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據採集卡能不能採集多路數字信號(I2S制式音頻信號)呢
I2S音頻信號我不是很了解,只所一下數據採集這一塊:
數據採集卡種類很多,有採集多路的卡,同時也有同步的,因為數字信號的採集還是比較簡單的。
可以通過USB或者計算機匯流排傳送至計算機。USB是肯定需要驅動的,別的匯流排視情況而定。
I2S 我不了解,那麼你要採集的這個數字量的頻率究竟有多高?沒一個數字採集卡的頻率和卡上的開關器件的頻率有關,也和計算機發送指令的頻率有關,至少這兩者的頻率都要高於所採集信號的頻率才能滿足你的要求。
你不如去找一些提供數據採集卡的廠家,提出自己要求的指標,他們會為你選擇,這樣會很簡潔。至於價格嗎,這個就看你自己了。
Ⅱ 簡述模擬聲音信號數字化的基本過程。
一 取樣
對連續信號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取樣。
奈奎斯特取樣定理認為,只要取樣頻率大於等於信號中所包含的最高頻率的兩倍,則可以根據其取樣完全恢復出原始信號,這相當於當信號是最高頻率時,每一周期至少要採取兩個點。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定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用混疊波形,從而使取得的信號更接近原始信號。
二 量化
取樣的離散音頻要轉化為計算機能夠表示的數據范圍,這個過程稱為量化。
量化的等級取決於量化精度,也就是用多少位二進制數來表示一個音頻數據。一般有8位,12位或16位。量化精度越高,聲音的保真度越高。以8位的舉例稍微說明一下其中的原理。若一台計算機能夠接收八位二進制數據,則相當於能夠接受256個十進制的數,即有256個電平數,用這些數來代表模擬信號的電平,可以 有256種,但是實際上采樣後的某一時刻信號的電平不一定和256個電平某一個相等,此時只能用最接近的數字代碼表示取樣信號電平。
三 編碼
對音頻信號取樣並量化成二進制,但實際上就是對音頻信號進行編碼,但用不同的取樣頻率和不同的量化位數記錄聲音,在單位時間中,所需存貯空間是不一樣的。波形聲音的主要參數包括:取樣頻率.量化位數.聲道數.壓縮編碼方案和數碼率等,未壓縮前,波形聲音的碼率計算公式為:波形聲音的碼率=取樣頻率*量化位數*聲道數/8。波形聲音的碼率一般比較大,所以必需對轉換後的數據進行壓縮。常見的方案有如下幾種:
(1) 第一代全頻帶聲音編碼
脈沖編碼調制制( Pulse Code Molation ,PCM )最簡單最基本的編碼方法,直接賦予取樣點一個代碼,沒有進行壓縮,存貯空間大,優點是音質好。
(2) 第二代全頻帶聲音壓縮編碼
MPEG—1的聲音壓縮編碼是國際上第一個高保真聲音數據壓縮的國際標准,分為三個層次:層1主要用於數字盒式錄音磁帶;層2主要應用於數字音頻廣播.VCD.DVD等;層3主要應用於Internet網上高品質聲音的傳輸和MP3音樂。
MPEG—2的聲音壓縮編碼採用與MPEG—1相同的聲音編解碼器,但能支持5.1聲道和7.1聲道的環繞立體聲。
杜比數字AC—3是多聲道全頻帶聲音編碼系統,它提供5個全頻帶聲道,及第6個用以表現超低音效果的.1聲道。6個聲道的信息在製作和還原的過程中全部實現數字化,具有真正的立體聲效果,主要應用於家庭影院.DVD和數字電視中。
Ⅲ 電腦與手機或手機與手機之間如何互相傳導音頻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簡稱輻射。輻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這一點不同於傳導,傳導是單向進行的。輻射能被體物吸收時發生熱的效應,物體吸收的輻射能不同,所產生的溫度也不同。因此,輻射是能量轉換為熱量的重要方式。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放散的。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能量。無線電波和光波都是電磁波。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波(3×1010厘米/秒)相同,在空氣中稍慢一些。電磁波是由不同波長的波組成的合成波。它的波長范圍從10E-10微米(1微米10E-4厘米)的宇宙線到波長達幾公里的無線電波。Υ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超短波和長波無線電波都屬於電磁波的范圍。肉眼看得見的是電磁波中很短的一段,從0.4-0.76微米這部分稱為可見光。可見光經三棱鏡分光後,成為一條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這光帶稱為光譜。其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長則依次介於其間。波長長於紅光的(>0.76微米)有紅外線有無線電波;波長短於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線,Υ射線、X射線等。這些輻射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可用儀器測出。太陽輻射波長主要為0.15-4微米,其中最大輻射波長平均為0.5微米;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主要為3-120微米,其中最大輻射波長平均為10微米。習慣上稱前者為短波輻射,後者稱為長波輻射。要完全消除輻射是很難的,最主要的是預防輻射帶來的危害。電腦有輻射. 如何使電腦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降到最低,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要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 2.室內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如舒適的溫度、清潔的空氣、合適的陰離子濃度和臭氧濃度等。 3.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熒光屏上而產生干擾光線。工作室要保持通風乾爽。 4.電腦的熒光屏上要使用濾色鏡,以減輕視疲勞。最好使用玻璃或高質量的塑料濾光器。 5.安裝防護裝置,削弱電磁輻射的強度。 6.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電腦熒光屏表面存在著大量靜電,其集聚的灰塵可轉射到臉部和手部皮膚裸露處,時間久了,易發生斑疹、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病變等。 7.注意補充營養。電腦操作者在熒光屏前工作時間過長,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電腦操作者應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A和蛋白質。而多飲些茶,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會有利於吸收與抵抗放射性物質 手機輻射到底什麼是手機輻射呢?有關專家給出答案: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這些電波就被稱為手機輻射。 1、手機輻射究竟對人體有無影響? 國際上通行的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以「比吸收率」來定義的,主要表現為「熱效應」。該影響是否有傷害,傷害有多大?很可惜,在國際范圍里,至今為止,沒有確切結論。只有無奈地等待事件去證明。我國在制定標准時尚未考慮手機這種新型通信方式。目前有關移動通信設備輻射安全標准正在制定。 2、輻射是否會沿著手機耳機鑽入耳朵? 不會。耳機輸出的是音頻信號,與射頻信號是分開的。而且,耳機線長度與音頻長度相比很短,在耳機線周圍不可能有共振產生。 3、防磁貼是否能防止輻射? 大多數都是不能的。輻射源是天線,而把所謂的防磁貼貼在聽音器上,怎麼會起作用呢?有人說,把防磁貼貼在天線上不就行了,其實那樣會改變天線周圍磁場,現象是通話不能正常進行。 4、手機何時輻射最大? 手機剛接通時瞬間功率相對較大,所以輻射也較大。特別要提醒的是,手機一定要「長話短說」。 5、手機天線做在機身內,會增加輻射嗎? 不會。因為只是天線在手機上的位置變化,而天線材料、阻抗等沒發生變化。另外,輻射和手機尺寸大小也沒有直接關系。 那麼到底什麼是手機輻射呢? 那麼到底什麼是手機輻射呢?有關專家給出答案: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任何一種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從而改變人體組織,有可能對人體的健康帶來影響,這些電波就被稱為手機輻射。 手機輻射靠SAR值來衡量 而我們常聽說的行動電話吸收輻射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代表生物體(包括人體)每單位公斤容許吸收的輻射量,這個SAR值代表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測試值,SAR有針對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數據。SAR值越低,輻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其中針對腦部部位的SAR標准值必須低於1.67瓦特,才算安全。但是,這並不表示SAR等級與手機用戶的健康直接有關。 手機輻射對健康有影響嗎? 目前手機對人體健康到底有什麼損害,目前全球科技界對此尚無定論,任何一家跟蹤研究手機輻射問題的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也還都沒有證據能夠證明手機和移動基站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據悉,國際非電離性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規定的SAR值標准為2W/kg體重,這一標准已被大多數歐洲國家採用,這是因為至今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表明,在ICNIRP限值范圍內的輻射會影響人體健康。 國內的手機放心用 我國SAR限定為1W/kg,比ICNIRP規定的標准要小一倍,就是說,在國內生產銷售的手機在到達消費者的手中之前,必須進行嚴格檢測,SAR值的標准必須符合規定才行,無論是GSM手機還是CDMA手機,都要過這一道關,所以國內的手機用戶現在盡可以放心地使用手機,不要因為擔心手機輻射而減少使用手機,一來沒有這個必要,二來非常時期,本來人與人見面的機會就少了,再要連個電話都不打,真的會傷感情的。▲ 手機輻射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特別是那些工作在白領階層的人們,他們使用的手機的頻率遠遠高於其他人群。電信傳輸研究所(中國泰爾實驗室)是我國檢測電信產品傳輸質量的專門機構,工程師馬鑫在電信產品輻射方面頗有研究,他就有關手機輻射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1、防磁貼是否能真正防止輻射呢? 不是很理想,更為嚴重一點說根本不起作用。因為輻射源是手機天線,而把所謂的防磁貼貼在聽音器上面你說怎麼會起作用呢?如果把防磁貼貼在天線上不就行了嗎?絕對不行,因為這樣會改變天線周圍的磁場,使得天線的信號發生變化,使得通話不能正常進行。 2、手機什麼時候的輻射值最大? 手機信號剛接通時,因為這時信號傳輸系統還不穩定,處在最大工作功能率。所以消費者在使用手機時,信號接通的瞬間最好把手機放在離頭部遠一點的地方。 3、CDMA與GSM系統的手機,其輻射有區別嗎? 不同制式的手機的輻射量不同,GSM標準的手機的輻射標准為0.62瓦,而採用CDMA技術的手機其輻射標准要小得多,所以CDMA手機被稱作綠色手機。 4、手機分別工作在900/1800赫茲的頻率上輻射會有什麼不同嗎? 根據電磁波的特性,工作頻率越高其穿透力越弱,所以手機工作在1800赫茲上時其輻射相對弱。 5、手機耳機是否可以兼作天線? 不可以,因為耳機的銅線材料不同於製作天線的材料,另外天線在製造過程中要符合一定的長度和性能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而如果用耳機作天線,其長度及方向會隨時發生變化,所以這是不可行的。另外,手機的結構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射頻信號部分,一部分是音頻信號部分,兩部分不能相通,否則就會造成干擾,使手機不能正常工作或者是無法工作。 6、輻射是否會沿著手機耳機線鑽入人的耳朵? 不會的,因為輻射是由天線發出來的,與輸出音頻信號的耳機毫無關系,同時在耳機電線周圍也不可能有共振產生,所以產生磁場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7、有的手機把天線放在機身裡面,這是否會加大輻射量呢? 不會的,因為天線的材料及尺寸沒有改變,而且GSM標准規定的輻射量就是那麼多,超出了就不符合規定不能生產了,也就是說手機的小型化也不會使得它的輻射量有任何的增加。 8、有的手機採用金屬殼,有的採用塑料殼,輻射會有不同嗎? 沒有任何區別,即使是塑料殼在內部也會有一層金屬塗層,用來與外界保持隔離,防止外界信號的干擾,同時也防止了高頻信號的外泄。 9、國產手機的輻射會不會很大呢? 所有的手機生產都必須符合歐洲的FTA認證標准,這是一個對GSM手機進行規范的認證標准,所規定的輻射量對所有手機都一視同仁。 10、由基站供應商生產的手機的輻射一定會小於其他品牌的手機嗎? 不一定,因為所有基站的GSM空中介面都是統一規范的,也就是說對任何手機來說都是平等的,只要信號滿足同一要求和標准就都可以進行 所以,關機後沒有信號,也就不會產生輻射!! 手機輻射解讀: 在地球上各式各樣的電磁波充滿人類生活空間,無線電廣播、電視、移動通訊、無線電遙控、導航、高壓送配電線等均向空中和地面輻射強大的電磁波能量。電子產品或設備在空間形成的許多電磁波不僅相互干擾,使它們的功能異常,而且當達到一定強度時,在無形中對人產生傷害。電磁波污染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但卻無處不有。人體時時處處處於一定能量電磁波輻射環境中,當其頻率超過105HZ以上時就對人體有害。 避免手機輻射的方法 手機,作為當今信息時代的通訊高科技產品,已進入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手機通話是通過高頻電磁波將電訊號發射出去的,發射天線周圍存在微波輻射(300MHz-300GHz),由高到低依次為天線部、聽筒部、鍵盤部和話筒部。 如果所使用手機的微波超過國家規定的微波衛生標准,對人體就產生危害,有40%被機體吸收到深部,使器官發熱,而人無感覺。研究表明,高頻微波除對人的神經、血液、免疫系統及眼部等造成損害外,還對人體的生殖和胚胎發育有影響,對男性的生殖功能影響明顯,如使精子數量明顯減少,精子活力不足。對女性內分泌功能的影響為:使女性月經異常發生率明顯增加。 如果是高強度的微波輻射可引起流產,胎兒畸形或死胎,低強度的微波可對子代出生後的若干行為產生一定不良影響。為了減少或避免手機輻射微波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第一,要減少或杜絕輻射源的輻射泄漏,選用有進網許可證的手機,並配有合格手機電磁波防護套,進行非閉合屏蔽,一般防微波有效率為80%左右。 第二,手機不應別在腰部,防止微波對人體內臟的損害(如卵巢、肝等器官)。 第三,身邊有普通電話應盡量不使用手機,以減少微波對人體的輻射次數和時間,即使用手機,也應長話短說。 第四,兒童、孕婦、哺乳和月經期婦女不應使用手機。 第五,手機使用者應在飲食上多食含富優質蛋白質、磷脂、B族維生素的食品。 第六,不少人喜歡躲到建築物的角落接聽。而一般情況下,建築物角落的信號覆蓋比較差,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機的輻射功率增大。基於同樣的道理,身處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時,也應慎打手機。 把手機掛在脖子上或腰間 據專家介紹,手機的輻射范圍是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環狀帶,手機與人體之間的距離決定了輻射被人體吸收的程度。因此,人與手機需要保持"距離之美"。 有醫學專家指出,心臟功能不全、心律不齊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機掛在胸前。手機如果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會影響生育機能。較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機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並盡量放在包的外層,以確保良好的信號覆蓋。 電話未接通時把手機緊貼耳朵 手機撥出電話而未接通時,輻射會明顯增強,此時應該讓手機遠離頭部,間隔約五秒鍾後再通話。 手機信號越弱,耳朵貼得越近 當手機信號變弱時,許多人會本能地將手機盡量貼近耳朵。但根據手機的工作原理,在信號較弱的情況下,手機會自動提高電磁波的發射功率,使得輻射強度明顯增大。此時把耳朵貼近,頭部受到的輻射就會成倍增加。 "一隻耳"煲"手機粥" 研究表明,長時間的連續輻射可能會使腦部受到影響。專家建議,不宜用手機長時間通話,可考慮改用固定電話或者使用耳機,如果不得不長時間用手機直接通話,也應每隔一兩分鍾輪換左右耳接聽。 東晃西走,頻繁移動 一些人喜歡在打手機時不自覺地踱方步、頻繁走動,卻不知頻繁移動位置會造成接收信號的強弱起伏,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短時間高功率發射。 此外,在行駛的車上打手機,手機有可能會為了避免過於頻繁的區域切換,而指定覆蓋范圍更廣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務,其發射功率則會因傳輸距離的增加而提高 八類人應少打手機 1、癲癇病患者 手機在使用者大腦周圍產生的電磁波,是空間電磁波的4至6倍,少數劣質手機更可能超出百倍,有誘發癲癇病的可能。 2、心臟病患者 手機電磁波可使心電圖發生異常。裝有心臟監視器的患者需慎用手機,否則可能影響監測結果。 3、嚴重神經衰弱者 長期使用手機,有可能加重失眠、健忘、多夢、頭暈、頭痛、易怒等神經衰弱症狀。 4、白內障患者。 手機電磁波可能使眼球晶狀體溫度上升、出現水腫,加重白內障患者的病情。 5、甲亢及糖尿病患者 手機釋放的電磁波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加重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不調性疾病的病情。 6、孕婦及母乳喂養者 妊娠早期是胚胎組織分化、發育的重要時期,此時的胎兒最易受內部、外部環境的影響。嚴重的電磁波輻射除了有致畸作用之外,還可能導致產婦內分泌紊亂,影響泌乳。 7、兒童及青少年。 手機輻射可能影響少兒大腦發育,嚴重的會誘發腦瘤。 8、60歲以上的老人 電磁波會妨礙老年人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
Ⅳ 音頻數字化過程包括音頻數字化都有哪些過程
1、取樣。對連續信號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取樣。奈奎斯特取樣定理認為,只要取樣頻率大於等於信號中所包含的最高頻率的兩倍,則可以根據其取樣完全恢復出原始信號,這相當於當信號是最高頻率時,每一周期至少要採取兩個點。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定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用混疊波形,從而使取得的信號更接近原始信號。
2、量化。取樣的離散音頻要轉化為計算機能夠表示的數據范圍,這個過程稱為量化。量化的等級取決於量化精度,也就是用多少位二進制數來表示一個音頻數據。一般有8位,12位或16位。量化精度越高,聲音的保真度越高。
3、編碼。對音頻信號取樣並量化成二進制,但實際上就是對音頻信號進行編碼,但用不同的取樣頻率和不同的量化位數記錄聲音,在單位時間中,所需存貯空間是不一樣的。波形聲音的主要參數包括:取樣頻率、量化位數、聲道數、壓縮編碼方案和數碼率等。未壓縮前,波形聲音的碼率計算公式為:波形聲音的碼率=取樣頻率×量化位數×聲道數/8。波形聲音的碼率一般比較大,所以必需對轉換後的數據進行壓縮。
Ⅳ 名詞解釋:音強、音調、音色、MIDI技術
哈哈...網路多媒體作業,老師的課件里有答案(除了第二題和第三題)...還有計算題在最後簡單寫了一下...
以下是我找到第二題的相關資料(參考一下):
資料一:
頻率:單位時間內質點振動的次數,一般以每秒振動次數表示,以Hz為單位,每秒振動工次為1Hz。
聲速:單位時間波動傳播的距離,常用單位為m/s。人體軟組織平均聲速為:1540m/s,或近似於是1500m/s。
波長:波動傳播過程中相鄰的兩個期中,對應點的距離或相鄰的兩個波峰或波谷間的距離,常用單位為mm。
波長、聲速頻率三個參數是超聲診斷中最常用的物理量。
資料二:
聲源在一秒鍾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記作f。單位為Hz .
振動一次所經歷的時間叫周期,記作T,單位為s .顯然,頻率和周期互為倒數,即T=1/f.
沿聲波傳播方向,振動一個周期所傳播的距離,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鄰兩點間的距離稱作波長,記為λ,單位為m.
一秒時間內聲波傳播的距離叫聲波速度,簡稱聲速,記作c,單位為m/s.頻率、波長和聲速三者的關系是: c=fλ
以下是我找到第三題的相關資料:
模擬音頻信號:錄制工序很復雜,也需要進行多次轉錄。每一次轉錄就會有部分電信號由於信號變形和轉為微弱信號而損失掉和聲音失真。
數字音頻信號:錄制方法一樣,優點在於,數字音頻信號不管將來做多少次轉錄和音頻處理,始終會保持原始的錄音質量,不會有任何損失和失真。數字轉錄對我們來說,就像復制電腦裡面任何一個文件一樣,復制出來的文件和原來的文件不會有任何不同。
第4題計算題最簡單:44KHz*2Byte*2Channel*60s=10560KB(「*」代表「乘」!)
Ⅵ 聲音的數字化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采樣頻率對音質有何影響
摘要 在音頻數字化時,模數轉換的采樣頻率(rate)度影響系統中存儲的聲音信號的質量和音頻素材所佔用的磁碟空間。采樣頻率越高,錄制的聲音質量就越好,相應佔用的存儲空間也越大。目前多數電視台播出時採用單聲道的電視伴音信號,一般采樣頻率22KHz以上,采樣深度16比特即可滿足要求。隨著對伴音質量要求的提高,部分電視台已過渡到使用立體聲音頻信號進行部分節目的播出,相應地需要選擇CD質量的聲音處理方式,即以44.1KHz的頻率采樣,記錄成16比特的立體聲信號。 常用的音頻采樣頻率有8kHz、11.025kHz、22.05kHz、16kHz、37.8kHz、44.1kHz、48kHz等幾種。
Ⅶ 如何識別聲音信號
聲音信號的數字化傳輸
山東濰坊學院公共計算機教學部 丁素英
眾所周知,聲音是模擬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由於雜訊的干擾和能量的損失總會發生畸變和衰減,所以模擬傳輸時,每隔一定的距離就要通過放大器來放大信號的強度,放大信號強度的同時,由雜訊引起的信號失真也隨之放大。當傳輸距離增大時,多級放大器的串聯會引起失真的疊加,從而使信號的失真越來越大。而數字傳輸,只有代表了0和1變化模式的數據,方波脈沖式的數字信號在專輸過程中除了會衰減外,也會發生失真但它是採用轉發器來代替放大器,轉發器可以通過域值判別等手段,識別並恢復其原來的0和1變化的模式,並重新產生一個新的完全消除了衰減和畸變的信號傳輸出去。這樣多級的轉發不會累積雜訊引起的失真。
圖1為聲音信號的數字傳輸示意圖。發送端通過編碼解碼器首先將聲音的模擬信號變換為數字信號,然後在數字信道上傳輸,接收端再通過編碼解碼器將收到的數字信號復原成聲音的模擬信號。
一、聲音信號的數字化
在時間和幅度上都連續的模擬聲音信號,經過采樣、量化和編碼後,才能得到用離散的數字表示的數字信號。
1.采樣。采樣就是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對模擬信號進行測量,對模擬信號在時間上進行量化。具體方法是:每隔相等或不相等的一小段時間采樣一次。相隔時間相等的采樣為均勻采樣,相隔時間不相等的采樣為不均勻采樣。均勻采樣又稱為線性采樣,不均勻采樣又稱為非線性采樣。
2.量化。分層就是對信號的強度加以劃分,對模擬信號在幅度上進行量化。具體方法是:將整個強度分成許多小段。如果分成小段的幅度相等稱為線性分層,分成的小段不相等稱為非線性量化。
聲音信號的采樣、量化和編碼,如圖2所示。
3.編碼。編碼就是將量化後的整數值用二進制數來表示。若分成123級,量化值為0~127,每個樣本用7個二進制位來編碼。若分成32級,則每個樣本只需用5個二進制位來編碼。
采樣頻率越高,量化數越多,數字化的信號越能逼近原來的模擬信號,而編碼用的二進制位數也就越多。
二、聲音信號的編碼和解碼標准MPEG
MPEG標准闡明了聲音和電視圖像的編碼和解碼過程,嚴格規定了聲音和圖像數據編碼後組成位數據流的句法,提供了解碼器的測試方法等。
MPEG—1聲音,寫成MPEG—1Audio,規定聲音數據的編碼和解碼,標准名是ISO/IEC11172-3:1993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for digital storage media at up to about 1.5Mb/s—Part3:Audio。
MPEG—2 聲音,寫成 MPEG—2 Audio,規定聲音數據的編碼和解碼,是MPEG—1 Audio的擴充,支持多個聲道,標准名是ISO/IEC 13818—3:198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 此 5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 - Part3 : Audio。
MPEG—4 聲音,標准名是IS0/IEC 14496—3 Very low bitrate audio—visual coding -Part3:Audio。
三、聲音信號數字化的應用
1.PC機構造的MIDI系統。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中文含義是電子樂器數字介面,它用於音樂合成器(music synthesiz-ers)、樂器(musical instruments)和計算機之間,把演奏信息轉換為電子數據。在MIDI電纜上傳送的不是聲音,而發給MIDI設備或其他裝置讓它產生聲音或執行某個動作的指令。MIDI介面通常包含3種不同的MIDI連接器,用IN(輸入),OUT(輸出)和THRU(穿越)。按照MIDI標准,生成的文件比較小,容易編輯,可以和其他媒體一起播放,以加強演示效果。
由PC機構適的MIDI系統,如圖3所示。在這個系統中,PC機使用內置的MIDI介面卡,用來把MIDI數據發送到外部的多音色MIDI合成器模塊。像多媒體演示程序、教育軟體或游戲等應用軟體,它們把信息通過PC匯流排發送到MIDI介面卡。MIDI介面卡把信息轉換成MIDI消息,然後送到多音色聲音模塊同時播放出許多不同的聲音,如鋼琴聲、低音和鼓聲。使用安裝在PC機上的高級的MIDI音序器軟體,用戶可以把MIDI鍵盤控制器連接到MIDI介面卡的MIDI IN埠,也可以有相同的音樂創作功能。
2.文本—語音轉換系統(TTS)。文本一語音轉換是將文本形式的信息轉換成自然語音的一種技術,其最終目標是使計算機輸出清晰而有自然的聲音。
3.IP電話。IP電話、網際網路電話、VoIP都是在IP網路即信息包交換網路上進行的呼叫和通話,而不是在傳統的公眾交換電話網路上進行的呼叫和通話。IP電話的通話過程如圖5所示。
來自麥克風的聲音在聲音輸入裝置中轉換成數字信號,聲稱「編碼聲音樣本」輸出,這些輸出樣本以幀為單位組成聲音樣本塊,並拷貝到緩沖存儲器;IP電話應用程序估算樣本塊的能量;選擇一種演算法進行壓縮編碼;在樣本塊中插入樣本塊頭信息,封裝到用戶數據包協議套接介面成為信息報;信息包在物理網路上傳送;通話的另一方接受到信息包之後,去掉樣本塊頭信息,使用與編碼演算法相反的解碼演算法重構聲音數據,再寫入到緩沖存儲器;從緩沖存儲器中把聲音拷貝到聲音輸出設備轉換成模擬聲音,完成一個聲音樣本塊的傳送。
Ⅷ 人體可以當收音機
那是不可以的。音響的輸入頻率是有限的,只支持音頻信號。
收音機屬於高頻信號,音響是無法接收的。
人體最多相當於天線,估計信號為隔壁鄰居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