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蘑菇怎麼配置的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蘑菇怎麼配置的

發布時間: 2022-09-01 04:29:16

『壹』 蘑菇的詳細配料及種植方法是什麼

如何種植蘑菇

現在由於食用菌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好,從事生產的農戶越來越多。究竟怎樣才能種植好食用菌,記者采訪了有關農業專家。
食用菌是知識密集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產業,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指導發展食用菌,沒有成熟、過硬的技術,想達到理想的經濟效益肯定不行。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經濟效益,降低市場風險,一是選擇營養價值高、無霉爛的原料作為栽培食用菌的營養料。二是適時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種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種同樣不行,遲栽也不行。三是選擇優質、高產的菌種。俗話說「好種出好苗」,沒有好的菌種就達不到好的產量。四是提高產品質量。做到適時採摘。食用菌生長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時期,後期大量的孢子已經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質都會下降。據了解,市場上最常見的平菇,大部分採收都在後期,同時有些從事食用菌銷售的商販還加些水,但消費者對此不清楚,買回去後烹飪,出現大量的水,一點鮮味也沒有,逐漸地消費者對這種產品就不再購買。還要注意增加室內通風和濕度,創造適合食用菌生長的環境。
發展一個產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場信息,不能憑空想像。要了解市場上哪一種品種今年會走俏,哪一種品種適合在當地銷售,投入有多大、產生的效益如何、技術能不能接受等。靠「自產自銷」的思路來發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慮找一家有實力、技術過硬、信譽度好、可靠的單位與其聯手或簽約合同,生產出來的產品由單位來銷售。必須採取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方式來發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術、新品種和市場,通過基地來生產,跟銷售方簽訂合同,帶動農民一家一戶生產,才能把食用菌生產風險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糞種植蘑菇,及如何發酵,及如何選種子?
答:雙孢蘑菇牛糞、鋸末堆料發酵制種

傳統的雙孢菇制種技術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絲不易長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種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們採用了牛糞、鋸末堆料發酵技術進行雙孢菇制種,制母種的成功率達99.9%,制原種的成功率達98.1%.制栽培種的成功率93.2%。
制種方法如下: 牛糞、鋸末的發酵 選未變質的鋸末,過篩後在陽光下暴曬2~3天。曬時要攤勻、曬透。然後貯存備用。將牛糞曬干、打碎後備用。另外,備足碳酸氫銨、磷酸二氫鉀、生石灰、輕質碳酸鈣等輔料。將牛糞、鋸末,按體積比1:1的比例混合。同時,加入牛糞和鋸末總重量0.3%的碳酸氫銨、2%的磷酸二氫鉀、約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據其質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勻後,pH值為7.5~8)、2%的輕質碳酸鈣。混合均勻後加水,使水分含量達68%~70%。然後建高1米、寬1.2米,長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後插入溫度計。當溫度上升到75℃左右時進行第一次翻堆(時間約為10 天)。每次翻堆前,給料堆表面噴少量的石灰水,在發酵過程中,若發現料堆的中下部有變黑的趨勢,可用木棍適當打孔通氣。一般翻堆4~5次,時間間隔為10、9、8、7天。若時間來不及,可翻堆3次。發酵完後曬干備用, 發酵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處理辦法:
(1)料堆不升溫或升溫緩慢。鋸末發酵不如秸稈升溫快,若發現升溫較慢,可適當加入碳酸氫銨,調節碳氮比,促其升溫。若溫度能升到60℃以上,則不必調節。
(2)料堆中下部變成黑褐色,有異味。這種現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過大或過實,應抓緊翻堆,翻堆後打孔通氣。 配製培養基 將麥粒煮透後,加入麥粒體積1/4左右的鋸末發酵料,然後加人生石灰,將pH值調至7.5~8。按干麥粒的重量,加人1%~2%的輕質碳酸鈣,拌勻後裝瓶。鋸末料必須細碎,不能有大塊,防止因塊內干心而導致滅菌不徹底裝瓶時要將料充分混合。裝瓶時瓶子要放正,不能過度傾斜。否則,裝瓶後麥粒偏向一側,鋸末偏向一側,裝料後接入菌種。

『貳』 如何配製平菇培養料

木屑、棉籽殼、廢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稈、花生殼、豆稈粉、棉稈粉等原料,任用其一種,都可以栽培平菇。但要獲得高產、優質的栽培效果,則應添加適量麩皮、米糠、石膏、過磷酸鈣等輔料。下面是幾種常用配方及其配製方法。
(1)棉籽殼98%,石灰2%。將石灰溶於適量水中,均勻地淋在棉籽殼上,邊淋水,邊踏踩,邊翻拌,直到棉籽殼含水適量均勻為止。
(2)稻草98%,石灰2%。將稻草鍘成長5厘米左右,沉入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時,待其吸足水後撈起瀝干,即可壓模播種。
(3)木屑89%,石灰1%,麥麩10%。乾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量60%左右。
(4)玉米芯粉90%,米糠9%,石灰1%。乾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量65%左右。
(5)玉米芯或玉米稈。將原料壓破後放在清水或1%石灰水中浸泡1~2天,至充分吸水後撈起瀝干,即可平鋪成菇床,分層播種。
(6)花生殼、花生稈78%,麩皮20%,石膏1%,糖1%。先將花生殼、花生稈曬乾粉碎,糖溶於少量水中與乾料混勻,再加清水拌勻,至含水量58%左右。
(7)甘蔗渣50%~69%,木屑30%~49%,石灰1%。先將乾料混勻,再加清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量65%左右。
(8)豆稈粉33%,棉籽殼33%,木屑32%,碳酸鈣1%,糖1%。糖溶於少量水中與乾料混勻,再加清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適量、均勻為止。
在以上8種配方中,除了配方(2)以外,其他7種配方最好先進行培養料發酵處理,然後裝袋滅菌進行熟料栽培,可以獲得增產增收的效果。

『叄』 椒鹽蘑菇的詳細製作方法以及配料

  • 椒鹽蘑菇的椒鹽是拿什麼材料製作的?
    答:

  • 原料介紹: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為花椒粉,若加入炒黃的鹽則成為花椒鹽,常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是四川菜常用味道之一,香麻而咸,多用於熱菜。

  • 製作椒鹽:

1.取花椒50克,去梗、籽,放人鍋中炒至焦黃色時,倒在案板上用擀麵杖壓碾成碎末。

2.取細鹽150克放入鍋中,炒到水分蒸發干,能粒粒分開時取出。

3.將碾碎的花椒和細鹽放在一起,拌合均勻即成。


  • 椒鹽蘑菇製作方法如下:


  • 材料:鳳尾菇、麵粉、雞蛋、鹽、椒鹽


  • 步驟:

1、將鳳尾菇洗凈,用手撕開成小條,榨乾水分備用。

2、調制麵糊:將全蛋打入碗內,打散,加入麵粉,太稠時可加少量清水,攪成糊狀。麵糊中放少許鹽。

3、將鳳尾菇放入麵糊中裹面均勻。

4、空鍋放油,待七八成熱依次放入裹好面的蘑菇。

5、炸至金黃撈出,撒上椒鹽粉即可。

『肆』 平菇栽培料配方花生殼栽培平菇效益如何怎樣配置

栽培平菇培養料的配方:

一、玉米芯:玉米芯50公斤、石膏500克、過磷酸鈣500克、多菌靈50克。先把曬(烘)乾的玉米芯粉研成豆粒大小狀,然後拌入石膏、過磷酸鈣和多菌靈,調節含水量達58-62%為宜。最好覆蓋薄膜悶一夜再播菌種。

二、花生殼:花生殼78%、米糠(或麥麩)20%、白糖1%、石膏1%。把花生殼切成1厘米長或將花生殼粉碎,然後拌入米糠(或麥麩)、石膏,調水後加入白糖。調水量以手握料指縫滴1-2滴水為度。

三、廢紙:廢紙89%、糠(或麥麩)10%、石灰0.9%、多菌靈0.1%。把切碎的廢紙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時後撈出瀝干,再拌入糠(或麥麩)石灰和多菌靈即可。

四、麥草:把麥稈碾碎後切成3厘米-5厘米長的小段,放入沸水中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控制含水量在60%左右即可播菌種。麥草用量視生產量而定。

五、稻草:稻草89%、米糠10%、石膏1%。將稻草切成15厘米左右小段,放入0.5%的石灰水中浸泡24小時-48小時,再用清水沖洗,使pH值降到7-8.5,瀝干水分,拌入新鮮米糠和石膏,最後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則可播種。

六、酒糟:酒糟88%、稻草或麥草粉10%、石膏1%、石灰1%、0.1%多菌靈,把各種料混合拌勻,調水到60%為宜。

七、鋸木屑:鋸木屑78%、米糠(或麥麩)20%、白糖1%、石膏1%。先將鋸木屑(最好是闊葉樹的鋸木屑)、米糠、石膏粉混勻,再拌入白糖水,調節含水量至60%左右即可。

八、甜菜渣:甜菜渣88%、米糠(或麥麩)10%、石膏1%、過磷酸鈣1%。將甜菜渣(鮮、干均可)與米糠、石膏、過磷酸鈣拌勻,調水到60%為佳。

九、豆渣:豆渣70%、棉籽殼(或稻草)30%。用800倍的敵敵畏和多菌靈液拌料。將干豆渣與棉籽殼拌勻,加入多菌靈(它們可以交替噴灑),然後調水至60%為止。注意:豆渣養分充足易發霉生蛆,栽培房要清潔干凈;播菌種後隔10天可在菇房內噴一次葯(多菌靈)。

十、其他:棉籽殼99%、石灰1%、多菌靈0.1%。按比例拌勻加水至60%,然後放料於訂架、地面、竹筐或木箱內,鋪上干凈的薄膜,撒一層菌種鋪一層,照此播上2-3層,最上面撒一層菌種封面,最後用木板輕輕壓平,蓋上薄膜保溫發菌。

十一、玉米芯5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石膏粉1千克,尿素 0.1千克, 50%多菌靈 100克,水適量。

十二、玉米秸粉100kg,麥麩5—10kg,豆餅粉3kg,尿素0.5kg,過磷酸鈣1kg,硫酸鎂0.1kg,石灰5kg,水200—220Kg

十三、麥秸 100kg,石膏 1kg,磷肥 1kg,尿素0.5kg,生石灰2.5kg,水 120—140kg。

十四、棉籽殼89%,麩皮10%,石灰1%-2%。

常用的平菇栽培原料有廢棉、棉籽殼、木屑、稻草、麥稈、玉米芯、玉米稈、甘蔗渣、花生殼、干野草等,原料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平菇栽培常用的輔料有麥麩、細米糠、玉米粉、花生麩、石膏粉、復合肥等。常用配方如下:

⑴棉籽殼90%,細米糠或麥麩7%,石膏粉1.5%,復合肥1%,石灰1%~2%。

⑵廢棉94%,多菌靈0.1%,草木灰3%~5%,石膏粉2%,石灰1%。

⑶稻草或麥稈、玉米芯、玉米稈等約81%,細米糠或麥麩10%,玉米粉3%,復合肥1%,石膏粉2%,石灰3%。

⑷木屑84%,麥麩8%,玉米粉3%,石灰3%,石膏粉2%,多菌靈0.1%。

⑸甘蔗渣50%,棉籽殼33%,麥麩10%,玉米粉3%,石膏粉2%,石灰3%。

自然條件下,平菇就是生長在闊葉樹或樹樁上的。所以,鋸木屑應該是最基本的配方原料。由於闊葉樹資源逐漸減少並受到了保護,因此,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利用農副產品的下腳料,如棉子殼、玉米芯、麥草粉、甘蔗渣、豆秸、玉米桿或樹葉等作為栽培平菇的主要培養料。這里提供三種以鋸木屑為主要原料的平菇培養料的配方,供你參考:

⑴、 木屑79%、麥呋15%、大豆餅5%、石膏1%、水適量。

⑵、 木屑78%、麥呋20%、糖1%、石膏1%、水適量;

⑶、 木屑80%、麥呋20%、水適量;

配方1:玉米芯:100斤 麩皮:10斤 豆餅面:5斤 石灰:3.5斤石膏粉:1.5斤 磷肥:2斤 蘑菇增產健壯素:0.6斤 多菇豐:0.1包
菇蟲凈:1包 水:135斤 菌種:8-10袋

配方2:玉米芯:100斤 麩皮:10斤 玉米面:10斤 磷肥:2斤 石灰:3.5斤 石膏粉:2斤 蘑菇健壯增產素:0.6斤 多菇豐:0.1包
菇蟲凈:1包 水:140斤

配方3:棉子殼:100斤 復合肥:1斤 石灰3.5斤 石膏粉1.5斤 蘑菇健壯增產素0.6斤 多菇豐0.1包 菇蟲凈1包
希望對你有用

『伍』 平菇種植原料配方

袋栽平菇的技術要求:

  1. 原料的選擇:原料應新鮮、無霉變、無蟲蛀、不含農葯或其他有害化學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陽下暴曬2~3天,以殺死料中的雜菌和害蟲。對包穀芯、豆桿、稻草、麥桿、雜木等原材料,應預先切短或粉碎。

  •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鮮、乾燥、易處理、便於收集和保存為原則,配置時注意調節培養料的營養和酸鹼度,原料調制前,包穀芯應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顆粒,包穀桿、麥桿和稻草等均應碾碎並切成3~5厘米長的小段。

  • 『陸』 種蘑菇具體需要那些條件

    1、溫度
    不同的蘑菇生長階段會需要不同的溫度,一般前期菌絲生長,需要最適宜的溫度是18到20度左右,而在後期子實體生長時就會需要調整到12到16度,一般生長菌絲喜歡溫暖環境,子實體喜歡涼爽環境。溫度太高菌絲會變老,子實體容易開傘,一般4度以下不再生長。
    2、營養
    蘑菇生長需要大量營養,但是真菌並不像一些植物的葉片有綠葉光合作用製造營養,所以只能依靠施肥來轉化成蘑菇的營養,一般蘑菇種植需要配置培養基料,一般由家畜糞肥和棉籽殼、鋸木屑一起組成,一般培養基料酸鹼度在6.8到7.5之間。以後也可以適量施肥,施一些腐熟有機肥。
    3、水分
    蘑菇生長跟外界植物一樣需要水分,而且需要大量水分,在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大量水分,因為子實體大部分都是水分組成。如果水分不足會影響子實體的生長。一般培養基料水分大概是60%左右。
    4、環境
    空氣濕度70%左右,環境乾燥蘑菇失水,環境濕度太大,空氣不流通。

    『柒』 蘑菇下載器怎麼配置游戲盤

    只需要在蘑菇下載器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右擊下載後,直接復制到自己准備的盤就可以

    『捌』 金針菇如何科學經濟地配製培養基質

    1.金針菇的特點

    白色金針菇屬低溫喜濕性菌類,菌絲生長適溫18-22℃,菇蕾形成時適溫10℃左右,子實體生長適溫5-8℃,其發菌期比黃色金針菇長,出菇溫度亦比黃色金針菇低,發菌不充分則不易出菇。要求多通風,而且抗病能力比較弱。所以對栽培設施和管理要求比較高。菌種的優劣是栽培成功與否的關鍵。生產者要根據當地市場需求選擇商品性狀好,抗病性強,管理簡便的優良菌株進行栽培。

    『玖』 如何配置平菇種,需要些什麼

    平菇的種植技術:平菇很適合於代料栽培,可以袋栽、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陽畦栽培。以袋栽和柱式栽培為優,其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高。
    袋栽平菇的優點:①有利於控制雜菌和害蟲的危害,成功率高;②充分利用空間,佔地面積小(15~18平方米的培養室可培養1500~2000袋);③生產周期縮短,採用堆積發菌,增高料溫,加快發菌,縮短菌絲生長期;④便於移動管理,可充分利用場地;⑤有利於控制溫度,保持濕度,出菇整齊,菇形好,產量穩定。
    袋栽平菇的技術要求:
    1、原料的選擇 原料應新鮮、無霉變、無蟲蛀、不含農葯或其他有害化學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陽下暴曬2~3天,以殺死料中的雜菌和害蟲。對包穀芯、豆桿、稻草、麥桿、雜木等原材料,應預先切短或粉碎。
    2、培養料配方
    ① 棉籽殼99% 石灰1% 多菌靈0.1%
    ② 包穀芯76% 棉籽殼20% 麥麩皮或包穀粉3% 石灰1%
    ③ 包穀桿87.5% 麥麩皮5% 包穀面3% 石灰3% 尿素0.5% 食鹽1%
    ④ 稻草74% 包穀粉25% 石膏粉1% 多菌靈0.1%
    ⑤ 麥桿84% 麥麩皮8% 石膏2% 尿素0.5% 過磷酸鈣1.5% 石灰4%
    ⑥ 鋸木面60% 棉籽殼30% 麥麩皮9% 石灰1%
    ⑦ 雜草94% 麥麩皮5% 石膏1%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鮮、乾燥、易處理、便於收集和保存為原則,配置時注意調節培養料的營養和酸鹼度,原料調制前,包穀芯應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顆粒,包穀桿、麥桿和稻草等均應碾碎並切成3~5厘米長的小段。
    3、堆積發酵 按上屬配方要求,准確稱料,將料充分混合(易溶於水的應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後加水拌勻。春栽氣溫低,空氣濕度小,培養料中加水適當多一些,在100公斤乾料中加入150公斤水為宜,不同培養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絨長的棉籽殼可適當加水多一些,絨短的棉籽殼應少加些水。拌好的培養料堆悶2小時,讓其吃透水後進行堆積發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鋪一層麥桿,約10厘米厚,把培養料放在麥桿上,料少時堆成1米高的圓形堆,料多時堆成高1米,寬1米的條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氣眼到料底,然後在料堆上覆蓋草墊或塑料薄膜。當料堆中心溫度升到55~60℃時維持18小時進行翻堆,內倒外、外倒內,繼續堆積發酵,使料堆中心溫度再次升高到55~60℃時維持24小時,再翻堆1次。經過兩次翻堆,培養料開始變色,散發出發酵香味,無霉味和臭味,並有大量的白色放線菌菌絲生長,發酵即結束。然後用pH試紙檢查培養料的酸鹼度,並調節pH為8左右,待料溫降到30℃以下時進行裝袋。生產實踐證明,用發酵料栽培平菇菌絲生長快、雜菌少、產量高。
    4、裝袋 選用寬23厘米,長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壓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個左右,每袋可裝乾料0.7~0.8公斤。人工裝袋時,應一手提袋,一手裝料,邊裝邊壓。裝至離袋口8厘米左右時,將料面壓實,清理袋口料物,排氣後緊貼料面用繩子纏3~4圈,扎緊扎牢,防止進水、進氣。裝袋時注意:①裝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濕度以用手緊握指縫間見水滲出而不往下滴為適中,培養料太干太濕均不利於菌絲生長。裝袋時要做到邊裝料、邊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濕;②拌好的料應盡量在4小時之內裝完,以免放置時間過長,培養料發酵變酸;③裝袋時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壓料用力均勻,輕拿輕放,保護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損;④裝袋時要注意松緊適度,一般以手按有彈性,手壓有輕度凹陷,手拖挺直為度。壓得緊透氣性不好,影響菌絲生長;壓得松則菌絲生長散而無力,在翻垛時易斷裂損傷,影響出菇;⑤裝好的料袋要求密實、挺直、不松軟,袋的粗細、長短要一致,便於堆垛發菌和出菇;⑥將裝好的料袋逐袋檢查,發現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膠布封貼。
    5、滅菌 技術要點:①清洗鍋內污水,換上清水,將裝好料的菌袋及時進灶,合理堆放。料袋在灶內採用一袋袋上下對正的直疊式擺放。這樣不僅孔隙大,有利於蒸汽穿透,而且滅菌後的菌袋成為四面體,有利於接種和後期管理。蒸倉內四個角自上而下留下15平方厘米的通氣道,排與排之間也要留下空隙,保障蒸汽暢通,確保滅菌徹底;②滅菌時要做到「三勤」。即:勤看火及時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鍋;勤看溫度防止掉溫;③燒火應掌握「攻頭、促尾、保中間」。滅菌開始時必須大火攻頭,力爭在4~6小時之內使灶溫升到100℃,並開始記時。然後穩火控溫,使溫度一直保持在100℃不掉溫,維持24小時。滅菌最後2小時旺火猛燒,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停火後燜料,當溫度降到70℃左右時,搶溫出鍋,並迅速運往接種室冷卻,菌袋冷卻時應「井」字形疊放,要注意,切勿「大頭、小尾、中間松」;④防止漏氣。常壓滅菌灶的門要密封嚴實。
    6、接種 接種要在無菌條件下嚴格操作,一是必須為接種創造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以防止雜菌感染;二是必須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操作,才能防止雜菌進入料袋內,確保接種成功。接種過程:①環境消毒。接種前一周將接種室內外打掃干凈,撒上石灰或波爾多液。使用前3~4天將接種室密閉,用0.5~1公斤硫磺(或1公斤甲醛)熏蒸消毒12~24小時。料袋入室前,用消毒液噴灑室內外地面和空間;②菌種的選擇和消毒處理。選擇菌絲潔白、粗壯、濃密、交織成塊的優質菌種,用消毒液清洗菌種瓶外壁並立即移入接種室,在無菌條件下,敲破瓶壁,取出菌種,將菌種掰成胡豆粒大小的塊,不宜太大也不宜太碎;③在料袋溫度降至28℃~30℃時,解開料袋一端的繩子,拉直料袋,並把菌種均勻撒在料袋口,一定要將料袋口的培養料完全覆蓋,然後收攏料袋,套上塑料圈,蓋上紙,用軟膠圈把紙和料袋一齊扎在塑料圈上。接種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做好接種時的滅菌;②接種時動作要快速、准確;③接種及操作人員必須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將手和頭發洗干凈,剪去指甲,手和手臂要用70%酒精消毒。
    7、堆垛發菌 菇棚(房)消毒後,把接過種的料袋搬運到菇棚(房)內,在畦床上對垛發菌。堆垛的層次,要看氣溫高低而定,夏秋季氣溫高時,堆放2~4層,料袋堆放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於散熱,垛與垛之間留出60~70厘米寬的人行道,便於操作和通風換氣,還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春季或冬季氣溫低時,畦床應鋪上一層稻草或麥草,以免下層溫度太低影響發菌,同時增高堆垛,堆放10~12層,上面在覆蓋塑料薄膜或草簾保溫,提高堆溫,促進菌絲生長。如菇棚未建好,也可採用露地發菌。露地發菌場地要求乾燥、潔凈、涼爽,堆垛上蓋一層草簾遮蔭,下雨前加蓋塑料薄膜,雨後揭膜,使溫度保持在20℃左右為宜。發菌管理的要點如下:
    ①保持溫度、注意堆溫變化。堆垛發菌後,要定期在料袋間插溫度計觀察堆溫,注意堆溫變化。發菌溫度以25~30℃為好,高於30℃應及時散堆,加大通風量,防止高溫燒壞菌絲。溫度低於20℃應設法增溫保溫。
    ②通風換氣。菇棚每天通風2~3次,每次30分鍾,氣溫高時早晚通風,氣溫低時中午通風。
    ③保持乾燥。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60~70%為宜。
    ④光線要暗。弱光有利於菌絲生長。
    ⑤翻堆。堆垛後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將下層料袋往上垛,上層的下垛,裡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裡垛,使菌袋受溫一致,發菌整齊。翻垛時發現有雜菌污染的料袋,應將其揀出;若發現有菌絲不吃料的,必須查明原因及時採取措施。
    ⑥通氣補氣。採用兩頭扎口封閉式發菌,在發菌早期,袋內含氧量可以滿足菌絲生長的需要。隨著菌絲生長量增大,袋內供氧量不足就會影響菌絲正常生長。當袋兩頭菌絲各長進料內2~3厘米時,可在菌絲生長帶上端1~2厘米處用大頭針(或縫衣針)周身刺孔8~10個孔,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裡扎3~4個孔,或將袋兩頭扎緊的繩子稍加松開,利用松繩後袋口薄膜的自然張力,讓新鮮空氣進入袋內,以通氣補氧,促進菌絲健壯生長。
    ⑦預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發雜菌污染。
    8、發菌階段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①菌絲不萌發,不吃料。發生原因:料變質,孳生大量雜菌;培養料含水量過高或過低;菌種老化,生活力很弱;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加石灰過量,pH值偏高。
    解決辦法:使用新鮮無霉變的原料;使用適齡菌種(菌齡30~35天);掌握適宜含水量,手緊握料指縫間有水珠不滴下為度;發菌期間棚溫保持在20℃左右,料溫25℃左右為宜,溫度寧可稍低些,切勿過高,嚴防燒菌,;培養料中勿添加抑菌劑,添加石灰應適量,尤其再氣溫較低時添加量不宜超過1%。PH7~8為宜。
    ②培養料酸臭。發生原因:發菌期間遇高溫未及時散熱降溫,細菌大量繁殖,使料發酵變酸,腐敗變臭;料中水分過多,空氣不足,厭氧發酵導致料腐爛發臭。
    解決辦法:將料倒出,攤開晾曬後添加適量新料再繼續進行發酵,重新裝袋接種;如料已腐爛變黑,只能廢棄作肥料。
    ③菌絲萎縮。發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發生發酵熱時未及時倒垛散熱,料溫升高達35℃以上燒壞菌絲;料袋大,裝料多,發酵熱高;發菌場地溫度過高加之通風不良;料過濕加之裝得太實,透氣不好,菌絲缺氧也會出現菌絲萎縮現象。
    解決辦法:改善發菌場地環境,注意通風降溫;料袋堆垛發菌,氣溫高時,堆放2~4層,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於散熱;料袋發酵熱產生期間及時倒垛散熱;拌料時掌握好料水比,裝袋時做到松緊適宜;裝袋選用的薄膜筒寬度不應超過25厘米為好,避免裝料過多發生發酵熱過高。
    ④袋壁布滿豆渣樣菌苔。發生原因:培養料含水量大,透氣性差,引發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積,料內出現發酵酸味。
    解決辦法:用直徑1厘米削尖的圓木棍在料袋兩頭往中間扎孔2~3個,深5~8厘米,以通氣補氧。不久,袋內壁附著的酵母菌苔會逐漸自行消退,平菇菌絲就會繼續生長。
    ⑤黴菌污染。原因:培養料或菌種本身帶菌;發菌場地衛生條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徹底消毒;菇棚高溫高濕不通風。
    解決辦法:選用新鮮、無霉變、經暴曬的培養料,發酵要徹底;避開高溫期播種,加強通風,防止潮濕悶熱;選用優質、抗霉,吃料快的菌種;黴菌污染發現早,面積小時,可用pH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養料,同時搬離發菌場,單獨發菌管理。對污染嚴重的則清除出場,挖坑深埋處理。
    ⑥發菌後期吃料緩慢,遲遲長不滿袋。發生原因:袋兩頭扎口過緊,袋內空氣不足,造成缺氧。
    解決辦法:解繩松動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氣。
    ⑦軟袋。一般袋料表面長有菌絲,但袋內菌絲少,且稀疏不緊密,菌袋軟而無彈性。發生原因:菌種退化或老化,生活力減弱;高溫傷害了菌種;添加氮源過多,料內細菌大量繁殖,抑制菌絲生長;培養料含水量大,氧氣不足,影響菌絲向料內生長。
    解決辦法:使用健壯、優質的菌種;適溫接種,防高溫傷菌;培養料添加的氮素營養適量,切勿過富;發生軟袋時,降低發菌溫度,袋壁刺孔排濕透氣,適當延長發菌時間,讓菌絲往料內長足發透。
    ⑧ 菌絲未滿袋就出菇。發生原因:發菌場地光線過強,低溫或晝夜溫差過大刺激出菇。
    解決辦法:注意避光和夜間保溫,提高發菌溫度,改善發菌環境。
    9、出菇管理 發菌階段,在溫度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60%左右,暗光和通風良好的條件下,一般中高溫型平菇25天左右,低溫型30~35天,菌絲即可長滿袋。當部分菌袋出現子實體原基時,表明菌絲已經成熟,這時即可適時轉入出菇管理。將菇棚消毒,灌水浸濕晾乾後,按菌袋菌絲成熟程度分別整齊地堆放於畦床上,堆高7~8層,一般150平方米菇棚可以堆放5000~6000袋(摺合乾料3500~4000公斤)。然後解開菌袋兩頭扎口,當料面見有小菇蕾出現時,用剪刀剪去袋兩頭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長。
    (1)、出菇管理要點
    ①拉大溫差,刺激出菇。平菇是變溫結實,加大溫差刺激有利於出菇。利用早晚氣溫低時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拉大晝夜溫差至6~10℃,以刺激出菇。低溫季節,白天注意增溫保濕,夜間加強通風降溫;氣溫高於20℃以上時,可採用加強通風和進行噴水降溫的方法,以拉大溫差,刺激出菇。
    ②加強濕度調節。出菇場地要經常噴水,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現菇蕾後,要特別注意噴水,向空間、地面噴霧增濕,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噴水,只有當菇蕾分化出菌蓋和菌柄時,方可少噴、細噴、勤噴霧狀水,補足需水量,以利於子實體生長。在採收一、二潮菇後,菌袋內水分低於60%時,應給予補水,採用直接向袋內注水或用水浸泡,浸泡時用鐵絲在菌袋上扎3~4個孔,可使水容易浸入菌袋。
    ③加強通風換氣。低溫季節一天1次,每次30分鍾,一般中午噴水後進行;氣溫高時,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鍾,通風換氣多在早、晚進行,切忌高濕不透氣。通風換氣必須緩慢進行,避免讓風直接吹到菇體上,以免菇體失水,邊緣捲曲而外翻。
    ④增強光照。散射光可誘導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則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長,蓋小,色淡,畸形。一般以保持菇棚內有「三分陽七分陰」的光照強度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曬死菇體。
    (2)、出菇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出菇棚內,應按菌袋菌絲成熟早晚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齊一致,有利於同步管理。菌袋進入出菇管理時,先解開兩頭扎口,不要急於把袋口完全張開,以防料表面失水乾燥,影響正常出菇。
    (3)、覆土出菇 袋栽平菇,一般出2潮菇後,經過補水管理還能繼續出菇,但出菇少,菇體小且不整齊,經濟效益低。採取覆土出菇,則有利於增產。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內開溝整畦,挖寬1米,深20~30厘米,長度不限的溝畦、畦與畦間留50厘米的人行道。將出過2潮菇的菇筒兩頭料面清理干凈,脫去塑料袋,截成兩段,豎直排放在溝畦內,然後用肥襖菜園土填充菌筒間的縫隙,並蓋於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後,在溝畦內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在出菇適溫條件下,約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現,按出菇要求進行管理,可繼續采菇4~5潮。
    10、出菇期常見問題分析與處理
    出菇期間常見下列現象直接影響種菇效益。
    (1)不現蕾 發生原因:①菌種不適,高溫季節用低溫型菌種,或低溫季節用高溫菌種;②缺少溫差刺激;③培養料含水量偏低,料面乾燥;④溫度較高,空氣乾燥,培養料表面出現白色棉狀物(氣生菌絲),影響菇蕾形成;⑤菌絲老化,形成較厚的菌膜;⑥通氣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高,光照不足,延緩菌絲的營養生長。
    解決辦法:①選用適溫菌種;②通風降溫拉大晝夜溫差至6℃以上;噴水增濕,使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5%~90%;防止氣生菌絲產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時,用鐵絲耙劃破;④加強通風,增加散射光照,誘導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內注水,補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噴灑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時,在菌袋兩端料面出現大量菇蕾時,再用小刀割去多餘的塑料袋,露出幼菇。切勿過早打開袋口,造成料面乾燥,影響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 原因:①持續高溫,幼菇受熱乾枯;②培養料含水量低,空氣濕度小;③二氧化碳濃度高,幼菇缺氧死亡。
    解決辦法:①出菇期防高溫,一旦溫度過高,及時進行通風和降溫;②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濕度,噴霧壯水為好,切勿用水直接噴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風,補充新鮮空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3)爛菇 原因:噴水過多,加上通風不良,菇體表面積水,引起水腫軟化腐爛。
    解決辦法:減少噴水,改善通風,一般在噴水後隨即予以通風,讓菇體表面積水及時散發。
    (4)菌柄細長菌蓋不分化 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見於地下室,人防地道內種菇;②二氧化碳濃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長,菌蓋形成困難。
    解決辦法:①增加光照,增設工人照明燈;②通風補氣。
    (5)袋內結菇 原因:①袋口解開晚;②兩頭料面乾燥,不利於菇蕾形成;③料袋裝得偏松,造成培養料與料壁間有較大的間隙。
    解決辦法:袋內結菇,多為畸形,會消耗營養,影響產量。應用隔膜將料壓緊,排出空氣,使營養集中,供袋兩頭出菇。
    (6)畸形菇 常見的畸形菇有瘤狀菇、花椰菜菇、藍色菇或藍邊菇和喇叭菇等,甚至二度分化,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原因:①溫度過低,且時間又長,造成菌蓋內外層細胞生長失調,出現瘤狀或顆粒狀突起;②菇棚通風不足,造成空氣溫度過高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形成喇叭菇;③棚內生爐增溫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積累,刺激菇體生長變異,發生變色反應。
    解決辦法:①冬季天冷增溫時要注意通風,不宜在菇棚內直接生爐,應修建火牆或火道;②菇棚內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

    『拾』 平菇配方大全

    1棉籽殼96斤、過磷酸鈣1斤、草木灰1斤、石膏粉1斤、尿素0、5斤、增菇酶0.2斤。

    2棉籽殼94斤、麩皮5斤、石膏粉1斤。50%多菌靈0.1斤、增菇酶0、2斤。

    3棉籽殼兒,90斤、麩皮5斤、豆餅粉1斤、磷肥1斤、石灰1斤、尿素0、5斤、增菇酶0、2斤。

    4玉米芯(粉碎成豆粒兒大小顆粒)93斤、棉製餅粉4斤、過磷酸鈣1斤、石灰1斤、石膏1斤、增菇酶0、2斤。

    5玉米芯兒和花生殼87斤、麩皮10斤、過磷酸鈣1斤、石灰1斤、尿素0、5斤、增菇酶0、2斤。

    6玉米芯94斤、過磷酸鈣2斤、石膏粉2斤、尿素1斤、50%的多菌靈0.2斤、增菇酶0、2斤。

    7麥秸或稻草92斤、棉籽餅粉5斤、過磷酸鈣1斤、石膏粉1斤尿素0、5斤增茹酶0、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