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酒還已經不香了,中外機構如何看待白酒後市走勢
白酒可以說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酒桌文化的頂樑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只有白酒才有用大碗盛的“頂級待遇”。
年初以來,白酒板塊的基本面上還是比較平穩的,沒有太大的波動。但在年前卻出現了由快速上漲,到急劇下跌的出人意料的巨大反轉。
那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基於白酒市場的劇烈波動這一大背景,招商證券研究所組織開展了一次“估值之辯”,邀請中外投資者對話白酒估值及未來展望。
第四部分:對白酒板塊的展望。
從3-5年的基本面看,仍然非常看好白酒行業。白酒不是夕陽產業,雖然越喝越少,但是越喝越好、越好越貴。中國面子消費等社交場景剛性存在,在這些場景中,白酒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潤滑劑,未來有沒有品種能取代白酒?以前覺得是啤酒,但其實啤酒可能因為漲肚子,進入狀態不如白酒。葡萄酒觀察下來,進口葡萄酒在某些城市比如上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是如果內地也推廣,也有較大的困難,畢竟文化根在外國,品牌、產區、年份、葡萄品種等要素,如果想要理解葡萄酒的價值需要很多營銷,比不上白酒大家都更了解價值量。
Ⅱ 北向資金指的是什麼資金
北向資金又被稱為北上資金,北向資金通常是指通過滬、深港通從香港市場流入A股的資金,即資金由南向北進入A股市場。
在股市中,南代表中國香港,北代表中國大陸。滬港通中出來的概念。香港買滬市叫北上,滬市買香港叫南下。
北向資金俗稱熱錢,因為中國大陸資本流動是受到管制不是自由流動的,但是香港的資本流動是自由流動的,人民幣升值期間會有很多香港資金和國際資金通過各種非正常渠道進入內地,博取人民幣升值的收益。
北向資金一般在股市上稱就是往北的資金進深市跟滬市買入股票,同理南向就是滬深兩地往香港去, 買入就是買的比賣的多, 賣出就是賣的比買的多。
(2)配置型外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北向資金對於A股來說是增量資金,是可以明顯地影響A股走勢的。根據北向資金的類別,可對其影響分析如下:
配置型資金主要是跟蹤國際指數的,比如跟蹤MSCI指數,跟蹤羅素指數等。
滬深股市和港股存在著幾個利差:個股間的利差、指數間的利差、匯率間的利差。個股間的利差,是指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上市公司,其在A股和港股的股價並不一定一致,從而產生的利差。
指數間的利差,是指國內股指期貨品種和境外A股期貨品種(富時A50)的利差。匯率間的利差,是指港幣和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利差,還有在岸人民幣匯率和離岸人民幣匯率之間的利差。這些因素的不同,使得交易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套利空間,那麼套利資金就會為利而北上或者撤離。
Ⅲ 什麼是內資和外資
所謂內資企業是指以國有資產、集體資產、國內個人資產投資創辦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和股份企業等五類。
投資企業類型選擇法是指投資者依據稅法對不同類型企業的稅收優惠規定,通過對企業類型的選擇,以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的方法。我國企業按投資來源分類,可分為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對內、外資企業分別實行不同的稅收政策;同一類型的企業內部組織形式不同,稅收政策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不同類型的企業來說,其承擔的稅負也不相同。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之前,對企業類型的選擇是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
內、外資企業稅收存在很大區別:內資企業的減低優惠稅率幅度較小,為18%、27%兩檔,這主要是照顧投資規模較小、盈利水平較低的小型企業;而外商投資企業的減低優惠稅率幅度較大,分別為15%、24%兩檔,主要是體現地區性和產業性的政策傾斜。內資企業的減免稅優惠政策適用范圍較窄,主要是對第三產業企業,利用「三廢」企業以及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校辦工廠、福利生產企業等;外商投資企業的減免稅優惠適用范圍較寬,主要是對生產性企業、產品出口企業、先進技術企業以及從事能源、交通、港口、碼頭建設的企業等等。內資企業的減免稅期限較短,一般為l—3年;外商投資企業的減免稅期限一般都在5年或5年以上。另外,適用其他各稅的稅種數不同:內資企業適用10個稅種;而外商投資企業則適用6個稅種。
Ⅳ 民企、國企、外資、合資這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個人理解,有偏諒解指正
民企的資金來自民間,主要是個人或集體(屬於小型的,如村或鎮,國家沒有資金支持的),自己承擔盈虧
國企的資金來自國家和集體,也有個別的安全部門的資金來源全有國家承擔。由國家和集體共同承擔盈虧。
外資企業的資金都外方提供,我方有償提供地皮,對外資企業的制度由我國制定,各方面環境相對較好,由其承擔盈虧
合資企業有我國的某公司和同國外某公司共同出資開辦企業,共同承擔盈虧。
具體的如何掌握資金和如何設立董事會,都要由誰的錢多誰來做股東。隨著經濟的發展,相關運做機制也會很靈活。
Ⅳ 外資到底指的是什麼
明了地講,外資就是東道國根據其本國法律規定接受作為投資的任何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動產(如,貨幣)、不動產、無形財產(如,知識產權)、各類股票、債券方面的投資和對外貸款。——此為概念前提。
其次,需明確,外資有兩層含義:1,外國(或外商,下同)直接投資,即對其投資實體保持一定控制經營權的投資。如,中外合資企業。 2,外國間接投資,即通過購買股票、債券、有條件貸款等形式向東道國公有或私有企業進行投資,間接投資者一般不參與投資實體的經營管理。
符合條件的外商可從我國銀行獲得貸款從事商貿活動,但就該筆款項的性質來說不屬「外資」。外資必須是由外國政府、法人或私人擁有所有權的資本。
我國吸引外資按發展階段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初期,吸引外資主要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開辦工廠,以形成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硬環境」。
2.中期,著重吸引那些有利於技術改進、科技創造的資本和項目,以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為產業轉型准備條件。
3.成熟期,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吸引那些既有利於經濟發展又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資本投資項目,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對於樓主所問「吸引外資主要吸引的是什麼東西」的問題,我在外資的概念中已有表述。本人認為重點不在於「吸引什麼」而在於「引進外資的用途」,故作上述解釋。
Ⅵ 外資被動配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根據基金合同的約定,即使是跟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也可以在指數前後普遍調整一兩個星期給一個變盤期,不要求必須在有效日收盤前調整,因為這樣的集中調整容易造成扎堆,帶來買入價格的膨脹,對投資者不利。但由於指數基金的考核指標是對指數的跟蹤偏差,並不是絕對收益,所以很多基金還是選擇了最簡單也是最安全的方法,在有效日收盤前買入,保證嚴格跟蹤指數。
目前,A股中的外資被動基金大多是來自MSCI和富時羅素指數的基金。當MSCI或富時羅素提高A股比例時,追蹤這些指數的基金也會成為被動買家。因為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異非常小,在1億到2億之間,沒有什麼意義,但今天我發現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異越來越誇張。以最近一個月為例,滬股通的日均外資凈買入額比凈流入額少5億元,深股通的日均外資凈買入額比凈流入額少8億元。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一年下來就會多出3000億人民幣,這是很誇張的。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Ⅶ 北向資金是什麼意思
北向資金,就是從南方來的資金,通常指通過香港市場流入A股的資金,也就是所謂外資。南向資金,自然是南下流入香港市場的資金了。
在股市中,「南」代表中國香港,「北」代表中國大陸。從滬港通衍生出來的概念。香港買滬市叫北上,滬市買香港叫南下。
8月19日,北向資金凈流入84.83億元,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第六大單日凈流入規模。同時,近期央行披露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占外資持股比例達63.71%。
滬深兩市高開高走,放量攀升,午後漲幅進一步擴大。截至8月19日收盤,上證綜指上漲2.10%,收於2883.10點;深證成指上漲2.96%,收於9328.97點;創業板指上漲3.5%,重回1600點上方。
和北上資金對應的是:
南下資金,這里的南北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南方和北方,而是參照的香港的。
北上資金是進入A股市場中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南下資金則是進入港股操作的中國內地的資金。這兩種資金名稱是在我國開通滬港通以及深港通開通互通互聯之後形成的。
Ⅷ 外商投資企業分類及區別有哪些
1、法人型企業和非法人型企業。依據外商出資企業是否具有法人資格,能夠分為法人型企業和非法人型企業。2、中外合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依據外商出資企業是外國人和我國一起舉行,仍是獨立建立注冊外資公司,能夠將外商出資企業分為中外合營企業和外資企業。3、產品出口企業、先進技能企業和一般外商出資企業。依據外商出資企業的技能情況及產品出口情況,能夠分為產品出口企業、先進技能企業和一般外商出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