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料庫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哪3個方面
資料庫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
(1)資料庫
是指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可共享的數據的集合。資料庫中的數據按一定的數學模型組織、描述和存儲,具有較小的冗餘,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並可為各種用戶共享。
(2)軟體
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及應用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軟體,是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工作,解決如何科學地組織和存儲數據,如何高效獲取和維護數據的系統軟體。
(3)數據管理員:主要有4類
第一類為系統分析員和資料庫設計人員,第二類為應用程序員,第三類為最終用戶,第四類用戶是資料庫管理員,負責資料庫的總體信息控制。
(1)dm資料庫由哪三大結構組成擴展閱讀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要求:
1、能夠保證數據的獨立性。數據和程序相互獨立有利於加快軟體開發速度,節省開發費用。
2、冗餘數據少,數據共享程度高。
3、系統的用戶介面簡單,用戶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4、能夠確保系統運行可靠,出現故障時能迅速排除;能夠保護數據不受非受權者訪問或破壞;能夠防止錯誤數據的產生,一旦產生也能及時發現。
『貳』 資料庫系統都有哪三級模式結構
三級模式結構: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內模式
一、概念模式(Schema)
定義:也稱邏輯模式,是資料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
理解:① 一個資料庫只有一個概念模式;
② 是資料庫數據在邏輯級上的視圖;
③ 資料庫模式以某一種數據模型為基礎;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義:也稱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戶模式,是資料庫用戶(包括應用程序員和最終用戶)能夠看見和使用的局部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是資料庫用戶的數據視圖,是與某一應用有關的數據的邏輯表示。
理解:① 一個資料庫可以有多個外模式;
② 外模式就是用戶視圖;
③ 外模式是保證數據安全性的一個有力措施。
三、內模式(Internal Schema)
理解:① 一個資料庫只有一個內模式;
② 一個表可能由多個文件組成,如:數據文件、索引文件。
它是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對資料庫中數據進行有效組織和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有:① 為了減少數據冗餘,實現數據共享;
② 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叄』 數據倉庫系統有哪三個工具層
【數據倉庫系統的三個工具層】數據倉庫系統通常採用3層的體系結構,底層為數據倉庫伺服器,中間層為OLAP伺服器,頂層為前端工具。具體如下:
1、數據源和數據的存儲與管理部分可以統稱為數據倉庫伺服器。
(1)數據源:是數據倉庫系統的基礎,是整個系統的數據源泉。通常包括企業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信息包括存放於RDBMS中的各種業務處理數據和各類文檔數據。外部信息包括各類法律法規、市場信息和競爭對手的信息,等等。
(2)數據的存儲與管理:是整個數據倉庫系統的核心。數據倉庫的真正關鍵是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數據倉庫的組織管理方式決定了它有別於傳統資料庫,同時也決定了其對外部數據的表現形式。要決定採用什麼產品和技術來建立數據倉庫的核心,則需要從數據倉庫的技術特點著手分析。針對現有各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抽取、清理,並有效集成,按照主題進行組織。數據倉庫按照數據的覆蓋范圍可以分為企業級數據倉庫和部門級數據倉庫(通常稱為數據集市)。
2、OLAP伺服器:對分析需要的數據進行有效集成,按多維模型予以組織,以便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並發現趨勢。其具體實現可以分為:ROLAP、MOLAP和HOLAP。ROLAP基本數據和聚合數據均存放在RDBMS之中;MOLAP基本數據和聚合數據均存放於多維資料庫中;HOLAP基本數據存放於RDBMS之中,聚合數據存放於多維資料庫中。
3、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種報表工具、查詢工具、數據分析工具、數據挖掘工具,以及各種基於數據倉庫或數據集市的應用開發工具。其中數據分析工具主要針對OLAP伺服器,報表工具、數據挖掘工具主要針對數據倉庫。
『肆』 資料庫有哪幾種文件組成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使用一組操作系統文件映射資料庫。資料庫中的所有數據和對象(如表、存儲過程、觸發器和視圖)都存儲在下列操作系統文件中:
主要
該文件包含資料庫的啟動信息,並用於存儲數據。每個資料庫都有一個主要數據文件。
次要
這些文件含有不能置於主要數據文件中的所有數據。如果主文件可以包含資料庫中的所有數據,那麼資料庫就不需要次要數據文件。有些資料庫可能足夠大故需要多個次要數據文件,或使用位於不同磁碟驅動器上的輔助文件將數據擴展到多個磁碟。
事務日誌
這些文件包含用於恢復資料庫的日誌信息。每個資料庫都必須至少有一個日誌文件。
例如,創建簡單的資料庫 sales
時,可以只使用一個包含所有數據和對象的主文件和一個包含事務日誌信息的日誌文件。另一種情況是,創建更復雜的資料庫 orders
時,可以使用一個主文件和五個輔助文件,資料庫內的數據和對象擴展到所有的六個文件中,另外有四個日誌文件包含事務日誌信息。
文件組允許對文件進行分組,以便於管理和數據的分配/放置。例如,可以分別在三個硬碟驅動器上創建三個文件(Data1.ndf、Data2.ndf
和 Data3.ndf),並將這三個文件指派到文件組 fgroup1 中。然後,可以明確地在文件組 fgroup1
上創建一個表。對表中數據的查詢將分散到三個磁碟上,因而性能得以提高。在
RAID(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條帶集上創建單個文件也可以獲得相同的性能改善。然而,文件和文件組使您得以在新磁碟上輕易地添加新文件。另外,如果資料庫超過單個
Microsoft Windows NT® 文件的最大大小,則可以使用次要數據文件允許資料庫繼續增長。
文件和文件組的設計規則
文件和文件組的設計規則包括:
文件或文件組不能由一個以上的資料庫使用。例如,文件 sales.mdf 和 sales.ndf 包含 sales
資料庫中的數據和對象,任何其它資料庫都不能使用這兩個文件。
文件只能是一個文件組的成員。
數據和事務日誌信息不能屬於同一文件或文件組。
事務日誌文件不能屬於任何文件組。
『伍』 資料庫DBMS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什麼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主要由:數據定義、數據操作、資料庫的運行管理、數據組織、存儲與管理、資料庫的保護、資料庫的維護、通信。
主要功能:
1、數據定義:供用戶定義資料庫的三級模式結構、兩級映像以及完整性約束和保密限制等約束。DDL主要用於建立、修改資料庫的庫結構。
2、數據操作:DBMS提供數據操作語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戶實現對數據的追加、刪除、更新、查詢等操作。
3、資料庫的運行管理:資料庫的運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運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戶環境下的並發控制、安全性檢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檢查和執行、運行日誌的組織管理、事務的管理和自動恢復,即保證事務的原子性。這些功能保證了資料庫系統的正常運行。
4、數據組織、存儲與管理:DBMS要分類組織、存儲和管理各種數據,包括數據字典、用戶數據、存取路徑等,需確定以何種文件結構和存取方式在存儲級上組織這些數據,如何實現數據之間的聯系。
5、資料庫的保護:資料庫中的數據是信息社會的戰略資源,所以數據的保護至關重要。DBMS對資料庫的保護通過4個方面來實現:資料庫的恢復、資料庫的並發控制、資料庫的完整性控制、資料庫安全性控制。
6、資料庫的維護:這一部分包括資料庫的數據載入、轉換、轉儲、資料庫的重組合重構以及性能監控等功能,這些功能分別由各個使用程序來完成。
7、通信:DBMS具有與操作系統的聯機處理、分時系統及遠程作業輸入的相關介面,負責處理數據的傳送。
(5)dm資料庫由哪三大結構組成擴展閱讀:
選擇資料庫管理系統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1、 構造資料庫的難易程度。
需要分析資料庫管理系統有沒有範式的要求,即是否必須按照系統所規定的數據模型分析現實世界,建立相應的模型;資料庫管理語句是否符合國際標准,符合國際標准則便於系統的維護、開發、移植;有沒有面向用戶的易用的開發工具;所支持的資料庫容量,資料庫的容量特性決定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使用范圍。
2、 程序開發的難易程度。
有無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工具CASE——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工具可以幫助開發者根據軟體工程的方法提供各開發階段的維護、編碼環境,便於復雜軟體的開發、維護。
3、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性能分析。
包括性能評估(響應時間、數據單位時間吞吐量)、性能監控(內外存使用情況、系統輸入/輸出速率、SQL語句的執行,資料庫元組控制)、性能管理(參數設定與調整)。
『陸』 資料庫系統由那幾部分組成的呢
資料庫系統由4個部分組成:
1、資料庫(database,DB)是指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可共享的數據的集合。資料庫中的數據按一定的數學模型組織、描述和存儲,具有較小的冗餘,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並可為各種用戶共享。
2、硬體:構成計算機系統的各種物理設備,包括存儲所需的外部設備。硬體的配置應滿足整個資料庫系統的需要。
3、軟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及應用程序。其主要功能包括:數據定義功能、數據操縱功能、資料庫的運行管理和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
4、人員:主要有4類。第一類為系統分析員和資料庫設計人員;第二類為應用程序員,負責編寫使用資料庫的應用程序。;第三類為最終用戶,他們利用系統的介面或查詢語言訪問資料庫。第四類用戶是資料庫管理員(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負責資料庫的總體信息控制。
(6)dm資料庫由哪三大結構組成擴展閱讀
資料庫系統特點:
1、能夠保證數據的獨立性。數據和程序相互獨立有利於加快軟體開發速度,節省開發費用。
2、冗餘數據少,數據共享程度高。
3、系統的用戶介面簡單,用戶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4、能夠確保系統運行可靠,出現故障時能迅速排除;能夠保護數據不受非受權者訪問或破壞;能夠防止錯誤數據的產生,一旦產生也能及時發現。
5、有重新組織數據的能力,能改變數據的存儲結構或數據存儲位置,以適應用戶操作特性的變化,改善由於頻繁插入、刪除操作造成的數據組織零亂和時空性能變壞的狀況。
6、具有可修改性和可擴充性。
7、能夠充分描述數據間的內在聯系。
『柒』 一個完整的資料庫系統由哪些組成部分組成它們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一個完整的資料庫系統中包括操作系統(OS)、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主語言系統、應用程序軟體和資料庫。
① 操作系統或漢字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所有計算機軟體的基礎,在資料庫系統中它起著支持DBMS及主語言系統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漢字,則需要中文操作系統的支持,以提供漢字的輸入、輸出方法和漢字信息的處理方法。
② 資料庫管理系統和主語言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為定義、建立、維護、使用及控制資料庫而提供的有關數據管理的系統軟體。主語言系統是為應用程序提供的諸如程序控制、數據輸入輸出、功能函數、圖形處理、計算方法等數據處理功能的系統軟體。
③ 應用開發工具軟體:應用開發工具是DBMS系統為應用開發人員和最終用戶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應用生成器、第四代計算機語言等各種軟體工具.如報表生成器、表單生成器、查詢和視圖設計器等,它們為資料庫系統的開發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幫助。
④ 應用系統及資料庫:資料庫應用系統包括為特定的應用環境建立的資料庫、開發的各類應用程序及編寫的文檔資料,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通過運行資料庫應用系統,可以實現對資料庫中數據的維護、查詢、管理和處理操作