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長江學者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長江學者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08-23 19:39:41

Ⅰ 浙江大學是985工程大學還是211工程大學

浙江大學既是985工程大學,也是211工程大學。全國共有115所211大學,39所985大學,其中浙江有1所211大學,1所985大學,目前教育部門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學申報,已經統籌為雙一流大學建設。

211工程和985工程簡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985工程一期建設率先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始實施。


學術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底,浙大圖書館實體館藏總量已達631.3萬冊,包括線裝古籍18萬余冊,共訂購各類文獻資料庫524個,中外文電子圖書249.9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14.6萬種。

玉泉校區圖書館館藏以理工類文獻為主,兼收經濟、管理、文學等類文獻;

紫金港校區基礎分館主要面向低年級本科生,以收藏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各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教學參考書為主要特色;紫金港校區農醫分館的藏書則以醫學、葯學和生命科學為主。

西溪校區圖書館藏書文理兼收,其中文史哲文獻和基礎學科文獻收藏較為豐富;

華家池校區圖書館的藏書體系已涵蓋理、工、農、醫各個學科,尤以面向醫學院師生的生物、醫學文獻資源和面向繼續教育學院中組部全國幹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學員的人文社科資源為主要服務資源。

Ⅱ 南昌大學佔地面積是多少

南昌大學擁有前湖主校區、青山湖校區、東湖校區、鄱陽湖校區、撫州校區5個校區,佔地面積8000餘畝。

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有什麼庫查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幹,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於風景秀麗的南湖水畔,首義校區位於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

歷史底蘊深厚,發展穩中求快。學校前身是1948年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並由第二書記陳毅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的中原大學。1953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中,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政法學院為基礎,薈萃中南地區六省多所高等學校的財經、政法系科,分別成立了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及中南政法幹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並成為湖北大學。「文革」期間,教育事業遭到嚴重摧殘,1971年,湖北大學改名為湖北財經專科學校。1978年1月,學校經湖北省批准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並成為首批恢復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湖北財經學院由財政部及湖北省雙重領導,以財政部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為基礎,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歸司法部領導。1985年9月,湖北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鄧小平親筆題寫了校名。2000年2月,國務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並,於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5年9月,學校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簽署正式協議,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7年9月,學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學校下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院、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金融學院、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會碩中心)、公共管理學院(MPA中心)、統計與數學學院、信息與安全工程學院、文瀾學院、知識產權學院、MBA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中韓新媒體學院等20個學院。

截至目前,學校共有教職工2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總數1500餘人,教師中教授280餘人,副教授570餘人,博士生導師200餘人。我校先後聘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3名、「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名、湖北省「楚天學者」22人,校聘海內外「文瀾學者」講座教授30名,2人獲評「文瀾學者」資深教授,12人獲評「文瀾學者」特聘教授,75人獲評「文瀾青年學者」。此外,2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科領軍人才,2人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8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1人入選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餘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資助,全國高校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7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30人,湖北省中青年突貢專家、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48人,多人入選「中國重要審計學專家名錄」,1人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2人入選湖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

近年來,學校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基本穩定在全國高校前列,財經、政法類高校第一的位次。近10年,學校教師共承擔完成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共計1395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教育部門重大攻關科研項目共535項,國家教育部、國家財政部、國家司法部和國家科技部及其他省部級科研課題共860項,共取得科研成果13000餘項,其中專著800餘部,編著及教材800餘部,論文11000餘篇。尤其是2013年獲得代表我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高水平的「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9項,斬獲該獎項全部等次和類型,體現了學校在人文社科領域一流的科研實力。

培養體系完備,教學質量優異。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餘人,碩士生8100餘人,博士生12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5000餘人,每年接受來華留學生400餘人次。學校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三大學科為主幹,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互動,通過優勢學科、品牌專業、精品課程、優質教材、主講教師形成人才培養合力。

學校現有56個本科專業,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10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6項,普通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13個;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3個基地,即「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設立了500多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2011年學校即成立了創業學院,近年來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00餘項、校級項目490餘項,實施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00多項。

學校十分重視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確立科學的「以生為本」「全面質量觀」「特色制勝觀」「協調發展觀」等教育思想觀念,突出「融通性、創新型和開放式」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一方面開設了商貿英語、法律英語、法制新聞、經濟新聞、司法會計、經濟倫理、法經濟學、經濟偵查等極具特色的課程;另一方面,在全國高校公共基礎課中首先創設了「經濟學通論」、「法學通論」和「管理學通論」三門必修課程,有力推動了經、法、管三大互動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學校現有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2門。

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學素養與團隊精神,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在大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主辦、承辦和參加一系列的全國性、地區性本科學生學科競賽活動,並取得優異的成績。作為全國最大的財經政法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我校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積淀與改革發展中,逐步形成了「辦特色、創一流」的辦學理念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了人才培養上的核心競爭力,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高位,就業層次較高。

責任意識強烈,社會服務深廣。學校一直堅持科學研究與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導向功能、研究工作的咨政功能以及師資隊伍的服務功能。學校科學研究工作確立了「頂天立地」(即基礎研究追求高深、應用研究貼近實際)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起「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特色鮮明、主動服務」的思想,發揮學科優勢,全力締造財經政法領域思想庫,努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智力服務品牌,形成了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法制建設、經濟建設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的格局。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委智庫以及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聯合組建的行業研究基地等多個高水平學術平台。近年來,學校有百餘項咨政報告得到相關領導批示或被省級及以上政府部門採納,其中10餘項獲中央領導批示。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合作,連續多年作為閱卷中心承擔全國中國注冊會計師(CPA)考試的閱卷工作;與國家司法部門司法考試中心聯手,多次承擔全國司法考試閱卷工作。學校積極開展國家、行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堅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強協同創新,服務社會能力不斷增強。

對外交流活躍,國際化水平高。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學校與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關系。學校與韓國東西大學合作舉辦有視覺傳達設計(動漫遊戲方向)和電影學(影像內容方向)本科教育項目,為教育部同類專業項目中第一個與亞洲高校合作的項目。作為中國13所高校之一與俄羅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國-俄羅斯經濟類大學聯盟,並成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兩河流域高校聯盟成員。與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全面開展合作交流,共建中意法學研究中心中國法圖書館(羅馬);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中國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塞爾維亞分中心」。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建設有孔子學院,並與美國石溪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德國漢堡大學、法蘭克福應用科技大學、義大利羅馬一大、俄羅斯聯邦政府直屬財政金融大學、聖彼得堡經濟大學、法國里昂三大、雷恩商學院、日本大分大學、冰島冰島大學、芬蘭拉普蘭大學、坦佩雷大學、台灣淡江大學、台北大學等有交換生項目;與美國西喬治亞大學、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卡迪夫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等均開設國際聯合培養學位項目,且有7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我校求學深造。

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良。學校佔地2800餘畝,建築面積110萬余平方米,是全國最早開通校園網路的百所高校之一。圖書館擁有圖文藏書79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329.5萬冊,電子圖書460.5萬冊;在訂中外文期刊和報紙2762種,古籍善本、線裝書及民國時期舊平裝本圖書9.6萬冊;中外文學術文獻資源資料庫100餘個。會堂可與專業劇場媲美,單元式學生公寓接連聳立;學校運動場曾作為全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主會場和主賽場,又曾作為全國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校園內綠樹掩映、湖光瀲灧,景色優美。

近70年來,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各層次、各類型學生累計30餘萬人,畢業生水平和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高級領導幹部、學術精英和商界巨子,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學校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為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人文社科類大學」而奮斗,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Ⅳ 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有多大,在校人數是多少

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現為廈門工學院,佔地704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全日制在校生10000餘人,開設26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范圍招生。

學校坐落於著名的海濱城市廈門集美區孫坂南路1251號。學校毗鄰杏林灣、潯江灣、園博苑,近旁還有碧溪風景區與交通樞紐廈門北站。背依青山,前瞻大海,校舍儼然,鳥語花香,擁有靚麗的校園風光和充裕的學習條件。

學校目前設置有機械與製造工程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商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藝術學院、外語與國際教育學院、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共10個二級學院和體育系,共設28個本科專業。

學校與中國移動、中國通信、廈門廈華、廈門廈工、上海傑盛通信、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軟國際等公司建立了教學科研合作關系,同時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現校內外教學聯通互動,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實現產、學、研的相結合。

Ⅳ 浙江大學有多少個長江學者2021年

摘要 2016年度長江學者入選名單共有440名,其中特聘教授159名、講座教授52名、青年學者229名。從最終各大高校入圍的總人數看,清華大學入選人數最多,為30名。北京大學共入選28名。浙江大學共有17人入選,

Ⅵ CSCD或CSTPCD檢索 是什麼

國內的兩大主要科技文獻檢索機構:CSCD 和 CSTPCD :
無論是期刊界同仁還是科技工作者有時對我國的兩大檢索系統CSCD 與CSTPCD 產生混淆。好多朋友誤認為兩者是一個檢索系統,其實,兩者是不同的。看了以下內容,會給您提供些幫助。

1.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 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是我國最重要的科學信息檢索系統之一。隸屬中國科學院,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負責。創建於1989年,收錄我國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葯衛生、工程技術、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千餘種,目前已積累從 1989 年到現在的論文記錄300 萬條,引文記錄近 1700萬條。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內容豐富、結構科學、數據准確。系統除具備一般的檢索功能外,還提供新型的索引關系——引文索引,使用該功能,用戶可迅速從數百萬條引文中查詢到某篇科技文獻被引用的詳細情況,還可以從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獻或著者姓名入手,檢索到一批近期發表的相關文獻,對交叉學科和新學科的發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還提供了數據鏈接機制,支持用戶獲取全文。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具有建庫歷史最為悠久、專業性強、數據准確規范、檢索方式多樣、完整、方便等特點,自提供使用以來,深受用戶好評,被譽為「中國的SCI 」。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是我國第一個引文資料庫。曾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CSCD出版了我國的第一本印刷本《中國科學引文索引》,199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張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檢索光碟,1999年出版了基於CSCD和SCI數據,利用文獻計量學原理製作的《中國科學計量指標:論文與引文統計》,2003年CSCD上網服務,推出了網路版,2005年CSCD出版了《中國科學計量指標:期刊引證報告》。2007年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與美國Thomson-Reuters Scientific合作,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將以ISI Web of Knowledge為平台,實現與Web of Science的跨庫檢索,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是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第一個非英文語種的資料庫。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資料庫的來源期刊每兩年進行評選一次。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大范圍的遴選,是我國各學科領域優秀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07年-2008年)共遴選了1083種期刊,其中英文刊55種,中文刊1028種;核心庫期刊737種(以C為標記)擴展庫期刊346種(以E為表記)。

2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
CSTPCD是我國最重要的檢索系統之一。隸屬中國科技部,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負責。旗下的萬方公司推出的中國數字化期刊群在國內影響巨大。每年年底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均召開一次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公布上年度的最新統計結果。並出版《××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目前國內各大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均以此系統結果為國內科學論文檢索查證的主要依據。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認為,該系統能使我國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編輯部和科研管理部門能夠科學快速地評價期刊,客觀准確地選擇和利用期刊,為科技期刊和科研人員客觀地了解自身的學術影響力,提供公正、合理、科學、客觀的評價依據。同時,該系統也為決策管理部門科學地評價我國科學活動的宏觀水平、微觀績效,以及建立科學交流傳播機制積累基礎數據。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與國際評價機制接軌的同時,注意結合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了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等十幾種期刊評價指標,利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十幾年積累的豐富數據,編寫出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已連續出版11 年,是一種專門用於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檢索評價工具。利用CJCR 所提供的統計數據,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引用和被引用的情況,以及引用效率、引用網路、期刊自引等的統計分析。同時,利用CJCR中的期刊評價指標,還可以方便地定量評價期刊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正確評估某種期刊在科學交流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確定高被引作者群等。自CJCR 問世以來,在開展科研管理和科學評價期刊方面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CSTPCD 檢索系統2008年共收錄6082種中國科技期刊。《地球物理學報》和《地球物理學進展》一直是該系統的收錄期刊。
目前看,兩大檢索系統發展迅速,網路化信息化功能和服務意識越來愈強。為中國科技期刊的評價和科學信息的傳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國科技期刊檢索系統的兩大主力。這兩家誰能憑借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成為中國的龍頭老大? 恐怕對方都不會服氣。而其他資料庫檢索系統特別是最近風頭正盛的清華同方集團,憑借清華人永不疲倦的奮斗精神,短短幾年發展迅猛,在其強大的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里建立了自己的檢索系統: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並在每年11月份給出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清華版),並及時發給各在庫期刊編輯部。對CSCD和CSTPCD 的地位發起挑戰。
在我們大部分編輯人心裡,兩大資料庫的地位都差不多,CSCD來源期刊審查嚴格,精中選精,期刊數量較少,在全國6000多種科技期刊中,僅收錄1000多種,核心刊僅700多種,可謂少而精。CSTPCD的核心庫期刊是1200餘種,相對數量大於前者,遴選相對寬泛。其擴展庫我們一般理解為萬方資料庫中的6000餘國內期刊。有時候我們常誤認為CSCD和CSTPCD是一個系統,一套人馬,其實還是有所區別。
目前,許多學術期刊在申請基金、重要成果報獎時,一般對方單位要求提供的是CSTPCD檢索系統的結果。如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期刊專項基金的時候,要求填寫的是CSTPCD結果。

Ⅶ 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本嗎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所理工類院校,有經濟、外語、社科、建工、機械等專業,建校41年。


對外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學校與美、英、加、新等20多個國家68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交流;與密蘇里大學合作,成功獲批教育部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二級機構——廈門理工學院密蘇里學院。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共建軌道交通研究中心,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聯合共建「中美(廈門)國際離岸孵化器」(中國高校首家)等。與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共同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開展師生交流和本碩士生的聯合培養。

學校與26所台灣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與台灣優質高校合作,開啟閩台高校「4+0」試點的合作模式;與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元智大學聯合設立福建省師資閩台聯合培養中心。

文化傳統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是以白底紅字構圖,圖案設計為內外兩層結構,外層有「廈門理工學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時間」1981」,內層利用中國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廈門理工「字樣,圖案圓中有方,寓意天圓地方,象徵理工人的胸懷和理想。字體在古印體的基礎上,進行了修飾,標志給人以歷史感和信賴感,蘊含著一種人文底蘊。

學校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細長橫向橢圓形證章。

校訓是明理精工、與時偕行

「明理」《宋書·良吏傳》是「精練明理,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

校訓

「精工」《後漢書·蔡倫》「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即精緻工巧。

「與時偕行」《周易》是「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即「變通趨時」,寓有與「時」相配合而行動的積極意義。

「明理精工」強調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與時偕行」強調緊跟時代步伐、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Ⅷ 蘭州理工大學西校區和本校區有什麼差別

蘭州理工大學西校區和本校區沒有差別,都是屬於蘭州理工大學,只是學校擴建後建立的不同校區。

學校前身是1919年的甘肅省立工藝學校;1958年,在組建蘭州工學院的基礎上,將甘肅交通大學並入,定名為甘肅工業大學;1965年,學校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同時將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和北京機械學院的水力機械、化工機械、石油礦場機械和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成建制全部遷入。

從湖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抽調一批教師來校工作;1998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為蘭州理工大學。

截至2018年7月,學校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430畝,校舍建築面積108.9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39萬冊。下設19個學院、1個教學研究部。

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13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有69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28214人,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8)長江學者資料庫擴展閱讀

館藏資源

截止2018年3月,蘭州理工大學圖書館館藏各類文獻246萬余冊/件,其中紙質圖書222萬余冊,中外文期刊3500多種,可提供近30種中外文大型資料庫,已購置的國外資料庫有springer資料庫、ProQuest學位論文資料庫、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資料庫;

ASCE美國土木工程資料庫、ACM美國計算機學會資料庫、ISTP國際科技會議錄索引、EI COMPENDEX工程索引資料庫等。已購置的中文資料庫有中國知網—CNKI;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庫、中國城市規劃建設知識倉庫、自主考試學習系統、網上報告廳、中宏經濟網等,已購置的電子圖書30多萬種。

學術期刊:

《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為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由蘭州理工大學主辦。創刊於1975年,國內外公開發行,辟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與動力工程、化工與輕工、自動化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建築科學、數理科學等欄目。

《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陸續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PЖ)、美國《數學評論》(MR)、 德國《數學文摘》(Zbl)、《中國化學文獻資料庫》、《中國數學文摘》;

《中國機械工程文摘》、《機械製造文摘》等國內外權威資料庫和文摘刊物收錄。學校學報入選「國家期刊方陣」和「中文核心期刊」,先後榮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全國高校優秀學報、甘肅省優秀期刊獎、全國高校優秀學報、全國高校自然科學期刊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Ⅸ 天津理工大學到底幾個校區分別在哪

天津理工大學有2個校區。

1、天津理工大學本部,地址在天津市西青區賓水西道391號。

2、天津理工大學華信軟體學院,地址在天津市西青區賓水西道399號。

天津理工大學總佔地面積159.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6.96萬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7000餘人。現有專業學院15個,還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工程訓練中心、體育教學部、信息技術研究所等機構。

(9)長江學者資料庫擴展閱讀

天津理工大學本部學院設置

天津理工大學本部有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學院、電氣電子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海運學院、聾人工學院、國際工商學院、漢語言文化學院、社會發展學院。

本科專業6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天津市重點學科12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軟體工程、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網路空間安全、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