成熟與功能。鐵參與的金屬調控體系有:鐵效應元件結合蛋白調控體系,鐵吸收調節蛋白調節體系 [20] 。 綜上所述,日糧中的鐵可保證體組織內氧的正常輸送、維持機體每個器官和每種組織的正常生理作用、影響動物體內的蛋白質合成和免疫機能並通過調控動物基因的表達,影響動物機體的代謝過程,並最終影響動物的生長。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鐵源,有效預防缺鐵症的發生,充分考慮日糧配方中對動物生長、肥育或生產所需要的微量金屬元素—鐵,及鐵與基因的互作,並兼顧各種微量金屬元素的平衡,是今後動物營養領域需要研究的領域
㈡ dcb發動機和ea839的區別
調教不同。dcb的發動機堅持用鑄鐵,就發動機性能而言,鑄鐵發動機一定比鋁制發動機好得多。ea839發動機平台擁有兩個排量,分別是3.0T和2.9T。
㈢ 登陸icloud賬戶出現0x6ce8bdcb指令引用的內存不能為read各位大神怎麼解決啊!!
電腦出現:【該內存不能為read】,這是你安裝的「軟體」與電腦中的「內存」有沖突!偶然出現,點【取消】即可!
1、再不行,使用【兼容模式】:在這個軟體的【桌面快捷方式】上,點右鍵,屬性,【兼容性】,【用兼容性運行這個程序】,【勾好】,應用,確定! 或者點:【用管理員身份運行這個程序】,應用,確定!
2、電腦里有【木馬或病毒】干擾,下載「360安全衛士」和「360殺毒雙引擎版」或「金山衛士」和「金山毒霸」,建議「全盤掃描」病毒和木馬,修補電腦上的「高危」和「重要」的【系統漏洞】!【系統修復】,一鍵修復!【插件清理】,立即清理【惡評插件】!
3、【可疑啟動項】,下載「360系統急救箱」,或打開360安全衛士,【功能大全】里的「360系統急救箱」,勾選【全盤掃描】和【強力模式】,點:【開始急救】,完畢後,重啟電腦!開機後,【文件隔離區】,點開:可疑啟動項和木馬,徹底刪除文件!再:【系統設置修復區】,全選,立即修復!【網路修復區】,開始修復。重啟電腦!【DLL文件修復區】,掃描修復。
【金山急救箱】,勾選【擴展掃描】,立即掃描,完畢後,立即處理,重啟電腦!
4、你下載的「播放器」,或「聊天軟體」,或「IE瀏覽器」,或「游戲」的【程序不穩定】,或者「版本太舊」!建議卸掉,下載新的,或將其升級為【最新版本】!IE瀏覽器,和測試版軟體不推薦升級!
5、就是你安裝了兩款或兩款以上的同類軟體(如:兩款播放器,兩款qq,或多款瀏覽器,多款殺毒軟體,多款網游等等)!它們在一起【互不兼容】,卸掉「多餘」的那一款!
6、你在電腦左下角「開始」菜單里找到【強力卸載電腦上的軟體】,找到多餘的那款卸掉! 卸完了再「強力清掃」(看準了再卸,別把有用的卸了)!完畢後,重啟電腦!
7、再不行,開始菜單,運行 ,輸入cmd, 回車,在命令提示符下輸入【復制即可】 :
for %1 in (%windir%\system32\*.ocx) do regsvr32 /s %1
粘貼,回車,完畢後,再輸入:
for %1 in (%windir%\system32\*.dll) do regsvr32.exe /s %1
回車!直到屏幕滾動停止為止,重啟電腦!
8、再不行,去網上下載一個【read修復工具】,修復一下試試!注意查殺一下病毒和木馬!
9、重啟電腦,出完電腦品牌後,按「F8」,高級啟動選項,游標選定:【最後一次正確配置】,回車,回車,看看效果如何!
10、實在不行就:【一鍵還原系統或重裝系統】!
㈣ 卡拉威apex標准版和DCB的不同
APEX是一套擁有非凡距離的球員級別的鍛造鐵桿,擁有精細的工藝、優美的手感和聲音,是APEX系列裡一套不可多得的多片式結構的高性能鐵桿。21 DCB 鍛造鐵桿,使用了 Flash Face 人工智慧杯形桿面——超級計算機針對每一號鐵桿的不同性能需求單獨設計桿面。
_PEX精準的鍛造布局,加上卡拉威在球速上的科技,優化了球路和飛行彈道。21 DCB帶來明顯更高的球速和更穩定的擊球表現。
?21 DCB 鐵桿是 APEX 系列當中最容錯的款式,更寬厚的桿頭、更大的凹背設計,一定的桿面後移,讓任何水平的球手都可以輕松駕馭。
㈤ rs232 串口dcb 不使用流控怎麼設置
硬體流控使用串列電纜控制線上的電壓信號來控制數據的發送和接收。DTE和DCE在通訊過程中必須使用相同的流控方式。
設置DCB結構僅僅配置了DTE,必須對DCE進行必要的設置以確保DTE和DCE使用相同類型的流控。串口通訊中的硬體流控有兩種方式:DTR/DSR方式和RTS/CTS方式。實際採用的方式和DCB結構的初始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