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超頻的問題
超頻只是心理安慰罷了...超頻的最大效果還是提升內存性能吧...比如P2.0的CPU超頻到2.7,原來只支持266的內存就能上到333,如果你CPU足夠上到你內存支持大小,那就沒必要超頻了....顯卡有那必要超嗎?你覺得同樣買的硬體超價值使用的話,那還要製造商做什麼......
Ⅱ 數據倉庫哪家公司好
星環科技經過多年的打磨形成了一套標準的數據倉庫建設體系,通過一系列標准流程,幫助用戶快速、高效、便捷地打造高性能數據倉庫。
星環數據倉庫解決方案具備超高性能、高可擴展、極簡易用、高性價比等特性。星環數據倉庫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於金融、政企、交通、能源、電信等多個領域,可以滿足大數據時代企業構建各類數據倉庫的需求。
基於星環科技ArgoDB的數據倉庫/數據集市解決方案,通過對數據的清洗、治理、建模、管理、分析,既能面向業務實現高並發、精準化、高性能的歷史數據、實時數據的查詢服務,又能承載分析報表、批處理、數據挖掘等分析型數據集市業務。
通過ArgoDB打造的數據倉庫、數據集市以及湖倉集一體化方案,用戶可以基於統一訪問介面最大程度上降低數據湖、數據倉庫、數據集市業務過程中業務介面的調整,降低用戶開發成本,提高數據處理效率。統一的元數據管理可以在精準的ACL控制下,實現按需展示湖倉集內的相關元數據的統一查詢,提高數據管理效率。統一存儲管理,對使用者屏蔽不同數據源的數據存儲,降低業務數據管理難度。此外,基於ArgoDB打造的數倉/數集或湖倉集一體化方案可以無縫銜接AI技術,幫助業務挖掘更多數據價值。
結合星環科技事件存儲庫Event Store和實時流計算引擎Slipstream構建實時數據倉庫,可以高速接入實時消息數據(吞吐量可以達到數百萬記錄/秒),或者從交易型資料庫實時同步數據到ArgoDB,並對數據進行實時增刪改查,以及高速的數據復雜加工和統計分析。
配合星環TDH的工具組件讓系統的安裝部署、擴容升級、安全防衛、風險告警、許可權管理等工作變得更便捷。不僅能夠減小運維人員的操作難度,也能讓企業管理人員更輕松的調整數據訪問許可權,避免各類數據安全問題。
Ⅲ 為什麼我可以java載入sql資料庫,但是不能連接資料庫,搞了幾天了,跪求高手指導。。
看看包引沒引,還有就是看看sqlserver的TCP/IP禁止沒有
Ⅳ asp 登陸問題
sql="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user&"' and pwd='"&pwd2"'"
改為sql="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user&"' and pwd='"&pwd2"'"
Ⅳ 木霉中糖類代謝
與其他生物類似,糖類是木霉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木霉的生長需要碳源,最適合的碳源為糖類(詳見第4章)。木霉細胞外的碳源通過不同途徑轉化成葡萄糖,進入細胞內,然後葡萄糖分解代謝提供木霉生長所需的能量。如圖5.1 所示,木霉可以通過葡糖澱粉酶、葡聚糖酶、纖維素酶等對環境中的澱粉、纖維素進行降解,產生葡萄糖,或者培養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可以通過葡萄糖轉運進入細胞內,葡萄糖的轉運有一活躍的轉運系統進行,其他真菌,例如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鏈孢霉(Neurospora crassa)的糖轉運系統已被充分研究(Boles et al.,1997;Lagunas,1993;Marger et al.,1993;Özcan et al.,1999;Rand et al.,1980a,1980b)。Delgado-Jarana等(2003)從哈茨木霉(T.harzianum)CECT 2413中分離了一個編碼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基因gtt1.,該基因編碼含12個跨膜結構域和若干典型的糖轉運域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其表達受高葡萄糖抑制,受pH影響,說明木霉內葡萄糖轉運受 pH 影響(Delgado-Jarana et al.,2003)。里氏木霉(T.reesei)的ΔTrhxt1突變體表現出葡萄糖積累的表型,鑒於此,Ramos等(2006)在里氏木霉(T.reesei)中分離了一個預測編碼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基因Trhxt1,並發現該基因的表達受高葡萄糖濃度的抑制,並受氧濃度的調控(Ramos et al.,2006)。Trhxt1在不存在葡萄糖的情況下,其表達在微摩爾水平,當里氏木霉(T.reesei)在含纖維素的培養基上生長時,纖維素的降解使葡萄糖濃度達到微摩爾水平時也誘導該基因的表達,並且該基因在缺氧情況下表達明顯下調(Ramos et al.,2006)。
圖5.1 葡萄糖的合成和代謝
葡萄糖或者其他單糖的胞外氧化,在其他真菌中常有報道,但在木霉和粘帚霉中則還未見。里氏木霉(T.reesei)和深綠木霉(T.atroviride)中沒有葡萄糖氧化酶,但是黑麴黴(Aspergilus niger)的葡萄糖氧化酶能夠在深綠木霉(T.atroviride)和里氏木霉(T.reesei)中表達並具有活性(Mach et al.,2004;母敬郁等,2006)。有報道發現,在木素木霉(T.lignorum)、綠色木霉(T.viride)和鉤狀木霉(T.hamatum)中有抗壞血酸氧化酶(Hatsutori et al.,1994;Nakanishi,1995)。
微生物可以利用不同的碳源,而且不同微生物對碳源的選擇和利用效率存在很大差異。當優先選擇的碳源存在時,其他碳源的代謝會被一種復雜而嚴謹的過程抑制,這就是所謂的碳代謝阻遏。為了研究木霉中碳代謝阻遏,利用兼並引物從里氏木霉(T.reesei)和哈茨木霉(T.harzianum)中克隆獲得了葡萄糖阻遏基因 cre1,cre1 編碼包含鋅指的C2H2型DNA結合蛋白,CRE1蛋白與構巢麴黴(A.nilans)中葡萄糖阻遏基因creA的編碼產物相似度為46%。cre1 啟動子中包含一些與先前驗證的構巢麴黴(A.nilans)creA基因中結合位點一致的序列元件,creA/CRE1的結合位點是由緊密相連的兩個5′-SYGGRG-3′基序組成,並且直接抑製作用僅發生在這種雙結合位點(Cubero et al.,1994;Strauss et al.,1995;Ilmén et al.,1996;Takashima et al.,1996a,1996b);另外,在一小段保守的鹼性區域內的色氨酸磷酸化也調節CRE1的DNA結合能力(Cziferszky et al.,2002)。里氏木霉(T.reesei)QM9414中cre1mRNA水平受碳源的影響,在含有葡萄糖的培養基上,cre1mRNA水平降低。這些結果表示cre1的表達可以自我調控。有趣的是,里氏木霉(T.reesei)含有突變體Rut-C30,cre1基因被切斷,突變體內cre1基因片段(cre1-1)僅編碼含有一個鋅指的95個氨基酸,其碳降解物阻遏因此得到解除,它的葡萄糖透過酶活性非常低下,可以超量生產纖維素分解酶,與QM9414不同,Rut-C30可以在含有葡萄糖的培養基上產生纖維素酶mRNAs,將cre1全長轉入Rut-C30菌株可以造成cbh1表達的葡萄糖抑制,說明cre1調控纖維素酶的表達(Ilmén et al.,1996)。
碳代謝阻遏抑製表達的基因模型系統已被用於大多數真菌中碳代謝阻遏的研究,而對消除碳代謝阻遏後的基因表達變化很少有人研究。creA/cre1敲除突變體表現出減慢生長、菌絲形態和產孢異常等表型(Shroff et al.,1997;Nakari-Setälä et al.,2009)。Portnoy等(2011)對里氏木霉(T.reesei)的Δcre1突變體和野生型中基因表達差異進行了晶元分析,首次對真菌碳代謝阻遏的分子生理反應進行全面的研究(Portnoy et al.,2011)。如圖5.2所示,按照基因表達情況將其分為不同的集群,其中在Δcre1突變體中高表達的基因又因為受生長速率的影響表現為不同的集群:在Δcre1突變體中高表達並不受生長速率影響的C組包含16個基因,僅在具有高生長速率的Δcre1突變體中高表達的基因為E組50個,G組26個基因,Δcre1突變體中的高表達抵消高生長速率抑製表達的影響,26個H組基因在低生長速率的Δcre1突變體中上調表達。而在Δcre1突變體中抑製表達的基因可進一步分為高生長速率誘導表達(F組,36個基因)和低生長速率誘導表達兩組(D組,36個基因)。
圖5.2 表達集群間的基因分布
註:根據晶元數據,按CRE1的不同調控分為9個集群(CRE1誘導,CRE1抑制,CRE1非依賴)。顏色表示生長率的影響,黑色和深灰色集群表示基因僅受較高生長速率影響,其中深灰色(B、F、G)為表達上調,黑色(A、E)為表達下調,淺灰色(D、H)表示低生長速率上調表達的基因,陰影(C)表示表達不受生長速率影響的基因
(Portnoy et al.,2011)
其中圖5.2各集群中的基因包含細胞組分合成、細胞防禦、細胞信號、細胞轉運、蛋白活性調控、具有結合功能蛋白、蛋白命運、轉錄、能量、次生代謝、脂類代謝、碳代謝、氨基酸代謝、一般代謝、特異蛋白、假定蛋白等相關基因。
胞內的葡萄糖通過糖酵解(Glycolysis)和戊糖磷酸途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進行分解代謝(圖5.1,圖5.3),以下主要從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徑兩方面對糖類分解代謝進行總結。
5.1.2.1 糖酵解作用:將葡萄糖轉變成丙酮酸
糖酵解作用是葡萄糖轉變成丙酮酸的一系列反應,該途徑中的關鍵酶為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圖5.3)。有人研究了里氏木霉(T.reesei)中己糖激酶和葡糖激酶及它們在糖類分解代謝中的可能作用(Kubicek-Pranz et al.,1991),發現在不同碳源基質上培養時,能夠檢測到分別對葡萄糖和果糖具有活性的酶,表明該菌至少能夠產生一種己糖激酶和一種葡萄糖激酶。然而,Samuels等(1994)利用電泳技術檢測了幾種木霉和肉座菌的同工酶,只發現了一個己糖激酶。這種分歧還需要進一步澄清,但兩種酶在碳降解物阻遏被解除的里氏木霉(T.reesei)突變株Rut-C30 及F4 或F5 中活性沒有改變(Labudova et al.,1983),在兩個2-脫氧葡萄糖抗性突變株中也沒有改變,表明己糖激酶或者葡萄糖激酶在木霉的葡萄糖調控中沒有作用,後來利用構巢麴黴(A.nilans)進行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Ruyter et al.,1996)。
圖5.3 碳代謝的主要途徑:糖酵解途徑和磷酸戊糖途徑
對其他糖酵解酶類在基因水平上進行了研究,由於這些酶類理論上的表達很強,對表達工具的構建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已經從康寧木霉(T.koningii)中分離純化,其編碼基因也已克隆得到(Sakai et al.,1990)。該酶有兩種同工酶,它們的區別在於對康寧酸(Koningic Acid)的敏感性不同,康寧酸是由康寧木霉(T.koningii)產生的一種抗生性代謝產物。研究認為氨基酸殘基的差別是造成兩種酶對康寧酸敏感性不同的原因,其中一種酶的氨基酸殘基在174和181為丙氨酸和絲氨酸,而另一種酶在174和181位分別為蘇氨酸和蘇氨酸(Watanabe et al.,1993)。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編碼基因也已經從哈茨木霉(T.harzianum)中克隆得到,而且在光誘導的產孢過程中,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基因(gpd)mRNA 水平下調,在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中含量最低(Puyesky et al.,1997)。Vanhanen等(1989)和Goldman等(1992)分別從里氏木霉(T.reesei)和綠色木霉(T.viride)中克隆到了編碼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基因,其5′-端序列含有保守的結合位點,該位點可結合環腺苷控制因子、一種催化蛋白質和碳分解物阻遏抑制因子cre1(Vanhanen et al.,1989;Goldman et al.,1992b)。里氏木霉(T.reesei)的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還包含一個熱激共有序列,對熱脅迫沒有反應(Vanhanen et al.,1991)。丙酮酸激酶的編碼基因也已經從里氏木霉(T.reesei)中克隆到,其蛋白質結構與黑麴黴(A.niger)和構巢麴黴(A.nilans)的丙酮酸激酶高度相似(Schindler et al.,1993)。在里氏木霉(T.reesei)中,同工酶電泳結果發現了2~3個丙酮酸激酶條帶,但點雜交卻只發現了一個基因(Schindler et al.,1993)。有證據表明,丙酮酸激酶存在磷酸化現象,這可能就是發現兩個電泳遷移條帶的原因。
木霉也能夠在非糖類碳源中生長,Jackson(1973)研究了綠色木霉(T.viride)對丙烯基乙醇的降解代謝途徑,發現進一步的產物為丙烯酸和乙酸,後者進一步代謝為丙酮酸酯,可累積到原始底物量的50%(w/w)(Jackson,1973)。Tye等(1977)通過在甲醇培養基上連續培養,研究了木素木霉(T.lignorum)生長情況,發現最適生長速率較低(μ=0.026),而且只在低濃度甲醇條件下(0.16%)才能生長。
5.1.2.2 磷酸戊糖途徑
另一種常見的糖類分解代謝是磷酸戊糖途徑(圖5.3)。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被轉化成果糖-6-磷酸(Fructose-6-phosphate)和甘油醛-3-磷酸(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反饋進糖酵解途徑內。糖酵解途徑的主要產物為丙酮酸,戊糖磷酸循環則可以為核酸和核苷酸合成提供戊糖,還可以為輔酶、能量載體等提供NADPH,也可以提供赤蘚糖磷酸(Erythrose Phosphate)借莽草酸途徑(Shikimic Acid Pathway)合成芬芳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該路徑的關鍵酶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
已知真菌對葡萄糖-6-磷酸的分解代謝涉及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徑,兩者所起作用的比例依細胞需要而異。對於戊糖磷酸途徑來說,在長枝組的木霉種類中發現了至少2種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的同工酶(Samuels et al.,1994),但Stasz等(1988a)在綠色木霉(T.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綠木霉(T.virens)、康寧木霉(T.koningii)、鉤狀木霉(T.hamatum)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的菌株中僅檢測到單一酶。Stasz等(1988a)檢測的是不同菌株的同工酶,因此在方法上是能夠發現同工酶差異的,因此他們與Samuels等(1994)結果的差別,很可能是由所使用的菌株不同造成的。Neto(1993)分離純化並研究了糖酵解途徑的磷酸果糖激酶2,該酶在調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發現它不為環腺苷依賴型的磷酸化所調解控制,只為底物的可利用性所調控,這種現象與酵母不同,但與早期關於黑麴黴(A.niger)的報道一致(Harmsen et al.,1992)。
磷酸戊糖途徑是NADPH的主要來源,NADPH是許多生物分子尤其是脂類合成所必需的(Berg et al.,2002)。它也為合成氨基酸提供中間產物:組氨酸由核糖-5-磷酸合成,赤蘚糖-4-磷酸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前提(Berg et al.,2002)。因此,磷酸戊糖途徑在蛋白質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被認為與蛋白質高效生產的生物系統相關。磷酸戊糖途徑中間產物核糖-5-磷酸也是核酸和核苷酸合成所必需的。磷酸葡萄糖異構酶(PGI)催化糖酵解途徑的第二步,使葡萄糖-6-磷酸轉變成果糖-6-磷酸。這一酶位於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徑的第一個結合點,PGI的失活導致代謝流轉向磷酸戊糖途徑,使產生更多的NADPH。在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中發現PGI的突變株pgi能夠產生更多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前體(Canonaco et al.,2001)。里氏木霉(T.reesei)中pgi基因被克隆,並且通過里氏木霉資料庫分析發現沒有與其同源的ORFs(Limón et al.,2011)。
5.1.2.3 葡萄糖代謝命運
糖酵解途徑最終將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可以通過有氧呼吸最終產生 CO2,H2O和ATP,也可以通過厭氧途徑生成乳酸(圖5.1)。研究表明,關鍵基因的調控變化,控制里氏木霉(T.reesei)中糖酵解途徑產物丙酮酸進入有氧或是厭氧途徑(Chambergo et al.,2002)。Chambergo等(2002)建立了絲狀真菌里氏木霉(T.reesei)的EST資料庫。Derisi等(1997)利用的互補DNA晶元技術分析了葡萄糖耗盡時的基因表達譜,並與釀酒酵母(S.cerevisiae)發酵過程中基因時空表達模式進行了比較(圖5.4)。里氏木霉(T.reesei)被選為這項研究的材料,因為它的自然棲息地和對營養的要求與釀酒酵母(S.cerevisiae)明顯不同。釀酒酵母(S.cerevisiae)一般需要一個高糖濃度的生長環境,而里氏木霉(T.reesei)可以在營養缺乏的環境中生長,並利用胞內水解酶,例如纖維素酶對周圍環境中多糖進行水解獲得葡萄糖(Beguin,1990)(圖 5.1)。對里氏木霉(T.reesei)在葡萄糖耗盡時基因表達模式的分析發現,糖酵解途徑最終產物丙酮酸進入有氧而非厭氧途徑。而且,在里氏木霉(T.reesei)表達譜中發現了編碼三羧酸循環中酶和電子傳遞鏈中蛋白質的基因的表達,表明丙酮酸的氧化是通過三羧酸循環進行的,而不是通過發酵產生乙醇,而且乙醛被氧化生成醋酸,而不是還原產生乙醇,從而防止NADH的再生(Chambergo et al.,2002)。
氧氣是決定丙酮酸進入有氧途徑還是厭氧途徑的關鍵因子,同時,氧氣還影響丙酮酸生成的糖酵解途徑中關鍵酶基因的表達。Bonaccorsi等(2006)證明,短暫的缺氧可以抑製糖酵解途徑中關鍵酶基因的表達,並比較了不存在氧時里氏木霉(T.reesei)和釀酒酵母(S.cerevisiae)中糖酵解途徑中基因的表達變化(Bonaccorsi et al.,2006)。
5.1.2.4 葡糖異生途徑
真菌雖然通過糖酵解途徑,可以利用多樣的碳源,但如果真菌生長在醋酸培養基上,真菌就要通過糖異生途徑合成各種碳水化合物(圖5.1)。所謂糖異生,是指非糖的前體物質(例如,乳酸、氨基酸、甘油等)合成葡萄糖的過程。糖異生途徑不是糖酵解途徑的簡單逆轉,因為糖酵解作用的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是不可逆的。糖異生途徑為:丙酮酸羧化轉變成草醯乙酸,然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將之脫羧和磷酸化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在經糖酵解途徑中的可逆反應轉變成果糖-1,6-焦磷酸,提供給寡糖和多糖的合成(圖5.1)。
圖5.4 當葡萄糖消耗完時,里氏木霉(T.reesei)和釀酒酵母(S.cerevisiae)中編碼參與在關鍵代謝過程中酶的基因表達譜的比較
註:↑和↓的框架分別表示葡萄糖耗盡時表達量升高和降低的基因,→表示表達不受影響的基因,*表示尚未從木霉中分離獲得的基因,ADH基因在木霉中沒有獲得,但是在木霉培養物種乙醇脫氫酶的活性被檢測到(Beutler,1984)。其中,FBA:果糖-1,6-二磷酸醛縮酶;TPI:磷酸甘油醛異構酶;TDH: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PGK:磷酸甘油酸激酶;GPM:磷酸甘油酸變位酶;ENO:烯醇化酶;PYK:丙酮酸激酶;PDA:丙酮酸脫氫酶;PC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DC:丙酮酸脫酸酶;ALD:乙醛脫氫酶;ADH:乙醇脫氫酶;ACS:乙醯輔酶A合成酶;CIT:檸檬酸合成酶;ACO:順烏頭酸酶;IDH:異檸檬酸脫氫酶;KDH:a-酮戊二酸脫氫酶;YGR:琥珀酸硫激酶;SDH:琥珀酸脫氫酶;FUM:延胡索酸酶;MDH:蘋果酸脫氫酶
(Chambergo et al.,2002)
Ⅵ php怎樣處理sqlite3
<?php
// set access parameters
$db = "users.db";
// open database file
// make sure script has read/write permissions!
$conn = sqlite_open($db) or die ("ERROR: Cannot open database");
// create and execute INSERT query
$sql = "INSERT INTO users (id, username, country) VALUES ('5', 'pierre', 'FR')";
sqlite_query($conn, $sql) or die("Error in query execution: " .sqlite_error_string(sqlite_last_error($conn)));
// create and execute SELECT query
$sql = "SELECT username, country FROM users";
$result = sqlite_query($conn, $sql) or die("Error in query execution: " . sqlite_error_string(sqlite_last_error($conn)));
// check for returned rows
// print if available
if (sqlite_num_rows($result) > 0) {
while($row = sqlite_fetch_array($result)) {
echo $row[0] . " (" . $row[1] . ") ";
}
}
// close database file
sqlite_close($conn);
?>
Ⅶ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系統軟體還是應用軟體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種系統軟體。
數據由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包含以下功能:
1、數據的安全性保護:
保護數據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數據的泄漏和破壞;
2、數據的完整性檢查:
將數據控制在有效的范圍內,或保證數據之間滿足一定的關系;
3、並發控制:
對多個用戶或應用同時訪問同一個數據的並發操作加以控制和協調,確保得到正確的修改結果或資料庫的完整性不遭到破壞;
4、資料庫恢復:
當計算機系統發生硬體或軟體故障時,需要將資料庫從錯誤狀態恢復到某一已經正確狀態。
(7)tdh資料庫導出擴展閱讀:
系統軟體的主要特徵介紹:
1、與硬體有很強的交互性;
2、能對資源共享進行調度管理;
3、能解決並發操作處理中存在的協調問題;
4、其中的數據結構復雜,外部介面多樣化,便於用戶的反復使用。
5、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和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編譯器,資料庫管理,存儲器格式化,文件系統管理,用戶身份驗證,驅動管理,網路連接等方面的工具),是支持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並實現用戶操作的那部分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