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教案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教案

發布時間: 2022-08-25 05:34:40

❶ 想自學會計

我是會計專業的
我們的專業課程簡介

課程名稱:財務管理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
課程簡介:1.《財務管理學》是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會計學專業的專業主幹課程之一,主要講授企業資金運動各環節的籌劃與謀略,讓學生學會如何合理確定企業資金籌集規模和最佳資金結構,如何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怎樣進行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確定最佳投資方式與投資渠道,如何安排股利分配方案以及怎樣可以實現企業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等等。
2. 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為企業做好財務收支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能力,為企業有效利用各項資產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課程名稱:《管理學》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課程簡介: 1.本課程屬於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介紹企業或者一般組織機構管理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主要知識點圍繞管理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從實際出發並且結合案例分析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夠熟練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了解管理理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的相關理論及相互關系。本課程同時還是其他管理類課程的先行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工商管理類的其他課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的管理技能。

課程名稱:會計學原理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課
課程簡介:
1.《會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學科基礎課程,是為初學者掌握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打好基礎的課程,本課程主要包含以下知識點:會計理論、會計等式、記賬方法、會計循環、憑證編制、賬簿登記、財產清查、會計報告等基本的會計技術和方法
2.本課程主要要求學生理解會計基本工作的全過程,牢固地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會計憑證、成本計算、登記賬簿、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報告,了解有關我國會計與國際接軌的最新信息,為以後學好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課程名稱:《統計學》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課
課程簡介: 1. 本課程是經濟類和管理類本科生學科基礎課程。作為一門研究如何收集、整理、顯示和分析數據的方法論科學,從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出發,主要教授學生如何運用科學的統計理論和方法從數量方面來認識客觀事物,主要知識點包括:統計學的基本概念、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抽樣調查、假設檢驗、時間數列和綜合指數等。
2.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夠了解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理論,熟練掌握統計計算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學會應用統計方法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調查研究並且用統計方法分析和處理,掌握對統計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提高學生對社會經濟問題的數量分析能力。


課程名稱:項目管理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課
課程簡介:1.本課程全面講述項目管理的思想、過程和方法,包括項目生命期與管理過程、項目質量管理、項目計劃管理、項目進度管理、項目費用管理、項目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溝通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合同管理、項目融資管理、項目整體管理等項目管理的知識和方法。2. 本課程主要要求學生了解項目管理的歷史和發展趨勢;掌握項目管理各領域的技術和方法,能夠獨立分析一些簡單的項目管理案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項目管理技巧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課程名稱:概率與數理統計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課程簡介: 1.本課程是研究隨機現象客觀規律性的數學學科,是高等學校工科本科各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主要內容有:隨機事件和概率;隨機變數及其分布;多維隨機變數及其分布;隨機變數的數字特徵;大數定理及中心極限定理;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等。
2.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處理隨機現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概率統計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產生於社會客觀實際的需要,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密切關系。課程的應用幾乎已滲透到所有領域,學生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為今後的工作,學習以及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課程名稱:線性代數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
課程簡介:1.本課程是軟體專業的一門必修公共基礎課。主要內容有:行列式;矩陣;向量與向量空間;線性方程組;特徵值和特徵向量以及矩陣的相似對角化;二次型;線性空間和線性變換等基本理論和方法。
2.通過本課程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熟練的矩陣運算能力以及運用矩陣方法解決線性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性分析、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為學習相關課程及進一步擴大數學知識面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

課程名稱: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
課程簡介:1.本課程是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是計算機領域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是軟體學科的一個獨立分支。內容主要包括:數據、數據模型、資料庫、資料庫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基本概念;資料庫技術的產生與發展;資料庫系統結構的模式結構和體系結構;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功能與特點、工作過程和實現方法;資料庫安全性;關系資料庫系統理論,關系資料庫系統設計,資料庫工程及應用。上機實踐內容主要包括創建用戶資料庫、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創建表、視圖,表的檢索以及插入、刪除修改操作;系統安全性管理、許可權控制等。
2.本課程要求學生能夠開發一個較為完整的資料庫應用系統,熟練掌握各種資料庫應用技術。課外實踐學時用於學生開發資料庫應用系統。

課程名稱: 西方經濟學
課程性質: 公共基礎課
課程簡介:
經濟學試圖解釋在資源稀缺條件下,一個社會、企業或者消費者的資源配置問題,或者說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本課程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微觀部分主要包括:市場機制概述、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和成本理論、市場理論、要素收入分配理論、一般均衡論與福利經濟學,以及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宏觀部分主要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宏觀經濟政策、總需求與總供給分析、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理論等
西方經濟學是作為經濟類的基礎課來設置的,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有一定了解;在了解和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為以後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該專業的學生掌握上述每個章節的主要經濟學理論,同時結合我校應用型、實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強調理論的應用性,或者說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課程的設置,對於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作為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它是學生邁進專業課程學習的至關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是學生學好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同時要學好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高等數學基礎和英語能力

課程名稱: 劍橋商務英語
課程性質: 學科基礎

課程簡介:
1.本課程是商務知識和英語語言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其主要內容不僅涉及基礎英語語言知識,而且還包括商務詞彙以及在商務情景下的外貿、金融、財務等相關詞彙和知識。
2.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了解對外經貿往來中涉及到的國際商務知識,掌握商務詞彙、具備用英語進行基本商務活動的能力。

課程名稱:市場營銷學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

課程簡介:
1. 《市場營銷學》是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等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建立在經濟科學、行為科學和現代管理理論之上的應用科學。市場營銷作為獨立的理論體系,形成於 20 世紀 20 年代,其研究對象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企業市場營銷活動過程及其規律性。課程內容涉及市場營銷概念、營銷環境分析、購買行為分析、市場競爭策略、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產品策略、定價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和營銷管理過程等內容。
2.本課程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營銷學的基本概念、理論知識,能夠運用營銷學基本原理分析實際問題,從事與之相關的基礎性實際工作,並為進一步鑽研、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通過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課外實習和討論等手段和形式,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其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課程名稱:商務談判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

課程簡介:
商務談判是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科學,它集政策性、知識性、藝術性於一體。理論上,它的綜合性很強,涉及到多門學科的內容,運用了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和科研成果。實踐上,它又是一門注重實踐,重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科學。商務談判既有其規律性和原則性,更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
本門課程系統、詳細地介紹了商務談判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商務談判的概念、程序與模式,商務談判的心理、思維和內容;並結合案例介紹了商務談判的策略、技巧、禮節及禮儀。最後通過案例討論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提高實際運用能力。

課程名稱:供應鏈管理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
課程簡介: 1.《供應鏈管理》課程是為管理類專業、經濟類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是該類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程。本課程系統的介紹供應鏈關系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主要內容有:供應鏈管理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以及供應鏈管理不斷進化的內涵:提出了供應鏈構建模型,供應鏈合作夥伴的選擇,支持供應鏈管理進行的信息支持技術;闡述了根據供應鏈的特點優化運作流程、進行企業重構、確定出相應的供應鏈管理的組織系統的構成要素及業務流程成新設計的原則、供應鏈企業的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問題。
2.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系統認識供應鏈管理生產和發展的背景,初步了解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內涵、分類、運作與特徵等基本知識,供應鏈對需求管理的影響、供應鏈的構建、供應鏈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支撐體系、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原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采購與物流管理、供應鏈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培養學生運用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管理實踐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名稱:會計電算化
課程簡介
1.《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屬於一門融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邊緣學科,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會計電算化概述、系統管理及初始設置、會計憑證的錄入、自動轉帳憑證的設置和生成、會計憑證的審核、過賬、查詢、報表格式的設置、修改和生成等等。
2.本課程主要要求學生了解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相關理論(如ERP),能夠熟練的使用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實務操作。

課程名稱:稅收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課
課程介紹:1、《稅收》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學科,具有理論性、政策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該課程由三部分內容組成:稅收基礎理論、中國稅收制度和稅收管理。
2.本課程主要要求學生了解稅收基礎理論中的稅收的起源、稅收的本質、稅收的原則、稅制結構和稅制改革等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我國現有的稅收制度: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關稅和船舶噸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印花稅及農業稅等稅種的制度規定以及出口退(免)稅制度,並重點掌握相關稅種的計算;要求學生了解並深入理解稅收管理中的稅收立法和稅收管理體制、稅收征管制度、稅務行政法與稅務司法、稅收計劃、稅收會計以及稅收統計。

課程名稱:基礎會計案例
課程性質:學科方向
課程簡介:1.本課程屬於實務課程。主要包含一下知識點:會計概述、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原則;會計的組織和法規體系;會計的核算方法;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核算業務;會計核算形式;財務會計報告等。2.本課程主要要求學生了解會計概述、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原則;會計的組織和法規體系;會計的核算方法;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核算業務;會計核算形式;財務會計報告等基本知識。主要掌握工業企業經濟核算業務的核算方法和怎麼樣編制會計報表等。

課程名稱:中級財務會計
課程性質:學科方向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學專業、審計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財務會計信息的對外報告。本課程全面介紹了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體系構成;介紹了財務會計要素確認、計量、記錄及報告的規則、程序和方法。既有國際慣例的作法,也有我國會計實務的規范。本課程的內容包括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中國特色與國際化的結合、繼承與發展的結合。
2.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培養其從事財務會計工作應具有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課程名稱:《成本會計學》Cost Accounting
課程性質:學科方向
本課程主要內容主要有,成本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成本會計的任務、成本會計的核算要求。成本會計核算的原則和程序。材料費用、工資及福利費、動力費用、折舊費用及其他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製造費用的核算,生產損失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劃分。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產品成本計算得分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其他行業成本的計算。成本報表的編制。成本報表的分析等。本課程在重點論述成本核算的同時,考慮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對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考核也進行了論述。為企業不斷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課程名稱:財務分析
課程性質:學科方向
財務分析》是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專業的專業課。本課程主要介紹當今財務分析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巧。其主要內容包括:財務分析理論;財務分析信息基礎;財務分析程序與方法;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分析;財務綜合分析與評價等。
2.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全面掌握財務分析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內容和主要應用領域;了解財務分析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前沿問題;培養具有較強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

課程名稱: 審計學
課程性質: 學科方向:《審計學》是會計學科的專業方向課,學習本課程主要是與前面學習的會計專業課程緊密結合,從而全面完善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本課程主要包括的知識點有:審計的分類、起源,審計基本方法、審計實務與報告等內容。
本課程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術方法和實際操作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習本課程需要掌握審計基本知識:審計的分類,組織機構等;理解審計的基本方法:審計抽樣、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等;運用相關的會計和審計知識出具審計報告。

課程名稱:管理會計學
課程性質:專業方向
開課單位:經管院預修課程:《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
課程簡介:《管理會計學》是會計學科的專業方向課,本課程側重於會計專業學生基礎理論與方法及其分析與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成本會計學課程並修為會計專業學生日後工作中實現會計參與企業管理職能的發揮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程包括的主要知識點有:管理會計的前提、基本分析方法、決策方法、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內容。
學習本門課程需要了解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前提,特別是成本習性為以後各部分的內容打下基礎;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分析方法,即本量利分析和變動成本法;決策相關概念及長短期決策方法和應用;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掌握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包括標准成本法和質量成本法;責任會計制度;作業成本法與精細化管理。

❷ 最新初中信息技術教案(全套)

一教學目標:

具體要求:

1.知識方面:理解信息的含義及特徵;理解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了解當今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

2.能力方面: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進行辯證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和實際。

三教學難點:信息技術的發展中涉及到的有關概念及其具體的應用。

四教學准備:該課在多媒體教室上.

五教學方法:閱讀法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比喻法

六教學安排: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技術(板書)

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

在初中我們學了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從現在起我們要繼續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請看(藍底白字投影)

(教師)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世紀之交,千年更迭,人類進入了以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新的時代,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

哪我們看一下今天所要講的內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內容的說明如下)談到信息技術那我們就要談「信息」

一:什麼是信息?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從上到下打開)

1、什麼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個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語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條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價值就越大。它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或經濟效益。信息是一種資源。物質、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與物質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質和能源使用後減少,信息使用以後卻不會減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就越大,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大家誰能舉出一個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設問)。不論你說不說話,睡不睡覺,你都給別人一個信息。由於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信息是事物運的狀態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C:信息也會過時

(提問)大家誰能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總結:信息的時效性要求及時獲得和利用信息,這樣才能體現信息的價值。

D:信息離不開載體

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獨立存在,必須藉助某種符號和物體才能表現出來,而且同一信息還可以藉助不同的載體來表現。比如新聞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來表現。信息離開載體就不能存儲和傳遞。掌握了信息的定義和特徵,對信息進行觀察、了解和利用這就是信息活動,它與我們的是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二:信息活動(板書)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儲--------------------信息傳遞(板書)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以百葉窗形式打開)

在此可以讓一位同學上來指出計算機的各個部位。(檢測一下學生的掌握情況)

計算機從只能處理數值到能處理各種聲音及影像信息,從孤立的到相互之間的網路聯系,計算機向網路化和多媒體化方向發展。

3:計算機網路��請看(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從無到有同時配解說)

可通過作圖加比喻法。講述此內容

4:多媒體計算機向多媒體方向發展,那什麼是多媒體呢?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從無到有出現同時配解說)

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在信息革命處已提及,此處重提,強調一下)

網路及多媒體化: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網路正迅速將全球聯成一個整體,「地球村」不再是夢,信息的交流及傳播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計算機從處理文字和數值,擴展到處理聲音、圖像、影像等。(討論)

簡單提及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及現有水平,指出我國信息技術同世界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印度及美國),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操,鼓勵他們學好知識,報效國家。

五:回顧所學的內容:

通過投影回顧(總結性的)

六:作業:(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旋轉出現)

課後練習

書面練習:課後作業1-4,課後完成,下一次課抽查完成情況。

2.查找有關的資料:電腦報、上網、十萬個為什麼之等信息學科,培養自己的課外閱讀和自習的能力。

計算機病毒

[教材分析]

��鑒於初中學生對計算機病毒已有耳聞,而且如今家庭電腦已是日益普及,然而計算機病毒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在初一年就有意識地介紹有關計算機病毒的基本常識和殺毒軟體的使用,對於樂此不疲的中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課,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安全防範意識,尊重知識產權,在使用電腦過程中時刻關注計算機安全,學會防治病毒。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了解什麼是計算機病毒及病毒的來源;

��2、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危害性;

��3、了解計算機病毒感染後的常見症狀;

��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應用殺毒軟體進行查、殺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幫助學生樹立防範病毒意識,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

��尊重知識產權的觀念;

[教學重點]

��如何防治計算機病毒和清除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

[課前准備]

��課前作業:讓學生通過上網、圖書館、報刊雜志等渠道查閱有關計算機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學可以從其特點、危害或具體實例來介紹自己對計算機病毒的認識,在課堂上交流。

[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

[教學過程設計]

��1、前言:

��(引課)教師點題:與計算機打交道,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么一個名詞——病毒,許多同學是早有耳聞,因為她已讓許多用戶談「毒」色變,只不過有些同學和她碰過面,也有的同學還未曾「謀面」。到底,病毒來了會怎樣?她有什麼危害呢?先來聽聽大家的「聲音」吧!

��(啟發)學生匯報:學生根據自己收集有關病毒信息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創設良好學習氛圍)。

��目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長知識,對病毒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2、講解:

��師:剛才大家從不同方面介紹了自己對病毒的認識。究竟病毒是怎麼回事?請看下面一段「計算機病毒的故事」(播放深圳智慧源軟體公司的《賽博韋爾教育軟體》)。

��提示:注意病毒的「獨白」。

��①什麼是計算機的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是人為編寫的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並危害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特殊計算機程序稱之。

��(解釋概念)特別指出以下幾個方面,目的:啟發學生對病毒的正確認識計算機病毒是某些人編寫的特殊程序;

��為何稱為「病毒」?由於她像生物病毒一樣是有復制和破壞能力故而形象稱之;

��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發作?

��計算機病毒出現時有何「徵兆」呢?

��(層層深入)什麼情況下,你要警惕自己電腦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師: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計算機突然不能使用了;運行速度明顯變慢了;昨天還使用的文件,今天卻無法運行……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禍」。

��師:大家有沒有見過「病毒」發作時的樣子呢?可怕不可怕?

��(接著演示幾種病毒發作的現象)

演示後,指出危害最大病毒發作時沒有這些直觀的現象,例如CIH病毒是第一個直接攻擊、破壞硬體的病毒。

��師: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影響呢?

��(繼續播放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

��②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

��a、經常無故地「死機」;b、運行速度明顯下降;c、屏幕上顯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壞或刪除;e、破壞整個硬碟或軟盤上的數據。

��師:引導學生「透過這些現象」看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③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a、破壞性b、隱蔽性c、潛伏性d、傳染性e、激發性f、廣泛性

��以CIH和殺手13病毒為例簡要介紹病毒的特點。

��師:這些病毒是從什麼地方「進口」來的呢?

��軟盤、盜版光碟、網路、硬碟

��師:可萬一你的計算機染上「病毒」後,該怎麼辦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軟盤:對於來歷不明的外來軟盤要先查、殺病毒再使用;

��b、光碟:建議使用正版光碟軟體;

��c、網路:安裝實時監控軟體;

��d、硬碟:安裝病毒防火牆。

��(介紹瑞星殺毒軟體的使用方法,通過電腦演示操作方法)

��3、總結:我們要用安全防範的眼光來看待計算機病毒,時時處處關心計算機安全,並沒有哪一種殺毒軟體可以「一夫當關」對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計算機病毒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使用電腦時就更應該樹立安全防範意識,讓「病毒」遠離我們。

��4、作業:給學生提供「病毒知識網站」,讓學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幾種著名的殺毒軟體和最新的病毒,並記錄下來。

第二章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第一節計算機工作原理

第二節計算機的硬體系統

教學內容計算機系統

教學目的1、知道計算機系統構成,建立軟體、硬體的概念

2、掌握計算機硬體構成,了解計算機基本配置

3、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計算機硬體構成及相關概念

教學難點存儲器的相關概念

教學方法注意根據高中學生自身特點,倡導探究自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手段電子板書、多媒體網路

教學過程

[板書]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的硬體結構和配置

計算機軟體系統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板書]計算機的硬體結構和配置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

計算機硬體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組成

其中:

中央處理器(CPU)由控制器、運算器組成,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

存儲器存放二進製表示的數據和指令,計算機性能與存儲容量和讀寫速度有關

存儲容量用存儲器包含的位元組(byte)數表示,單位為B

1B=8位(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存儲器又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內存儲器

一是隨機存儲器(RAM),可讀可寫,斷電後信息丟失

一是只讀存儲器(ROM),只讀不寫,斷電後信息不丟失

外存儲器

主要包含磁碟和光碟,其中磁碟分為軟盤、硬碟和U盤,相對內存的存儲容量要大得多,價格低,速度慢,斷電後信息不丟失

常用軟盤規格為3.5英寸,容量為1.44MB

常用硬碟一般容量為幾十GB

常用光碟分為只讀光碟CD-ROM和可改寫光碟,容量640MB

輸入和輸出設備

將人們使用的各種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別的二進制代碼存入內存

(一般介紹計算機基本配置,要求學生寫出自己計算機的硬體配置)

第三節計算機軟體系統

計算機軟體系統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系統軟體——用戶能夠使用計算機所必須的基本軟體,用於計算機的管理,維護,控制,運行及語言翻譯處理,是用戶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包括操作系統(如Win98),語言處理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

應用軟體——為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設計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軟體,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office,kv300)的軟體。

小結:計算機系統組成圖(略)

1.4.3,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1,匯流排(BUS)

提供CPU和其它部件之間的數據、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傳輸通道包含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地址匯流排的位數決定內存的定址范圍。

2,數據的存儲

美籍科學家馮.諾依曼最早在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提出「存儲程序」並使程序能連續自動執行的設計思想。目前使用的計算機仍採用這一原理。

3,指令及其執行

閱讀理解p16-17

[完成補充習題](第二部分)

[重點小結]

[課後復習和預習]復習計算機系統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_PBHMn2yffeJhuykDm00vw

提取碼:p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