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扣子,紅軍的帽子上是紅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1)紅軍的頭發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八路軍: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㈡ 革命時期女生如何扎發型
發型一:
1. 把劉海稍上的一部分頭發均勻分成三部分,傍邊的兩部分來回圍著中間的一部分繞,編好後用透明橡皮筋綁好,再稍稍拉寬兩邊的頭發。
2. 頭發編好後呈現出花瓣狀的齒輪的辮子,可以根據自己感覺的舒適度調整辮子的寬度和緊度,然後再稍稍修飾一下。
3. 根據辮子的長度繞到耳後的頭發,撥開頭腦後面的頭發用細小的發夾把辮子的尾部固定好,注意藏好辮子的尾部。
4. 最後根據自己個人的頭形與發型調整辮子的位置,使之更加具有整體的立體感。這款發型完成後就能使你瞬間更加落落大方。
㈢ 紅軍的衣服怎麼穿
紅軍的衣服:直接穿上上衣和褲子,紐扣要對應的扣好,腰間綁上腰帶,注意腰帶不能太寬松,要稍微收緊一些,如果有袖章的話,袖章要戴在右手的手臂上。
孩子穿的話,孩子穿完後,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整理下衣服,避免衣服太褶皺,讓孩子能保持好的儀表。如果有配套的帽子的話,也是要戴上的,還有綁帶要正確的綁。綁帶的是繞著結尾的,有兩種繞法,一種是1圈圈由下往上纏,纏完頭拽進即可,另一種是由中間起繞,由下往上對纏,最後兩頭一緊就行了。
注意
紅軍服是紅色歷史的代表,紅色文化的象徵,穿戴紅軍服紅軍帽應嚴肅規范,著裝整齊,嚴禁胡亂穿戴,一切有損形象的穿戴和行為都屬於違法行為,任何人都有義務制止。
1、穿戴紅軍服應帽檐朝前,五角星的位置應該在額頭正上方,嚴禁不規范、隨意的帶帽行為;
2、紅軍服袖章應該統一佩戴在左手臂靠肩的位置,穿戴整齊;
3、穿紅軍服應該將所有紐扣系好,注意軍容軍貌;
4、腳套和綁腿應該扎在膝蓋以下褲腳的位置;
5、參加學習培訓時腰帶應系在腰部位置,不要忘了系腰帶。
㈣ 老紅軍的待遇怎麼樣
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包括抗日聯軍和中國領導的脫產游擊隊)的老紅軍待遇很好。
電話、醫療等全部都由國家報銷,其工資也是相當的高。
㈤ 紅軍是怎麼分的類為什麼沒有紅三軍
紅軍分為 第一 第二 第四 方面軍。然而第三方面軍沒有請看下文;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中央原計劃將紅軍1、2、3、4軍團依次擴編為四個方面軍,後來因為3軍團總指揮彭德懷主動提議3軍團和1軍團合編為第一方面軍,放棄了單獨擴編為第三方面軍的計劃,遂造成第三方面軍缺編。其實,據歷史檔案資料考證,缺編是另有原因的。
紅軍由軍發展到方面軍,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還沒有統一編制紅軍的計劃。那時中央認為:「目前中國,只有朱、毛、彭德懷的部隊可以稱為紅軍,其餘如賀龍等都不能叫做紅軍」,只能算作游擊隊(1929年6月25日《中共六屆二中全會政治問題報告記錄》)。因此,各地紅軍的編制及番號也就各行其是了。
1930年1月,中央軍事部召開會議,決定統一全國紅軍的番號和編制,將幾支較大的紅軍編為一至八軍。4月15日,中央軍委決定將紅軍按地域組成三個軍團。5月間,全國紅軍代表會議對該計劃作了調整,決定組成四個軍團,即三、四軍為第一軍團,二、六軍為第二軍團,五、八軍為第三軍團,十一、十二軍為第四軍團。六七月間,第一、二、三軍團分別成立,只有第四軍團沒有成立。從目前所見到的史料看,在此期間,中央及中央軍委並沒有發出成立方面軍的指示。
同年8月23日,朱德、毛澤東所領導的紅一軍團,和彭德懷所領導的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市會師。隨即根據第二次攻打長沙的需要,為了便於統一指揮,自發組成了第一方面軍,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治委員。中央在得知此情後,仍然沒有發出組織方面軍的指示。8月29日,中央在給長江局的信中提到:「關於紅軍問題……在現時一、二、三軍團上應成立總司令部組織」,並沒有指示其組成紅一方面軍。這年9月黨的六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要求全國紅軍的軍團和方面軍都取消,統編為一至七軍,鄂豫皖地區的紅軍按統一規劃編為紅四軍。中央在此期間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堅持取消軍團和方面軍的意見。
1931年11月,紅四軍和新成立的紅二十五軍合攻黃安縣城,為了便於統一指揮,成立了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可見,紅四方面軍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統一規劃的。誠然,1931年底中央也曾有過組織方面軍的計劃。按照該計劃,全國較大的紅軍部隊將基本上被編入第一、二方面軍。可是,由於種種原因,此計劃未能實行。因為鄂豫皖地區沒等到與湘鄂西及鄂北等處打通,早已成立了紅四方面軍(中央本來的計劃是讓他們成立紅二方面軍)。後來,他們得知中央這一指示後,也曾打算改稱紅二方面軍,可是這個打算卻一直沒有付諸實行。造成紅三方面軍缺編,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盡管一、四方面軍的成立不是中央統一規劃的,但畢竟已成事實。在那個年代,中央與各地的聯系因交通不便而造成很多困難,各地的情況也是瞬息萬變,因而發生這種現象並不奇怪。中央在後來的指示中,也承認了這些組織。作為主力紅軍,除此兩大部外,尚有紅二、六軍團。1936年7月,這兩個軍團遵照中央的指示,合編為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於是,第三方面軍只好缺編。
㈥ 紅軍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紅軍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下面第一個網友說的很好很正確,但是有一些缺失內容我可以繼續幫助下面的第一個網友繼續解答。
下面的紅軍的來歷是咱們中國,全稱為中國工農紅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南昌起義是我們中國共產黨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勢力的第一槍。南昌起義部隊和廣州起義起義部隊繼續沿用國民革命軍番號。而秋收起義部隊是工農革命軍,完了黃麻起義部隊稱農民自衛軍各有各的番號。不統一。
下面我就不多說了。紅軍正式名稱也就是初期應該是在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後,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合編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紅軍由此產生的。中國工農紅軍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1937年紅軍長征勝利後。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開始後。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分別有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番號(為了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分別將紅軍長征勝利後到達陝北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後來又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則留在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陸軍。
但是紅軍這一稱號不只是咱們中國有。還有蘇維埃聯盟共和國(蘇聯沒有解體時候)。蘇聯軍隊也叫紅軍。(1941年~1990年)。。。。
㈦ 紅軍的綁腿是怎麼綁的
綁腿為一長布帶(帆布做的較好,較結實的普通布也行),一端是平頭,一端分叉成兩條繩,叉口處要結實,寬度10厘米或更寬,長度1.5—2米長都可。
綁腿的打法是將平頭端從鞋幫開始繞腳腿平裹,每一圈或兩圈可將綁腿翻面,以保證平貼腿面不斷向上打到腿彎處,應站起來打,松緊適度,太緊邁不開步,太松不起作用,打的好的綁腿應將鞋口嚴封,走很長時間也不松。
㈧ 紅軍的綁腿是怎麼綁的
摘要 您好!
㈨ 老紅軍是怎麼界定的
法律分析: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前,參加革命的都算是紅軍幹部,但只有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才能稱作「老紅軍」。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加強老幹部工作的幾點意見》 第三條 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老紅軍、老幹部,系指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在職幹部和工人,以及同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現在已經退休、離休的幹部和工人。
㈩ 紅軍的綁帶怎麼綁
兩種:1圈圈由下往上纏,纏完頭拽進即可。2綁腿由中間起,由下往上對纏,最後兩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