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員配置和人員配備有什麼關系
1、目的相同
人員配置和人員配備都是為了物色合適的人選;促進組織結構功能的有效發揮;充分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保證組織活動的正常進行,進而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
2、含義不同:
(1)人員配置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按各崗位的任務要求, 將其招聘的員工分配到企業的具體崗位上,給予員工不同的崗位,賦予他們具體的職責、權力,使他們進入工作角色,開始為實現組織目標發揮 作用的過程。
(2)人員配備是指根據組織結構中所規定的職務的數量和要求,對所需要的各類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的選擇、使用、考評和培訓的職能活動。
3、原則不同:
人員配備的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組織人員配備計劃的擬定要以組織需要為依據,以保證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前提;它既不是盲目地擴大職工隊伍,更不是單純為了解決職工就業,而是為了保證組織效益的提高。
(2)任人唯賢原則 在人事選聘方面,大公無私,實事求是地發現人才,愛護人才,本著求賢若渴的精神,重視和使用確有真才實學的人。這是組織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功的關鍵。
(3)因事擇人原則 因事擇人就是員工的選聘應以職位的空缺和實際工作的需要為出發點,以職位對人員的實際要求為標准,選拔、錄用各類人員。
(4)量才使用原則 量才使用就是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適的崗位。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人只有處在最能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才能幹得最好。
(5)程序化、規范化原則 員工的選拔必須遵循一定的標准和程序。科學合理地確定組織員工的選拔標准和聘任程序是組織聘任優秀人才的重要保證。只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辦事,才能選聘到真正願為組織的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
(6)因材起用原則
所謂因材起用,是指根據人的能力和素質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從組織中人的角度來考慮,只有根據人的特點來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工作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
(7)用人所長原則 所謂用人所長,是指在用人時不能夠求全責備,管理者應注重發揮人的長處。
(8)動態平衡原則
處在動態環境中的組織,是不斷變革和發展的。組織對其成員的要求也是在不斷變動的,當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識也是在不斷的提高和豐富的。因此,人與事的配合需要進行不斷的協調平衡。
人員配置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組織人員配備計劃的擬定要以組織需要為依據,以保證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前提;它既不是盲目地擴大職工隊伍,更不是單純為了解決職工就業,而是為了保證組織效益的提高。
(2)任人唯賢原則:在人事選聘方面,大公無私,實事求是地發現人才,愛護人才,本著求賢若渴的精神,重視和使用確有真才實學的人。這是組織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功的關鍵。
(3)因事擇人原則:
因事擇人就是員工的選聘應以職位的空缺和實際工作的需要為出發點,以職位對人員的實際要求為標准,選拔、錄用各類人員。
(4)量才使用原則:量才使用就是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適的崗位。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人只有處在最能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才能幹得最好。
(5)程序化、規范化原則:員工的選拔必須遵循一定的標准和程序。科學合理地確定組織員工的選拔標准和聘任程序是組織聘任優秀人才的重要保證。只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辦事,才能選聘到真正願為組織的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
(1)人員配置是指通過什麼進行分析擴展閱讀:
程序
1)制定用人計劃,使用人計劃的數量、層次和結構符合組織的目標任務和組織機構設置的要求。
2)確定人員的來源,即確定是從外部招聘還是從內部重新調配人員。
3)對應聘人員根據崗位標准要求進行考查,確定備選人員。
4)確定人選,必要時進行上崗前培訓,以確保能適用於組織需要。
5)將所定人選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
6)對員工的業績進行考評,並據此決定員工的續聘、調動、升遷、降職或辭退。
任務
1)物色合適的人選。組織各部門是在任務分工基礎上設置的,因而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任務和不同的工作性質,必然要求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和水平、不同的能力結構和水平的人與之相匹配。人員配備的首要任務就是根據崗位工作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查和科學的論證,找出或培訓為己所需的各類人員。
2)促進組織結構功能的有效發揮。要使職務安排和設計的目標得以實現,讓組織結構真正成為凝聚各方面力量,保證組織管理系統正常運行的有力手段,必須把具備不同素質、能力和特長的人員分別安排在適當的崗位上。
3)只有使人員配備盡量適應各類職務的性質要求,從而使各職務應承擔的職責得到充分履行,組織設計的要求才能實現,組織結構的功能才能發揮出來。
4)充分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之間的競爭的成敗取決於人力資源的開發程度。
5)在管理過程中,通過適當選拔、配備和使用、培訓人員,可以充分挖掘每個成員的內在潛力,實現人員與工作任務的協調匹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而使人力資源得到高度開發
B. 招聘與配置工作的重點和核心是什麼
招聘與配置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如下:
C. 如何對企業組織結構、崗位職能和人員配置進行合理分析
對企業組織結構、崗位職能與人員配置的合理性分析,一般包括:
(1)整個單項工作流程工作量與完成工作流程的時間分析
其中包括完成正常作業、疲勞、延誤、工作環境配合、努力等因素的時間標准,然後據此測算出單位整體工作量所需投入人力的數量。
(2)單位整體工作量分析
單位整體工作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1)經驗判別法:指根據各部門主管及人事、策劃部門人員的經驗,分析出各性質工作
對單項任務完成所需的工作時間,由此判斷出人力標准量。
2)統計法:統計法指利用部門相同或類似某單項生產、計劃和任務完成所需的工作量
和人事統計紀錄,對部門的工作負荷進行研究與分析,然後利用統計學平均數、標准差等來
確定完成某項工作所需的人力標准。
3)隨機抽樣法:隨機抽樣法是依據統計學原理,以隨機抽樣的方法來測定一個部門在
一定時間內,從事某項工作所佔規定時間的百分率,然後根據百分率來計算效率標准。該法
適用於無法以工作時間衡量的工作。
如果企業組織中的管理職位與非管理職位的比例失諧,會造成組織管理跨度和管理深度的失衡。
2.工作職能與技能的合理性分析
(1)崗位類型與性質分析
基本可分為:業務、技術、生產與管理四類人員。工作性質可基本定位為:直接和間接
兩類人員。
(2)年齡結構分析
年齡結構分析是為了分析組織崗位的職能、任務和效率是否與組織發展相匹配的關系。一般內容包括:組織人員年齡老化率、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吸收能力、體能負荷等。
(3)文化素質分析
文化素質分析是指對現有工作人員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訓的狀況分析。因為,企業員工文化知識層次的高下可決定其所能承受工作和任務的能力,並且,企業組織可以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對企業的崗位人員配置、調整和培訓工程進行更切合實際的計劃與安排,從而使企業員工的素質和企業的工作現狀相匹配,達到適才適用的目的。
D. 人員配置的概念是什麼管理人員配置有什麼方法
人員配置概論
● 人員配置是對企業各類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的選擇、使用、考評和培養,以合適的人員去充實組織結構中所規定的各項職務,從而保證企業正常運轉並實現預定目標的職能活動。
人員配置的作用(重要性)包括:充分開發企業人力資源;有效發揮組織結構功能;提高群體質量,形成最佳工作組合;強化管理職能,完善企業管理系統。
● 人員配置基本原則有系統開發;協調發展;選賢任能;適才適用;揚長避短;群體相容。
管理人員配置方法有;比較法、職務系數法、時距判定法。
E. 人員配備的工作包括哪些
包括制定用人計劃,使用人計劃的數量、層次和結構符合組織的目標任務和組織機構設置的要求。確定人員的來源,即確定是從外部招聘還是從內部重新調配人員。
對應聘人員根據崗位標准要求進行考查,確定備選人員。確定人選,必要時進行上崗前培訓,以確保能適用於組織需要。將所定人選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對員工的業績進行考評,並據此決定員工的續聘、調動、升遷、降職或辭退。
(5)人員配置是指通過什麼進行分析擴展閱讀:
程序
1、制定用人計劃,使用人計劃的數量、層次和結構符合組織的目標任務和組織機構設置的要求。
2、確定人員的來源,即確定是從外部招聘還是從內部重新調配人員。
3、對應聘人員根據崗位標准要求進行考查,確定備選人員。
4、確定人選,必要時進行上崗前培訓,以確保能適用於組織需要。
5、將所定人選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
6、對員工的業績進行考評,並據此決定員工的續聘、調動、升遷、降職或辭退。
F. 人員配備的系統方法
人員配備工作必須按照系統的方法來進行,即:組織目標和計劃是組織結構設計的依據,現有的和預期的組織結構,決定了所需主管人員的數目和種類。通過對主管人員的需求分析,在徵聘、選拔、安置和提升的過程中,利用外部的和內部的人才來源,同時還要對主管人員進行考核、訓練和培養。適當的人員配備有助於做好指導與領導工作,同樣,選拔優秀的主管人員也會促進控制工作。人員配備要求採取開放的系統方法,這種方法要在組織內部貫徹,反過來又和外部環境有關。組織內部因素應予以重視,沒有適當的報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優秀主管人員。外部環境也不容忽視,否則,就會阻礙組織正常發展。
在管理的五大職能中,人員配備主要涉及的問題是人,因此,它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表現為:
1.人員配備是組織有效活動的保證。
組織目標的確定為組織明確了工作方向,組織結構的建立為組織提供了實現目標的條件。但是,要真正實現組織目標,還要靠組織中最主要的因素——人,沒有人的組織是沒有任何活力、任何功能的靜態結構,也就無從談起指導與領導以及進行有效的控制。人是組織中蘊藏著極大潛在能力的最重要資源。
在組織的所有人員中,最重要的是那些主管人員。主管人員的基本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身處其間的人們能在組織內一起工作,以完成預定的使命和目標。由此可見;主管人員在整個管理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管人員是組織活動取得成效的關鍵人物。因此,有效地為組織機構配備各級主管人員是組織活動取得成效的最好保證之一。大到國家一級的組織,小到一個具體的企事業單位,主管人員配備的合當與否,都是與組織的興衰存亡密切相關的。
2.人員配備是組織發展的准備。
人員配備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為從事組織活動所需要的主管人員作好准備。正如在計劃工作中指出的,計劃是針對未來的情況,而未來的情況具有不肯定性,未來的主管人員都必須能很好地面向社會,適應由於先進技術應用而產生的、不斷增大的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及其對組織內部活動造成的復雜變化。因此,同其他管理職能一樣,人員配備應有一個開放的系統方法,要著眼於未來,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隨機制宜的方法,對主管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地選拔、培訓和考評,以滿足組織未來對主管人員的需要。
人員配備的原理
1、職務要求明確原理:
是指對主管職務及相應人員的需求越是明確,培訓和評價主管人員的方法越是完善,主管人員工作的質量也就越有保證。
2、責權利一致原理:
是指組織越是要盡快地保證目標的實現,就越是要主管人員的責權利一致。
3、公開競爭原理:
是指組織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職務的接班人之間鼓勵公開競爭。
4、用人之長原理:
是指主管人員越是處在最能發揮其才能的職位上,就越能使組織得到最大的收益。
5、不斷培養原理:
是指任何一個組織越是想要使其主管人員能勝任其所承擔的職務,就越是需要他們去不斷地接受培訓和進行自我培養。
G. 如何對公司的人員配置進行分析
我的理解:人員配置是定崗定編+定額定員的動態管理和分析。 配置分析的初級層次,是就編制數量、人員層次、結構進行分析。中級層次是初級+人工成本分析。至於高級層次,我認為不是對HR的硬性要求,並且維度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