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事務提交關鍵字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事務提交關鍵字

發布時間: 2022-08-28 09:26:48

❶ 如何查看和修改Mysql資料庫的事務提交方式

查看 MySQL 客戶端的事務提交方式命令:select @@autocommit;
修改 MySQL 客戶端的事務提交方式為手動提交命令:set @@autocommit = 0;
(註:0 表示手動提交,即使用 MySQL 客戶端執行 SQL 命令後必須使用commit命令執行事務,否則所執行的 SQL 命令無效,如果想撤銷事務則使用 rollback 命令。1 表示自動提交,即在 MySQL 客戶端不在需要手動執行 commit 命令。)
MySQL 在自動提交模式下,每個 SQL 語句都是一個獨立的事務。
注意:
1、手動設置set @@autocommit = 0,即設定為非自動提交模式,只對當前的mysql命令行窗口有效,打開一個新的窗口後,默認還是自動提交;
2、對於非自動提交模式,比如在命令行中添加一條記錄,退出命令行後在重新打開命令行,之前插入的記錄是不在的。(用select * from + 表名 驗證一下就可以了)

❷ mysql資料庫 事務提交怎麼處理

查看 MySQL 客戶端的事務提交方式命令:select @@autocommit;
修改 MySQL 客戶端的事務提交方式為手動提交命令:set @@autocommit = 0;
(註:0 表示手動提交,即使用 MySQL 客戶端執行 SQL 命令後必須使用commit命令執行事務,否則所執行的 SQL 命令無效,如果想撤銷事務則使用 rollback 命令。1 表示自動提交,即在 MySQL 客戶端不在需要手動執行 commit 命令。)
MySQL 在自動提交模式下,每個 SQL 語句都是一個獨立的事務。
注意:
1、手動設置set @@autocommit = 0,即設定為非自動提交模式,只對當前的mysql命令行窗口有效,打開一個新的窗口後,默認還是自動提交;
2、對於非自動提交模式,比如在命令行中添加一條記錄,退出命令行後在重新打開命令行,之前插入的記錄是不在的。(用select * from + 表名 驗證一下就可以了)

❸ 什麼是資料庫系統的事務相關的兩個命令語句及其功能是什麼

SQL server為例

BEGIN TRANSACTION 開始事務
COMMIT TRANSACTION 提交事務
ROLLBACK TRANSACTION 回滾事務

什麼是資料庫事務

資料庫事務是指作為單個邏輯工作單元執行的一系列操作。

設想網上購物的一次交易,其付款過程至少包括以下幾步資料庫操作:

· 更新客戶所購商品的庫存信息

· 保存客戶付款信息--可能包括與銀行系統的交互

· 生成訂單並且保存到資料庫中

· 更新用戶相關信息,例如購物數量等等

正常的情況下,這些操作將順利進行,最終交易成功,與交易相關的所有資料庫信息也成功地更新。但是,如果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例如在更新商品庫存信息時發生異常、該顧客銀行帳戶存款不足等,都將導致交易失敗。一旦交易失敗,資料庫中所有信息都必須保持交易前的狀態不變,比如最後一步更新用戶信息時失敗而導致交易失敗,那麼必須保證這筆失敗的交易不影響資料庫的狀態--庫存信息沒有被更新、用戶也沒有付款,訂單也沒有生成。否則,資料庫的信息將會一片混亂而不可預測。

資料庫事務正是用來保證這種情況下交易的平穩性和可預測性的技術。

資料庫事務的ACID屬性

事務處理可以確保除非事務性單元內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則不會永久更新面向數據的資源。通過將一組相關操作組合為一個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失敗的單元,可以簡化錯誤恢復並使應用程序更加可靠。一個邏輯工作單元要成為事務,必須滿足所謂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和持久性)屬性:

· 原子性

事務必須是原子工作單元;對於其數據修改,要麼全都執行,要麼全都不執行。通常,與某個事務關聯的操作具有共同的目標,並且是相互依賴的。如果系統只執行這些操作的一個子集,則可能會破壞事務的總體目標。原子性消除了系統處理操作子集的可能性。

· 一致性

事務在完成時,必須使所有的數據都保持一致狀態。在相關資料庫中,所有規則都必須應用於事務的修改,以保持所有數據的完整性。事務結束時,所有的內部數據結構(如 B 樹索引或雙向鏈表)都必須是正確的。某些維護一致性的責任由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承擔,他們必須確保應用程序已強制所有已知的完整性約束。例如,當開發用於轉帳的應用程序時,應避免在轉帳過程中任意移動小數點。

· 隔離性

由並發事務所作的修改必須與任何其它並發事務所作的修改隔離。事務查看數據時數據所處的狀態,要麼是另一並發事務修改它之前的狀態,要麼是另一事務修改它之後的狀態,事務不會查看中間狀態的數據。這稱為可串列性,因為它能夠重新裝載起始數據,並且重播一系列事務,以使數據結束時的狀態與原始事務執行的狀態相同。當事務可序列化時將獲得最高的隔離級別。在此級別上,從一組可並行執行的事務獲得的結果與通過連續運行每個事務所獲得的結果相同。由於高度隔離會限制可並行執行的事務數,所以一些應用程序降低隔離級別以換取更大的吞吐量。

· 持久性

事務完成之後,它對於系統的影響是永久性的。該修改即使出現致命的系統故障也將一直保持。
DBMS的責任和我們的任務

❹ sql語句中什麼時候用commit

COMMIT命令用於把事務所做的修改保存到資料庫,把上一個COMMIT或ROLLBACK命令之後的全部事務都保存到資料庫。全部修改都首先被送到臨時回退區域,如果這個臨時回退區域沒有空間了,不能保存對資料庫所做的修改,資料庫很可能會掛起,禁止進行進一步的事務操作。

語法是:commit [work]。關鍵字commit是語法中惟一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後是用於終止語句的字元或命令,具體內容取決於不同的實現。關鍵字work是個選項,其惟一作用是讓命令對用戶更加友好。

(4)資料庫事務提交關鍵字擴展閱讀:

對於資料庫的大規模數據載入或撤消來說,應該多使用COMMIT語句;然而,過多的COMMIT語句會讓工作需要大量額外時間才能完成。

在某些實現里,事務不是通過使用COMMIT命令提交的,而是由退出資料庫的操作引發提交。但是,在某些實現里,比如MySQL,在執行SETTRANSACTION命令之後,在資料庫收到COMMIT或ROLLBACK之前,自動提交功能是不會恢復的。

❺ java中 Transaction是什麼關鍵字啊

是hibernate里的吧,

是事物控制的意思,,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提交commit(),一個是回滾rollback()

❻ 誰給我詳細解釋一下資料庫中的事務提交吧。

事務(TRANSACTION)是作為單個邏輯工作單元執行的一系列操作 這些操作作為一個整體一起向系統提交,要麼都執行、要麼都不執行 事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工作邏輯單元 比如說銀行操作轉賬,一個人的賬號減100,另一個加100,如果提交兩條語句某一條出錯了,就會造成一個讓無故增加100元,或一個無故減少100。所以作為一個整體提交,要麼都成功,要麼都失敗。 觸發器是在對表進行插入、更新或刪於強除操作時自動執行的存儲過程
觸發器通常用制業務規則
觸發器是一種高級約束,可以定義比用CHECK 約束更為復雜的約束
可執行復雜的SQL語句(if/while/case)
可引用其它表中的列 觸發器也就是 固定的業務邏輯比如一個員工退休,就會當該員工從員工表刪除的時候將他自動插入退休員工表

❼ sql中,dml,dcl,dql,ddl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1,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數據操作語言,用來定義資料庫記錄(數據)

2,DCL(DataControlLanguage):數據控制語言,用來定義訪問許可權和安全級別;

3,DQL(DataQueryLanguage):數據查詢語言,用來查詢記錄(數據);

4,DDL(DataDefinitionLanguage):數據定義語言,用來定義資料庫對象:庫、表、列等。

(7)資料庫事務提交關鍵字擴展閱讀

DML分成交互型DML和嵌入型DML兩類。

依據語言的級別,DML又可分成過程性DML和非過程性DML兩種。

如insert,delete,update,select(插入、刪除、修改、檢索)等都是DML.

交互型DML:這類DML自成系統,可在終端上直接對資料庫進行操作。

嵌入型DML:這類DML是嵌入在主語言中使用。此時主語言是經過擴充能處理DML語句的語言。

過程性DML:用戶編程時,不僅需要指出「做什麼」(需要什麼樣的數據),還需要指出「怎麼做」(怎麼獲得數據)。層狀、網狀的DML屬於過程性語言。

非過程性DML:用戶編程時,只需要指出「做什麼」,不需要指出「怎麼做」。關系型DML屬於非過程性語言。

❽ SQL語言分類有哪幾種分別都對應著哪些關鍵字都整理在這里了

本文是mysql系列之第三篇文章 ,主要介紹常用的SQL語句 ,具體如下 ,若要查看mysql客戶端工具的使用,請見:mysql系列之一文詳解Navicat工具的使用(二)

1.表(Table )

資料庫中的表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表格類似,它也是由行(Row) 和列(Column)組成的。列由同類的信息組成,每列又稱為一個欄位,每列的標題稱為欄位名。行包括了若干列信息項。一行數據稱為一個或一條記錄,它表達有一定意義的信息組合。一個資料庫表由一條或多條記錄組成,沒有記錄的表稱為空表。每個表中通常都有一個主關鍵字,用於惟一地確定一條記錄。

2.索引(Index)

索引是根據指定的資料庫列表建立起來的順序。它提供了快速訪問數據的途徑,並且可監督表的數據,使其索引所指向的列中的數據不重復。

3.視圖(View)

視圖看上去同表似乎一模一樣,具有一組命名的欄位和數據項,但它其實是一個虛擬的表,在資料庫中並不實際存在。該視圖是由查詢資料庫表產生的,它限制了用戶能看到和修改的數據。由此可見,視圖可以用來控制用戶對數據的訪問,並能簡化數據的顯示,即通過視圖只顯示那些需要的數據信息。

4.圖表(Diagram)

圖表其實就是資料庫表之間的關系示意圖。利用它可以編輯表與表之間的關系。

5.預設值(Default)

預設值是當在表中創建列或插入數據時,對沒有指定其具體值的列或列數據項賦予事先設定好的值。

6.規則(Rule)

規則是對資料庫表中數據信息的限制。它限定的是表的列。

7.觸發器(Trigger)

觸發器是一個用戶定義的SQL事務命令的集合。當對一個表進行插入、更改、刪除時,這組命令就會自動執行。

8.存儲過程(Stored Procere)

存儲過程是為完成特定的功能而匯集在一起的一組SQL 程序語句,經編譯後存儲在資料庫中的SQL 程序。

9.用戶(User)

所謂用戶就是有許可權訪問資料庫的人。用戶分為:管理員用戶和普通用戶。管理用戶可對資料庫進行修改刪除,而普通用戶只能進行閱讀查看等操作。

10. 總結

針對以上的對象 ,我們主要抽取其每個對象的關鍵字 ,因為這些關鍵字都會在後面的sql語句用到 。

而以上的DDL語言多是對這些對象的操作,而對象本身又具有增、刪、改、查特性 。 所以 ,DDL語言多是對對象本身的增刪改查操作 ,下面就具體的介紹每個關鍵字的SQL實現 。

創建資料庫:

創建表:

創建視圖:

創建索引:

創建觸發器:

創建存儲過程

創建用戶:

修改表名:

以下主要是對表的列做出的修改:

增加一列:

刪除列

重命名列

修改列的類型名稱

添加主鍵:

修改主鍵:

刪除主鍵:

添加索引

刪除語句比較簡單,具體如下

AS作用和用法

DISTINCT關鍵字

說明 : where後面的條件語句 ,其實並非這么簡單 ,它是非常靈活且強大的 ,這里我們先拆解條件語句的一部分 。

條件語句 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 : 欄位 操作符 值 ,這三部分其實都非常靈活 ,都可以有不同情況,下面主要解決操作符的情況,操作符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情況:

邏輯運算符主要包括邏輯與,邏輯或,非 三種情況 。

示例:

是指使用關鍵字like進行的查詢

當然 ,分組後也可以進行數據篩選 ,它使用到的關鍵字having ,和where有點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 。

where和having的區別:

grant主要是授權用戶許可權 ,主要控制以下訪問許可權 :

revoke正好與grant相反 ,是回收許可權(取消許可權) 。

commit和rollback主要用於事務處理 。使用事務有兩種方式,分別為隱式事務和顯式事務。隱式事務實際上就是自動提交,在MySQL中,自動提交(autocommit)在支持事務(transaction)的引擎中,若autocommit=true,則不需要commit的情況下直接提交語句形成永久性修改,Mysql默認打開autocommit,也可以通過配置設置。



❾ 資料庫命令中什麼 是事務提交語句,什麼是事務回退語句。

已提交的事務就是已經成功執行,並也入到對應的數據表中。
資料庫在執行事務的過程是不會在實際的數據表中操作數據的。
只有當你事務執行成功,才會提交事務。
否則,事務就會回滾,此時事務對數據表無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